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造纸厂废水处理心得体会实用 造纸厂废水处理心得体会实用文章(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1:12:55 页码:9
造纸厂废水处理心得体会实用 造纸厂废水处理心得体会实用文章(3篇)
2023-01-12 21:12:55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造纸厂废水处理心得体会实用一

中国的剪纸工艺有它独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据说最早的剪纸艺术是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当时,人们利用各种薄片材料,通过雕、镂、剔、刻、剪等多种镂空雕刻技法,在诸如金箔、皮革、绢帛、树叶等材料上剪刻纹样,制成各种工艺品,这便是所谓的早期剪纸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出现纸张,所以那时候所谓的剪纸手工工艺只是为真正的剪纸工艺出现奠定基础。而真正意义上的剪纸手工艺术发展,则是从纸的出现才开始的。汉代时期发明了造纸术,而纸的发明才真正促使了剪纸艺术的出现、发展和普及。

北朝对马团花剪纸(左为残片,右为复原图)

到了唐代,民间开始流行剪纸招魂的风俗,这就促使剪纸艺术开始进入大发展。从出土文物可看成,那时的剪纸技艺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剪纸画面构图完整,细腻精致。此外,唐代时期,人们还利用剪纸做印花板,将厚纸雕刻制作漏版印花板,然后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打造出美丽的图案。

宋代时期,造纸业愈加成熟,这为剪纸的普及应用提供了条件。宋代人利用剪纸作陶瓷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精美;民间借鉴剪纸形式,用动物皮制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而宋代出现的刮浆印花,其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技艺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这时候的剪纸工艺应用就更加广泛了,例如民间彩灯的花饰,扇面的纹饰,刺绣的花样等,均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经过加工而成的。而那时,民间更多的人是将剪纸作为一种家居装饰物,用以美化家居,比如窗花。

清代剪纸 鸭子戏莲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也有广泛描述,例如唐朝崔道融的“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的宜春就是指剪纸,又如唐朝李商隐的“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其中剪彩即为剪纸,可以看出,那时候剪纸艺术是相当有文化内涵的。

描写造纸厂废水处理心得体会实用二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最近,我们班开展了以“节约,从一张纸片开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统计了同学们学习用纸的使用情况,结果十分惊人:一名同学使用的练习本的数量,以20页为一本计算,一学期大约要平均用25本,也就是500张纸。照这样计算,我们全校近1000名学生,一学期要用多少张纸呢?答案是五十万张,那么一年就要用去100万张纸。全国有约3亿学生,一年又要用去多少张纸?全世界学生的用纸量呢?全世界人民用纸量又是多少呢?这将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天文数字啊!

那我们用的这些纸又是哪里来的呢?我们的很多同学只知道纸是用草等植物,制成纸浆后做成的,其实,优质纸浆的原材料便是树木。按照我国目前的生产技术,每生产一吨纸,就要耗费7棵大树、100立方米的水。森里是我们的天然氧吧,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没有了它们,我们人类也就无法生存。而我们在浪费纸的同时,也就等于在浪费我们的森里资源和水资源。

因此,我向全体师生倡议,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纸张、储蓄绿色、呵护健康,让我们共同做到:

1.爱护我们的课本,不随意丢弃,提倡循环使用,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2.在使用练习本时,要坚持两面都用,做到不留或是尽可能不留

空白,练习本要在用完才换新的,在学期交替时,对于上学期还没有用完的旧本子,可以整理出来装订成新本子,也可以用来作为草稿纸,做到不随意丢弃。

3.提倡大家在擦手或是鼻涕时使用手帕,尽量少用卫生纸的一次性用纸,虽然用手帕比较麻烦,要经常洗,但为了节约用纸,我们认为是非常值得的。

4.节日里,提倡大家采用短信祝福的形式,尽量减少贺卡的使用,减少送贺卡,就是拯救森林。

5.减少不必要的用纸,如:擦玻璃,应该不用纸,可以用湿抹布和干抹布交替擦,尽量不要用餐巾纸等一次性制品,充分利用“废旧”纸张,旧挂历可以用来包书皮。

6.对用完的纸,也不要随便的丢弃,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可回收垃圾桶,因为废纸回收,用做造纸原料,也是节约纸。因为据统计,回收1000千克废纸,可生产800千克的再生纸,节约木材4平方米,相当于保护17棵大树。回收废纸也是节约用纸的一个非常好的体现。

节约用纸,共护绿色家园!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xxx

20xx年xx月xx日

院做出积极努力。

描写造纸厂废水处理心得体会实用三

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越国汪公从江浙率兵进湖南转贵州,带领一支军队来到这里屯驻。大量的湘人在这里定居后,看到这里虽然土地贫瘠,但水源充足,竹子丰富,尤其适合生产纸品。为了祭祀军中阵亡将士和生存的需要,他们便操起了世代相传的古老造纸技艺。于是,源于湘人蔡伦的“蔡侯纸制作技艺”便传到这里。因造出的纸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湖南又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湘人就把这里定名为“湘子沟”。自那时起,“香纸”逐渐成为当地的特产行业,地名也就逐渐演变成了“香纸沟”。“香纸”曾被皇帝御赐为“神圣纸品”。

在香纸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造纸,造纸首先是选料取材。香纸沟的“香纸”原料来源于竹,竹子肉厚、质密,成浆率高,韧性好,易成型,使这里的纸品质地优良。由于香纸沟的纸由竹而来,于是香纸沟人对竹有着敬畏之心,在砍竹前,先要举行庄重的仪式,在竹子前烧三炷香后再砍竹,而砍竹用的工具只能用柴刀,忌用蔑刀,因为柴刀砍竹有“发财”之意,而“蔑”音同“灭”,有“灭竹”之意。有了原料,就进入了造纸的第一道工序——煮:将砍下的鲜竹子捶烂后,再将其与石灰掺水混合,将之放到那个石砌的大锅里,下面加柴生火,在锅里煮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竹子就变得非常软烂;再经过半个月的浸泡,然后开始造纸的第二步——碾:经过10多个小时的碾压,竹子被彻底的碾成泥状;第三步叫“抄纸”,其中包含了很多细碎的工作,比如要先把“竹子泥”和水按比例勾兑,之后还要把起“润滑”、“分层”作用的桦叶水倒入,再将抄好的香纸压缩、挤压水分、晾干……从取料到制成成品,共包括了伐竹、破竹、沤竹、煮竹、碾压、提浆、抄纸、压榨和烘晾等72道工序。这里的人们受文化习俗诸多因数的影响,至今仍保留原始传统的造纸技艺,这对总结我国造纸的历史,有着‘活化石’的作用。”

山也青幽幽,水也青幽幽。

美丽多情香纸沟,天地如锦绣,

丛丛野花绽开口,片片竹林荡绿绸,

水车哗哗笑,石碾转溜溜。

中华土法造纸术,传承到永远。

清新迷人的香纸沟,雨甜风也柔。

凉爽伴你下河谷,芬芳托你上本楼。

温馨祥和好日月,如梦醉心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