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战争中的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及收获 观看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3:01:54 页码:9
战争中的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及收获 观看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八篇)
2023-01-12 03:01:54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战争中的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虽然我及我们这代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那段中国人民最艰苦的日子,仅从电影电视片中所看到的那血雨腥风、艾红遍野的惨烈悲壮画面,我也禁不住泪流满面了。我激动,我愤慨,那是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在我们伟大母亲身上所犯下的暴行;我庆幸,我感激,那是因为中国有了共产党。让我们来回首那段历史。

70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计前嫌,进行改编,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

共产党人不仅要面队中日两国如此大的差距,还要时刻警惕着国民党反动派所搞的阴谋和小动作,甚至不少时候还要面临饿肚子的窘境,在如此艰苦困境下,共产党人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持久抗战,采用运动战、阵地阵、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法,使数百万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1939-1941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分兵力,1939年为83,1940年为78,1941年为70。从而粉碎了德、意、日组成的法西斯联盟称霸世界的梦想,无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抗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坚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特别是敌后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正是这种伟大的自信和自强精神,使中华民族终于坚持到底,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在现阶段我们国家底子还比较薄弱的国情下,我们更应该继续坚持发扬自立自强的抗战精神,努力学习专研先进技术、苦干、巧干,让我们一起为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1945年到20xx年,整整七十年的春秋过去了。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一百多年前,我们的近邻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领先走上了资产阶级道路,综合国力超越了中国。于是,这个曾经是中国附属的资源贫乏的小国开始觊觎中国地大物博的壮丽江山,他们一再地以武力侵略中国,而我们这个曾经的泱泱大国,此时也只能任人欺侮,因为自身贫弱的我们,根本无法对敌人进行有力的抵抗。

好在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用了整整八年时间给予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狠狠地打击,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在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人民面前不得不夹起了尾巴,低下了头颅。因此,可以这样说,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国人民重整旗鼓、扬眉吐气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砸掉“东亚病夫”的招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开始。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前途光明的开始没有顺利地进行下去。内战,文革,战后整个世界特别是亚洲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的第一次机遇我们错过了,中国的发展历经坎坷。虽然,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国际地位已经和七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我们的综合国力与日本之间仍然有很大差距。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始终以一种傲慢的态度对待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今天,他们的政府在正确对待历史的问题上态度依然暧昧不明,首相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公然否认甲级战犯的罪行。

同志们,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听到了吗,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灵魂在呐喊,在战争中冤死的三千五百万民众的灵魂在哭泣……(建议停顿三十秒)

有句名言说得好:宽恕,但不要忘记。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上,恩怨之事无所不在,如无宽恕之心,就会化为冤冤相报。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新的国际关系构架下,歇斯底里的军国主义再也没有了市场。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7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当年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完全是因为中国国弱民穷、经济落后,而今天,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利益驱动仍然存在,国人还需提高警惕。

目前,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世界经济飞跃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中华民族中兴的机遇。值此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想对各位老师、各位同仁以及各位同学说:战争和报复不会为我们赢得尊重,发愤图强,这才是我们庆祝胜利、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对于战争中的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1.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

2.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3.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4.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5. 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尉缭《尉缭子·十二陵》

6.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7. 最初的奋力一击,是战争成功的分水岭。——高尔史密斯

8. 瓦卢斯,还我军团!

9.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10.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11.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1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14.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

15. 骰子已经掷下。——恺撒

16. 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

17.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18.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19. 唯有自传才是真正地历史。——托·卡莱尔

20.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21. 作战基本原理,切勿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克劳塞维茨

22. 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

23.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24.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勃朗宁

25. 战争是帝王的娱乐。

26.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27. 任意对待被征服者是战争给予征服者的权利。——裘·恺撒

28.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29.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露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30.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对于战争中的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战争从本土,打到西西里,又打到伊奥尼亚。十年战争是消耗战,小打小闹的多。西西里是雅典的战略豪赌,从此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伊奥尼亚之战则方寸大乱,导致内部动荡。

雅典没有陆地纵深,无法防御;土地贫瘠,经济上不能自给。能在持久战中坚持下来,靠的就是海外压迫和掠夺。西西里豪赌一旦成功,不仅可以扩大财源,又能削弱斯巴达的势力,还能对其形成战略包围,不失为一步好棋。可惜尼基阿斯持重有余,但军事上进退失据,最终兵败身死。

德摩斯梯尼打仗可是个高手。

伯拉西达我不好评价,他更像是个外交家。幸运的是在最辉煌的时候战死了。

阿尔基比阿德斯真神人也,停战期内主张与斯巴达家门口的劲敌阿尔哥斯结盟的是他,力主雅典远征西西里的是他,将雅典西西里战略意图告诉斯巴达并力劝斯巴达救援叙拉古的是他,建议斯巴达在雅典的后花园伊奥尼亚煽动反叛的是他,挑动雅典变更政体的还是他!是他牵着十年战争之后的历史走向。

不过也不能夸大他的历史作用。就取消雅典的民主制一点,更有可能的是,阿氏只不过说出了一批人的心声,并成了这些人政变的理由而已。因为尤其到了战争的后期,很多将军们都担心受到国内的惩罚,比如尼基阿斯在西西里,弗利尼斯库在萨摩斯。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五):繁华散去的雅典城邦

雅典人啊,你那样的热情洋溢的挚爱你高贵典雅的自由城邦,那样爱护你那引以为豪的公平和正义的民主政体。可是,你又那样残酷无情的统治你臣服的城邦,毫无保留的欲望和私利毁灭了全世界曾经最好的城邦和那样独立自主、温文尔雅而又多才多艺的公民。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史家之绝唱,优美的文字,栩栩如生的叙述,充满严密逻辑和智慧辩词。当你随着修昔底德的笔触心情此起彼伏时,当你热爱的民主城邦不可遏制的衰败后,除了掩卷沉思你只有心如刀绞。特别是当你阅读雅典西西里远征惨败时如电影全画卷呈现叙述时,你知道雅典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当我们为伯利克里那样催人奋进又让人泪如滂沱的葬礼的演讲辞击节叹赏时,当我们为所有的希腊城邦包括寡头制的斯巴达坦诚和机智的辩词所叹服时,我能理解拜伦在异邦为希腊独立浴血奋战抗击奥斯曼了。是啊,希腊的文化就如地中海那样的还那样的迷人,充满了浪漫主义和哲理思辨。

但正如前段时间阅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在讲到唐朝璀璨激昂的诗歌时,其实“中国的诗的衰亡是正常的、命该的、必然的。盛过了,不可能盛之又盛。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同样的,雅典的民主制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击败波斯后崛起成海上霸主以帝国的姿态统治地中海的城邦后,她的衰亡也是命该的,放尽了光芒,享尽了繁华。

style="color:#125b86">

对于战争中的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20xx年至1820xx年间,

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

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

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

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着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对于战争中的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古代的战争,时常是有起有落。

古代的人们,忍受着改朝换代的痛苦。

仿佛,古代的人们忍受着不是痛苦,虽然皇帝的朝代一时是兴,一时是苦。似乎应了那句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唉,改朝换代的统治者好像没有注意到朝下的百姓们的感受。现在,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有义务也有权利。可惜古代不是这样,皇帝是天子,现在的我们在以前只是一个连皇帝都看不起的一个子民。

仿佛,古代的天空在苦笑,古代的人民也在苦笑。

仿佛,谁在为以前的天下的百姓们伤悲?谁在为以前的皇帝而忧虑。

之后的清朝末期,慈禧太后的黑暗统治,使“辛亥革命”失败。光绪的决定也被慈禧太后撤销了,使一场准备中国起兴的运动失落了。

*片的战争是谁开始的?是那位姓英的搞起的。*片曾有一段在广州落下的结果。两广总督的林则徐对广州的百姓们戒烟,他销毁了差不多可以值三亿的白银的*片。比起其他的总督,他是伟大的。

对于战争中的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1.一个最好的战士应有的结局就是在最后的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看到胜利的旗帜升起!——小乔治.巴顿

2.战争对于惩罚者本身所造成的惩罚不亚于对受害者本身——汤玛斯.杰弗逊

3.对于没有上过战场的人而言,战争是令人感到兴奋的!——伊拉斯.汉斯

4.你不必和敌人进行更多的缠斗,除非你要让他们了解战争的艺术——拿破仑.波拿巴

5.死亡天使于疾风中张开他的双翼,当他通过时于敌人脸上呼了一口气。沉睡的眼睛极度的睁大与冷淡,但他们的心却澎湃的跳动着,即使是慢慢静止。——乔治.戈登.拜伦《西拿基立王的毁灭》

6.我从来不主张战争,除非是利用和平的方式!——尤里西斯.格兰特

7.在苏联的军队中,撤退比前进还需要更多的勇气!——约瑟夫.斯大林

8.长者向敌人宣战,而年幼者将于战场身先士卒!——赫伯特.胡佛

9.只有死人才会看到战争的结束!——柏拉图

10.不论你是否必须为正义而战,战争都是一种犯罪!——赫伯特.胡佛

11.为了早日重返家园,士兵们将奋勇抗战!——拿破仑.波拿巴

12.并不是绝对的,失败也并非命中注定,其中的关键在于勇气!——温斯顿.丘吉尔

13.勇气与坚持有一种魔力,可以使困境消失在无声无息之中!——约翰.昆西.亚当斯

14.人生若无值得牺牲之事,犹如白活一场!——小乔治.巴顿

15.还好战争是如此的残酷,要不然我们真的会爱上它!——罗伯特.李

16.从我腐败的身躯中,花朵将会成长,而我将成为她的一份子而获得!——爱德华.孟克

17、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之女(乔·斯威夫特)

18、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19、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20、战争满足了,或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21、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22、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23、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24、所有的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25、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26、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27、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28、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29、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30、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31、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32、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33、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34、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35、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36、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37、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38、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39、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40、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41、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42、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43、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44、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45、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对于战争中的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读《战争与和平》很舒服,不仅因为作者语言描写上的顺畅,更在于从这部作品中感受到了很多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相契合的地方。从我自己看来,作品之所以有价值阅读,可能就在于作品能够给予显示以启示,无论这种启示是正面的借鉴还是反面的提醒。

皮埃尔和安德烈有过一场争吵,他觉得安德烈只是为自己活着实在难以理解,他在共济会的影响下,认为应该努力求得自身净化,为他人,爱邻人。从这里,隐约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修身养性,推己及人,忠恕之道甚至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书中关于战争的描写,也有很多和中国人体验相符的地方。尼古拉参战受伤之后,想到了家里的好,发出了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的疑问;安德烈也对自己参军作战的目的产生了怀疑:到底为谁作战?这样的一些思考在中国同样有过发展,中国人也有所谓“一将功成万古枯”的叹息,也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反思。甚至于书中多处可见的关于人民战争、游击战争十分纯洁和强烈的民族感情的描述,恍惚让人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生死危机关头所发出的“救亡图存”的最强音。更有甚者,战争几近结束之时,面对军队大量的减员,书中竟然会有“剩下的全是菁华”的感叹,抑或是振奋人心,一扫颓气的激励,这种.种不能不让人想到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对于中国红军的种.种描述。

这本书太多的地方能激起人关于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历史、文化的联想。50、60年代的翻译文学已经内化在中国现代传统之中,不知道中国的读者们是否从这些翻译的经典中看到了我们久远的传统和不久前这个国家有几许相似的经历;甚至于再往年推,革命战争年代的人们读这本小说是不是从中汲取了很多可供中国革命学习的地方;再往后,80年代的人们热衷于读这些经典,比如说战争与和平,其中是否也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并引发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中国现代传统,也即20世纪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在有什么关系?这其中是否还有一些可以作为精神传统滋养下一代?”从第一个问题看似很自然地过度到第二个问题,然而我不认为这样,甚至于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过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会影响我们对第一个问题的思考。如果这么推理可能要好很多: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传统的种.种因素中,集中到本次讨论的范围也即那些文学经典,是否还有很多值得今天的人借鉴学习的地方?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要反思为什么包含了很多经典要素的作品在今天不能再引起今天人的广泛兴趣?当然可以我们可以说出很多诸如社会急速发展,诱惑越来越多之类的理由,但是对文化问题的反思可能并不能仅仅局限在对政治、经济问题的反思,文化本身可能就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战争与和平》这些经典之中发现一些我们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能不能从现代的角度对这些经典进行再解读,重新发现或者重新认识一些对于我们有启示的东西。由此联想到近年来颇热的“国学热”,无论这种国学热是炒作出来的,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学热,既然这股热潮能够出现,就说明了社会上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并且希望能从我们的传统中寻求解决之道。当然,有很多人会觉得这种国学热是在西方知识结构框架中对国学的解读,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的国学。我觉得即使这样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我们不能摆脱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趋势,我们同样能够重新发现我们自己的传统。推而广之,对于《战争与和平》这些曾经影响过我们或长久或短暂历史的作品,重新解读的意义也在此:发现延续的传统,构建新的传统。

再回到作品本身,从书中大段关于舞会的描写,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对于景物场景的描写,很明显的显示出托尔斯泰在这方面写作的得心应手。在读刺猬与狐狸之前,虽然觉得书中大段所谓传教式般的议论很是枯燥难读,但并不觉得这是此书的败笔,甚至觉得是自己素养不够,才导致不能理解提升作品档次的“精华部分”。当时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13日上课的早上还特地将第四册最后关于历史的探讨重新细读了一遍。由于水平的局限,并不能发现其被贬低的原因。单从表面来讲,托尔斯泰舍长就短,显然有他自己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很明显与作者的危机意识紧密相连。这一点可能跟鲁迅等文人颇为相似。张承志在《鲁迅路口》的散文中,认为鲁迅不走“纯粹的文学道路”的愿意在于鲁迅的“良知”。张的观点有偏颇的地方,但是还是很清晰的表达了鲁迅以及鲁迅之后的一大段时期,社会需要思想,中国需要思想。

《战争与和平》在中国的流行,其中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因素。毛时代的人人都可能成为哲学家,这时间的人当然需要思想,于是《战争与和平》流行;从一些80年代的回忆文章特别是对于80年代大学生活的回忆文章里,很容易发现有过一段诗意的时间,结诗社、读尼采等等,对独立思想的追求,于是《战争与和平》流行。90年代之后,人们不再需要诗了,好像独立思考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于是通俗的文学取代了经典,也就是课上所说的,突然发现现在的人不读“《战争与和平》”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对这类文学作品的重新解读,发现延续的传统,构建新的传统,或许还有对社会重新启蒙的意味。

对于战争中的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战争与和平》中已显现出现代主义的一些特征。一个重大事件(如:战争)看似是精心安排并依从于人的意志而发展,这是事物的表层;内层的世界,是由不确定的、偶然的、多元的等因素综合有机作用后发展到如今的状况,这种状况或许暗合人的意志,于是人们用各种理性理论观点阐释计划方案的科学完美性;或许异于人的意志,于是人们把计划方案的科学与否归因于个人的歪曲不遵从既定的路线图。

在第一部第四节,以蜜蜂为例,表征了对某特定对象理解的多元性,从每个个体出发而理解的意义都不相同,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统一含义。正如作品中所言:“人类在揭示这些目的的智慧发展得越高,最终目的的不可理解也就越加明显。”

整部小说,书中以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以及库拉金四大家族的际遇兴衰投射到战争与和平的大背影中,其中主要以安德烈博尔孔斯基、皮埃尔别祖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夫的人性变化为主要脉络。人性或灵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复杂多样的形态不断运动变化着。这种变化源于外在环境以及内心活动双重因素的化合。

如果从因果论来分析四大家族命运,博尔孔斯基老公爵脾气很臭以及个人修养的不足,从而致使儿子和儿媳妇双双早逝,当然难能可贵的是儿子死前灵魂得到净化归于宁静;老公爵的女儿玛利亚是这个家庭最幸福的一位,天随人愿地嫁给了罗斯托夫。皮埃尔别祖霍夫是一位从内心放低身段,鄙视贵族虚伪社会的贵族。他的灵魂一直在忏悔、反思、净化,他的亲赴前线、被俘等遭遇,使他的心灵更加纯洁。因此,他如愿以偿地保有了战后的家业并娶上了娜塔莎。罗斯托夫老伯爵为人行善,有同情心又有点软弱,虽然待他病逝后,家产尽失且欠下重债,但其儿子尼古拉罗斯托夫重操家业,娶了家资丰厚的玛利亚公爵小姐。这个家族中尼古拉和娜塔莎都幸福美满,老伯爵夫人也安享晚年,但让我遗憾的是彼佳罗斯托夫的早逝,痛心于他那年轻的生命和执着勇敢精神的殒灭。尼古拉享有了彼佳的善果,虚伪而投机参军的尼古拉从未真正意义上为了卫国战争奉献自己,而彼佳做到了,但事与愿违。最厌恶库拉金家族,瓦西里库拉金势利、虚伪、自私自利,所以他的这个因让他后代吃了这个果——阿纳托利被截肢,另一儿子战死,海伦不守妇道,终而早逝。

最后皮埃尔与娜塔莎、尼古拉与玛利亚分别成立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安德烈的儿子尼古卡尼,作者以该视角来评价皮埃尔和尼古拉二者,前者善良聪明又思想,后者与之相比就相形见绌。

人物角色中,男主角皮埃尔和女主角索尼娅为我最爱。前者是一个一直走在灵魂救赎道路上的良心者,他所追求的内心宁静自由以及灵魂洗礼净化救赎是我所尊爱,也暗合了我的追求,我原谅他在爱情上对海伦的失责,那是时势所迫而又左右助推的结果,无自我主张的皮埃尔被绑架上一段众人所认为的婚姻,因此他的不成熟使他为这段不能幸福的婚姻买单。人性方面,他善良、正义、有责任心、同情心等。后者索尼娅让我找到自己的影子,她对尼古拉罗斯托夫一直不离不弃,同时她的包容、担当、贤惠、温顺让我感动和欣赏不已。娜塔莎,我只能对她尽可能的理解,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因为她未曾真正走到我的心,未曾引起我的共鸣,未曾让我感动。

《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自从和妻子吵散以及与妻子情夫决斗,内心经过强烈地思想斗争,以及入同济会,他的心灵开始走上救赎悔过觉悟的道路。安德烈公爵自丧妻,以及在皮埃尔的劝说以及自己对生命中种种细腻情感的反思,他也走上了心灵救赎的道路。罗斯托夫自从与情敌赌牌后,面对家人给予他四万卢布偿还欠款,父母的爱以及自己内心的内疚自责也让罗斯托夫走上忏悔心灵救赎的道路。《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也是走上心灵救赎道路的人。托尔斯泰的作品很多人物角色是经过奢华荣光的生活惬意后开始放纵自己,最后因此而造成诸多矛盾和恶劣后果,正式后来对这种后果的反思和内心煎熬,开始走上心灵救赎的道路,托尔斯泰在现实生活定然也是这样一个人。生活中,当一些让我们快乐放纵的心灵受到自己酿下苦果的撞击后,才会觉醒幡然醒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