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看完本书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5:01:03 页码:7
看完本书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精选9篇)
2023-11-21 15:01:03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的感悟和思考的总结。写心得体会可以从自己的感受、体验、观察等方面入手,尽量突出个人思考和见解。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例子,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看完本书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对于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早就看到圈里有朋友推荐,但一直没有机会阅读。那天无意中去城市之光书店,又偶遇此书,直接入手一本,回家细看。昨天大概看了不到20页,感觉挺受启发。

书中对阅读艺术下了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刚开始看书前面的文字,还不是特别有感觉,但是看到这句话,脑子里灵光一现,仿佛自己的经验和作者的文字不谋而合,在某处不期而遇。

几年前自己初走上阅读之路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里。那时自己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想着利用闲暇时间多读些书,充实自己。可是当时根本不知道读什么书,全凭感觉,有时读些畅销的,有时读些名气大的,有时读些别人推荐的,并无局限。那时候,对于心理学也很有兴趣,读过毕淑敏的《女心理师》、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岳晓东的《登天的感觉》等。那时的理解能力有限,读书主要是读心理学普及性的书,或者是心灵修炼方面的书。

后来,受我们单位一同事的影响,开始接触传统文化、国学、量子力学和佛学等方面的书。记得当时工作之余,他经常给我们几个"讲课"、讨论,都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等。当时他一推荐书,我就找来看,或者找视频看。记得当时看过浙江大学董平教授讲的《传奇王阳明》,对阳明先生创立的"心学"很是佩服,更是将他所提倡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立为自己行动的标杆;还看了曾仕强教授讲《易经的智慧》,受益良多。当时,那位同事还推荐了《瑜伽师地论》,这本书是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也是玄奘法师西行所取的重要经典,我虽然已经入手,但至今没有勇气打开看,因为对于里面的内容实在是无法理解,只能先放着,期待哪天假如开大智慧了再去看(貌似这一天相当相当遥远)。感觉这个时期读的书比之前有深度、也有了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不是那么盲目了。

2014年读的书,有了点"跨界"的感觉--一个朋友开始推荐企业管理和思维提升方面的书。这个时期,读书的速度降下来了(貌似一直以来读书的速度就没上升过,一直都很慢),但是开始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印象深刻的书有《小强升职记》,这是一本时间管理方面的书,当时读完写了一篇几千字的读后感;还有《金字塔原理》,主要内容是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读完之后按照书的内容做了一个ppt.由于有了之前的积累和思考,这时候对于书的内容已经理解的更加深刻了,而且也考虑将书中所看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够真正地提升。同时,我也受其他朋友和老师的推荐,看一些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小说、写作方面的书等等。这个阶段,真真是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更加注重书的品质,也注重自己读书的"品味".

总结近十年的读书感悟,我很认同作者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观点,"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当一个人主动去读一本书,他在读书的时候就会很用心,对于有启发的地方还会拿笔画出来,读完之后还会思考书中的内容,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真正吸收了书里的内容。我一直认为,单纯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并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只有我们将读书目标锁定在"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时,去读一些"烧脑"的书,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当自己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书中的文字,书中的概念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时,就像是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又像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种子,那种生命力突然迸发的感觉,让人有无比的喜悦感--这种喜悦感,唯有在用心读书时才能获得。

初雪,管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教育工作者,"郑亚楠心灵工作坊"创始人。喜欢读书写作,热心传播美文;主张"以一片纯真之心发现美,传递善";愿意倾听你的故事,帮你解决心理困扰。

看完本书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每本书都是一扇通往知识和智慧的大门,当我们走进这扇大门并阅读一本书时,我们会在其中获得很多的启发和收获。最近我读完了一本名为《xxxx》的书,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带给我很多对于生活和人性的反思。

第二段:情节与人物描写。

《xxxx》这本书的情节设计独特,故事扣人心弦。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成长,书中描绘了人类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我对书中的某些人物情感感同身受,比如主人公的坚毅和勇敢、配角的善良和友谊。作者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刻画出了真实的人物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主人公一同经历书中的种种沉浮。

第三段:思想启发。

在阅读《xxxx》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受到了很多思想上的启发。书中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选择,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即人生是一场奋斗的旅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向前,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应该学会勇敢面对和战胜,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第四段:情感共鸣。

《xxxx》这本书不仅让我思考到了很多理性的问题,还引起了我很多情感上的共鸣。主人公的经历和情感纠葛让我回想起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比如亲情、友情和爱情。通过与主人公情感的共鸣,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情感世界的细腻和多样性。这本书也让我加深了对于珍惜眼前人和珍视人际关系的理解,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是如此重要,我们应该用爱和关怀去经营和维护这些宝贵的情感。

第五段:全书概述和总结。

《xxxx》这本书的阅读让我体会到了很多关于人性和生活的道理。通过主人公的成长,我认识到了人类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有信念和努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我也深切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如此重要,珍惜眼前人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了学识和知识的提升,还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升华。我相信,只要不断阅读好书,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结:

阅读《xxxx》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通过书中的情节与人物描写,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同时,书中的情感共鸣也让我加深了对于人际关系的认识和珍惜。这本书的阅读不仅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更让我在思想上有了一次升华。通过对这本书的思考和体会,我相信自己会在人生的旅程中更加勇敢和坚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看完本书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音乐和剧情来展现故事和价值观。每当我们观看一部电影后,总会有一些感悟和思考。然而,将这些感受和思考写出来并表达出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下面将介绍一种连贯的五段式写作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出电影心得体会。

首先,写作引言。在写作开始之前,我们需要简要介绍电影的主题和背景。引言部分应该具有吸引力和引人注目的内容,以便吸引读者的兴趣。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用影片中的经典台词或介绍一些电影以外的相关背景信息来引发读者的兴趣。

接下来,写作概述。在概述部分,我们可以对电影剧情进行简要描述,包括主要角色和故事发展。在这一部分,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剧透,以便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这样读者在阅读心得体会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表达和观点。

第三,写作观点。观点部分是整篇心得体会的核心。我们可以从电影的主题、道德观念、社会问题等方面展开,表达我们对电影的评价和看法。这一部分需要有详细的论述和有力的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可以引用电影中的对话、剧情发展和角色形象等来具体说明我们的观点。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其他类似题材的电影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增加论据的说服力。

第四,写作个人感受。个人感受是写作心得体会中值得关注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分享电影对我们个人的影响和启发。无论是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启示还是对某个场景或角色的思考,我们都可以在这里表达出来。这一部分的写作要真实、自然,尽量避免流于表面的肤浅感受。

最后,写作结论。结论是整篇心得体会的总结和升华。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再次总结电影的主题和我们的观点,并简要阐述电影对我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同时,我们也可以对电影进行一些评价和推荐,给读者一些建议和启示。

总之,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一个连贯的五段式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对电影的观点和感悟。从引言、概述、观点、个人感受到结论,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目的。写作时我们需要清晰地结构化我们的思路,用具体的例子和有力的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写作应该真实、自然,体现出我们在电影中的思考和感受。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与读者分享我们对电影的理解和体验。

看完本书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如何应对高强度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地掌握一本书的内容?这是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制定学习计划、活用学习工具、注重思考和总结、进行复习和分享是天学一本书的有效方法。

首先,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始学习之前,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了解书籍的内容、目标和难度,然后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包括每天读几页,每天花多少时间进行学习,每周安排几次复习等等。通过制定一个清晰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书籍的内容。

其次,活用各种学习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有很多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电子书或平板电脑来读书,这样可以方便我们进行标记和批注;我们还可以使用学习APP来进行记忆训练和思维导图制作。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籍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注重思考和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思考书中的观点和内容。将书中的知识点和观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同时,我们还需要及时总结所学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或笔记,以便日后复习和回顾。通过思考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进行复习和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一本书后,我们不能就此打住,而是应该定期进行复习和回顾。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分享给他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分享,我们可以更好地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从他人的反馈和想法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

综上所述,天学一本书需要我们制定学习计划、活用学习工具、注重思考和总结、进行复习和分享。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书籍的内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面对学习挑战,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看完本书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段落一:引言(200字)。

读书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它可以开启我们的思维,拓展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见识。近日,我读完了一本名为《思考,快与慢》的书,这本书极大地影响了我。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快速决策可能带来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段落二: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快速决策的问题(200字)。

书中作者详细地讲解了人类思考的两种模式:快思考与慢思考。快思考是一种直觉式的思考,基于我们的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慢思考则是一种更加深入、有意识的思考方式,它要求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在现代生活中,快思考常常成为我们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这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当我们过于依赖快思考时,我们容易受到情绪和个人偏见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通过慢思考,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段落三:如何运用慢思考(200字)。

在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些有助于运用慢思考的方法。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和观点来避免思维的狭隘性。其次,善用“为什么”这一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此外,通过在某些问题上延迟做出决策,我们可以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从而避免草率错误。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地审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做出的决策。

段落四:慢思考的好处(200字)。

通过慢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问题。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核心,并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慢思考还能帮助我们控制情绪,避免由于情绪而做出的错误决策。当我们采用慢思考时,我们变得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从而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慢思考培养了我们的专注力和耐心,这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和追求长期目标都至关重要。

段落五:结语(200字)。

通过阅读《思考,快与慢》,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快速决策可能带来的问题。这本书给了我新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方法,让我在思考问题时更为谨慎和全面。我相信,通过运用慢思考,我们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结果。因此,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这本书,从中获得启发,并用慢思考来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能力。读书之后的心得体会不仅仅是对书籍本身的评价,更是对思维方式和决策模式的理解和反思。通过持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从而在生活中更加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看完本书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一开始读这本书,我好吃力,然后看两页看不下去,但是后来反复读了前几页,咦,好像看出了点什么,然后就耐心的思考了一下,嗯,看了好几遍才看懂了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

那为啥要读这本书呢,因为它想让我知道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该主动的事,越主动,效果越好。当一个人主动去读一本书,他在读书的时候就会很用心,对于有启发的地方还会拿笔画出来,读完之后还会思考书中的内容,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真正吸收了书里的内容。所以,单纯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并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只有我们将读书目标锁定在"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时,去读一些"烧脑"的书,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那阅读中遇到问题咋办,看不懂呢,反复看啊,还是不懂呢,那就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问题。只要是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所以如果书读的少,连自己想问的问题都表达不出来。

首先,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其次,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阅读完了之后,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会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会成为一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当自己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书中的文字,书中的概念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时,就像是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又像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种子,那种生命力突然迸发的感觉,让人有无比的喜悦感--这种喜悦感,唯有在用心读书时才能获得。

看完本书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共分为四篇,讲述了阅读的层次、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以及阅读的最终目标等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读书多年,第一次知道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是听别人介绍的。但觉得我读了这么多年书,还用得着一本书来告诉我如何阅读吗?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我似乎有点清高,每日阅读,可从未思考过如何阅读,方法论掌握不够。

一个月以来,受益匪浅,收获颇深,而这,得益于读书会的极佳组织。环境、氛围、制度、责任感真的太重要,如果没有读书会这个团队,重感冒读书、旅游读书、火车熄灯读书、应酬酒多读书、忙到手发抖读书、工作忙到凌晨读书……这都不可能!读了也就算了、还天天坚持用心写读后感,这,这更不可能的!而因为有天天得阅读打卡的每天5页书读书会,这一切便都成了可能。愿更多人加入读书会,感受这氛围、营造这氛围,一起成长,成就自己美好他人。

就我本人,在此向读书会、向为读书会而默默付出的每一位成员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同时呈上读后感,向大家请教学习。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共分为四篇,讲述了阅读的层次、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以及阅读的最终目标等内容。其中阅读的层次分为四个部分: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每一层次的阅读都有历史根基的解答。

在所有阅读之前,阅读的目标最重要。书中提到,在阅读的时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昏昏入睡,主要看你的阅读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目标是获得利益,不论是心灵或精神上的成长,你就得保持清醒。这也意味着在阅读时要尽可能地保持主动,同时还要做一番努力,而这番努力是会有回馈的。许多人尽管可以区分出阅读的获益与取乐之不同,其中一方是理解力的增进,另一方则是娱乐或只是满足一点点好奇心,最后仍然无法完成阅读目标。作者给出了没有读好一本书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目标不够明确,自身不是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也就无法将精神集中到他们所做的事情上,自然就读不好一本书,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对读书的兴趣,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一个爱好阅读的人必然是对其目标有着十分清晰的认识。

有了清晰的目标就会做到主动阅读,在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主动阅读。主动阅读即为能提出问题来。任何时候能提问,能大胆提问的人都不容忽视,且不论提问水平的高低,至少说明两点:一、有足够的勇气来质疑业已存在或既定的理论描述或实践内容。二、有足够的想象力来作出与主题相关或联想的思考,这两点都说明了他是在认真阅读且积极思考的。

书中说,任何学习都不应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应该死气沉沉,阅读时越是带着自己应有的积极、主动态度,以及尽量让自己阅读得更加有活力,才能够更有所得,阅读的效果才会更显著,道理的确如此。当一个人由于有了一个确切的目标后,就会主动去读一本书,在读书的时候就会很用心,就会不断提问。明确的目标作者也已提到,单纯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并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只有我们将读书目标锁定在“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时,自身的理解力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在确定了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选择好一本书来进行阅读。选择好一本书至关重要,如书中所说,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你该自己去找出对你有特殊价值的书来,这样的书能教你很多关于阅读与生命的事情。这样的书你会想一读再读。这也是会帮助你不断成长的书。

以读历史书为例,有人说,读史有心机,读史就是要读出智慧、韬略和心机(此处心机一词是褒义)。如何选择历史书很重要,由于当今电视普及,受各种古装剧影响,太多人不了解真实的历史,历史知识匮乏。若真想读点正儿八经的历史,最简单的办法应该请教学历史的老师或同学,多请教几个,若都选择同一本书,毫无疑问,那本就是经典了。

他们至少比我们外行要懂行情,因为隔行如隔山嘛。同时也可以看伟人名人在看的是哪本?比如毛泽东同志对《资治通鉴》情有独钟,爱不释手,那么毋庸置疑,该部书肯定是经典,值得阅读。检视阅读在这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对于早已熟练基础阅读的我们而言,检视阅读是我们在挑选书籍时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分析阅读是全书的重点,能不能读好书,把书读进去,分析阅读成了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有八个规则:(1)分类;(2)简述整本书的内容;(3)分级理出重要目录;(4)找到中心问题(内容或思想);(5)找到关键词并确定其含义;(6)找到关键句子并确定句中主旨;(7)找出或构架出作者的论述;(8)找出作者的答案。通过八个步骤即完成了我们的分析阅读部分,但显然这是不够的。

进入分析阅读的阶段就意味着所阅读的书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至少是必要的才会去阅读。在分析阅读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时刻保持质疑,要有怀疑精神。作者说得对吗?是全部对还是一部分对,如果一个人完全赞同一本书的观点,他极有可能就没有读进去,没有思考,或者是这个方面的知识了解得太少,让他不得不诚服于作者,那他读下来不会有大的启发,至少说明他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欠缺,无法做进一步阅读或思考。分析阅读要能怀疑,敢怀疑,勇于挑战作者的观点。

世上的书千千万万,只怕一生的时间无法穷尽。以时间为约束条件,以同一主题为切入点,进行第四个层次的阅读,即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建立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也就是说,我们阅读了许多的书,但又理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系统的、辩证的去分析,最终学以致用便是主题阅读的目的,无论作者是什么样的观点,相同或相悖,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主线,不断用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来转化为自身的知识。这一层次阅读已上升到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阶段。

苏轼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现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阅读成就你我,阅读点亮人生。

看完本书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早在我大一的时候,《如何阅读一本书》就已经在我的书单中了。如今尘封已久的书单,终于随着我考研结束而重见天日。看着刚上大学那会儿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计划和目标,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今天我用很短的时间,迅速的读完了从网上下载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电子版,并制作了一份思维导图,导出了一份读书笔记。这也为今后大量阅读打下了基础。

思维导图在文末附有下载链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安上xmind后下载思维导图。

我将整书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成了两大部分,这正是应用了本书中所记录的规则:提炼整本书的关键句和主旨。

第一部分: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阅读方法论:读者越主动,获得的越多。

阅读的目的分两种,一种是为获得咨询而读。

另一种是为增进理解而读。

第二部分:阅读的层次。

第一层:基础阅读。

要求很简单,识别文字、理解文章表面意思就行了。这一点困难在阅读非母语文章和书籍方面。

我的理解是,如果是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语言的书籍,而不要通过特意阅读国外书籍来给自己增加难度。

第二层:检视阅读。

第一形态:系统化略读。

挑几个重点篇章快速阅读。

先看书名页、副标题、序。

再看目录。

再看出版社介绍。

最后随便翻翻,看最后的几页作者的总结。

第二形态:粗浅的阅读。

从头到尾读完,不懂之处做出标记,不要深究。

第三层:分析阅读。

阅读的基本原则:回答问题。

这本书的主题。

这本书的论据和论证。

你赞不赞同作者的观点。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意义。

分析阅读初探:整理大纲。

列大纲,逐渐细化。

一本书的分类:实用性vs理论性。

第一个规则:尽快知道书的分类。

第二个规则:概括整本书的内容。

第三个规则:总结主线内容、架构。

第四个规则:作者想解决什么问题。

分析阅读中级:诠释内容。

第五个规则:找出并解释关键字。

第六个规则:找出重要的关键句并提炼主旨。

第七个规则:提炼整本书的关键句和主旨。

第八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解答。

第九个规则:评价前确保你了解了。

第十个规则:理性表达自己的书评。

第十一规则:评断前找出论据。

第四层:主题阅读。

步骤一:检视并筛选出相关主题的所有书籍。

步骤二:统一不同作者的相通概念。

步骤三:建立一组共同的主旨。

步骤四:厘清不同作者的争议。

步骤五:分析讨论作者:小猪呼噜。

看完本书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初识此书,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记得当时我还在义城工作,是一位特别爱读书的老同事张荣全老师推荐给我的。当时我对此书嗤之以鼻,认为“认识汉字不就会读书了吗?还需要这么厚的一本书来概述和引导吗?”但是,当我真正捧起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才知道,阅读,原来是这么深刻的一件事。

由于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所以,专业性的语言和论述比较多,以至于对当时那个自以为会读书的我来说,是根本看不进去了,这才是一直搁浅了那么多年的真正原因。

六年过去了,我也已经由当初那个“自以为是”者成长为“潜心读书者”。作为一个爱读书之人,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书,家里的书柜由1个变为3个,各种类型的书堆满了书柜。对于我特别喜欢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我都是认真地逐字阅读,并及时抄写读书笔记,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最初,我是抱着“陪孩子读书”和“完成每月的读书任务”的心态读这些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自己值得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还很大。

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因此,我在看书时不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值得一读,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经因为枯燥无味的书,在第二遍读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谓收获不小呀。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刷新了我的阅读观。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最终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只是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

可以这么说,曾经,我的读书方式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的,并非为了阅读而阅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味,去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主动阅读,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主人公对话。一本新书,就像一个陌生的朋友,需要我们用热情、主动、接纳的情怀,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了解她,走进她,真正地和她融为一体。我想,这,大概才是真正读懂一本书最高的境界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