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火车跳车调查心得体会报告 火车跳车调查心得体会报告范文(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9:14:35 页码:10
火车跳车调查心得体会报告 火车跳车调查心得体会报告范文(6篇)
2023-01-12 09:14:35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火车跳车调查心得体会报告一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唬、咧”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肆、唬、咧、瞄”4个生字。

2、本事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经过理解课文资料,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当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的心境,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体会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读本课的“唬、咧”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肆、唬、咧、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

课件、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并且了解其作品。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小朋友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赛还要趣味、精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中描述的跳水场面与你印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景

(1)出示生字卡片,“唬、咧 ”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4个生字“肆、唬、咧、瞄”。给这几个字组词。

指导书写肆:横、竖、横、横、横、撇折、横折、横、横、横、横、竖。

(2)仿写,小组评价。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经过理解课文资料,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当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2、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景的危急。

3、体会人物的心境,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准备:

课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预设:

(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从哪儿能够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1)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

a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我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b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我必须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

生:我必须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c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帮忙: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形容处境危险,能够用什么词来概括?

生: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a船长手里正拿着枪。

b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立刻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能够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③船上有水手能够救助。

④这样做比较节省时光。。

三、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1、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生:趣、险、智……

2、具体表此刻文中哪些地方?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

(1)趣 猴子、孩子的淘气、顽皮。

(2)险 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险处境。

(3)智 船长的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提示学生:朗读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当时人们的心境。

四、将自我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五、想象表演。

1、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主角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2、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7 跳水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力求资料简单化、明确化,经过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课的主要资料,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课后反思:

课文虽然在船长出现之前,用了很多的篇幅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但目的还是为了体现船长的机智,他的正确的思想方法,为了表现他的冷静、果断。

所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事件的全过程及当时的环境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弦外之音、未尽之意进行想象和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境,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

学生的思维在宽松的情境中任意驰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倡导个性的弘扬。

这节课只顾学生谈感受了,对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异常是没有读出来,不一样人物的心境、语气没有完全展现,也没有读出味道。

有关火车跳车调查心得体会报告二

经过一个学期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终于放暑假了,我们六个家庭相约去人间天堂杭州旅游。

7月1日下午,在我们六个孩子的欢声笑语中,我们一行从孟州出发到郑州火车站等火车。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等待,我们终于开始进站了。妈妈一只手拉着皮箱,另一只手紧紧地牵着我飞快地随着人流向火车跑去。

啊!我终于见到真正的火车了,火车可真长呀,像一条长长的龙一样,有许多节车厢,并且都是相连的。我真想数一数火车到底有几节车厢,可妈妈说我们要赶时间,哎,真遗憾!我们是第三节车厢,我们一行在珈嘉奶奶的带领下,顺着火车向三号车厢奔去。

我们顺利地上了火车,我们坐的是硬卧,卧铺就占了车厢横向的一大半。卧铺的旁边是座位,座位的上方是放行李的架子。我们互相帮忙,把行李都放在了架子上。然后,家长们坐在各自的卧铺上休息。

不一会儿,火车就“呼嗵,呼嗵”地出发了。我好奇地站在车窗边向外望去,外边的建筑和树木飞快地向后跑去。

我们六个孩子可是闲不住的,我们兴奋极了,在卧铺上爬上爬下,在车厢里跑来跑去。我提议带领大家去看火车头,可是家长们不同意。于是,我们小孩子就爬到卧铺上做游戏。我们的快乐感染了车厢里的人,人们都问我们要去哪里。我们非常自豪地说,我们要去杭州旅游。

就这样,我们疯够了,吃饱了肚子,就爬到各自的卧铺上休息。我和妈妈本来是上铺的,有一位好心的下铺哥哥看到妈妈带着我睡上铺不方便,就和我们调换了位置。珈嘉的奶奶年纪大了,妈妈让奶奶自己睡,让我和珈嘉一起睡,妈妈坐在旁边看着我们,妈妈说她在车上睡不着。晚上,不老实的我和珈嘉,你蹬我,我蹬你,老是睡不着。于是,妈妈在地上铺了塑料布,再铺上被子,让珈嘉睡在卧铺上,让我睡在地上。这样,我才老实下来,我闭上眼睛,火车就像一个巨大的摇篮一样摇着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第二天,我一醒来透过车窗,我就看到了一块块碧绿的水稻田,一方方清澈的鱼塘。啊,原来我们已经到南方了!

珈嘉奶奶提醒我们快吃点东西,等待着看南京长江大桥。终于,我们看到了雄伟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看到了在太阳照耀下闪闪发光的长江水,真是美极了!

就这样,我们一行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杭州。想想第一次坐火车的感觉,真是又兴奋又难忘!

有关火车跳车调查心得体会报告三

最近学校为我们购置了皮筋(每班八条)。接到皮筋时大家都挺愣——不会跳呀!但是大家很快就开发出了无数个新玩法:开火车、跳舞绳、转圈圈等。开火车其实就是幼稚的小游戏,用跳绳也能玩——抓着个皮筋在操场上边大喊大叫边跑,一点儿也没有“跳”的概念。跳舞绳还好点儿,就是大多人宁可被老师罚也不愿意去玩儿——把皮筋抻直,双臂张开,抓着皮筋来回转(能抓多少抓多少),转完之后绝对头晕!转圈圈特别地“高深”,也一样头昏脑涨——两人分别站在皮筋的一边,用手抓紧皮筋,闭上眼睛,不能松开,在向中间转,撞到时倒是不太疼。

老师们倒是了,在学校大会上说:“皮筋是跳的,不是转的!”这句怒吼大概全校学生都该记住了。于是,校长找来了几个对跳皮筋有点基础的高年级同学来给大家做了两次示范。不是太难,是最最简单的“大跳”。

游戏规则比较简单,一群人分成两组,再从组里分别挑出两个负责抻皮筋的,其余人开始跳,跳不过去就算没有完成任务,抻筋的人最后来跳。从下到上,非常困难,大家心里一定在呼喊:“啊,我还是玩开火车、跳舞绳和转圈圈吧!”

一下课,我和我的死党找了另外一个女同学玩跳皮筋,我们的规则很松,没有固定的抻筋人,顺序是女同学、死党、我。我开始还不敢跳,见死党轻易地跳了过去,再加上地面是柔软的塑胶草坪,胆子自然就大了起来。我小心翼翼地靠近皮筋,向皮筋里面一跳,再往空中跳去,飞快地叉开双腿,然后回到第一个动作,向皮筋外面一跳,再用双脚勾住一根皮筋向对面跳去,最后自然地一反双脚甩掉皮筋,算是通关。

我喜欢跳皮筋,可又不知道怎么保养它。一次我从书桌里掏出皮筋,可它却十分“不争气”,粘在了一起,我和死党费了半天劲才拽开了它。我终于相信皮筋有橡皮泥的成分了。

皮筋不只有“大跳”,还有“四方”。“四方”就是勾皮筋啦,也和“大跳”差不多,只是要四个人来抻筋。

我经常听到校长们在窃窃私语:“现在的孩子怎么不会跳皮筋呢?”有时老师们也和我们来跳皮筋,经常把鞋和皮筋缠到一块儿,很好笑,但大家一个也不敢笑出声——那可是老师呀!

现在很少有学生玩“开火车、跳舞绳和转圈圈”了,见到时也只不过是用跳绳玩。皮筋非常好玩。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有关火车跳车调查心得体会报告四

上海站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全国铁路客运特等站。上海站位于上海市闸北区秣陵路。上海站始建于1920xx年,1920xx年落成。现上海站建于1987年,由原上海东站改建而成。上海站隶属于上海铁路局管辖,毗邻上海长途客运总站,与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并称为上海铁路三大交通枢纽。上海是中国铁路的其中一个重要枢纽,上海站在京沪线上距离北京站1463公里、距离南京西站309公里。上海站在沪杭线上距离杭州站201公里,距离上海北站2公里,距离蕰藻浜站16公里。从上海站始发的列车开往全国各地,其中包括到北京和天津的直达特别快车及动车,以及到香港的直通快车。20xx年12月21日起,上海站开行至北京的直达卧铺动车。上海站是上海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也是上海轨道交通的站名。上海市民通常称之为“新客站”,以区别老的上海火车站(即老北站)。上海站共拥有8个普通候车大厅,1个软席候车大厅,同时有专门开往香港九龙的出入境通道和边防检查和海关。上海火车站售票大厅共有80多个窗口,其中有20个位于黄浦区北京东路联合售票大厅。上海站有南北两个广场,南广场东南出口有一条通道直通轨道交通1、3和4号线,旅客下火车后可直接通过此通道同时完成火车出站检票和轨道交通进站。途径上海站的公交线路近百条,且有通宵运营的夜宵车通往上海各区。

上海站虽数经改建、扩建,终因受地理环境限制,站场和设备无法得到很大改善,难以应付快速增长的客流。因此1981年3月,铁道部与 上海市人民政府向 国务院提交筹建新站的报告,提出在上海东站的原址的基础上,建设一座2万平方米的主楼、3.7万平方米的广场,日到发能力达72次的新上海站。根据这一方案,新建成的上海站,将配有7座站台,到发线12股,同时具有商业、市政等多配套的综合车站。同年6月19日, 国务院批复该计划,同意新站址和建设规模,并且其主要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1983年9月8日,上海市府、铁道部因方案产生变化因此向国家计委提交了名为《关于重新报送上海铁路新客站设计任务书的报告》的新方案,相对原计划,新计划有了新的修改和扩充。主要方面有:上海站站厅的容纳人数扩大到1万人,站厅面积扩建到3.3万平方米;疏通上海站周边道路,建造大统路非机动车立交,建造恒丰北路立交桥;明确自批准后6个月内动工,1987年前完成一期工程,1988年前完成二期工程;确定工程总投资为26,736万元人民币。

1984年4月11日,国家计委署名的《关于重新审批上海铁路新客站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的复函》。1984年9月20日,新客站工程开工。

1981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接获国务院的批文后,即成立上海铁路新客站工程指挥部。1983年10月,市政府调整指挥部成员,由 上海铁路局、 闸北区 人民政府和建工局总计4人担任指挥部的指挥和副指挥,并常驻工地。1984年9月,上海市府确定工程指挥部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全面负责车站施工。

1986年,上海市府成立上海铁路新客站工程领导小组,由时任 市长的 担任组长,至新客站建成领导小组多次召集会议并进入工地监督工程进展。而为工程施工的前期动迁工作也在1984年5月展开,这次动迁采取原拆原还的办法,先将工程施工区域内的民户和单位共7600多户迁往他处。工程将会配套兴建提供拆迁居民回迁的公寓住房。至1986年6月,动迁工作基本完成。

在不影响上海站日常运营的情况下,1982年4月1日,上海东站停止办理货运业务,但其他例如列车通过、车底存放、调车、单机通过等业务仍照常办理。1984年9月29日,工程打桩正式开工。至1986年4月24日,工程完成第一阶段施工,主要为南半区的施工。通过这19个月的兴建,新客站的南部的大厅和高架站房的土建基本完成。进出上海站的列车改由南半区的高架候车厅下通过,为北区施工提供空间。1986年4月25日至1987年6月25日,工程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开始北半区的工程,包括拆除原东站列车线及附属设施,同时兴建北半区的停车线和机走线,并完成北半区的站厅和高架候车厅。1987年6月26日开始,工程进入最后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目的是完成南北候车室的合龙并进入内部装修的阶段。

而外围的配套设施方面,第二阶段工程结束的那天,大统路立交建成通车。1986年10月1日,恒丰路立交也宣 告竣工。此外,新客站南北广场、通道、站内基础设施的安装调试都在1987年 圣诞节前完工。1987年10月,新客站站内装修提前完成。恒丰路、 天目西路的拓宽、恒丰路桥改建以及轨道交通一号线的预留站台和折返线、邮电大楼均在同一时期完工使用。1987年12月27日,新客站第三阶段工程完工。至此工程共耗资4.05亿元人民币。

有关火车跳车调查心得体会报告五

1、理解课文资料,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置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资料。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时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明白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日俺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局部,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同学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资料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研究:小朋友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小朋友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研究:从那些地方能够看出小朋友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小朋友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研究题:船长看到危险情景是怎样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誊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小朋友遇险是由那些原因构成的?

③小朋友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同学书面造句

三、作业

1、誊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小朋友←------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应引导同学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明白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

有关火车跳车调查心得体会报告六

这次我们选择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火车——绿皮车;而这也是妈妈给我的特殊礼物,她想让我感受一下不同的旅行体验。

更悲催的是,爸爸只买到了一张卧铺!他很绅士让给了妈妈,和我都是硬座票,和妈妈不在一个车厢。

我们来到硬座13号车厢外排队等候上车,车厢门口全是人,熙熙攘攘地挤成一团,根本没有队形可言;我们只能站“人堆”的最后面,爸爸用双手护着我,努力地往前挤。我看到其他车厢门口情况也差不太多。好不容易挤上了车,我感觉我已经蜕了一层皮了。

车厢里面更乱,门口、过道,甚至卫生间都挤满了人。列车员不断大声提醒“往里走”,但好象也没什么效果,每个人都是只管自己奋不顾身地向前挤。

和以往动车、高铁、卧铺经历完全不同,硬座车厢里密密麻麻地站了许多人,我万万没有想到还有那么多站票。我们好不容易坐下,爸爸让我站起来看看整个车厢,前前后后挤满了人,他们肩膀靠着肩膀,站在他们中间,即便冬天也绝对不会感到冷。

爸爸告诉我,坐在这的人有118个,加上站着的就有两百多个人了!

我们虽然坐着,但也很不舒服:脚伸不直、小桌板上堆满了东西、面前也有人坐着,就和高峰时我们到西湖景区的公交车差不多。

我好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卧铺,供别人选择,像我们这样抢不到卧铺票可是太悲催了!

也希望大家都能富裕起来,共同享受高科技。

我们坐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爸爸觉得应该把我送到妈妈那边去了,我们就开始了新的征途。

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我们在13号车厢,妈妈在4号车厢,想要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到妈妈所在的4号车厢,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我们还是下定了决心,只能往前走!爸爸不停地说:“借过……谢谢,借过一下……谢谢您,借过……”

很幸运,我们碰上了列车上的售货车,前面有售货车开道,我们的征途就顺利多了。妈妈也非常聪明,她从4号车厢来到10号餐车来接我们,把我们带回了她的卧铺车厢。此时,我感觉自己又少了一层皮,要是在春节,人再多一些我估计就变一张纸了。

可怜的爸爸,坐下没多久,又重新返回硬座车厢了。要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再过来。

晚上,我和妈妈挤在窄窄的床板上,虽然和宾馆或者家里的床差的太多,但我仍然感觉非常幸福。我在想,不知道爸爸会如何渡过这个夜晚,而那些连座位都没有的人又如何渡过这个夜晚。

第二天早上,妈妈又去接了爸爸过来。吃过早饭,爸爸和我分享了他以前坐车的故事,包括春节买票、坐车的经历;还向我介绍了不同火车类型的差别、不同国家轨距的不同。

以前,我总是觉得只有头等舱、商务座才是最棒的,硬卧也太差劲了;现在坐过了硬座,才觉有个硬卧是如此的幸福!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呀!

绿皮车确实很慢,但和爸爸妈妈一边聊聊天,一边吃吃零食,时间好象也过的飞快,下午1点,我们就已经平安抵达了杭州城站。

这也许是是此次旅程教给我的另外的一些东西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