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江汉油田深化改革心得体会报告 油田体制机制改革心得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6:52:39 页码:9
江汉油田深化改革心得体会报告 油田体制机制改革心得体会(五篇)
2023-01-11 06:52:39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江汉油田深化改革心得体会报告一

武汉市全国 中部最大的工业化城市,空运 水路和陆路交通都很发达,享有 “九省通衢”的美称。长江 汉水在 武汉交汇,把武汉分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两江上架起了 十几座桥梁,把三镇连为一体,市内交通非常地方便,因此又有 “江城 侨城”的美名。

武汉的工厂很多,总共有 几千家工厂。大的有 武钢 武船 武重 武锅,这些工厂在 全国都很有 名。武汉有 几十所大专院校,最出名的有 武大 华工 华师华农和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的科学技术也很发达,东湖光谷的科技水平文明与世界。武汉的商业贸易很繁荣,江汉路步行商业街和汉正街商物交易市场等都是国内的名牌市场。

经过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武汉更加美丽了 ,我生长在 这样美丽的城市里,内心感到无比荣幸和骄傲。武汉市美丽的,她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 武汉这个花园城市的花草树木都长得分外茂密。天天早上就有 许多 中老年人在 江滩,公园里晨练 跑步 挥剑。

夏天 是一个炎热的季节,习惯了 “大火炉”的武汉人喜爱坐在 大树的阴凉下扇扇子,这样,也很舒适,而且还可以“亲近大自然”呢!

秋天 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喜庆丰收的场面取走了 所谓“秋天凄凉”的旧思维。天天早上和晚上都有 许多人在 广场上跳舞唱歌,这些群众性的活动,是武汉呈现出了 时代青春的活力。

冬天 大雪覆盖了 整个武汉,万幢高楼披上白色的大衣,像雪 中的秦岭 天上,壮观极了 。

鲜花是园丁培育出来的,美丽的武汉是全体劳动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建设起来的。武汉的今天是美丽的,武汉的明天会更美丽。

我在 武汉愉快地生活,茁壮地成长!

对于江汉油田深化改革心得体会报告二

江汉路位于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宽度为10至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

江汉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楼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在近代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于1890年绘制的《武汉城镇合图》上,此段以东为广利巷。清末,随着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此段兴建了不少银行大楼,街道也拓宽至12米,主权为英租界侵占并改名为太平街。

1920xx年起,“地皮大王”刘歆生首先从江汉路一带湖塘填起,逐渐填成江汉路后花楼至铁路外土路基,形成歆生路。辛亥革命后,华人资本家迅速兴起,不到20xx年时间,江汉路一带变为汉口繁华的商业街。民国初年的《汉口竹枝词·歆生路》中描绘当年江汉路的繁华景象:“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

历史上,江汉路实际上是华人与洋人的分界线。江汉路西面的花楼街、黄陂街以及毗邻的大兴路一带是民族工商业者开设的店铺、作坊、前店后厂型的食品店。而其临街基本上是帝国主义国家和官僚、民族资本家开设的银行、公司和商店。加上江汉关轮渡码头迎送客源,营造了江汉路的商业氛围。

1920xx年,我国收回汉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为江汉路。现今在江汉路遗留下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就是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

继1999年9月北京具有700多年历史的王府井和拥有150年历史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相继开街一年后,在20xx年9月22日一个黄花满地的季节,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武汉江汉路也以风姿绰约的鹤发童颜迈进了都市步行街的华尔兹。至此,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天津和平路、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武汉江汉路成为中国大都市的“五朵金花”。

风格各异的建筑、美丽的亮化工程、耐人欣赏的“汉味小品”、中、西餐饮的大比拚、繁华的商业文化同台竞“演”,这为该街营造了良好的休闲观光的浓浓氛围。

为充分挖掘百年老商业街的潜力,创建品牌商业街,江汉路步行街路边不再设“路肩”,除金融业、金银珠宝业外,其他商家均拆除卷闸门窗,安装通透落地式玻璃门,整治、装修营业场所,合理布局店堂,增加灯光照明,装饰店名招牌,使街景与两边店铺落地橱窗连成一体。行人观景、行走、购物有如走进一家“巨型露天商场”。 区域内商贸服务业业态齐,国内外知名品牌集中是江汉路步行街地区的一大特色,拥有各类商业门点234处,涉及服装、家电、餐饮、金融、百货等51个行业。在商店经营结构调整上,既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要求,又同国际商业潮流相适应。改造后的江汉路分为三个区段:从江汉关至鄱阳街口400米距离形成以金融业、保险业为主体的商业区段。从鄱阳街至中山大道300米距离,形成以国家级老字号及现代国内名牌商品为主体的商业区段,如精益眼镜店、老亨达利钟表店以及班尼路、李宁服饰、大台北鞋城、高邦服装、百世吉、佑威服饰、真维斯、佐丹奴、丽莱服装、鄂尔多斯等专卖店。从中山大道至江汉四路510米距离,形成以中心百货商店、新世界百货中心、俊华名品广场等现代大型商场为中心的综合性的商业区段。同时,一部分商家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进行结构调整。中心百货商店已退出五金、水暖、小百货等品类经营,突出中、高档有特色的商品经营。汉商集团汉口商场现改为数码摄影城”,营业面积达220xx平方米,专营品牌数码器材和婚纱摄影等现代服务项目,成为全国最大的专卖店。

即便不购物,夜观步行街也是一种享受———这里汇集了50多种、万余盏灯,多数灯具为国内外最先进产品。这是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 立足江汉关大楼北侧,前视江汉路。你所看到的光源最亮点,就是江汉路立交桥下沿那一圈灯,在其衬托下,南北两面“江汉路欢迎你”,东西两侧“武汉欢迎你”十分抢眼。专家介绍,字的背后,装的是冷极光源。“冷”就冷在不是通过灯丝发亮,而靠气体发亮,几乎不发热,也很省电。据悉,目前国内只有深圳、广州采用这种光源,面积均没有超过这一圈———108平方米。

江汉路两侧“高挑”的路灯,采自美国,叫福乐灯。它的最大优点是“视觉环保”———就是戴着墨镜去看它,也找不出光斑,光线非常柔和,不伤眼。有意思的是,这种灯竟是邯郸市无意中用出名气来的: 7年没检修过一次。霓虹灯历史悠久,可江汉路的一些霓虹灯却有着现代色彩———装上了新加坡的雨控装置。见水遇雨能自动断电,既安全又长寿。 江汉关口,有一排光导灯,连灯杆也是亮的。原来,它的光线由下而上,黑色的灯柱上排列着镂空的圆点。 与光导灯同属新型光源的,还有路西侧的广告机,它的灯分别在广告机两面的上方。工程师说,这是一种硒金属灯,日光灯含汞,人的皮肤在日光灯下颜色还不了原,而硒灯则能达到与阳日下无二的效果。如果这种灯走进家庭,您的眼睛就不用在白天与晚上两种光之间进行“转换”了。

江汉路步行街处处体现人本特色,沿途广场、绿地、园林小品、休闲坐凳、背景音乐等一应俱全,逛累了,可以坐下来歇息,如要赶时间,两辆外观新颖、小巧玲珑的电动汽车也可以“随叫随停”地带着客人观光、购物。街面上全程使用电子监控系统,16个摄像机镜头为步行街路面、店面、行人提供24小时的安全服务。1985年底,江汉路步行街地区被国家商业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商业一条街”,20xx年,江汉路步行街地区被纳入“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的范围。

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江汉路步行街的管理,成立了正式管理机构---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地区管理办公室,隶属武汉市城市管理局,全面负责江汉路步行街的综合管理工作,成立江汉路步行街地区执法大队,隶属于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直属分局,全面负责江汉路步行街的综合执法工作。面对中国加入wto和中部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江汉路步行街将以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气势、更优化的商贸发展环境,确立其在中部商贸制高点的地位;将以其全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世纪江汉路步行街新的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系统,全方位、高质量地满足和服务消费者,打造中部的购物天堂,使之永远成为华中地区首屈一指的“金街”。

对于江汉油田深化改革心得体会报告三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和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和内外贸商埠,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重镇,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坐落于江汉平原。长江、汉水在此交汇,在地理上将武汉划分为长江以南的武昌及长江以北的汉口和汉阳。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故武汉又称“江城”。先民楚人创造的灿烂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地方的人们,使武汉人的性格表现得热情而刚烈,浪漫而奔放。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0xx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在三镇中历史最短,而发展最快,汉口原叫江夏,因发源于陕西的汉水是当时交通便利的水道,陕西商人乘船沿汉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开始把江夏改称汉口,即汉水的出口。

武汉历史悠久,根据离城区5公里的黄陂滠口杨家湾发现的商代盘龙城遗址的考古结论,早在3520xx年前,此处已进入人类文明 社会。武汉先秦时属楚国地,秦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三国时隔江分为江夏、汉阳两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夏口厅。1920xx年汉口、武昌两县改市,1920xx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来后,三镇统建武汉市。

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1860年代后,汉口开埠,江海直航;随后京汉、粤汉铁路的铺设,更使武汉四通八达。1949年以来,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二桥及汉水铁路桥的竣工,以及空中航线的开辟,武汉交通运输进入新的时代。1990年后,武汉港新客运站、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天河国际机场、长江公路桥和江汉三桥的开通,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今天,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 江水运联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时代的华中重镇。

武汉美称“江城”,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这一称呼也是由于武汉的发展与长江、汉水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

改革开放使武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汉人引以自豪的千古名楼黄鹤楼,自然风光旖旎的东湖,享有盛誉的归元禅寺,继续张开双臂,喜欢四方佳宾。更有许多好听、好看、好玩的新景点、新景观如白鳍豚馆、野生动物园、赤壁大战全景画馆及改造后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山大道商业街都等待着您的投入,恭候着您的光临。欢迎您来江城,领略都市不同的风光。

参观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在此可追溯黄鹤楼的历史,聆听有关的神话传说以及历代文人墨客面对黄鹤楼吟咏的诗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并可登楼观武汉三镇全景。随后来到古琴台,这里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的发生地,游人可在此凭吊俞伯牙、钟子期以琴会知音的动人故事。

对于江汉油田深化改革心得体会报告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坐游船游览武汉的夜景。

在上船之前呢,我还是为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武汉市的情况。

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来到我们武汉,您一定会听到武汉三镇的说法,的确,武汉市被长江和汉水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所以人们就习惯于这样说了。还有一句话说“一勺舀起两江水,一杯清茶三镇香”,说的也正是武汉这一独特的地理格局,由于得两江之便,又地处华中腹地,所以自古以来武汉就得了九省通衢的美誉。

如果您以前来过武汉市,我想今晚的游程一定会让您和我一样想起过去的武汉,如果您是第一次来,那么您看到的将是武汉真实的现在和蒸蒸日上的未来。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今天我们上船的地方武汉港,它是交通部和武汉市七五重点建设项目,1992年初开始运营,是我国内陆及长江上最大的客运港。现在在武汉港里,我们也许只能感受到它的雄伟,不过我现在要提醒大家,待会儿从江面上回过头来再看它时,您定会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了,我们现在登船。

我们游船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之处,浑黄的长江水和碧绿的汉江水构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把武汉分为三镇。这里也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好地方,山与山相望,水与水相亲。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便是南岸嘴,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岸嘴是长堤和碧水相依,绿草与华灯相映,成为江城游人的好去处,南岸嘴的地理位置与被称为德国角的莫塞河莱茵河交汇处极为相似,但规模更大,气势更恢弘,所以武汉市政府决定对南岸嘴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设计方案招标工作。

看过南岸嘴以后,再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龙王庙景点,由于龙王庙地段河面非常狭窄,水急浪高,素以险要著称,故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此修建了一座龙王庙,祈求龙王爷保佑平安,现在虽然看不见这座庙了,但龙王庙这个名字却一直被沿用下来。同时,龙王庙这一段一直是武汉防洪的心腹之患,曾经发生过多次不同类型的险情。(比如1931年大水涨到26.94米,这里就发生了溃堤事故,给武汉市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在1998年武汉军民战胜了特大洪水以后,中央领导指示要抓紧对龙王庙险段的整治工作,整治工程历时半年多,于1999年夏天完工,使龙王庙这一险点变成了景点。

随着我们游船的行进,我们看到的前面这座宛如长虹卧江的桥梁就是去年元旦期间通车的晴穿桥,它连接着汉阳的晴川阁和著名的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主跨度达280米。晴川桥气势雄伟,线条流畅,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充分表现了现代桥梁的艺术魅力。

(晴川桥和龟山、龙王庙、南岸嘴等景点连成一体,形成了一道“两江汇流,极目楚天”的江城景观。)

在我们欣赏过晴川桥的夜景以后,游船也该要调头往长江大桥方向去了。

出了汉江口以后逆流而上,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汉阳的晴川阁,它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朝诗人崔颢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晴川”二字,由于晴川阁的位置独特,造型美观,以及诸多文人墨客的赞咏,使得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故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称号,在晴川阁附近有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相传为大禹治水成功之所。

我想大家可能早已注意到晴川阁后面龟山顶上那座高大的电视塔了,那就是曾有“亚洲桅杆”之称的武汉龟山广播电视塔,它海拔标高311.4米,是我国第一座具有综合旅游功能的电视塔。

好,现在请大家把目光移向前方,我们看到正前方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我国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大桥于1955年国庆动工兴建,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全长1670米,高80米,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著名的京广铁路线就从桥上通过。1956年毛先生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看到正在长江中崛起的大桥,一时兴起,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名句。通车后,举国欢庆,大桥成为新中国的一大骄傲,当年出生的武汉人取“桥”字为名的比比皆是,而以“大桥牌”为商标的产品更是数不胜数。

各位朋友,现在请往这边看,在大桥武昌桥头处的蛇山上,屹立着一幢雄伟的楼阁,在灯光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光彩夺目,那便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武汉之所以又被称为“白云黄鹤的故乡”也是与此楼有着很大的关联。这座以高大雄伟著称的黄鹤楼和今天的高楼大厦相比起来也许要显得逊色许多,但在古时候,它却是文人墨客登高远眺、赋诗谴兴的必到之处。

蛇山脚下,大桥头边这一带就是汉阳门,1956年毛先生视察武汉时,就是在这里下水,第一次横渡长江,此后的十年里,毛先生在武汉共横渡长江十八次,为了纪念毛先生横渡长江,武汉市经常举办横渡长江活动。

随着游船缓缓下行,我们又可以看见我们上船的地方----武汉港了,各位记得上船以前我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相信大家现在都已明白了我的意思,从江面上看,武汉港的整个建筑其实就是一艘巨轮的形态,寓意武汉市正在努力向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迈进。

我们游船现在所处的位置也是观赏武汉江滩的最佳地点,大家看武汉港左侧的这座钟楼,它就是江汉关大楼,位于当年的江汉路英租界,整个建筑除了大门上的“江汉关”三个字以外,其它的设备物件全是当年由国外运来的,江汉关大楼顶部的大钟直径达4米,每15分钟奏乐一次,钟声响彻三镇。

从江汉关往下,沿长江边上有一百多幢西洋式建筑,这就是当年帝国主义列强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汉口强开的租界,依次为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地。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的游船又回到了武汉港,那么咱们今天的夜游长江活动到此也就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对于江汉油田深化改革心得体会报告五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坐游船游览武汉的夜景。

在上船之前呢,我还是为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武汉市的情况。

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来到我们武汉,您一定会听到武汉三镇的说法,的确,武汉市被长江和汉水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所以人们就习惯于这样说了。还有一句话说“一勺舀起两江水,一杯清茶三镇香”,说的也正是武汉这一独特的地理格局,由于得两江之便,又地处华中腹地,所以自古以来武汉就得了九省通衢的美誉。

如果您以前来过武汉市,我想今晚的游程一定会让您和我一样想起过去的武汉,如果您是第一次来,那么您看到的将是武汉真实的现在和蒸蒸日上的未来。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今天我们上船的地方武汉港,它是交通部和武汉市七五重点建设项目,1992年初开始运营,是我国内陆及长江上最大的客运港。现在在武汉港里,我们也许只能感受到它的雄伟,不过我现在要提醒大家,待会儿从江面上回过头来再看它时,您定会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了,我们现在登船。

我们游船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之处,浑黄的长江水和碧绿的汉江水构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把武汉分为三镇。这里也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好地方,山与山相望,水与水相亲。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便是南岸嘴,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岸嘴是长堤和碧水相依,绿草与华灯相映,成为江城游人的好去处,南岸嘴的地理位置与被称为德国角的莫塞河莱茵河交汇处极为相似,但规模更大,气势更恢弘,所以武汉市政府决定对南岸嘴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设计方案招标工作。

看过南岸嘴以后,再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龙王庙景点,由于龙王庙地段河面非常狭窄,水急浪高,素以险要著称,故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此修建了一座龙王庙,祈求龙王爷保佑平安,现在虽然看不见这座庙了,但龙王庙这个名字却一直被沿用下来。同时,龙王庙这一段一直是武汉防洪的心腹之患,曾经发生过多次不同类型的险情。(比如1931年大水涨到26.94米,这里就发生了溃堤事故,给武汉市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在1998年武汉军民战胜了特大洪水以后,中央领导指示要抓紧对龙王庙险段的整治工作,整治工程历时半年多,于1999年夏天完工,使龙王庙这一险点变成了景点。

随着我们游船的行进,我们看到的前面这座宛如长虹卧江的桥梁就是去年元旦期间通车的晴穿桥,它连接着汉阳的晴川阁和著名的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主跨度达280米。晴川桥气势雄伟,线条流畅,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充分表现了现代桥梁的艺术魅力。

(晴川桥和龟山、龙王庙、南岸嘴等景点连成一体,形成了一道“两江汇流,极目楚天”的江城景观。)

在我们欣赏过晴川桥的夜景以后,游船也该要调头往长江大桥方向去了。

出了汉江口以后逆流而上,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汉阳的晴川阁,它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朝诗人崔颢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晴川”二字,由于晴川阁的位置独特,造型美观,以及诸多文人墨客的赞咏,使得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故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称号,在晴川阁附近有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相传为大禹治水成功之所。

我想大家可能早已注意到晴川阁后面龟山顶上那座高大的电视塔了,那就是曾有“亚洲桅杆”之称的武汉龟山广播电视塔,它海拔标高311.4米,是我国第一座具有综合旅游功能的电视塔。

好,现在请大家把目光移向前方,我们看到正前方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我国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大桥于1955年国庆动工兴建,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全长1670米,高80米,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著名的京广铁路线就从桥上通过。1956年毛先生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看到正在长江中崛起的大桥,一时兴起,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名句。通车后,举国欢庆,大桥成为新中国的一大骄傲,当年出生的武汉人取“桥”字为名的比比皆是,而以“大桥牌”为商标的产品更是数不胜数。

各位朋友,现在请往这边看,在大桥武昌桥头处的蛇山上,屹立着一幢雄伟的楼阁,在灯光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光彩夺目,那便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武汉之所以又被称为“白云黄鹤的故乡”也是与此楼有着很大的关联。这座以高大雄伟著称的黄鹤楼和今天的高楼大厦相比起来也许要显得逊色许多,但在古时候,它却是文人墨客登高远眺、赋诗谴兴的必到之处。

蛇山脚下,大桥头边这一带就是汉阳门,1956年毛先生视察武汉时,就是在这里下水,第一次横渡长江,此后的十年里,毛先生在武汉共横渡长江十八次,为了纪念毛先生横渡长江,武汉市经常举办横渡长江活动。

随着游船缓缓下行,我们又可以看见我们上船的地方----武汉港了,各位记得上船以前我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相信大家现在都已明白了我的意思,从江面上看,武汉港的整个建筑其实就是一艘巨轮的形态,寓意武汉市正在努力向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迈进。

我们游船现在所处的位置也是观赏武汉江滩的最佳地点,大家看武汉港左侧的这座钟楼,它就是江汉关大楼,位于当年的江汉路英租界,整个建筑除了大门上的“江汉关”三个字以外,其它的设备物件全是当年由国外运来的,江汉关大楼顶部的大钟直径达4米,每15分钟奏乐一次,钟声响彻三镇。

从江汉关往下,沿长江边上有一百多幢西洋式建筑,这就是当年帝国主义列强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汉口强开的租界,依次为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地。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的游船又回到了武汉港,那么咱们今天的夜游长江活动到此也就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