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红军马灯的故事心得体会总结 长征故事马灯(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7:13:46 页码:8
红军马灯的故事心得体会总结 长征故事马灯(7篇)
2023-01-10 07:13:46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红军马灯的故事心得体会总结一

小时候见过的“雪山”,在邀请到学校来作报告的老红军头上:苍苍白发象形的雪山,我怀疑就跟他所历经的长征有着因果。那时候,老红军嘴里的长征因为苍老的方言而含混不清;那时候,老红军被老师介绍成为“爬过雪山的老同志”;那时候,以为长征仅仅就是爬雪山,以为雪山是一枚不朽的勋章,珍藏在老红军心窝里,随岁月的堆积慢慢提升,变成红领巾眼前一头耸立的白发。微型的“雪山”,跟二万五千里烽烟失去关联。

后来,通过课堂上一首著名的诗歌,知道雪山是放在尾联的一句浪漫主义,岷山千里的积雪与三军过后的笑颜,成了牢固的历史逻辑。那时候心目中的雪山,仅仅是一种海拔,仅仅是一个路标,它指向红军的'豪迈,指向革命的胜利。

然而,雪山终究是一个政党和一支军队的历史坎坷。当长征渐渐沉淀成后来创业者心中的一种鞭策和激励,雪山是一个坐标,标志着民族精神的高度,革命意志的高度。在岁月的回眸中,长征中的万水千山渐渐地低下去,而雪山,成为一首磅礴史诗中的词眼,渐渐在怀念和追忆中高大起来。当更多的功绩镀亮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无数胜利前的坎坷,都在重温一幅历史图景中找到了譬喻——

“1935年的雪不断落在横放背包上的枪支上,金黄色的军号和猎猎作响的方面军旗帜上。布制的五星和八角帽下,这群反穿着羊皮的南方籍农民,像一群战争年代的食草动物,他们的饥饿是一把从喉咙里长出的锄头,渐渐挖出了埋藏在六月深处的草根与野菜……”

南飞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清平乐·六盘山》

“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八十年后的小学课本,依然这样描写一个季节。如果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的那个秋天,如果让一群迁徙的候鸟来描写人间的景象,肯定会有这样对应的句子——“秋天到了,一支队伍往北飞。”

在历史特定时刻,南飞的雁阵与北上的军队构成立体的画面。方向相反的运动共同把那年的秋色写进历史永恒的记忆。

然而,大地上艰难行进的红军,与天高云淡间自由翱翔的大雁,毕竟不是优美的映衬,而是一种悲壮的反差和对照:天空里没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不存在四渡赤水的智慧和五岭逶迤的阻拦;天空里没有险关和沼泽,不需要七根火柴的温暖和皮带虚拟的营养……

对于北上的队伍,“雁南飞”是心头回荡的一支久远的歌,一个幸福的意象。是的,梅坑话别时何叔衡相赠的绨袍,依然是林伯渠征途中战胜风雨的“雁翅”。客家女池育华跨越世纪的沧桑守望中,北上的丈夫始终都是一只行将南归的“大雁”。六盘山上的一支雁阵,是那位领袖“屈指行程二万”时的算筹。而那草地上两人爬着拖着、一人躺着望着的“三人行”中,北上的信念与南飞的雁群都一样,在征途中一点点积累胜利的曙光。

南飞雁,是革命者的仰望,给予了留痕史册的机遇。

山丹丹花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从赣南馥郁的桂花香,到陕北山丹丹花红艳艳的笑脸,有二万五千里。当《十送红军》的民歌犹在江西的秋风中飘荡,另一支陕北民歌已在山丹丹花枝叶间孕育,含苞未放。一支铁流的英勇,万里征途的风尘,将是这种山丹丹花一年间要红起来的原因。

一段革命的征途终于延伸到山丹丹花扎根的土地。一支队伍饱尝的困苦,被山丹丹花视作亲人遭遇的艰难。拥有革命的热情和纯朴的人民,“陕北”是长征篇幅里一个多么温暖的终端名词。是的,十一个省份之中的曲折和坎坷,万水千山间的饥寒与泥泞,无数绑腿上的疲惫和坚毅,都可以在陕北卸下来,放在窑洞里,放在米酒中。山丹丹花像陕北人民支起的火柴,等候中央红军的旗帜来擦燃,历史的天空被照红了一角,长征的队伍和盼望的百姓一时都被温暖。

山丹丹花,穷苦人民的花,站在陕北的土地上,见证着穷苦大众的革命与革命的穷苦大众互相拥抱的时刻。山丹丹花,热烈奔放的花,它所照耀的革命和被革命照耀的花枝,说出了八十年后,人们依然纪念长征的根源。

推荐红军马灯的故事心得体会总结二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这是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说起过去的峥嵘岁月,这位83 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1933年15岁的他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夜袭扇子队,一战成名。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一过草地,竹签穿透了他的脚堂。任老头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长征时留下的。二过草地,鬼门关口拣回性命。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递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因为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说:“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名幸运者”,”我能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经历是红军长征的缩影。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于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终于胜利的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刺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80年了,整整80年了。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航空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凝聚民心,催人奋进!在近几年中一些鲜活的事例也渐渐浮现出来。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孙必干,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还有背妹求学的洪战辉,坚守承诺的陈键,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路的王顺友……

这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不正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真实体现吗?

作为一名有着百年光辉历史的师大附中的莘莘学子,凝望着校园内的革命英雄纪念碑,读着碑文中先烈的赫赫功绩,红军长征途中,那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壮举,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那一幕幕历史画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那浓浓的炮声,震天的呐喊,成为激人奋进的咚咚战鼓!长征中那无数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奋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源泉,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催化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

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你感觉到了吗?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你看到了吗?那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抖擞精神,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它就是长征的力量!

推荐红军马灯的故事心得体会总结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今天,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中国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在长征路上,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在川黔滇鄂豫陕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对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弘扬长征精神,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使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发展顺利之时,还是身处逆境之时,始终秉持理想信念的力量,秉持崇高精神的力量,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梦强大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鼓舞着广大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在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草根,咽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周敌军围追堵截等艰苦的条件下,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走上了抗日救国前线。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或深山峡谷中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实行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抛石块,血战到底,广大红军将士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回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们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也不倒下?”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理想!革命理想大于天”。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证明:坚定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努力,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同样需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及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用长征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比较有效的一种途径。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要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经受考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二、弘扬长征精神,发扬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凝聚合力的精神,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取得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共同为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要实现全国13亿人的中国梦,我们每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凝聚一切正能量。大局意识,就是要看的长远,不计眼前得失,从而得到最长远,最广最多的利益。长征中,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整体。长征的胜利是党和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的胜利。长征途中,广大红军指战员从革命利益出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纪律,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可谓“军令如山重,纪律似铁坚”,真正做到了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

大局意识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前提。大局意识首先反映的是政治立场,就是高度自觉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高度来思考处理问题,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指示,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关注大局、理解大局、维护大局的能力。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高度上,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要识大体、顾大局,紧密地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弘扬长征精神,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红军长征史,就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万里长征中,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千里沼泽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肖华上将后来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正是当年的真实写照。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死神和草地恶魔,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长征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

党员干部的作风体现党的形象,关乎党的生命。我们今天的富裕,离不开昨天的艰苦奋斗,我们明天的更加富裕,需要今天的艰苦奋斗。因此,发扬红军长征胜利的法宝――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大步走向富裕的时候,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们不但不能丢,还应该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使之成为自觉。党员干部有了艰苦奋斗这个“本”,有了这个基本政治素质,就会有进取之气,在思想上、感情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为民谋利;在作风上,虚心倾听百姓意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力戒奢惰,克服享乐主义和娇奢之气。

四、弘扬长征精神,发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使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要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党群关系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根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长征时期,党始终坚持这一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长征途中,在物质极其匮乏,甚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红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战略目标的转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长征之路,红军所经之地绝大多数是偏辟的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作战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红军纪律极为严明,不侵占民宅、不违犯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并且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赢得了劳苦大众的爱戴。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沿途各族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以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作战,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长征。

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创造了优秀的工作业绩,形成了基本和谐的党群关系。但是,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在庆祝建党99周年之际,曾对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流失状况进行了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密切联系群众”满意度最低,仅为35.6%,党群关系不容乐观。民心向背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党最终就会丧失执政的社会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克服官本位思想,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秉承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贴近、作风上深入、生活上关心、工作上依靠,与群众同甘共苦,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团结群众,切实增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为国兴利。未来的征程中,只要13亿人团结一心,这种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必将成为我们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无畏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史诗。只有理解长征,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只有理解长征精神,才能理解我党由弱胜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回顾长征,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新的长征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推荐红军马灯的故事心得体会总结四

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1934年10月中旬,他们怀着崇高的理想,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怀着必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踏上了征途,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里记下了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

在毛主席的诗词里,有这样几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是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时,不因自然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不顾艰难困苦,抢渡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最终他们胜利了。这是他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这,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一个86岁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因饥饿而晕过去了。这时,又来了一位老红军,看见孩子的样子,先给孩子灌了点水,等醒了之后,把自己仅剩的一点干粮分一半给孩子吃了,但看孩子还是没饱,犹豫了一会儿,又把最后一点干粮给孩子吃了。要上路了,他让孩子先走,说自己歇会儿,其实他是不行了,没有了干粮,没有了水,死亡就要降临在他的身上。一不小心,他掉进了泥潭,在挣扎之中,却愈陷愈深,但他还是不断的鼓励自己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人来救他的。可当人们来时,他却已经只剩脑袋在外面了。人们呼唤着他,可他已经……

这是一个多么寒心的故事啊。在长征的过程中,饥饿、寒冷、沼泽、疾病……威胁着每个红军指战员的生命。没有吃的,把骡马杀掉;骡马没有了,挖野菜,吃树皮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带吃。设想,假如我们这代人要是生长在那个时代,该会失去多少人命?

回首向来风雨路,万里长征任疾驱。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哪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哪会有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哪会有我们充满生机的活力,欣欣向荣、走向富强的今天?

行进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年代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20世纪,飘逸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铁流泻处,哪里没有一曲动人的壮歌?

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渗透着红军战士的热血?

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他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将伴随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

      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优秀演讲稿篇2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这是86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说起过去的峥嵘岁月,这位86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1933年86岁的他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夜袭扇子队,一战成名。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一过草地,竹签穿透了他的脚堂。任老头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长征时留下的。二过草地,鬼门关口拣回性命。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递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因为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说:“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名幸运者”,”我能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经历是红军长征的缩影。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于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终于胜利的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刺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81年了,整整81年了。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航空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凝聚民心,催人奋进!在近几年中一些鲜活的事例也渐渐浮现出来。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孙必干,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还有背妹求学的洪战辉,坚守承诺的陈键,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路的王顺友……

这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不正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真实体现吗?

作为一名有着百年光辉历史的师大附中的莘莘学子,凝望着校园内的革命英雄纪念碑,读着碑文中先烈的赫赫功绩,红军长征途中,那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壮举,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那一幕幕历史画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那浓浓的炮声,震天的呐喊,成为激人奋进的咚咚战鼓!长征中那无数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奋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源泉,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催化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

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你感觉到了吗?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你看到了吗?那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抖擞精神,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它就是长征的力量!

推荐红军马灯的故事心得体会总结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简短的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它是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里程碑之作。今天读来,依旧令人振奋,倍受鼓舞。

“长征是历史上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条曲折坎坷的路是一条鲜红的血路,中国工农红军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实现了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的火种,锻炼了革命队伍,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谱写了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长征,那是一段堪称历史经典的历程,是中华民族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之魂。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为那是一支用脚板丈量信念的工农队伍,是证明人类责任、勇敢和智慧的精神征途!

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种变迁却也拷问人类精神的追求。当代社会之所以渴望长征精神的回归,是因为现实中,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长征精神缺失的现象。蔓延的腐败和“四风”严重腐蚀人们的心灵,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这一社会尖锐、发人深思的问题,又有多少人正真理解人生的真谛!爱国与奉献、理想与信念、责任与奋斗……这是目前摆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乃至侨居海外华人面前不得不思考也不能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当代的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创造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要牢记长征精神,远离迷茫、沉沦、消极、颓废、显富的怪圈,不断追求有所为、有所不为。

长征所反映出来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等精神已经积淀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征精神备受推崇,它综合体现人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等各方面的追求。长征精神是一种传承历史又延续未来的时代精神,必须时刻汲取。

汲取长征精神,就是要牢记历史。在纪念长征胜利86周年之际,我们更应该铭记80年前一大批革命先烈为共和国谱写的光辉历史,更不能忘记革命者用鲜血塑造凝聚而成的长征精神。“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古训历历在目,教训铭刻在心。在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程中,传承这一光荣历史,自觉用长征精神来激励和鞭策自我,为国富民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汲取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一种理想和信念。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它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外化成一种能量。长征精神就是未来救国救民,不拍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肃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正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救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汲取长征精神,就是要勇于担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未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奋力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与群众心连心,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维护党的统一意志,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弘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共同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汲取长征精神,就是要什么时候都要坚持独立自主。长征是中国的独创之路,它挽救了濒临绝境的红军,挽救了危若冰谷的中国革命,改变了中国命运。长征的历史证明,坚持独立自主,才是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伟大胜利的唯一出路。以史为鉴,回到今天,独立自主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积淀,更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动力源泉,是取得各种胜利的重要保证。长征胜利8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突飞猛进、世人瞩目的成绩,无不彰显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不拍困难、敢于胜利的独立自主精神,展示我国与世界竞争的强大实力。只有坚持独立自主,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全国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才能得到坚如磐石的保障,国家的统一大业才能最终实现!

“有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精神必将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不断鼓舞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推荐红军马灯的故事心得体会总结六

同学们:早上好!

每当这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是否能知道我们的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

是的,红色代表鲜血,是在告诉我们这些后人,我们的新中国是用无数先辈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同学们,就在80多年前,我们的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因为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失败而被迫走上长征路,8万红军将士带着家当和少量的干粮离开了井冈山,他们走在荒野丛林中,前面有的是高嵩的雪山,险恶的急流,还有国民党几十万的军队的围追堵截,长征出发才40天,红军就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但我们的党,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被暂时的失败所吓到,没有因为怕牺牲而投降,而是静下心来分析革命道路中存在的问题,改正错误总结经验,勇敢向前。这时的3万红军周围已有30多万的国民党军,形象一点讲就是10个人抓1个人,但我们的红军指战员淡定而从容,能仔细分析敌人的弱点,扬长避短,虽被敌人追着打,但能牵着敌人鼻子走,终于历经2万5千里的艰难险阻,到达在甘肃会宁结束长征,最终在陕北的延安扎下了根,从此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所以说红军长征是人类史上的奇迹,我们要纪念红军长征,更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什么?

一是不怕失败,不惧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像毛主席在诗中写得那样,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那是何等的境界。

二是不怕牺牲,无坚不摧的英雄主义精神,看那飞夺泸定桥的气势,那是何等的无畏。

三是求真务实,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同学们,这个精神正是我们新时代需要的,我们要用它来破除社会中的流弊,改革中的暗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个精神正是我们全体南中学子需要的。我们要用它来鼓舞士气,同学们,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你害怕了吗,你投降了吗,你当叛徒在班中传播靡靡之音了吗?

我相信我们南中的学子不会,一定不会,我们要勇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考试中的失败,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学习中的问题,改正错误,总结方法,扬长避短,这样我们就能成为自己的英雄,所向无敌。

推荐红军马灯的故事心得体会总结七

这是一次昂扬之旅

我的目光随军而行

看那铁脚板

踩过雪山 踩过草地

踩活了大地的经络

多少年啊 战火灼伤的土地上

铁骑践踏的土地上

终于奔涌出长江和黄河

奔腾着大刀进行曲的血色音符

铁脚板厚重如锤

锤就了一柄二万五千里的铁弧

好像庄稼汉手中简朴的犁弯弯的镰

万众一心 协力紧握

持久地耕耘历史纷繁的风云

彻底地收割金秋十月的消息

在先辈走过的地方

我伸出手 已经救不起

深陷于草地沼泽中的战士

我张开掌 已经挡不住

山上刺骨的寒风狂舞的雪

我知道这也是一次悲壮之旅

俯身抚摸红军的旅程

感觉这是一条地上的银河

滚滚河水穿过我的十指

翘首数点天上的银河

感觉那是横空出世的征程

烽烟早已散尽 夜色和平

每一个灿烂的故事都化作了星光的永恒

八十年后的今天

我的手指摁在长征路上

打通血脉

与之相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