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百度文库范本 惩戒条例体会(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1:26:40 页码:13
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百度文库范本 惩戒条例体会(3篇)
2023-01-12 21:26:40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百度文库范本一

(一)是学习的劲头不足。在党风党纪等党规条例学习上,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但总感觉抽不出整时间专门学习,看时效性强的报刊书籍较多,听专家讲课解读多,自己逐字逐句深入研读学习《党章》、《案例》、《准则》少,还没有做到深刻领会每字每句的内涵,从而导致对党章党纪缺乏深入的思考,精髓把握不够透彻,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宽和加强。如撰写心得体会和开展上党课活动等,仅限完成上级要求的考核数量,质量不高、效果不优。

(二)是创新的能力不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老办法不管用了,灵活运用新办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解决突出矛盾的问题的办法不多。如面对财税体制改革工作、供给侧改革、财政中长期规划等新政策新要求,没能做到前瞻性、可持续性推动,缺乏创新意识。

(三)是工作的力度不大。对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和安排的工作,有时满足于文件印发了,会议开过了,工作安排了,后续的督查督促跟进的不够,没有真正一抓到底,致使一些工作效果不明显,致使安排工作落实不到位。

(四)是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关心不够。作为卫生院班子成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平时对同事交任务、压担子多,交心谈心少,警示提醒不够,关心同事不够,对同事中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关注不够。对一些职工存在的担当精神不够,当面批评提要求多,日常耐心引导教育少,在如何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上,想办法不多。如对离退休老同志和身边工作同志关爱的不够,甚至有的同志带病坚持工作,而我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缺乏关心爱护,引发我心灵上的自责。

联系工作思想实际,对照党规党纪要求,深刻反思自身,究其根源,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是所有问题直接根源。

(一)是主观世界的改造不自觉、不深入。大量公开曝光的违纪违法案件表明,党员干部违法犯罪,必定是党章党规底线“率先失守”。对照做合格党员要求,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深入、不自觉,认为自己工作了这么多年,有阅历、有经验,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没有深刻认识到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是长期、持续的过程,认为现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带有共性的问题,有时存在从众心理和随大流思想。

(二)是自我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作为一名党员,尤其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有强烈的执政意识、忧患意识,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自己在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够,从而在工作中出现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现象。

(三)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还不深入。抓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就是党委的主体责任。但在平时工作中,作为第一责任人安排的多,抓落实的少,口头强调的多,抓督查、抓惩戒的少,主体责任落实的不够好。

(一)始终不忘初心,自觉保持党员本色。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自觉做到入心入脑。一是补“钙”强“体”。要学习党的纪律和规矩,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深刻内涵、政治立场、思想方法和政治智慧,学深悟透,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质”,做到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二是筑基固本。以学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筑牢“党性之魂”,进一步强化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纪律,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是修身明心。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自觉向党章看齐、与党章对表,从党章里找回铁一般的信仰,炼就思想坚定、政治合格的初心;从党章里找回铁一般的担当,造就干事创业、务实作为的初心;从党章里找回铁一般的纪律,打造勤政为民、廉洁务实的初心,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做好表率。通过深入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以上率下,传导动力,落实责任。一要坚定把好方向。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敏感性,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供给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等大政方针,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使每项工作都能“信得过”、“过得硬”,确保贯彻落实政策不走样、不变形。二要保持昂扬锐气。当前,各项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自觉,主动担当、勤勉作为,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保持攻坚克难的韧劲、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三要锤炼党性品格。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不忘入党初衷,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淡泊个人名利,甘于奉献自己,脚踏实地地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自觉务实担当,履行工作职责。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主动在责任履行上压“担子”,在工作落实上“钉钉子”,做一个担当的党员干部。一是自觉当好参谋。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形势,充分考虑县情财力,产业结构等因素,积极配合县相关职能部门科学谋划申报一批前瞻性、带动性、新业态项目;认真分析上级政策变化动向,及时分析经济运行情况,超前预判税收形势,提出财税收入操作性强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二是勇于担当。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岗位风险点等进行全面认真排查,不折不扣地落实主体责任和自己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完成。三是抓好工作督导。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工作进展,抓住主要矛盾,找准问题症结,强化督查督办,推动相关业务部门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确保每项工作取得实效。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将以反面典型为镜,严守党规党纪,以敬畏之心对待责任,以进取之心对待事业,以真诚之心对待群众,认真履职,以身作则,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

以案促改个人剖析材料 

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和工作安排,我认真学习了有关以案促改方面的文件和材料,认真对照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查摆了自己工作以来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认真剖析。通过学习和剖析,我进一步增强了防范意识、自省意识,切实强化“红线”意识,做到敬畏规矩,守住底线。现将个人剖析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不系统、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典型案例中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是因为不注重理论学习,放弃对自身世界观的改造,在各种物质利益面前逐渐迷失,堕入贪污腐化的深渊。也有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纪国法一知半解,导致在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胡作为,导致走向错误的道路。 

(二)、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不足,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深远,观念有些陈旧,更新尚不到位。 

(三)、创新意识不足。对在新形势、新任务和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仅看表面现象、思考不深刻,工作中时有急躁情绪,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

(四)、对纪律、制度说的多、落实的少,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够大。 

(一)、加强学习,做学习型党员。 

首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力求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做时代的标兵,始终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坚定。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摆正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规范立身行为。强化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深刻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始终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其次,学习必须要结合实际,不断提高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理论的能力,提高处理复杂局势和农村基础工作的能力。 

再次,学习必须要全面。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必须要全面。不仅要学习理论政策知识,还要学习法律、历史、经济、科学、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力求知识全面。 

(二)、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腐败的存在导致社会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其次,腐败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导致利益分配严重失衡。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实现社会和谐必须保障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腐败分子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个人谋利益,破坏利益分配的正常格局和合理秩序,必然造成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再次,腐败是对党风的严重损害,造成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党风问题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而腐败的存在必定严重损害党风。腐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权谋私,反映到思想作风上,就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反映到学风上,就是不思进取、专营私利;反映到工作作风上,就是搞形式主义、虚假政绩;反映到领导作风上,就是搞官僚主义、任人唯亲;反映到生活作风上,就是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这就必然严重损害党风,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三)强化责任,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我拟从三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加强责任,强化职能。二是克服攀比心理立足本职。三是树立基层意识,做小人物。 

(四)、强化创新意识,乐于敢闯敢冒。

全面解放思想,切实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敢为人先的思想意识,积极开拓进取、敢闯敢试、争先创优。 

(五)、加大反腐败力度,强化责任追究。 

持续加大我院反腐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扶贫领域及涉农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强化责任追究,继续保持查办案件工作的强劲势头,严肃问责,严厉惩处违纪违法行为,持续释放违者必究、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形成有力震慑,坚决遏制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2022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百度文库范本二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绪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激行为,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另外对学生的惩戒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我们的古人说过“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这也应该是我们惩戒学生的准则。对学生惩戒尽量单独进行,惩戒目的是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使其知错能改。如果在公开场合对学生实施惩戒,会使学生失去颜面,容易造成师生敌对、冲突,或者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来越难管。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人身安全。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戒权吧!

2022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百度文库范本三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正式实施,给了教师一剂强心剂。从“不敢管”“懒得管”到“应当管”“适度管”,这是好的现象,是教育改革浪潮中师生关系发生改变的必然。《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并且对每一类惩戒的具体操作行为都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必然的,必须的。应当知道的是,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规则》划定了教师行为红线。教师要根据《规则》要求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做出甄别,可以看出,这是教师的“如意棒”,也是教师的“紧箍咒”,教师还是要一如既往的精心、静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保持自己的教育战略定力和教学张力。

惩戒教育有存在的必然性,但是应该以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基础,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及时与家长沟通,在理解中达成教育共识,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时惩戒教育要因材施教,做到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可将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同步进行。让学生在赏识的阳光下,自信而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在惩戒的风雨中承受挫折,学会坚强,走向成熟,从而使学生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立国之本乃教育,希望学生和家长体谅教师工作的不易,支持教师的工作,我相信,随着大众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教师们能够更好地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用赤诚之心点亮学生的感恩之心,也盼教师们能够运用好手中的戒尺,让惩戒有尺度、有温度!

基于儿童立场,学生有犯错或违反课堂教学的不当行为,教师有惩戒学生的权利,但是惩戒需有度——适度和温度。根据具体学情和事情对待,教师应恰当的引导教育,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同时,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不能借此大肆贬低学生,伤害学生自尊。对于行为严重恶劣的学生,希望家校育人合力、合作管理,家长的支持,能让孩子改正的决心和态度更高效。让我们的孩子向善、向上、向好、向阳成长!

教育惩戒的实施最根本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的一些不合规范的行为予以矫治,更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教育惩戒非常具体的指出哪些行为是应该进行惩戒的,需要老师规范的,并且详细指导了教师应该怎么做,对于日常处理学生问题很有指导帮助,并且有法可依。相信这些规范会更好的促进家校共育,让教育更有温度,让教育环境更加完善。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适当的惩戒可以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惩戒权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培养学生更加健康的人格,但利用得不好,也会给孩子带来创伤。《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施行,教师、家长也需要共同努力,学法、懂法、守法,严格执行教育惩戒程序。期待,“教育惩戒”可以为教学工作带来新气象。希望每一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质,成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希望这把戒尺能使孩子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家长、敬畏老师、敬畏知识,与家长携手,人人出彩、个个发光!

教育惩戒权虽让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可以采取适当的批评和惩戒,但这些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我们要做的还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爱,教育的最好方式还是用爱润物细无声的滋润着孩子的心灵。教育惩戒是在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原则上,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而采用的适度批评和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定要做到恰到好处,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国家要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护国之军、救人之医和育人之师的同心同德同舟楫。新实施的法律法规是对教育者行为的约束和规范,罗翔曾说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更要心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搭桥铺路做好引航教育。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了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愤怒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冷静下来,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处理事情才会理智,才能够把握住分寸,不至于造成不良的后果。规则制定以后我相信在学校,社会还有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会更好的去主动学习,学生会在学校里健康茁壮的成长。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3月1日正式试行,在学校安排下,认真学习其中的条例。虽然条例已试行,但“惩戒”的权利和方法我们还要深究。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尤其在“十不得”规定下,我们不能谈“罚”色变。教育过程中,过分的赏识、表扬和鼓励,以及对孩子错误视而不见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溺爱,给予我们教师适当的惩戒权,对孩子、学校、家长和社会都是有利的。当然惩戒不是教育目的,它的存在并试行,是基于教育和转化违纪违规的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然而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呢?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认为惩戒和关怀要并重。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必须要善用教育惩戒的能力,要能够理性对待惩戒的过程,不能感性的,任性的使用权利,要把握好尺度。对于惩戒的内容,虽然条例有所规定,但应该因“班”施教,因材施教,对于惩戒内容,也要学校,家长,孩子达成共识,建立清晰的班级“度”的标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