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我们奇妙的世界观心得体会实用 我们奇妙的世界感悟(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21:43:43 页码:11
我们奇妙的世界观心得体会实用 我们奇妙的世界感悟(二篇)
2023-01-11 21:43:43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我们奇妙的世界观心得体会实用一

音乐教室里,有一台能自动奏乐的钢琴,每当它演奏乐曲时,同学们就会翩翩起舞。钢琴还有一个神奇的能力,它奏出音乐时,教室里的所有东西都会和我们一起跳舞。

有时,有些人会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这时,老师就会带着我们去体验这首歌的真实场景,对音乐不感兴趣的人就一下子来了兴趣,喜欢上了音乐课。

我们教室可真神奇呀!

我的好朋友杨佳润考试没考好,被老师臭骂了一顿上音乐课时闷闷不乐的样子,呆坐在那儿一个字也不唱,像一个木头人。一张椅子把他给拉了过去,一会儿拉着他跳踢踏舞,一会儿拉着他跳恰恰舞,后来还过来好几个小朋友争着牵着他的手转呀转,跳啊跳,教室里的椅子也围在他一起转呀转,跳啊跳,教室里成了一个大舞厅。杨佳润也渐渐地跳起了舞来,心情也舒畅多了。

有一音乐课上我们不够精神,老师说:“来,我带你们进入屏幕里的世界。”说完,第一个跨了进去,我们紧随其后。我们一边唱歌一感受里面的世界。记得那次唱的是春天的歌,我们看见燕子在歌唱,鲜花在绽放,小溪哗啦哗啦地流淌着,美丽极了,我们的心情格外舒畅,个个人都把要唱的歌唱到了心里。

多么奇幻的音乐教室啊!

关于我们奇妙的世界观心得体会实用二

《必造深微》

欧阳修给苏洵写过一篇墓志铭,其中记载有苏洵早年读书往事:“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

初读乍惊。文章,乃是文人心血的结晶。纵然拙劣,亦如亲子。为何老苏忍心焚毁所著数百篇文章?难道这些文章皆是庸作,竟无一篇可圈可点?

毋庸置疑,至少在老苏自己看来,焚文何憾?焚文简直可嘉!老苏先前创作不可谓不勤,但俱是“俗手”之作,无“妙手”之资。

焚文后的老苏“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他立足写作基础,潜心研究文道,致力于求其“粹精”。最终,老苏的文章“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很多读者在读这里时,往往脑海中浮现的是《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文字,佩服于老苏最终所取得成就之大,却忽视了老苏在写作基础上所下的真功夫。

“大究六经、百家之说”,显示他研究范围之广,研究力度之大,“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说明他研究方向之准,研究方法之佳,“必造于深微而后止”,则凸显他写作挖掘之深。

这才是真正的写作研究和写作实践。

我们大部分人学习写作,往往依赖于模仿他人作品的遣词造句,以为背一些典范名句,优秀习作,然后依葫芦画瓢,借鉴他人精巧的写作结构,就能登堂入室,习得写作真谛。殊不知,离开了亲身践行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始终不得要领,只能算是一名“俗手”,而终身无法成为“妙手”。就像深圳梵高村的那些画师,无论他们模仿梵高的“星空”多么逼真,其作品永远是商品,而不能称为艺术品。

想要写出好文章,就一定得向老苏一样,依循写作正道,既要博采众长,深入研究,又要主动“考质”各种关系,把写作视为一项真正的思维活动,思考的“深微”,才能打牢写作的基础,才有可能佳篇偶成,写出新颖、独到的文章。

张方平评论老苏文章“如大云之出于山,忽布天方,倏散无余;如大川之滔滔,东至于海源”。我想,这正是老苏对写作“本手”理解深刻的必然造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