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温州雁荡山一游心得体会及收获 游雁荡山有感(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8:05:55 页码:12
温州雁荡山一游心得体会及收获 游雁荡山有感(二篇)
2023-01-12 08:05:55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温州雁荡山一游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称为“东南第一山”。山中环境怡人,冬暖夏凉,泉水清澈,空气新鲜。雁荡山山体构成多以火山岩为主,形成众多的深谷,峰林。整个景区方圆450平方公里,8大景区。楠溪江北雁荡山、灵峰夜景、灵峰的奇峰异石在月光和夜色的映衬下,犹如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线条鲜明的泼墨画。灵峰夜景更具形象美,意境美。

山颠上一头老牛昂首向东,好象在等待着什么,思念着什么?相传在很久以前,雁荡山脚下一位没有父母的六岁小姑娘,名字叫玉贞,白天给财主放牛,晚上跟老牛睡在一起。转眼间“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一天晚上,财主带了很多家丁,想把玉贞姑娘抢来做小妾。此事被通人性的老牛知道了,趁着夜深人静驮着姑娘便跑,到山颠上无路可逃。这时老牛对玉贞说:“姑娘,你站在我的角上,我送你到月宫去。”没等姑娘答应,老牛便把角往前面岩石上一扣,老牛一只角断了下来,把玉贞送到月宫。而老牛只剩下一只角,天天都在这里仰首遥望着月亮,思念着玉贞姑娘。每当皓月当空称为“犀牛望月”。如没有月亮则称 “犀牛盼月”。再抬头仰望,只见一只硕大的雄鹰,凝神伫望,象一尊保护神守卫着灵峰这一方净土,叫“雄鹰敛翅”。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挥笔道:“雄鹰踞奇峰,清晨化为石;待到黄昏后,雄鹰看又活。”再看看最神圣、最伟大的双乳峰,雁荡人民还赠给她一个雅称 “东方维纳斯”。山峰的左侧,一少女背倚灵峰,脸朝东北方,流海高卷,身着旗袍,体态匀称,温文尔雅。如果你用心去感悟,会发现,她朝者远方,面带愁容,眼露悲意,望眼欲穿,似乎正在思恋着未归的情郎。真可谓“自古多情伤别离”。

有一峰如童卓立山背上,而它下面的山背,恰似一条巨大的鲸鱼,合在一起,就是“牧童骑鲸鱼”。相思女终于盼到了心上人。抬头看合掌峰,左边的少女留着波浪式的发型,一身得体大方的服装,踮起了脚尖,扬起脸,双手楼着右边小伙子的脖子。小伙子天庭饱满,眉清目秀,双手楼住了恋人的纤腰,这就是雁荡山驰名中外的“情侣峰”,雁荡山的民谣:“牛眠灵峰静,情侣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靠路边的大岩石,酷似一老婆婆,后脑勺一个发髻,稀疏的头发,宽额头,高罐骨,瘪嘴巴构成了一位生动逼真的老婆婆形象。“公公峰”出现了,是同一块山峰的不同角度观看的形象。婆婆的发髻不见了,脸型拉长了,深陷的双眼,弯曲的卷发,高凸的罐骨,有点象洋公公。左边的崖嶂上,雁荡山观音洞的白衣观音飘然而至,一袭白袍,手持净瓶,头带凤冠,口中念念有词。

灵岩景区。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是“钟鼓齐鸣”四个大字,这是上海朱文龙等六个文人应景题写的。左边整座大的岩石犹如一口巨钟,右边山顶上便是一个圆鼓。闻钟鼓声,古刹也不远了。国画大师潘天寿写的:“一夜黄梅雨后时,风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生动地描写了雨后灵岩的美景。前面是双珠谷,这座塑像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质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他三游雁荡写了《游延宕山日记》,为考察研究雁荡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左边山顶有一岩石摇摇欲坠,叫“顶珠石”。它对面出现很多只青蛙在默默地听着寺院里传来的诵经声,这景称为“青蛙听经”。碑刻是纪念潘耀庭先生的,他是雁荡山人,为雁荡山开山修路造福谋利。正前方灵岩寺出来一位老僧,身穿袈裟,双手合十,恭恭敬敬朝着前方舍利塔,虔诚地拜着,故名“老僧拜塔”。这座山峰,犹如一只巨大的雄鹰张开翅膀,预展翅奋飞。当代文学家郭沫若看后赋诗一首:“灵岩有奇石,入夜化为鹰,势欲凌空去,苍茫万里征”。

来到灵岩寺的大雄宝殿前,这里四面奇峰突起,宛如人间仙境。背对大雄宝殿向右看,刚才的“雄鹰”到了这里已势若擎天,所以叫“天柱峰”,高270米。在天柱峰的右恻,有两座并列着的山峰,形似凤凰,头朝着灵岩寺,叫“双峦峰”。在它右边背后,群峰林立,其中有一峰卓立其间,这峰叫“独秀峰”。它与双峦峰之间便是小龙湫。面朝大雄宝殿仰视后面的崖嶂,称之为“屏霞嶂”,它的右端上方有一块突出的岩石,象一只金乌,相对应树丛中的一只玉兔。“金乌”代表太阳,“玉兔”代表月亮,故称日月同辉。再转过头看大雄宝殿左边,在山的外端有一峰耸立,如大旗飘扬,气势磅礴,叫“展旗峰”,高达260米,与右边的天柱峰相对峙,称之为灵岩寺的南天门。两峰之间距离250米。上方横空而过的铁索,用于空中飞渡。灵岩古寺四周群峰环列,环境幽雅。以屏霞为幛,得天柱和展旗为南天门,可见灵岩是一块宝地。山门左右写了“灵光独耀,岩石争奇”的对联。上方各有一字念“轰”是梵文,代表着吉祥如意。灵岩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是目前雁荡十八古刹至今保持最完好的寺院。供着南海观音。这些竹子,看是圆摸是方,称之方竹。相传这竹子是从钱眼里长出来的,摸了这竹子,各位能财运亨通。

小龙湫和大龙湫相比,高度不及三分之一,只有60米。卧龙谷。 大龙湫景区。大龙湫以变幻万千而闻名遐迩。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观音坐莲台”,安详、端庄的观音,脸朝东方,安然坐与莲花台上。再往左看,可见一只老鼠,头朝天,挺着大肚皮,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正慌慌张张的往上逃,此景称为“上山鼠”。那只老鼠何以如此呢?原来,在它背后山上有一只猫,弓前背,朝它紧追不舍,两景天然巧合,便有“灵猫捕鼠”之称。马鞍岭隧道354米长,高4。5米,宽7。5米。

前面的山峰叫“千佛峰”。在千佛峰中,有一座颜色灰浅的 “抱儿峰”,峰顶是一位年轻的少妇,梳者整洁光滑的发髻,微微垂头,穿着印度式宽大拖地衫裙,右腿稍抬,怀抱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神情中充满无限爱意。前面有一座独立矗立的山峰,像一条嗷嗷待哺的鳄鱼,去大龙湫就得绕它180度转,在走的行程中,从不同角度观看山峰的多种变化。前面的两座山峰之间的裂缝加大了,恰似一把剪刀,单看右侧,恰似一位妙龄少女,衣着古装,云髻高耸,飘然耸立,称为“昭君出寨”。第二山峰的右边有一高一低两块小岩石,低的像狡猾的狐狸,一脸媚笑对着老虎,大的岩石像老虎,一脸怀疑,称为“狐假虎威”。大龙湫水源从雁荡山最高峰海拔1056米的百岗尖上下来的,瀑布景观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秋冬,雨水稀少,瀑布如珍珠落玉盘;盛夏,特别在雷雨过后,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呈现在我们眼前。周围共有20多处摩崖石刻。

推荐温州雁荡山一游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温州,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国东南部,东经119°37′-121°18′、北纬27°03′-28°36′,瓯江下游南岸,为中国浙江省辖市,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全市陆域面积117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xx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12.21万,居浙江省各市第一位。20xx年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是浙南经济、文化中心。温州山水甲东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雁荡山,号称“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以及湖美瀑绝的飞云湖——百丈漈3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名列“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的南麂列岛,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乌岩岭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7个省级风景区,8个市级风景区。旅游景区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

【地名由来】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处州析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意思是温州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不酷热,气候温润,所以称为温州。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唐时始称温州,简称“瓯”或“温”。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制作陶器。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瓯语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

【自然资源】

温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是江南“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橘、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160余种。

海洋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贝类有430余种。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蛏、蚶、虾、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栎等280余种。

非金属矿产资源有明矾石、花岗石、石英石等,始终明矾石矿储量占全国储量及产品质量、花色品种均居全国前列。

温州港现有生产性泊位5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个,洞头、乐清湾等天然深水良港开发前景很好,可建20万吨级码头泊位10个。

温州以东近海大陆架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泰顺县乌岩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绿色宝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州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瓯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远流长,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造型艺术、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习俗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自20xx年非遗保护工作全面开始以来,通过全市性普查,共确定非遗线索55万余条,有价值项目27000余个。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和公布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温州鼓词、泰顺的药发木偶、永嘉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17项,省级78项,市级2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国家级6人,省级64人。

【区划人口】

截止20xx年底,温州市辖3个市辖区(鹿城、龙湾、瓯海)、6个县(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代管2个县级市(瑞安、乐清),共有60个街道、64个镇(其中2个民族镇)、6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324个社区、208个居民区、789个农村新社区。

温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区,根据《温州市20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912.2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479.74万人,占52.59%;女性人口为432.47万人,占47.4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0.93;0-14岁人口为130.53万人,占14.31%;15-59岁人口为680.92万人,占74.6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0.76万人,占11.0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54万人,占7.62%;具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5.03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5.04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4.44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7.99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02.20万人,占66.0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10.01万人,占33.98%。

【民族风俗】

根据20xx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温州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有30.17万,占我市常住人口的3.3%。全市有少数民族52个,超万人的少数民族有6个,分别是畲族、上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回族。

畲族是我市主体少数民族,也是在温州居住生活历史最为悠久的少数民族,有8万多人口,主要居住在南部的文成、平阳、泰顺、苍南等地,有2个畲族民族镇和5个畲族民族乡。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多彩的民俗,为温州地方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温州通行普通话。温州方言以瓯语最为重要,一般泛指通行温州各地的温州话。民间一般公认温州鹿城区通行方言为温州话。温州方言除瓯语外,还有闽语、“蛮话”、“蛮讲”、畲客话、金乡话、大荆话和罗阳话等。

温州民间比较隆重的节日民俗有正月拜年、元宵灯会、端午龙舟、中秋赏月等。在温州传统节日民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莫过于近年来逐渐恢复兴旺起来的“拦街福”民间祈福活动。现在,一些西方著名的节日民俗也在温州流行起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

【历史沿革】

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

公元320xx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

公元675年始称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远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520xx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温州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0余处,出土有石犁、石镰、石斧、石锛、石刀、石凿、石镞、石网坠、石矛及纺轮等劳动工具。尚有夹炭陶片和夹粗沙陶片。先民从事渔猎和耕作。前475-前220xx年战国时代),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威王破越国,杀越王无疆。越部分族迁东瓯定居。

公元前220xx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划天下为36郡,温州属闽中郡。

公元前192年(西汉惠帝三年)惠帝刘盈立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

138年(东汉顺帝永和三年)分章安之东瓯乡置永宁县,西犹兼处州地,户不满万。县始于瓯江北岸。是为温州建县之始。

320xx年(东晋明帝太宁元年),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区置永嘉郡,治所设于永宁,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建郡城于瓯江南岸,相传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后名鹿城。是为永嘉建郡之始。

420xx年(南朝宁武帝永初三年)谢灵运贬宁永嘉,遍历诸县,多有题咏,成为山水诗鼻祖。前此数年,郑缉之撰《永嘉群记》,是温州最早的地方志,今存孙诒让辑本一卷。

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合并,称永嘉县,属处州。后三年,处州改名为括州。州治设于括苍(今丽水市)。

620xx年(隋炀帝大业三年)改括州为永嘉郡,郡治仍于括苍。辖永嘉、括苍、松阳、临海四县,计10542户。

620xx年(唐高祖武德四年)改永嘉郡为括州。次年,析括州之永嘉县置东嘉州,辖永宁、安固、乐成、横阳四县。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

675年始称温州。

720xx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改温州为永嘉郡,辖四县,共计42814户,241690口。

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复改永嘉郡为温州。

1920xx年(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11月29日,温州组成军政分府,徐定超任临时都督。翌年7月废温州军政分府,置温州府。

1920xx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

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

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温州市气候概况

温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夏季炎热;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

冷热适中·热量丰富: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这是人类活动较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根据温州气象台历年各月逐日逐时气温记录及人的冷热舒适要求,温暖舒适期(10-28℃)每年长达9个月,出现时数可达3500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5%。全年0℃活动积温约5250℃,无霜期275天,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雨水充沛·空气湿润:温州市各地平均年雨量约1800毫米,比我国同纬(500-1500毫米)多得多。既是全省降水资源最丰地区,又是我国多雨地带,与世界同纬相比雨量之多尤为突出,因地球上该纬度区的其他各国多为干旱的沙漠气候所占据,年雨量大部地区在100毫米以下,因此,我市的年雨量要超过同纬平均值的好几倍。

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是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强大的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是低压,温州盛行偏北冬季风。相反,夏季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我市盛行偏南风(或偏东风),随着风向的季节交替,气温、降水、温度等主要气候要素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年变化。冬季风干燥,寒冷,夏季风湿润多雨,秋季各地多吹稳定的偏北风,天气晴朗,春夏之间季风交替频繁,阴雨多,气候变化复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