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能源危机个人心得体会及感悟 能源安全心得(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1 11:26:45 页码:8
能源危机个人心得体会及感悟 能源安全心得(4篇)
2023-05-11 11:26:45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能源危机个人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摘 要] 人类社会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对此,核心问题就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在能源中,绿色植物就是一种可以循环再利用的新能源,既解决能源危机又保护环境。本文拟就从生物生态学角度浅谈自己对能源危机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 生物进化 科学发展 绿色能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高度文明的时代。可以讲,人类已经到达近乎为所欲为、无所不能的程度,有必要为自己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社会财富而炫耀:GDP增长多少,外汇储备增加多少,综合国力增强多少,全球排位提升了多少,人均收入增加多少…… 但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出现空洞,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在掠夺自然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于是,“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一些新的名词被提了出来。人是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有必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去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寻找对策,开拓新路。

一、从生物进化的历史中,看人类对自己的再认识

生命的出现和生物的进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这样一个进化过程中,有几次大的生物物种灭绝事件,这时还没有人类,虽然目前还不能非常明确的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但说明几次的生物灭绝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还告诉我们环境对于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从人类社会学角度看,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或制造出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用品。但从生物生态学角度来说,人只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因为人并不能创造物质,只是利用自然物加工改造成自己需要的物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人类自身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新的定位。

在人类出现以前,整个生物界的生态系统已经形成。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生物群落的三大功能类群。正是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食物链的网络结构,才使得由绿色植物所固定的来自非生物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地从一个生物转移到另外一个生物,最终又回到环境中去,形成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以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繁荣。

自从有了人类,不论是原始人还是现在人,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也不论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多么的不同,人总是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源而生存的,过去和现在的人是这样,未来的人也是这样。在生态系统里,人永远只是一个消费者,在这一点上,人的能力再大也不如一棵小草,因为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不同的是所有生物都安分守己的在自己特定的位置上,各司其职,毫不越轨。而唯独人类不满足自己的生存,不满足吃饱穿暖,还要求享受追求“幸福”,所以才不断地掠夺自然资源,随心所欲地制造自己认为需要的东西。在人类使用后的废弃垃圾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能被分解还原,这就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自从有了人为活动以后,从农耕时代开始,人类就直接或间接的改造周围环境,对生态系统进行破坏,逐渐成为地球的“主宰者”。许多生物的演化开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脱离了纯自然下的进化状态。近代以来,许多动植物变异甚至加速灭亡,这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而并非自然因素所致。如今,尽管科学技术十分发达,但人们对大的自然灾害,也只能预报,却不能阻止其发生。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原始生态阶段、农牧生态阶段和工业现代化阶段。

原始生态阶段。这个阶段起始于5万年之前的智人时期,人与其他杂食性动物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人只能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石器),并且学会了使用火,结束了原始的茹毛饮血的历史,是原始的文明阶段。这时的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融为一体,还谈不上改造自然,改造环境。

农牧和农耕生态阶段。大约在一万年前,随着人口的增长,仅仅依靠狩猎,采集活动已经解决不了人类的吃饭问题,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这时人们便开始驯养动物,种植植物,进入农牧和农耕生活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已经有了烧制陶器、冶金等活动,是第一次主动的改变自然物的性质,将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物。由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使土地得不到保护和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迫使人类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这是人类第一次改造大自然,也是第一次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野蛮的掠夺关系。随后人类认识到这个问题,根据植物的季节生长特点以及自然界一年四季、昼夜交替的规律,按时播种,定时收获,进入传统的农耕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妥协的和谐时代。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活环境比较稳定,这就是我们常称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

工业革命及现代化工业阶段。人类在满足和维持基本生存条件的基础上,仍在不断向自然索取,直到工业革命的胜利,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对抗时代。

人类是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生物界中的成员之一,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说白了仅仅就是生物圈中的一个物种。正是人类的贪婪和不知足,过度地掠夺自然资源,使得很多不可再生性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时引起环境的严重破坏。本是消费者的人类错误地将自己定位于“自然的主人”,并且藐视自然规律,我行我素,为所欲为,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由适应性、和谐性逐步转入对抗型。人类征服自然,那么自然必然报复人类。

三、绿色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大自然无偿奉献给人们这样一个生物多样,资源丰富,环境适宜,万物和谐共处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然而却遭到人类的严重破坏。对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两大难题,人们不可以指望大自然随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唯一的办法就是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那就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找出新办法,开辟新途境,在当代人发展的同时,给后代人的发展留有余地。就能源而言,走发展利用绿色能源的道路就是其中的重要办法。

绿色能源就是以绿色植物及其加工品为能源。事实上绿色植物从人类诞生起一直就是人类的主要能源。人类要维持生命的新陈代谢,需要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这些物质就是绿色植物;人类要劳动和从事一切活动,同样需要能量,而能提供能量的物质也是绿色植物。与石化能源所不同的是,绿色植物能源是供给动物和人类使用的,即是供给维持生命的能源;而石化能源主要是解决动力问题,是供给机械等无生命的装置的动力能源。其实人类发明机器,利用石化能源的目的在于以机械“劳动”代替人类的体力劳动,既高效又省力,结果是一样的。我们要注意的不光是目的,还要看结果。机器大生产对人类而言是高效省力,但也大量地消耗能源而且是非再生性能源,又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石化能源的储藏量有限,总有用完的那一天。而绿色能源却可循环生产,反复而持久地开发和利用。而且绿色能源相对于石化能源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不可缺失性,也就是石化能源只能作为机械能源使用,却不能给生命提供能量,而绿色能源既能供给动物和人类,又能作为机械动力能源。所以没有石化能源人类照样可以生存,但是没有绿色能源一切动物就会灭绝。

对于绿色能源的利用原则和方法大致可以这样设想:在不影响森林和草原植被的情况下,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原则下,在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大力提倡和鼓励种植可用于微生物发酵的绿色植物,以生产乙醇,甲烷等可燃性物质使其成为新的能源,以代替日益枯竭的石化能源;另外,通过生物技术提高石化能源的开采率,减少其有毒气体的排放;通过高科技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极少浪费,以减缓对环境的压力等。

四、结束语

通过从生态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类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自然界本身造成的,而是人类自己造成的。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讲过:“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科学的功能是多样化的,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是自然科学的三个方面。曾经有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向自然索取才是我们的任务。”他的名言鼓舞着许多人奋发工作,至今依然闪烁着光辉。不过,就目前来看,我们除了认识自然、向自然索取之外,还要增加一个:保护自然。从绿色植物到绿色能源,这不是简单的名词和概念上的更换,而是思想观念上的一次变革。我相信,只要人类的理智战胜贪婪,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曹凑贵:生态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

[2]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 2007年10月第一版

[3] 江泽明: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江泽明文选》第三卷

关于能源危机个人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摘要:绿色环保的新能源的发展是人类作为世界上促进人类生存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上人类对绿色环保的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地扩大和增加,地球上的各种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快要完全枯竭,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和提高能源使用的质量和效率的绿色环保新能源。目前,新型绿色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其生产规模和利用的问题已经进一步的得到了来自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和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采取了积极的鼓励和实施支持新能源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绿色环保的政策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规模和生产使用的覆盖范围都正在进一步的增加和扩大。

关键词:新能源;发展前景;趋势

我国的能源结构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以下主要的特征:

(1)我国的天然气和利用石油以及电力水电等清洁再开发利用再生能源所消费占的国民消费总值比重由1990年的19%、2%和4.8%分别迅速增长上升为2000年的20.94%、3.3%和9.64%。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当前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其他能源可持续消费资源生产中的石油开采量所占比例长期都保持占百分之70以上。据当前的有关机构以及国家和能源部门的统计数据預测,到2005年,全国的石油和一次能源生产量大约为12.3亿吨的石油和二次标准煤,其中煤炭大约生产量为7.8亿吨的石油和二次标准煤(大约等于折合11亿吨的石油原煤),仍大约等于占63.8%。在21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当前的我国石油和一次能源的生产量结构中仍将可以继续地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

(2)以天然煤炭和水资源利用为主的新型替代能源结构,从其总量和资源分布情况看,我国的天然水能资源、煤炭资源、天然气和水资源分别为世界第2位、第12位和第24位。目前我国的天然煤炭资源中所蕴藏的天然气总量大约为5.6万亿吨,其中已公开的天然气储量大约为1万亿吨,占当前已公开和世界总自然资源可采储量的11%(其中已公开的石油和天气资源可采储量占2.4%,天然气和水资源可采储量占1.2%)。从人均的煤炭和天然可采储量的水平情况看,仅相当于目前世界自然资源可采储量水平的1/2。据国务院能源部专家机构有关人士的分析,我国的自然资源石油天气和水资源可采储量相对的短缺,人均的煤炭和天然水资源相对的储量不足。

新能源按照其直接利用形成和综合利用的电能来源不同可以被按其划分类别为多个清洁能源利用类别,我国的新能源一代清洁能源源在大体上的情况下是可以按其划分类别为:新型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规模水电、核能等。

2.1核电

核能主要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预计中国的核电在建的装机规模将继续居于目前全球第-:在中国新建的核电机组30台,总在运核电的装机容量3281万千瓦,占全球装机容量仅次于全球的45.7;2020年中国在运大型核电的在建装机规模将在全球继续居于目前全球第三,达到5800万千瓦,在世界新建30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目前关于我国新一届政府的核电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每年的核发电装机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意味着2006-2020年的14年里,中国将继续增建30座大型核电厂。

2.2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新型清洁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各地区得到较大程度和范围的推广使用,主要是体现在人为对太阳能热水器的研发和普及推广使用。在河北山东等全国各地,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正逐步得到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新技术产品如太阳能动力电池等也日臻成熟。

2.3水能

水能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国早已充分开始使用并得到了较大规模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主要用途之一最重要的就是水力发电。较早期的风力水电站主要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现在还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和发展为促进了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经济和人民的社会发展建设了事业并且为人民提供了清洁能源的安全保障,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

2.4风能

据世界和中国的近十年风电建设和综合利用发展研究的报告分别指出,如果充分的研究和深入开发,中国到2020年将已经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大规模风电的并网和装机容量,风电将远远的超过日本和美国的核电成为目前世界和中国第三大以利用风能为主力发电的风能综合电源。在目前我国四川和甘肃等西北盆地风能的综合利用发电和资源丰富的发达省份和边远地区有较大实力和规模的投资进行风电建设和应用。

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绿色的新能源,不管当前无论是从大力的节能和低碳减排,还是从大力发展了我国的节能和低碳绿色新能源实体市场经济,都被认为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基础性和重要的战略意义。新一代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持续快速的发展对于各个新一代能源行业来说无疑都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机遇也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由于近年来利用新能源的广泛利用工业技术以及应用日益广泛,所以对于如何促进新一代能源的广泛使用安全性、制取与传输以及数据与存储等工业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水平提高事在必行,我们能源企业应该为此提前做好必要的规划和准备,希望在未来的利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中有所作为。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没有哪一种新的现代科学型能源技术或者是其他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方案,能够独立的研究和应用来解决整个的全球节约能源和碳排放的基础性问题,而是必须与全球的各个行业相互结合的先进技术,才能有效的使之可行。控制全球的能源消耗与推动全球实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相辅相成,因此积极的探索开拓、发展并加速对下一代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仲颖,任东明,高虎.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03,01:53-58

[2]李瑞忠.2010年世界能源供需分析_bp世界能源统计2011[j].当代石油化工.2011,07:17-19

[3]王革华,艾德生.新能源概论(第2版)[m].上海: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1,01:15-17

[4]国网能源研究院.世界能源与电力发展状况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06:46-51

关于能源危机个人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

近年来,由于对化石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以及对气候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发展可再生能源呼声渐高。但可再生能源较为依赖政府支持和补贴,在市场机制面前,未来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经济复苏带动了能源消费反弹。西方政府普遍实施救市政策,刺激了工业和贸易领域出现恢复性增长。全球能源强度将进一步增长。其中,供求关系紧张是基本原因,金融资本炒作等因素是重要推手。高油价使石油生产国获益,但消费国却受到严重损害——生产成本增加,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加剧,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某些国家还爆发了民众抗议和局势动荡。

二、世界能源的发展前景

能源安全将继续是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一段时间。

从短期看,利比亚战争结束使该国产量迅速反弹,但生产恢复仍受到诸多考验,平抑国际油价也面临若干不确定因素。

从长期看,石油供需矛盾将继续对价格造成压力,廉价石油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

同时,中东和北非地区局势不定,能源产业投资前景不明,而投资不足将导致该地区产量下滑,油价攀升。

石油价格上涨为相对廉价的天然气发展带来了机遇。天然气的成本效益不但优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优于煤和核能。从环保角度看,排放较少、更为清洁。近年来,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有望实质性地提高世界天然气产量,以满足不断上涨的能源需求。与石油不同的是,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

福岛核事故引起了世界对核电未来的质疑。但放弃或放缓核电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将迫使各国重新考虑政策选择。因此,尽管各国开始更严肃地看待核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未来核能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北极可能成为未来能源争夺热点区域.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北冰洋水面下所蕴含的石油可供全球共同使用5年。而其天然气储量则更加可观。目前,北冰洋沿岸5国,俄罗斯、挪威、美国、丹麦和加拿大这5国都努力为各自在北冰洋海域的疆域扩张寻找依据,以期控制该地区蕴藏的大量能源。未来,随着油气需求增长、供需矛盾紧张加剧,相关各方对北极等极具开采潜力地区将更为关注,竞

争方式可能升级,各国处于利益驱动,将争先恐后地进行勘探开发,并可能会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和地区局势紧张及环境保护问题。

三、感想与建议

1.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各国有自己的国情,各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各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各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制定。鉴于世界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和完善各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各国需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各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

关于能源危机个人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研究背景: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生活水准的普遍衡量标准之一。能源使用,系统,基础设施及生产和商业机构遍布全球,深入生活。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高速崛起,导致全球能源紧缺。同时,人类已经意识到能源使用会造成严重环境影响。我们需要多种能源和技术来满足未来需求和减少环境破坏。绝大多数在发展中的尖端或新颖能源技术都趋向洁净和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使用。

研究目的:

如今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通过对当今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让人们了解珍惜能源的重要性。减少化石燃料等非再生资源的利用,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珍惜我们唯一的生活家园——地球。

研究时间:

20xx年1月26日----20xx年2月15日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方式获取当今世界能源现状。听取专家有关报告,了解当今科研人员对世界能源现状的看法和计划。

研究问题:

当今世界能源的现状以及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具体内容:

一、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将稳步增加

预测基本情景下未来世界经济将以3.5%的速度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地区为亚太、非洲和东欧等非OECD国家,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为中国和印度。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能源需求将稳步增加,年均增长1.5%,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将达169.58亿吨油当量。

二、煤炭成为未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

预测基本情景下煤炭消费年均增长幅度达1.7%,成为未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非经合组织国家仍是世界煤炭主要消费国,预计年均增长2.3%。中国为世界第一大煤炭消费国,预计年均增长2.7%,2030年将达40.89亿吨。美国为第二大煤炭消费国,预计年均增长0.7%,2030年将达11.07亿吨。

三、世界石油供应充足,供需基本平衡

世界石油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调局(USGS)Z000年对世界石油资源的预测结果,至2025年世界石油总资源量达29348亿桶(折合4003.1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2658亿桶,储量增长约7300.5亿桶,待发现资源约9389亿桶。

四、天然气需求稳步提高

预测基本情景下,世界天然气的年均消费增长速度将达1.6%,2020年和203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达3.88万亿立方米和4.32万亿立方米。

五、核能需求下降,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

预测基本情景下,世界核能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1.5%,2020年和2030年世界核能需求分别达33850亿千瓦小时和38440亿千瓦小时;世界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3.0%,2020年和2030年世界核能需求分别达188.4亿千瓦小时和222.3亿兆瓦小时。

高经济增长和高油价下将刺激世界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需求。

调查感悟: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世界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基于上面所述,我们必须猛敲能源危机的警钟,制定切实的能源政策,发动广大科技人员与干部群众,紧迫应对能源危机。

指导老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