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0:49:32 页码:9
2023年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实用16篇)
2023-11-20 20:49:32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反思和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并改进。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回顾,对将来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和成长工具。同时,要注意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和啰嗦。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著名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养成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好习惯和优秀的品格,促进孩子全面成长的教育方法。在养成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格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将通过介绍一位家长的成功案例来深入探讨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得出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这位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他从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他养成整理房间的习惯。他每天都与孩子一起整理房间,教导他收拾好玩具、将书摆放整齐。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孩子渐渐养成了整理房间的习惯。这位家长还通过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引导孩子形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让孩子充满精力,更加专注学习和发展其他兴趣爱好。

其次,这位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他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孩子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例如,他鼓励孩子参与慈善活动,帮助他人,并将这种行为变成习惯。通过这样的培养,孩子逐渐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形成了乐于助人的品格。此外,这位家长还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鼓励孩子承担一些家庭事务,如照顾宠物、帮助家里的家务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逐渐学会了承担责任,并完成了一些小任务,得到了家人的表扬和认可。

再次,这位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他通过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引导他们在各个方面进行自我管理。例如,他给孩子规定了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并监督孩子遵守规定。同时,他鼓励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帮助他们分解任务,合理安排时间。通过这样的培养,孩子逐渐学会了自我控制和管理时间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他们也懂得了在做事情时要坚持到底,不轻易放弃。

最后,这位家长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塑造孩子的品格。他自己注重修身养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他经常与孩子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让孩子从中获得启示和激励。他还鼓励孩子选择一些优秀的榜样,并学习他们的优点,努力将这些优点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和品格中。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好的认知自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并付诸实际行动去追求。

综上所述,养成教育通过培养良好习惯和优秀品格,可以帮助孩子全面成长。通过这位家长的成功案例,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优秀品格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格,从而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做孩子的榜样,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德育教育辅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培养。作为一名德育教育辅导员,我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也深感其挑战性。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心得体会。

作为学校德育教育体系中的一员,德育教育辅导员承担着关于学生思想品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与引导任务。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正向激励,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心态引导、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帮助。正是这些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段:正确的心态决定了教育辅导工作的成功。

在德育教育辅导工作中,教育者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教育者应该时刻以学生为本,保持一颗平和理性的心态,时刻提醒自己要具有耐心和毅力。只有这些,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学校的目标。

第三段:识别学生需求。

在德育教育辅导工作中,识别和了解学生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需求、学业压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基于具体的问题和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措施。

第四段:基于问题解决方案。

针对学生的问题,心态平和、思维清晰的德育教育辅导员,需要制定有效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个方案需要基于实际情况而制定,同时也需要有计划、有条理。解决学生问题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包括咨询、引导、心理辅导等等,方法灵活多样。

第五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

最后,德育教育辅导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这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具体行动中促进学生的道德/知识习得。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要时刻保持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指导他们行为标准,并习得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德育教育辅导工作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的认识学生需求,有效地制定问题解决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教育者才能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200词)。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注重学术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本人是一名小学教师,多年来亲身参与了德育案例养成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实践,不仅让我对学生的成长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教育怀有更大的责任感。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强调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通过真实案例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中感悟与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与传统的道德课不同,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更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品德修养和道德选择,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自我约束能力。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些道德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品德的人。

在实施德育案例养成教育过程中,我采取了多种方法。首先,我精选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如名人事迹、文学故事、校园典型案例等,通过讲述这些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其次,我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体验,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道德选择,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此外,还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带来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在参与案例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更加自觉地遵守校纪校规,关心他人,尊重师长,团结友爱。例如,在一次校外实践活动中,有一个学生主动帮助一个掉队的同学,这样的行为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此外,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相信这与他们内心的成长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虽然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效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由于案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可能理解不到位。针对这一问题,我尽量选取生动有趣的案例,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图像、视频等,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品德修养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尺。德育案例养成教育让学生不仅在道德知识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情感、品质和行为上有所提升。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德育案例养成教育。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我相信我们可以共同发展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有品德、有担当的优秀学生。同时,在德育案例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也将继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

总结: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是一种具有明显效果的教育模式,它通过真实案例的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道德选择和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让我对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充满信心。未来,我将继续探索和推广这种教育模式,以培养更多有品德、有担当的优秀学生。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父母亲是小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小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方式。抽烟、喝酒,说话做事不讲诚信和道理的家长却希望孩子十全十美,这是天方夜谭中都不会发生的事情。

通过对小孩子引导、鼓励,让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尤其是在孩子受到挫折时,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孩子做事有顾虑时,父母应积极引导他放下思想包袱,大胆放手去做,是孩子“我能行”的助推器。

孩子从小爱看书,喜欢动手,但性格很急很毛糙。有一次朋友送了一套拼接玩具,他很高兴,就要我帮他拼好。我想这是一个机会,就说:“你有九岁了,这种玩具你自己应该可以拼得好。”他有些畏难情绪,说“不一样,这种难一些,以前没拼过。”我说:“你可以看说明书照着拼。”他想了一想答应了,拿起玩具到桌子上拼去了。过了三分钟,我就听见他在发脾气,把玩具摔得“呯呯”响。我走了过去,问他:“怎么了?”他气鼓鼓地说:“没有工具,图纸又不清楚。”我坐到他身旁,拿起玩具,告诉他拼接工具在哪里,图纸该怎样看,拼接顺序该怎样。“做一件事不要急,要看仔细每样零件的形状,搞清楚先后顺序,现在还有问题吗?”我问他。他说:“没有了。”这一次,他花了一个小时终于拼好了,连饭也没顾得上吃,但很高兴,拿着玩具不放手。我表扬了他:“很不错!下一次你考试考得好,爸爸再奖励你一套。但是难度更大,你要自己一个人拼,行不行?”“行。没问题。有说明书呢。”他大声说。

通过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孩子对自己很难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尤其是遇到挫折时,父母对他的正确引导、鼓励是多么重要。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成功的子女就没有成功的人生,优秀孩子一定有优秀的教育方法。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没掌握好教育方法的家长。”

孩子上五年级了,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在他一路成长的过程中,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也是分不开的,我希望能与老师携手,与孩子牵手,经常交流,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实现自己的理想。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儿童基础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许多幼儿教育机构都在着手推动这项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们逐步培养好的品格和习惯。我在参与这一领域的工作中,有了一些独特的心得体会,想要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案例一。

我在帮助几个幼儿园的老师进行基础养成教育时,发现他们在与孩子们沟通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往往会用类似“不要这样做”、“你别那样”这样的否定语言来告诉孩子做错了什么。这样的说法容易让孩子感到被批评,从而难以接受教育。我建议他们改变这样的方式,采用“你可以这样做”、“你做得很好”这种正面的语言,鼓励孩子们多做正确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加自信,也能让他们养成习惯。

第三段:案例二。

在帮助家长进行基础养成教育时,我遇到了一个家长,他的孩子很调皮,且习惯不佳,他非常沮丧。我向他分享了一些“教育不能只是暴力惩罚”这样的理念。我告诉他,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和自己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在讲述这些原则时,我也教给他一些具体方法,例如鼓励孩子在做好事时给自己一个小奖励,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享受到成功的感觉,非常有效。

第四段:案例三。

在帮助幼儿园老师进行基础养成教育时,我发现一些孩子不爱协助清理自己的东西。在教育他们时,我让他们在一起合作完成清理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互相协助、互相帮助,促进心理沟通和感情发展,实现群体目标。

第五段:结论。

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复杂,孩子们需要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好的习惯。养成这些好习惯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教师、家长和社会。在工作中,我学到了沟通技巧、教育原则和实用的方法,对我自己和他人的工作都非常有益。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地构建一个健康的教育体系,让更多的孩子们受益,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社会本身,我们都一定会受益。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是一种以案例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通过讲述真实的案例,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道德行为的力量和影响。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德育案例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下面将从教学设计、学生参与、教育效果以及自身体会几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是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进行德育案例教育时,我会事先精心选择和设计案例,确保其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紧密相关。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适度调整案例的难度和复杂度,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并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加深他们对道德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的参与是德育案例养成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我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我会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就案例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的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他们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自律能力。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实践和锻炼,慢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们能够意识到道德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善。

在实施德育案例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一些自身的体会。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学生往往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我们以身作则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次,我们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思考和观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意见。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案例教育。最后,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我们要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之,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达到德育的目标。同时,教师作为引导者,也需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耐心倾听学生的思考和观点,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德育案例养成教育,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全面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近年来,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就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首先,德育案例养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引发他们对于道德是什么、为什么要守道德的思考。比如,通过讲解名人传记,学生能够了解到名人的精神风貌和品德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于道德的敬仰和追求。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们可以自主思考道德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思考和研究能力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德育案例养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陷入功利主义的漩涡中。而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正是通过真实的案例,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认同正义、勇敢、诚实等道德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再次,德育案例养成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案例中的事例往往能够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自我反省,让他们意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和危害。通过深入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让他们对于非法、不良行为产生恶感,并主动规避和抵制这些行为。当然,这种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一旦建立起来,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控自己,避免陷入与道德相悖的境地。

此外,德育案例养成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代社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德育案例养成教育通过讲述那些关乎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事例,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比如,通过案例教育,学生们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他人权益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无疑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德育案例养成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作为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监护人,教师和家长们应当共同参与德育案例的选择和讲解过程。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置案例,帮助学生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家长们则可以在家庭中引导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案例,加深他们对于德育案例的理解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效果,让他们受益终身。

综上所述,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方法。通过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我约束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但是,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相信在德育案例养成教育的引领下,我国的下一代将会更加有道德观念、有责任感、有社会担当,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很大,它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材的前提。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不文明的行为也因为年幼无知而轻易地被大人原谅,有的孩子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作业本上写错的字都是家长代劳擦了,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文具盒放在书包里的事都是家长代劳的。等等,等等,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做事没有方向,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自理能力极差。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怎样帮助一年级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伙伴、新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原来幼儿园一直窝在教室里分不清楚上下课的他们,仿佛终于尝到了什么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野兽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果冻条,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刚想起来要上厕所了,他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外面的铃声,从外面走进来上课的老师,他们全都没有看见没有注意,或者说看见了还是继续他们的事。等等事例举不胜举。真庆幸校长的开明,发了一个小喇叭,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我要用多少分贝的音量才能让他们听见我说话,让他们知道上课了,要安静了。开学的几周,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老太太,每天唠叨着:听见铃声进教室,坐神气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要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能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校园内里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不要迟到,服装穿戴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总之,什么事情都要细细关照,什么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么事情都不忘示范指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学会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习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我们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无辄。要知道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就好似一个漫长的较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屡教不改;有的学生坐立不稳,东张西望……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我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机会越多,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在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

如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对故事感兴趣。一味的唠叨会使孩子厌烦,耳朵也会起老茧。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浓缩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形象。我们班主任可以多讲讲故事,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能够感受生活,得到教育。在教育学生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偏差,适时引用一些儿童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经典的世界童话,可以中间篡改章节,也可以根据需要即兴编个。虽然没有尊重故事原著,但是我们自编或篡改的这些故事,可以使孩子们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改正行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指导了他们的品行方向,为他们树立的榜样。孩子们也确立了自己前进的目标。

开学以来,我这班的孩子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大都好动好斗,经常大事没有,小事不断,不是手臂破了皮,就是膝盖裂了嘴。常常这事还没处理完,那里又有孩子哭开了。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我就利用《狼人毛力克》的故事,稍加改动,把毛力克塑造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伙伴,乐于助人的孩子,动物都有规则,孩子们也要遵守规则啊。慢慢的,孩子们知道了一些规则,懂得做了错事要道歉要弥补,尽量不错不好的事情,做事前要用大脑思考下是不是可以做,等等。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个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也能够帮助学生的个人成长。然而,由于社会的变化导致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德育教育面临着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针对这一问题,辅导人员和教师们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德育辅导案例,本文将对该主题进行探讨和总结。

第二段:案例分析。

老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有问题行为,但是老师发现他并非故意要破坏课堂纪律。经过细致观察和分析,老师认为该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与家庭环境和学习压力有关。因此,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个学生。

第三段:解决方法。

为了帮助这个学生,老师和家长围绕学生家庭和学习问题积极探讨,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学生家庭问题,老师和家长共同积极探讨,试图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对于学习问题,老师则为该学生定制了一份学习计划,并为他提供了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以期提高其学习成绩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段:效果评估。

通过这个学生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德育教育辅导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套用各种通用的方法。对于学生的不同问题,老师需要耐心倾听和思考,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最终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案例中,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学生的行为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五段:结论。

总之,德育教育辅导是一项长期而有效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重要的是教师和辅导人员要认真思考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行为根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养成教育是指通过长期的系统培养和引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养成教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许多优秀的案例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在实践中,我亲身参与了一个养成教育项目,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它是指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等能力。在养成教育项目中,孩子们被要求按时完成任务、按规定行动、合理安排时间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自律习惯。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觉得养成教育需要关注孩子的品格塑造。品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特征,它包括诚实、正直、宽容、勇敢等等。在养成教育项目中,孩子们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参观纪念馆等活动,了解社会道德的重要性,培养了良好的品格。这让我深思,品格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第三,我认为养成教育需要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是人们行为的重复和稳定的方式。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它能够让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高效、更加顺利地进行各项活动。在养成教育项目中,孩子们养成了每天早起锻炼、每天坚持读书的好习惯,这些习惯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更有助于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我建议在养成教育中要注重情感培养。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感受,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养成教育项目中,我们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参与,增进彼此间的感情。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与爱,这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我认为养成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合作。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养成教育项目中,我们邀请了家长参与,学校和社区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这种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合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养成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养成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项目,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养成教育需要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塑造他们的品格、培养良好的习惯、注重情感培养,并且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合作。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更多优秀、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一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意味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价值可能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只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可能性,对学生的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便是德育的意义所在。下面我从学校教育的伦理性出发,谈几点小学生的德育特点。

学校道德教育是指向求教育者发展的可能性的。它存在的价值就是引道求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走向更为丰富的道德可能性。不断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也就是在教育的价值引导中,学生不断地在道德理解、道德判断能力、道德经验、道德智慧、德性品质各个方面获得更新和发展。学校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够引导学生实现价值的可能性。

学校道德教育之所以具有超越性,是因为学校道德教育建立在追求善的价值的基础上的,建立在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理想上。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学校教育各个方面都渗透着人类的价值和理想。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德育指向必须有所超越。小学生单纯、幼稚、天真无邪,学校教育是他们获得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对道德理想的理解等间接道德认识,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性的发展,只有在学校通过系统教育才能系统地获得。可以说,在学校所获得的道德发展对个人终身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追求都具有影响。因此,德育教育应该紧扣时代主题,努力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生活价值理想,从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帮助他们建构道德精神;引导他们走向发展,走向创造,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党中央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这就意味着德育是指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任何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性的本质。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要努力为未来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改变社会现状,推进社会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实现对现有社会和现实人的超越。因此,德育不仅要关注现实的存在,更要关照人们未来面对的问题。人不会满足现状,社会也不会维持现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发展表现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广泛竞争,反映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每个环节。如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变更性、竞争性、发展性,使每一个人随时都面临着多种选择、多种风险和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实际问题,人们需要消除对未来发展的困惑,避免挫折和失败。德育必须对人们的发展进行引导,进行符合规律的预测、预防和指导,帮助人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种预测、预防在现代社会是越来越重要。可见,德育也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和人们的主体性的增强,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德育只有紧扣时代主题,大力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德育才能显示其时代特征,体现其超越性的本质属性。如果德育不能实现人和社会对现存状况的超越,仅仅是维持现状现实社会秩序和人们现有思想水平的手段,那么,德育就会逐渐陷于保守,无所作为。德育不仅为过去、现在所决定,更为未来所决定。因此,学校在构建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时,确定了与各个年级品质培养相呼应的具体目标来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和实现道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道德教育中总是以应有或理想的境界、社会和人,在道德目标的追求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必要的张力”。如此,学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就有可能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可能性。因此,具有了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德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是道德价值的引导和个人德性追求的自主活动的结合。引导性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建立在求教育者的自主性上。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的时候,学生内部活动才能被启动,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正如陶西平同志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内驱力,由此推动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良好的素质。”

而这良好的素质形成,需要教师平常对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引导。从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特点看,低年级甚至中年级的儿童,其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或仿效他人的情况下实现的。到了高年纪,其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才日益明显地发展起来。所以,良好的习惯不可能靠自发形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同时,还要明确,习惯是一种定势,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诸多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某种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在高度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学生开始就应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从生活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品质的自我构建。

如我们在创设各种德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正确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研究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核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环境和恰当的教育方式,以此来引导和激发儿童自我教育的动机,促进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此获得“变他律为自律”。这样让学生逐步地从自主的生活实践中,从自己的道德体验中,获得自我超越,获得在多元价值中选择自我的价值定向,从而自主地培养自己的德行品质。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努力更新观念,教育的思路和手段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要从长远的发展观、社会观来正视自己的教育对象,不负教育的光荣使命。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人。一个人走上社会无论是环境的适应,还是知识技能的获得,抑或事业的成功,都靠自己的拼搏,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他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与他自身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而他的综合素质如何,又以自我能力相关,自我教育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就越强。所以,只有从小学生开始积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无论是学校课程,管理实践和学校所营造的精神环境等,都具有价值的意蕴。对学生道德发展而言,它们都是具有互动性的教育意义结构。学校教育在整体上以人类社会的崇高价值作为建构教育目标、安排教育内容、筹划和开展学校教育各种活动、美化教育环境的价值基础,并且把这些崇高价值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教育作为伦理性的整体,意味着学校教育在实践中具有价值指向性。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道德教育意义,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构成价值影响,即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均包含着道德教育,教师在创设德育的各种途径中会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教育引导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练习和考试,这是诚信教育;上课不迟到早退,这是守时教育;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其他同学,这是自律守纪教育;学会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这是尊重教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是合作教育。

还有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团队活动等等,对学生都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都将促进学生道德精神的成长。其实,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上,他都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作文课,班会等活动,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依赖别人评价到自我评价,由片面到全面发展。他有时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个目光,或一种批评和一个预期的惩罚等,都是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定向控制和改造,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他德育指向都十分明显。当学生在获得一定道德成长的良好状态下,就会自然朝着道德的指向发展,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

因此,我们学校教育要形成一致的、有效的、正确的道德教育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向、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情感和正确的情感定向。通过认知体验,把德育内容带进人的生活情境,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理解价值,体验价值,力行价值,实现道德行为。

此外,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适当进行伦理反思。因为学校教育是伦理性的社会实践,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是进行价值评价的对象,评价它们是否是贴近现实的道德生活的,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合道德的,是否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而正确的道德教育,是否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有积极影响。如此,让道德都在现实生活和具体人生的反思基础上的提升,这种提升是以道德的可能性为指向,因为可能性意味着对道德现实性的进一步建构,意味着在更高、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建构道德精神。

学校道德教育虽然是在学校里组织进行的,是通过道德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情境实施的,但是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及其经验而产生作用的。因为道德表现在日常行为中,它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的具体的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体的生活的。道德的学习与发展也是在生活的实践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如此说来,学校的道德教育总是以关怀学生的现实的生活为价值取向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就意味着学校在价值引导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儿童品德的由“知”到“行”这一目的。如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各种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从中开拓了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学生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道德关怀意识。因此,好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是必然地与生活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是道德教育实践的含义所在。

其次,再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年龄来讲,他们是儿童。儿童在道德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错误概念或糊涂观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要讲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进行通俗的说理和评价促进小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和富有积极情感色彩的体验。当学生从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为给集体、别人带来好处,得到舆论的好评的体验时,他们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者的道德要求的正确性,从而加强继续执行这些要求的坚定性与热望。

其三,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德育手段也应相应变化。如果学校仅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儿童的生活中的行为,那么就把道德教育变成了道德控制。这种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儿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断能力,反而把儿童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如此缺乏生活实践性,我们学校道德教育仅仅成为道德灌输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实效。而在学校教育里一切会被认为是绝对适当必要的。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严格的道德监督。儿童是小心的生活在伦理之中,根本无从谈起道德的自主发展。他们一旦走出学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无用了。而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学校作为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学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发生变化。如: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可以积极开展“重在实践,体验过程”的课题研讨活动,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如此充分的发现、利用学校内部及其周边社区的各种社会自然环境等德育资源,积极的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有关德育信息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切身体验,真正对教育者所传送的品德内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内化,将外在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我们应广开思路,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练习,使许多道德行为形成牢固的习惯;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综合以上德育的几个特点的阐述,说明学校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作为伦理性结构的协同影响,就不能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形成有效的价值引导;同时也说明学校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组织开展的道德教育课程和道德教育活动,而是贯穿于教育的一切方面。为此我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要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引领下,高屋建瓴。努力创造出有利于个体道德发展的良好环境,即创造出以人为目的的,基于个性的自主、自由、自律、自觉而展开的教育活动,以宽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展开教育与个性的交往的教化方式,引导学生个体德性的养成和对美善生活的追求,从而建构最佳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质。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二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心得体会”是一次重要的教育培训,我作为一名教师参加了此次辅导活动,并在过程中收获颇丰。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案例分析。

在教育辅导活动中,我们分析了一些学校教育案例,其中一个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案例讲述了一名名叫张明的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持续表现不佳。他总是迟到、逃课和玩耍,不重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严重影响了班级的纪律和学习进度。然而,张明仍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陷入了循环的误区。辅导老师指出,要解决这种情况,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与支持。

第三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责任非常重要。德育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他们的品德和人格。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而教育,更是为了社会的未来而教育。因此,德育教育应该被视为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必须将其作为核心工作,始终与其他工作相互协调。

第四段:德育教育的实践。

在实践中,德育教育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例如,应该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以培养一个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质。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适应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此外,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以助力成长和社会发展。

第五段:结论。

总之,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并依照他们的个性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从内心发生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表面行为的改变。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为他们提供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做出贡献。通过此次德育教育辅导案例的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寻求着更好的实践和发展的方向。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三

基础养成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未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认真贯彻基础养成教育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案例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案例一——口算练习。

在教授四年级数学课程时,我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十分欠缺。于是我采取了一种小组竞赛的方式,每天进行10分钟的口算练习。每周进行一次大比拼,奖励表现优异的小组。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性,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在短短两个月内得到了显著提高。

第三段:案例二——阅读能力提升。

一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常常存在困难。为此,我制定了“阅读互动训练”的计划,每周分配一本适合学生的故事书并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如开展电子竞赛和互动课堂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生动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第四段:案例三——课程设计创新。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倡导了一种对话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文化明理课程的教学,我们经常采用“环保对话话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导他们逐渐培养出习惯性思考、探索、发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五段:结语。

基础养成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并注重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用能力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我深信,通过基础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探索,我们一定能够为学生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四

基础养成教育是指建立和巩固一个人的基础能力,从而让他们拥有更广泛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技能。本文将介绍三个基础养成教育案例,探讨其对培养学生基础能力方面的启示。

第二段:单元课教学。

在一所小学中,老师设置了一个名为“认识乘法表”的单元课,并通过多种方式教授乘法表。不仅是口头测试,还让学生脱下鞋子用脚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记住了乘法表,还理解了为什么数学这科课程很重要,以及建立信心和积极的态度。基础养成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灵活的教学方式,细致的教学安排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第三段:项目式学习。

在高中班级中,老师设置了一个名为“会计战役”的项目,来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他们被分成小团队,要考虑到成本、利润、税收等因素,为企业设计业务咨询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商业敏锐性、市场分析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项目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造力,增强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展开新的道路。

第四段:专业技能培训。

在一所大学中,学生参与了一门名为“网页制作”的培训课。课程内容丰富,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课程不只是理论讲解,更包括了实践操作。通过完成多次任务,学生可以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一个新的技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积累数字技能并发掘个人的潜力。

第五段:总结。

基础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只有富有创造力的课程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严谨的教学科目,才能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能力。在结合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断探索基础养成教育的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五

当代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各方面的操作基本能力。正因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强调科学素养,提倡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蓄、兼备的人。学校开展的“小学生科学素养和谐发展研究”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展的。阶段总结学习后,我感受颇深,现简谈几点体会:

首先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当之重要。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指智慧品质、自主品质、责任品质、关爱品质、合作品质和交往品质等各方面的人文品质。它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而科学素养主要指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一般的科学素养。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情趣和志向,丰富和积累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一些基本的科研能力及不怕困难、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敢于攀登等良好的科学意志和品格。

学校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初步探索出了科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即同步、综合、和谐。科学教育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学生在同一学习、活动过程中可以获科学素养的同步发展。综合,一方面指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策略的综合性;另一方面指将校内外一切教育资源综合起来,通过综合性的育人目标,综合性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是协调的,同时,科学素养的培养都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使小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且能够终生受益。

国家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部分,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主渠道,是实施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每个学科中都蕴藏着丰富、独特的人文资源和科学资源,不同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因此,研究实践中就要努力做到对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整合。

其次,开发,对学校课开设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内在修养、求生技能、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再次,开展特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展示出了较高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中去,不断探索和总结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六

养成教育在培养学生优良品德、良好习惯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学校和家庭都引入了养成教育的理念,试图培养学生的自律、独立和责任感等优秀品质。近期,笔者参观了一所初中,并了解到了一个优秀的养成教育案例。通过这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教育改革的力量。

首先,这所学校以“做自己的主人”为主题,将养成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素养、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等。学校通过班级的评比和个人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并形成了浓厚的良好氛围。在实际观察中,我看到了许多学生能够主动地整理书包、扔垃圾、关心他人等行为,这些都是因为学校给予了他们鼓励和肯定,使他们懂得了“做自己的主人”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的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学校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了许多自己做主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决策、准备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班级管理方面,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班级的监督方式和奖惩机制,通过班会或民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在参观时,我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班级议事和活动筹划中,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让他们感受到了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此外,学校还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养成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优秀习惯的认识。例如,学校每周举行一次“好习惯分享会”,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养成的好习惯,并由班级评审团评选出优秀案例进行表彰。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养成好习惯,还能够让他们从他人身上获得启发和借鉴。在实地参观时,我听到了许多学生分享了他们养成的好习惯,例如早睡早起、读书、独立完成作业等,这些优秀案例鼓舞了其他学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另外,学校还注重通过家校合作,加强养成教育的效果。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养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并鼓励家长和学校一起制定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计划。学校还设立了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各种教育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协同培养。我在参观过程中与几位家长进行了交流,他们表示通过学校提供的培训和指导,他们对养成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养成优秀的品德和习惯。

最后,我认为这个优秀的养成教育案例给了我很多启示。首先,养成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良好习惯。其次,养成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要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他们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最后,养成教育需要给学生提供参与、体验和发展能力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处理事务,并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总之,养成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这次参观,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养成教育案例,深刻认识到了养成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体会到了教育改革的力量。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养成教育将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