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比例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报告 解比例教研活动记录(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6:17:23 页码:12
比例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报告 解比例教研活动记录(2篇)
2023-01-12 16:17:23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比例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报告一

教科书第12册94页“整理与反思”和94-95页“练习与实践”1-6题

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比例

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老教材: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基本

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b==a÷b(b≠0)

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与区别:

意义方法结果

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前项除以后项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

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一个比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新教材增加的内容)

5.解比例

6.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内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3.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建议

复习比的知识抓住三点进行:一是举实例说说什么是比,既要有两个同类数量的比,也要有两个不同类数量的比,使学生对比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二是通过改写a∶b,沟通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除数不能是0体会分母、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三是找出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练习与实践中,要利用第3题里的比组成比例,回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把照片①变成照片④是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把照片④变成照片①是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

三、知识链结

1.认识比(教科书六上p68、69例1例2)

2.比的基本性质(教科书六上p70、例3)

3.化简比(教科书六上p71例4)

4.按比例分配(教科书六上p75例5)

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科书六下p38、39例1例2)

6.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科书六下p40例3、p43例4)

7.解比例(六下p45例5)

四、教学过程

(一)比的知识:

1.举例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3.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一题:学生独立数出班上男女生人数,再完成此题。

(2)完成第二题: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a∶b=( )( )=( )÷( )(b≠0)

1.先填空,再说说这样填的根据是什么?

2.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

3.练一练: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填空:( )( )=( )÷( )=( )∶( )(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的知识

1.什么是比例?

2.比和比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后交流)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怎样解比例?

5.练一练: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3题:在做第二小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说估计的理由。

估计后再算一算,来验证估计。

(2)完成第4题:解比例,做好后选两题验算一下。

(四)完成教科书p95“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5题:先学生独立做最后交流第二小题应弄清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3%,可理解为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3100。换句话说把全国耕地面积看作100份,东部占93份,西部占7份。使学生加深对比与百分数关系的理解。

(2)完成第6题:第一小题让学生独立得出:深色与浅色地砖铺地面积的比是20∶40,化简得1∶2。

第二小题这两种地砖铺地面积,让学生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计算。

(五)评价小结:

学了本课你对所学知识有什么新认识?还有什么问题?

习题精编

一、对号入座。

1.( )÷10=0.6=( )%=( ):( )=

2.把:化成最简单的比是( );千克:400克的比值是( )。

3.甲乙两数的比是3:5,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与两数和的比是( )。

4.一杯400克的盐水,含糖率是20%,糖与糖水的比是( ),再加入20克糖,糖与糖水的比是( )。

5.把3:8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可以乘( )或加( )

6.如果a×=b×,那么a:b=( ):( ),当a=0.8时,b=( )

最新比例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报告二

1、使学生透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好处,能决定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透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推理潜力、归纳潜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潜力。

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学生在布店里自己选取一种布,调查买1米布要多少钱,买2米布要多少钱…,将调查结果记录好。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比例?

2、下面是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好处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时间(时)27

路程(千米)180630

二、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数量?(时间和路程)我们还要遇到许多数量,如单价等。

三、进行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列和数据,变成例1。

时间(时)

路程(千米)

教师: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回答以下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还能够从表中发现哪些规律?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中有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并且时间在扩大,路程也在扩大,路程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

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

(1)时间和路程是相关联的两种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3)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都是90;时间和路程的比值都是1/90。

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什么?(速度)

在这个表里,作为比值的速度即每小时所走的路程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说比值必须。也就是:(板书)路程/时间=速度(必须)

数量(米)1234567…

总价(元)8.216.424.632.841.049.257.4…

先观察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再观察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必须。

学生分析后引导学生归纳:

(1)表中买布的数量和买布的总价是相关联的两种量,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2)数量扩大,总价随着扩大;数量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3)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是必须的,每米布的单价都是8.2元,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写成总价/数量=单价(必须)。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必须。凡是贴合以上规律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叫做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能够用式子表示为x/y=k(必须)。

教师: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指导学生完成第56页“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小结后教师对全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

创意作业

小组四人分别出题,正比例的例子,一人回答,3人决定对错不会的可请教老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