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23:41:27 页码:13
最新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通用16篇)
2023-11-21 23:41:27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是培养自己反思能力和批判思维的一种方法。那么如何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在写作之前,我们应该回顾经历的过程,思考其中的亮点和挑战,总结出重要的观点和体会。其次,在写作结构上,我们可以先简要介绍背景和经历,然后重点突出事物或经验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最后给出自己的反思和建议。另外,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鲜活的语言表达可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推荐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在我零零落落的接触中,我对戏曲艺术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它的生动表现、丰富内涵、严谨规范、艺术流派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内涵的传递,使我深深着迷,让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首先,戏曲艺术的生动表现非常引人入胜。戏曲演员通过各种绝技和表演方式,将戏曲的剧情层层展开,以歌、舞、乐、唱为主要表现手法,把戏曲艺术进行了生动鲜活的诠释。演员通过细腻而精湛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音乐的独奏演绎,让观众沉浸在剧情之中,仿佛亲临其境,身临其境。这个生动的表现方式,使观众更易于理解剧情,也让戏曲艺术更加接地气,富有感染力。

其次,戏曲艺术的丰富内涵让我叹为观止。戏曲作为一种综合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所以它具有非常庞杂的内容和丰富的内涵。不同类型的戏曲剧目,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们的情感、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等,深远地影响了世人的思想和审美观念。这种丰富的内涵,让我意识到戏曲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演出形式,更是一种附有深刻思想的艺术形式。

第三,戏曲艺术的严谨规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戏曲在表演过程中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和操作规范,包括唱腔、舞姿、表情等各个方面都有精确到细微的要求。尤其是唱腔的演唱,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音乐技巧和极强的音乐感觉。这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够达到。这种严谨规范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艺术的严肃态度,使得戏曲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戏曲艺术的艺术流派的多样性也是我深深感受到的特点之一。中国地域广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戏曲表演风格。京剧、评剧、黄梅戏、越剧等各具特色的戏曲流派都各自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目,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审美。这种多样性让我深感戏曲艺术的广泛传播和发展,也使我更加喜爱戏曲艺术。

最后,我深刻感受到戏曲艺术所传递的丰富文化内涵。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在戏曲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的历史记忆,还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人对道德、伦理等价值观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观看戏曲,我深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发。

综上所述,戏曲艺术以其生动表现、丰富内涵、严谨规范、艺术流派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内涵的传递等特点,让我深深被其吸引。在接触与研究中,我也体会到戏曲艺术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加珍视和传承。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近年来,对于戏曲舞美的“大制作”问题,学术界展开了讨论与争论,肯定与否定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对此,笔者作为一名戏曲舞美设计者,拟根据个人多年积累的艺术创作实践与理性思辨,发表几点肤浅之见,以作引玉之砖。

我的总观点是:对“大制作”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它的优势与长处,也要看到它的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有利的、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利的、消极的一面。而这两面又是并存的、同步一体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两分法来分析、考量、判断、评价戏曲舞美的“大制作”。

首先是戏曲舞美“大制作”值得肯定的一面。应当承认,许多戏曲舞美“大制作”都是成功的。这些戏曲舞美“大制作”,充分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如电脑三维动画投影布景、电脑灯、激光灯、干冰、电脑调音台、话筒(耳麦、胸麦等)等各种声、光、化、电的技术手段,打造出动态多变、绚丽多姿、气势宏伟、色彩丰富的舞台美术,对于塑造演员形象、表现人物思想感情、营造戏曲舞台环境、渲染戏曲舞台气氛等等,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这些戏曲舞美“大制作”,以别开生面、具有鲜明的新时代新特点的艺术特色,吸引了广大戏曲观众的眼球,受到普遍的赞赏。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视角考量,能向观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那就是艺术创作的最大成功。

其次是戏曲舞美“大制作”值得商榷的一面。毋庸讳言,戏曲舞美“大制作”的确有值得讨论、值得怀疑之处。

一是经济效益严重失衡问题。认真考察所谓“大制作”,其实是“舶来品”,它源于美国电影大片,动辄就斥资数亿美元,搞所谓“动画大片”。此风很快传入我国,张艺谋、冯小刚等电影“大导”,也耗资数亿元人民币,搞出了一批电影大片。但无论是美国大片还是中国大片,它们以高投入都换得了高回报,都狠赚了一大笔。而我国的戏曲舞美“大制作”,虽然投入数百万元,回报率却低得可怜,有的剧目只为了晋京参赛,上演几场便告夭折,票房收入无法提起,数百万元基本上都打了水漂。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是无论如何也应当认真考虑、认真思索的大问题。虽然艺术产品是特殊商品,要讲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有时社会效益还要放在首要位置。但是谁也没有讲过,可以如此慷国家之慨,浪费纳税人的钱,搞如此赔本的“大制作”。

二是有违戏曲表演艺术本体美学特征的问题。众所周知,戏曲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艺术,即所谓“角儿的艺术”,故表演艺术是戏曲的核心与灵魂、亮点与支点。而戏曲舞美“大制作”,破坏了戏曲舞美简约、凝练,以一当十,以一总万的美学原则,颠覆了戏曲表演艺术虚拟、程式化的美学原则,大有喧宾夺主之嫌。也就是说,戏曲舞美的“大制作”,淹没了演员表演的位置与分量,不是舞美为演员服务,而是演员为舞美服务。这种本末倒置现象,形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理所当然地遭到质疑。

三是不利于戏曲走向广阔的文化市场。戏曲作为俗文化形式和通俗艺术形式,属于平民艺术、“草根文化”,其主要市场在民间,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然而其舞美的“大制作”,设备量大,耗电量大,既不利于装卸、装置,又常常无法应用(农村缺少大剧场)。失去了大市场,戏曲将如何以存活?国家可以花钱养戏曲工作者,但金钱养不活戏曲艺术,戏曲要振兴、要发展、要繁荣,希望在民间,而绝不在“庙堂”,戏曲“兴于民间,毁于庙堂”的历史规律,是不灭的铁的事实。某些戏曲舞美“大制作”的创作目的,只是为了拿大奖或评为“精品”,目光瞄准的是领导和专家。如此下去,戏曲何以振兴?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大问题。

四是戏曲舞美“大制作”本身存在的问题。诸如以技术代艺术,以电脑代人脑,生搬硬凑、花里胡哨,甚至,成为高科技的大杂烩,只见科技含量,未见艺术含量。如此等等,都是不争的事实。

总而言之,戏曲舞美“大制作”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多视角、多层面的方法,予以正确对待。这并不是折衷主义,而是实事求是。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中国的戏曲可谓流芳千古,历史悠久了,而且中国戏曲的种类繁多,全国许多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而且每一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风情。不信?我们这天就一起走进戏曲文化瑰宝,享受它独特的美吧!

中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就是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更就是惊人:能够以万数计!我们明白许多剧种很多剧种都就是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明白的比较有名的剧种:如京剧,越剧,吉剧等等。而且中国的戏曲与西方的戏剧不一样,此时它有自以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表演体系,此刻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吧:“生”就是除大花脸与丑角以外的男性主角统称,里外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就是女性主角统称,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净”就是指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净”又分以唱工及以工为主的花脸;“丑”扮演喜剧主角。

怎样?看了之后就是不就是觉得搞笑呢?此时其实还有很多呢!我国戏曲主要戏曲有:昆剧,京剧,黄梅戏这三派。二京剧又分:梅派,程派,苟派,尚派,这四派。而且我们在电视上能够看到这京剧人物脸谱就是十分微妙的,在演员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此人的性格与品质。主角和命运就是京剧一大特点,它的作用就是帮忙观众理解剧情。简单讲,红脸内含褒义,代表英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就是神秘,代表神妖。而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这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存了这一点。

看了上方的介绍感觉不错吧!中国的戏曲文化就就是这么精彩,此时要一点一点讲十天十夜都说不完呢!期望未来的我们能继续发扬它哦!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中国戏曲是(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综合艺术,它的艺术表演形式特点是“四功五法”,四功既是唱、念、做、打;五法则是:手、眼、身、法、步。而戏曲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戏曲舞蹈,它是演员的一种姿体感情的渲染和表现,与戏曲表演形式密不可分。

运用舞蹈形式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展现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从一个大的艺术史角度来观察,舞蹈艺术正是在这种位移中从独立而又辉煌的艺术巅峰逐渐滑落,被戏曲艺术兼容并吸收,成为戏曲表演的一个组成体。而中国戏曲也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后来居上,形成“唱、念、做、打”等一整套的多种艺术形式,成为近代中国人的主要艺术行为和艺术观赏模式。戏曲艺术实际上就是表现人物情节和身段表情动作的表演。我们地方戏越调也在变革中不甘落后,更近一步地把舞蹈融合在歌唱和艺术表演中。越调《远山春雨》中《梦幻》一折,运用优美柔和载歌载舞的形式,在每句唱腔上都配上吻合词意的舞蹈动作,利用十二名舞女把主人公烘托起来,把一个善良的山区女子思念丈夫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美妙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其中的舞蹈表演形式已经完全被戏曲吸收消化,融合在戏曲框架及表现之中。单说戏曲艺术中的“唱、念、做、打”,所谓“做、打”实际上也就是戏曲舞蹈的表现。在戏曲表演中,例如扇子舞、袖舞、刀枪棍棒舞等都和舞蹈表演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都是古代传统舞蹈的运用和发展。经过历代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努力钻研,创造了一套较完善的表演体系与训练方法,创造了丰富多彩和富于表现力的舞姿与多种表演程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潜移默化在艺术家的各个表演范式中,形成各种各样风格鲜明的表演流派,最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的戏曲表演形式。当然,戏曲舞蹈表演艺术它毕竟不是单独性的舞蹈艺术,它被局限在戏曲的范围,跟随着戏曲表演艺术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变化。

舞蹈艺术成为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这种不争的事实进而给戏曲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水准,要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就必须具备舞蹈功底。

据史料记载,大概在明朝时代,戏曲女演员是“未教戏前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箫管、鼓吹、歌舞”。可见,戏曲演员的训练是相当全面,标准是相当高的。不但要懂得音乐,而且要能歌善舞。那么,戏曲演员的舞蹈训练就成为我们首要任务,而我们研究和从事戏曲舞蹈编舞的工作人员首要考虑的,就是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在平时训练舞蹈演员时,首要的是对每个舞蹈演员的腰、腿、臂等方面的基础力量和柔韧度的训练。这是做好一切舞蹈动作的基础。万丈高楼起于平川,没有坚实的地基就不可能建设成坚固入云摩天大厦。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和研究,就不难想象出戏曲中的许多基本功就是舞蹈的模拟动作,象许多模拟动物舞蹈的姿势形态。例如:“扑虎、虎跳、穿猫、卧鱼、双飞燕、金鸡独立等舞蹈动作。这些都是结合戏曲的“手、眼、身、法、步”五法而创造的舞蹈表演动作,这些舞蹈动作没有较扎实的腰、腿基本功是难以完成好的。腰、腿等方面的基础训练是要有一种不怕吃苦、不怕枯燥、刻苦勤奋、坚忍不拔的精神的,因为这是与人体的“极限”挑战。戏曲舞蹈要注重“手、眼、身、法、步”之五项动作要素的训练。“手”是形意的舞姿,是舞姿的最大拓展与延伸;“眼”是表演的灵魂,是角色内心活动的窗户,所谓手到眼到则体现出一种精神气质和动作韵味;“身”是体态,在动作中腰为行动的中轴,也是体现动作韵味的关键;“法”是度,是恰如其分,即多一分为过,少一分则不到位;“步”是舞姿形态变换的前导。

除了要加强原有的基本功训练外,在对戏曲舞蹈演员训练时还要注意加强专业舞蹈艺术方面的训练。因为戏曲演员和专业舞蹈演员在训练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戏曲演员在舞台训练时要求“小而圆”的特点。专业舞蹈训练要求“开、绷、直”这三个主要动作特点,必须要求戏曲演员认识到戏曲舞蹈和专业舞蹈动作形态上的差异,在平时训练中一定严格按“开、绷、直”的舞蹈特点去做,把自己从戏曲的“小而圆”的动作形态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形体特性,大胆创新,大胆吸收,使自己的形体、动作、姿态逐渐达到专业舞蹈演员的要求。诸如此类的训练方式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但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要学习民间舞,在民间舞蹈的学习中可采用基本动作组合训练和排练具有代表性的成品民间舞蹈节目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使戏曲演员能较快地掌握多种民间舞的基本风格、地域特色和艺术特点。由于戏曲演员因分多种行当,各种行当和派别又有各自的表演程式和动作规范,比较自由,而且个人行为较多,在训练中不太讲究队形画面的变化,与专业舞蹈演员的分拨、分组注重队形画面的训练方法相比,就显出队形画面感较弱,尤其是在排演大群舞时,队形画面就不易整齐划一,舞台整体感较差。象这样的情况,是我们舞蹈设计者一定要注意和注重的焦点,以免弄巧成拙而成笑料。

总之,戏曲表演艺术在时代变化的进程中慢慢兴起,舞蹈表演艺术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创造形成一整套表演程式和训练方法。戏曲要以舞蹈为辅助,舞蹈要以戏曲为依附,相互溶解,潜移默化,相互吸收,去糙留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戏曲演员的舞蹈训练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和吸收当代专业舞蹈艺术的科学先进的训练方法,借以促进戏曲的发展,是当今戏曲艺术和舞蹈艺术的共同发展前景和方向。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我国戏曲打击乐历史悠久,通过历代艺人和戏曲艺术工作者辛勤努力不断探索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打击乐结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戏曲艺术的进步而渐趋完善。戏曲打击乐又称“武场”,与“文场”(指吹、拉、弹、等各种管弦乐)相对,共同组成“场面”(各种伴奏乐器的总称,也是戏曲乐队的别称)。戏曲打击乐是戏曲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戏曲艺术,具有极为重要的辅佐作用。

戏曲打击乐(武场)与戏曲管弦乐(文场)平分秋色,在整个戏曲乐队(场面)中,占有“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乐队“半边天”。戏曲乐队无指挥,司鼓既是鼓板演奏者,又是戏曲乐队的权威指挥者。1日时称司鼓者为“鼓师”。戏曲是演员、乐,队、舞美高度统一的艺术,司鼓作为演员、乐队、舞美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戏曲的重要表演手段之一,是戏曲演出和乐队的核心。老艺人把演戏划分为“七分场面三分唱”。由此可见打击乐之重要。鼓师又是创作者,根据剧情人物的需要,恰当掌握打击乐的“轻、重、缓、急”合理使用锣鼓点,把整台戏的“唱、念、做、打、舞”有机的统一在剧情要求的节奏之中,做到与演员“同心、同力”,“化演员为角色,化角色为自己,化自己为角色”,并训练出一支养之有素的打击乐队伍,使司鼓“令行禁止,配合默契”,通过打击乐的渲染,使戏曲艺术更上一层楼,并非简单容易之事。因此,没有一位文化素养好、艺术素质高、基本功底子强的打击乐队伍是万不可能的。戏曲打击乐有着掌握全剧演出的节奏、渲染舞台气氛、指挥乐队演奏等多种功能。

戏曲打击乐本身,即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它由多种乐器构成,其中主要的乐器有如下几种:鼓、板、花盆鼓、堂鼓、钩锣、手锣、铙钹、水镲、小饶、大铙、碰铃。

戏曲打击乐的演奏,也是戏曲演员表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认为它已经与表演艺术构成有机统一为音画同步、视听一体的整体,它为演员的表演起到了多功能深层次伴奏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在唱腔中,戏曲打击乐可以起到领起、决定板式、节奏、快慢、强弱、终止等至关重要的艺术作用。在领起作用的打击乐中。领起过门,然后开唱;或在唱腔终止时的打击乐中,用于一般唱念之后,表示告一段落:或为加强唱腔气势、加重唱腔情感、引起观众的注意等。其次是在念白中,也有许多打击乐起到起止、加强、装饰、丰富等艺术作用。

打击乐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戏曲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演出市场萎缩,市、县级剧团形势严峻,原有水平较高的打击乐手基本已退休改行,加之对打击乐人才的不重视,艺校多年招生无人报考打击乐,致使不少剧团打起“三大件”凑合演出,直接影响演出质量,打击乐后继乏人!把打击乐人才培养摆上议事日程,文化艺术学校重点纳入招生计划,并选派得力教师,强化打击乐教学,并与专业剧团挂钩,使培养的优秀学生毕业不改行。专业剧团应重视打击乐才人的培养,也可以自己选苗子,以团代教,边学习边实践,自己培养自己用。只要戏曲团体引起重视,还是能够解决打击乐才人问题的。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观赏,我对戏曲艺术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我看来,戏曲艺术独特的台词唱腔、绚丽多彩的戏服道具、舞蹈和表演的独到之处以及独特的中国意识形态都构成了戏曲艺术的宝贵之处。

首先,戏曲艺术的台词唱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中的台词讲究精确而抑扬顿挫的演唱方式,通过声音的高低、大小声音的变化,以及停顿和抑扬顿挫的运用,传达出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戏曲唱腔又以“十八摸”为基础,即以中气、鼻气、轻气和共鸣等声音变化组成。这种独特的声腔使得戏曲中的角色能够以声音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戏曲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其次,戏曲艺术以其绚丽多彩的戏服道具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在戏曲中,戏服和道具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戏服通常采用丝绸、亮丽的颜色和华美的装饰,使得演员在舞台上焕发出璀璨的光芒。道具方面,根据角色的特点和表演的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道具来强调情节和突出角色的形象。这些绚丽多彩的戏服和道具使得戏曲艺术更加生动,让观众不仅听到而且看到了故事中的情节。

再次,戏曲艺术的舞蹈和表演令人叹为观止。戏曲中的舞蹈多以手舞为主,通过手势的变化和组合来表达情感和角色的形象。戏曲的表演也非常精彩,演员通过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和身段的变化来诠释角色的情感和思想。戏曲中的舞蹈和表演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现方式,它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观赏的快乐,也使得角色的形象更加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最后,戏曲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承载的中国意识形态。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往往寓意深远,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人生哲学。通过观看戏曲,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体会到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思考方式。这种独特的中国意识形态使得戏曲艺术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戏曲艺术的特点包括独特的台词唱腔、绚丽多彩的戏服道具、舞蹈和表演的独到之处,以及独特的中国意识形态。这些风格和特点使得戏曲艺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使得戏曲艺术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欣赏和推崇。作为戏曲爱好者,我希望能够将我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体会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戏曲艺术继续发展和传承下去。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是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四大声腔中的海盐腔,形成于南宋浙江海盐地区,海盐腔是最古老的一种声腔。约正德年间(公元1506~15),南戏流传至浙江海盐地区,在与当地民间音乐和语言音调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声腔。

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公元1522~16)先后流行于浙江嘉兴、湖州、台州、温州等地,是明初戏曲的主要声腔,并对南曲在观众中地位的确立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海盐腔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士大夫的喜爱,因此剧目多为文人创作,音乐风格文静典雅。海盐腔演唱与道白多为官话,锣、鼓、拍板等打击乐器是主要伴奏乐器。明万历以后,随着昆山腔的崛起,海盐腔逐渐衰落,曲谱遗失,地位逐渐被新兴的弋阳腔和昆山腔所取代。

余姚腔:形成于浙江余姚。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盛行于江苏的常州、润州(镇州)、扬州、徐州以及安徽的贵池(池州)、太平等地。以后余姚腔逐渐衰落。据传浙江绍兴的调腔为余姚腔的支系,也有人认为与越剧有关。

弋阳腔:又称“高腔”,至迟在元末明初江西弋阳就已经出现了。宋元时期的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当地的民间音乐和地方方言相结合,并吸收了北曲而形成的一种声腔系统。明朝初年至嘉靖年间(公元1368~1566年)风行于徽州、南京、北京、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海盐腔与余姚腔,以后更是与昆山腔争逐于剧坛。由于其较强的影响力,因此中国戏曲史上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说法。弋阳腔特点是:一人独唱、众人帮唱,不用管弦乐器伴奏,只用鼓、板、铙、钹等打击乐器伴奏。弋阳腔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区的不同又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剧种,如徽州调、青阳腔、四平腔、乐平腔、京腔等诸腔,成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声腔系统,对清代各种地方戏曲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昆山腔:又称“昆曲”,约产生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地区,由于其当时还处于土腔土调阶段,影响力远不如余姚、海盐和弋阳三腔。嘉靖、隆庆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梁辰鱼、张梅谷、谢林泉、张野塘等人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他们在昆山土调的基础之上,又综合了北曲、海盐、余姚等诸腔音乐及北曲唱法的长处,使之形成一种细腻婉转、擅长抒情的“水磨腔”。其地位也一跃为余姚、海盐、弋阳三腔之上,从而形成一种成就最大、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声腔系统,并很快风靡全国,统治剧坛。北昆、湘昆、川昆、宁昆、永昆等许多地方化昆腔都是在昆山腔流传过程中与当地语言、音乐相结合而产生出来的声腔系统,笛、箫、笙、琵琶、鼓板、锣等是昆山腔的`主要伴奏乐器。在对昆山腔所进行的改革中,魏良辅的贡献最大,因此有人将其奉为昆山腔的始祖。魏良辅,字尚泉,明豫章(江西南昌)人,熟谙南北曲,他在张梅谷、谢林泉、顾渭滨等人的协助下,对昆山腔进行了改革创新。明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论及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时说:“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镕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可见改革后昆山腔,调用圆润柔美、抒情婉转的“水磨调”;行腔上注意吐字、过腔、收音三个层次;节奏方面就是所谓的“拍捱冷板”,即在节拍上加用“赠板”,将原有板式放慢一倍。另外魏良辅还完善了乐器配置,已形成较完善的管弦乐队,乐器包括笛、管、笙、箫、琵琶、三弦、筝、月琴以及锣鼓等多种打击乐器。据说经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还只能用于清唱,后来梁辰鱼根据昆山腔的声律和腔调写成《浣溪沙》,用昆山腔演出,立即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喜爱和欢迎,昆山腔影响力迅速扩大,成为风靡全国、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剧种,几乎统治嘉靖以后的明代剧坛。

由此可以说,明清传奇是继元杂剧之后戏剧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传奇”一词在唐宋时期指文人用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明清传奇用来特指以昆山腔和弋阳腔等戏曲声腔演出的剧本。传奇的剧本结构较大,每本传奇一般可分为四五十出不等;角色行当包括生、旦、净、末、丑;传奇以生、旦为主,但每一个角色都可以唱,出现了独唱、合唱、分唱、接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曲调融合北曲的艺术风格,但以唱南曲为主。嘉靖以后,传奇进入了全盛时期,并出现了临川派、昆山派、吴江派三大传奇派系,同时也出现了汤显祖、沈璟、李渔等一大批著名的传奇作家。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戏曲艺术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我在学习戏曲艺术时,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影响,也深深感受到了戏曲艺术所蕴含的深邃哲理和人文精神。本文将分享我的戏曲艺术论文心得和体会,以期为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提供参考。

二、深度挖掘戏曲艺术。

在学习戏曲艺术时,我深刻认识到,戏曲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戏曲艺术中的剧情、台词和音乐都蕴含着深奥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在表演中更是充满了人文情怀和思想深度。例如《西厢记》中的爱情主题,通过女儿冯宝宝和张生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真挚和纯洁的追求,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对婚姻和家庭的理解和关注。

三、表演技巧与艺术感染力。

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戏曲艺术的表演技巧和艺术感染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戏曲艺术中将舞蹈、音乐、戏剧技巧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其中,表演技巧尤为重要,演员需要化身为角色,通过身体动作、声音和神态等多种表现形式,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打动观众的心灵,使其更深刻地领略到艺术的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戏曲艺术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古典剧目,向着更为现代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戏曲艺术也已经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成为了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网络上,戏曲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同时,戏曲艺术也对当代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传递了文化、道德和价值观念,拓展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五、结语。

总之,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内涵和真谛。在当今社会中,传承和创新是我们对戏曲艺术最好的贡献,希望我们可以秉持着这样的精神,共同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不断努力。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近日,我参加了一次有关戏曲艺术的研讨会,获益良多。通过学者们的讲解和研讨,我对这门古老而又饱含深意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加深了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我深感戏曲艺术的复杂性。在这次研讨会上,专家们对于戏曲的创作、表演、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剖。我得知,戏曲艺术包括曲艺、舞蹈、武术等一系列艺术形式,不仅需要表演者有扎实的表演技巧,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此外,戏曲作品本身的创作也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流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这令我惊叹于这门艺术的不可思议,也对身为戏曲表演者的朋友们表达着深深的敬意和钦佩。

第二段,我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备受关注也颇有感触。专家们在研讨会上谈到了当前戏曲艺术的传承问题,许多古老而却精彩的戏曲剧目因为人才短缺、观众缺乏等原因逐渐式微。对此,我深感痛惜。作为中国古老的文化形态,戏曲艺术是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符号,我们必须下更多的努力让其得以传承下去,并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这不仅仅是对于艺术家们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第三段,我认为戏曲艺术是融入个人情感和韵味的艺术形式。虽然戏曲艺术要求表演者的表演技巧非常高,需要配合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表现,但是它并非是那种单纯追求技巧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是表演者的感受与情感的展现,是将观众带入作品创作者的世界,使其获得情感共鸣。因此,艺术家们在表演过程中,必须要将自己融入作品,展现自己的情感,使表演更具韵味和感染力。

第四段,我认为戏曲艺术是一种让人放松心情的艺术形式。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戏曲艺术则是一种让人心静下来,放松身心的艺术形式。它有着朗朗上口的曲调,优美华丽的舞蹈,精彩刺激的表演,有助于我们忘却烦恼,放松身心,感受到艺术的愉悦和美妙。

第五段,我认为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性格,也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戏曲的学习和传承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更好地传承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认知和传承。

总之,通过这次的研讨会,我对于戏曲艺术的认知得到了更深的升华。我惊叹于这门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感慨于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热爱和关心中国文化的一份子,我们有必要尽力去传承和发扬这一门优秀而古老的艺术形式。让我们一起举起文化的大旗,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

戏曲音乐的创作不像歌曲、乐曲的创作那样“海阔天空”,它的创作要有一个大前提,这个大前提不是别的,就是你那个剧种自己!这就是戏曲音乐的特性。

在西洋音乐概念中,曲调的旋律性差就等于音乐性差。而在中国音乐概念中,节奏上的鲜明变化(不是没有旋律),即板头好,也是一种音乐欣赏。中国的说唱艺术(如大鼓、单弦)讲究嘴皮子、板头上的功夫,节奏鲜明,咬字清晰,既有音乐性,又有戏剧性。

音乐艺术到戏曲中来,本来就存在着矛盾———如果过分强调戏剧性,就会把音乐性损害;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性,也会把戏剧性破坏。如何把这一矛盾解决好,既发挥音乐性的长处,又不失其戏剧性。

从我国戏曲创作和演出的长期实践中,在解决戏曲音乐的音乐性和戏剧性的矛盾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著名戏剧家张庚在论述这个问题时,总结了五条:

请注意:戏曲综合性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切艺术手段都是为了表现戏的内容而不是为了显示某一艺术手段。

中国语言是单音字,所以,同音的字和辞比较多,声音相近的字和辞更多。如果咬不清字,分不清四声,就无法听懂。因此,我们在创腔、润腔时要充分注意唱词的四声趋势,才能创作出优美的旋律。不仅如此,中国语言中的方言,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同一个剧种到了不同的地方,就会派生出不同的腔调,从而形成不同的剧种。

南北曲因各自地区语言不同,致使它们的唱腔所用的音阶也有差异:南曲为五声音阶;北曲为七声音阶。

充分注意语言特点,就会忘记旋律美吗?不是的。戏曲音乐的美学标准是“字正腔圆”。既要求字正,也要求腔圆。艺术实践证明,在我国戏曲音乐中,每个时期都创作了十分动听的腔调。

西方音乐界某些人认为:注意语言特点就不可能创造美好的旋律。奥地利音乐理论家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写道:“歌剧的作曲家必须忠实于情景而不是忠实于词句,假如他找到更好的音乐语言,那他可以不理睬歌词”。他们认为:音乐性和戏剧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不是牺牲这个,就是牺牲那个。而作曲家迁就歌词,就一定产生不出美好的旋律来。

中国戏曲音乐解决语言与旋律的方法是:既要求音乐充分照顾语言的特点,又要求唱词充分照顾音乐的特点。曲作者在为一个剧本创腔时,总是一面仔细研究唱词的平仄和辙韵,一面对唱词提出修改意见或自己动手修改,尽量做到词和曲的完美结合。

首先,注意表现人物性格;其次,注意把重点唱腔安放在戏剧高潮处,因为戏剧冲突最关紧要的地方也是音乐高潮所在。

在戏曲音乐中,抒情性和朗诵性不是截然分开的。在抒情的唱段中并不完全排斥朗诵的因素,而在朗诵性的唱段中也可点染上旋律性优美的乐句。既要求唱腔有感染力,又要求唱词容易被观众听懂。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一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在这个学期毅然选择了《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这门课程。自己对戏曲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但却是有些兴趣的。白驹过隙,日月穿梭,十几周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从最初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这门课程主要对戏曲的历史、概念、发展、表现形式、内容及其涵盖的文化知识做了详细阐述,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加以影音教学的辅助,更让我们被戏曲它独特的魅力所感染。初听戏曲,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声乐甚至会认为“不好听”,其实,当你真正了解戏曲并懂得欣赏后,你会对戏曲有一种全新的认识。戏曲鉴赏这门课程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听”,去“听”什么和从戏曲中能学到什么并有所感悟。而后课堂上有介绍了文武场、声乐、乐器、脸谱等基本内容。为了配合教学,课堂上常常会放一些戏曲的视频选段,在学习京剧《红梅赞》时,老师直接装扮成江姐的样子,让江姐活生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而这个时候也是气氛最活跃的时候,看视频以及现场教学,使我们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戏曲。

《红梅赞》,《图兰朵》、《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作——《女驸马》,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女驸马》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它是通过声乐、舞蹈、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戏曲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肯定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弘扬,去发展,这与年龄或学历等无关。作为一个新世纪大学生,在戏曲逐渐要没落的时代,更加要去积极的面对这种文化,而不能抵触甚至不屑。

通过戏曲鉴赏课程的学习,我对戏曲似乎多了一种认同感,或许是它激发了我的民族意识。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在学校成立一个戏曲文化社团,那是不是很有意义?也许这样,我们能把共同热爱戏曲的人聚集起来,为大家提供一个文化氛围,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那该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

是的,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哪怕力量很微小,也比无动于衷好。真心的希望有一天,戏曲文化能像长城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当然,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二

就目前具体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dv的普及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明显的变化主要与人们对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向往,当然还与时代的变迁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dv摄像机在日本问世,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用来拍摄家庭式的影像,也就是可能一些技术和设备方面还不是很成熟。随着dv本身性能的改进和电脑配套设备的开发与研制,大多数的人都可以很好的掌握运用。直到我们现在dv机已经成为当前个人影像制作甚至专业媒体都非常喜爱的一种摄像设备,尤其是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选择dv进行自己的影像表达。dv承受生活之轻的同时,也承担起艺术的重。为什么这样说,虽然人人可以玩dv,人人都可以创作。但是我上面提到了“dv艺术”,最基本的艺术前提是你的创作可以给别人带去美感,带去一种享受。因为影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如果你拍一部电影,必须有专业知识,必须有设备,还必须要有创作精神。说这么多,也并不是好像在要求什么,主要的还是创作与审美在生活中融为一体。值得我们大学生注意的可能就是校园dv艺术了,校园dv艺术与社会民间以及其他的dv艺术不同之处还是比较的多,上面也谈到了这一点,这跟dv所处的环境有关。,北京大学团委等展开“北京大学青年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调研,其中“哪种原创文艺样式的影响更大”专项调查,选项包括文学作品、原创歌曲、校园dv、舞台剧、曲艺作品、原创动漫六类,结果分别是32.3%、53.1%、41.5%、21.6%、10.5%、7.6%,校园dv占41.5%,可见校园dv已成为继文学作品之后流行的原创文艺样式,成为了重要的校园文化组成部分。还有国家教育部对校园dv艺术的支持与鼓励,比如各个省份都会相应的开展校园dv艺术节,还有全国性的艺术节。还有一些校内关于dv艺术文化的宣传和建立,以及学生自我培养的本身爱好。加深文化多样化的同时也提高了校园艺术文化的水平,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艺术的舞台。

3.................dv在校园中的影响及用............

3.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4月,当校园dv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名词时,湘潭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本着“大学生办、大学生拍、大学生看、大学生评”的原则,创办了首届大学生dv电影节,开创了高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dv的先河,其参赛作品以完美的镜头和精彩的剧情将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有机结合,很好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应该说与校园dv走的比较紧密的还是学生,因为大多数情况都是学生持有dv。这也就说明了校园dv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能力方面能起到明显的变化。对现代科学技术和影视文化的高度认识,也在无意识中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美感和艺术体会。还有各方面的能力素质都会相应的得到提高,《论校园dv发展趋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中谈到了两个引导引导大学生和谐成长、引导校园文化氛围,落实中央16号文"四项教育。在创作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自主想象力和创新力。在对艺术的追求时,借助dv反应现实生活的美感,又会对生活有新的看法、新的.认识。对学生自我艺术能力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是专业的话,还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事业生涯做好准备。可以想象得到在我们拥有的美丽的校园里,因为有dv艺术文化的存在,而使得我们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一种新生艺术的气息。

4...............校园dv艺术对外界的影响....................

其实就是回到属于dv的一个世界,那就是我们现在的影视文化行业。最近一些年来,国家一直对校园dv文化比较重视。就好比说一些学生的dv作品得到了外界的认可,并给予鼓励的方针。就比如说在电视上看到的学生dv作品,还记得一次在cctv-3上看到了一系列的校园dv作品的播出,有《毕业了我的大学》、《大话三国之校园大战》、,《校园花工》和《仙湖的化石森林》......。还有目前,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已经与新浪网、三杯水、《大众dv》、《dv@时代》等多家媒体达成全面合作,并且dv节组委会正在积极寻求相关电视媒体进行纵深合作。目前,已经有众多网络、报刊媒体对dv节进行了密切关注。比如还有些学生自己的作品直接的推销到影视行业当中去,而且有的能够站住一定的位置。这些其实就在激活影视行业,促进了影视行业的发展。除了经济效应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校园dv艺术对人们的各种素质培养的提高。就好比一些拍摄的教育性片对人们的思想觉悟有着很重要的效果,还有教育意义。

5.................校园dv艺术还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改善...............

1.《电影观众学》章柏青张卫著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6。

2.(dv生活dv艺术)陈帆与北电毕业生张良学的对话。

3.论校园dv发展趋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张少兰.

4.论文新天地:浅谈dv影像与教学。

5.《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6.《世界电影史》[法]乔治?萨杜尔/著徐昭/译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三

戏曲舞蹈的传统舞蹈形态非常具有代表性。其审美规格、意蕴意旨、形态风韵都具有中国古典艺术的典范性的特征。中国古典舞表演在较大程度上继承了戏曲舞蹈典范性的身体动态、典范性的审美追求,及表现方式的典范性特点。有关这些本文已在第二章中有所分析与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然而,目前中国古典舞表演典范意义的建构还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中国古典舞还可以对戏曲舞蹈表演典范性的部分进行再学习,以进一步强化中国古典舞表演的典范性,从而也可以使中国古典舞的舞种特色得到强化。对戏曲舞蹈表演典范性的再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如对戏曲舞蹈表演典范性动作运用进行再学习;对戏曲舞蹈表现方式的典范性要求与实现方法进行再学习;对戏曲舞蹈表演典范性审美追求进行再学习。

这种系统化在戏曲舞蹈表演中则表现出一种程式化,戏曲舞蹈高度的程式化的背后是高度的系统化。典范性由高度的系统性、完整性支撑。戏曲舞蹈的高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往往通过动作程式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戏曲舞蹈的程式性具有一定的语法gong能。语法是一套规则系统,语言单位的组合结够和制约关系。语法就是词的构成、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是语言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这种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使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戏曲舞蹈程式的语法gong能既承载着一定的民族性的内涵,又表现出一定的典范性,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再学习应该重视对戏曲舞蹈的程式的关注。戏曲的程式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锤炼所形成的具有审美意蕴的范式。

戏曲程式化的表演凝结了历史发展中长期累积和完善起来的审美经验,这些审美经验的综合与体现赋予了戏曲表演独一无二的美学品格,从而令中国的演剧艺术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形态。

同样,戏曲舞蹈作为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蕴于整个戏曲程式表演之中也是一种典范性意蕴的严谨范式。戏曲舞蹈的动作程式既体现着真实的生活依据,又凝练着鲜明生动的艺术创造。戏曲舞蹈在漫长的发展、衍变、沉淀与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动作程式的表演体系,具有较强的典范性。

戏曲舞蹈中的每个动作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样式,按照一定的规则串联起来形成一定的表演程式。其每个动作及每个动作间的连接程式都是经过时间历练与一代又一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精心打磨而成,是他们神奇创造的积淀,也是中国民族性与古典性历史文化精髓的沉淀。戏曲舞蹈表演的动作程式作为一种具有定型化的、具有一定规范的舞蹈动作与舞蹈套路,蕴藏着极深的身体文化内涵,体现着极强的民族风格性与古典文化特征。从具体程式的每一个动作形态到每个动作之间的连接,透射的是一种民族文化表达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典范性的代表。

在舞蹈化进程与时代发展的影响下,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表演的动作程式进行了一定的突破与背离,进一步向舞蹈本体迈进,表现出更强的纯舞性。然而在这个去除戏曲舞蹈动作程式的过程中也丧失了动作程式表演本身所具有的一些民族性与典范性的因素与特点。

在面对目前中国古典舞表演风格特征比较杂混,审美定位比较模糊,其典范意义的建构还不能达到理想状态等困境时,戏曲舞蹈表演的动作程式不仅能够给中国古典舞在民族性的发展上提供一些启示意义,在典范性的建构上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中国古典舞表演可以从戏曲舞蹈表演的动作程式特点与内涵上进行再挖掘与再学习,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典范意义。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四

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而在本次的戏曲艺术论文研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下面,我将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体会三个方面展开,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研究方法。

在本次论文研究中,我采用了文献调研和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我在网上阅读了大量关于戏曲艺术的论文、资料和相关书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其次,我还实地观看了一些传统戏曲演出,深入了解戏曲艺术的历史渊源、演唱形式和表演技巧。通过这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我获得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研究内容。

在本次戏曲艺术论文研究中,我主要研究了戏曲艺术的表演技巧和表现手法。我发现,戏曲艺术具有独特的音乐、舞蹈和表演形式,在表演时应注意唱腔、配合动作和表情等细节问题。此外,还要注意抓住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生动。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我对戏曲艺术的表演技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利用这些技巧更好地表现戏曲艺术的内涵和魅力。

三、研究体会。

在研究戏曲艺术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和魄力。戏曲艺术深沉内敛却不失灵动,既有悲怆的人生真情,又有优美的唱腔和动人的舞蹈,使人感慨艺术之大、人类之苍小。此外,在听、看和研究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动鲜活的文化传承,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传承和发扬。

四、价值意义。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研究戏曲艺术的表演技巧和表现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五、未来展望。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戏曲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未来,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让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段去推广和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戏曲艺术,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五

戏曲本来就是一种大众文化娱乐形式。由于大众对传统戏曲生存的关注,引发了探求传统戏曲现代化生存的热潮。从社会心理机制的角度来看,公众对这一传统艺术的心理反应,就是一种鸡肋心理,就像一个非专业人士收藏了一件有价值的古董,既珍爱它,不忍心毁弃,又渐渐地疏远了它。他知道它是有价值的,但是又不知道该怎样让人们充满热情地去关注它、爱护它。他不知道,是给这遥远时代流传下来的古董抹上新漆,涂上鲜艳的花纹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还是用一个新的盒子,装上这个本来模样的古董给人们观看。在这种惶惑中、不安中,这样的社会心理就像一个沉默的螺旋,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尝试。这些尝试反映了社会心理过程,可是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沉默的螺旋否定了这些尝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沉默的螺旋把传统戏曲现代化的尝试推向潮头,但是它又把它们从潮头拉了下来。当人们用好奇的眼光审视这些尝试的时候,最终公众还是无法真正接受,不能认可这些尝试,这种沉默的否定,让这些尝试昙花一现。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戏曲演出的衰落,其趋势不可避免。

(一)是现代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带来了多种文化形式能够代替京剧。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欣赏京剧是逢年过节或平常时日常有的休闲娱乐活动。而现在电影院成了人们休闲的去处,电影、电视剧、话剧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都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京剧。大批观众倾情于电视文化,已“首不复东”,而且戏曲在挣扎中的“复兴”幻想也要依赖电视传媒去“实现”。

(二)是戏曲赖以存在的观众愈益寥落。据报道“:广州城里铁杆的粤剧迷仅有2000人,与戏曲‘活化石’昆剧在上海的固定观众数不相上下”。

(三)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的文艺研究过多依赖西方文艺思想,京剧艺术也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特色,现代戏曲的创作也面临各种瓶颈。

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戏曲艺术仍然要走进现代生活,要将其妙趣横生的艺术观赏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将其表演艺术发扬光大就是尤为重要。戏曲的创作者表演者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在文本的创作上,要演好一台戏,不光是要好演员好乐师,戏曲的创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戏曲文化繁盛的汤显祖王实甫那个时代,戏曲美,美在戏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些经典的戏词一直在街头巷陌传唱至今。

其次,戏曲的内容也切合当时社会实际,说得出人们的心声。在现代戏曲的创作中,选择题材则要注意在反应现实的同时还能够焕发活力。戏曲适合于表现比较清晰的人物关系与情节结构,擅长以小见大来反映与折射时代和历史。戏曲表现当代生活的手段,仍需恪守京剧艺术的美学原则,兼收并蓄,扬己长,避己短。

再次,在表演上,要传承、坚持戏曲的内核,要着力发挥独特的表现方式,凸显风格。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这些老的东西要继承,在舞台上可以更加发挥,加强现代感。戏曲在融入现代生活这方面可以说是做了很多功夫的,如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就在现代的背景下演绎了一出古典的情怀。老戏要多演、精演,新戏要少走弯路。进入新世纪的戏曲要巩固自己的文化地位,必须依靠精湛的老戏;要提升自己的文化地位,必须依靠成功的新戏。要让戏曲古典加现代,用两个翅膀飞向未来。对于戏曲,文化心态要平和、健全,欣赏趣味既要执著又要拓宽,要支持戏曲内部艺术取向的“和而不同”,“和”则发展,“同”则衰落,要创造一种氛围:消解对峙,强化融通,各美其美,多样共荣。将戏曲演得不僵不死不遮不掩才是成功的现代艺术。

在现代生活中,电视传播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播途径。传统戏曲每演出一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人们去现场观看戏曲演出,也要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而电视传播的权威性和便利性,使人们更多地通过电视来了解戏曲。这对于戏曲更为广泛地流布和传播,应该是有利的。但是,如果从把关人,也就是电视媒体选择戏曲信息进行播放的角度来看,电视媒体对于戏曲的传播既是有功之臣,又有很大程度的损害。从利的一面说,通过电视这种便捷的传播途径,观众对传统戏曲有了更多的了解,像一些传统的经典剧目,逐渐深入人心。

戏曲演在舞台上需要观众来看,需要有人捧角,捧场。在现代生活中,戏曲的存活和发展和它的观众也是息息相关的。现代的观众不能一味苛求演员苛求戏曲,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放下心中关于现代生活的那些芜杂,怀着一份古典的感悟,去欣赏戏曲。要学好欣赏戏曲的唱腔欣赏京剧的音乐,戏曲的唱腔和音乐,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和其他中国戏曲不同,戏曲(包括昆曲)唱腔的变化多,生旦净丑又各有不同的特色,听后耐人寻味。还要学会欣赏京剧的道白,就是剧中的说话,有韵白和京白之分。有的戏,主要不是唱而是说,即一道白为主。其实道白比唱难,以道白为主的戏,更不好演。戏曲的丑角以道白为主,没有点功夫,是演不好的。

在物质的现代生活,或有一天,能在剧院听戏曲,看戏曲,喝茶,对于现代人是幸福的事情,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无论是乐师还是剧作者,懂得戏曲的发展沿革,才会看到戏曲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作为中国的文化,戏曲曾经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后也会书写更美的诗行。

中国戏曲曲艺艺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六

戏曲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参与戏曲艺术创作多年,我深受其感染,对戏曲艺术的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我对戏曲艺术特点的心得体会。

首先,戏曲艺术的特点之一是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戏曲包括京剧、昆曲、评剧、豫剧等多种流派,每种戏曲都有其特有的表演方式。而即便是同样的剧目,在不同的表演形式下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比如,京剧以雄浑豪放的唱腔、夸张繁琐的化妆和绚丽多彩的服饰闻名,而昆曲则以细腻婉转的唱腔、含蓄克制的表演技巧而著称。这种多样性使得戏曲艺术能够满足观众不同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戏曲艺术的特点在于强调表演者的艺术功底。戏曲表演需要演员具备丰富的戏曲知识和技巧,包括精通唱腔、舞蹈、表演以及面部表情等方面。这些要求对演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一名合格的戏曲演员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磨练。而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使得戏曲演员表演出的戏曲作品充满了细腻的表现力,生动地展现了戏曲角色的内心世界。

再次,戏曲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强调音乐的重要性。戏曲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音乐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戏曲音乐丰富多变,既要能够表现剧情的变化和人物的情感,又要与唱腔、舞蹈等形式紧密结合,从而使整个戏曲呈现出韵味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戏曲音乐通常采用特定的音阶和曲式,以及独特的音色和乐器,使得戏曲艺术的音乐特点独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戏曲艺术的特点还在于其精神内涵的传承。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和民间传统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哲学和道德观念。每一出戏曲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讲述的故事,通过舞台上的表演传达给观众,引导观众思考人生、道德和社会价值等重要问题。正是这种精神内涵的传承,使得戏曲艺术具有非常宝贵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戏曲艺术独特的表演形式、对演员功底的严格要求、重视音乐的重要性以及精神内涵的传承,构成了戏曲艺术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戏曲艺术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作为戏曲艺术的从业者,我将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传统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喜爱戏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