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7:35:49 页码:9
最新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17篇)
2023-11-20 17:35:4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一个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总结出有效的工作方法,以及提炼出有益于生活的真理和智慧。每当我们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度过一段特殊经历后,写一篇心得体会,对于巩固经验、反思不足、总结成果都具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写心得体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撰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不要过于主观化,要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人的心是一个神秘而复杂的存在,是我们与世界及自身联系最为密切的器官。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心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对自己的感受缺乏敏感。因此,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多次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再次认识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这一过程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自我认识的重新认识(约300字)。

重新认识自己的心,首先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的内心是一个充满着情绪、欲望和理智的领域,而这些因素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通过静下心来观察和思考自己的内心,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之前未被注意到的情感和欲望,进而更好地理解自己。例如,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隐藏着的情绪,或者是某些深藏的渴望。这种重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和满足自己的需求,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人际关系。

第三段:对他人认识的重新认识(约300字)。

重新认识自己的心还包括对他人心的认识。每个人的心都是不同且独特的,由于我们的偏见和经验,我们常常对他人的内心有一种既定的观念。然而,当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和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时,我们将会发现他们的内心可能远比我们所认知的要更丰富和多样。通过重新认识他人的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从而增进沟通和理解,建立更加良好和富有深度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对世界认识的重新认识(约300字)。

重新认识心还包括对世界的认识。当我们开始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时,会发现世界的美丽与复杂远比我们所能设想的要大。我们将更加敏感地注意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了解事物背后的本质。我们会发现生命的宝贵与美好,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同时,重新认识心也意味着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和责任。我们对自然和他人的心灵联系会更加紧密,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和改变世界。

第五段:总结(约200字)。

通过重新认识心,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自己,还能更好地与他人和世界相连。我们会更加明确自己的需求、愿望和目标,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同时,我们能够塑造出更健康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定期花时间重新认识自己的心,从而得到更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只有不断提升自我认识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握人生的方向和节奏。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我选择了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最有效的导入方法,直接呈现分数“1/2”,开门见山,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学生能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同时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2、目标定位准确,落实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紧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它所表示的具体量就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这一目标,创设具体情境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整个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比我想象的要深刻。特别是在最后的“知识应用”环节中,我让学生们举例说明“小明和小芳捐款会不会同样多”时,课堂上立时寂静下来,我心里咯噔一下,暗忖:这难度是否拔得太高了?没想到,约1分钟后,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解说的思路非常清晰,让我激动不已:还课堂于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想,引导他们跳一跳去摘果子,他们会给你一个惊喜!正所谓:你给他一个支点,他们会翘起整个地球。

3、注重课堂资源的利用。在活动二的“说一说”中,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用一个分数来表示那支“被削过了的铅笔”,而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中一位同学时,由于是自己熟悉的情境,大家感到很亲切,兴致非常高,他们结合同组,同班,同位,同性别等提出了各种分数,课堂也掀起了一个小**。

当然,这节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活动二”的归纳小结时,我急于总结,放手不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解说,忽略了学生张口说的愿望。如果这时交给他们一段真正有价值的时间,尽量让他们开口说,哪怕说得不够好,我相信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会对本节课的知识认识得更深刻。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应聘小学语数教师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再认识》(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分数的再认识》是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在(“拿铅笔”、“看书”等)情境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根据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他们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在知识方面他们已经认识了单位”1”但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理解还存在问题,这些都将作为我教学过程中考虑的因素。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我设计了如下的学法。在自主探究、讨论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从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采用分层练习法,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探索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在开课之初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做一个小游戏:看成语说分数:投影成语,请同学来说分数。如十室九空,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并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即复习了旧知,奠定了知识的学习基础,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索,加深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的两个活动。

(一)活动1(我拿一盒同样多的铅笔)。

先后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请同学们来猜猜看,他们拿出来的数目相同么?然后向同学展示,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一样多,两位学生都拿出的是4枝。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初步感知整体“1”相同时,同一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

(二)活动2(我拿出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

再请两位同学上台,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再请同学猜,他们拿出的数目相同么?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同学拿出的是3枝。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是取出1/2,数目却不相同?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整体“1”不同时,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根据学生汇报,我板书。

然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中的主题图,让学生看看他们两人看的书页数一样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体“1”不同时,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

个图形的1/4有多种画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总结规律。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重要手段。为了加深同学们的认识我设计了不同层次(梯度)的练习。

1.基础性练习:完成课后习题练一练的1—3题,主要是通过写一写,涂一涂、画一画、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展示出示捐零花钱的情境,以及选一选和分数墙练习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3、探究性练习。

这样有层次的作业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近的原则,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学习这节课的感受。组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反思,让学生谈谈收获体验。同时我会布置作业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哪些可以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和你的同伴说一说。这样我把学数学的平台从课堂内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思想。

最后说下板书设计。

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为了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

首先感谢领导为我们教师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让我们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下面我简要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意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第92——93页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第10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数学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五)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平均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特别是低年级概念知识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针对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议一议,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多做、多想、多说,同时努力使整堂课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进行调整。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根椐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郊游是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发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探究,自主构建。

1、强化认识,完整叙述。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平均分一个蛋糕的过程,两个一半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接着问:想一想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的?经过回忆,让3、4个学生补充完成: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我选择了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最有效的导入方法,直接呈现分数“1/2”,开门见山,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学生能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同时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2、目标定位准确,落实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紧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它所表示的具体量就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这一目标,创设具体情境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整个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比我想象的要深刻。特别是在最后的“知识应用”环节中,我让学生们举例说明“小明和小芳捐款会不会同样多”时,课堂上立时寂静下来,我心里咯噔一下,暗忖:这难度是否拔得太高了?没想到,约1分钟后,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解说的思路非常清晰,让我激动不已:还课堂于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想,引导他们跳一跳去摘果子,他们会给你一个惊喜!正所谓:你给他一个支点,他们会翘起整个地球。

3、注重课堂资源的利用。在活动二的“说一说”中,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用一个分数来表示那支“被削过了的铅笔”,而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中一位同学时,由于是自己熟悉的情境,大家感到很亲切,兴致非常高,他们结合同组,同班,同位,同性别等提出了各种分数,课堂也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当然,这节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活动二”的归纳小结时,我急于总结,放手不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解说,忽略了学生张口说的愿望。如果这时交给他们一段真正有价值的时间,尽量让他们开口说,哪怕说得不够好,我相信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会对本节课的知识认识得更深刻。

经过对本节课的探索和研究,如何体现“观念新,基础实,思维活”,是每个老师在教学中都要思考的问题!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分数,是中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学会掌握分数,对于接下来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分数的认知,不同的人可能会学习的有所出入。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对于分数的认识不断地发生了变化与升华,让我更好地掌握分数的知识。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分数学习体会。

第一,分数是部分与整体的概念。在我初学分数的时候,我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是由两个整数表示,且其中一个是整个单位的部分。但是在老师的解释与示范下,我逐渐理解了分数的本质。通过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比如说将一整块披萨分成八个部分,然后取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如两份,就可以表示为分数$\frac{2}{8}$或者$\frac{1}{4}$。这种认知方式让我对于分数的理解更为深刻,也为后面的分数计算打下了基础。

第二,分数可以转换为小数与百分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转换规律,就可以大大提高分数的运用灵活性。例如,我们可以把分数化为小数或百分数,或以小数或百分数的形式进行计算、比较和应用。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减轻了我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也帮助我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第三,分数与比例有着密切联系。比例是一个分数与另一个分数的关系,这个比例关系可以表达为$\frac{a}{b}=\frac{c}{d}$,其中a,b,c,d是四个实数。在我的学习中,当我学习到比例时,我发现比例与分数的表示和运算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是由两个实数表示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约分化简,也都可以进行等值变形和加减乘除的通用运算。因此,在掌握了分数知识之后,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变得更加容易。

第四,分数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分数是数学领域中的基础概念,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食品的配制中,配方的数量往往也是以分数或比例的形式给出,比如说一杯牛奶占整个奶桶的$\frac{1}{4}$,面团液体配比为2:1等等均是分数运用。再例如,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往往也需要应用分数和比例来完成各种测量、计算和绘图,想象一下分数的运用场景,让我更加意识到掌握分数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分数的学习需要不断练习和应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反复练习和应用分数知识是提高自己分数素养的必要手段。在实际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参加竞赛、做题积累、编写题目等多种方式来不断加深对分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也多次通过练习和应用分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具体问题解决、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分数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广泛应用的数学概念,掌握分数知识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练习和应用,我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也更好地掌握了分数知识的运用方法。未来,我相信我将会在各个领域不断运用这些知识,让分数成为我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得力工具。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

首先感谢领导为我们教师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让我们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下面我简要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意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第92——93页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第10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数学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五)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平均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特别是低年级概念知识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针对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议一议,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多做、多想、多说,同时努力使整堂课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进行调整。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根椐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郊游是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发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探究,自主构建。

1、强化认识,完整叙述。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平均分一个蛋糕的过程,两个一半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接着问:想一想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的?经过回忆,让3、4个学生补充完成: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这样既强化了对二分之一的认识,又为后面学生的语言表述作了科学的示范。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让学生小组活动,拿出各种形状的纸片,通过折一折的方法,分别得出这几种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展示汇报进行比较交流并说一说折的方法及所表示的意思,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二分之一的形状,让学生体会到:虽然纸的形状不同、折法不同,但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两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教师最后总结说:不管什么形状的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紧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为什么?又一次突出平均分。

3、顺势引路,巧妙迁移。

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随之各种几分之一就出现了。顺势教师要求:你能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拿出学具袋中的材料,每人选择一样试一试。经过折涂,学生之间的交流介绍,让学生展示并解说成果,并强调:把一个什么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总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那平均分成5份、8份、100份呢?看来,把一个物品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了这么多分数,接着介绍分数的书写、各部分组成及其意义。并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

4、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课件前后出示四条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估计其涂色部分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先让学生交流估计方法后通过演示比较确定表示数,分别为1、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接着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涂色部分,发现了什么?勿容置疑,“涂色部分越来越少”这样的回答肯定随之产生,那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少的情况呢?(通过直观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同样长的长方形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这时接着追问学生:纸条有这样的规律,那其他东西是否是这样的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要求:从学具袋中找出完全一样的纸片,分别折出纸片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比一比它们的大小。通过同学们的实验,交流展示总结,让学生充分理解出:把一样物品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份数就越小。看来合理的猜想和实验的验证确实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种好方法。接着巩固学生所学,通过直观图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三)分层练习,寓学于乐。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高兴吗?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达到板书的引领功能。小结: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接着教师马上安排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的前两个填空,用分数表示,并能说说表示的含义。

[这部分其实是“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后,每份是一个物体”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提炼出具体的表示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开辟了更宽广的空间。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以调控下限的学习。]在基本练习之后,继续深入,来学习“每份是几个物体”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具有直观体验,教师跳出了“猴王分桃”的多媒体虚拟情境,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实物(9个小正方体,4个苹果,8枝铅笔),让学生来平均分一分。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并思考:你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探究,你分我摆,你数我记。当然,我们不排除学生仍然把这些物体以一个一份的形式来分,我们教师就要发挥巡视指导的作用,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一定时间之后,全班交流,学生上实物展台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此之间,教师可以作出合理的筛选,既选一、二个分得比较合理的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形成公识,达成一致,又选出分得不合理或者不成功的例子,让学生进行个人自诊和全班会诊,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去伪存真,和全体同学共同发现: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联系和区别。继而完成想想做做1中的剩余两空。

(三)综合练习、有效反馈。

1、完成想想做做2(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和想想做做3(每个图里填上它上面的分数),并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2、拿一拿。

一堆小棒12根,请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开放的练习,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和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具体收获,从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到所获得的知识等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接着,让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能用学到的知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分数吗?(学生可以把我们的课桌,作业本,以及我们的同学等等看最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八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2、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3、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4、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读、写分数。

四、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五、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六、说学法。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七、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1、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

(2)认识1/2: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八、教学程序设计。

1、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分苹果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生1:??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2、教学几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础上再揭示分数,目的:传授程度减少,让学生自主探究)。

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分。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

(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平均分成()??

(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师:(拿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形平均。

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如果生说不出师自己说)认识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之一。

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练习:(判断题)。

3、教学1/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4、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5、拓展练习。

6、总结评价。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九

(34~36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不同数量的圆片,叫学生拿出你全部圆片的1/2。你拿了几个?是怎么拿的?通过怎么拿圆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要把圆片平均分,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的个数不同,由学生揭出问题,进行本课的设疑,“为什么拿出的1/2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从而入新课。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首先叫全班学生拿出同样总数6支的1/2是几支?这个活动的目的有2个。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是把整体6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3支,6支是整体,3枝是部分,二是让学生感悟整体相同拿出的1/2的数出是相同的。

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两次数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2、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2、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2、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注意:有的同一个图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2、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各个分数。

3、分别画出下列各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1”?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1”?

虽然都是四分之三,它们表示的多少一样吗?为什么?

5、选一选。

6、在正方形里填上适当的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个二分之一是()。()个四分之一是1,5个八分之一是(),七分之三里面有()个七分之一。

你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7、下列哪些分数更接近0,哪些分数更接近1?分别填入圈内。(培养学生的数感)。

画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到二分之一的分数更接近0;超过二分之一的分数更接近1。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p34----35。

教学目的: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

2、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3、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铅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分数知识。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新课。

(一)活动一:

1、请你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二分之一。

(按要求操作)。

2、拿出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

(说说你的想法。)。

要看作单位一。

4、师拿厚薄两本书,说这两本书的三分之一的页数一样吗?为什么?

(小组内说明理由,全班交流想法。)。

5、我一次能吃四分之一块蛋糕,看图,这两个四分之一一样吗?为什么?

6、小结:两本书的三分之一中,因为两本书的厚薄不同,因此结果不同。在这里,要把书看作单位一。

在蛋糕的问题上,也是由于蛋糕本身的大小不同,因此它们的四分之一也不同。要把蛋糕看作单位一。

由此可以看出,单位一不同,所表示的分数的大小和实际含义也不同。

7、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二)活动二: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

(三)活动三: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试举例说明,自己试独立画,看谁的画法多)。

2、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各个分数。

(展示大家的画法。)。

3、分别画出下列各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自己独立完成,说说一样吗?为什么?)。

4、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一?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一?

虽然都是四分之三,它们表示的多少一样吗?为什么?

(说说你的想法。我们应从哪个角度来考虑?)。

5、选一选。

6、在正方形里填上适当的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理由。)。

2个二分之一是。个四分之一是1,5个八分之一是,七分之三里面有个七分之一。

越往下分,单位一越小,1中所包含的单位一也越多。

你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7、下列哪些分数更接近0,哪些分数更接近1?分别填入圈内。

三、总结:

分子越小的分数越接近0。分子越大的分数越接近1。

板书设计:

分子越小的分数越接近0。分子越大的分数越接近1。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节34页的内容和35、36页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学具:课件、铅笔、橡皮、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说:是分数。(先板书:分数)。

3、同学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课件演示分数产生、发展的过程,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想?渗透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和思想教育。

4、不知道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还记得吗?老师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并选几个来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5、师: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认识分数。(板书:再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分铅笔。

(2)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疑问:拿错了和总数不一样?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引出板书: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2、选橡皮。

同学们认真思考,学得很好。老师准备了两袋橡皮,(一袋10块,一袋12块)准备把其中一袋的作为奖品奖给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的同学,你们准备选哪一袋?为什么?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选出12块的,即6块作为后面学习的奖品。

3、讲故事。

(2)同学们汇报自己的想法,课件演示得出总数进行验证,再一次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悟空和沙僧的为什么会相同啊?引导延伸到: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就相同。

三、巩固提高:

4、比一比。

(2)学生讨论交流,得出三种结论:当两本书一样厚时,看的一样多;当小明的书比淘气的书的页数多时,小明看得多;当小明的书比淘气的书的页数少时,淘气看的多。

(3)师生共同小结: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5、画一画。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那你会根据一个分数其中的一份,而推测出它的整体吗?,下面就请拿出咱们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画出一个图形,它的是一个,请你们用你们灵巧的双手来设计吧!

(2)学生画好后,进行展示。

(3)老师也设计了几种,请同学们欣赏一下,下去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设计更美丽的图案。(拓展同学们的思维)。

6、选一选。

(1)课件出示:一根圆木的是,这根圆木是下面三根中的哪一根?

(2)一个圆的是,这个圆的是下列图形中的哪一个?

(3)小明做了60道口算题的,淘气做了54道口算题的,

()做的口算题少。

(4)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相等,那么这个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相比()。

(5)一个长方形面积的比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小,那么这个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相比()。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本节的主要内容去解决,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辨一辩。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因为他们的总数不一定,不同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验证。

四、拓展延伸。

8、小游戏。

(2)引出问题:为什么就他一个同学可以用这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学生汇报:因为对应的总数不同。

(3)引导小结:虽然具体数量(这一名同学)一样,但对应的整体(总数)不同,所以他所占的分数(也就是分法)也不相同。

五、总结反思:

一节课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引导总结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板书设计:

总数取出的数量。

4取出2。

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相同)(相同)。

63。

84。

84。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三

分数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应用,如几何、比例、统计等等。我们在小学中就已经学习了分数的相关概念与运算,升入初中后也需要在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但是,随着自己学习的深入与加深,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分数的理解存在这些不足,所以我就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重新回顾了分数,对于分数的再认识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体会。

第二段:分数的意义。

我们学习分数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什么是分数,以及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是把一份整体分成了若干的相等份,分数的组成部分包括分子和分母。分子表示整体中被划分出来的份数,分母则表示整体被划分成了多少份。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就能够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分数的使用在财务、尺寸以及比率等领域中是非常普遍的。

第三段:分数的转换。

分数的转换是分数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分数与百分数、小数的互相转换。比如,将0.2转换为分数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然后在分母上写上相应的“0”,最后就可以得到1/5。还有将百分数转换为分数的过程,我们通常需要将百分数除以100,然后化简得到最简分数。这些转换过程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并且在解题时要注意细节。

第四段: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也是分数的重点知识点。在运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解题方法,如同分母,通分、约分、分子分母的乘除等等,在各种情况下合理运用,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够在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第五段:分数思想的应用。

分数知识点的深入学习,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了解分数思想的应用,特别是在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景下。例如,我们在做运用题时可以采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这类思想,用分数表示出来,再带入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通过各种场景的练习和消化吸收,我们能够在分数学习中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和提升。

结尾:

分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学习分数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不断地刻意学习。希望大家从我的体会中能够有所收获,加强对于分数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在学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有更好的表现。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四

每一次课都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共同经历,更是我的一次难得的成长历程,而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对教材的不熟悉则是我心中最大的痛。

第二我创设的情境能否帮助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有没有更好的情境帮助学生来理解。

最后一个情境还没有来得及展示就已经下课是今天这节课的遗憾,其实就是书中的第四题,我是想让学生体会,一个量的1/4比一个量的3/4是大还是小,若这个总量一样,那么一个量的1/4比一个量的3/4小,若这个总量不一样,那么一个量的1/4比一个量的3/4就不一定了。

今后的时间我会花更多的时间来读教材,读教参,读课标,不断地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数学语言更严谨,数学知识更丰富,数学理念更前瞻。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五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言。

(学生回答:分数)。

2、旧知识了解出示:(课件)。

(1)图1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3、他们的回答都非常准确,老师要分发铅笔给他们,以示奖励。谁能帮帮我吗?

(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一盒8枝,另一盒6枝,请两位同学来分。)。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两盒铅笔,你们能从每一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分别拿出的是4枝和3枝。)(学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枝数不一样?

(2)为什么一个同学拿4枝,另一个同学拿了3枝?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为什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两个同学拿出铅笔的枝数不同。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生a: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1/2是3枝。

过度(师:事实证明同学们的想法是对的了。)。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2)学生总结:(能表达出以下内容就可以)。

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板书:由于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

(电脑出示《小学数学常识大全》和《小学数学经典题库》两本书的封面。)。

师:淘气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因为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

(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总结)。

板书: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3、提问:为什么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

生b: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

五、巩固练习。

1、指导阅读: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学生儿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

(老师巡视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交流中请学生说说理由。

(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感。如果学生遇到理解困难,可以借助事先准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考: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a: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b: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如果整体大,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如果整体小,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板书设计: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a: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b: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c:如果整体大,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

如果整体小,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六

分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分数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在我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分数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用的概念,而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也获得了一些关于分数的新认识。以下是我对于“分数的再认识”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我小学的时候,我第一次学习了分数。我记得老师让我们从一个巨型的糖果棒上截取一部分,并再次分割这些小的糖果棒,然后我们用数字描述每一部分占整个巨型糖果棒的比例,这就是一个基本的分数的概念。

然而,我当时还无法完全掌握这个概念。我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小数,或是一种比例。在我进入初中时,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更多的分数知识,比如分子、分母的概念,还有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等等。

我开始逐渐理解了分数,并意识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超市打折活动中的“八五折”,也就是将商品的价格乘上0.85,这就是一个分数的应用。再比如,我们在测量一段距离的时候,往往会用分数表示它的长度。所以,分数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第二段:分数的意义与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分数并不只是一些数字,而是一种表示比例和关系的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复杂的问题。例如,当我们想知道一个物品占整个集合的比例时,我们可以通过分子与分母的比较,来感性地了解这个比例。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在烹饪中,我们需要精确计算食材的配料比例,这就需要用到分数。在购物时,折扣比例也是分数。所以,了解和掌握分数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第三段:分数的计算方法。

对于初学者,分数的计算可能有一定的挑战。但是一旦我们掌握了基本方法,分数计算的难度就会慢慢降低。

在加减分数时,我们需要对齐分母并通过相应的方法将它们转换为等分数,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化简和约分。在乘除分数时,我们需要对乘与除进行特殊的处理。这些基本的方法是学习分数时必不可少的。

第四段:解决分数问题的技巧。

当我们面对一些较难的分数问题时,有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它们。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找到最小公倍数来将分母对齐,从而更好地进行计算。我们还可以通过化简分数、约分、与其他数进行比较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此外,在解决复杂的分数问题时,我们还需要有耐心和正确的思路。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我们应该先把它们分解成一些小部分来分别解决,最后将所有的部分综合在一起,这样问题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第五段:总结。

在学习和掌握分数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分数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用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分数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描述比例和关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掌握分数的计算和解题方法,以及巧妙地应用分数的技巧,对于我们提高数学能力和学业成绩都是有帮助的。所以,学习分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再认识心得体会,这是一个关于了解和重新认识自己内心的过程,它不仅能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内心的关注和了解,而只是被外界的喧嚣所笼罩。因此,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内心的再认识,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激励因素,从而更加明智地生活和选择。

第二段:对内心观察的重要性(250字)。

要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首先要注意对内心的观察。内心是一个神秘而深奥的存在,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价值观和潜力。我们需要耐心地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通过内心的观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另外,内心观察还能帮助我们识别和面对自己的弱点和困难,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改善自己。通过内心观察,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信,使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第三段:重新认识自我价值(250字)。

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还包括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人们经常陷入对外部条件和他人评价的依赖中,而忽视了自己独特的能力和价值。通过对内心的再认识,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独特天赋和特长。通过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激情和兴趣,并运用它们来追求个人成长和成功。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也能帮助我们摆脱自卑和焦虑,找到内心的自信和坚定。

第四段:内心的沟通和表达(250字)。

与自己内心的重新认识密切相关的是内心的沟通和表达。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更倾向于与外界保持联系,而忽略了与自己内心的沟通。然而,与内心的沟通和表达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还能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和焦虑。通过内心的沟通,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此外,内心的表达也能帮助我们加深与他人的交流和理解。通过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我们能够获得他人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和勇气。

第五段:内心的成长与改变(300字)。

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不仅是一个静态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成长和改变过程。通过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潜力,从而为自己设定目标和追求理想。内心的成长和改变需要我们的努力和坚持,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然而,只有通过内心的成长和改变,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因此,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并不仅仅是了解自己,更是为了将我们内心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创造更好的未来。

结论(100字)。

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是一个需要耐心与勇气的过程,但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内心的观察,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激励因素。通过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潜力。通过内心的沟通和表达,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通过内心的成长和改变,我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因此,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是使我们更加自信、坚强和快乐的关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