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两位严肃女士解析心得体会和方法(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6:26:35 页码:9
最新两位严肃女士解析心得体会和方法(4篇)
2023-01-12 06:26:35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两位严肃女士解析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螺髻山旅游,祝您们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我叫,很荣幸为大家讲解,希望我的讲解会使您们满意,如果您们有什么要求或问题,请及时告诉我,我将尽力满足大家。

巴山蜀水自古著称于世,主要景色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天峡天下险。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螺髻天下野。螺髻山是一个以地质和生物为基调的大规模高山旅游区,素有"古冰川博物馆"和"生物基因库"之称,它融泸山、华山、黄山、张家界、九寨沟、峨眉山等古、奇、峻、险、秀特色为一体。古人将这里的名胜景点归为:12佛洞、18顶、24坪、108景。

螺髻山彝语为艾峨安罕,意为山峦叠障而雄伟壮丽的五百里山峰(包括北枕邛海,南抵金沙江、东邻黑水河、西毗安宁坝),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中国西昌航天城之南。

螺髻山主峰海拔4359米,是第四纪古冰川运动时期形成典型的山岳型冰川角峰,主峰附近南北长80余公里,东西宽35公里,面积2240平方公里,其中旅游区为1160平方公里,在我铭家不胜枚举的风胜地。往往都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当大自然的美使人心醉神秘的时候,人们常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一个神奇的故事,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林河流的寄托,道德的升华和正义的伸张,螺髻山当然不能例外。

相传在远古洪水滔天的时候,天王恩梯古子派其天兵天将放天海淹没地国及人类,唯有地王阿普都木独自一人乘着木舟随着洪海漂去而得以幸存。当他漂至这一带的时候,见已是一片汪洋的大海,之中还隐约可见一处小小黑点,见有一对野鸭站立于上面,这就是今天螺髻主峰之巅。

后来,正是这对仙鸭和其它被它搭救的蜜蜂、青蛙、花蛇等仙物们,不仅帮助孤王都木生存了下来,并相继数次飞上天大闹天宫,终于逼得天王恩梯古子同意将其三个公主同时嫁给地王都木,过了数年之后,三房各有二子,方才使人类又得以聚衍,为报仙物的相助之恩,地王都木就请其患难与共的好友,分别回到洪水滔一时各自得以幸免于难的大山峰成为仙灵,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了各大山之名,所以安罕(螺髻)主峰也就命名为艾峨安罕,意为仙鸭峰。

螺髻山自然风光有八绝:

1、世界级古冰川刻槽,古冰川刻槽共有4处,最大的一处刻槽长30米,宽3.5米,深2米。

2、36天池,在螺髻山冰川地貌和浩瀚的原始森林中,镶嵌着36个面积大小、海拔高低、形状和颜色各异的高山湖泊。

3、七十二角峰,螺髻山每一座角峰都不一样,奇形怪状,在海拔4000米以上就有58座。

4、杜鹃花海,杜鹃花彝族称为索玛花,螺髻山上面积在万亩以上,品种30余种,杜鹃花分布在海拔1500-4000米之间,每年阳春三月至初秋8月相继开放,把螺髻山妆扮成花的山、花的海、花的世界。

5、温泉瀑布,世界上温泉不稀有,瀑布也长见,但温泉和瀑布融为一体,则世所罕见。在大槽河畔,海拔1800米的峡谷悬崖峭壁中,溢出一股流量大于100升/秒,无色无味无毒的碳酸镁温泉,从林间陡崖上跌下,高20多米,宽10多米,远看形如银河帘幕,近看宛如玉珠飞溅。在螺髻山脚下还有一处神秘的温泉--普格温泉,此温泉水温42-44度,含有铁、锰、钛、铜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具有治疗皮肤病、风湿病、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温泉,现有这处温泉已经被开发,建成了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三星级温泉度假宾馆。

6、博肯高原,在辽阔的博肯高原中间有大小两个高山湖泊,在草原上有三子遵母留下的尊母石,现有三千年历史。

7、螺髻山仙人洞,溶洞内的暗河、深潭、石柱、石帽、石蘑菇、石钟乳等形态各异,有分有合,千姿百态。

8、黄联土林,黄联土林是黄土风化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

我们现在看到是亚州第一索道,它是用15座高大的钢铁支架连接起的索道,上下循环的空中缆车,尤如那连接天边的天梯,索道从下站底品哈(2536米)至3588米的上站,两站平距2.29公里,斜长2.54公里,高差1081.5米,它的高差为亚州之最,单程时间为45分钟,其中有142个吊箱。

游客朋友,现在到达了上站,这里的海拔是3588米,开始进入螺髻山风景区,大家在游览中一定要"平心静气",缓步而行,我相信沿途的美景会让您留恋忘返,不知道您们是否留意周边植物的变化,在下站灌木丛生,上站杉树成林,索玛花树茂盛,景区植物的生长也反映着气温的垂直变化,古老而神奇的螺髻山终年常青,有一山四季,十里不同天,一日三气候的气候特征,山峰一年四季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积雪,是珍奇异兽的乐园,因此螺髻山又有天然动物乐园之称,区内有高等植物180余科,20xx余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有30余种,中草药约680余种;高等动物400多种,兽类60余种,鸟类252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20余种。

莽莽的青山就屹立在眼前,密林掩映郁郁葱葱,枝叶一尘不染,苍翠欲滴,华贵又典雅,自然又神秘,迎面送来高山的凉风,使人心旷神怡,螺髻山各景区特色不同,请随我逐一游览。

各位朋友不知道您们是否注意到,奇特的螺髻山森林中有一大奇观,乃是树与石的结合,大家请看这是石山迎客杉,秃秃岩石之上巨树挺立,群树并生,没有多少泥土,仅靠树根的力量撑起一片生命,是岩石多情还是树木有意,谁也说不清,这种奇景在螺髻山到底有多少,我们无法一一细算,也无法一一考察,朋友不仿在游览中细细观察一番,一定会发现更多的景致,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树石合成景,独树也成景,抬眼就能发现,有的树满身挂满藤子像一位长满胡须的老人,有的树上又长出另一种大树,树中树在螺髻山并不少见。

现在我们进入珍珠湖景区:珍珠湖,系彝语沭火竹的意译,位于螺髻山主脊东侧,清水沟源头的宽坦围谷中,因在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散布着十余个高山湖泊群而命名,海拔都在3800-3900米之间,围谷后缘脊顶均在4000米以上,诸多角峰在4100-4207米之间,该围谷是由规模宏大的晚更新冰川所造,又被后来的两期冰川再次掘蚀、改造、拓置而成的围椅状盆地,围缘高处多为悬崖陡壁,成六七十度陡坡。下面坡度逐渐变缓,宽坦的谷底是低缘走伏的冰蚀、冰碛、冰斗、丘陵成叠层起落的地形,这里有冰原石山、大型冰川刻槽、冰坝、冰斗、冰蚀湖、冰留面和擦痕,大山脊顶上成薄成厚的起伏连绵的刀脊,围椅式的刀脊或脊背上还有东南面三处深30-60米的溢口,被人称作为东天门、南天门和西天门,大家看路两边的原始森林主要由冷杉、杜鹃混合而成,其中有木耳、香菇、雪茶,陡坡以上则以逐渐低矮的毛脉杜鹃和青海杜鹃为主的杜鹃林所取代,毛脉杜鹃是杜鹃林的主弦律,数量多、生长茂、花期长,春夏之交,花开螺髻,把景区打扮得万紫千红,光彩明媚。大叶杜鹃,花朵硕大,红白色为主,小叶杜鹃常寄生在高大的杂林杉树上,靠主人供养,这里的杜鹃花千姿百态,艳丽多彩,有的树高达数丈,尤如临空欲飞的散花仙女,有的矮不及尺,恰如铺展的绣花裙;有的高居山崖,迎风摇动,频频向来宾致意;有的竖立沟谷亭亭玉立;有的花大如拳头,有的小如纽扣,一团团一簇簇;满山都是花的世界。螺髻山杜鹃共计30余种,花期达半年之久。

珍珠湖群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远古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有一个叫什禄窝特的少年,去找自己的父亲,什禄窝特就请神兔和仙狐一道驮着金银走遍天涯海角去"买父",当没有买到父亲而丧失信心的他,在往回去的路上经过地国和天国交界处,在草坪上纺织的天女紫丽施色起身热情的问他,还用动听诗词和歌谣挽留他,在他们对诗对歌的过程中产生了爱慕之情,历经千辛万苦买不到父亲,会禄窝特在天女那里得到了"生儿见父"的天机,他们冲破了许多阻碍结成了第一对"一夫一妻"制家庭,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螺髻山美丽的珍珠湖群,就是当年天女紫丽施色和地神什禄窝特腾云驾雾,来到仙境般的螺髻山对诗、对歌嬉戏过程中,天女紫丽施色不小心将什禄窝特给他的珍珠散落在这里,变成了散布在珍珠湖景区内的湖泊。

大家向我的右手看去,那是飞来石,其呈圆柱形,高约30余米,放眼望去像一枝火箭,但远古彝族先民们则认为其形是被几个小孩子簇拥着的一个女子,因为那大岩柱旁的确有桩小岩柱簇拥。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三位东方的仙女姐妹抱着好奇心想去看看太阳落山的地方,于是就随着太阳从遥远的东方飞来,当飞行在前面的大姐到螺髻山时,被螺髻山的仙境般景色迷恋,迟迟不愿离去,太阳也落山而去,天也渐渐的黑了下来,在无奈之下,她只好在这里露宿一夜,等到第二天再去找两个妹妹,仙女在这里被几个山童迎接和簇拥,并亲切叫她"阿莫"(妈妈),到了第二天仙女准备离去时,被那几个可爱的仙童死死的抱着脚,仙女的脚被牢牢的粘在地上飞不动了,仙童请求她别离开,慢慢地他们就一起化为朝东方屹立的岩柱了。

各位旅客朋友,对面的山峰叫神鹰峰,彝语地名赳诺檗的意译,是螺髻风光八绝中72角峰之一,海拔4207米,它背靠主脊又高于主脊,成为一座独立的角峰,峰下是水草湖,东面是若干天池如明珠般镶嵌于浩瀚的原始森林中的珍珠湖围谷,水面是大小情人湖和索玛林中的叠翠湖围谷,西面是面积仅有0.5亩的石环湖,峰腰是陡壁悬崖,又有生命力极强的冷杉林,神鹰峰生长着川贝、雪上一枝蒿、木香等名贵中草药和高山雪茶等,峰顶全由岩石柱和冰缘岩柱构成。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阿鲁崖,其下方是黑龙潭,自古以生父是空中神鹰,生母是人间美女浦嫫娌伊,养父是一对神龙的创世英雄支格阿鲁而名命,相传在很久以前,人间有个浦嫫娌伊的美女,在草坪上织布时,八只神鹰成对的分别从四面飞来,在上方徘徊,当她起身观看这一异常情况时,忽见三滴鹰血分别滴在自己的头、腰、臂部,她请当地著名的毕摩占卜,毕摩说到,若招一次魂就生一个神儿子,她照毕摩说的做过后,早上起白云,晚上生神儿,所生的婴儿取名为支格阿鲁,该婴儿不管怎么精心养育,老是哭闹不停,即不吃母奶,也不和母睡,更不愿盖母亲的床被,连连几天后,气得浦嫫娌伊抱着小怪物到此崖上,弃下婴儿十分伤心的挥泪而去,阿鲁崖正是当年支格阿鲁被其生母从该崖上丢弃下来,却被栖息于黑龙潭中那对神龙接住的地方。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到了珍珠景区的第一个湖。彝语叫"艾峨术",意为仙鸭湖,因每年春末秋末时节有艾峨栖息于此而得名。仙鸭湖系珍珠湖群之一,位于珍珠湖围谷两侧笕线和冷杉、杜鹃等树木相间的原始森林之中,海拔约3820米,相传阿普都木在滔天洪水时乘坐木舟,发现几乎被淹没了的螺髻山只剩了够一对仙鸭站立的地方,于是,他把这座大山命名为"艾峨安罕",即有仙鸭屹立在主峰的意思。此湖就是后来仙鸭常来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有艾峨来这里过夏,若是谁有幸看到艾峨则是个人和全家永远孜莫格尼(吉祥如意)的好兆,大家稍稍休息一下,虽然是路漫漫,但漫漫路上有美景。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湖叫牵手湖,彝称弄挚术,位于珍珠湖围谷平坦的丘陵中心,周边是冷杉、索玛等针叶和阔叶树混交的原始森林及嵌于其中的十余个大小天池之一,海拔3840余米。牵手湖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湖,其实为东面较大和西面较小的两个湖组成。牵手湖丰水期时是一个湖,枯水期才显为两个湖,故被称为牵手湖,相传在远古时期,窝特和施色在找父买父过程中相识、相爱而结成了人类第一对"一夫一妻"制家庭,窝特和施色经常牵手在这里漫游而终形成了这两个湖,游客朋友们,如果您带着自己心爱的人来的话,就一定要在这里牵着手留一张影,你们的爱情会更加坚固。

游客朋友们,在离牵手湖约走四分钟的路程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美丽的湖--大水草湖,大水草湖是个十分典型的冰蚀年湖,位于珍珠湖围谷中心北侧,海拔3820米,各先生、女士,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就是水草湖,湖中有一种似韭菜而叶略宽、略长的水草捕绘出一幅浪漫的图画。水草湖中的水草夏天呈嫩绿色,深秋呈绿黄色,而且湖的颜色会随天气气候而变成各种颜色,到了五六月,水草湖边上的索玛花开时,美丽索玛花与湖相映,更增添娇柔美艳,此景只应天堂有,人间难得几回看,水草湖是一个相当值得留意的地方,大家请看,湖的正对面是情人岛,彝称古格屯的意译,海拔3860米,周边是镶嵌于冷杉和杜鹃为主的原始森林中,以大小高低不一,形状各异而又是星罗棋布的天池,它是第四纪古冰川作用形成的一个典型冰坎。在情人岛后面我们看到的山峰叫蓓蕾峰,远看就像一个含苞未放的花朵。大家请看我的右手方角峰,这片角峰由东、西、西、北四个大门和十二生肖峰组成,您看那里立着两个大大的耳朵不就是一只兔子在趴着吃草吗?好了,现在大家找一下属于自己的生肖,我们看谁找得快。要是谁找到了自己的生肖就会给他带来好运。现在大家可以看我身后的这座山峰,这就是前面跟大家提过的神鹰峰,大小草湖是螺髻山景点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其中就包含了螺髻山八绝中的四绝。我相信如此美丽的景色定会让你减少一半的疲倦,带相机的朋友可以好好照照,这是出作品的地方。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湖就是黑龙潭,彝称沭火阿诺,意为有一种叫沭诺玛呷的黑龙栖息的天池,位于彝髻山主脊东侧清水沟槽谷和珍珠湖围谷之间,在众湖中其规模最大,冰蚀作用最强烈,冰碛物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冰头湖,属于该区内最低也最大的冰斗湖,海拔调和为3650米,丰水期湖面面积近500亩,枯水期湖面面积约360亩。黑龙潭深不可测,古人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神奇而又美丽的螺髻山既有仙鸭屹立其主峰之巅而名,又有神龙栖息于其天池而灵,大家看黑龙潭上方是卧虎峰,相传是一条神虎为抵挡洪水而变成的,在这里印证了一句成语,有谁知道是那句成语?对,就是藏龙卧虎。黑龙潭上方是珍珠湖景区,往下走到清水沟可以看世界级古冰川刻槽,后有叠翠湖和五彩湖,有神鹰峰和阿鲁崖,故黑龙潭是到达螺髻山风景点的中枢,所以我们在黑龙潭前缘的大冰坎台地上修建而成了1号大本营。

各位游客,螺髻山的古冰川刻槽,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是世界所罕见的。大家请看,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三号刻槽,三号刻槽海拔为3670米。整个岩壁为一冰溜面,大约100米,冰溜面上可见四道大型冰川刻槽。长度10-20余米3条,宽1-2米以上,深50-60厘米,虽然规模不及一、二号刻槽,它位于整个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的主出入口和一号大本营,各类花卉、灰白的崖壁、橙色台藓、绿色森林融为一体,所以是四个大型刻槽中位置最优越,景色最优美的一个,冰川,在自然界中独特而神秘,从南极到北极,甚至赤道高山都有它的踪迹。冰川是怎样形成的呢?冰川大都在雪线以上,海拔高度至少4000米,这些地区积雪越厚,下层的积雪接受的压力就越大,变得密实。上层受太阳辐射,溶化后,雪水向下渗透,过冷时已冻结起来,天长日久,下层积雪在压力和冻结双重作用下,形成巨大冰体,受地球吸引力的作用,沿坡向下移动与周边的岩石发生磨擦、挤压逐渐形成刻槽。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四大刻槽中的二号刻槽,它的海拔为3580米,刻槽出现处高出现在约60余米,至少可以见到六道刻槽,其长度10-30米,宽度1-3米,深约1米,均略向下游倾斜,其形态、外貌和三号刻槽相似,特点是岩壁和刻槽比其它三处高。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冰川刻槽,它的海拔为3520米,由于南北两端被覆盖,但所见长度仍然达到35米,宽3.5米,深达2米。从其规模推测,其长度至少在50米以上,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舒模最大的巨型刻槽。1964年任中国地质部长、世界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先生亲自组织和指导,经多次考察论证得出这个世界之最的结论,1984年由曾多次参加考察的李洪云、黄思晃两位专家在巨型刻槽上端用红油漆书写上了迄今隐约可认出的"世界最大古冰川刻槽"一行字。大家可想象在上亿年前古冰川运动力量是何等巨大。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览即将结束,螺髻山如诗如画的景色,带给诸位美好回忆,也请带起我们真诚的祝愿-孜莫格尼,螺髻山景点众多,有的正在规划开发之中,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提出来,让我们以后的工作更加完善,而我们风景区的服务质量和配套设施也会更加提高,逐步的完善,到那时,欢迎大家再次来来游览,相信会有更好更不同的感觉和收获。谢谢大家!

最新两位严肃女士解析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例1)

一、教学内容:课文第45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3题。

二、教学流程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2、技能目标

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3、情感目标

(1)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2)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教学策略

1、本单元内容以启发式教学、实践活动、探究、检验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2、辅助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能够创造较为真实的模拟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3、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卡片、学生上课的练习题。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懒羊羊要去旅游,可以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它想同学们给它一些建议)

2、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

(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设计意图】

以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喜羊羊创设情景,能迅速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

(二)探索计算方法

1、 出示例1:

故事情节:懒羊羊出发时给灰太郎看见了,于是灰太郎去追喜羊羊。

我们来看看灰太郎能不能追上懒羊羊。

出示:灰太郎骑自行车追,1小时约行16千米。

懒羊羊坐在特快列车上,1小时约行160千米。

师:同学们能追上吗?

(1)灰太郎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2)懒羊羊坐特快列车上,3小时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灰太郎马上回家,改坐飞机。(飞机每小时飞800千米)

灰太郎3小时可以飞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4)最后灰太郎抓住了懒羊羊。

2、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还是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中的人物,情节吸引学生进行枯燥的计算,目的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有趣。

另外,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两位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迁移到新课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去。

(三)尝试练习。

1、懒羊羊给灰太郎抓住的消息传到喜羊羊那,于是喜羊羊马上出发去营救。它来到灰太郎的家。可是门锁着。要打开这把密码锁必须要同学们帮忙。同学们愿意吗?

出示p46做一做(密码就是这些题目的答案)

同学们完成后展示多煤体把灰太郎的房子门打开。

2、门开后经过花园,花园里的花朵挡住了喜羊羊的路,喜羊羊须要同学们帮忙。

p47练习六第1题(每算完一棵花,就倒下让路)

【设计意图】

有了上面例题的讲解和训练,也因为有了旧知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所以教师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兴趣方面做,让学生在计算学习、练习中减少枯燥的情绪。

(四)巩固新知

1、经过花园,前面就是关着懒羊羊的房间,在但是前面共有三个房间,同学们我们一起找,好吗?

(一起完成p47练习六第2、3题)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通过具体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巩固,感受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让知识得到一个升华。

(五)课堂作业

调查我们身边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体会三们数乘两位数口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巩固,感受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八、教学检测安排

教师准备的口算练习题

九、相关练习

书本上练一练和练习六中相关练习题

十、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

灰太郎:

16×3 =48 800×3 =2400

16×30 =480 800×30 =24000

懒羊羊:

160×3=480

160×30=4800

第二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p47练习六,第4、5、6、7、8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情感目标

(1)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

(2)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重点

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四、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五、教学策略

1、本节课内容主要以比赛形式完成。吸引学生计算的兴趣。

2、辅助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补充一部分的练习 。

3、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学生上课的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p47练习六,第4题。

揭示课题:口算乘法练习课。

2、p48第5题。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的内容,作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做到巩固的作用。

(二)理解提高

1、第6、7题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题的练习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与以前所学的乘法意义相同。加强巩固乘法意义的学习和理解。对今后乘法应用掌握有良好作用。

(三)拓展练习

第8题和思考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是提高题,不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能掌握,所以教师讲解分析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吃不饱”的同学。

(四)课堂作业

教师准备的口算练习。

【设计意图】

巩固本节课所学,并作为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手段。

(五)板书设计

(板书有关的练习题解答)

第三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板芙镇板芙小学 彭亚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1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忆旧引新

列竖式计算: (1)145×2=(2)45×12=

学生先说一说列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再计算。最后再说说计算这两道题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旧知识?计算这两道题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 课件呈现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 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

(二)、估算。

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

(三)、探究笔算算理和过程。

1、学生独自尝试笔算。

2、学生小组交流:(1)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

(2)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

(3)最后算什么?

3、指名学生上黑板,边讲解计算过程边完成板书。

4、找出学生一对一错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辨析,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

5、沟通联系,归纳算法。

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翻牌游戏:找找红色的两个数字相乘的末位数字藏在哪张牌下面。

2、三级跳:列竖式计算163×21时,要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3、笔算竞技:比一比,哪组算得又快又准。

134×12 25×116

241×23 217×42

4、 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

5、 脑筋急转弯:不列式计算,你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

(设计意图:四位数乘两位数表面看只是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一次拓展,但实质是对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法则的一次检测,是对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再次训练。)

第四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

板芙镇板芙小学 杨忠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3页。

【教学目标】

1、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 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 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 (板书:因数末尾有0)

2、 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学生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请看以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运算知识迁移,构建新知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的问题,并评价,抓住有用资源引出问题。)

老师能提一个问题吗?大家思考老师的问题包含了几个问题啊。

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重点让学生理解“各”字在问题中的意义)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样列式?

(2)、怎样计算?

(3)、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

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通过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

(1)学生独立列式,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有“0”)

①3为什么和6对齐?

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和探索;在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碰撞思维,学会表达;在不同思维的表达与碰撞中,收获和发展;在收获和发展中,进一步学会学习与思考。)

(2)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220×40 106×60 360×25 580×12

三、巩固计算,提升技能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修正。修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3、 课件出示课前的交通工具时速集合图片,让学生自主选择素材,提出相关问题,同桌互考互查。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什么技巧吗?你今天学得开心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八的第2、4题。

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练习八的5—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看搭载天宫一号火箭发射实况,让学生感知速度.

师:近段时间发生在中国的航天科技大事是什么?

9月29日21时16分,搭载着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数学计算,把天宫一号准确的送到太空。我们用数学的眼光看这个短篇,火箭的速度快吗?

(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2、关于速度,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3、揭示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1、 速度的含义

出示图片,介绍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动速度等等。

引导学生说出速度包括每分、每时、每秒、每天等时间单位,还要有在这些时间里行的路程。(单位时间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可以用速度来比较快慢,建立时间单位的表象,再通过交流每一个速度分别可以表示什么,深刻理解速度的含义。】

2、速度的统一表示

(1)小组讨论:速度的写法,读法。

10米/秒 读作:10米每秒 10米/时 读作:10米每时

(2)了解在生活中的速度。

猎豹 (图片)追捕猎物时的速度是120千米∕时.

火车(图片)全速行驶的速度高达2千米∕分

长征三号甲火箭(真实图片)的速度是8千米∕秒

嫦娥一号(真实图片)的飞行速度是8000米/秒

光的速度是298000千米∕秒(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声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学习速度的统一写法的必要性。而不是把速度的统一写法直接的灌输给学生。】

3、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3:(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米?

学生先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1)80×2=160(千米)

(2)225×10=2250(米)

【设计意图:从现实情景入手,探究求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

在题(1)中,80千米/小时叫速度,2小时叫时间,行的距离叫路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

怎样求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怎样求速度?(路程÷时间=速度)

教师讲解: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的问题,叫行程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行程问题。

【设计意图:梳理、小结知识点,让学生思路更清晰。】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八的第5题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

2、练习八第8、9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知识点,让学生思路更清晰。】

五、布置作业

1、用统一符号表示下列速度

(1)天蛾是一种昆虫,它飞行的速度每小时可达53千米,可以写作 。

(2)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叫尖尾雨燕,它的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千米,可以写作 。

2、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做作业,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例3 (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80×2=160(千米)

答:2小时可行160千米。

(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米?

225×10=2250(米)

答:10分钟可行2250米。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总评】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教学,先让学生看嫦娥一号飞行的实况录象,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比较小军和小刚的速度及了解生活中的速度理解速度,总结出求速度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四年级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六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 上册第58页例四,59页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玩游戏?请听游戏规则:老师说第一句,你们说第二句。看谁的脑子转得快!(开火车形式)

师:1只青蛙 生:4条腿。

师:2只青蛙 生:8条腿。

师:( )只青蛙 生:( )条腿。

…… …

2、那么在游戏中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刚才同学们是怎么算出2只青蛙8条腿的?谁能列式?(4×1=4,4×2=8,4×3=12。。。。。。)

3、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什么?等号右边的数又叫什么?(因数、因数 积)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青蛙“对对子”游戏这一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接着得出的这组算式,是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给他们成功的体验。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例4

6×2= 20×4=

6×20= 10×4=

6×200= 5×4=

2、通过观察算式找出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会乘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学生的推理过程,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思维的条理性,接下来让学生举例验证规律,在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严谨与理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学生举例子,验证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概括,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验证规律,在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严谨与理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尝试练习:

(1)在4×5=20中,如果4不变,5乘 2倍,那么积也( )。

(2)在6×8=48中,如果8不变,6除以 3倍,那么积也( )。

[设计意图]: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应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一做: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4×13=52 24×300=7200

4×130= 24×30=

4×1300= 24×3=

40×13= 12×300=

400×13= 6×300=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训练学生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一说变化的规律,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大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 )千米。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大货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 )千米。

4、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5、算一算,想一想。你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规律: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对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练习九第3题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

不变 乘几 也会乘几

: 不变 除以几 也除以几

乘几 除以几 积不变

(0除外)

第七课时《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主题图、课件、游乐项目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铺垫孕伏

师: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

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53元,买果汁用去102元;买苹果用去101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生:153+102+101≈350

150 100 100

师:如果老师刚好带350元,你认为够了吗?指名生说理由。

师:刚刚我们在计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1、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2、初步理解估算结果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准备多少钱买票比较合适?)(此环节的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准确把握题意。)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

50 105

3、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此环节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3、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a: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题,因为它把第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简便。生b: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来的钱数更接近准确值。生c: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生d: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这个同学考虑问题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么我想知道准确值是多少?(5096)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5、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比较多的同学都认同第二种方法了吗?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近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1、四年级学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节;2、四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最新两位严肃女士解析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变“数学”为“生活”,实现计算问题生活化。

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比赛场境,让学生在比赛中既复习了旧知,使复习这个环节面貌全新,不单调,又为新知探索确定了主题——“谁获胜”,激起探究欲望,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新知: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并主动探索,实现了改变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轻松、愉快的感悟出口算新方法。

2、变“教学”为“互学”,促进师生互动自主化。

“故错”——“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活跃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知识重难点处故意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纠错,从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如:在教学35+3时,通过帮学生拨计数器时故意把3个珠子拨到十位上,下面的学生表示反对老师的拨法,这时我要学生说出反对的理由。学生经过跟老师的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获取算理。又如:老母鸡不小心把最后一小题给忘带了,让学生猜测,学生就会纵观前五小题,类比推理出忘带的题目,这样既让学生重现新课内容,回顾学习所得,又从中提高了观察能力。

3、变“多样”为“优化”,保证创新活动有效性。

在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多方比较,互相验证,真切地感受到新算法比较好,愿意主动地去应用这些方法,达到多中优化的目的。

本人才疏学浅,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比如这节课时间调控不够到位,导致最后“为算式穿新衣”师生比赛活动草草收兵,下课时看到学生为不能和老师赛一场的原因,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很自责。又由于“下课真好”的缘故,忘记了总结就随意下课。当然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请各位前辈不吝赐教,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努力的方向。

最新两位严肃女士解析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书p11例3的内容。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计数器、小棒、主题图。

教学过程

1.板算。34+53

2.口算。

(1)7+68+49+56+8

7+55+86+64+6

3.订正板算。

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4.导入新课。

提问:如果将34+53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7+53,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个位相加满十)

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1.看教科书p11例3。

(1)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提问:看这幅图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回答?

看p8回答:二(1)班有多少人?(36人)

二(3)班有多少人?(35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

列式:36+35=

怎样算36+35,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说说用小木棒是怎样算的。

提问: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6根和5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

得到6捆11根

提问:11根里有没有10个一,10个一是()个十,够10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1个什么?(一个十)也就是1捆。这时我们再算算一共有几捆几根?(7捆1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71)

追问: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的1捆是哪来的?

教师说明:6根加5根是11根,也就是11个一,10个一捆成1捆,变成1个十,1个十放在十位,同学们记住,这就是个位相加满十了,是一个十,要把它放在十位上,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追问:个位满十,十是10个什么?(10个一)

向十位进1,1是1个什么?(1个十)

(2)根据上面用小棒摆的过程,写竖式算一算。

提问:怎样写竖式?(相同数位对齐。)

36

+35

提问: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好算,还是从十位加起好算?说说你的想法?

请看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从个位加起。)

教师说明:笔算加法时要从个位加起。

提问:个位6加5等于几?(11)

个位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位上?放在十位上要写几?为什么写1?

教师说明;个位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十位上只能写1,这就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提问:向十位进1的1,写在哪儿?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为什么不能写在横线下面?

教师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可以在十位上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个小1,这个小1,叫做进位1。表示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1。

36

+315

1

提问:十位上怎么算呢?互相说说看。

你能说说十位上的7是怎样得来的?

教师说明;十位上,3个十加3个十是6个十,算到这里还没算完,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个十,也就是7个十,所以十位应该写7,然后再在横式等号后面写71。

36

+315

71

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通过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2.请同学用刚学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做复习中老师改过的题37+53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提示:个位7加3得10,个位满10,怎么办?该怎样写?

教师说明:个位7加3得10,满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

3.学生独立做教科书p11做一做中的两题。

注意下边的提示,边做边说过程。

4.小结。

提问: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与复习板演题比较,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它们有什么不同?

复习:个位相加不满十。

新课:个位相加满十。

师讲:像今天这样个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1的加法,就叫进位加法。

板书:进位加法。

提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我们要注意什么?

笔算加法要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提问:书上的小朋友还告诉我们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如果从十位加起,要注意什么?

教师说明:笔算加法还可以从十位算起,算十位,一定要看个位满不满十,个位满十,十位相加的和要多1。

1.小红和爸爸去海洋馆参观,成人票36元,儿童票18元,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列式:

写竖式:()

()

()

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元钱。

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元钱。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

2.做教科书p13练习二的第3题.在书上做,请同学边摆边算边说过程.

3.笔算下面各题.独立在本上做,教师边巡视边检查.

25+63=76+5=32+28=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36+35=

3636

+315+3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