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信用社走访农户心得体会和方法 信用社走访农户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3:13:25 页码:13
信用社走访农户心得体会和方法 信用社走访农户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二篇)
2023-01-10 03:13:25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信用社走访农户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大家上午好!

今天,做为农信社的后来者的我第一次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所以我非常想和大家说说第一次,这也是我今天的演讲题目。那么,大家不打算为我的第一次给予第一次热情的鼓励吗?

好!非常感谢大家的第一次掌声。人们常说,有一个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千万次。您说对吗,朋友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农信这十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一路高歌,一路收获,以坚定的步伐一步步地走来,实现了无数的第一次。

20××年,第一次启动新文化工程;

20××年,第一次告别手工记账时代;

20××年,第一次商业银行改制;

20××年,第一次宣告三年补亏完成;

20××年,我们第一次全面推进全省县级联社转型;

20××年,第一次提出完善和创新“六大金融”,铸造了××农信的新辉煌。

第一次实现了:资产规模最大、贷款规模最大、支农力度最大。

第一次实现了:网点个数最多、员工数量最多、客户群体最多。

第一次实现了:信贷产品最全,支农服务功能最全,创新发展方式最全。

岁月如潮歌似梦。小时候,妈妈带着我第一次走进农村信用社,记忆中还是一排低矮的红房,沥青色的屋顶长着蒿草。

20××年大学毕业回到老家,第一次参加××农信的面试,荣幸地考入了老家的信用社,那年夏天,我依依不舍地告别父母,第一次来到了大山深处的信用社报到。

我记得到第一次报到,老主任带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是信用社的档案室,那里整齐陈列着一本本泛黄的手工账簿,一个个磨损坏了的老式算盘,一张张张陈旧的办公桌椅,看着我们错愕的表情,主任意味深长地说:没想到吧?

我还记得一次走访老客户,在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精美的相册,但里边放着的不是相片,而一张张泛黄了的农信社出具的还款凭据,数额从几元到几十万元,他笑笑说:这是我留着给孩子们看的……

我第一次上柜台碰到是一个拿储钱罐的小男孩。窗外是一双清澈的眼睛,明亮的眸子满是期待,“阿姨,我们班有个同学得了很严重的病,我想换整钱送给他”。我心头一热,那一刻,忽然觉得农信社的工作竟是如此神圣。

我一个接触的信用社老职工姓张。我叫他张叔,做信贷三十多年,去年检查出肝癌晚期,当我们去探望他时,他表情很坚定地说:“没事儿,我还有一笔贷款没收回来呢。”没过多久,张叔走了,走时只有52岁。

十年薪火相传。历史的接力棒已经在我们手中,我们决不能辜负老一辈农信人的厚望和重托。所以今天,我要向那些默默坚守岗位的人致敬,向全体员工致敬!感谢你们的坚持和坚守,让我在这里第一次大声的喊出:“农信,我们爱你!”

十年磨一剑。十年,可能只是千余个日升月落的简单轮回;可能只是十个春夏秋冬的自然循环;成绩背后的艰辛和酸苦,恐怕只有那些亲身参与了××农信十年风雨坎坷历程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我们要始终记得:有人走过,为我们浇了一瓢水;有人走过,为我们施下一把肥;有人走过,为我们松过一方土;有人走过,为我们除去一片草;有人走过,为我们撑起一片天。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最新信用社走访农户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本人自200x年7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有一年时间,农村信用社员工个人年度总结。一年中,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理论学习使我对农村信用社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不懂就学,是一切进步取得的前提和基础。《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中国金融》、《广西金融研究》、《信用社财务管理》、《农村信贷》等教材和书籍让我手不释卷,因为有了大学专业课的底子,使我对这些金融知识更为容易理解和掌握。一番理论知识的学习后,我开始知道,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按照自愿、民主、互利的原则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的合作金融组织,其经过5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后,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的根在农村,离开农村就成了无源之水……但这些认识都还是肤浅的,还需要我在实践当中去不断深入地理解。

二、坚持思想政治学习让我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各种金融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学习,使自身的思想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思想上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

勤勉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a道德素质是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障,年度工作总结《农村信用社员工个人年度总结》。 一年以来,我在行动上自觉实践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用满腔热情积极、认真、细致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严格遵守各项金融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三防一保”职责,自觉按规操作;平时生活中团结同志、作风正派、不贪污挪用、不谋私利,不参与赌博、嫖娼等违法乱纪行为,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

三、实践让我的业务技能不断增长,工作能力不断加强。

刚开始时我是在内勤岗位跟班实践,从第一天开始,难题就接踵而至。对五笔、珠算、点钞、电脑业务、财会业务等业务技能要么是一知半解,要么根本就是一窍不通。从零开始,一边是同事们的悉心指导,一边是自己对着书本反复练习,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都要练上几遍。几个月下来,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而且已经能够独立上机操作业务。

今年三月份,由于人员的调整,我接手信贷工作,所分管的两个行政村人口一共3000多人,进村的道路极其难走,晴天灰尘滚滚,雨天泥泞不堪,而且个别屯离镇上有十几公里。加上刚开始时我对这两个村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我克服重重困难,不摆架子,积极的走村串户了解情况。我首先找到了各村委会的干部,向他们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一段时间下来,我对所管辖村的经济基础、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支柱农业以及农户的一些基本状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便逐户的走访那些借款逾期较久的借款户,具体了解他们的情况以便对症下药。马善国一家,在我走访时所了解到的情况是他们家劳动力充足,靠种植甘蔗每年有一定的经济来源,而于1996年所借的四千七百元借款却久而未还,所欠利息已经是一千两百多元。深入一了解,原来这笔借款当初是他的父亲所用,如今两个儿子分家后谁也不愿意承担年老体衰的父亲的这笔债务。为此,我两次登门找他们一家谈心,动员两个儿子一起分担父亲的债务。工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分债的手续一办妥,大儿子马上还了一千元及欠下的利息。截止今年六月底,我的各项年度任务指标都完成得较好。通过实践,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绩是对我一年来所有努力的肯定。

接手信贷工作以来,本人各项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较好。截止六月底,个人揽存13.5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94%;收回正常贷款39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6%,比去年同期多收5万元;收回逾期贷款12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29%,比去年同期多收5.5万元;收回呆滞贷款2.9万元,完成任务的54%,比去年同期多收1.6万元;收回呆帐800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33%;收回利息4.9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9.5%,比去年同期多收2.1万元;发放贷款59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9%,比去年同期多增29万元。

正所谓是“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在取得一点成绩的同时,我也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的不足:一是工作中有时魄力还不够,放不开手脚;二是在处理一些事情时有时显得较为急躁;三是对一些业务技能特别是财会业务还不够熟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学无止镜,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金融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以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2、熟练的掌握各种业务技能特别是计算机操作、财会业务等技能才能更好的实践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我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

3、“学精于勤而荒于嬉”,实践是不断取得进步的基础。我要通过实践不断的锻炼自己的胆识和魄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的对待每一件工作。

总之,短短的一年见习期,是我人生角色转换的一年,是我不断成长的一年,也是我对农村金融事业由陌生进而熟悉、热爱并愿意为之终生默默奉献的一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