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攻坚克难暖心服务心得体会及感悟 攻坚克难的感言句子(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6:18:45 页码:14
攻坚克难暖心服务心得体会及感悟 攻坚克难的感言句子(二篇)
2023-01-11 16:18:45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攻坚克难暖心服务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建档立卡户由领取国家财政工资的各单位各部门人员进行包保,平均包保x—x户贫困户,帮扶人要在帮扶期间严格履行帮扶责任,为贫困户找出路、找政策、找资金,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精准扶贫对象、精准帮扶责任人的攻坚法,扶贫的效果很明显,截至x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x万,贫困发生率降至x.x%,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x年即将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治理问题日益凸显。脱贫攻进取得的成效是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不解决贫困群众的贫困问题就难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化解脱贫后的难持续性发展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乡村振兴的目的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战略目的决定实施对象,乡村振兴就是为农村农民服务的。乡村振兴帮扶对象的整体性,对近些年来农村发生的“空心村”“散居村”“分离村”有巨大的凝聚作用。

政策实施从特惠性向普惠性转变。对贫困人群特定的政策向对全体农户的普惠性政策转变,这种转变是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的、帮扶对象、实施项目、帮扶产业、包保责任人都是采取精准打法,政策制定上具有倾向性、特定性。从近几年各地区全力抓脱贫攻坚工作中可以看出,从国家到省市县制定帮扶政策时,更倾向于“三区三州”、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在人力帮扶、项目布局、资金投入、政策保障上倾注所有力量。

建档立卡户在政策上享受到不少优惠和“红利”,如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会性救助、教育特惠性资助等。事实上,在攻坚脱贫过程中发现,这种有针对性的特惠政策,对贫困人口而言具有精准性,实施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部分非贫困人口与贫困人口的隔阂,尤其对于那些略高于贫困线标准而未能纳入贫困户管理的农户来说。脱贫攻坚战略只能是阶段性的,否则会加剧农村社会的分崩离析。

脱贫攻坚改善的是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生活问题,但是后续贫困人口的自生发展力、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易地搬迁社区治理等问题难以“消化”。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脱贫后所产生的系列问题“谋篇布局”。乡村振兴聚焦的是普惠性政策,是从给钱给物、集中攻击向扶志扶智、政策普遍惠及农户的转变。在转变中,特惠政策的取缔不能一刀切,尤其是针对享受政策兜底保障的贫困群体,确保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中政策衔接上的包容性。

社会治理从保障性向发展性转变。要从减贫治理对群众的保障性服务向推动社会治理的发展性转变,换而言之,就是从群众物质条件的基本保障向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转变。脱贫攻坚无论是从减贫治理上、资金投入上、政策红利惠及上,都是为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主要解决的是“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为贫困户算清收入账,具体看收入是否达到国家脱贫线,通过督查了解贫困户务工情况、教育医疗住房情况,确保贫困户生活能达到最低生活要求。对五保户、重度残疾人户、重病户等更要做好政策兜底保障,让最困难人群解决最根本生活问题。

当物质生活条件基本满足后,群众对增收致富更加期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迫切,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这是乡村振兴中需要面临解决的时代课题。乡村振兴必须站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角度,衡量制定相关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将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嵌入乡村振兴工作中,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的全面振兴发展。从脱贫攻坚的保障性到乡村振兴的发展性转变,实则就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的基础,要探索中趟出一条发展性的治理模式,以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能力和水平,让农村成为体验乡土、回馈乡野、感恩家乡、牵挂乡愁的向往之地。

参与力量从主导性向社会性转变。实现脱贫攻坚中政府主导实施力量向乡村振兴的公众参与力量的转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政府主动服务为公众积极参与。从实践来看,采取的扶贫举措主要有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实施主体基本以政府为主体。

如有些地方产业扶贫固化为一种模式,即以政府行政化干预的力量投入扶贫资金,采取“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贫困户(或农户)”“村级合作社+贫困户(或农户)”等模式发展产业,其中突出的特点是政府从产业发展类别、产业管护到利益联结分配全程参与,甚至不少地方出现政府代销、保底收购等现象。辩证的看,政府在脱贫攻坚战略中的主导性是由脱贫攻坚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在特殊时期针对特殊人群采取的“超常规”举措,短期内这种主导力量是非常必要的,是确保消除绝对贫困的保证力量。

但是,从长远来看,尤其是结合社会、市场发展规律,这种强制力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共生发展,反而会衍生出利益分配不均、发展动力不足、催生坐享其成的“懒婴”等问题,要在发挥政府主导力量中把握“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可持续性,乡村振兴在党组织和政府的引导下,村民zhu动积极参与,共同探索乡村善治之路,打造诗意栖居家园。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主要扮演服务的角色,为群众体会机会和平台,主要建设力量还在于公众。参与力量转变的背后是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华丽“变身”,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之道。

描写攻坚克难暖心服务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全县"精准扶贫大调研"活动培训会议后,我局于7月16日下午召开了局党组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大调研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全面摸清我局联系重点贫困村贺家坪镇白沙驿村的贫困现状,深入剖析该村致贫原因,准确把握该村脱贫方向,细化精确该村扶贫措施,我局成立了精准扶贫联系点三个工作组,在7月25日、26日两天进镇入村与镇村两级干部细致商讨并形成调研方案后,于7月27日至29日,深入到白沙驿村进行了地毯式走访调查。综合全村调研资料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全县县情及我县今年来对上争取工作情况,我简要谈谈以下几点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我县贫困现状

根据此次调研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贫困户大多数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缺乏资金技术、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整合和利用。这既是贫困的主要原因,又是一些贫困人口初步脱贫以后又大面积返贫的根源,在此情况下,教育和医疗的负担对大多数贫困户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导致他们负债累累、生活日趋拮据和艰难,极易陷入贫困→辍学→再贫困、脱贫→重病→又返贫的怪圈。

二、县情决定脱贫必须主要依靠项目支撑和对上争取

我县是集"老、少、山、穷、库"五位一体的山区农业县,是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和省"616"工程对口支援县,县级财力十分有限,加之20xx年以来,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和综合环境总体趋紧,对县级经济发展、财政创收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更增加了本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难度。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紧张的财政现状,如果单纯想依靠县级财政来保障扶贫所需各项资金的投入,根本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而根据精准扶贫的内涵和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精准扶贫是一件政策依赖性非常强的重点民生工程,如公路硬化、农网改造、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危房改造、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工作的开展,都是精准扶贫迫切需求的项目,其他涉及到教育、环保等尤其是直接关系企业发展的相关重点项目及政策,看似与精准扶贫无关,其实间接对精准扶贫也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教育的发展,更是为了确保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不再出现大面积返贫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搞好我县的精准扶贫,我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对上争取为主要着力点和踏板抓项目、引投资,以项目促建设,以投资促发展,变政策为资金,充分凝聚并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合力,盘活各类"沉睡"资金和资源,以求最高效地将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机遇、培养更多技术人才、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达到多管齐下除贫困之病根、去贫困之病灶的效果,从而确保按照提前全省一年时间的要求,在20xx年摘掉我县重点贫困县的帽子。

三、针对精准扶贫来讲如何做好对上争取工作

(一)嗅觉灵敏,紧跟紧抓最新政策动态。各争取单位要保持高度灵敏的政治嗅觉,在做好常规性对上争取工作的同时,时刻跟进并深入细致的学习、研究精准扶贫口径相关的最新信息尤其是倾向性、指导性、鼓励性、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动态,摸清、摸准国家和省级部门的意图和部署,加强对上的沟通,准确掌握国家在精准扶贫方向上新确定的投资方向、重点投资领域、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安排方向,确保争取项目有的放矢。

(二)开拓思路,打好打巧各类政策牌。各争取单位要抢抓国家、省、市编制"十三五"规划、精准扶贫、国务院下半年为"稳增长"即将出台扩投资等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机遇,牢固树立"扶贫关键靠项目、项目来源靠争取"的理念,打好国贫县牌、民族牌、武陵山牌、老区牌、生态功能区牌,坚持把争取重大政策和项目资金作为推动县域扶贫攻坚的突破口。

(三)因地制宜,靶向精确项目策划储备。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以及全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为契机,结合我县各村贫困实际,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有针对性地谋划、编制一批项目,按照"建设一批、报批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储备原则,以项目周期、效益、群众呼声、急迫程度等作为主要参考指标进行优先次序排序,科学谋划项目,争取一大批扶贫项目挤进国家、省、市级规划尤其是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为后三年政策项目争取奠定基础,同时,认真做好20xx年的拟争取政策项目策划储备工作。

(四)打造品牌,建成三级扶贫示范点。为了吸引更多利好政策、上级帮扶和社会关注,建议以建成"精准扶贫示范县"为目标,在全县确定一到两个典型乡镇打造精准扶贫示范镇,在每个乡镇中各确定一到两个典型村打造精准扶贫示范村,统筹全县资源进行相对倾斜的脱贫帮扶,在对上争取时也适当采取项目和政策侧重的方式提高帮扶力度,从而集中精力保证示范点的脱贫效率和脱贫质量,在此基础上,将相关有益经验及时研究总结并宣传推广,确保全县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能够最大程度少走弯路、错路,以最少的资源换取最优的扶贫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