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学读不完的大书心得体会报告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23:19:29 页码:8
教学读不完的大书心得体会报告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七篇)
2023-01-09 23:19:2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教学读不完的大书心得体会报告一

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过的《黄河象》这课,然后告诉我,黄河象化石的发现时,作者告诉了我们发现时的什么情况?”(生述黄河象发现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我们所说办事要讲科学的态度,首先就是忠诚于事实。再来看课文,如果谁这么了不起,最早发现了一块这么珍贵、罕见的琥珀,科学家应不应该在这为他写上一笔?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柏吉尔是一位德国作家。以德国人历来办事严谨仔细的作风,柏吉尔先生不应该漏过象发现时间和地点人物这么重要的东西,对不对?”

“很多同学认为‘发现不是想象’的理由是课文中的这句话‘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既然古代的形成是想象,那么近代的发现总不可能是想象吧!其实不然。前面我们联系了上下文理解‘推测’的含义,谁还记得?”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已知的总是太少,未知的总是太多。甚至于就在今天这样的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你也可能无法知道昨天在自然博物馆收藏进来的那件艺术珍品,最早是谁发现的。那么,怎样认识茫茫的未知世界呢?”

(生争答:“展开合理的想象”)

“自已读读课文,联系前面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形成来说说,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发现”合理吗?”

(生经过读书,很快理出了这样一条科学家合理想象的线索:陆沉海漫——淹没泥沙——冲上岸滩——渔民父子)

小结:“对于为我们发现这块琥珀的人,我们怀有深深敬意,但由于时光变迁,已经无从考察是谁发现它的?因此,我们惟有(指黑板)依据事实,合理想象它了。科学家想象得非常合理,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就是写文章时合理想象的真正魅力所在。”

对于教学读不完的大书心得体会报告二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能在采取原来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了,而是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分析意识,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扰寿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胜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人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晴境、为学生更深人地、具体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气氛。但在教学中还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实现短期效果,仍然是使课堂教学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学生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更谈不上探究、自学、讨论。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变成一听就懂,只会模仿例题来做,当时的效果看来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检查学生,却是连当时认为简单的都不会了,个别会做的却是用当初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才能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经历动脑思考探讨的过程、没有动手练习巩固,就不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人、全程参人。坚决废除“注人式”、“一言堂”,“满堂灌”。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基本上教师拉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个隆发展。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使学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高中数学新课程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帮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新教材具有可读性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并形成习惯,使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同时也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消除学生过分依赖于老师讲授的被动学习状态,最终达到教与学活动和谐统一的发展。

改进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也是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调整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除了常规的测验、考试等笔试外,应把评价过程动态化,使之贯穿于课堂、日常、活动过程,可设立发现问题奖、发言奖、辩论奖;可进行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展览;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验试卷,同学之间互测互评。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点,群策群力,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也是教学评价的好方式。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处在实验阶段,难免出现问题,就好比新生事物在开始会遇到阻力,但最终能战胜旧事物。我们必然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反复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每一次学习和培训,都会有明显的收获,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与此为契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对于教学读不完的大书心得体会报告三

在设计《选举风波》前,我一直思考着两个问题:《选举风波》相比较于其它的课文篇幅要长,而且必须在短短的一节课完成,那么怎样才能实践长文短教;《选举风波》写的是实实在在的中学生生活,通俗易懂,怎样才能实现浅文深教!

最终的教学设计由四部分组成:理情节、评人物、品多味、说心情。设计伊始,我准备只选某一个部分,给文本做一道减法,这样整个课堂不会因为追求完整只有速度而没有温度,不会因为追求完整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但是最终我放弃了这种设想,因为这样极有可能是对文本的一种割裂,还因为这是一堂展示课,更多的是探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该怎样操作。但是如果整个教学过程如果是为了追求完整而逐一展开这四个环节,那么课堂就会因波澜不惊而失去生机和活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上得追求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而且得有教学的高潮。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把短教与深教定位于“多味”?走进文本,品味贾里多味的内心世界;走出文本,说说自己的多味经历。而将理情节与评人物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铺垫。

上课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短教与深教这一目标,教学伊始,我直接从题目入课设置了两个问题:我们将《选举风波》这一题目换又指的是哪些事件?他成《选举》行吗?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从而高效地去“理情节”,也达到了短教的目的。在“评人物”这个环节上,我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卷进这场风波我们发现有贾里、鲁艳青等人物置身其中,你最愿意和哪位交朋友?因为人物形象比较好理解,所以处理时在“放”的同时更多的受“收”,以便让学生认识得全面而深刻,其目的也是为了达到短教。同时为了达到深教这一目标,在“品多味”这一环节上,我设置的问题是:经历这场风波后,贾里他们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找出“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这句话,进而我让学生走进文本中,去品味贾里内心多味的具体体现,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多味”的内涵。接下来“说心情”这一环节实际上是品多味这一环节的延伸,问题我是这样设置的:这贾里如果走到我们中间,他也一定很想听听我们多味的心情故事,不知同学能否说说看?学生走进生活,畅谈发生自己身上的多味故事,从而更好的“多味”的外延。这也也就实现了深教。

上完这节课,反复观看这堂课的视频,在多变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行为的引导、点拨,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使课堂活动始终围绕“短教”与“深教”的目标展开,通过“追问”实现“有效学习”。在课堂上我始终做到: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全盘授予,也没有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用指令性的任务去驱动学生,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问题化,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思索,从而实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

我感觉自己能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组织教学,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师生互动效果较好,但是老师还是有点越俎代疱,放得不够开,如:没有提供足够的时空,扩大学生参与的面,让学生在同桌或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再进行全班交流,因而这节课生生互动体现还不够。

反复审视这堂课的教学实录,便不断心生遗憾:遗憾一,课堂上预设的内容多了点,生成的内容少了些,所以教学过程中有点越俎代庖。遗憾二:某些对话环节拖沓往复,完全可以更高效地驾驭课堂节奏。遗憾二。由此可见,更理性地思考教材,更诗意地驾驭课堂,实在应成为一个教师孜孜以求的境界。

对于教学读不完的大书心得体会报告四

本课“学习目标”确定为:

1、品味作者“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中留露出的真淳感情。

2、品味语言,赏析小说清新、细腻、优美的景物描写。

3、感受农家老人少年的淳朴善良。学习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设计的主要问题为:

1、小说围绕“社戏”写了几件事?

2、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实际上,那夜的戏好看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用以下句式说话:“我认为,那夜的戏好看/不好看,你看课本,(阐述理由)”举出示例:我认为,那夜的戏不好看,你看课本第18段,铁头老生并没有表演绝活,那夜的戏并不精彩,不好看。

3、社戏讲述了“我”小时候在乡村和农家少年看戏的一次经历,通过激烈的辩论,我们得出结论,其实那天的戏本身并不好看,一场并不好看的戏何以让“我”念念不忘,以至于几十年后还在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到底是哪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呢?

⑴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多么诗意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把这份诗意、这份美展现出来的呢?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词语、句子和语段勾画出来,然后多角度进行赏析,旁批在课本上。

⑵再美的景色也需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感受得到,阅读文本,你喜欢和谁在一起?为什么?请把你的理由阐述旁批在课本上。

问题1目的是为了理清思路和主要事件,从整体上了解故事内容,感知文章。问题2、3的设计是为了从这个怅然若失的结尾里,解读隐藏了整篇小说的密码:戏、豆、夜、人。当我们沿着作者的情感脉络逆行,在文中再次行走,我们才由衷地感叹:我们难忘的、留恋的,其实往往不是社戏本身,而是由社戏所连带出来的种种情感历程。一切的人、景、事、情都由戏而起,戏不好看,但是“我”却感受到伙伴们的热情、关怀、体贴、照顾;豆不好吃,但是“偷豆”却“偷”出了淳朴、童趣、真诚和无私的友谊。诗意的风景美,淳朴的人情美,从而使那段童年生活成为“我”的精神故乡。

阅读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切入点就是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角度、方式、方法,也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好的切入点使课堂衍生着意外和精彩,本课的设计使得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了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读不完的大书心得体会报告五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的挑战也来临了。作为班主任,一开学就对新生进行学习和生活常规的培养。这一工作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需要老师反复地唠叨,时刻提醒。在副班主任的配合帮忙下,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如何排队、收发本子、课前准备做些什么等。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很开心。

在汉语拼音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易感到枯燥乏味。经过近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我对拼音教学作了如下反思:

一、编儿歌,记拼音。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例如。“嘴巴张大aaa,女孩唱歌aaa;圆圆嘴巴ooo,公鸡打鸣ooo;嘴巴扁扁eee,白鹅倒影eee。”学生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帮助学生高效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

二、汉语拼音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手指、身体、橡皮泥、皮筋摆出字母,让抽象的拼音字母变得那样的形象直观、可以触摸,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字母就在我们的周围。将汉语拼音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培养了动手能力,有开拓了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手段。

三、游戏中学习汉语拼音。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开火车读拼音、与老师拍手挨个读,手伸直表示平舌音,手翘起来表示翘舌音,接受老师的挑战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还有部分学生的拼音掌握的不扎实,在复习中需要多多关注。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创新地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对于教学读不完的大书心得体会报告六

寓教于乐的教育随笔

由于实习生的到来,学校安排了许多的活动,异常是我校朱利清教师的课更是上升为镇级的活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我也有幸目睹了名师的风采。

朱教师的课很精彩,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最让我受益的还是朱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了。

首先,因为上的是二年级的课,应对的是低年段的小朋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朱教师异常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表扬语言的运用。这样做不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并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的在教学《一株紫丁香》的时候,有一个环节,就是让个别学生朗读词语,朱教师就说:“等他读完了,我们小朋友就给他鼓鼓掌。”“还有谁想赢得大家的掌声。”这一系列的话比那些“你读得真好”,“你真行”有用多了,这些话更能激起学生的竞争念头,所以课堂气氛就浓郁起来了,活动起来了。

在这次的上课过程中也有许多,如在齐读课文这一环节时,有一部分同学的课本是放在桌上的,所以朱教师亲切地说了一句:“把课本拿起来会读的更好。”许多小朋友都乐于理解,很听话的拿起来读了。这么和蔼、亲切的一个教师比一个大吼大叫的教师更易于被人理解。

其次,直观形象的教学设计。在感悟词语的时候,朱教师充分研究到学生的知识起点,有重点的、有选择性的挑了几个学生自我难以解决的词语(雪中送炭助人为乐、索取、奉献、热忱、真诚等),甚至在帮忙学生理解的时候也是用不一样的方式的。直观感受: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让学生看,看完了在说,加深他们的印象;形象代言:分别用蚕和老鼠,让学生来“对号入座”,并且要说说为什么。此外还有用两个句子来比较“热情”和“热忱”;用辨析法来理解“真诚”等等。这些都是让学生更好理解词语的方法,从中可见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多深了,真正的名师风采。

第三,从生活实际出发。朱教师在帮忙学生理解词语以后,都进行了适当的拓展活动,如:学习了“雪中送炭”之后,教师就问如果一个人很饿,我们要送什么在家中,谁代表“奉献”,谁又代表“索取”并且蚕和老鼠是生活中的物体,学生容易理解。异常是最终的活动体验,播放了《西游记》的音乐,然后给四个朋友送卡片,用这个形式巩固词语,学生更有兴趣。

总体来说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持久时间不是很长,朱教师就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朱教师都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进取性,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中,在相互学习中巩固知识,让学生在乐中学习,在乐中掌握。

之后我们又听了朱教师的讲话,真是有很大的收获。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自我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自我的学生,就是你有再渊博的知识学生也是理解不了的;如果你没有研究到学生的实际,那么要上好课也是一句空话。学生重要,教材也是重要的,因为有了自我的理解就能更好地运用它,不必须要用本本条条去限定它,这样的教学才是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师才是新的教师。所以我们也要学会与书本对话;学会与学生对话。

而我在备课的时候,自我的思维总会受到教参的影响,所以没有很好的了解教材资料,没有自我的理解,而对于学生,我只研究到能否激起他们的兴趣,忽略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知识起点。所以这些方面我还要多多学习,让自我欢乐上课,学生欢乐学习,真正的寓教与乐。

这样的课我们应当要多听,这样的教师我们应当要去多问。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对于教学读不完的大书心得体会报告七

——培养学生的爱心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从内心来说,自己一直希望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希望能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是神。”此时此刻,我内心闪现出的这一句话,不由得让我相信老师的伟大的。

很多时候,我也常在内心对自己说:要爱孩子,和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心与心地交流。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却又变卦了。没有了耐心!或许是因为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规律没有吃透,也或许是自己的魅力还不够吧;或许是自己缺少理论的指导,没有实践的恒心吧。如何育人,如何去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捕捉学生的一举一动,成为“孩子王”,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读了《爱的教育》后使我豁然开朗,真心地“蹲”下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就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忧他们所忧。真诚地孩子们打成一片,怎么会看不到孩子心中的世界!古人云:“信其师,亲其道。”

爱工作、爱自己的职业同样非常重要。经常听老师抱怨“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学校布置的一些额外工作任务,他们都以没有时间来推托。还有很多老师怕上公开课,究其原因之一:忙啊!一节公开课得准备几个小时;原因之二:怕啊!精心准备几个小时还不一定能上好,一见有人听课心里就紧张害怕。所谓的“忙”“怕”,也许是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足,对自己的工作还不是那么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那位有30年教年的历史老师课上得那样精彩,以致视导员都听得入迷忘了记录。当别的老师问他花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时,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我们的老师能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吗?能用15分钟的现场时间准备出一节好课吗?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如果刚毕业时这桶水还是满的,假如不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我们的知识就会忘记一些,这桶水就会漏掉一些,当时间过去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时,我们的知识也许只限于教科书那些了,比学生多不了多少,这样怎么能上好课?怎么能不怕上课?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的补充知识,那时间每过去一年,我们的知识就会增添一些,一桶水也许会变成一缸水,一河水,量变可以引起质变。“那我们上课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了。”还会怕上课吗?还会嫌时间不够用吗?“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

“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