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心得体会报告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基本原理(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5:11:35 页码:10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心得体会报告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基本原理(3篇)
2023-01-10 05:11:35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心得体会报告一

(1)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圆柱,师自制圆柱体侧面展开纸,一张长方形纸。切好的圆柱形萝卜,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也可以用笔筒来教学圆柱的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找出圆柱体。

3.15页第3题,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么图形。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2)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删掉)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二、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 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 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 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 练习七第6题

3.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体,轮宽2米,直径1.2米。前轮转动一周,压路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广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米高2.5米的圆柱形灯箱。它的侧面最多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5修建一个圆柱形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2米。在池的内壁与下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立立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展--合--展”的转化过程,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练习注重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不有死用数学公式来解决,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答,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正方体呢?(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删掉)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小结: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一个曲面图形转化成以前学的长方形,今天我们学习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也要运用转化的思想同学们猜猜会转化成什么图形?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反复播放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在变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说演示过程,总结推倒公式。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删掉)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删掉)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出示一组习题:

1一个圆柱的半径4厘米,高3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的直径12厘米,高3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的周长12.56厘米,高3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直径,和底面周长和高,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4、教学例6

(1)出示例,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删掉)

(1)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3)=502.4(l)

(2)学生见解例题,师补充

三、巩固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是56厘米,高87厘米,水桶装多少水?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得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2米。如果每立方米约中750千克,这个粮囤能装多少吨玉米?

4钢管的长80厘米,外直径10厘米,内直径8厘米,求它的体积。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或v=πr2h

例6: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3)=502.4(l)

教学反思: 以旧引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直观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转化思想”的方法把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圆 锥

(1)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2)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

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模具,大米,水,沙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实验分组合作学习: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学生叙述实验过程并总结结论,得出计算公式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圆柱的体积=1/3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1/3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填空:

1、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

2、等底等高的圆锥体是圆柱体体积的( ),圆柱体是圆锥体体积的( )。

3、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3立方厘米,圆柱体的体积是( )。

4、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 )。

5、体积和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圆锥底面积15平方厘米,圆柱底面积是( )。

6、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比圆锥的体积大( )。

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1/3.

3、圆锥体、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4、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且底面积相等,那么他们的体积相等。

补充习题:

1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1米。这堆煤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重约1.4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3.一堆圆锥形的煤体积是12立方米,底面积是6平方米,高是多少?

4.在一个底面半径是10c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有水,把一 个底面半径为5c的圆锥形铁锤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了1c,试问铁锤的高是多少?

5.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24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来看,主要是构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概念的认识,而这一认识的形成,靠文字和观摩演示都是苍白无力的,它需要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全身心的体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对比和反思,悟出等底等高的必要性,从而明确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

(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只有一条高。)

(2)做第29页第1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

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三、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1/3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3、做第29页第2题

4、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一个圆锥形沙堆,度面积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这堆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4.有块正方形的木料,它的棱长是4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若加工成最大的圆锥呢,它的体积又是多少立方分米呢?

202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心得体会报告二

1、教材简析

首先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播放课件)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播放体积公式课件)

2、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3、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空心圆柱、圆锥容器、装有水的水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实验转化法

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实验,反复操作,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奥秘。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做好操作的准备;其次,告诉他们操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点;第三,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发现、总结。这样通过实验操作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合作、概括归纳等能力。

2、尝试练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本节课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程序: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利用复习圆柱、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为新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通过以旧引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圆锥与圆柱的联系,而且还能体验得到新知的亲切,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2、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很多同学都喜欢吃冰淇淋,你们看,冰淇淋蛋筒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圆锥形蛋筒能装多少冰淇淋呢?(板书课题)怎样求它的体积?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的体积来求?转化成什么图形最合适?猜猜看?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聊天,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引出课题)

3、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实验操作

学生通过刚才的谈话已经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学习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投入到实验中。

1、我准备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容器,先让学生们自己观察两个物体的联系,引导他们说出等底等高。(此过程我会拿着两个容器到学生中去让他们不仅仅能看到还能摸一摸,从而更直观的感受等底等高。)

2、质疑生趣

我会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如果把圆锥倒满水然后往圆柱里放,几次能把圆柱也放满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大胆猜测)

3、动手操作,实验出真知

带着疑问、猜测做实验。请两组学生进行操作,其他学生一起帮他们做记录。实验结果就是三次能装满。(播放课件演示实验过程)

4、反复质疑,实验解决

是不是所有的圆锥都是正好用三次就倒满这个圆柱呢?(强化对等底等高的理解,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这时拿一个小一点的圆锥容器继续做一次实验。实验证明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需要三次。

第二步:推导公式

1、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即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这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圆柱容器里的水体积的分解,再次肯定学生自己的观点的准确性。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示课件)v锥=1/3 sh本步骤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突出教学重点。

4、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以上两道题,指名学生板书解题过程,集体订正。及时把探索到的新知应用于实践,教师从中得到教学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学生体验到“再创造”与“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5、拓展深化,综合运用

工地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沙堆。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体积吗?说说测量和计算的方法。

练习设计从基本题入手,过渡到变式题,发展到综合题,引伸到思考题,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练习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评价反思,自我提升

课末,我通过聊天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评价,梳理本课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巩固本课教学内容。以下就是我进行的话题。

①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里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所学知识内容、学习方法,能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掌握学法。

②对自己和别人你有什么话要说?让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能强化自信、自立、自强意识,激发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布置作业:练习四的有关练习。适量的作业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根据本课重难点和学生认知特点,我设计了简洁明了而又形象直观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新知的形成过程,又显示了具体的解题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形象直观。

1.要联系生活学数学。在教学中我深切的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要让学生爱数学就先让他们爱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不局限于教材,要结合生活实际去备课.2.教师一定要敢于给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他们的才能与智慧得以施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生成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学生课后反馈上来的问题是计算问题很大,公式会用但是计算出现问题了,以后要多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强两点我简单的概括了这节课我的理论支撑和设计构想,第三点是课后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本节课我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及推理能力等几方面。初步探究中,效果还需有待观察。

202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心得体会报告三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圆柱,师自制圆柱体侧面展开纸,一张长方形纸。切好的圆柱形萝卜,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也可以用笔筒来教学圆柱的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找出圆柱体。

3.15页第3题,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么图形。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2)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删掉)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二、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 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 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 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 练习七第6题

3.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体,轮宽2米,直径1.2米。前轮转动一周,压路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广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米高2.5米的圆柱形灯箱。它的侧面最多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5修建一个圆柱形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2米。在池的内壁与下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立立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展--合--展”的转化过程,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练习注重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不有死用数学公式来解决,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答,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正方体呢?(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删掉)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小结: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一个曲面图形转化成以前学的长方形,今天我们学习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也要运用转化的思想同学们猜猜会转化成什么图形?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反复播放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在变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说演示过程,总结推倒公式。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删掉)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删掉)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出示一组习题:

1一个圆柱的半径4厘米,高3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的直径12厘米,高3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的周长12.56厘米,高3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直径,和底面周长和高,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4、教学例6

(1)出示例,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删掉)

(1)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3)=502.4(l)

(2)学生见解例题,师补充

三、巩固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是56厘米,高87厘米,水桶装多少水?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得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2米。如果每立方米约中750千克,这个粮囤能装多少吨玉米?

4钢管的长80厘米,外直径10厘米,内直径8厘米,求它的体积。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或v=πr2h

例6: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3)=502.4(l)

教学反思: 以旧引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直观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转化思想”的方法把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圆 锥

(1)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2)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

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模具,大米,水,沙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实验分组合作学习: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学生叙述实验过程并总结结论,得出计算公式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圆柱的体积=1/3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1/3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填空:

1、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

2、等底等高的圆锥体是圆柱体体积的( ),圆柱体是圆锥体体积的( )。

3、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3立方厘米,圆柱体的体积是( )。

4、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 )。

5、体积和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圆锥底面积15平方厘米,圆柱底面积是( )。

6、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比圆锥的体积大( )。

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1/3.

3、圆锥体、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4、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且底面积相等,那么他们的体积相等。

补充习题:

1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1米。这堆煤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重约1.4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3.一堆圆锥形的煤体积是12立方米,底面积是6平方米,高是多少?

4.在一个底面半径是10c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有水,把一 个底面半径为5c的圆锥形铁锤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了1c,试问铁锤的高是多少?

5.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24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来看,主要是构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概念的认识,而这一认识的形成,靠文字和观摩演示都是苍白无力的,它需要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全身心的体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对比和反思,悟出等底等高的必要性,从而明确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

(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只有一条高。)

(2)做第29页第1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

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三、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1/3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3、做第29页第2题

4、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一个圆锥形沙堆,度面积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这堆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4.有块正方形的木料,它的棱长是4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若加工成最大的圆锥呢,它的体积又是多少立方分米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