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为广西发展献一策心得体会和感想 广西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000字(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1:39:32 页码:12
为广西发展献一策心得体会和感想 广西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000字(七篇)
2023-01-12 11:39:32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为广西发展献一策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在乌龟河与遇龙河交汇处及遇龙河上有二石料单拱桥,上为富里桥,下为遇龙桥,皆为古桥。桥体巍峨壮丽,古香古色,为县重点保护文物。在旧县村,还有仙桂桥及归义县城遗址。仙桂桥建于北宋宣和五年,为单拱石桥,是广西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归义县城为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置,现遗正方形土筑城墙,周长约800米,有东、南、西三门。遇龙河两岸奇峰排列,竹木苍翠,流水清澈,游鱼可数,景色宜人。主要景点有双流美景、夏棠佳胜、大小五指山、狮子山、八仙岩及新开发的世外桃源等。绿水青山、古迹名胜与田园风光及浓郁的地方风情交汇在一起,是绝佳游览胜地。

到桂林,不游漓江,是一种遗憾;到阳朔,不看遇龙河,更是可惜。

阳朔景点遇龙河有“小漓江”之称,是阳朔山水的精华。它以山青水碧竹翠桥奇村巧而闻名于世,是桂林山水中不可多得的美景,也是阳朔风光的最好体现。 遇龙河发源于临桂县的古里河,流域却大多在阳朔境内。它清澈妩媚,一路流经阳朔的金宝乡、葡萄镇、白沙镇、新阳朔镇、高田乡,最后与金宝河交汇于青飕渡(高田日出)处,再一同流入田家河,再由田家河注入漓江。遇龙河古时叫“安乐水”,因后来在河上建有石拱桥名日“遇龙桥”,后来人们就干脆把这安乐水叫做遇龙河了。“遇龙”而“活”,人们对这条碧水用心之良苦,可见一般了。

遇龙河一般宽度为30一60米,其长度约44公里,水深处达七八米,浅处只能齐腿肚。徒步旅游遇龙河,欣赏美丽的阳朔风光是赏这条“小漓江”的最佳方式。

遇龙河两岸青山连绵,造型各异,百态千姿;一路翠竹夹道,绿树成行,芳草萋萋;而若遇晴日,则蓝天白云,碧水绿草,开朗而明快;若逢雨天,更是雾绕云遮,百媚千娇,将阳朔风光表现的淋漓尽致。假若把漓江比作风情万种的大家闺秀的话,那么,遇龙河就更应该是小家碧玉了。

走进遇龙河流域,你不但看得到“精缩”了的漓江山水,还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十分风趣的水车,造型各异的古桥。这是一条很有文化品位的河,有水、有山、有竹、有草、有桥梁、有水车、有建筑。其透视出来的历史氛围和岁月沧桑,明显要优于漓江好一派奇美的阳朔风光。

如果你从阳朔镇出发,遇龙河奉献上的第一道风景,便是富里桥。富里桥宽5米,全长30米,高约10米,青石砌成的桥拱成大半圆形,倒映在水中,是一个鸡蛋形的模样,宛如大姑娘那张明朗的脸,十分别致。

桥的两岸,是百顷良田,微风吹过稻浪翻,白云走处碧波滚,景色宜人。桥的两头,长着两株古树,仿佛如桥的两个卫士,风雨同舟,与富里桥一齐在这遇龙河畔成为一种不朽。由于富里桥呈大半拱状,从桥的一端孔下往另一端望去,那青山绿水、白墙黑瓦一概映在水面,框在桥中,仿佛如山水画在水月中重现,典雅素净,很是耐看。富里桥建于何年,已经无法考证,估计与金龙桥、遇龙桥、仙桂桥等名桥所建年代相差不多,因为这九曲八拐的河流,只建一座桥显然是难以通行的。过了富里桥,顺着遇龙河往西北方向而去,没有多久,便可看到遇龙桥了。

遇龙桥建于明代,可见遇龙河的叫法,最早也是从明代开始的。这座桥,可以算得上阳朔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了。它长约60米,宽5米,高9米,单孔跨度为18米,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加修了石栏,栏上花鸟鱼虫,龙凤呈祥,十分精美。远处看去,这遇龙桥桥身壮实高大,古藤缠绕,野花装点,巍峨而壮丽,很有男子之风范。

站在遇龙桥上看四周风景,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上游一河相串的金龙桥、富里桥,如孪生兄弟一般,历历在目。那山、那田、那水、那树,像沙盘上的作品,在两岸依次排列。太阳照在水中,拉成一条直线,仿佛为遇龙河开了一条金色的拉链,水中那闪闪的金光,很像一条金龙在潜游。我们不知道先人在建这座桥时,是否也看到了这种景象,或许,遇龙桥的来意,便是如此的吧。

转身向下游望去,群山奔腾,村落点点,稻田簇浪。桥下有一洄水潭,如镜的碧水映着东岸的村庄。那村前的古榕,那黄墙青瓦的农舍,那一条条纵横的街巷皆历历入目。更有趣的是这墙、舍、道全由半米见方的古铜色石块垒成。连伸入水中的砖头,也是如此。那深潭,那古榕,还有那村落,加上遇龙桥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最好写照。只不过马致远先生没有看过遇龙河的景致,倘若看了,怕是那首诗会写得更好些。

遇龙河的历史悠久,表现在一处遗址之上,这遗址,便是归义县遗址。据《阳朔县志》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从阳朔县分置归义县。贞观元年(公元620xx年)撤归义县入阳朔。

至于归义县的含义,社会上有多种传说,并无定论。但有一种说法是比较正规的,那就是“统归大义,诚服皇道”。可见归义县从阳朔分置,并不是很正统的,也许是因为割据,也许是因为造反。

遗址现占地约4万平方米,在唐代算得上一个不小的县城。当然,今天任何一个乡镇都比它强多了。如今整个“县址”,只存西北角那一口老井,两户人家。归义今昔,已不能相比了,但却给遇龙河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那古井边的石栏上刻有“寻旧,二字,但今天的遇龙河已经全新了。

出了归义县旧址,便到了遇龙河上又一名桥——仙桂桥。仙桂桥规模虽然不如前面两桥,却有些历史。因为离归义县旧址不远,因此,人们叫它“旧县桥”。可见当年也是交通要冲之处。

这仙桂桥为广西区内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建于宋宣和五年(公元1120xx年)。桥虽不大,但风景宜人,也是遇龙河的一处胜景。到遇龙河,这三座桥是不可不看的。

传说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龙,巡游到此,看到如此胜景,觉得东海黯然失色,便潜藏下来不走了。这条龙晚上浮出水面贪婪的观赏美好的风光,后来忍不住有时白天也偷着出来,许多村民都曾见过,遇龙河因此得名。也有说是她古名安乐水,后因中游有著名的遇龙桥,改为遇龙河。

描写为广西发展献一策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南宁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青秀山在南宁市区往东南约五公里处的邕江江畔,有一处秀丽的青山,青山顶上有一座高高的宝塔,这就是被誉为“南宁市的巨肺”——青秀山风景区所在。

青秀山,又名青山,泰青岭,因林木青翠,山势秀拔而得名。它海拔207米,占地近八百公顷,山上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清风吹过时,发出海涛般的声浪,形成青山著名一景——青山松涛。 青秀山顶上矗立的宝塔叫龙象塔,俗称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共有九层,后被雷电击塌了两层,抗日战争期间政府认为此塔是日机轰炸南宁的“航标”,就把它炸掉了。

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重新修建。它还是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八角叠檐,塔有九层,高60米,塔基直径12米,有207级旋梯,为广西最高最大的塔。登上塔顶,可眺望远近一二十里的风光,南宁城景色更是一览无遗。 与满山青翠的树木相映衬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瑶池这两个巨大的人工湖。天池面积达到一万五千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蓝天白云倒影水中。池中小岛建有宜栖亭和盼鹊亭,微风轻拂,正是上得山来的游人歇息的好去处。

瑶池位于供有壮族女神洛甲、聪明女神布劣陀和勇敢之神布伯三尊石神像的佛堂“三宝堂”东边,面积有五千平方米,池中立有王母娘娘塑像两座,东沿岸的花岗岩青石上刻有八仙聚会瑶池的浮雕图,形态栩栩如生。天池周围种有一片桃林,游人若是春天到此游玩,便可观赏桃花盛开的美景。天池和瑶池,加上满山翠木,使青秀山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空气调节器,成为南宁市区呼吸新鲜空气的“巨肺”。

青秀山是南宁市重点开发的风景区,除保护和修复原有的古迹如董泉、撷青岩崖刻,石香灶等外,还新建了不少景点。如泰国园就是南宁市与泰国孔敬市政府文化交流项目中互建的园林旅游景点,它由泰国建筑师设计,园内完全是泰国风貌,游人可到此亲身体验到异国风情。

青秀山新修建的大门气势不凡,风格独特,为风景区增添了不少亮色。青秀山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描写为广西发展献一策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南宁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青秀山在南宁市区往东南约五公里处的邕江江畔,有一处秀丽的青山,青山顶上有一座高高的宝塔,这就是被誉为“南宁市的巨肺”——青秀山风景区所在。

青秀山,又名青山,泰青岭,因林木青翠,山势秀拔而得名。它海拔207米,占地近八百公顷,山上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清风吹过时,发出海涛般的声浪,形成青山著名一景——青山松涛。 青秀山顶上矗立的宝塔叫龙象塔,俗称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共有九层,后被雷电击塌了两层,抗日战争期间政府认为此塔是日机轰炸南宁的“航标”,就把它炸掉了。

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重新修建。它还是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八角叠檐,塔有九层,高60米,塔基直径12米,有207级旋梯,为广西最高最大的塔。登上塔顶,可眺望远近一二十里的风光,南宁城景色更是一览无遗。 与满山青翠的树木相映衬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瑶池这两个巨大的人工湖。天池面积达到一万五千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蓝天白云倒影水中。池中小岛建有宜栖亭和盼鹊亭,微风轻拂,正是上得山来的游人歇息的好去处。

瑶池位于供有壮族女神洛甲、聪明女神布劣陀和勇敢之神布伯三尊石神像的佛堂“三宝堂”东边,面积有五千平方米,池中立有王母娘娘塑像两座,东沿岸的花岗岩青石上刻有八仙聚会瑶池的浮雕图,形态栩栩如生。天池周围种有一片桃林,游人若是春天到此游玩,便可观赏桃花盛开的美景。天池和瑶池,加上满山翠木,使青秀山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空气调节器,成为南宁市区呼吸新鲜空气的“巨肺”。

青秀山是南宁市重点开发的风景区,除保护和修复原有的古迹如董泉、撷青岩崖刻,石香灶等外,还新建了不少景点。如泰国园就是南宁市与泰国孔敬市政府文化交流项目中互建的园林旅游景点,它由泰国建筑师设计,园内完全是泰国风貌,游人可到此亲身体验到异国风情。

青秀山新修建的大门气势不凡,风格独特,为风景区增添了不少亮色。青秀山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描写为广西发展献一策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独秀峰又称紫舍山,孤峰似披紫袍金衣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中心靖江王城内,有“南天一柱”之称。山东麓的颜延元读书岩是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独秀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南朝文学家颜延元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得名。

独秀峰如擎天柱一样竖直耸立,峰顶的独秀亭似乎被托着一般,威严而又壮观。西麓有太平岩,东麓有月牙池,月牙池畔有中山纪念塔,峰顶有独秀亭。在独秀峰下,唐有学宫,宋有铁牛寺,元称大圆寺,后改万寿殿。独秀峰在桂林市中心,平地拔起,气势雄伟,人称“南天一柱”。原是明靖江王府第,现为广西师范大学。

明洪武二年,明太祖封侄孙朱守谦为第一代靖江王,传十四代朱亨加被清灭。由山西麓一条曲折的石磴道上山,穿九曲桥到仰止亭,崖上石刻很多,有唐邓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清黄国材题“南天一柱”、清乾隆皇帝诗和慈禧太后书写的大“寿”字等。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诞生于此。他是最后一代靖江王朱亨加之子,原名朱若极,明亡时离桂流落他方。

清代将王城改建为贡院,是广西举行乡试,考取举人的地方。至今在东华门、正阳门、西华门之上,还嵌着“状元及第”、“三元及第”、“榜眼及第”三块石牌坊。朱红大字,十分醒目。中国封建科举三级: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解元;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会元;殿试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为一甲,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骑马游街。清嘉庆间临桂陈继昌连中三元;道光至光绪年间,桂林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殿试第一,于建章为榜眼,三坊就是分别为他们所立的。

独秀峰所座落的靖江王城,本为明太祖朱元璋重孙朱守谦藩邸。1920xx年,孙中山先生誓师北伐,大本营便设在桂林王城独秀峰下,后人为纪念这位不屈不挠的伟大革命先驱,特在其驻跸处-—月牙池南畔兴建纪念塔和仰止亭。

独秀峰与叠彩、伏波三足鼎立,是桂林主要山峰之一,北距叠彩1000米,东距伏波500米,海拔216米,高出平地66米,长120米,宽50米,面积0.61公顷。由3.5亿年前浅海生物化学沉积的石灰岩组成,主要有3组几乎垂直的裂隙切割,从山顶直劈山脚,通过水流作用,不断溶蚀、崩塌,形成旁无坡阜的孤峰。

独秀山体扁圆,晨熹夕照,披上太阳的光辉,俨然一位紫袍玉带的王者,故又被称为“紫金山”。南朝宋颜延之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唐张固诗谓“孤峰不与众山俦,直上青云势未休”。都突出写它介然兀立的气势。南朝文学家颜延元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而得名。

独秀亭有石阶共306级,在独秀峰顶,为2层、红柱、6角、重檐、瓦顶的仿古亭。高7米,长宽各4.8米,面积23平方米。柱间有通透花窗,东西向双开门。亭侧另有方亭,高6米,长宽各4.7米,面积22平方米,原为空袭报警设施。亭前有10平方米平台,周有栏,高踞悬崖之巅。登临四望,云生足下,星列胸前,千山万户,尽在眼中。

独秀峰位于市中心以靖江王城内,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素有“南天一柱”之称。山东麓有南朝刘宋时文学家颜延元读书岩,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颜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得名。假当晨曦辉映或晚霞夕照,孤峰似披紫袍金衣,故又名紫舍山。

20世纪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发现一块自明清以来就从来没有被人知道过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书写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任过广西提点刑狱并代理静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王正功,从而结束了百年的不休争论。

描写为广西发展献一策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遇龙河古名安乐水,是我县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素有“小漓江”之称。发源于临桂县粘岭,流经我县金宝、白沙镇、阳朔镇、高田镇的30多个村庄。在观桥村东注入乌龟河水,到凤楼村的青厄渡与金宝河汇合为田家河,至书童山流入漓江。遇龙河全长35.6公里,县内集雨面积124平方公里。

在乌龟河与遇龙河交汇处及遇龙河上有二石料单拱桥,上为富里桥,下为遇龙桥,皆为古桥。桥体巍峨壮丽,古香古色,为县重点保护文物。在旧县村,还有仙桂桥及归义县城遗址。仙桂桥建于北宋宣和五年,为单拱石桥,是广西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归义县城为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置,现遗正方形土筑城墙,周长约800米,有东、南、西三门。遇龙河两岸奇峰排列,竹木苍翠,流水清澈,游鱼可数,景色宜人。主要景点有双流美景、夏棠佳胜、大小五指山、狮子山、八仙岩及新开发的世外桃源等。绿水青山、古迹名胜与田园风光及浓郁的地方风情交汇在一起,是绝佳游览胜地。

到桂林,不游漓江,是一种遗憾;到阳朔,不看遇龙河,更是可惜。

阳朔景点遇龙河有“小漓江”之称,是阳朔山水的精华。它以山青水碧竹翠桥奇村巧而闻名于世,是桂林山水中不可多得的美景,也是阳朔风光的最好体现。 遇龙河发源于临桂县的古里河,流域却大多在阳朔境内。它清澈妩媚,一路流经阳朔的金宝乡、葡萄镇、白沙镇、新阳朔镇、高田乡,最后与金宝河交汇于青飕渡(高田日出)处,再一同流入田家河,再由田家河注入漓江。遇龙河古时叫“安乐水”,因后来在河上建有石拱桥名日“遇龙桥”,后来人们就干脆把这安乐水叫做遇龙河了。“遇龙”而“活”,人们对这条碧水用心之良苦,可见一般了。

遇龙河一般宽度为30一60米,其长度约44公里,水深处达七八米,浅处只能齐腿肚。徒步旅游遇龙河,欣赏美丽的阳朔风光是赏这条“小漓江”的最佳方式。

遇龙河两岸青山连绵,造型各异,百态千姿;一路翠竹夹道,绿树成行,芳草萋萋;而若遇晴日,则蓝天白云,碧水绿草,开朗而明快;若逢雨天,更是雾绕云遮,百媚千娇,将阳朔风光表现的淋漓尽致。假若把漓江比作风情万种的大家闺秀的话,那么,遇龙河就更应该是小家碧玉了。

走进遇龙河流域,你不但看得到“精缩”了的漓江山水,还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十分风趣的水车,造型各异的古桥。这是一条很有文化品位的河,有水、有山、有竹、有草、有桥梁、有水车、有建筑。其透视出来的历史氛围和岁月沧桑,明显要优于漓江好一派奇美的阳朔风光。

如果你从阳朔镇出发,遇龙河奉献上的第一道风景,便是富里桥。富里桥宽5米,全长30米,高约10米,青石砌成的桥拱成大半圆形,倒映在水中,是一个鸡蛋形的模样,宛如大姑娘那张明朗的脸,十分别致。

桥的两岸,是百顷良田,微风吹过稻浪翻,白云走处碧波滚,景色宜人。桥的两头,长着两株古树,仿佛如桥的两个卫士,风雨同舟,与富里桥一齐在这遇龙河畔成为一种不朽。由于富里桥呈大半拱状,从桥的一端孔下往另一端望去,那青山绿水、白墙黑瓦一概映在水面,框在桥中,仿佛如山水画在水月中重现,典雅素净,很是耐看。富里桥建于何年,已经无法考证,估计与金龙桥、遇龙桥、仙桂桥等名桥所建年代相差不多,因为这九曲八拐的河流,只建一座桥显然是难以通行的。过了富里桥,顺着遇龙河往西北方向而去,没有多久,便可看到遇龙桥了。

遇龙桥建于明代,可见遇龙河的叫法,最早也是从明代开始的。这座桥,可以算得上阳朔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了。它长约60米,宽5米,高9米,单孔跨度为18米,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加修了石栏,栏上花鸟鱼虫,龙凤呈祥,十分精美。远处看去,这遇龙桥桥身壮实高大,古藤缠绕,野花装点,巍峨而壮丽,很有男子之风范。

站在遇龙桥上看四周风景,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上游一河相串的金龙桥、富里桥,如孪生兄弟一般,历历在目。那山、那田、那水、那树,像沙盘上的作品,在两岸依次排列。太阳照在水中,拉成一条直线,仿佛为遇龙河开了一条金色的拉链,水中那闪闪的金光,很像一条金龙在潜游。我们不知道先人在建这座桥时,是否也看到了这种景象,或许,遇龙桥的来意,便是如此的吧。

转身向下游望去,群山奔腾,村落点点,稻田簇浪。桥下有一洄水潭,如镜的碧水映着东岸的村庄。那村前的古榕,那黄墙青瓦的农舍,那一条条纵横的街巷皆历历入目。更有趣的是这墙、舍、道全由半米见方的古铜色石块垒成。连伸入水中的砖头,也是如此。那深潭,那古榕,还有那村落,加上遇龙桥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最好写照。只不过马致远先生没有看过遇龙河的景致,倘若看了,怕是那首诗会写得更好些。

遇龙河的历史悠久,表现在一处遗址之上,这遗址,便是归义县遗址。据《阳朔县志》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从阳朔县分置归义县。贞观元年(公元620xx年)撤归义县入阳朔。

至于归义县的含义,社会上有多种传说,并无定论。但有一种说法是比较正规的,那就是“统归大义,诚服皇道”。可见归义县从阳朔分置,并不是很正统的,也许是因为割据,也许是因为造反。

遗址现占地约4万平方米,在唐代算得上一个不小的县城。当然,今天任何一个乡镇都比它强多了。如今整个“县址”,只存西北角那一口老井,两户人家。归义今昔,已不能相比了,但却给遇龙河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那古井边的石栏上刻有“寻旧,二字,但今天的遇龙河已经全新了。

出了归义县旧址,便到了遇龙河上又一名桥——仙桂桥。仙桂桥规模虽然不如前面两桥,却有些历史。因为离归义县旧址不远,因此,人们叫它“旧县桥”。可见当年也是交通要冲之处。

这仙桂桥为广西区内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建于宋宣和五年(公元1120xx年)。桥虽不大,但风景宜人,也是遇龙河的一处胜景。到遇龙河,这三座桥是不可不看的。

传说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龙,巡游到此,看到如此胜景,觉得东海黯然失色,便潜藏下来不走了。这条龙晚上浮出水面贪婪的观赏美好的风光,后来忍不住有时白天也偷着出来,许多村民都曾见过,遇龙河因此得名。也有说是她古名安乐水,后因中游有著名的遇龙桥,改为遇龙河。

描写为广西发展献一策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南宁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青秀山在南宁市区往东南约五公里处的邕江江畔,有一处秀丽的青山,青山顶上有一座高高的宝塔,这就是被誉为“南宁市的巨肺”——青秀山风景区所在。

青秀山,又名青山,泰青岭,因林木青翠,山势秀拔而得名。它海拔207米,占地近八百公顷,山上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清风吹过时,发出海涛般的声浪,形成青山著名一景——青山松涛。 青秀山顶上矗立的宝塔叫龙象塔,俗称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共有九层,后被雷电击塌了两层,抗日战争期间政府认为此塔是日机轰炸南宁的“航标”,就把它炸掉了。

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重新修建。它还是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八角叠檐,塔有九层,高60米,塔基直径12米,有207级旋梯,为广西最高最大的塔。登上塔顶,可眺望远近一二十里的风光,南宁城景色更是一览无遗。 与满山青翠的树木相映衬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瑶池这两个巨大的人工湖。天池面积达到一万五千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蓝天白云倒影水中。池中小岛建有宜栖亭和盼鹊亭,微风轻拂,正是上得山来的游人歇息的好去处。

瑶池位于供有壮族女神洛甲、聪明女神布劣陀和勇敢之神布伯三尊石神像的佛堂“三宝堂”东边,面积有五千平方米,池中立有王母娘娘塑像两座,东沿岸的花岗岩青石上刻有八仙聚会瑶池的浮雕图,形态栩栩如生。天池周围种有一片桃林,游人若是春天到此游玩,便可观赏桃花盛开的美景。天池和瑶池,加上满山翠木,使青秀山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空气调节器,成为南宁市区呼吸新鲜空气的“巨肺”。

青秀山是南宁市重点开发的风景区,除保护和修复原有的古迹如董泉、撷青岩崖刻,石香灶等外,还新建了不少景点。如泰国园就是南宁市与泰国孔敬市政府文化交流项目中互建的园林旅游景点,它由泰国建筑师设计,园内完全是泰国风貌,游人可到此亲身体验到异国风情。

青秀山新修建的大门气势不凡,风格独特,为风景区增添了不少亮色。青秀山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描写为广西发展献一策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独秀峰又称紫舍山,孤峰似披紫袍金衣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中心靖江王城内,有“南天一柱”之称。山东麓的颜延元读书岩是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独秀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南朝文学家颜延元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得名。

独秀峰如擎天柱一样竖直耸立,峰顶的独秀亭似乎被托着一般,威严而又壮观。西麓有太平岩,东麓有月牙池,月牙池畔有中山纪念塔,峰顶有独秀亭。在独秀峰下,唐有学宫,宋有铁牛寺,元称大圆寺,后改万寿殿。独秀峰在桂林市中心,平地拔起,气势雄伟,人称“南天一柱”。原是明靖江王府第,现为广西师范大学。

明洪武二年,明太祖封侄孙朱守谦为第一代靖江王,传十四代朱亨加被清灭。由山西麓一条曲折的石磴道上山,穿九曲桥到仰止亭,崖上石刻很多,有唐邓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清黄国材题“南天一柱”、清乾隆皇帝诗和慈禧太后书写的大“寿”字等。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诞生于此。他是最后一代靖江王朱亨加之子,原名朱若极,明亡时离桂流落他方。

清代将王城改建为贡院,是广西举行乡试,考取举人的地方。至今在东华门、正阳门、西华门之上,还嵌着“状元及第”、“三元及第”、“榜眼及第”三块石牌坊。朱红大字,十分醒目。中国封建科举三级: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解元;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会元;殿试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为一甲,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骑马游街。清嘉庆间临桂陈继昌连中三元;道光至光绪年间,桂林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殿试第一,于建章为榜眼,三坊就是分别为他们所立的。

独秀峰所座落的靖江王城,本为明太祖朱元璋重孙朱守谦藩邸。1920xx年,孙中山先生誓师北伐,大本营便设在桂林王城独秀峰下,后人为纪念这位不屈不挠的伟大革命先驱,特在其驻跸处-—月牙池南畔兴建纪念塔和仰止亭。

独秀峰与叠彩、伏波三足鼎立,是桂林主要山峰之一,北距叠彩1000米,东距伏波500米,海拔216米,高出平地66米,长120米,宽50米,面积0.61公顷。由3.5亿年前浅海生物化学沉积的石灰岩组成,主要有3组几乎垂直的裂隙切割,从山顶直劈山脚,通过水流作用,不断溶蚀、崩塌,形成旁无坡阜的孤峰。

独秀山体扁圆,晨熹夕照,披上太阳的光辉,俨然一位紫袍玉带的王者,故又被称为“紫金山”。南朝宋颜延之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唐张固诗谓“孤峰不与众山俦,直上青云势未休”。都突出写它介然兀立的气势。南朝文学家颜延元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而得名。

独秀亭有石阶共306级,在独秀峰顶,为2层、红柱、6角、重檐、瓦顶的仿古亭。高7米,长宽各4.8米,面积23平方米。柱间有通透花窗,东西向双开门。亭侧另有方亭,高6米,长宽各4.7米,面积22平方米,原为空袭报警设施。亭前有10平方米平台,周有栏,高踞悬崖之巅。登临四望,云生足下,星列胸前,千山万户,尽在眼中。

独秀峰位于市中心以靖江王城内,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素有“南天一柱”之称。山东麓有南朝刘宋时文学家颜延元读书岩,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颜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得名。假当晨曦辉映或晚霞夕照,孤峰似披紫袍金衣,故又名紫舍山。

20世纪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发现一块自明清以来就从来没有被人知道过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书写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任过广西提点刑狱并代理静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王正功,从而结束了百年的不休争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