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 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作文(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6:26:03 页码:9
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 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作文(9篇)
2023-01-12 16:26:03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课标明确了核心素养内涵为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内容,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1、文化自信。2、语言运用。3、思维能力。4、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掌握语文能力的门径之一,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要开拓学生的思路,就必须重视诱发因素的选择和运用。我们知道,不诱不发,诱导得好,就会思绪绵绵,言辞滔滔。诱因范围广泛,一书一画等等,都可以用之诱发引导,打开思路。情景教学是集成“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情景教学,在情景中展开联想的彩翼。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实物、音乐、图画、表演、生活,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景中,激情引趣,启发想象,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正好这个学期听了几堂公开课,我得到一点感触,老师要上好一堂课除了熟悉教材、抓住重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课堂问题的设计也是能体现出这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2022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我省明年即将全面推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本学期教研组多次组织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引发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由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但是,我认为表面上看上去进度慢了,教学任务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除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以前那种老师只顾讲解,不管学生有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教学进度虽然掌握得很好,但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可以想见的。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由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确实不像由老师“满堂灌”那么好控制,因为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动态多变的。但毕竟课堂教学是应该有一个时间观念和安排的。过去那种完 全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教师的头脑里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所以,一当学生放开了思维,而又没有很好地控制好时间,教学进度较为缓慢的时候,这种“积习”就不免抬起头来。老师并不是不能“讲”,关键是要讲得精彩,讲得恰是时候。那种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代价的“讲”是不合乎新课改精神的。

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这种方法。虽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直奔教材的重难点而去,既解决了主要问题,又节省了许多时间。我认为老用这种方法用新课标的精神去衡量有些不妥。人们常说:能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

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等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再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提问情况把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而教师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再向学生提出。如果学生已经提到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重复了。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决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

现在“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在凡是进行语文课改的课堂教学学生热烈讨论的场面比比皆是。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在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之后,课堂上每每闪现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我以为,课堂上主要时间应该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成员之一。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而且,进行讨论老师还要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和调控。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再者,毫无边际的课堂讨论是没有休止,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当然,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以前那种课堂教学只唯老师(《教参》)的理解为上,不考虑学生自己的领会如何的做法的反动。尊重学生自己独特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肯定和强化学生有时并不那么正确的“独特体验”和看法,而是要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见解的习惯。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的见解要如何高明和正确。更何况对于中国语言的理解见仁见智的情况是经常有的,就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新课标就提到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当学生的见解未必尽然甚至谬误的时候,我们还是首先要保护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或老师自己平等地(不是居高临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他们见解不够合理的理由。这样做,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多接触语文材料”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多读书,多背书。读多了背多了语感就有了,书面语言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也就逐渐熟悉和掌握了。写出的文字就能像韩愈说的那样“文从字顺各识职”了。现在许多老先生,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内,他们一谈起自己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无不回想起当年孩提时代读书背书的经历来。总之,要使得学生像会说那样会写,就要让他们多读书,多背书,多写作。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和正道。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方式之一。”按照新课标精神,既要符合新课标课标精神,又要切实可行。下面我谈谈几种具体的做法。

一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和方面的能力。阅读和写作采取开卷的做法,试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能力的迁移。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二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情况(包括课内外听说读写等方面)作一个基本评价,等第分“a、b、c、d”四级。互评是让学生做“考官”,通过公布条件、自报申请、考查通过等程序确定“考官”人选和资格。然后授予他们以职权,对学生的背诵、朗读及口语表达等进行“考试”。内容采取临时抽签办法确定。

三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平时的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情况,要记载下来,作为同学的学习情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在期末评价当中要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由具体描述。

四结合:描述和成绩相结合。以前学生学习的结果只是单一的考试成绩,现在,我们要把学生平时的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过程等情况作出描述,同考试成绩一道,记入学生的学习情况档案。

五结合:学校与家长相结合。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学习和表现应该是有所了解的。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一个促进。

2022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彻底改变已有的数学课堂的模式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有以下的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看动画、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是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建立自信心。

总之,新课程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方向,我们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通过学习,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再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

2022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2022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_,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三、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四、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总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2022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良好的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决定成败。现在的我们每天总是喊着累,工作累,工作忙,学生难管,但是通过短短的培训,我的感悟是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因为以前的以前,我们每天、每时、每次都在抱怨,但最终的结果还是抱怨。一次讲座她也是来自乡村学校,给我们讲授了她的成长过程,之所以有现在的她,与自己的辛勤努力和付出,还有就是好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听了她的讲座,我觉得我也是改变的时候了。所以回学校之前我就自己捉摸着,上班自己首先是适应,适应不同的学生然后调整心态,上了两周的课,班上学生的整体状况不是我所期待的那样,还有个别学生的状况更差,但我始终没有被激怒,若放以前早就雷霆爆发,之所以没有爆发,就是因为聆听了专家的心得,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可以扼杀一个学生,老师的一句话就可影响一个学生的整个人生。所以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阳光般的心态,用我们的温暖去解冻尘封的冰,要用爱心和感恩之心去感染他们,因为我们应该爱每一位学生,也应感谢学生,因为他们让我们体会到存在的价值,要有大海般宽容的心态,能容忍每位学生,既能接受学生的好,也能容忍他们的不足。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翻转课堂学生通过网络在家里网上学习 ,学习老师上传到网上的视频和知识讲解。到校后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在课堂上交流,教师点拨解惑。

1、长达2个月的培训最大的收获就是回来好好上课,好好设计自己的课堂。缘由是归于兰州城市学院外语学院副院长罗桂保,这次是第2次听他的报告,直到这次听时我才深有体会,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不足,付出总是大于回报,每天也是忙忙碌碌,教案、备课、上课、反思等很多事情都在做,但就是收回小,所以直到这次才深有体会以前英语学习总是以死记硬背为主,为了提高成绩,总是重知识,轻技能,更缺乏应用导致教出的学生哪怕是第一名也是哑巴吃黄连,所以我们要改变课堂教学,明确目标,重难点突出,课堂环节以听说为主,总是围绕重点目标进行,使课堂有操练、练习、巩固等环节。

还有课堂不了解学生需求,总是输入,没有明白只输入学生是否也能如愿以偿的输出。

2、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兰州市外国语学校付建美老师,她有专门的自己工作室,也有自己的团队老师,刚好就在培训时她自己出的新书《快乐是最好的教育》出来,当时我们都说要买,结果付老师就送了我们每人一本,书里关于教学设计,优秀论文、课题汇报、快乐教育思索、课程开发等方面。再有就是付老师参加省上教学设计获得一等奖,可供大家分享。

培训第二阶段是跟岗实践,当时给我们安排的学校是西北师大二附中,持续二周听课时间,二周期间我们不同年级的课都听过,印象深刻的是七年级英语老师苏俊峰,上课语言幽默、风趣正好带动七年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苏老师课堂没有一句多余话题,始终围绕主题,课堂多以听说为主,再就是听了我们熟悉的金玲老师的课,她带九年级,刚好也是第14单元,听了一节课觉得有不一样收获,所以我们就主要听她的课,想看看她是怎样处理完一单元的,金老师是她们教研组长,课上的非常好,基本也是专家,因为她是给我们授课的专家之一。所以去师大二附中跟她联系的多一点,也关于九年级英语教学给我们说了很多,还有就是她们学校英语教学分a,b班授课,同时有2班英语课同时上,所以这两班就进行交叉,课堂老师根据学生水平讲授学生能接受的知识。

本次听课感受最深刻的是学生能力强,老师上课感觉不一样,她们课堂有时学生一节课书都没翻开,但是学生一节课下来该掌握的都掌握了。这就要老师课外要花大量时间备课,把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全部准备好,而且全部用多媒体授课。所以课堂活动多,而且精彩,多媒体也能引起学生参与,不像我们课堂死扣知识点,导致课堂死板、一点活力都没有,后来问了她们说从小就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所以只要课堂能掌握的知识点基本都没问题,原因是说的多自然就会了。我也询问学生不用翻译吗,她们笑着摇头,后来几节课听下来,我也明白听的多了,说的多了,自然就会了。

还有就是关于把学生抓的太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图片,就是学生见识少,会有一些想不通的事徘徊在脑子里。还有画苹果,美国老师会把学生领到苹果园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根据自己观察的画,但中国老师只是一个黑板,上面画一个苹果,让学生看着画。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可想而知。还有学生疲于应付各类作业,导致抄袭使得没有创造性,总之各种实例显示我们把学生教的死板,而不是所谓学生学得死,不会运用知识点。而是我们不给学生学习创造的机会。

2022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2022年x月x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颁布了。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比较,修订的力度变化之大,是教育界全体有目共睹的。我在认真听取了核心专家对该课程标准的权威解读之后,我的心得与思考如下。

本次新课标修订中最亮眼也是最鲜明的改变就是强化了课程教育中的育人导向,首次点明了语文教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相较于传统的“三维目标”,该新课标修正则主要围绕着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此外,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结构上进行了修正,将语文教学能力作为核心,把其它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者附加的地位,并且设置了与此相配的六个不同的任务群,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最后,新课标之中加入了对学业质量的评价,具体阐述了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学业成就。

作为小学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此次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等方面,相较于以往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能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

我们首先要依托新课标中的课程结构和育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围绕学习主题,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设计基于大任务、大单元、真实情境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内容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注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培养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要开拓学生的思路,就必须重视诱发因素的选择和运用。我们知道,不诱不发,诱导得好,就会思绪绵绵,言辞滔滔。诱因范围广泛,一书一画等等,都可以用之诱发引导,打开思路。情景教学是集成“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情景教学,在情景中展开联想的彩翼。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实物、音乐、图画、表演、生活,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景中,激情引趣,启发想象,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其次,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正好这个学期听了几堂公开课,我得到一点感触,老师要上好一堂课除了熟悉教材、抓住重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课堂问题的设计也是能体现出这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新课程标准像石,敲出星星之火,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行,我们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2022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

1、驾驭教材,灵活使用。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我们现在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教师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肯定和欣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能力较弱,教材侧重以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构建有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础。

3、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新课改实验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已经出现,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和保护,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为了弄清课内学到的知识,课外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搜集资料,并与他人讨论、交流新的发现。

4、师生的关系明显改善。师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交往互动中发展。在课堂上见到的是老师的点头微笑,是老师的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和先教后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内容的被动的教学方式。

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初步形成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022熟悉课标的重要性心得体会和感想九

一、 课前交流

师:我看到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物品摆放好了,大家都带来了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老师稍有停顿),我还看到了大家文具盒里有一样我特别想要借的东西

生好奇地问:什么?

师:橡皮。谁愿意借给我?

(生一个个都举起橡皮表示愿意。)

师:大家都这么热情,太感谢大家了。好,我请几位同学帮我借一下。(请8名学生

就近帮忙借橡皮)

师:(把学生的橡皮一块一块地借了过来,并表现出非常感谢的神情。)你们把橡皮都

借给我了,你写错了怎么办?

一生:我还有。

师:哦,还有,老师还想借。(直到完全借完。)

师: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

生纷纷说:你自己写错了,要擦;

做魔术;

看橡皮都有哪些形状;

用橡皮拼图。

师: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我就是为了让你们没有橡皮用。没有橡皮,

下笔会更小心一些。就算写错了,也没关系,仔细欣赏一下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再写一写,这样您会写的更好!

(反思:“没有橡皮,下笔会更小心”,这是自然的结果。当我们知道某件事情没有后路的时候,自会多几分慎重。现在的学生大多比较浮躁,缺乏责任心,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错,一错就擦。宁静才能致远,教学生静心思远,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另外,这样一个环节的设置,还能很好的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像这次赛课,在上课之前与学生没有见面的机会,只有尽快拉近师生距离,才能减少师生的陌生感,彼此尽快熟悉,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学习。)

二、 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然后粘贴了9只红色小鸟)

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棒,今天有一群小鸟也想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大家欢迎么?

生异口同声:欢迎!

师:大家看,黑板上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好多小鸟,请大家仔细数一数大树上有几只小鸟?

(反思:这里我没有用课本上的情境图,而是创设了一个大树、小鸟这样一幅美丽的情境图,我认为这节课的情景创设比较成功。因为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的热情,而且还可以能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只让学生顺着数,而没有让学生倒着数。另外,在这里如果把事先准备好的小棒发给学生,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这样可以渗透“10还是个计数单位”,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生:9只(有一生说10只)

师:到底几只呢?请刚才这位小朋友来数一数。

(请说10只的学生到黑板前数,黑板太高,学生探不找,师抱起孩子数。)

(反思:今天在梨林实小做课的这间教室里没有讲台,因此黑板相对就比较高,我站在那里,最多只能够到三分之二的高度,即使图画得再低,对于一年级的小孩来说,还是很难够得着,没办法,我抱起了孩子,这样孩子就可以够得着了。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眼中时刻要有孩子。)

生:我看到老师手里还拿了一只,所以是10只。

师:哦,那现在又有一只小鸟飞了过来。(师把手中的一只__小鸟贴到大树上)那

么,现在有多少只小鸟呢?

生异口同声:10只。

(再请一生到黑板上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师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那么,在你的身上有10么?

生异口同声:有!

师:你身上的10在哪里?

生:在手上。

师:谁来数一数?

(生纷纷举手,请一生到前面面对大家数一数。)

师:除了手上,我们身上哪里还有10?

生:脚上。

师:还有么?我刚才看到有的同学在摸自己的头发,在我们头发上有10么?

生1:没有

生2:有,头发上有好多好多10呢。

师:对,我们的头发有好多好多的10呢。除了我们的身上,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的10。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对10有充分的认识,我让学生找自己身上的10,

孩子们参与非常积极活跃,但“数学源于生活”,如果能够更多的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情景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这样会为学生的观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三、9和10比大小

师:我们前面认识了1-9,今天又认识了10,你知道这些数中,谁大谁小么?

生1:10大。

师:大小是相对的,我们不能只说谁大,要说出谁大谁小。

生2:10大1小。

生3:10大3小。

生4:10大9小。

(还有好多学生争着抢着想要说)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要说,那每个同学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同桌互说。)

师:说完后坐端正。(稍停)大家说得真好,老师听到了好多不同的答案,不过,老师听到了一个共同的声音:10大。我们前面认识的9都那么大了,大家却都认为今天认识的10。谁能说说你怎么知道10比9大?

生1:10个比9个多了一个。

生2:9只小鸟,又飞来一只变成10只了,所以10只多。

师:说得真好!谁还有自己的想法?

生3:10个人比9个人多1个。

生4:9加1是10。

师:那么,10比9怎样?

生异口同声:大。

师:9比10怎样?

生异口同声:小。

(师板书9 10 10 9)

师:谁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填一填?

(请学生填)

师:大家注意看,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口都朝着谁?

生:10!

师:也就是说,谁大口朝谁开。

(反思:对于大小比较孩子们已经有了1—9的学习基础,这里顺理成章,比较容易,耗时过多,尤其是大于号和小于号不必再像新知一样让学生认识,也就是说应该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会的就不要讲,或尽量少讲,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得更多的东西。)

四、10的组成

师:大家刚才表现真棒!下面,老是想请大家帮个忙,大家愿意帮老师么?

生:愿意!

师:我家来了一个小客人,家里还有10颗糖,我家儿子和小客人一起分糖吃,他们两人怎么分?

(反思:情境创设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意愿,但是如果能把情境中改成学生自己,会给学生下面的语言表述带来方便,效果会更好一些。)

生1:每人5颗。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1:这样分,两个人的一样多。

师:谁还有不同的分法?

生2:如果是我,我分3颗,给客人分7颗。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2:因为我是主人,他是客人,我给他多一些。

师:小主人真热情!很好!请坐!谁还有不同的分法?

生3:我是主人,我留2颗糖,给客人8颗糖。

师:真大方!大家刚才有的是按照平均分,有的是作为小主人,给客人多分一些,那么,还有其他不同分发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比比看那组同桌合作的,合作的同桌,在下课时,黑板上漂亮的小鸟就会飞到你们的手中。

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小手来帮助自己,每根手指表示1颗糖。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反思:这里的同桌交流目的不够明确,导致后面会有第二次的交流。如果在这里交流时,我能给出更清楚的指令,如:10颗糖到底有多少种分法呢?用自己的手指代替糖,比比看,那些小组分法最多,而且还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清晰地介绍给大家。此外,还可以让同桌合作,把所有的分法写下来,这样会更清晰明了,效果会更好。在这里,我也认识到教师引导的作用之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这里的“导”,应该不是“导演”,而是“向导”,要引导学生怎样有效地做好一件事,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导”好的!)

第一组同桌汇报:我们有3种分法,第一种是我们都分5颗;第二种是我留2颗,给客人分8颗;第三种是我留3颗,给客人留7颗。

第二组同桌汇报:我们还有2种分法,一种是我留1颗,给小客人9颗;另一种是我留4颗,给小客人分6颗。

师:哪组还有不同方法?

(没人举手)

师:老师真的非常感动。大家都这么热情,除了一种平均分以外,其余四种都是在照顾客人,给客人多分一些,真好!可是,如果我家儿子有些自私,他拿着糖不舍得给客人多分一些,怎么办?你有其他分发么?

生1:那可以是给客人4颗,自己留6颗;或者自己1颗,给客人9颗。

生2:还可以是给客人3颗,自己留7颗。

生3:也可以是给自己留8颗,给客人1颗。

师:给自己留8颗,给客人1颗,总共是10颗么?

生3(摇摇头):总共是9颗。

师:是不是给老师还留了一颗呀?哦,老师这可送给小客人了,那分给小客人几颗?

生3:2颗。

师:谁还有么?大家数数现在有多少种分法?

生:1、2、3、4、5、6、7、8、9,一共有9种分法。

师:这么多分法,如果没有规律,就会写多了,或者写少了,怎样写才能写的不多不少呢?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同桌再次合作)

一组同桌汇报(边说边板书):

10可以分成5和5、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1和9,然后把后边几种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就行了。

另一组汇报:

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然后把前边几种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就行了。

师总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3个内容:10的组成。

师生一起说: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

(师生对数练习。)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1—3年级)学生在数学思考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这种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数学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逐步形成的。新课程几乎每个年级都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这里从无序到有序的逐步引导,目的就是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问题。)

五、10的书写

师:大家说得真好,可是说得好不如写得好!大家想写出漂亮的10么?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先仔细看老师写一遍。(师在田字格里编写边说要求。)接下来先跟着我写一遍。(生跟着老师写一遍。)现在,在生字纸上,自己认真的写5个10,如果感觉写得不漂亮,没关系,仔细看一看,为什么不漂亮,然后再写一遍,争取一遍比一遍漂亮,好么?

(生开始自己书写,写完的老师边看边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不好的鼓励他再观察观察,在写两遍,看看是不是变得漂亮了。)

(反思:没有了橡皮,孩子就写得非常小心,数字写的很认真。偶尔有同学写的不漂亮,我就让他仔细看一看,然后再写2遍,看看是不是变得漂亮了一些,孩子在这样的鼓励下,一个比一个写的认真。每个孩子 都渴求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尤其是面对一位新老师,孩子的这种心情就会表现得更强烈一些。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体验。)

师:写完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下课时交给老师,老师要仔细看谁写得最漂亮。

六、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10,知道了在1-10这些数中,10,了解了10的组成,还会写漂漂亮的10,大家表现真棒!尤其是中间这三组同桌,老师奖励你们6人每人一只漂亮的小鸟,希望你们今后一直能够保持自己的好习惯!(很多同学争着抢着要小鸟)也其他同学今后能像他们学习,学会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学会同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好么?

(反思: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去渗透,去培养,只有长此以往,才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异口同声:好!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