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课堂少做无用功心得体会精选 课堂教学怎样少做无用功(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7:35:15 页码:11
课堂少做无用功心得体会精选 课堂教学怎样少做无用功(4篇)
2023-01-12 17:35:15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课堂少做无用功心得体会精选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提问、设计

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也就是说,教学中尚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将会极大改善这个局面。新二期课改课程强调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那么它就要求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促使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

“有效”从传统意义上说是“有效果”,大家最关注的可能是结果的好坏和效果的有无。发展到今天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认为,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思维。

反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却常走入这样的提问误区:有时是为提问而提问,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相距甚远,结果让学生在一个个没有思维价值的问号前疲于奔命,使课堂陷入冗杂繁复的“满堂问”之中;有时只是面向少数学生提问,使大多数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坐了“冷板凳”;有时更是没有把握恰当时机,超前的提问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而滞后的提问又会因缺少思维含量而显得乏味。

问题的提出过程是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有效提问是浅与深、近与远的结合,即问题应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点。有效提问的目的是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目前倡导的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结合我个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经验对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谈谈几点思考。

1、课堂教学的问题要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我们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传统教材中常出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o,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这样的问题叙述让学生感觉乏味,只能机械的套用公式。但如果教师将此题做一些改变,把题目的形式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65。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更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时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还有在学习完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我们常利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来测高度,但如果只是问学生,物体下落的时间是2s,求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那么效果就远不及以下这道从漫画所提出的问题:根据“漫画——洞有多深?(如下插图)”问题讨论: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去测量洞的深度?请你对该方法进行评估:指出有何优点与不足?这样一来学生就觉得很新奇:漫画也跟物理原理有关吗?当带着刚学完知识去分析可以知道当物体近似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根据下落的大概时间来估测高度,而且题目还问到了其优点与不足,学生之间就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也可把一些实际测量过程要注意的细节搞清楚。从而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并加以巩固。可见,学习的兴趣来源于问题的设计与趣味。

2、课堂教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如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设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内容偏多,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分层次把握好课本知识内容,我尝试运用以下的问题:1、当你预习课本内容后,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哪些主要应用? 2、卫星在不同的高度环绕地球运转时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如何变化?3、在应用定律求第一宇宙速度时,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回地面?能否让它不落回地面?它的抛出速度要达到多大时它才不落回地面?这样就为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理清了思路,就可以与学生在共同的情景探究中学习课本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从整体上理顺课本的知识内容,同时又和实际联系引发学生进行探究,那么学生就会渴望着寻找答案,从而积极互动起来。

3、课堂教学的问题要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具有启发性

由于物理学中有较多复杂的物理情景过程,所以我们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提问,起到搭桥引领探究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新教材中已经非常注重“探究”这个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探究性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设计《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教学时,由于它整节内容都是探究性质的。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旧教材中所述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理顺,然后做实验,实际上就只是验证一些结论,学生只能是被动记忆,主动探究和能力培养就欠缺了。新教材中已有所改变,在实际操作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先在课桌上放置两种不同规格的灯泡“220 v 100 w”和“220 v 15 w”,比较它们在正常工作时的亮暗情况,问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2:让学生去观察、比较两个灯丝的外部特点,问题: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你会如何设计?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

4:想象一下导体的电阻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研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这样在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分步讨论与分析,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并解决问题。整节课学生都有极高的兴致,在问题情境中在隐含的“问题”的不断引导下自我探究,学习变成了一种享受。

又如在学过楞次定律后,研究“铝管中磁性小球的下落规律”实验 把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从竖直放置的铝管上端放下,一只小球很快地从下端掉出,而另一只要等数秒后才从下端管口落出。根据这一实验背景,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

1.以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你将提出和论述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验?

2.你猜一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请分析小球进入铝管后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 能否建立一种物理模型?

4.能否用实验来验证假设?你提出的实验方案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如何测量?

通过这样的提问设计,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并能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单纯的老师理论分析讲解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又要兼顾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还要考虑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当教学进行中时,学生可能会精神不振或走神。在这种情况应及时提出问题,使学生注意力回升。我觉得适时地提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例如:在力学“摩擦力”一课中,当我们向学生介绍摩擦力概念、产生条件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后,可向学生提问:“请大家设想一想,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摩擦力将会怎样呢?”适时的讨论会让学生的精神状态调整回来,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无摩擦的世界。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提问。我觉得有效的问题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师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美)丹东尼奥等,《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

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联系生活进行物理教学策略》 作者:曾志旺 来自 《物理教学探讨》

3、《物理教师的提问技能》 作者:刘诚杰 来自《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4、《物理课堂提问的探讨》 作者:王赵云《物理教师》期刊 20xx年第9期

关于课堂少做无用功心得体会精选二

九天之外,遥不可及,自古以来,炎黄子孙都对这天外玄机神之往之。2021年的12月9日,在三名航天员的引领下,“天宫课堂”如期开课,宇航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展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现象等实验。

在太空中,天宫空间站是一道从外太空里的一条最美丽的风景线,正对着地球处的那只雄鸡,对着那用鲜红的血液渲染的五星红旗。

空间站的生活异常生动有趣。要知道,在离开了地球母亲的引力,各种各样的事物都会在太空中失重,而三位航天员也为我们演示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太空漫步。只见航天员叶光富叔叔开始为我们演示起来,他先是松开了空间站让人平衡的把手,然后开始不停地摇晃起来,而映入眼帘的并不是航天员叔叔在太空中一蹦一跳地走起路来,而是他仍停留在原地,不停地转着圈圈,这让我们这些地面的孩子大开眼界,这不是魔术,而是科学的魅力!

普通的水滴到了空间站就让人刮目相看了。只要在太空中滴一滴水,水就像磁铁般不停地在空中飞舞。既然这样,航天员们是如何在失重的太空中喝水的呢?航天员王亚平阿姨也给出了答案,只见阿姨从手中掏出一个扁扁的塑料袋头装有吸管,只要轻轻一吸,水滴就从袋中喷涌而出,流进了航天员们的嘴里,太不可思议了!

这场直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要数航天员们在太空中做一个水晶球了。什么?你说太空中不可能有水晶球,不信的话就让航天员们为我们娓娓道来吧。

在太空中想做出一个水晶球,其实十分简单,利用太空失重的原理便可以。你瞧,大屏幕中的航天员利用一个气球似的模具里放入几点水滴,再修整至圆润,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球便做好了,再用针管里的色素使它变成一个可以施展魔术的水晶球,放入半块泡腾片,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泡腾片中的气泡竟完好无缺地保留在球中,好像漆黑的天空中,几朵轻纱似的白云。视觉的冲击,认知的碰撞,不由得让人直呼“这就是科学!”

太空,一个迷人且神秘的存在,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航天员们利用太空的生活常识为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亲眼目睹了外太空的美丽,解密了天外玄机,也孕育更多期待——华夏儿女对航天梦的期待,作为小学生的我,为祖国航天技术的先进感到无比自豪!

关于课堂少做无用功心得体会精选三

从事初中政治教学已多年,体味过去,感慨不少。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初中思想政治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国情、提高认识社会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受益终生。由于学科比较枯燥,致使很多学生根本不屑学好这一门。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在此浅谈点滴体会。

第一,尊重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怎样让自己的课堂吸引学生,让自己的教学积极有效?数年的实践告诉我,屡试屡爽的尚方宝剑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心理学家威廉 ? 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同志、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的认识有很大的不足和偏见,对此教师不要对学生批评训斥甚至嘲笑,从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关实验表明,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来。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者之一,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自觉性、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的品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并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味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二,勇于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实践证明,教师若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勤于反思,勇于反思,善于反思,则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体成长必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获。

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一方面要向他人学习,研究他人的教学方法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自我认识,自我监督,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认清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自我完善,寻求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一堂课后,如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一下教学过程和自己课堂教学的表现,如教态如何,板书怎样,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妥当,教学气氛是否活泼等,这样边回忆边反思,边反思边研究,你会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机智应变等可取之处,会心地点头微笑;你也会因自己在课堂中的小小缺憾和不足之处,而面带愧色。经常这样认真的“推敲”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就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磨练敲打,不断的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增强教学机智和课堂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要的一条是坚持执行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发现学生学习中的普遍问题。课堂反馈、课后练习、形成测验,要尽量反馈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暴露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练就一双慧眼,那么自己教学中乃至身边的种种现象,都值得反思研究,我们可以反思对心理偏差学生的教育方法,可以反思如何避免学生中的抄作业现象,有的放矢地去反思,根据问题去学习、研究、实践,从而能不断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惑。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只要坚持每天写一点教学笔记或心得,十年以后也许你就是一个教育家了。实践表明,结合教学实际,注重提炼反思,写好教学后记或反思总结,可以把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联系起来,进行经验的归纳提炼,形成有见地的论文;可以纠正教学中的偏差,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从而取得教育教学的更大成效,以更好地促进自我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教师思考的大脑才能教会学生思考的大脑,同时只有喜欢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喜欢学习的学生”。

关于课堂少做无用功心得体会精选四

中学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一年级的《徒手画校园》的素描,连续着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二年级的《美丽的西湖》的水彩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习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初二《西湖的美景》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水彩画。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西湖旧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学们陶醉与西湖美景的同时介绍水彩画就特别适合表现西湖这种淡雅、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西湖的由来吗?”带着西湖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西湖的诗词,特别介绍了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着苏东坡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西湖特色菜——东坡肉和西湖醋鱼的由来”让学生在进入水彩画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一年级《徒手画校园》一课,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画自己的文具。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在自己作业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初一中国画《鸟语花香》要掌握中国画的特性画出不错的中国画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把这次中国画的教学分成几块: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鸟。按照顺序每节课在黑板上展示范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临摹学习来学习中国画的技法。通过以上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课堂活跃,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在上第六课《和平鸽》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跟和平、和平鸽相关的资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贴画如:《和平之人》、《不这是胜利》等,并结合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中国奥运会,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展开教学。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