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走访古村落心得体会和方法 古村落调研心得(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2:14:06 页码:7
走访古村落心得体会和方法 古村落调研心得(3篇)
2023-01-11 02:14:06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走访古村落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各村、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干部下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为建设“富庶、生态、文化、和谐、幸福”竹泓创造良好环境。经镇党委研究,决定于xx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听民声、排民忧、解民难、化民怨”为主题的干部大走访活动。结合我镇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和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落实责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各项信访工作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有效落实;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实现群众信访总量持续下降,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信访积案、群体性事件明显减少。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抓好干部大走访活动,特成立竹泓镇干部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统筹协调,督导检查、综合研判、信息反馈等日常工作。

三、走访责任人

(一)全体镇干部;

(二)各站所负责人

(三)各村(社区)干部

四、走访对象

(一)、信访突出问题当事人及相关群众;

(二)、排查出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群体;

(三)、群众普遍关注或在当地影响较大的刑事、治安案件涉及群众,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当事人及相关群众;

(四)、困难群众及家庭;

(五)、矛盾突出或工作薄弱的基层单位。

五、走访内容

(一)、了解社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研究解决群众信访诉求;

(三)、排查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舆情汇集分析机制、群众权益保障机制是否完善,督促指导长效机制是否健全落实;

(四)、进行政策法律宣传,疏导群众情绪;深入开展政策调研,提出调整完善政策的建议。

六、走访方式

走访活动要结合实际,采取公开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座谈走访、驻点指导、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谈心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坚持“三个必去”(群众信访问题多的地方必去、工作推进有难度的地方必去、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地方必去)。镇领导干部每月到联系片、村下访一天以上,一般干部每周到联系村驻村下访一天以上。

七、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村、各单位负责人是大走访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实施方案,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运用半个月时间,全面走访,拉网式排查一遍。按照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要求,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按照镇分管领导包线、单位包职工的要求,抓好本条块、本单位的排查工作。镇纪委、组织、司法、综治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强督查,对工作不细致、措施不落实,引发不稳定事端的,严肃追究责任。

二是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完善大走访工作台账,详细记录走访对象、事项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梳理,坚持边查边改。建立信息报送制度,走访的情况、梳理的问题、整改的措施,经本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上报镇大走访办公室。镇大走访办公室要做好统计汇总、情况报送和反馈分流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对排查出来的矛盾问题、重点人头、安全隐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落实责任单位,确保大走访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健全完善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为其半个月的集中大走访完成后,每月开展一次走访活动,努力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列入干部年终考核,把干部大走访上升为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

仅供参考

有关走访古村落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为了积极响应县老委的倡议,大力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和顺、邻里和睦的传统美德,深化广大干部群众尊老、敬老、爱老的思想意识,进一步营造团结、纯朴、文明、和谐的城乡新风尚。县文化局组织下属各单位开展了以“弘扬孝敬美德、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敬老节”节活动,现将活动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真部署

县文化局历来重视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要求各下属单位要适时抓住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系列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今年“敬老节”期间,文化局按要求积极响应县老委的倡议,下发了《关于在全系统开展以“弘扬孝敬美德、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敬老节活动的通知》和《“弘扬孝敬美德、共建和谐社会”倡议书》,组织引导全系统开展敬老系列活动。9月26日下午,文化局局召开敬老节活动协调会,要求各下属单位要围绕主题、扩大宣传、因地制宜、突出践行扎实开展活动,并进一步明确、落实了活动的具体安排。

二、广泛践行、传递爱心

全系统干部职工按照县老委的通知和要求,广泛开展了敬老节系列实践活动。文化局机关组织离退休老干部欢聚一堂共庆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局领导班子成员与“老文化”们一起畅谈文化事业发展前景,认真了解老干部生活状况,并致以节日的祝福,对老干部们长期以来对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局领导亲自陪同老同志们参观了纪念馆、壮剧团,大家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文化事业的巨大变化倍感自豪。局领导还为每位老同志送上节日慰问品,浓浓亲情中洋溢着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深切情意;壮剧团、文化馆和纪念馆在剧团排练厅举行了重阳节联欢活动,为老同志们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并为每个离退休人员发送慰问金。同时还走访慰问了因高龄、重病而行动不便、长期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的老同志以及生病住院的老同志,了解他们的生活、身体情况,向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节日礼品,表达了节日的问候;图书馆在重阳前夕慰问了敬老院的老人们,为他们送上了节日礼品和节日问候,祝愿他们身体健康、晚年快乐,为他们讲解新修订的《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护条例》,并帮他们打扫卫生、美化环境。

三、传承美德、树立新风

弘扬孝敬美德,建设和睦家庭,树立文明新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统美德,需要我们充分用好每一个活动载体,广泛宣传、突出实践、身体力行,持续不断的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深入挖掘、创新形式,继续牢牢把握““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等活动契机,深化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共建和谐等专项活动,让关爱老人、孝敬长辈、代际和睦、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不断得到传承和弘扬,为进一步加快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共同建设和谐富宁做出应有的贡献。

有关走访古村落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作为一名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实地,搞好社情民意调查,是我履行好指导员工作职责,接近群众的基础,也是熟悉村情的有效途径,我通过查询资料,走访农户,深入地块调查等方式对xx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祥细调查。并在上半年的调研基础上对如何抓好xx村产业发展,富裕农民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xx村发展现状

xx村位于xx乡西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8公里,最低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2400米,山高坡陡,立体气候显著,全村辖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有人口2188人,农户559户,有耕地1662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有林地4500亩,已发展核桃5294亩,建成高优桑园60亩,有茶园600亩。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2380元。xx村是一个人口较多,生产资料相对较少,人口和资源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高寒贫困村。全村地貌山头大,山脚小,80%的村民居住在1800米至2300米海拔范围内,气候变凉,耕地产出率低,且农户土地零星分散,路途耗费时间较多,不利于耕作及管理,致使优势特色产业规划难,产业化推进难,以种粮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仍然存在,优势特色农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经济对比效益不明显。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科技发展滞后,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 全村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接受新科技运用新技术能力较弱,缺乏产品竞争意识,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二)、思想观念落后,产业管理粗放

大多数青壮劳动力奔波于打工热潮,家里仅剩老人和子女,农业生产,产业管理投入不足,靠发展产业效益的思想认识不足,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传统的耕作方式仍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生产出的产品竞争能力较弱,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

村、自然村技术力量薄弱,产业协会运转机制不活,职能作用发挥不突出,缺乏农村经纪人队伍,产业发展仅靠村“两委”牵头组织,组织化程度较低。

(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工程性缺水现象仍然突出,产业水浇条件仍然较差,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后,靠天吃饭的现象仍然存在,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低。

三、推进xx村产业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一)产业发展的思路

立足xx村区位气候条件,资源状况,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

向,科技为依托,紧紧围绕“长抓核桃,短抓桑,粮、畜、茶叶不松劲”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巩粮食、畜牧、茶叶产业,做优泡核桃产业,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以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

(二)加快xx村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要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典型大户、示范户,进一步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力度,提高群众产业意识,按照市委提出“见缝插针做大产业,精益求精做优产业”的要求,继续抓好泡核桃种植,大苗移植工作,进一步提高核桃在全村的覆盖率,发展面积达7000亩左右;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扩大蚕桑产业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打造蚕桑种植千亩村,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实施专业化发展;推广良种,普及良法巩固好粮食产业。

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专业化。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产业发展条件

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关键在投入,重在基础设施。要改善群众的生产发展条件,我们只有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抓住上级扶持导向,积极做好项目规划、申报、协调争取工作,争取实施好一批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全村产业发展条件。

3、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

要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忖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以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村级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健全特色产业协会,制定协会《章程》,明确协会职责任务,着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采取联合经营、租赁、转让、转包等各种形式,扩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通过服务机构的建立,科技人才的培养,科技措施的落实,为广大农户提供高效的服务,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

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因此,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提升产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的动力,我们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扎实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办好特色产业科技培训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和水平,抓好核桃、蚕桑示范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村科技的窗口,培训农民的场地,扎实推进核桃、蚕桑科技的推广普及。

5、逐步建立特色产业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产业新、机制活,则产业效益高。我们要下决心坚持不断地

抓好核桃、蚕桑两大基地建设,打造好产品品牌,加大产品对外推广力度,把两大产业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农业,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格局,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中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营管理体制和适行机制,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