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 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0:37:45 页码:9
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 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九篇)
2023-01-12 20:37:45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自20xx年建德市全面开展下山移民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下山移民列入了为农民办10件实事之一,按照“迁得下、稳得住、富得起”要求,大力推进下山移民进程。通过五年的项目实施,下山移民群众在生活环境、生活水平、住房条件、子女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改变,成效显著。但由于政策制度、帮扶力度、移民素质、集体土地产权等方面原因,造成已经下山的移民在生产、生活、就业中目前主要以耕种自己的责任田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生存,下山后,失去了赖以谋生的农业土地资源,同时,由于体力、文化素质等各方面原因,很难找到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加上市场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大了下山劳动力就业的风险,一部分移民下山后,由于无一技之长,难以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经济更加困难。

3、移民生存压力较大

原住深山区的村民,大部分经济基础原就非常薄弱,下山搬迁虽然有政府的部分资金支持,但大部分移民都需要自行支付10多万元建造房屋,这笔钱对原本缺乏收入来源的高山村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费用,较大比例的移民在下山后都背负较多的债务。下山后,无任何生产资料,连吃的粮食、蔬菜都要购买,子女教育支出加大,生活成本压力骤增。

二、帮助下山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建议

1、加大对下山移民的技能培训。

以培训为着力点,以就业为根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通过农技培训班、企业订单式培训等,帮助他们掌握高效农业的种养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并提供外出务工信息服务,把农民引向市场,去从事二、三产业,为下山群众解决具体就业难题,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2、扶持下山移民创业致富。

下山的移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和生产的地方,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始一个全新的生产和生活,这个适应过程实质上就是创业过程。政府要在移民创业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下山移民发展个体、来料加工等。特别是要大力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带动不能外出的一些老弱病残农民和中老年妇女创造增收的条件。金融部门应降低信贷门槛,鼓励和扶持移民发展生产,努力增加收入。

3、加大移民原承包土地的流转力度。

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抛荒,充实移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需要。

描写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甲方: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

为适应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和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增收致富,便于_____________村幼儿到________镇幼儿院上学。本着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公开、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经甲乙双方群众共同协商,决定协议如下:

一、从________________村村民________________土地到________________村村民________________土地止,修建一条路基________________米宽的毛基公路。

二、修路所占用土地由以下________户村民自愿出地修建:

三、本次修路属于自愿合作,道路修通后任何一家不得无理阻断道路。

四、本条道路由________________村村民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村村民________________在自愿的情况下共同组织修建,以后其他村民要搭建公路须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协商同意后方可修建。

五、本协议一式________份,每家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按手印):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描写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大会主任会议委托,根据樊国玺等十位市人大代表在今年3月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联名提出的“关于重视贫困山区发展加快群众脱贫步伐的议案”,3月23日在市人大会副主任石海钦的带领下,由市人大会农工委、市委农工委、市政府七科、市民政局、市扶贫办、市水务局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调研组,深入栾川县的潭头镇张村谢凹自然村、狮子庙乡的许沟村东沟自然村等地,就议案涉及的内容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栾川县的专题汇报,并与提议案的部分代表进行了座谈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关于议案的基本情况

关于“重视贫困山区发展加快群众脱贫步伐的议案”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20xx年7月24日栾川县遭遇特大洪灾加大救灾支持力度问题;二是继续确保栾川县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问题;三是加大产业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四是争取全市50强企业尽力帮扶伏牛山区贫困县的县域经济发展问题。

一、关于加大救灾支持力度的有关情况

去年7月24日的特大洪灾,导致栾川县14个乡镇、213个村1953个村(居)民组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受灾群众达3.8万户15.7万人,因灾返贫1.18万户4.3万人。倒塌房屋5240间,形成危房19917间。全县农作物受灾50586亩、绝收17987亩、冲毁农田13896亩; 桥梁有98座损坏;村村通公路、乡公路及干线公路多处损坏严重;吃水工程360处被水冲毁,饮水管道5.8万米遭到毁坏,造成12万人饮水困难;通讯和光缆及多个变电站也受到严重损坏。此次洪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达19.8亿元。面对洪灾,栾川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采取强有力措施,争取各项救灾资金,科学划分灾民类型,及时发放救灾物资,做好灾区群众生活安排。市民政局共下拨救灾及灾民生活补助资金820万元,倒房重建资金1657.2万元。栾川县已下拨全县14个乡镇生活补助资金和租房补贴资金893.9万元。下拨各类救灾物资折款161.52余万元。拨付受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11万元。为了加快倒房重建工作,栾川县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市补助资金1657.2万元,县级匹配资金2493.3万元,圆满完成了1494户倒房重建任务。但从实地调研情况看,栾川县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自然灾害,基础设施损坏严重,特别是公路、水利、通讯等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必需设施急需修复,以上拨款只是杯水车薪。恢复重建工作仅凭栾川的财政,难度很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关于继续确立栾川县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有关情况

栾川县属深山区县,由于山区气候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新世纪扶贫开发20xx年来,国家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贫困乡村面貌有了较大改变,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较快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1690元增长到20xx年的4090元。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栾川县山多地少,贫富发展不平衡,加上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贫困人口占多数,以农业为主的农民收入还很低,全县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还有3.2万户11.77万人,占总农业人口的41%。 96个自然村不通机动车,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往往是晴通雨阻,通行不便。用上自来水的农户不到50%;仍有约11万农户靠担水吃,人畜用水条件非常困难;医疗卫生条件差,特别是深山区缺医少药,农民就医困难;有61个深山村民组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需要搬迁才能改变贫困现状。从整体情况看,目前,栾川县仍处于比较贫困的状况。

三、关于重视产业扶持,变输血为造血的有关情况

近几年,栾川县充分利用自身矿产、旅游、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采矿规模,开发旅游项目,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仅矿业产值已占全县gdp80%,上缴税金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0%以上。旅游业也成为栾川县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产业。同时,建立了经济林、药用林基地,食用菌小区以及各类种植、养殖专业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但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农、贸、工一体化经营体系不尽完善,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有限,使农副产品不能快速进入市场,农副产品难卖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四、关于将伏牛山区贫困县作为全市前50强企业帮扶对象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栾川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强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以单一的矿业经济发展带动了财政收入较高。但是贫富差距较大,占农业人口32%的低收入农户,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还相当脆弱。代表们希望市大企业能在资金、专业技术等方面给予帮扶支持,推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议案内容关乎民生,关乎发展。议案的切实落实,对于加快恢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大救灾支持力度。针对栾川县发生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单凭栾川县财力恢复重建工作难度很大,市政府应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上给予倾斜。

二、扶持产业做大做强。栾川县的各类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为促使产业化尽快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市政府应加大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三、重点扶持贫困农户。市政府应在政策范围内尽量协调好的企业帮扶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扶持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安置就业岗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四、鉴于该议案涉及面广,且有些内容超出会职权范围,根据洛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议案处理的有关规定,我们建议,将该议案作为重点代表建议、批评、意见转交市政府逐步落实。

描写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关于要求加大对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扶持力度的议案

自20xx年建德市全面开展下山移民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下山移民列入了为农民办10件实事之一,按照“迁得下、稳得住、富得起”要求,大力推进下山移民进程。通过五年的项目实施,下山移民群众在生活环境、生活水平、住房条件、子女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改变,成效显著。但由于政策制度、帮扶力度、移民素质、集体土地产权等方面原因,造成已经下山的移民在生产、生活、就业中目前主要以耕种自己的责任田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生存,下山后,失去了赖以谋生的农业土地资源,同时,由于体力、文化素质等各方面原因,很难找到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加上市场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大了下山劳动力就业的风险,一部分移民下山后,由于无一技之长,难以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经济更加困难。

3、移民生存压力较大

原住深山区的村民,大部分经济基础原就非常薄弱,下山搬迁虽然有政府的部分资金支持,但大部分移民都需要自行支付10多万元建造房屋,这笔钱对原本缺乏收入来源的高山村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费用,较大比例的移民在下山后都背负较多的债务。下山后,无任何生产资料,连吃的粮食、蔬菜都要购买,子女教育支出加大,生活成本压力骤增。

二、帮助下山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建议

1、加大对下山移民的技能培训。

以培训为着力点,以就业为根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通过农技培训班、企业订单式培训等,帮助他们掌握高效农业的种养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并提供外出务工信息服务,把农民引向市场,去从事二、三产业,为下山群众解决具体就业难题,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2、扶持下山移民创业致富。

下山的移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和生产的地方,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始一个全新的生产和生活,这个适应过程实质上就是创业过程。政府要在移民创业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下山移民发展个体、来料加工等。特别是要大力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带动不能外出的一些老弱病残农民和中老年妇女创造增收的条件。金融部门应降低信贷门槛,鼓励和扶持移民发展生产,努力增加收入。

3、加大移民原承包土地的流转力度。

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抛荒,充实移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需要。

描写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关于促进通山县农村致富发展的议案

近几年通山县在建设“旅游强县”思路的指引下,旅游大格局已形成,隐水洞、银河谷、九宫山滑雪场等一批景区建成打破了九宫山一枝独秀的局面,今年旅游项目建设又持续升温,蝴蝶谷、观音洞等一批景区建设如火如荼,通山的旅游方兴未艾,势头正强。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通山的旅游业还少了一块蛋糕----乡村旅游,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必不可少。

一、 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1、是通山县争创全国旅游强县的需要。通山县目前有两个 4a景区,是全省旅游强县。象海南这样全民做旅游的大省,近两年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周边的江西、湖南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是风生水起。湖北省在20xx年出台了《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和引导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拓展对外开放。我县要争取全国旅游强县的称号,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是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需要。通山县总共有12个乡镇,除大路、通羊、九宫山、洪港等少数几个乡镇有工业项目,其他大多数乡镇都是工业空白乡镇,乡镇要想完成工业化走上致富道路,难。尤其是象厦铺镇这样工业资源匮乏的乡镇,更是难上加难。如若选择走发展乡村旅游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出路。通山县有很多风景秀美的村庄,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古民居、门楼姓氏文化、山歌山鼓文化、传说故事,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资源矿藏。

3、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年初县委工作报和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各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而现实是全县绝大多数村都是集体经济空白村,村民融资难,缺少资源,缺乏技能,发展工业化、农业化项目难以实施。村民最大的资源就是与城市的文化差异、与城市的环境差异,与城市的生活方式差异,这些正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和市场所在。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村民致富以及改变村级集体经济空白的现实现象。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还有得于提高村民素质、改变农村落后的卫生文明习惯。

二、通山乡村旅游的现状。

县委三级干部会上曾书记所作的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产业联动发展,打造“景区景点+乡村文化+农家乐”的模式。此次杜县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通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非常好,也非常成熟。旅游项目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形势,为通山的旅游名片对外宣传打好了前站。大广、杭瑞高速即将通车,为通山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奠定的坚实的基础。通山农村风景秀美,还有很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数不尽的资源。

据统计通山目前有农家乐255家,农家旅馆186家(数据来源于《咸宁日报》)。但这些餐馆和旅馆都是依附家门口的大景区,景区兴他们兴,景区衰他们衰,没有自己的独立性。这些餐馆和旅馆的服务性质单一,除了吃和住,其他和旅游挂不上钩,文化、游玩、购物、赏景、休闲等项目都没有。严格上来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真正的乡村旅游应该是集“赏田园风光、吃农家特色菜、品农村文化习俗、看农家乡土民俗表演、乐农家耕种垂钓之趣、买农家之生态绿色食品”于一身的综合开发。通山目前的乡村旅游屈指可数:隐水洞周边的农家乐、王明藩古民居,九宫山葡萄园,虽然接待游客不少,可是由于功能过于单一,也难以承受“乡村旅游”之正名,通山县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二、 对通山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1、成立专班,对全县的乡村旅游资源作一个全面的普查。在通山政务网上看到我县对富水周边的大畈、慈口、燕厦的旅游资源作了一个普查,应在此基础上对其他的资源也进行一个普查,如长夏石门畈古民居、江源古民居、宝石古宅,如山水相绕、风景秀丽的村庄----厦铺桥口村等等。

2、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和出台乡村旅游实施意见。

3、选取基础好、资源丰富、群众拥护政策的村落,先行先试,建几个示范点。如厦铺桥口村,地理位置优越,距县城仅10分钟路程,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有果树,村内有钓鱼塘数个,三分之一的人会唱山歌,将此类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试点村势必能成功成为强劲的示范带头作用。

4、整合资源,在各项项目资金中优先考虑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村,帮助他们先将路、路灯、饮水、有线电视建设到位,并预算一定旅游发展基金,对于此项工作抓得好,做得成功的村予以帮扶和奖励。

5、统一思想,大力宣传,形成全民抓旅游,全民参与旅游,全民做旅游的良好氛围。

6、以乡村旅游为龙头,抓好农村种养殖业和造林护林工作,如在乡村旅游地带大力发展种植蔬菜,种植油茶,种植水果,鼓励村民植树造林,养鸡、猪、鸭、鱼。

通山县乡村旅游的确是一块尚待打磨的石头,只要我县重视开发,它必定能成为一块璞玉,它必定能为提升通山知名度、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改变农村面貌、帮助群众致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能。

描写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首先感谢局教科室领导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感谢局教科室领导给我们学校这样一个汇报交流的机会,这是对我们民办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激励,也是对我校教科研工作的肯定。

今天我做的会议交流题目是《立足教学 助推科研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的重要推手是教科研,可以说,一位教师不做教科研,他就没有教学的活力和张力;一所学校不做教科研,就失去了内涵与品位。教无研不兴,研不教则空。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四星级民办高中,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51人,毕业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占到51%,教师流动每年在10%左右,面对这样一种形式,如何做实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成为摆在学校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难题。为此我校在教科研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

一、借助专家引领,打造魅力型教科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我校有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三级教授,校长王常亮;江苏省教育督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教学顾问李震;有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原高级中学校长莫立刚。这些专家定期为学校教师开展教科研讲座、参与教科研沙龙,进行教科研案例剖析和点评,对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指点,面对面的指导,心与心的交流。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校已经有几位教科研积极分子,慢慢成为学校乃至全区的教科研骨干。

通过他们的引领让我们的教师感觉教科研并不神秘,研究教科研是教师的教学的兴奋点,是教师职业的幸福源。我思故我乐!

二、组建名师团队,打造航母型教科研

为了打造学校名师团队,我们制定了赣榆智贤中学“345”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每年评选3名名师、4名校级学科带头人、5名校骨干教师,凡是被评选上教师每年分别享受20xx元、1500元、1000元的津贴。

要求学校名师团队成员每学期要撰写一篇不低于3000字的教科研论文或教学反思;每学期要开设一节校级以上的示范课;每学期要开设一场不少于45分钟,参加人数不少于100人的教育教学讲座;每年要主持一个校级或以上的课题;每年至少要辅导一次同组内年轻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比赛并获奖。

按照学校要求,凡是被评为校级名师团队的每一位教师每要带3到4位徒弟,参与学校青蓝工程,组建教科研航母编队,打造教科研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致富的目标。

同时,在名师团队的带领下,依托各教研组,组建学科专家库,每个学科至少选出1到2位学科专家,他们具体负责本学科建设,业务指导,各类论文课题的评选与推荐。

三、依托课程基地,打造特色型教科研

我校继四星级高中验收后,20xx年成功获批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朱智贤发展心理学应用课程基地。这一课程基地的获批,为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成为我校教科研研究的一个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目前我校围绕此课程基地已经立项了一个省级规划课题,已经组建了专门的课程基地研究团队,将发展心理学、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学校管理四者打通,融为一体,相信在十三五期间,我校将充分利用好省课程基地这一平台孵化出更多的教科研成果。

四、开展“六一”工程,打造创新型教科研

为了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我校在教科研工作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尝试,在此一起分享。

1.每学期参与一次读书笔记比赛

为了提高教师的读书热情,提高教师的读写技能和反思能力,我们学校每个学期在开学初公布“圣陶杯”读书笔记大赛活动方案,待学期结束后,每位教师包括教干要传一篇原创读书笔记,学校聘请专家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评比结果直接以一定的分值计入年终绩效考核。其中优秀的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出版一本读书笔记汇编。

2.每学期撰写一篇赛课心得

我们学校基本上形成定律,上学期进行“智贤杯”全员赛课,每位教师要进行三轮赛课,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下学期每位教师要进行“智贤杯”全员基本功大赛,同样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赛课和基本功结束后,每位参赛教师要撰写一篇不少于20xx字的原创赛课心得,学校将组织专家组进行评选,择优汇编。我们坚信:教学是教科研的主阵地和立足点,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教科研,离开了教学的教科研是没有生命力。

3.每学期开展一次教科研沙龙活动

没有交流就没有碰撞,就没有火花,就没有生成。为了给教师提供教科研交流的机会,我们每个学期至少要举办一次教科研沙龙活动,比如我们上学期教科研的沙龙主题“一导三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互动模式的研究”。让教师提前一周总结反思,反思在课改中师生如何互动,反思互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反思互动交流的模式等问题,然后再一起交流研讨提炼。

4.每学期对教科研奖金进行一次公示

每个学期对全校的教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并根据教科研奖励制度,将每位教师的教科研奖金进行公示。本学期在校长室的指导下,重新修订了我校教科研奖励制度,提高了教科研的含金量,提高了教科研奖励幅度。我们每个学期在教师绩效奖金中专门切出一块用于教科研奖励。比如在市教科所组织的课题申报中,立项并结题,奖励800元;参与“四大杯”论文评选,市级一等奖奖励400元;发表一篇省级及以上的论文,学校奖给教师5倍稿费等等,随着新的教科研奖励制度的执行,我校必将迎来教科研的春天。

5.每学年参与一次“图书漂流”活动

“第56号教室”创始人雷夫老师说过“热爱阅读的人将拥有美好的人生”。为了打造书香校园,鼓励教师阅读,我们要求教师每年要参与一次“图书漂流”活动。每年9月份,全校所有教师教干至少选择一本图书或杂志,由学校统一报销费用,这本杂志可以存放自己手中一个月,然后转到图书馆,方便其他教师借阅使用,这种变以前学校包办订阅图书杂志为教师自主选择图书杂志的方式,大大激发了教师订阅图书杂志的热情。同时凡是教师看到比较好的书籍可以直接购买,到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后就可以报销。

6. 每学年评选一次教科研先进个人

根据区教科室教科研先进个人的评选条件,我们学校制定了配套的表彰措施,适当降低评选门槛,每年评选一次学校教科研先进个人,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把这项评比结果作为到年终评优和学校评先的必备条件之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教科研虽然路漫漫,但我们一起携手前行,且行且珍惜!

描写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关于促进通山县农村致富发展的议案

近几年通山县在建设“旅游强县”思路的指引下,旅游大格局已形成,隐水洞、银河谷、九宫山滑雪场等一批景区建成打破了九宫山一枝独秀的局面,今年旅游项目建设又持续升温,蝴蝶谷、观音洞等一批景区建设如火如荼,通山的旅游方兴未艾,势头正强。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通山的旅游业还少了一块蛋糕----乡村旅游,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必不可少。

一、 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1、是通山县争创全国旅游强县的需要。通山县目前有两个 4a景区,是全省旅游强县。象海南这样全民做旅游的大省,近两年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周边的江西、湖南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是风生水起。湖北省在20xx年出台了《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和引导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拓展对外开放。我县要争取全国旅游强县的称号,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是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需要。通山县总共有12个乡镇,除大路、通羊、九宫山、洪港等少数几个乡镇有工业项目,其他大多数乡镇都是工业空白乡镇,乡镇要想完成工业化走上致富道路,难。尤其是象厦铺镇这样工业资源匮乏的乡镇,更是难上加难。如若选择走发展乡村旅游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出路。通山县有很多风景秀美的村庄,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古民居、门楼姓氏文化、山歌山鼓文化、传说故事,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资源矿藏。

3、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年初县委工作报和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各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而现实是全县绝大多数村都是集体经济空白村,村民融资难,缺少资源,缺乏技能,发展工业化、农业化项目难以实施。村民最大的资源就是与城市的文化差异、与城市的环境差异,与城市的生活方式差异,这些正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和市场所在。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村民致富以及改变村级集体经济空白的现实现象。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还有得于提高村民素质、改变农村落后的卫生文明习惯。

二、通山乡村旅游的现状。

县委三级干部会上曾书记所作的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产业联动发展,打造“景区景点+乡村文化+农家乐”的模式。此次杜县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通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非常好,也非常成熟。旅游项目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形势,为通山的旅游名片对外宣传打好了前站。大广、杭瑞高速即将通车,为通山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奠定的坚实的基础。通山农村风景秀美,还有很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数不尽的资源。

据统计通山目前有农家乐255家,农家旅馆186家(数据来源于《咸宁日报》)。但这些餐馆和旅馆都是依附家门口的大景区,景区兴他们兴,景区衰他们衰,没有自己的独立性。这些餐馆和旅馆的服务性质单一,除了吃和住,其他和旅游挂不上钩,文化、游玩、购物、赏景、休闲等项目都没有。严格上来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真正的乡村旅游应该是集“赏田园风光、吃农家特色菜、品农村文化习俗、看农家乡土民俗表演、乐农家耕种垂钓之趣、买农家之生态绿色食品”于一身的综合开发。通山目前的乡村旅游屈指可数:隐水洞周边的农家乐、王明藩古民居,九宫山葡萄园,虽然接待游客不少,可是由于功能过于单一,也难以承受“乡村旅游”之正名,通山县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二、 对通山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1、成立专班,对全县的乡村旅游资源作一个全面的普查。在通山政务网上看到我县对富水周边的大畈、慈口、燕厦的旅游资源作了一个普查,应在此基础上对其他的资源也进行一个普查,如长夏石门畈古民居、江源古民居、宝石古宅,如山水相绕、风景秀丽的村庄----厦铺桥口村等等。

2、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和出台乡村旅游实施意见。

3、选取基础好、资源丰富、群众拥护政策的村落,先行先试,建几个示范点。如厦铺桥口村,地理位置优越,距县城仅10分钟路程,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有果树,村内有钓鱼塘数个,三分之一的人会唱山歌,将此类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试点村势必能成功成为强劲的示范带头作用。

4、整合资源,在各项项目资金中优先考虑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村,帮助他们先将路、路灯、饮水、有线电视建设到位,并预算一定旅游发展基金,对于此项工作抓得好,做得成功的村予以帮扶和奖励。

5、统一思想,大力宣传,形成全民抓旅游,全民参与旅游,全民做旅游的良好氛围。

6、以乡村旅游为龙头,抓好农村种养殖业和造林护林工作,如在乡村旅游地带大力发展种植蔬菜,种植油茶,种植水果,鼓励村民植树造林,养鸡、猪、鸭、鱼。

通山县乡村旅游的确是一块尚待打磨的石头,只要我县重视开发,它必定能成为一块璞玉,它必定能为提升通山知名度、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改变农村面貌、帮助群众致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能。

描写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关于要求加大对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扶持力度的议案

自20xx年建德市全面开展下山移民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下山移民列入了为农民办10件实事之一,按照“迁得下、稳得住、富得起”要求,大力推进下山移民进程。通过五年的项目实施,下山移民群众在生活环境、生活水平、住房条件、子女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改变,成效显著。但由于政策制度、帮扶力度、移民素质、集体土地产权等方面原因,造成已经下山的移民在生产、生活、就业中目前主要以耕种自己的责任田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生存,下山后,失去了赖以谋生的农业土地资源,同时,由于体力、文化素质等各方面原因,很难找到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加上市场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大了下山劳动力就业的风险,一部分移民下山后,由于无一技之长,难以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经济更加困难。

3、移民生存压力较大

原住深山区的村民,大部分经济基础原就非常薄弱,下山搬迁虽然有政府的部分资金支持,但大部分移民都需要自行支付10多万元建造房屋,这笔钱对原本缺乏收入来源的高山村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费用,较大比例的移民在下山后都背负较多的债务。下山后,无任何生产资料,连吃的粮食、蔬菜都要购买,子女教育支出加大,生活成本压力骤增。

二、帮助下山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建议

1、加大对下山移民的技能培训。

以培训为着力点,以就业为根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通过农技培训班、企业订单式培训等,帮助他们掌握高效农业的种养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并提供外出务工信息服务,把农民引向市场,去从事二、三产业,为下山群众解决具体就业难题,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2、扶持下山移民创业致富。

下山的移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和生产的地方,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始一个全新的生产和生活,这个适应过程实质上就是创业过程。政府要在移民创业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下山移民发展个体、来料加工等。特别是要大力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带动不能外出的一些老弱病残农民和中老年妇女创造增收的条件。金融部门应降低信贷门槛,鼓励和扶持移民发展生产,努力增加收入。

3、加大移民原承包土地的流转力度。

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抛荒,充实移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需要。

描写致富之路第四期心得体会和感想九

甲方: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

为适应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和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村村通公路。___________社因修建乡村公路需经过___________社、___社。本着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________村委会、________村委会以及甲乙双方群众共同协商,决定协议如下:

一、从________三队至十二队,十二队________门前________一社________门前砖房子大坝子止,修建一条路基________米宽的毛基公路。

二、占用三块碑十二社土地采用________:_____的置换方式置换土地,共占用____________田土面积共计______亩,____________耕种的方与其置换。

三________十二社合伙费____________元。

四、如________以外的村社要搭建公路须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修建。

五、如________有重车拉东西把________村公路损坏应由________社处理维修。

甲方:____

乙方:_____

甲方代表(签字):_____ 乙方代表(签字):_____

鉴证方:_____ 鉴证方:_____

日期:______年 ______月______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