手机阅读

家庭教育线上讲座心得体会和方法 家庭教育线上讲座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20:02:25 页码:11
家庭教育线上讲座心得体会和方法 家庭教育线上讲座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二篇)
2023-01-09 20:02:25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家庭教育线上讲座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我的一个观念是,学习是一个慢慢地过程,慢地要伴随我们一生,如果现在太急于求成,那么只能让孩子反感学习,现在孩子还小,还对很多东西很神秘的时候,让她自己顺其自然地去发现。幼儿园时欣怡因为在学习班学习游泳而害怕水,开始我很急,因为周围的很多孩子都会游泳了,因为我觉得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不能把握,孩子哭得很厉害,最后我放弃了,但我对我自己的放弃表示很后悔,我觉得应该坚持,但是现在孩子也自己慢慢的学会一点点了,也喜欢游泳了,我回头想想还是要顺其自然,慢慢来!另一个例子就是学钢琴,现在孩子也喜欢钢琴了,钢琴这曾经在一段时间是她最讨厌的东西,我们也是慢慢来,我不要求她一定每天都要练,但告诉她有时间要想着钢琴,我给她找优美的钢琴曲,等她喜欢上这个曲子,她就很想有一天能自己弹奏出来。让她学钢琴不是为了今后能上舞台表演,而是为了让她能热爱音乐,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

游泳和钢琴这两件事情真地让我坚定了:趁现在孩子还有可以慢慢来的时间,顺其自然,我们必须要培养好她的主动性,要保护好她的兴趣,等基础打好了,今后高楼才能盖的即漂亮又结实!

而对于学习方面,很多孩子在小学之前学过拼音,数学和英语,但是我的孩子出了认识一些字,其他都没有学过。因此在小学刚开始的1个月,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很难的,尤其是拼音,我没有让孩子死记硬背,其实对于死记硬背大人都不喜欢,我一直认为和人文音乐体育学习的不同,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坚持 学以致用 ,因此在拼音学习的艰难过程中,我让孩子注册了现在很流行的微博,让她自己在上面打拼音记录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孩子喜欢电脑,我把电脑键盘的英文都贴上拼音,让她自己输入想要说的话,还有写日记,不会写的字,让她用手机拼出来,照着字写。学以致用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个生活的过程,只有学会了知识才能更好的生活!

对于英语学习我们也是提倡慢慢来,不可速成。曾经也为要不要送孩子去学习班学英语而犹豫,但是现在我们自己的做法我感觉也不错,尤其是在这个寒假,孩子以前都只能说英语单词的,突然可以连贯的把4句自我介绍的短句了。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和我们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给孩子听的英语是有关系的,虽然她都听不懂,但是反复听让孩子对英语产生了非常好的语感,包括也经常给孩子听英语歌曲,现在她能区别出英语和其他的外语。

记得她曾经有一天她在微博写的一句话是: 我很讨厌上小学! 但是现在问她,她说挺喜欢的,这说明老师和我们在共同为孩子慢慢的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环境。

四、换位思考,信任理解,平等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生活,所以我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成人的角度,所看到的所第一范文网整理理解的美好的生活,来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如此的,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但是这个做起来真的很难,尤其是现在的火柴盒式的居住环境,独生子女,我们的孩子总是带在身边,孩子总是跟着父母。很多时候都需要家长安排他们的生活,孩子经常会问我:今天我们去哪里玩?今天我们和谁玩?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现在孩子在物质上的富足和在精神上的缺乏,我们更加应该换位思考,理解孩子。这个方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但是我在尽量努力,我在日志里写到最多的几个字就是 我相信迟迟可以的! ,其实这也是在提醒我自己,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信任,更多平等,我很赞同国外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平等的交流方式,但是作为中国传统的一些规矩还是要坚持,因此我想寒假带着孩子走亲访友,有时候孩子会觉得很不理解,比如我去看我小学的班主任,她说这和她有什么关系, 我告诉她没有小学的班主任就没有你,以后等你长大了你也要带着你的孩子去看你的小学班主任老师。 还有孩子觉得过年一直在酒店团拜很烦,也要告诉她如果换成你请客,人家都不过来你会如何,团拜就是对长辈的孝敬,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理解我们,理解他人。

五、不足和困惑及改进

目前对于孩子的总体发展还是可以把握的,但是也存在很多细节上的不足和我自己的一些困惑,一是自己也没有做好,现在才开始意识到,也在慢慢的改进。二是和老师的交流还不够。三是也许整个社会的氛围会导致我们对自己的做法或教育理念摇摆不定。

一是自己没做好的事情,也就是在于坚持这方面。其实我很赞同胡老师的一些做法,很多事情确实需要每天做,每天练,包括读书,锻炼,一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二是培养坚持的习惯。而我们本身也都没有做好,因此有时候也无法要求孩子,这个方面我自己需要做检讨。因此我在接下去的学期里,准备和孩子共同商量制订一个坚持的计划,选择1-2个项目我们和孩子一起完成。

还有关于生活的独立性和参与家务方面还是不足的,现在孩子已经可以自己洗澡、自己穿衣,自己收拾学习用品,但是老师希望孩子养成的自己整理床铺和煮饭方面还是远远不够,都是三天打鱼四天晒网,没有坚持,这也是和我们家长有关的。

二是和老师的交流不够,孩子的教育有一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的接触也是最多的,记得一个家长说在家长会上观察家长,家长有涵养的孩子也坏不到哪里去,就要让孩子和这样的好学生交往,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也和欣怡说过这个成语,让她理解交友的重要。在我看来要让孩子能够明辨是非更加重要,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培养孩子能和大多数的孩子交流,并且能自己判断进行选择朋友,当然这也是需要长期的过程,也离不开和老师的交流,但是考虑到第一个学期班主任对孩子,甚至是家长也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所以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学期中能和班主任进行更好的交流。

三是浮躁的一些心理状态,我们都知道现在连大人世界都是牢骚满肚,内心不平和,从我自身的成长过程来看,我的家庭和我的家人也都是平凡的人,因此我认为的孩子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必须要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这需要我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有很好的心态。但是说实话很好的心态是需要修炼的,静心读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也是接下去我希望和孩子一起努力进步的!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培养既知书达理,又能很好的和外界交流,两者兼顾有时候更需要家长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对于家庭教育线上讲座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在昨天看了看于正版的《神雕侠侣》,恰好看到大雕教杨过练剑,期间穿插着对于独孤求败的简介,于正写得肤浅,一个狗血爱情片的桥段就把独孤求败写死了,谈特效就伤感了,还是来谈谈论这片特效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好了,一股脑接着“独孤”二字说下去吧!

电视剧看得杂了,剧情就会跳脱,一跳脱吧,就难免脑洞大开了。这会儿就又开始联想《活佛济公》里的一个桥段了,那个桥段倒也简单,一个书生因“礼教大防”把一个热情似火的黄花大闺女拒之门外了,书生居然在一个亭子里二百五般瑟瑟发抖了一夜,女子以此为傲,居然有了此生非他不嫁的念头,殊不知,书生眼里的她只会是恬不知耻的印象了吧!蒋先生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娘希皮!不能青史留名也要遗臭万年。所以直到现在我一直记得潘金莲,记得妙玉却是最近的事了。

独孤乃是孤独之胞弟,因在外独自一个人闯荡,心性孤傲。孤独则与独孤失散多年,多年来独来独往,了无牵挂,直到两兄弟相逢相知,这才双双把家还。我们暂且把这个小故事理解为中国无数悲欢离合的一个缩影,喜极而泣始终是个喜剧,乐极生悲却不免沦为悲剧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纲常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巴金先生的《家》三部曲以及曹禺先生的《雷雨》对此有过深刻的批判,通常而言,“孝道”和“妇道”是维系一个家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千百年来,这个理论支柱几经修订,难免留下时代的烙印,而这些烙印却又和外来文化的交融有着莫大的关系。

区域经济不平衡导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除了民生,更多的则是透过意识形态日益改变着和冲击着人们固有的理念,时间与金钱等价的理念是个误会,却也总是让人们在前和时间两者之间做取舍。钱多了,时间却少了,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沟通被很强势的忽略的,人为的“封闭”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一度成为时下较为热门的词汇,老人到死孩子都未能尽孝道,孩子犯事而未能负起教养之责。终究化为社会痼疾,影响深远。

很多人都相信是解决问题的良药,无论是情感问题还是经济问题,这种消极的解决方式哪怕是起作用也是缓慢的,甚至是无效的,在时间面前的无作为除了是对生命的浪费,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进一步加剧了对个人认同的动摇。时至今日,乡下也还有生三个女儿还要生一个儿子的现象存在,传统观念中的“养儿防老”依然存在,在他们的理念中:只要孩子不被饿着那就可以了。他们把最基本的标准视为最高标准(虽然知道这也是很勉强了,可是中国人也总喜欢勉力为之。)越生越穷,越穷越生,一个无解的环,一个农民心里本能的危机感驱使着让他自己心安理得的事,追根究底还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

昨天去外婆家,一大家子都去了。吃过晚饭便又准备动身回家了,其间外婆多次喊我在这里多住几天,我以没有和我玩婉拒了。虽然每年都会去看望外公外婆,却也只是吃一顿团圆饭,聊聊天而已。这种代表着家族其乐融融的形式感让我好生厌恶,若真有心,又怎么会一年到头就去一次?外婆外公老了,去看望一次就少一次,长命百岁也只是可望不可即的念想,顺其自然的好,现在想想直截了当回绝了外婆的念想,实在是太不知事了!

人生有三苦:贪,嗔,痴,人生有三幸:安,乐,道。外公外婆辛苦了一辈子,到晚年却也落了一身的毛病,他们是幸运的,没有受着三苦的折磨,他们却又是不幸的,到了晚年都还得为油盐酱醋茶奔走,外婆都八十了啊,都时常能有菜市街口看到她的身影,外公心脏不好,年初动了手术,到现在都还在吃药。早年为着生计奔走,到了晚年却要饱受病痛的折磨,在药罐子里了却余生。

我理解的人生自然是很浅薄的,我理解的生活未免是理想化的,我脑子里的一切也都没有落到实处,代际间的孤独犹如一个无底洞,脆弱的伦理纲常维系着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情社会啊!到今年之前我都还不知道外公外婆的名讳,我一直以为是“为尊者讳”的缘故,到前几天爸爸和我说起这件事才明了:这原来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