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声乐练习满江红的心得体会精选 满江红 声乐(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7:32:44 页码:14
声乐练习满江红的心得体会精选 满江红 声乐(5篇)
2023-01-11 07:32:44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声乐练习满江红的心得体会精选一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教材中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这单元从教材内容上讲对学生了解和认识电声音乐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它让老师和同学们在音乐世界这个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通过欣赏音乐家雅尼和他的电声乐队演奏的《夜莺》,感受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魅力。《夜莺》是他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他在电声乐队中加入了中国的笛子,使整个音乐作品充满中国古典音乐风格,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了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今天的这堂课是欣赏课,围绕欣赏《夜莺》展开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学习。

让教师尽量少的说教,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让音乐在这节课引领和感动我们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对音乐的感受再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感受。本着在一堂课内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更是想让学生开阔视野,唤起每个人封闭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聆听法、讨论法等等。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我对音乐课堂实行的改革,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别是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什么是电声音乐,怎么区分。

2、能力目标: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听电声乐《夜莺》,能主动参与老师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动手节奏训练,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识谱和打节奏练习。

3、情感目标:能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电声乐,体验电声乐的魅力,感受和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是围绕着欣赏《夜莺》来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

教学难点:是在45分钟的时间内组织和把握好比较新的音乐欣赏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准备:音乐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电声乐器

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堂改革的思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应该特别注重兴趣的激发,通过“演一演 猜一猜”游戏、讲故事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通过整体感知、引导欣赏、自主探究、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 .

(一)、首先是导入—猜乐器:

(1)在设计这个环节中,我先模仿演奏打击乐器架子鼓的动作和弹奏电吉他的动作,让学生看然后模仿它的声音说出乐器名称,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模仿一段节奏;xxxx|。

(2)学生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人比划乐器一人猜出乐器名称。要求比划的学生可以用肢体语言和模仿乐器声音及描述这件乐器的特征,在描述过程中不能说出带有这件乐器的字词,对猜不出来的乐器可以有三次放弃机会。每组时间为一分钟,进行三组。我在教学开始的活动是想先起个引的作用,用猜乐器这个游戏引起对学生乐器的注意,然后学生自己完成,这样设计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了解认识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作个小铺垫。

(二)、介绍电声乐队:

电声乐队是由电子乐器组成的乐队。目前比较多的电声乐队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主要由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和电子合成器组成。有时还加一个电钢琴。(展示图片)

第二类:以电声乐队为基础,或者加进铜管乐,如萨克斯、小号、长号,或者加进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或者加进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古筝等。(展示图片)

(三)、播放流行音乐《菊花台》片段。

让学生听辩用了那些乐器,主要是感受西洋的吉他、合成器等乐器和民族的古筝、葫芦丝等乐器融合在一起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 。

(四)、欣赏雅尼《夜莺》(播放乐曲)

1、设问:在美妙的乐曲中,你能听出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2、这些乐器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呢?

3、说出乐曲引子用了一件中国乐器是什么?

笛子——悠扬、清越 ; 小提琴——婉转、飞扬

大提琴——低沉、肃穆 ;电子钢琴—— 绚丽、高贵

电声乐队—— 雄浑、壮丽。

(五)、简单介绍雅尼

雅尼(1954---)希腊血统的美国音乐家。雅尼的成就来自他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与执著。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当今世界乐坛一位集创作、电子合成器及钢琴演奏于一身的音乐家。

一个被称为“世界一流键盘奇才”的演奏家,先后在希腊卫城、印度泰姬陵、中国紫禁城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雅尼三部曲”。他的音乐冲破了高雅音乐创作的种种局限,广泛吸收了民间音乐的精华,在高雅与通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他的音乐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

1993年9月25日,他在希腊雅典卫城的音乐会,是他人生的一个伟大转折,也是他登上人生音乐舞台的全新起点,从此雅尼不再是一个无名小卒。1996年开始他一连贯的世界巡回音乐会将他的音乐

推向世界,而并不是去图经济目的,多数的演出收款都捐给家乡或者当地的社

会福利机构。他是第一个来中国紫禁城演出的西方音乐家。

(六)试唱乐曲《夜莺》主题一:

1=g

4/43 2

让学生看着《夜莺》的主题一旋律,先听教师演奏,然后试着哼唱和熟悉。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欣赏雅尼和他电声乐队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乐曲有二个主题。试唱主题一是想让学生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能有目的去感受雅尼音乐的演奏形式。

(七)、欣赏:《夜莺》实况演出音像。(播放视频)

这段视屏是雅尼与1997年5月30日和31日在北京举行的“雅尼紫禁城音乐会”片段。

(八)、创作背景:

《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 《夜莺》的特点是乐曲中加入了中国的竹笛。笛子的悠扬、清越,小提琴的婉转、飞扬,大提琴的低沉、肃穆,还有钢琴和电声乐队的雄浑、壮丽,最后还有人声的加入,充分显示了乐曲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引子,用笛子演奏,节奏舒展、自由,在最后延长音上,加进了模拟夜莺歌唱的装饰音。

有关声乐练习满江红的心得体会精选二

全体声乐学生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

3、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并能很好的保护嗓子;

4、培养学生独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自己能很好的演绎歌曲。

培养少儿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声音的放松,能自如的把握气息,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发声训练:

1. 哼鸣练习 5 4 3 2 | 1 — || 1 3 5 3 | 1 — || m____________ m (u) __________

2. 打嘟噜练习1 2 3 4 5 4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1 | 2 1 7 6 5 4 3 2 | 1 —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母音练习 1 2 3 4 | 5 4 3 2 | 1 — || mi ___- ma ____ mi___ 不同的音的走向要求呼吸的感觉也不尽相同,这一条要求平稳呼吸。 5 3 4 2 | 1 — || a o a 此练声曲要求演唱时要有线条感,气息连贯,字要清晰,声音要明亮,共鸣要丰满,歌声要通畅。

4连顿音练习: 1 3 3 5 | 5 1 1 5 | 5 3 3 1 | 1 — || mi ma mi ma mi ma m 此条练习曲要求气息连贯,演唱所有的音都应该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感获得更多的共鸣,要求往后腔体吸着唱,吐字要清晰,共鸣丰满。

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包括:姿势、呼吸以及各个腔体产生共振的能力)、音量、强弱的控制及协调各声部音量的能力。

教学曲目安排:

(1)、第1.2课时《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第3.4课时《雪绒花》

(3)、第5.6课时《卢沟谣》

(4)、第7.8课时《快乐的节日》

(5)、第9.10课时《七子之歌》

(6)、第11.12课时《童心是小鸟》

(7)、第一13.14课时复习所学歌曲兴趣训练根据孩子们的表现不同定期给予参加演出比赛机会,通过演出很好的锻炼孩子们歌唱的心里素质,并能掌握歌唱的技巧,独立的演绎一首歌曲。

拓展: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和孩子自身的情况指导、排练一些节目参加演出、比赛等,给孩子们锻炼成长的机会。

有关声乐练习满江红的心得体会精选三

日月如梭,踏入社会从事工作已经x年了,在这20xxx年的工作中,由踌躇满志的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的历练下,及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既体会到了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种新鲜感,又越发感觉到当老师的幸福感与乐趣。在这20xx年中,我在高校担任声乐教育教学工作,我坚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认真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现将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做出总结: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更新思想理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及自学相关的知识,通过学习,使我增强了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严格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自己,树立良好形象,在学生中起言传身教的作用,积极完成各项工作,尽忠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友善待人,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关心体贴,言教身教并重。

1、扎实工作,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及教学改革措施,我掌握系统而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2、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由于自身所学专业的特殊性,我每年都会利用暑假时间在外学习进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扩大知识面,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常换常新,源源不断。

3、在校我主要担任声乐专业教学的工作,我能准确把握声乐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由于声乐专业的特殊性和声乐课程的特殊性,我能把各种教学方法巧妙的结合起来并做到因材施教, 使学生对声乐的学习理解更加通俗易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的歌唱状态、嗓音条件、歌唱能力等各有不同,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三年中,所指导的学生先后在参加声乐比赛中获奖,所指导的合唱团也在各类省内比赛中获奖。

通过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使我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证实自己的能力,通过细致的工作使领导和各部门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创造更好业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使自己在专业化教师队伍中更健康更迅速的成长。

有关声乐练习满江红的心得体会精选四

歌唱的呼吸

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说话交流思想感情,因为一般距离较近时所需音量就较小,气息较浅,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传得很远,而且我们说话连续用嗓时间长了,嗓音就容易疲劳、嘶哑,这种说话的呼吸若用于唱歌就显得不能胜任了。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是要唱给别人听的。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因而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并要求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要做到这些,就不是简单的事了。所以歌唱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它是一项技术性问题,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

1、 吸气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

2、 吐气

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

3、 唱歌时要有气息支持点

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常常唱歌时,脸红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反之,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那么,当我闪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4、 不同的乐句用气是不同的

我们在进行胸腹式呼吸时,呼吸气势的强弱、吐气的方法要根据所唱歌曲(或乐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

1) 缓吸缓呼 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闻花的感觉使我们吸气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但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呼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的动作,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一种吐气的感觉。

2) 急吸急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我们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通话你有很长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曲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效果较好。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

有关声乐练习满江红的心得体会精选五

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它主要决定于气息和共鸣器。不少人在朗诵中把握不好自己的音量,或大或小,前者对身体消耗太大,又不利于恰当的表情大义,后者或造成听众听不清,甚至听不见的现象。因此,音量的把握也需要必要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不论在何种场合,音量都要适中,不可太大或太小。要根据听众的多少和场所的空间大小来确定自己的音量,要使在场的所有听众都能毫不费力的听清你的朗诵。要根据朗诵的氛围和内容来确定音量的大小。比如:朗诵纪念性,追悼性的内容,音量不宜太大,朗诵祝贺,声讨,动员性内容,音量可以大一些。

根据朗诵内容的长短来确定音量的大小。朗诵内容较短。一般来说,音量可以稍大,如果内容较长,一般来说,音量可以稍小,以免因为音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使嗓音嘶哑。

要弄清楚什么是音高,先弄清楚什么是音域。音域,是指某一乐器或人声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音高,则是指人讲话时所使用的音域。音高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声音越高。每个人的声带条件都不一样,发音的技巧也不相同,所使用的音域不同,从而音高就不同。

通常情况下,人们讲话时使用的音域范围一般只有一个8度,多数情形下,却只有45度。不练习时可以的,没什么大问题。在文章内容情绪激昂的情形下,也不能把8度全用上,(偶尔要用高8度音),因为把8度全用上,时间稍长,会感到非常吃力,高低起伏太大,便会高不成低不就。因此,在练习把握高音时,要依据自己的声带情况而定,并且要留有余地,不要将自己音域中的高音用尽,否则会给人“声嘶力竭”的感觉。

另外,还必须注意,通唱歌一样,起音的音高一定把握好,要适中,起音太高或太低,会给后面的朗诵带来困难,或者高的朗诵不下去,或者低的听不清楚。一旦不小心出现了起音偏高或偏低则应及时进行调整。

音质,又叫音色,是由于波形和范音的不同造成的声音的属性。它主要决定与共鸣器,是声带音通过共鸣启发声音变和变调的产物。当人的某个或某些发音器官有缺陷或发生病变,音质就会发生变化,声音会变得不中听。还有,尽管没有发音器官方面的问题,由于发音时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也会影响音质。比如,鼻音过重,翘舌音使用不当,呼吸音和杂音等,就会使声音黯然失色。

过重的鼻音是因为鼻腔的共鸣声太响亮造成的。要克服这种毛病,主要方法是,发音吐字时嘴要张到位,舌头要用力一些,以减少鼻腔共鸣。不当的翘舌音,常常是地方口音习惯或因为分不清楚平舌音和翘舌音,发音吐字不准所造成的。这样的毛病要根据前面已经谈过的正音练习中所介绍的方法来克服。

呼吸音是由于发音时声带没有充分闭合,大量的非发声的空气跑出来,造成嗓音中夹杂着呼吸音,或者是由于朗诵时吸气过于频繁,讲话过快,用力过度,精神紧张,造成上气不接下气,呼吸音过大。克服的主要办法时,在讲话或朗诵时,按照前面介绍过的呼气与吸气的方法正确的呼呼吸,自然的呼吸。

杂音主要来自嗓子沙哑,嘶哑,喉鸣等。主要靠平时保护好嗓子,讲话时正确地运气,发音,从而消除影响音质的杂音,使声音纯正。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越在嘈杂的地方,我们说话越大声,结果声嘶力竭,自己嗓子累得要命。其实培训的时候也有,如为了让别人都听到,尤其人多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就提高音调嗓门,不久就有“失声”的感觉。

其实好的用声者,使用在声带上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1/5,而4/5的力量用在控制发音器官的形状和运动上面。在产生共鸣的过程中,共鸣器官把发自声带的原声在音色上进行润饰,使声音圆润、优美。科学调节共鸣器官可以丰富或改变声音色彩,同时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延长声带的寿命。

朗读的发声中,多采用中声区(平时说话时你感觉最舒服的状态),而中声区主要形成于口腔上下,这就决定了用声的共鸣重心在口腔上下,以口腔共鸣为主。在这里我稍微提一下共鸣腔。一般提到的共鸣腔有头腔、鼻腔、口腔、胸腔,这四个共鸣腔最基本。声乐学习中还有提到腹腔共鸣,不过有些人不赞同这个提法。

除了口腔共鸣为主之外,胸腔共鸣是基础,可以加多一点,如果有高音的时候,增加呼吸量,发挥一点鼻腔、头腔的作用更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