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抗日情景剧拍摄心得体会及感悟 抗日情景剧拍摄心得体会及感悟视频(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6:25:38 页码:7
抗日情景剧拍摄心得体会及感悟 抗日情景剧拍摄心得体会及感悟视频(4篇)
2023-01-11 16:25:38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抗日情景剧拍摄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甲:那是风雨如晦的岁月,卢沟桥上的石狮眼含泪水

乙:那是暗无天日的时光,秦淮河畔的金柳黯然神伤

甲:长城含悲,伟大的祖国正在遭受异族的入侵

乙:黄河咆哮,苦难的民族正在日寇的铁蹄下苟延残喘

甲:山河破碎,断壁残垣,烈焰炙天生灵涂炭

乙:烽火弥漫,流离失所,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甲:古都南京,30万同胞惨遭屠戮

乙:华夏大地,锦绣河山风雨飘摇

甲: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历经摧残

乙:人类的正义良知受到挑战

甲:团结御辱,抗击倭寇,争取一切抗日的力量

乙:暂放分歧,国共合作,构筑民族统一战线

甲: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集中群众智慧

乙:赤卫军、武工队、儿童团,凝聚抗日力量

甲:八年抗战,艰苦卓绝,英雄的华夏儿女,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乙:多难兴邦,玉汝于成,缅怀先烈业绩,谱写共和国崭新的篇章

合:**学校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艺术展演活动现在开始!

甲:一个个英雄的故事,催人奋进;

乙:一首首抗战的歌曲,荡气回肠;

甲:站在岁月的节点,回眸历史,我们懂得和平来之不易。

乙:站在岁月的节点,回眸历史,我们更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小学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歌咏比赛主持词小学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歌咏比赛主持词。

甲:落后就要挨打,竞争日趋激烈

乙:增强综合国力,培养创新人才

甲: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当前的世界仍不安宁

乙:领土纷争,恐怖主义,考验人们脆弱的神经。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节目主持词三-演讲比赛】

关于抗日情景剧拍摄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位于大青山深处,境内峰峦起伏,连绵不断,八大高峰(西脑包山、东脑包山、华尖山、大平顶山、小平顶山、大特山、银贡山)由西往东依次排列,山与山之间有五大沟(韭菜沟、肖夭子沟、老赖沟、得胜沟、李齐沟)以及30余条支沟穿插其间,抢盘河、得胜河常流不断。最高山峰海拨2255米,平均海拨1700米,山大沟深,林木繁茂,地形十分险要,在抗日战争中,大青山区以其特定的位置,成为整个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区,乌兰夫、李井泉、王若飞、郝秀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是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1938年5月,毛泽东电令“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等;“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8月底,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游击队2300余人,由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政治委员李井泉和参谋长姚吉吉 率领,冒雨穿过平绥铁路,突破敌防线,进入武川县境,9月1日到达大青山。随后,大青山支队攻克乌兰花镇,开展抗日宣传,李井泉率部进驻武川县井尔沟,开辟根据,在井尔沟柳沟门村首次会议,研究建立乡村基层抗日政权、军事部署等问题。10月间,大青山蒙汉抗日游击队在归绥县面铺窑子村与支队主力部队胜利会师。从此,大青山军民以武川为中心,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39年武川县境内的黄花窝铺、井尔沟、万家沟、得胜沟、李齐沟、二四道洼以及马场梁、骆驼场均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区域。八路军来到大青山后,支队司令部在井尔沟驻扎,指挥各地分散作战,八路军战士经常在这里休整、操练,井尔沟群众与八路军患难以共,风雨同舟,筑起窑洞,搭起窝棚,杨植霖和群众住在窑洞里,姚吉吉带电台住管沟子,1940年春,大青山党政机关和支队司令部由井尔沟迁在万家沟,以转移到得胜沟。司令部在得胜沟期间,县城和西乌兰不浪的日伪军800多人袭击得胜沟,司令部提前获悉情报,在沟口设下埋伏,激战后,日伪军伤亡惨重,司令部凭借山林安全转移。

李齐沟的骆驼是支队3团后方机关驻地,设有供给处、修械所、被服厂和医疗所,八年抗战中,八路军3团后方机关一直在骆驼场,坚持到最后胜利。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建设是在1938年12月,武川县八区动员委员会在玻璃哈达村成立,王景堂任主任,李琦任副主任,郝秀山任分配部部长,动委会过渡为抗日救国会、农会、妇女会等,后来根据斗争需要,动委会过渡为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3月中共绥远省委建立,党的活动分为河套、绥中、归陶、绥东四个区,积极发展党员。1942年春,在南乌兰不浪建立党支部,为武川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抗战期间,大青山支队在武川游击根据多次召开党的代表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对敌斗争形势,讨论今后的斗争方针和任务。

在创建大青山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武川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下,参军参战,倾碧血尽赤子爱母之心,拥军拥政,守焦士肩匹夫救国之任,传情报、抬担架、护伤员、挖窑洞、做军鞋……军民一家共筑血肉长城,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支前妇女张兰女为战士送吃、送穿,被奸发现后抓捕,严刑拷打,问她八路军后勤处、军需库在哪里,她始终未招供,还有白生宝夜送石磨、“八路采购”张润喜、张二妇女舍身救亲人、韩三毛宁死保物资、地下军服厂等抗日事件。

大青山抗日的主要战事有:攻克乌兰花;蜈蚣坝伏击战;郝区政府反扫荡;得胜沟粮食保卫战;二份子战役;什尔登阻击战、吉盛奎战斗;上庙沟战斗、孤石坝战斗等;抗日惨案有:西水沟惨案;井尔沟惨案;白旗惨案、哈彦忽洞惨案等。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现有司令部、卫生队、教导队、电台等遗址,李井泉、姚吉吉 等领导人住过的窑洞和办公用的石磨、树墩,存有八路军作战使用过的电台、战刀、手榴弹、马蹬、火盆、粮食袋、火镰等珍贵文物,李齐沟有郝秀山等老一辈领导人成立的“郝区政府”原址,并存有大量的革命历史文物。在根据地内曾经留下李井泉、姚吉吉、黄厚、杨植林、王良太等一大批革命前辈戎马青山的足迹,留下了大青山抗日军民奋勇杀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964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自1997年建设开发建设以来,对得胜沟八路军司令部和李齐沟“郝区政府”等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了修复、重建,恢复了原貌。20xx年6月又建成了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现已建成2个图片展区,18个展厅,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彩喷200多平方米,陈列反映大青山军民斗争史的大型图片186块。20xx年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规划纲要,成为全区红色旅游资源重点建设项目。

为充分挖掘境内丰富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大青山抗日军民革命先烈前辈们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将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业开发集于一体, 20xx年报请全国红办和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和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之一。

县委、政府为了搞好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确立了以“红”带“绿”红绿相结合的开发思路,并把该项目工程当作展现民族精神的政治工程和惠及当代、泽被子孙的民心工程。“大青山抗根据地展陈馆”和“红旅公路”工程,通过媒体宣传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各自确定了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两个项目从20xx年开始选址、勘测、规划、设计,并通过专家组论证,于当年9月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历时两年多,从20xx年开始建设,于20xx年9月9日正式竣工和落成。20xx年圆满完成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创建70周年庆典,红色旅游初具成形并开始接待游客。并且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20xx年红旅游景区主要完成了55公里的红旅公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陈馆及占地18.9亩广场、绿化带,其中展陈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广场建设面积45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餐饮区、住宿区改造面积2300平方米。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我县红色旅游景区的灵魂和承载,素有“塞外小延安”之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通过媒体宣传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确定了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该项目从20xx年开始选址、勘测、规划、设计,并通过专家组论证,于当年9月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历时两年多,20xx年9月上旬正式竣工和落成。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展陈馆的布展工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与西部影视城首席设计师韩云峰设计完成,陈列项目分别由以毛主席题词、武川地势岩石题材群体为主题的主题正厅和以抗日战争、大青山之鹰、全民抗战、决战大青山、抗战胜利为题材的五个展厅组成。

关于抗日情景剧拍摄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苏北有个赣榆县,赣榆有座抗日山。

土为肌肤,石为骨骼,兀兀磔磔,横无际涯。仿佛县邑东侧的黄海耸起排天巨浪,被历史凝固在天地之间。峥峥石隙间那隐忍的红,是战争结痂的尊严。

抗日山因抗日陵园得名。园聚八路军、新四军烈士三千五百七十六名,从军区司令,到机枪射手;从强渡金沙江的英雄,到火烧杨明堡机场的壮士。不解甲归田,不晋级升迁,死后依生前战斗序列集结———他们用血肉保卫民族,他们用精神惕励民族。抗日山的重量,是气节的重量。

自山脚,至山顶,陵园由东西墓园及碑、堂、亭、塔八个段落组成。一条石阶沿坡而上,把八个段落结构成一个博大而又精致的建筑群落。石阶为青石凿成。粗砺坚韧,质朴厚重。一级,一级,一级,青石连接着、扶持着、呵护着、砥砺着穿过风雨、穿过雷电、穿过云霞,穿过日月组成的峡谷,直插苍茫无限处。石的硬度是意志的硬度,石的阶梯是肩胛的象征。

纪念碑分别用钢枪、刺刀、炮弹、手榴弹造型,作为武器它们壮烈威严,作为雕塑它们磅礴大气。抗日山的雕塑,以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美学品质把自己和世界艺术史上的一切雕塑区别开来。

陵园始建于1941年,次年8月2日竣工。工竣赣榆全县民祭。民祭那天,四乡八野人群如黄海涌潮,抗日山上战将云集。罗荣桓、黎玉、陈光、肖华、陈士榘祭陵。滨海军区司令符竹亭主祭。祭毕符竹亭执肖华手嘱托:“抗日山有我三千将士,我死请葬我于侧。”时过一年,一语竟成谶言。

将军江西广昌人,十五岁离别相依为命的祖母加入红军,开拔那天,老人拄着竹杖跟随队伍翻过三座山头。眯眼瞩望,又什么也看不见———将军的祖母,是位失明的老人。从穿上军装起始,将军就深谙军队和人民的关系。跋涉两万五千里,打过平型关主攻。平型关战役中部队请来一位老乡向导,老乡却一路走一路忙着摘枣吃。将军一问,原来是老乡没有吃饱饭。批评了有关同志,向老乡道了歉,将军立即掏钱买来饭食。看见一名哨兵赤脚站岗,双足被石头烙得通红,他问:“是没发鞋子?”哨兵答:“鞋子破了。”他问:“破了没补?”哨兵答:“我不会补。”将军立即找来指导员,了解情况,研究措施,并亲自为哨兵补鞋。看着将军补鞋,哨兵的热泪流似阿拉伯的橡胶树。

军区政委身先士卒为国捐躯,年仅三十一岁。肖华闻凶千里奔丧,他说:“纪念烈士我们任务有三———第一报仇!第二报仇!第三报仇!”一将衔哀,三军动容,“报仇”声沿八级山坡隆隆下。呐喊中军魂请缨。

静卧大山的烈士中,有捐躯大海者。1943年3月17日,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旅长田守尧乘船由江苏转山东去延安学习,行至小沙东海域与日寇快艇遭遇。自拂晓,至黄昏,一条木船抗击三艘快艇,短枪手榴弹抗击步枪机关枪,血战一天,敌我各伤亡数十。或搀扶,或策杖,或爬行,伤员们并排匍匐船头,他们庄严举起武器,把最后的子弹连同军人的尊严一道射向日军旗帜,之后,全部跳进滔滔海浪。彭雄入伍于井冈山,田守尧入伍于安徽六安将军县。一代抗日骁将,都刚满二十九岁。

有国际反法西斯战士。一为德国记者汉斯·希伯。希伯是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1920xx年就来到中国参加北伐,抗战后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在延安见过毛主席,在皖南见过周恩来,在苏北见过陈毅和粟裕。牺牲于大青山战斗,时年四十四岁。另一为日本反战同盟金野博。金野博随日寇侵华,被俘反戈。复又为前部俘,遭同胞戮以乱枪。

三千五百七十六个姓名,三千五百七十六杆枪。三千枪膛里警醒着同一首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山顶立陈毅题词:浩气长存。仰望石碑,诵读铭文,仿佛看见一尊铁色雷霆抽出闪电之剑,剑尖上闪动那西蜀口音的苍天独白。

朱德诗碑镌《抗战五周年挽八路军阵亡将士》长诗一阕。全章凡四十五行,二百二十五字。“捍国不惜身,伟名诸同志。寰宇播英名,千古传青史。”雄浑沉郁,丝丝入扣,铜琶铁板,荡气回肠。中国诗国,民族存亡间身着军装冲锋呐喊是文学艺术的责任和良心。碑之一侧,伫立一尊基座十四米的铸铁士兵,中华民族以胸为盾。

关于抗日情景剧拍摄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党的一大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一直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直至1936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开幕的,但没有具体的日期。这篇纪念文章是以一大开会的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当时,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

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此后,全党开始大规模地举行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当年7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创刊)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特辑》,发表了题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的社论,还发表了朱德写的《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战争》、林伯渠写的《中国共产党与政权》、吴玉章写的《我和共产党》等纪念文章。在此前后,该报还大量报道了延安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举行纪念党诞生20周年活动的情况。同年7月1日,重庆《新华日报》也发表纪念党的诞生的社论。从此,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的成果,人们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在一大的召开日期考证清楚以后,有的同志提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否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当时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没有必要改变,因为这同党的一大召开、闭幕日期不是一回事。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但是,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它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去创造和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