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摆渡船读书会心得体会总结 读摆渡船收获与感悟(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7:12:00 页码:12
摆渡船读书会心得体会总结 读摆渡船收获与感悟(五篇)
2023-01-11 07:12:00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摆渡船读书会心得体会总结一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叫迪伦的小女孩,她天性自然单纯,也有些十几岁小女孩特有的任性与不顾后果。男主人公就是女主人公死后护送其灵魂到达极乐之地的摆渡人(这职业有点像小清新版本的黑白无常呀),名为崔斯坦。两人在来回两趟的历险中逐渐了解到生命的真谛,并冲破既定的规则,无畏地为爱闯出一条独路。

如果说小说的前半段是历尽艰辛之后,萌生爱意的经典桥段,迪伦在荒原的尽头的另一个世界中作出的选择,则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也是人性最纯真的体现。迪伦在那个姑且唤作天堂的神秘国度中进行穿越,努力想为爱的重逢寻找答案的时候,我便已能感同身受。这是每个经历了爱情离别后的女孩都会努力去做的事。

迪伦面对的境遇是暴露在矛盾之下的。她和崔斯坦本就属于不同类别的人,既定的规则似乎就宣告了他们的爱情是无果的。可能一开始,迪伦也是处在这样的迷惘与矛盾中的。但她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地去了解,去找出这件事的答案。

随着努力不放弃,答案似乎逐渐浮出水面了。这是一道无解的题,就连这个世界里最为年长的人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有的只是一些前人的传言。但这道无解的题却恰恰给了迪伦希望,既然没有否定的答案,那说明希望还是存在的。

回去的路竟是如此简单,随便跨过一扇门就可以达到自己想要回去的那个地方。但即便途径是如此简单,大部分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待在天堂的一个空间里,过着虚构出来的生活。文中老婆婆的一句话仍然记忆犹新,大概是说即便穿越回去如此简单,大多数灵魂还是不想去尝试的。这句好像只是摆事实的话,却让我受到了震撼。这句话不也正在描述我们现在的生活吗?我们大概程度多少都有一条自己想要去实现的路,但我们最终还是局促于平静祥和的日常现实生活中,没有去努力朝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前进,虽然途径只是如此简单,抛开现在的平静生活,朝着自己想要实现的道路走就够了。但如果自己的梦想没有强烈到一种类似爱情的程度,大多数人还是更乐意享受现在的样子,毕竟保持现状也是挺好的,而改变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巨大的,不是吗?

看到这里真觉得爱情的伟大,它拥有一种鼓舞你前进,披荆斩棘到达心爱的人面前的力量。之前自己一直都没有很明确的目标,似乎能够安安心心过日子就好了,然后跟合适的受到父母肯定的对象在一起。但是当爱情所面对的不是一个你只要等待就可以圆满的对象时,当两者的结合不是一道有解的题时,唯一的途径就是克服重重困难,开辟出一条本没有的路,然后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最为幸运的应当就是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吧,通过主观能动性,任何觉得没有什么希望的事情,渐渐地都会有了成功的可能性。想起鲁迅先生很熟悉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不管什么事,都要给自己多一点的希望才是。只有这样,这张人类生活地图才会有那么多复杂的大路小路,每一条路不都是由每个时代所存在的人们开辟的吗?沉浸在现实生活中太久,有时候觉得这种想法挺可笑的,但随着困境的出现,生活的矛盾激化,逐渐觉得这样单纯莽撞的想法是弥足珍贵的。不要太过在乎目前这条路上的得失,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自己是否在朝自己所要创造的价值方向努力。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有些事是否是值得的,是否是符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是否是有利于祖国的富强的。

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过去两三年的所作所为,后悔的不是当初莽莽撞撞的自己,而是自以为找到捷径后实干品质的丢失。刚上大学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定的目标,最主要的追求就是有个好成绩吧。一开始我也是认认真真听课做作业努力积累知识的好孩子,但因为种种因素考试结果与课程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对踏踏实实学习的态度产生了怀疑。后来仔细研究了一遍别人拿高分的特点,发现要想拿高分有很多旁门左道,比如论文注重表面功夫,大作业多跟老师或者助教交流下,考前两三天突击浅层次复习一下,于是自己并没有像一开始那样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却能够拿到很理想的成绩。在这种自欺欺人的状态下,课程内容没有深入学习,荒废光阴却觉得沾沾自喜。这种浮夸的状态逐渐让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有捷径可寻,踏踏实实做事情还不如走捷径来的快速,如果只是想要达到一个很现实的目标的话。

但人生的意义应该不止于此吧。之前听到一个企业家来学校做讲座的话,大致说的就是觉得有些人太聪明了,有时候反而是种阻碍。当时一直没明白过来,现在想想可能是这种小聪明阻挡了进一步的深入吧。我现在很想摒弃这种虚浮的态度,回归当初那个勤勉踏实的孩子,尽管在回去的路途中挺需要毅力的。

絮絮叨叨这么多,说明这本书真的有种让人初心复萌的力量,每个人读完应该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想走的怎样的路。记得后来迪伦再次遇见崔斯坦的时候,她告诉他老婆婆的话。崔斯坦说,只是老婆婆的话正好符合迪伦当时的心意,迪伦才会如此坚信不疑。相对于迪伦大大咧咧无知无畏的态度,崔斯坦更多的是理智与悲观。我所看到的是,老婆婆的话是激励迪伦努力去找到一个能让两人在一起的解决方案的动力。对于我这样没有坚定意志力的人来说,别人的肯定很重要。但不知道对于小说中迪伦来说,婆婆的话会不会只是迪伦回去找寻崔斯坦的一部分锦上添花的动力罢了,不管怎样大的阻碍,爱的信念始终会催使她回去的。

推荐摆渡船读书会心得体会总结二

《摆渡人》是英国克莱儿·麦克福尔写的一本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单亲女孩迪伦,她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同学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令迪伦感到无限痛苦。

后来她决定去看久违谋面的父亲,然而事与愿违,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芜,就在迪伦无助啜泣,渴望发现一丝文明的痕迹时,她看到远处的山坡上有一个男孩。

男孩将她的带离开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就发现了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特在此等候。

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

这是一本教你学会如何去爱的伟大作品!

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去爱的伟大作品!完全意想不到的情景,令人惊讶的人生谶作,具有史诗般的质感,惊心动魄,不要忽略人生中每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那是你的灵魂摆渡人在想你告密。

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个会是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进入再次的轮回,你有愿意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个故事,给每个人的灵魂注入了一种力量。

它是一个人对灵魂的感悟,是一道新的再生之门,它是打开灵魂大门的钥匙!

推荐摆渡船读书会心得体会总结三

金黄色的阳光穿透层层厚重的乌云,荡漾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湖面上,一叶扁舟漂浮于上,舟上一人顶着箬笠,手中一支船桨在湖面投下细细碎碎的影子;湖底之下,漆黑如墨,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汹涌波涛。

这便是《摆渡人》一书的封面,初次见到,只觉得这本书将要描述的必定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等到把书读完,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主人公迪伦决意返回荒原寻找灵魂摆渡人崔斯坦时独自经过的那个湖面吗,那个几近吞噬掉她的灵魂的湖面。而令人诧异的是,湖底深不可测般的湖面、藏身于乌黑湖水深处的恶魔、以及头顶挥之不去的梦魇般的乌云,他们存在的原因,也是因为在主人公迪伦的思想中存在着因童年各种不幸而造成的阴霾。她的思想控制着这一切,而她自己也在承受着这一切。

而封面上方的一句话,更增添了这个故事的耐人寻味: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不可置否,这句话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由此而开启了这趟《摆渡人》之旅。单亲家庭里无话可说的母亲,陌生而充满敌意的校园,唯一好友的离开,这一切让迪伦15岁的的世界一片狼藉。但她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迫切想作出改变,便决定坐上火车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怎料天意弄人,路上火车脱轨,迪伦更不幸地成为了火车上唯一的遇难者。

在知道自己已经不幸遇难后,迪伦并没有万念俱灰,而是勇敢而坚强地跟着自己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上历经种种艰险一路跋涉。崔斯坦,这个由迪伦脑海中对爱人的朦胧憧憬而化身所成的有点冷漠有点淡定的年轻男孩,他的使命,是负责护送世间所有灵魂安全到达他们的结界点,让他们在不幸离开人世后还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一如文章开头所言,荒原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迪伦内心长期缺乏爱意滋润而产生的根深蒂固的荒芜感、无力感,也包括所有荒原上崎岖的山路和各种可怕的沼泽,还有破烂不堪的安全屋和天空上时而出现的如同泼倒了的墨汁的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这些皆由迪伦的思想控制着。纵然她自己也不愿承认,纵然这些因素让她的灵魂之旅变得更加坎坷,她也没有办法改变。因为这些都是她内心的折射,她的思想如何,她的内心如何,都会一一投射出来,成为她的路,成为她路上的所有。有时候在想,如果迪伦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那这趟摆渡之旅也定能阳光明媚些、鲜花灿烂些了。

在故事接下来的旅途里,他们之间的感情随着共同经历越来越多的艰难险阻而发展得百转千回。他们由最初的陌生到相识,渐渐地相知,甚至到最后的相爱,这是着着实实打破了摆渡人和灵魂之间的界限。但他们决定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以后太多的事情,毕竟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许就像郭静的《心墙》里面说的:不去计划得太多,反而能勇敢冒险。我很佩服他们两个这种敢于冒险的思想,他们勇敢冲破界限的束缚,努力地为对方着想,努力保护着对方、珍惜着对方。这种思想,让他们及时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让自己不会在以后的日子为当初的墨守成规懊悔。

所以也是因为有着这种思想,到故事发展到后面的时候,迪伦的灵魂被成功护送到结界点后,一对恋人被一道看不见的屏障分隔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时候,迪伦也没有安安分分守着那本来铁板钉钉的规矩——灵魂完成渡程后不能跨过结界,返回原来的原来的地方,而是拼尽全力想要奔回荒原去找到她的灵魂摆渡人。本以为摆渡成功后他们会从此生死两茫茫,但迪伦那颗不肯向现实屈服的心却让她一心一意地只想奔回荒原,奔回那个处处皆是嗜血恶魔的万劫不复之地,那个稍有差池便是魂飞魄散、灰飞烟灭的荒芜之地。

心之所向,便无所披靡。不管不顾,只为奔赴心中的那个念头——她不能就此放弃这段恋情,不能就此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得来的收获,在自己原来15的人生中缺乏了太久的东西,怎能轻易让它得而复失。所有的规则在迪伦脑海里都留不下一丝痕迹,她想并且只想奔回荒原去找到崔斯坦,她想拼尽全力带他返回人世,她想让他摆脱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摆渡人宿命,她想和他一起返回人生,去享受她短短15年里还没来得及享受的那么多的美好事物。她知道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但她不怕。她觉得,心里有一件很想去做的事情,她为之拼尽全力。试问我们当中的人,有几个能做到如此?像她那样拼尽全力。

所幸的是,她最后成功了。

一路上的艰险重重自是不必多说,看到他们最后成功返回人世,我觉得过程中经历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是值得的。最后在火车残骸处崔斯坦找到迪伦说的那句“原来你在这里”,真真催人泪下。平平淡淡的语气,是历经无数大劫大难后尘埃落定的平静心绪。还好是等到了一个圆圆满满的结局,也不枉我这一路下来心情的跌宕起伏。

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小说,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但在我看来,这更是一部描写思想的力量的作品,它把思想的力量通过描写主人公迪伦以及她在荒原中经历的一切而娓娓道来,而迪伦后来通过努力甚至得到她和崔斯坦两个人的重生、得到她原本缺失的爱情这个结果,不能不说是一份给读者的惊喜,同时也是更深刻地告诉我们思想的力量有多强大。思想控制人的一切,它决定是否要去努力,并引导你应该从哪个方向去努力。就像那句话说的: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学会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朝那个目标去努力,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到最后的时候,你想要的东西都在你手中,你的明天由你创造。

一日,闲的实在无聊,便翻出《摆渡人》认真看了起来。15岁的迪伦在学校里不如意,好友又转学,加之和母亲关系太过一般,她才想去寻找自己的父亲,其实是为了脱离这种生活现状。当她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她还心情激动地想象着和父亲见面时的场景,只是世间有种奇妙的事情被称之为意外。当迪伦从出事的火车艰难地爬出黑暗的隧道时,她寻找着列车上其他幸存着,但她只看到了故意等待她的崔斯坦,也就是她的摆渡人。这时只有她天真地认为自己还活着,她要求崔斯坦走向相反的方向,去继续寻找那些所谓的幸存者,只是崔斯坦并未答应她的要求,继续带着她向前走。她们走过山峰,也闯过了山谷,还有那深不见底的发出恶臭的湖水,躲过无数恶魔,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迪伦发现在和崔斯坦的相处中,她渐渐爱上了这个属于千千万万个灵魂的摆渡人。而崔斯坦在回忆自己过去所摆渡的那些灵魂中,只有迪伦最特殊,他也渐渐地爱上了这个天真无邪,善良坚定的小姑娘。

当崔斯坦被恶魔拽下去的时候,迪伦苦苦等了他两天,而几乎失去意识的崔斯坦在听到迪伦大声喊着:“崔斯坦,我需要你”的时候,意识突然清醒,回到了她的身边,这时他们纯洁的爱情进一步升华。

就要分别了,迪伦要去天堂等待她的家人或者是去看去世的亲人,也就是在这个分界线,迪伦勇敢地表白了崔斯坦,而崔斯坦也爱着她,只是剩下的路崔斯坦无法陪她走下去,在分界线处崔斯坦别无选择地走了,去迎接下一个灵魂,开始新的任务。

倔强的迪伦不是去找寻自己去世的亲人,而且看了崔斯坦摆渡的名单,她试图找到他曾摆渡的那个士兵,并由他带领找到了这里最古老的灵魂,她想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返回荒原,去寻找只属于她的崔斯坦。她不顾别人的劝服,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回到荒原的大门。

她是幸运地,在返回的道路上遇见了崔斯坦,他们一起向那失事火车的方向赶去,一路上迪伦都在鼓励崔斯坦前进,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她多么希望把崔斯坦带去她的世界,而不是周而复始地摆渡着灵魂,重复着同样的路线,同样的方式。小说的最后一幕,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正如迪伦所想,崔斯坦真的来到了她的世界,她最亲的人终于可以和她相守一生了。

看完整本小说,我认为迪伦是个单纯善良,但不缺乏勇气的女孩,正是她的坚持,她才能和崔斯坦来到同一个世界,才能让崔斯坦有自己的选择。故事中的人物其实就是照亮我们的一面镜子,今天的我们总是在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试问一下,我们又有多少人坚持下去了?为实现梦想付出了多少努力?如果每天我们只是像崔斯坦那样没有选择,没有目的地活着,我们的梦想或许只会被我们埋进黄土里。我们在被迪伦感动的同时,我们也要学着面对挫折和困难,除了失去生命,我想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当我们今天在抱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也要敲开心扉,问问自己是否真心对待他人了,也要问问自己这个人值得你那么付出吗?当我们还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多多想想面对恶魔的迪伦,这个15岁的女孩都能从容面对,生活中还有多少事情能打败我们。

故事虽然结束了,我们只能满心祝福迪伦和崔斯坦,祝他们能永远相爱。

推荐摆渡船读书会心得体会总结四

说在前面的话:

这个周六,我参加了对外经贸的在职研的结业仪式,很开心,可以和一大群上进的同学们一起见证我们过去两年的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一起学习成长。

一个仪式,一顿散伙饭,一群小伙伴,一段历程。

也坚定了我要更加精神抖擞的迈向下一段历程的决心,因为两年前看似很漫长很痛苦的求学经历,现在看来那么值得留恋和难以忘怀。

班主任老师在发言的时候,几度哽咽,太多不舍和记忆领她挂怀,她对我们的感情好像比我认为的要深厚很多,我暗自惭愧没有好好珍惜过去的事关,等到意识到的时候,学业已经接近尾声。

这天的白天,我开始了看《摆渡人》,我一直觉得一本书,能够在网上和线下获得大家的交口称赞,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周六一天,加上周日半个上午,我又快快地看完了这本震撼人心的小说

还要安利一下,kindle真的是提高看书效率的神器。

晚上,我也在宁远楼参加了一场读书会,读书会的主题的《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一个女生分享了一本中国精神分析学派的领军人物武志红老师的《为何爱会伤人》,让我看到了从依赖到觉醒到人格成长的路径。女生也结束演讲的时候,讲了一句话,也坚定了要写一篇关于《摆渡人》的读书笔记的想法。

她说:没有谁会一直会为你的人生负责,他们只能陪你走完一程,只是你的摆渡人,真正对你的人生负责的还是你自己。

推荐摆渡船读书会心得体会总结五

今天我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特写下此书评。

整本书以“生死”“灵魂”“命运”“爱情”“改变”为情感基调,成功地渲染了一种幽寂苍凉的荒原景象,却讲述着扣人心悬又温暖励志的纯真爱情。两者形成一种鲜明对比,这是为何?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深刻的道理?

迪伦本是一个生活一团糟、自卑、处处与人为敌的缺乏安全感的单亲女孩,在生活不如意的情况下寻找亲生父亲,却在坐火车的过程中遇到了意外,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一个陌生的荒原,遇到一个年龄相仿的陌生男孩。迪伦这样的女孩,在这样一个无依无靠前路渺茫的地方是何等的绝望和崩溃!可那个男孩儿——摆渡人的出现却改变了她的一切。

崔斯坦是这个荒原的灵魂摆渡人。他唯一的使命便是护送灵魂走出荒原,她没有亲朋好友,没有感情,甚至连自己的样子都要由其他人决定。可以说崔斯坦和迪伦的境遇同样悲惨,那么什么样的力量可以改变彼此?是爱。

或许崔斯坦和迪伦都是彼此灵魂的摆渡人。在这片充满阴森和恐怖的荒原上,是崔斯坦的出现,让迪伦得到安全感,变得自信自强、积极向上;是迪伦的出现让崔斯坦感受到人情冷暖,关怀与爱,也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他们共同与恶魔做斗争;共同度过无数个孤独寂寞的在安全屋的夜晚;共同爬过每一座山,穿过荆棘,渡过沼泽、死水。两人都是彼此前进的力量,所以说两人的相爱是必然的。

整部书并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词藻来堆砌,却把每个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刻画得十分到位,我们读着读着总能情不自禁地代入人物。不论是谢迪伦泼辣却善良天真,还是写崔斯坦能获得表面下那颗情窦初开的内心,都极为传神。这本书的语言简洁而又灵动,生动又不庸俗,这足以吸引更多读者去看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旨或是: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在生离死别,在命运抉择下,在重重考验下,你何去何从?或许这本书没有一些英国报社吹嘘的那么惊世骇俗,但足足是一本救赎人性,治愈心灵的唯美爱情。

看《摆渡人》这本书,值。它振奋人心,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别人,爱生活,并积极过好每一天,走好自己的路,做到自己的最好,成为自己灵魂的摆渡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