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听了韩中凌的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 听了韩中凌的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感受(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2:55:40 页码:10
听了韩中凌的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 听了韩中凌的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感受(5篇)
2023-01-12 12:55:40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听了韩中凌的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 学生

什么是教育?这是王校长在报告中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教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教育就是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而且使它越烧越旺!

记得去年去市里阅卷时,别的学校老师说,一中不要的学生淘汰给了二中,二中不要的学生淘汰给了金华,金华不要的学生淘汰给了会宁。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又无法反驳。在学校里,我教的虽不是普通班,但从老师们得闲谈中也听过普通班学生的种种 “劣迹”。老师们说,刚开始很气愤也管过,但总有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的学生,所以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怎么教育好这些学生,是最迫切也是最棘手的问题。王校长的观点新鲜独特,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每个人都希望有美好的未来,教育就是把每个人心中本质的东西点燃起来,越烧越旺,就像校长讲的那样,会中的这些学生从初中到高中都认为自己是差生,老师没有好脸色,同学也是瞧不起,高考无望,未来一片黑暗,心中的希望之火早已经熄灭了。当务之急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并且使它越烧越旺。 怎么点?怎么烧?王军校长给我们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今天开始,认真备课,上课。从老师备课、上课行为中,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我是有希望的,我不能放弃自己,我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是真真实实的关心着他们的,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地为他们付出,用我们的爱去感化学生,温暖他们的内心。

反思自己,我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一是对学生批评的多,表扬的少。谁都愿意听好听话,尤其是16,17岁这个敏感的年龄段,老师一句关心﹑鼓励的话,可能会给孩子的一生都提供正能量,而过多的批评也可能让一个孩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失去自信。想到这个我常常感到很愧疚,感谢可爱的孩子们这一年来忍受我的坏脾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按照王校长的要求去做,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多赞美,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充满自信和激情。

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他们学的很吃力很痛苦,他们不是不想学好,可能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者学习方法不对,导致成绩不理想。比如441班的王莹雪同学,别的科名列前茅,就是数学差,每次考试总名次班里前十,数学单科成绩倒数,她是数学底子差,越差越不爱学,形成恶性循环。了解情况后我让她每天至少问我一道题,从寒假开学到现在坚持了差不多半年,现在数学成绩有明显提高,已经到了班里的中游靠上的水平。以前见了我就跑,现在主动问好,问题过程解决了他们的困惑,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后我会给予这些同学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重拾信心,重燃希望之火。

二 教学

6月13日上午,龙艳文老师在评课之前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单词:why,what,way,width。也就是,为什么教?教什么?用什么方法教?教到什么程度?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符合一个回归曲线,老师讲到什么程度,能使学生的学最优化?过度的讲授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过度讲授可能导致到了后面两极分化,成绩好的觉得我会了,不听。基础差的觉得怎么也是不会,也不听。最终是累了自己,痛苦了学生,费时费力不讨好。很多老师是:教学,什么都教了,为什么还不会?

教与学之间该怎么平衡怎么协调?龙老师认为,首先,数学科学生没做的,绝对不能教,因为没有学生的切身体验,老师的讲授毫无意义。这一点,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其次要讲在关键点上,不是所有的过程都需要讲。老师在讲课时,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关键的要讲,学生能完成的过程不要讲,不要大包大揽,更不能替代学生。这点是我需要改进的。三是学生不是听会的,而是做会的,而且越弱的学生,越不应该讲。学生听讲,好像是会了,但只是浅层的模仿,只能解决表面,不能解决细节。做题时,不要怕学生犯错,我们犯过错之后,会对错误有更深刻的认识,经历错误的过程有时也是必须的。

王军校长要求教学首要的是提高教学效率。

1 减少课堂浪费,一是时间浪费,上课学生都安静了吗?学生都准备好了吗?老师准备好了吗?如果每节课三分钟才进入状态,十节课就是三十分钟,相当于浪费了一节,日积月累,这是多大的一个浪费啊!另外,课堂板演时,下面的学生在做什么、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上不能没事干,不能当观众。

2 教学方法对教学效率影响很大,教学内容一样,教法不同,效率是有很大差别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教法。教法的本质就是学生主动性和被动性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新课程理念谈到转变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教法到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自己练会是最不容易遗忘的,即使老师非常想讲,也要压一压。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王校长给我们提出了“三会”原则。

①学生会的千万不要讲。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什么都讲,把孩子培养成“奴隶”和“奴才”,课前他们能学会的能看懂的,在课上不要讲。

②教了也不会的,不要讲。不要故弄玄虚,学生听不懂,没有效果,还浪费时间。

③学生学不会的,教了也不会的,不告诉。讲课不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反思自己的教学,倍感压力山大。说实话,总觉得现阶段自身能力和王校长要求达到的能力是有差距的。

我现担任高一440,441两个班的数学课,(前几年在高三任课)也许是几年下来的教学习惯,上课时,总想把自己所有的东西一股脑都教给学生,导致进度跟着费劲,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听起来也费劲。我知道自己的教学方法需要调整,也正在调整中。因为高一新课教学和高三复习教学是不一样的,高一教学要循序渐进,有些知识点该“放一放”,就要放一放,见到相关的练习题了再讨论探究。不可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提高课堂效率,也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大部分学生基础差,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类型题需要反复练三四遍才能掌握,在课上重复较多,有些成绩好的学生有怨言。其实这个重复练习的过程可以留给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掌握牢固要反复反复再反复。我需要改进的是不是一节课内重复三四次,应该在学生快忘记的时候再重复。听了王校长和龙老师的讲座,这两天来我对自己的授课做了深刻的反思,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今后重点要解决好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做,而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今后我会按照王校长的要求来教学,相信学生,让他们主动起来,让他们“做会”而不是“讲会”,让他们从“学会”变成“会学”。

三 复习

6月13日下午,龙艳文老师给我们做了高三如何进行一轮复习的专题讲座。 相比新课教学,复习课少了情景,多了题目;少了新鲜,多了反复;少了设计,多了讲评。如何进行一轮复习,才能使效率最优化呢?

1 知识点整理,原则是先提纲后整理。老师费力了学生就省力了,王校长也说老师手里的资料越多越好,学生手里的资料越少越好。老师须把每节的知识点整理好。与之配套的是课前训练,选题标准是简单,纯粹,引出知识、概念,尽量不涉及解题方法。

2 题组教学,原则是先方法后选题。题组教学是一轮复习的核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对题组进行比较、总结、归纳,通过一组问题形成各种方法。讲评原则是先做后讲,先比较后提炼。题组教学要通过一组问题,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基本想法,从而使学生脱离“题海”,为二轮复习提供固着点。 3 反馈练习,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回归基本想法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前高三复习,感觉有点盲目,就是按照资料做题讲题,龙艳文老师的讲座站位高,内容详尽充实,不仅为我们讲了怎么编写高三一轮复习讲义,还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善可行的复习教学模式。

龙艳文老师学识渊博,风度翩翩,听龙老师的讲座如沐春风,一点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王军校长睿智务实创新,富有远见,是专家学者型的校长,王校长的讲话激情澎湃,讲到了每位老师的心坎里。我相信每一位老师心里都有很大的触动,这几天虽然做着和平时一样的工作,但使命感和紧迫感使自己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王校长已经点燃了尘封在老师们心里的希望之火。我相信,如果每位老师都能按校长提出的要求,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能把自己工作做到极致,会中的辉煌指日可待。

有关听了韩中凌的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家乡的冬天是寒冷的。每当外面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时候,一家人哪也不去,围坐于火炉前,彼此紧紧地挨着,聊家常、吃零食、或安静地看书,看书累了便把书暂且放在一边,安静地想一些过往的事情,如此的情景,总会让人觉得是如此温馨,令人充满回味。

家乡的冬天,约上几位好的朋友到自己的家里坐下来,围坐于火炉前,再泡上一壶清茶捧在手心,一边和朋友聊天,一边细细地品味着清茶,不愧是一件很欢心的事情,这样的场景每当回想起来,心底会感到很温暖。

家乡的冬天是闲下来的季节,到了冬天,时光的脚步便开始慢下来。村里的妇女围坐于火炉前织毛衣,一边织一边叨唠着邻里的家常,有时会炒一些豆子给村里的娃娃吃。寒风呼啸的日子,整个村庄的人仿佛都闲了下来。上了岁数的老人总是把自己裹得厚厚的,两只手交叉着放在温暖的袖管里,缓缓地朝村里的茶馆走去。到了茶馆则要上一杯茶,安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看电视、发呆或者和几个相同年纪的老人下棋或聊天。中年人则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打牌或喝酒或商量着来年的出入。村里的小孩子吃完早饭,背起书包去上学,见一家人窝在火炉旁烤火,就自己一个人背着书包去上学,显得十分不情愿,快出门时,忽然噘着嘴,蹦出一句话:你们都在家里玩,就我一个人去上学,哼。大人们听了都忍不住笑起来。

家乡冬天最美的时候,是下雪的时候。那一片片小雪花慢慢悠悠的从空中飘落下来,好像美丽的银碟在空中飞舞,想一个个银色的精灵在空中玩耍,像仙女散下的玉叶银花……让人们浮想联翩,仿佛把我们带到如同仙境一般。

家乡的雪就像是一位无私的装扮师,把整个大地给铺上了一件银色的、厚厚的地毯。那落了叶的大树也被它披上了一件白色的外套。各家的屋顶、田野,凡是人间看得到的角落,都被这个无私的装扮师用雪打扮起来了,此时的家乡就像被白玉包裹起来一般,显得异常美丽。

家乡的雪也是大自然赋予乡下小孩的最好的礼物。每逢家乡下雪的时候,是乡下小孩最开心的时候,乡下的小孩就在这洁白的地毯上打滚、堆雪人、嬉戏,也可以用洁白的雪花做成洁白的雪球互相打闹……此时,欢声笑语在雪的世界里回荡着。

我爱我家乡的冬天,但我更爱家乡的雪。

有关听了韩中凌的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20xx年x月x日上午我们集体听了李校长的经典讲座,让我们受益颇深,在心中不由得产生了无数共鸣,同时也使我们平时很多不解之问题一下豁然开朗。

为了进一步学习李校长的讲话,下午我们高一年级段在陈有山校长和吴鸿宾主席的领导下,全体班主任进行集体讨论,逐个发言。大体感受如下:

1、 李校长的经典之作是从实践到理论,又对理论进行概括总结,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际操作性。同时也给我们指出了作为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精神,李校长仅带领一三班走了一个学期就总结出了106页的经典之作,而我们干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班主任呢。很值得我们深思。

2、 李校长的通篇文章无不涵盖着“爱”,这种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是做好教育工作者所必须的。当然要想做到对学生的“爱”,不是我们所说的简单的去溺爱,而是要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知道学生的所需、所求,根据每个学生不同情况去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他(她)们的合理需求。

3、 根据李校长的精神,要想做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学会反思,不要认为自己总是对的,要在工作中不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纠正,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4、李校长的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让我们认识到了很多,例如:有“他治”到“自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指出的三种班主任的管理方案,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应该做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而不能仅做一个态度端正的班主任,更不能做无德、无能、无勤的班主任。

5、 对于“三心”中童心的理解更让我们为之一动,以前我们班主任自己都总认为和学生已经有了隔阂,那学生岂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和学生拉进距离。另外我们还认为“责任心”又是三心中必不可少的,它是一切问题的关键。当然“爱心”自不必说,它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6、 对于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李校长选用的“谈心本”太切合我们实际啦,因为这个本子可以上学生不好意思当面讲的话讲出来,可以让我们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对班主任的教诲经常回顾。

7、 关于“耐心”的问题,李校长指出了后进生的特点:犯错——认错——又犯错——又认错。这也就告诉我们班主任的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耐心,要学会容忍学生错误,并且给其改正的机会。同时要合情合理的对他们降低要求,使他(她)们逐渐扭转自己的不足。

最后,陈校长又专门强调了科学民主的管理要尽量不用体罚,就算是罚也要在罚中带着爱,带着学生感到一种自责的爱。同时陈校长根据李校长讲话结合高一年级段学生底子薄,自主性,自制性都不强的特点对我们高一年级班主任做出具体的细节要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相信,我们随着对李校长讲话学习的深入,我们会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会有更多的认识,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把李校长的理论运用到我们的实践中,然后再由我们的实践总结成为我们的理论。

有关听了韩中凌的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自信是美丽的武器,让我打败困难;自信是成功的花朵,孕育出成功的果实;自信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让我走向辉煌。自信的力量真大,它让我们的童年像鲜花一样美丽,像阳光一样灿烂。

记得那是一个晚上,大家都出来散步,我看见一个小弟弟在骑车,他骑得飞快,水平很高,“嗖”地一声从我们身边飞过,是一流的技术,啊,我太羡慕他了,于是,我也要妈妈给我买一辆自行车。

在我的请求下,妈妈当起了总教练,全程负责,一直陪我到学会骑车,合同才算终止。晚饭过后,我迫不及待地把车推了出去,然后,妈妈先让我骑上自行车,再握住把手,然后双脚用力踩踏板,自行车飞快地行驶着。骑自行车的感觉太好了,爽歪歪,风迎面扑来,吹走了我一身热气。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妈妈以为我会骑了,就松开了双手,我看见了,心里慌了,失去平衡的自行车歪歪扭扭地前进着,我大叫:“救命啊,妈妈,快来扶着我。”说时迟,那时快,车子斜了斜了,我摔了个狗啃泥。

我站起身,责怪说:“妈,你这个教练怎么当的,这么不负责任,害我屁股都开花了。”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不松开手,你永远也学不会骑车,总有一天我会放开手。其实骑车并不难,你坐端正,手扶着车把,用力要均衡,目视前方,大胆去骑吧!有我这样的教练,还愁学不会,给自己一点自信吧!自信是胜利的开始,是通往成功的隧道。”

听了妈妈的话,我扶起自行车,骑了上去。在妈妈的指点下,我找到了灵感和窍门,经过无数次跌倒后,我终于学会了骑车。

自信就是力量,它让我通往成功。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自信就是勇气,它让我打开心扉,装满自信,让心灵起舞。

有关听了韩中凌的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我走出校长室,心里畅快极了。我觉得天似乎格外地高,地格外地阔,阳光也格外地亮丽,空气也格外地清新……此时的我真想面对整个校园大喊一声:“我也能有个完整的中学时代了!”但是,我不能,因为我还忘不掉那些心酸和难堪。

暑假就要结束了。同学们都按假期通知书的要求安排好一切,带着人生的希冀准备重返校园了。我呢,由于家庭困难,二百多元的书学费还没指望呢。开学那一天,我好说歹说,妈妈只好东娜西借,给我凑了二十几元钱。抱着能念一天算一天的想法。我背上行李,踏上了去学校的山路。

开学快两周了,每天我都怕班主任老师走进教室,尽管她对我很关心,说话时态度也很和蔼,但她一走进教室,我的心就发毛,不,具体地说是顺抖。我怕她向我收学费,因为我那“过几天爸爸就能给我送来”的谎不能再撤了,就是最后两次,她一问我就哭的伎俩也不愿再耍了。我怕老师说我不诚实,我怕同学们用鄙视的目光看我。于是,一天下午,我把家里的情况以及我打算退学的想法,都和班主任老师讲了。

就在我准备回归故里,终生去修理地球的那天中午,校长要找我谈话了。班主任一通知我,就把我吓了一跳。“天哪,肯定是要批评我了。”我想,“说不定还要通知我,让我马上离校呢!”我忐忑不安地来到了校长室。

谁知道,一见面校长就问长问短的,对我还很热情。

听了校长的问话,我觉得校长对我和我们家非常了解。他知道我姐姐也在本校读书,是毕业班的学生,考人重点高中的希望很大,还知道我在二年级的考试中曾考过前几名;他知道爸爸身体不太好,供两个初中生很不容易,还知道我们姐俩都争着要出去打工,挣钱好供另一个读书的打算……

可能是校长看出我的衣着有些背时,或者是我在回答他的问话时总不敢抬头,显得很自卑吧,接下来他便向我介绍起他读初中时的情况来。他说他在读初中的时候,家里也很困难,没钱订书,他就借别人的旧书读,没钱买纸和笔,他就使别人用过的本子,用别人扔掉的铅笔头。他说他那时也常常感到自卑,但每到这时,他就用“人穷志不短”这句话来鞭策自己。他说作为学生和同学们相比,只要思想觉悟高,学习成绩好,就不比别人低。他还说生活困难这只是暂时的,我们决不能因为一点点儿困难就影响了学习,相反,用发展的眼光看,为了摆脱贫困,恰恰需要我们更好地学习,因为未来的乞丐定是那些缺少科学文化知识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