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关于四川家庭作业整顿心得体会范本(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2:06:48 页码:12
关于四川家庭作业整顿心得体会范本(七篇)
2023-01-12 22:06:48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四川家庭作业整顿心得体会范本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秦汉古镇·川西水乡”平乐古镇做客!在这里,您将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和古镇优美自然风光,希望您能在此度过一段轻松而美好的时光。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平乐古镇的来龙去脉吧:平乐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元年,这个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就因修水利、兴农桑而形成集镇,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母亲河白沫江见证了平乐古镇的历史,“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使平乐在白沫江的滋养下,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加之平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乐自古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古丝绸之路环镇而过,保留至今,今天来到平乐,我们就可以看到她深重的历史痕迹——古街、古寺、古树、古道、古桥、古风、古民居、古坊、古堰、古歌……

平乐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谐音,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取其“平安快乐、平常人的快乐”之意。所以当您再看到平乐二字的时候,请您记得川西有一个“平安快乐”的地方叫平乐。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古镇核心区外,尚有5大风景区,其一花楸山风景区,拥有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和川西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群——李家大院,有如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其二金华山风景区,拥有唐代摩崖石刻雕像群和罕见的天马行空浮雕图,是礼佛朝圣的好去处;其三秦汉驿道风景区,以唐代千手观音院、城隍庙、秦汉驿道闻名海外;其四芦沟风景区,拥有万亩竹海,沿途十里长廊尽是翠竹掩映,有“森林氧吧”之称,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其五金鸡沟风景区,造型独特的金鸡桥、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结构及保存完好的造纸作坊遗址,是广大青少年探幽访古的绝佳之地。

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早在宋代平乐镇就是闻名的纸乡。周围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坦平原,高处鸟瞰,宛如一小盆地,素有“天府平乐”之美誉。

沿入口进来的这条街叫乐善街,乐善街因连通乐善古桥而得名,是古镇特色精品水景街区,街道引白沫江之水经顺江堰,到达乐善街水景街区,最后又通过安乐堰,汇入母亲河白沫江。大家仔细看看水景街,就会发现,原来长达300余米的水渠上,架有十来座人行桥,更独特的是,这里的每座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拱桥、平桥、石墩桥、踏板桥……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来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桥上走走,看个究竟。

平乐乐善街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了平乐的美食和酒吧娱乐。如果您想尝到平乐古镇最有特色的碗碗羊肉,或者想尝到特色的钵钵鸡、奶汤面或者其他中餐美食,那您得好好品位下乐善街,一定可以找到您喜欢吃的东西。在这条街还有平乐古镇的特色商品以及富有特色的酒吧文化,喜欢休闲的您,是否想走进去看看?

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开发,平乐古镇目前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20xx年、20xx年还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景区”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现在我们来到了十字路口,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平乐古镇核心区保护区的街道了,面对大桥,您的左边就是台子街,上有古戏台,下有字库街,是古镇古老的场镇所在的位置,过去的人们在这里唱戏,下面观戏和喝彩的,还有卖小吃,经常热闹至深夜。字库街古有字库塔,遵循“一字值千金”的古训,昔时读书人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皆需集中到“字库塔”焚烧,以示崇尚文化之意,字库街以此而得名。在您的右边就是江西街了——这里因曾作为平乐古镇最大的会馆——江西会馆的所在地而得名,江西会馆后因年代久远被毁,现存民居铺面皆为晚清前后时期建设,但依然保留了古代江西街的风貌,被称为“茶马驿站第一街”。

到了这里,我们现在就可以看见前面的乐善桥了。白沫江时成大水,冲毁桥梁,中断两岸交通。清同治元年,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承头捐资,为善造福,是名“乐善”。桥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七孔桃心,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七年采石,三年建桥,百年风雨,留给后人无数佳话。

站在桥的中央,我们就可以一览古镇的全貌了,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乐古镇乐善桥是目前川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了。您看看桥下铺有一层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桥墩呈尖锥形,这样的设计极富智慧,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样的设计让乐善桥经历了百年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筑桥技艺,保留完整的乐善桥也将作平乐永恒的历史文化精华,载入史册。

看完乐善桥,走过寨子门,我们就到了八店街,为什么叫八店街呢?因为当年建这条街时,一共只有八家店铺开张,街道很短,所以就称八店街了,这里最出名的就是这第一家传统打铁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铁器时代起就有此种手工铁匠铺。此铺已近百年,师傅姓王,家传三代。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看完八店街就到了糠市街。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在这里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全部为明清风格建筑,保存完好,是平乐古镇保存最完好的13条古街之一。

拐到右边,我们看到的码头叫八店街码头,因处八店街当口而得名。当年这儿水运发达,货物的吞吐量是很大的。当地人也叫它是私奔码头,据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月夜私奔时,为了躲开他父亲卓王孙在各个路口设置的关卡,就绕道从我们平乐水路顺流而下逃到成都的,从此演绎了一段千古爱情佳话,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仔细看看。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顺河街,这条街因顺河走向而得名。平乐的古街几乎全部沿江而建,整个格局呈鱼骨状,沿白沫江流向相平行的福惠街、长庆街、顺河街等街口节点多为水码头,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交易。

前面沿河上,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建筑临江而建,房屋由柱脚从河里支撑或从岸边支撑起来,这样的建筑叫做吊角楼。平乐古镇建筑大都属于晚清时期建筑,保留了古镇明清建筑的风格。20xx年以来,镇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部分已经破损不堪的建筑外观进行了简单修缮。平乐建筑风格可概况为:小青瓦,木本色,粉白墙和红砂石。

前面竖立有碑文记载的是渔市拐码头,相传是渔业行帮码头,昔时与别具特色的“木栈道”通连,接鱼市拐、联“台子坝”(古代社会活动中心),白沫江渔户、成都渔贩聚集交易,极其热闹。不少成都渔商修房设栈,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渔栈和码头。现存栓船桩眼、栓马铁环、号子灯桩、木栈道架孔、背负重物时上下的小石梯等足以令人遥想当年的繁华。

拾梯而上,我们来到的这条街就是长庆街了,长庆其名取“白沫江水源源流长,生民得福当庆”之意。与长庆街相连接的是福惠街,福惠连长庆,寓意吉祥。这条长庆街也是我们保留比较完好的一条古街道。现在所看到的老钟表铺就是平乐古街历史的见证,此修配铺为古镇居民修理日常生活用品及更换配件,已近百年。早期专营煤油灯芯,随时代发展开始修理手电、钢笔、翻配钥匙等。工艺上主要用原始的木炭火炉加热升温焊接,手工敲打制作。

在这条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工艺,也可以购买到你称心如意的旅游产品。为了服务于商业活动,长庆古街均为梭式建筑,高低错落,木格窗花。临街铺面前设店堂,后为货栈,多为上宅下店,或前店后栈中天井的一楼一底穿木结构。这条街以前是竹木市,主要卖竹编的筛子、背篼和木凳、木床等。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许多店铺就转为经营旅游商品了。

看前面就是“古镇第一照”,这个照相馆是民国时期邛崃最早的照相馆之一了,里面的主人家杨大爷从事摄影工作已经60余年了,平乐古镇现在保留的很多旧照片都是出自杨大爷之手,照相馆也成为记载平乐影象历史的“第一照”了。

平乐古镇当年亦是红色革命的地方,当年红军长征路经邛崃,在平乐留下深深足迹。现在我们看到的草鞋店里面,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所需用到的草鞋,这些草鞋纯手工编造,打草鞋的大爷七十多岁高龄已打这草鞋几十年了,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并把草鞋店取名为“红军草鞋”。这间很古朴的草鞋店,不大的店子里全陈列着老大爷的杰作,大家如果想学,可以在这里看看大爷是如何将稻草变为草鞋的。

在这条街上我们还可以尝到地道的玉麦馍馍,玉麦是用玉米面、面粉、老南瓜等和在一起,经发酵后,放入竹制的蒸笼蒸煮而成,是老少皆宜的食品。除了玉麦馍馍,我们当地的美食:甜皮鸭、老腊肉、野生河鱼、嫩豆花、奶汤面、碗碗羊肉等等都是大家喜爱的,喜欢小吃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在长庆街这里我们能看到禹王坎码头。禹王堰有禹王坎,禹王坎江对岸修码头,马帮在此卸货上船,因专为马帮停靠之用而建,因此称之为马头,因其与禹王坎隔江相对而得名,后来渐渐成为了船只上下货物的地方,名称也随之改为了现在的码头了。

遮天蔽日,冠大于伞,大家是否觉得这里的树很奇特?现在我们看见的叫黄葛树,俗名黄桷树,属桑科榕属,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像这样的古树,沿江共十三棵,多在千年以上,这里有两棵,绑有红绳的一棵树龄已1500多年,小的这棵也已是千年之长。在当地有个风俗,将小儿拜寄与年长的这棵黄桷树为干儿(女),就能得到它的护佑,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做生意的人也喜欢向它焚香祷告,保佑自己全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树下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许多游客都喜欢在此摄影留念。

再往前走,矗立在左前的这座牌坊叫镇江坊,前方是福惠街,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不要小看这条窄窄的街道,在历史上,他曾经作为平乐古镇陆路的主干道,想像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今天虽然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但是相信大家依然能感受到这条小街的设计精巧,以及人户皆商的点滴踪迹。

走进上河坎码头,大家看见的河是平乐的母亲河白沫江,它发源于天台山的玉霄峰,大家知道这条河流为什么叫白沫江吗?自古以来,平乐的竹子资源都特别丰富,造纸业也就特别发达,以前盛传着一句话叫:成都草纸半平乐!当时沿江两岸的造纸作坊多达百个,整条江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白沫,故此得名白沫江。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远处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 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用竹笼装石头筑坝的办法治理洪水,但屡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从此以后,水旱从人,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近处的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镇中的的万倾良田。

现在,我们乘坐的竹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游船,是当地手工竹艺匠人以竹为材料,设计制作成仿古亭台式样,颇受游客欢迎。大家泛舟波上,躺一回靠背椅,喝一杯花楸贡茶,闭上眼睛,再在船上听一曲当地的民歌,晒着暖暖的太阳,吹着微微河风,做神仙也不过如此而已!您不如听听平乐人地道的民歌,感受下平乐主人的好客之情吧。

在船上我们就可以远远看到——天工应物风情园,什么叫天工应物?什么又是风情园?“物生于天,工开于人”。风情园的打造充分借鉴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不朽著作《天工开物》。该书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平乐作为川西坝子具有代表意义的古镇,要复原历史记忆,这是最好的范本,风情园的得名也因此而来。想要领略平乐古镇历史一定要去看一看!

这座风情园是集省内名工名匠,历时一年方建成今日之规模。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男耕女织……风情园是以“复原古镇历史记忆,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和农耕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百年古村落”,一开园这里便受众家好评,被称作“活下来的文化遗产”、“记忆中的田园牧歌”、“世外桃源”……

在园内,酿酒、榨油、造纸、碾米、磨面、织布、制陶、竹编、木刻、打铁等作坊林立;农家小院、官宦庄园、平民草舍、耕夫土房错落有致;竹林掩映中,小桥流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令人宛若穿越时光隧道,步入了百年历史的农耕岁月。质朴中透出壮观,平淡中透出新奇,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的体验和向往,在四川古镇景区里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进大门,我们看见的这面墙叫“照壁”,照壁在古人心目中是能够趋吉辟邪的,据说上百年的照壁,如若不倒,则为福壁,触之能增福,大家不妨上前试之一摸,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我们首先去看看右前方的天工别院。天工别院全院分四进,总长99米,面积999平方米,全部为实木穿斗结构。其中建筑装饰典范以“木雕”“石雕”为主,应用遍及栋梁、柱础、门罩、窗棂等,内容以福禄寿禧、四季花卉、岁寒三友为主,图画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肃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这里,游客可享受旧时大户人家的上宾礼遇;也可携带有情人坐花轿、骑大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烛夜”的传统婚庆习俗。

走看完天工别院,我们继续风情园行程。前面这个四合院,是川西地区典型的农家院落,农家小院均是传统的三间两头转的川西民居建筑,u字形排列,土砖围墙、篱笆院门、晾晒农作物的晾架、风谷机、红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处处弥散着农村的独特风味,体现了农家院落特点。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厅;侧有卧室、客房、厨房、仓房等。白墙黑瓦,干净利落,不高的篱笆围栏露出浅浅的绿意。院外是休闲园,在这里泡上一杯茶,享受阳光的沐浴,品味农家质朴生活。另外,这里还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卤菜,可口的小吃,让游人在体验传统农业之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前方的圆形的空地叫“耍坝”,是进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的地方,耍坝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园区同样设有,且以传统钱币为原型,配合人们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福禄寿禧”等元素,构成一个原始的娱乐场所。耍坝上会不定时上演最民俗的文艺活动和杂耍表演。每逢周末,还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在这里,游客能体会到真正的平乐味。

继续前行,前方看到的是平落酒肆。酒肆是古人喝酒聊天之场所,相当于现代人的酒吧,古人也会消遣,虽无酒吧之闲情,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环境下,三五朋友围八仙桌而坐,几两小酒足以畅谈人生,风月无边。看完酒肆,我们不妨看看酿酒的过程,邛崃是酒乡,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我们平乐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现今有大大小小的酒厂、作坊近百家。这个酿酒作坊只要是向游人展示当地酿酒的工艺流程。酿酒的原料主要有:高粱、大米、小麦、大豆、糯米、玉米等,经蒸煮后加入酒曲,放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后,再放入甑中进行蒸馏。蒸发的酒汽经过弯管进入冷却桶冷却成液态,从小管流出,这就是酒。刚生产出来的叫原度酒,60多度的酒,酒量的您不妨上前品尝一口。

穿过酿酒作坊,就来到了土法榨油作坊。平乐当地榨取油脂的原料是油茶籽,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榨油开工日,榨坊老大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诚请他从天上下来“指导”一年的榨事。第一道工序:将焙干的油菜籽投放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或用水车带动,或用牛、马拉动,碾盘为石材,其余的构件都由木材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转动时,咿呀作响。第二道工序: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在油槽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第三道工序: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它必须是一根百年以上的松木,或是百年以上的红凿木,长度一般在4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0.6—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节奏性特强的山歌,在两个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5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于是,被挤榨的油胚便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

榨油季节结束之日,榨工将油坊洗扫干净之后,摆一桌丰盛的完工酒,像开工时一样,众人先在赵公神位面前顶礼膜拜,将祖师送回天堂,然后划拳行令,不醉不散。榨油坊,这个诗意浓浓的民俗事象将永久传承着一种文明,传承着一种古老的农耕文化。

下一站来到的是大碑纸坊。平乐镇自宋代起就有了造纸作坊,至明清时期十分兴盛,现存的遗址有七十四处,在全国现存的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我们这里出产的纸叫草纸,工艺流程为:1、浸料:选用将生枝叶的竹子,每节截断成五七尺长,放进料池,注水其中漂浸,浸至20天以上。2、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汁涂浆,入篁桶下煮。3、煮竹:将槌洗后的竹料放入篁桶,蒸煮8天,冷却1天后,取出竹麻,放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4、舂料:将竹麻用柴灰浆过,放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用灰汁淋下,若水冷,烧开再淋。十余天后,竹料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倒入槽内。5、抄纸: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落纸于板上,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6、榨床:将毛坯纸叠积板压,使水汽净尽流干。7、焙纸:先用土砖砌成夹火巷,用砖盖在火巷表面,数块之间即空一砖。火气从砖隙透出,外砖尽热,将湿纸用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后,揭起成轶。看完这么多工序,您是否想拿起工具,体验一番古法造纸之乐。

看完造纸,我们就可以来看松墨堂了,这里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大约在晋代就出现了。其原理是:将需要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板工匠雕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您也可以在这里体验一下,古人印刷,原来如此简单有趣。

看完松墨堂,天工应物风情园的内容基本上就看完了。是否意犹未尽,是否觉得这世外桃源还缺点什么?对了,男耕女织、阡陌交通的农家生活还没体会呢。前方的二十四节气田是专为您设计的,您想种植点什么呢?随便挑一个吧,种完不用担心,这里会有专业的农夫为您进行呵护,下次您来的时候,说不定已经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了。如果您不放心,那就经常来看看吧。

走完风情园行程,我们就顺滨江文化路,到水上人家去看看。滨江文化路?为什么称之为文化路?大家不妨看看您的脚下,那红砂石与瓦砾组合而成的路,不是一般的路面,很有讲究。中间铺设的瓦砾似的碎片全部采自“邛窑”遗址出土的邛陶碎片,虽然碎片已经不值分文,但当他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铺在这条通往古镇的小路上,我们就不得不去回想,历史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精神财富。文化路留给我们的是前辈苦心积累的文化沉淀,好好珍惜我们的今天,才是祖辈之福啊!

在文化路的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客栈,他们沿江而建,他们世代生活在渡河边,他们形成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水上人家。来到水上人家,住一宿枕河客栈,听一夜潺潺水声,做一回沫水清梦,我们一定会忘却那都市的尘埃,淡忘那凡尘俗世里的恩怨情仇……大家听这么一说,是否觉得这水上人家,很有吸引力呢?

在文化路上,顺便再给您讲讲平乐的八大文化: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如果您想仔细了解这些文化,那就需要您在平乐好好地去品味一番了。

不知不觉,已走完大半行程。现在我们看到的小堰渠就是黄金堰了,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到蒙山一带,因水势过大,几次筑堰均告失败,于是“撒黄金垒土”,白沫江从此驯服,滋润平乐盆地的千顷良田,“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现在走的这个地方叫河滨公园,前边出现了一棵参天大树,此树名为皂角树,已有700多年的树龄。大家都知道这个皂角树的果实作用很大,在古代还没有肥皂、洗发水的时候,老百姓就将皂角树的果实揉碎,然后用水蒸煮,过滤出黑色的汁液,这就是皂角液,用作洗涤之用,是非常环保的洗涤用品。但现在前面的红砂石礅,它的作用您恐怕难以猜到,其一,大家都看到此树已经明显倾斜,这个红砂石礅呢是用来镇根的,防止其破坏行走的路面;其二,古代建筑、园林很讲究自然和谐,这样倾斜着给人十分突兀的感觉,那么这个石礅呢就正好起到视觉平衡的效果。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石礅外圆内方,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走过皂角树,前方的是平落堂,内有银家大院,银家大院是晚清时期一位姓银的造纸商人所修建的宅院。大院最初由四个不规则的大天井和三个小天井构成七星抱月的格局,现在只保留了一大一小两个天井。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远方前处的大楼就是大家听闻已久的剑仙楼,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桥头近乐善桥的阁楼,与八店街码头遥相呼应,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现在我们来看看平乐特色旅游产品瓷胎竹编。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邛崃平乐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从起底、翻底、 翻顶、锁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蔑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瓷胎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由简单的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

我们的瓷胎竹编工艺还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竹编产品已经远销国外,还有平乐的竹麻号子和孔明灯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保护将给平乐古镇保留更多的历史财富。

欢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看完瓷胎竹编,我们的平乐之行也就此走一整圈了。下来您可以好好仔细去品味下古镇的点点滴滴。期待您下次再光临平乐,感受这秦汉古镇·川西水乡的独特魅力!

古镇文化赏析

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

1、水文化

穿镇而过的白沫江是平乐的母亲河,同时也是平乐富裕与文明的见证者。北宋初年,火井县治迁至平乐,大批移民入川而来,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和水资源开纸厂、搞航运,使平乐一度成为规模空前的“造纸王国”,并建成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移民商贸的汇聚之地。当地的纸、茶、柴、布、竹等特色山货便由白沫江水路下南河,一路从府南河进成都,一路从乐山出四川;陆路则由平乐川南蜀道直至云南、缅甸。昔时,古镇数道水码头帆樯如林,数条商业街道商贾云集,岸边茶楼酒肆旌歌绕梁、酒绿灯红;白沫江上商船争流、穿梭不断;古驿道上摇铃阵阵、车马奔驰,好一幅活脱脱的川西“清明上河图”。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是平乐水文化的独特体现。

2、火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全世界公认的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其发源地就在平乐。西汉时期,平乐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平乐,事农耕,开“屯垦”先河,同时,亲临平乐“祭火井”,开发天然气,治铁铸器。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然“铁屑”(炼铁废渣)遍地。平乐人蒲元还为诸葛亮设计和制造了“木牛流马”,并进而发明“淬火”技术。为了纪念诸葛亮,平乐人至今仍然保持着燃放“孔明灯”的习俗。

3、纸文化

宋《九域志》称:“平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口繁富,纸市犹大”。平乐自南宋以来即为造纸之乡,据《邛州志》载:“成都草纸半平乐”,这是当时平乐纸乡盛产纸的真实写照,平乐出产的纸直到解放前期都十分有名,畅销整个东南亚地区。相传平乐的母亲河也因为平乐造纸加工的作坊太多,往江中排放污水后,使江面都布满白色泡沫而得名为“白沫江”,足见平乐当时造纸业之发达。

如今的平乐仍然保存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古造纸作坊遗址,它们始于南宋,最多为明末清初,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造纸遗址沿山造坊,设计独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

4、铁文化

平乐自古就是商贸重地,早在西汉时期,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西汉才女卓文君之父卓王孙,寻求理想的冶铁地点打造兵器,在平乐建立了自己最大的冶铁工厂,规模堪比现代“攀钢”,因为时代的变迁以及矿产的缺失,冶铁工厂已不复存在,但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平乐“铁屎坝”上,仍然“铁屑”遍地。在往后的三国、两晋平乐仍利用当地的天然气优势进行冶铁。平乐也从此有了民间打铁这个行业,这里打出来的铁器和茶叶等,通过白沫江运输到各地贩卖,又在外面购买铁废品回来重新打造。现在的八店街也仍然存有古打铁铺,见证着古镇铁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5、路文化

平乐的秦汉驿道是 “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由此道继续通向南方。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显示出了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与匠心,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

6、茶文化

古镇花楸堰地区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是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的第一堡,这里山不高而云雾缭绕,土不肥而雨露滋润,风不吹而爽气袭人,所产茶叶荧郁青翠,百花隆隐,故名花楸。花楸贡茶工艺考究,因袭传统,均为本地农夫手工精制而成。史载,邛州知府刘建国携花楸茶叶入朝进贡,康熙在品评各地进贡茶叶后,赞誉花楸茶为“天下第一圃”,花楸贡茶由此而得名。年轮更迭,岁月如梭,百年花楸依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貌,近10亩古茶园,树龄均及百年之久。无论时空穿梭变换,花楸茶清香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韵经年不变。

7、宗教文化

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其庙宇之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雷音寺、城隍庙、川王庙、王爷庙、禹王庙、江西馆等,可惜相继毁于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现存的金华山天官寺唐代摩崖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摩崖造像中的“天马行空”在全国也仅存两幅,堪称精品。位于镇东闫镇子的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来香火旺盛,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中国铜雕精品)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即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反映出平乐在历史上,一直为宗教繁衍之地,宗教文化亦源远流长。

8、民俗文化

勤劳朴实的平乐人民,不仅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古镇碗碗羊肉、泡黄豆叉海椒、奶汤面、岩谷水豆花、甜皮烧鸭、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灯会,山歌会以及沿江西岸的“竹麻号子”(手工造纸时代的劳动号子),不仅唱响了邛崃、唱响了成都,而且还唱到了北京;婚丧嫁娶时传统的九斗碗古镇酒席的特色;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狮子灯、牛儿灯更是平乐人的拿手好戏;不时演出的川剧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慢起来象白沫江的缓缓流水,壮起来象巍巍矗立的大碑山。纯朴的民俗文化不仅使本地人感到生活的喜悦,更使外地人感到陶醉。

平乐其他景区介绍

平乐的景区特色在于“镇外有景”,不仅有古镇区作为核心,在集镇核心区外还有南丝绸之路风景区、芦沟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金鸡沟风景区等五大风景区作为支撑:

1、金华山风景区

金华山位于平乐镇东南1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即为灵山杰地,在中唐以后,金华山天宫寺香火鼎盛,名满川西。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数不清的摩崖造像凿刻在峰回路转的的山岩上,栩栩如生;依山而建的大佛,宝像庄严,香火不断;大佛座前的一幅“天马行空图”更是全国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国仅存两幅。登高俯视,大佛沟极其自然的弯成一个巨大的“s”形,将金华山一分为二,恰似一个天然的太极图,给金华山凭添几分神秘;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遂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2、芦沟自然风景区

芦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3、南方丝绸之路风景区

此风景区以骑龙山为载体,以秦汉驿道为主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这条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因此平乐有“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的称号。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

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正如现在的山区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侧,筑一段坚固的石坎。

4、花楸山风景区

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分钟,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誉的花楸风景区,景区内层峦叠翠,树木葱笼,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移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以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为代表的清代古民居群,至今依然保持着百年以前的原始风貌。零星散落于竹林深处的川西民居,构成了这里浓郁的乡土特色,纯朴的百姓躬耕田陇,辛勤劳作,过着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是现代都市人返朴归真、感悟田园的乡土人家,是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5、金鸡沟风景区

平乐金鸡沟紧邻平乐镇集镇区,位于沉寂而秀美的大山之间,令人神往。金鸡沟内竹林茂盛,竹海面积达几万余亩,而其沟内山川俊朗,怪石突兀,并且空气清新。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空间”、“绿色幽谷”等,金鸡沟同时也极赋清润秀美的个性,沟内峰峦起伏出没,幽谷呼应隐现,群峰环抱淙淙细水汇流成溪,溪流之水源自于山林,自沟内而出,自成天趣,又令人倍具亲切之感。金鸡沟为平乐宋代以来造纸之宝地,现沟内古造纸作坊依稀可见,古石板路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繁忙景象。

作为南丝绸之路,古川南蜀道上的重镇,古镇还有许许多多的旅游资源,具有浓郁佛教文化氛围的观音院;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和倒石桥、倒马坎、落凭寺、五通碑、三义庙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有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水上风景张飞滩、狮子滩以及两条充满奇峰怪石、峰回路转的金鸡沟、芦沟;狮子山、金龟山错落有致,景色宜人。尚有明代造纸作坊遗址、邓通和卓王孙冶铁遗址、天官试剑石、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古码头、邛南第一桥、元帅井等众多古迹、景点。

关于四川家庭作业整顿心得体会范本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四川牟尼沟!

牟尼沟风景区位于松潘县西南牟尼乡镜内占地面积160平方公理,最低海拨 2800米,最高海拨4070米,年平均气温约4度。景区内山、林、洞、海等相应成辉,林木遍野,大小海子可与九寨彩池比美,钙化池瀑布可与黄龙“瑶池”争辉。此处沟内还有溶洞群供您探奇,有珍珠温泉让您沐浴,对考古有兴趣者,还有古化石让您追忆牟尼沟现有两大景观:扎嘎瀑布,二道海进入牟尼沟的扎嘎瀑布可用骑马或汽车的方式,约需时间1小时(汽车),但去牟尼沟的二道海就只能骑马了,来回需2-3天时间牟尼沟扎嘎瀑布的门票是30元但目前只能去前一个景点,后一个景点,路途艰辛,只能以马代步,如果有较长假期,去体验一下,其景色不逊九寨沟哟。因为其民族风情更浓,集九寨沟和黄龙之美于一身,却比九寨沟更为清静,尤其其冬季不会结冰,即使大雪纷纷,仍然可以进入,当然需要当地向导

扎嘎瀑布:

扎嘎瀑布景区沟长5公里,入口处到营区有一条平坦的山道,山路左侧为坡,右侧为深沟,到处长着参天古树。策马前行大约半小时后,经过一条山道,就到了谷底的瀑布景区游览起始点。从谷底到瀑布绝顶总长约2300米,瀑布从绝顶倾泄而下,形成了多处飞流斜坡的右侧修建有一条曲折栈道,便于游客观景。扎嘎瀑布是一座多层的叠瀑,叠叠多变瀑布高104米,宽35米,为中国最高的钙化瀑布。湖水从巨大的钙化梯坎上以每秒23米的速度跌落,气势磅薄,涛声十里从谷底沿栈道往上走,第一个景点是红柳湖这里为水面开阔的浅水湖,水中长满成片的红柳经卧龙滩、蛤蟆宫、绿柳滩,到距离标示为1450米之处,可见一片风格独特的小瀑布群--林中叠瀑,沿栈道继续上行,途经九流池、玉液瀑,就到了札嘎瀑布的底部溅玉台溅玉台是一座圆形的平石台,当瀑布从高山绝顶往下倾泻,跌落在此平台,浪花溅,如同白玉。经过一段陡峻的栈道,可以到瀑布中段的观景台参观。从这里往下俯视就是飞珠溅玉的“溅玉台”离开观景台,栈道开始变陡经过一段狂瀑,就到达札嘎瀑布的源头

二道海

二道海在牟尼沟的末端,和扎嗄瀑布仅一山之隔。二道海的名称由来已久, 据说来自在于小海子、大海子这两个主要湖泊。松潘县志》中也有记载:“二海,松潘城西,马鞍山后,二海相连如人目

二道海景区为一狭长山沟,长达5公里,有栈道相连。从营区沿栈道上行, 沿途可观赏到小海子、大海子、天鹅湖、翡翠湖、犀牛湖等。个个宛如珍珠、宝石。有的藏匿于密林之中;有的袒露在蓝天之下湖水清澈透明,水面如镜,翠林倒映水中,一派清新年湛蓝的景色。夏秋季节,满湖开满洁白的水牵花,花海难分,极具特色海与海之间由栈道连接,错综复杂座凉亭为群海添上几分野趣

自二道海上行至景区的最深处,有一棵古松,松下是一座温泉,名叫珍珠湖,又名煮珠湖,相传是九天仙女在这里煮珠炼泉所营造出的祛病沐浴池这里水温较高,即便是大雪冰封的严冬时节,水温也在25度左右。池边硫磺气味浓烈,常有人在此沐浴,据说能医治皮肤百病

舞马上要开演了,请大家快去观看,祝愿大家玩得开心,游得愉快!

关于四川家庭作业整顿心得体会范本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秦汉古镇·川西水乡”平乐古镇做客!在这里,您将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和古镇优美自然风光,希望您能在此度过一段轻松而美好的时光。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平乐古镇的来龙去脉吧:平乐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元年,这个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就因修水利、兴农桑而形成集镇,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母亲河白沫江见证了平乐古镇的历史,“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使平乐在白沫江的滋养下,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加之平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乐自古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古丝绸之路环镇而过,保留至今,今天来到平乐,我们就可以看到她深重的历史痕迹——古街、古寺、古树、古道、古桥、古风、古民居、古坊、古堰、古歌……

平乐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谐音,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取其“平安快乐、平常人的快乐”之意。所以当您再看到平乐二字的时候,请您记得川西有一个“平安快乐”的地方叫平乐。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古镇核心区外,尚有5大风景区,其一花楸山风景区,拥有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和川西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群——李家大院,有如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其二金华山风景区,拥有唐代摩崖石刻雕像群和罕见的天马行空浮雕图,是礼佛朝圣的好去处;其三秦汉驿道风景区,以唐代千手观音院、城隍庙、秦汉驿道闻名海外;其四芦沟风景区,拥有万亩竹海,沿途十里长廊尽是翠竹掩映,有“森林氧吧”之称,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其五金鸡沟风景区,造型独特的金鸡桥、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结构及保存完好的造纸作坊遗址,是广大青少年探幽访古的绝佳之地。

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早在宋代平乐镇就是闻名的纸乡。周围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坦平原,高处鸟瞰,宛如一小盆地,素有“天府平乐”之美誉。

沿入口进来的这条街叫乐善街,乐善街因连通乐善古桥而得名,是古镇特色精品水景街区,街道引白沫江之水经顺江堰,到达乐善街水景街区,最后又通过安乐堰,汇入母亲河白沫江。大家仔细看看水景街,就会发现,原来长达300余米的水渠上,架有十来座人行桥,更独特的是,这里的每座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拱桥、平桥、石墩桥、踏板桥……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来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桥上走走,看个究竟。

平乐乐善街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了平乐的美食和酒吧娱乐。如果您想尝到平乐古镇最有特色的碗碗羊肉,或者想尝到特色的钵钵鸡、奶汤面或者其他中餐美食,那您得好好品位下乐善街,一定可以找到您喜欢吃的东西。在这条街还有平乐古镇的特色商品以及富有特色的酒吧文化,喜欢休闲的您,是否想走进去看看?

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开发,平乐古镇目前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20xx年、20xx年还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景区”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现在我们来到了十字路口,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平乐古镇核心区保护区的街道了,面对大桥,您的左边就是台子街,上有古戏台,下有字库街,是古镇古老的场镇所在的位置,过去的人们在这里唱戏,下面观戏和喝彩的,还有卖小吃,经常热闹至深夜。字库街古有字库塔,遵循“一字值千金”的古训,昔时读书人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皆需集中到“字库塔”焚烧,以示崇尚文化之意,字库街以此而得名。在您的右边就是江西街了——这里因曾作为平乐古镇最大的会馆——江西会馆的所在地而得名,江西会馆后因年代久远被毁,现存民居铺面皆为晚清前后时期建设,但依然保留了古代江西街的风貌,被称为“茶马驿站第一街”。

到了这里,我们现在就可以看见前面的乐善桥了。白沫江时成大水,冲毁桥梁,中断两岸交通。清同治元年,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承头捐资,为善造福,是名“乐善”。桥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七孔桃心,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七年采石,三年建桥,百年风雨,留给后人无数佳话。

站在桥的中央,我们就可以一览古镇的全貌了,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乐古镇乐善桥是目前川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了。您看看桥下铺有一层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桥墩呈尖锥形,这样的设计极富智慧,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样的设计让乐善桥经历了百年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筑桥技艺,保留完整的乐善桥也将作平乐永恒的历史文化精华,载入史册。

看完乐善桥,走过寨子门,我们就到了八店街,为什么叫八店街呢?因为当年建这条街时,一共只有八家店铺开张,街道很短,所以就称八店街了,这里最出名的就是这第一家传统打铁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铁器时代起就有此种手工铁匠铺。此铺已近百年,师傅姓王,家传三代。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看完八店街就到了糠市街。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在这里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全部为明清风格建筑,保存完好,是平乐古镇保存最完好的13条古街之一。

拐到右边,我们看到的码头叫八店街码头,因处八店街当口而得名。当年这儿水运发达,货物的吞吐量是很大的。当地人也叫它是私奔码头,据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月夜私奔时,为了躲开他父亲卓王孙在各个路口设置的关卡,就绕道从我们平乐水路顺流而下逃到成都的,从此演绎了一段千古爱情佳话,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仔细看看。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顺河街,这条街因顺河走向而得名。平乐的古街几乎全部沿江而建,整个格局呈鱼骨状,沿白沫江流向相平行的福惠街、长庆街、顺河街等街口节点多为水码头,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交易。

前面沿河上,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建筑临江而建,房屋由柱脚从河里支撑或从岸边支撑起来,这样的建筑叫做吊角楼。平乐古镇建筑大都属于晚清时期建筑,保留了古镇明清建筑的风格。20xx年以来,镇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部分已经破损不堪的建筑外观进行了简单修缮。平乐建筑风格可概况为:小青瓦,木本色,粉白墙和红砂石。

前面竖立有碑文记载的是渔市拐码头,相传是渔业行帮码头,昔时与别具特色的“木栈道”通连,接鱼市拐、联“台子坝”(古代社会活动中心),白沫江渔户、成都渔贩聚集交易,极其热闹。不少成都渔商修房设栈,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渔栈和码头。现存栓船桩眼、栓马铁环、号子灯桩、木栈道架孔、背负重物时上下的小石梯等足以令人遥想当年的繁华。

拾梯而上,我们来到的这条街就是长庆街了,长庆其名取“白沫江水源源流长,生民得福当庆”之意。与长庆街相连接的是福惠街,福惠连长庆,寓意吉祥。这条长庆街也是我们保留比较完好的一条古街道。现在所看到的老钟表铺就是平乐古街历史的见证,此修配铺为古镇居民修理日常生活用品及更换配件,已近百年。早期专营煤油灯芯,随时代发展开始修理手电、钢笔、翻配钥匙等。工艺上主要用原始的木炭火炉加热升温焊接,手工敲打制作。

在这条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工艺,也可以购买到你称心如意的旅游产品。为了服务于商业活动,长庆古街均为梭式建筑,高低错落,木格窗花。临街铺面前设店堂,后为货栈,多为上宅下店,或前店后栈中天井的一楼一底穿木结构。这条街以前是竹木市,主要卖竹编的筛子、背篼和木凳、木床等。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许多店铺就转为经营旅游商品了。

看前面就是“古镇第一照”,这个照相馆是民国时期邛崃最早的照相馆之一了,里面的主人家杨大爷从事摄影工作已经60余年了,平乐古镇现在保留的很多旧照片都是出自杨大爷之手,照相馆也成为记载平乐影象历史的“第一照”了。

平乐古镇当年亦是红色革命的地方,当年红军长征路经邛崃,在平乐留下深深足迹。现在我们看到的草鞋店里面,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所需用到的草鞋,这些草鞋纯手工编造,打草鞋的大爷七十多岁高龄已打这草鞋几十年了,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并把草鞋店取名为“红军草鞋”。这间很古朴的草鞋店,不大的店子里全陈列着老大爷的杰作,大家如果想学,可以在这里看看大爷是如何将稻草变为草鞋的。

在这条街上我们还可以尝到地道的玉麦馍馍,玉麦是用玉米面、面粉、老南瓜等和在一起,经发酵后,放入竹制的蒸笼蒸煮而成,是老少皆宜的食品。除了玉麦馍馍,我们当地的美食:甜皮鸭、老腊肉、野生河鱼、嫩豆花、奶汤面、碗碗羊肉等等都是大家喜爱的,喜欢小吃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在长庆街这里我们能看到禹王坎码头。禹王堰有禹王坎,禹王坎江对岸修码头,马帮在此卸货上船,因专为马帮停靠之用而建,因此称之为马头,因其与禹王坎隔江相对而得名,后来渐渐成为了船只上下货物的地方,名称也随之改为了现在的码头了。

遮天蔽日,冠大于伞,大家是否觉得这里的树很奇特?现在我们看见的叫黄葛树,俗名黄桷树,属桑科榕属,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像这样的古树,沿江共十三棵,多在千年以上,这里有两棵,绑有红绳的一棵树龄已1500多年,小的这棵也已是千年之长。在当地有个风俗,将小儿拜寄与年长的这棵黄桷树为干儿(女),就能得到它的护佑,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做生意的人也喜欢向它焚香祷告,保佑自己全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树下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许多游客都喜欢在此摄影留念。

再往前走,矗立在左前的这座牌坊叫镇江坊,前方是福惠街,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不要小看这条窄窄的街道,在历史上,他曾经作为平乐古镇陆路的主干道,想像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今天虽然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但是相信大家依然能感受到这条小街的设计精巧,以及人户皆商的点滴踪迹。

走进上河坎码头,大家看见的河是平乐的母亲河白沫江,它发源于天台山的玉霄峰,大家知道这条河流为什么叫白沫江吗?自古以来,平乐的竹子资源都特别丰富,造纸业也就特别发达,以前盛传着一句话叫:成都草纸半平乐!当时沿江两岸的造纸作坊多达百个,整条江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白沫,故此得名白沫江。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远处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 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用竹笼装石头筑坝的办法治理洪水,但屡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从此以后,水旱从人,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近处的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镇中的的万倾良田。

现在,我们乘坐的竹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游船,是当地手工竹艺匠人以竹为材料,设计制作成仿古亭台式样,颇受游客欢迎。大家泛舟波上,躺一回靠背椅,喝一杯花楸贡茶,闭上眼睛,再在船上听一曲当地的民歌,晒着暖暖的太阳,吹着微微河风,做神仙也不过如此而已!您不如听听平乐人地道的民歌,感受下平乐主人的好客之情吧。

在船上我们就可以远远看到——天工应物风情园,什么叫天工应物?什么又是风情园?“物生于天,工开于人”。风情园的打造充分借鉴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不朽著作《天工开物》。该书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平乐作为川西坝子具有代表意义的古镇,要复原历史记忆,这是最好的范本,风情园的得名也因此而来。想要领略平乐古镇历史一定要去看一看!

这座风情园是集省内名工名匠,历时一年方建成今日之规模。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男耕女织……风情园是以“复原古镇历史记忆,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和农耕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百年古村落”,一开园这里便受众家好评,被称作“活下来的文化遗产”、“记忆中的田园牧歌”、“世外桃源”……

在园内,酿酒、榨油、造纸、碾米、磨面、织布、制陶、竹编、木刻、打铁等作坊林立;农家小院、官宦庄园、平民草舍、耕夫土房错落有致;竹林掩映中,小桥流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令人宛若穿越时光隧道,步入了百年历史的农耕岁月。质朴中透出壮观,平淡中透出新奇,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的体验和向往,在四川古镇景区里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进大门,我们看见的这面墙叫“照壁”,照壁在古人心目中是能够趋吉辟邪的,据说上百年的照壁,如若不倒,则为福壁,触之能增福,大家不妨上前试之一摸,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我们首先去看看右前方的天工别院。天工别院全院分四进,总长99米,面积999平方米,全部为实木穿斗结构。其中建筑装饰典范以“木雕”“石雕”为主,应用遍及栋梁、柱础、门罩、窗棂等,内容以福禄寿禧、四季花卉、岁寒三友为主,图画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肃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这里,游客可享受旧时大户人家的上宾礼遇;也可携带有情人坐花轿、骑大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烛夜”的传统婚庆习俗。

走看完天工别院,我们继续风情园行程。前面这个四合院,是川西地区典型的农家院落,农家小院均是传统的三间两头转的川西民居建筑,u字形排列,土砖围墙、篱笆院门、晾晒农作物的晾架、风谷机、红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处处弥散着农村的独特风味,体现了农家院落特点。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厅;侧有卧室、客房、厨房、仓房等。白墙黑瓦,干净利落,不高的篱笆围栏露出浅浅的绿意。院外是休闲园,在这里泡上一杯茶,享受阳光的沐浴,品味农家质朴生活。另外,这里还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卤菜,可口的小吃,让游人在体验传统农业之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前方的圆形的空地叫“耍坝”,是进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的地方,耍坝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园区同样设有,且以传统钱币为原型,配合人们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福禄寿禧”等元素,构成一个原始的娱乐场所。耍坝上会不定时上演最民俗的文艺活动和杂耍表演。每逢周末,还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在这里,游客能体会到真正的平乐味。

继续前行,前方看到的是平落酒肆。酒肆是古人喝酒聊天之场所,相当于现代人的酒吧,古人也会消遣,虽无酒吧之闲情,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环境下,三五朋友围八仙桌而坐,几两小酒足以畅谈人生,风月无边。看完酒肆,我们不妨看看酿酒的过程,邛崃是酒乡,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我们平乐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现今有大大小小的酒厂、作坊近百家。这个酿酒作坊只要是向游人展示当地酿酒的工艺流程。酿酒的原料主要有:高粱、大米、小麦、大豆、糯米、玉米等,经蒸煮后加入酒曲,放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后,再放入甑中进行蒸馏。蒸发的酒汽经过弯管进入冷却桶冷却成液态,从小管流出,这就是酒。刚生产出来的叫原度酒,60多度的酒,酒量的您不妨上前品尝一口。

穿过酿酒作坊,就来到了土法榨油作坊。平乐当地榨取油脂的原料是油茶籽,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榨油开工日,榨坊老大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诚请他从天上下来“指导”一年的榨事。第一道工序:将焙干的油菜籽投放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或用水车带动,或用牛、马拉动,碾盘为石材,其余的构件都由木材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转动时,咿呀作响。第二道工序: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在油槽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第三道工序: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它必须是一根百年以上的松木,或是百年以上的红凿木,长度一般在4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0.6—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节奏性特强的山歌,在两个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5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于是,被挤榨的油胚便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

榨油季节结束之日,榨工将油坊洗扫干净之后,摆一桌丰盛的完工酒,像开工时一样,众人先在赵公神位面前顶礼膜拜,将祖师送回天堂,然后划拳行令,不醉不散。榨油坊,这个诗意浓浓的民俗事象将永久传承着一种文明,传承着一种古老的农耕文化。

下一站来到的是大碑纸坊。平乐镇自宋代起就有了造纸作坊,至明清时期十分兴盛,现存的遗址有七十四处,在全国现存的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我们这里出产的纸叫草纸,工艺流程为:1、浸料:选用将生枝叶的竹子,每节截断成五七尺长,放进料池,注水其中漂浸,浸至20天以上。2、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汁涂浆,入篁桶下煮。3、煮竹:将槌洗后的竹料放入篁桶,蒸煮8天,冷却1天后,取出竹麻,放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4、舂料:将竹麻用柴灰浆过,放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用灰汁淋下,若水冷,烧开再淋。十余天后,竹料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倒入槽内。5、抄纸: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落纸于板上,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6、榨床:将毛坯纸叠积板压,使水汽净尽流干。7、焙纸:先用土砖砌成夹火巷,用砖盖在火巷表面,数块之间即空一砖。火气从砖隙透出,外砖尽热,将湿纸用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后,揭起成轶。看完这么多工序,您是否想拿起工具,体验一番古法造纸之乐。

看完造纸,我们就可以来看松墨堂了,这里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大约在晋代就出现了。其原理是:将需要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板工匠雕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您也可以在这里体验一下,古人印刷,原来如此简单有趣。

看完松墨堂,天工应物风情园的内容基本上就看完了。是否意犹未尽,是否觉得这世外桃源还缺点什么?对了,男耕女织、阡陌交通的农家生活还没体会呢。前方的二十四节气田是专为您设计的,您想种植点什么呢?随便挑一个吧,种完不用担心,这里会有专业的农夫为您进行呵护,下次您来的时候,说不定已经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了。如果您不放心,那就经常来看看吧。

走完风情园行程,我们就顺滨江文化路,到水上人家去看看。滨江文化路?为什么称之为文化路?大家不妨看看您的脚下,那红砂石与瓦砾组合而成的路,不是一般的路面,很有讲究。中间铺设的瓦砾似的碎片全部采自“邛窑”遗址出土的邛陶碎片,虽然碎片已经不值分文,但当他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铺在这条通往古镇的小路上,我们就不得不去回想,历史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精神财富。文化路留给我们的是前辈苦心积累的文化沉淀,好好珍惜我们的今天,才是祖辈之福啊!

在文化路的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客栈,他们沿江而建,他们世代生活在渡河边,他们形成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水上人家。来到水上人家,住一宿枕河客栈,听一夜潺潺水声,做一回沫水清梦,我们一定会忘却那都市的尘埃,淡忘那凡尘俗世里的恩怨情仇……大家听这么一说,是否觉得这水上人家,很有吸引力呢?

在文化路上,顺便再给您讲讲平乐的八大文化: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如果您想仔细了解这些文化,那就需要您在平乐好好地去品味一番了。

不知不觉,已走完大半行程。现在我们看到的小堰渠就是黄金堰了,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到蒙山一带,因水势过大,几次筑堰均告失败,于是“撒黄金垒土”,白沫江从此驯服,滋润平乐盆地的千顷良田,“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现在走的这个地方叫河滨公园,前边出现了一棵参天大树,此树名为皂角树,已有700多年的树龄。大家都知道这个皂角树的果实作用很大,在古代还没有肥皂、洗发水的时候,老百姓就将皂角树的果实揉碎,然后用水蒸煮,过滤出黑色的汁液,这就是皂角液,用作洗涤之用,是非常环保的洗涤用品。但现在前面的红砂石礅,它的作用您恐怕难以猜到,其一,大家都看到此树已经明显倾斜,这个红砂石礅呢是用来镇根的,防止其破坏行走的路面;其二,古代建筑、园林很讲究自然和谐,这样倾斜着给人十分突兀的感觉,那么这个石礅呢就正好起到视觉平衡的效果。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石礅外圆内方,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走过皂角树,前方的是平落堂,内有银家大院,银家大院是晚清时期一位姓银的造纸商人所修建的宅院。大院最初由四个不规则的大天井和三个小天井构成七星抱月的格局,现在只保留了一大一小两个天井。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远方前处的大楼就是大家听闻已久的剑仙楼,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桥头近乐善桥的阁楼,与八店街码头遥相呼应,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现在我们来看看平乐特色旅游产品瓷胎竹编。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邛崃平乐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从起底、翻底、 翻顶、锁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蔑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瓷胎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由简单的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

我们的瓷胎竹编工艺还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竹编产品已经远销国外,还有平乐的竹麻号子和孔明灯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保护将给平乐古镇保留更多的历史财富。

欢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看完瓷胎竹编,我们的平乐之行也就此走一整圈了。下来您可以好好仔细去品味下古镇的点点滴滴。期待您下次再光临平乐,感受这秦汉古镇·川西水乡的独特魅力!

古镇文化赏析

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

1、水文化

穿镇而过的白沫江是平乐的母亲河,同时也是平乐富裕与文明的见证者。北宋初年,火井县治迁至平乐,大批移民入川而来,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和水资源开纸厂、搞航运,使平乐一度成为规模空前的“造纸王国”,并建成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移民商贸的汇聚之地。当地的纸、茶、柴、布、竹等特色山货便由白沫江水路下南河,一路从府南河进成都,一路从乐山出四川;陆路则由平乐川南蜀道直至云南、缅甸。昔时,古镇数道水码头帆樯如林,数条商业街道商贾云集,岸边茶楼酒肆旌歌绕梁、酒绿灯红;白沫江上商船争流、穿梭不断;古驿道上摇铃阵阵、车马奔驰,好一幅活脱脱的川西“清明上河图”。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是平乐水文化的独特体现。

2、火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全世界公认的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其发源地就在平乐。西汉时期,平乐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平乐,事农耕,开“屯垦”先河,同时,亲临平乐“祭火井”,开发天然气,治铁铸器。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然“铁屑”(炼铁废渣)遍地。平乐人蒲元还为诸葛亮设计和制造了“木牛流马”,并进而发明“淬火”技术。为了纪念诸葛亮,平乐人至今仍然保持着燃放“孔明灯”的习俗。

3、纸文化

宋《九域志》称:“平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口繁富,纸市犹大”。平乐自南宋以来即为造纸之乡,据《邛州志》载:“成都草纸半平乐”,这是当时平乐纸乡盛产纸的真实写照,平乐出产的纸直到解放前期都十分有名,畅销整个东南亚地区。相传平乐的母亲河也因为平乐造纸加工的作坊太多,往江中排放污水后,使江面都布满白色泡沫而得名为“白沫江”,足见平乐当时造纸业之发达。

如今的平乐仍然保存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古造纸作坊遗址,它们始于南宋,最多为明末清初,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造纸遗址沿山造坊,设计独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

4、铁文化

平乐自古就是商贸重地,早在西汉时期,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西汉才女卓文君之父卓王孙,寻求理想的冶铁地点打造兵器,在平乐建立了自己最大的冶铁工厂,规模堪比现代“攀钢”,因为时代的变迁以及矿产的缺失,冶铁工厂已不复存在,但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平乐“铁屎坝”上,仍然“铁屑”遍地。在往后的三国、两晋平乐仍利用当地的天然气优势进行冶铁。平乐也从此有了民间打铁这个行业,这里打出来的铁器和茶叶等,通过白沫江运输到各地贩卖,又在外面购买铁废品回来重新打造。现在的八店街也仍然存有古打铁铺,见证着古镇铁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5、路文化

平乐的秦汉驿道是 “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由此道继续通向南方。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显示出了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与匠心,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

6、茶文化

古镇花楸堰地区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是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的第一堡,这里山不高而云雾缭绕,土不肥而雨露滋润,风不吹而爽气袭人,所产茶叶荧郁青翠,百花隆隐,故名花楸。花楸贡茶工艺考究,因袭传统,均为本地农夫手工精制而成。史载,邛州知府刘建国携花楸茶叶入朝进贡,康熙在品评各地进贡茶叶后,赞誉花楸茶为“天下第一圃”,花楸贡茶由此而得名。年轮更迭,岁月如梭,百年花楸依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貌,近10亩古茶园,树龄均及百年之久。无论时空穿梭变换,花楸茶清香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韵经年不变。

7、宗教文化

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其庙宇之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雷音寺、城隍庙、川王庙、王爷庙、禹王庙、江西馆等,可惜相继毁于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现存的金华山天官寺唐代摩崖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摩崖造像中的“天马行空”在全国也仅存两幅,堪称精品。位于镇东闫镇子的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来香火旺盛,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中国铜雕精品)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即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反映出平乐在历史上,一直为宗教繁衍之地,宗教文化亦源远流长。

8、民俗文化

勤劳朴实的平乐人民,不仅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古镇碗碗羊肉、泡黄豆叉海椒、奶汤面、岩谷水豆花、甜皮烧鸭、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灯会,山歌会以及沿江西岸的“竹麻号子”(手工造纸时代的劳动号子),不仅唱响了邛崃、唱响了成都,而且还唱到了北京;婚丧嫁娶时传统的九斗碗古镇酒席的特色;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狮子灯、牛儿灯更是平乐人的拿手好戏;不时演出的川剧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慢起来象白沫江的缓缓流水,壮起来象巍巍矗立的大碑山。纯朴的民俗文化不仅使本地人感到生活的喜悦,更使外地人感到陶醉。

平乐其他景区介绍

平乐的景区特色在于“镇外有景”,不仅有古镇区作为核心,在集镇核心区外还有南丝绸之路风景区、芦沟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金鸡沟风景区等五大风景区作为支撑:

1、金华山风景区

金华山位于平乐镇东南1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即为灵山杰地,在中唐以后,金华山天宫寺香火鼎盛,名满川西。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数不清的摩崖造像凿刻在峰回路转的的山岩上,栩栩如生;依山而建的大佛,宝像庄严,香火不断;大佛座前的一幅“天马行空图”更是全国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国仅存两幅。登高俯视,大佛沟极其自然的弯成一个巨大的“s”形,将金华山一分为二,恰似一个天然的太极图,给金华山凭添几分神秘;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遂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2、芦沟自然风景区

芦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3、南方丝绸之路风景区

此风景区以骑龙山为载体,以秦汉驿道为主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这条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因此平乐有“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的称号。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

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正如现在的山区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侧,筑一段坚固的石坎。

4、花楸山风景区

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分钟,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誉的花楸风景区,景区内层峦叠翠,树木葱笼,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移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以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为代表的清代古民居群,至今依然保持着百年以前的原始风貌。零星散落于竹林深处的川西民居,构成了这里浓郁的乡土特色,纯朴的百姓躬耕田陇,辛勤劳作,过着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是现代都市人返朴归真、感悟田园的乡土人家,是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5、金鸡沟风景区

平乐金鸡沟紧邻平乐镇集镇区,位于沉寂而秀美的大山之间,令人神往。金鸡沟内竹林茂盛,竹海面积达几万余亩,而其沟内山川俊朗,怪石突兀,并且空气清新。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空间”、“绿色幽谷”等,金鸡沟同时也极赋清润秀美的个性,沟内峰峦起伏出没,幽谷呼应隐现,群峰环抱淙淙细水汇流成溪,溪流之水源自于山林,自沟内而出,自成天趣,又令人倍具亲切之感。金鸡沟为平乐宋代以来造纸之宝地,现沟内古造纸作坊依稀可见,古石板路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繁忙景象。

作为南丝绸之路,古川南蜀道上的重镇,古镇还有许许多多的旅游资源,具有浓郁佛教文化氛围的观音院;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和倒石桥、倒马坎、落凭寺、五通碑、三义庙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有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水上风景张飞滩、狮子滩以及两条充满奇峰怪石、峰回路转的金鸡沟、芦沟;狮子山、金龟山错落有致,景色宜人。尚有明代造纸作坊遗址、邓通和卓王孙冶铁遗址、天官试剑石、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古码头、邛南第一桥、元帅井等众多古迹、景点。

关于四川家庭作业整顿心得体会范本四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四川牟尼沟。

牟尼沟风景区位于松潘县西南牟尼乡镜内。占地面积160平方公理,最低海拨2800米,最高海拨4070米,年平均气温约4度。景区内山、林、洞、海等相应成辉,林木遍野,大小海子可与九寨彩池比美,钙化池瀑布可与黄龙瑶池”争辉。此处沟内还有溶洞群供您探奇,有珍珠温泉让您沐浴,对考古有兴趣者,还有古化石让您追忆。

牟尼沟现有两大景观:扎嘎瀑布,二道海。

进入牟尼沟的扎嘎瀑布可用骑马或汽车的方式,约需时间1小时(汽车),但去牟尼沟的二道海就只能骑马了,来回需2-3天时间。牟尼沟扎嘎瀑布的门票是30元。

但目前只能去前一个景点,后一个景点,路途艰辛,只能以马代步,如果有较长假期,去体验一下,其景色不逊九寨沟哟。因为其民族风情更浓,集九寨沟和黄龙之美于一身,却比九寨沟更为清静,尤其其冬季不会结冰,即使大雪纷纷,仍然可以进入,当然需要当地向导。

扎嘎瀑布:

扎嘎瀑布景区沟长5公里,入口处到营区有一条平坦的山道,山路左侧为坡,右侧为深沟,到处长着参天古树。策马前行大约半小时后,经过一条山道,就到了谷底的瀑布景区游览起始点。

从谷底到瀑布绝顶总长约2300米,瀑布从绝顶倾泄而下,形成了多处飞流。斜坡的右侧修建有一条曲折栈道,便于游客观景。

扎嘎瀑布是一座多层的叠瀑,叠叠多变。瀑布高104米,宽35米,为中国最高的钙化瀑布。湖水从巨大的钙化梯坎上以每秒23米的速度跌落,气势磅薄,涛声十里。

从谷底沿栈道往上走,第一个景点是红柳湖。这里为水面开阔的浅水湖,水中长满成片的红柳。经卧龙滩、蛤蟆宫、绿柳滩,到距离标示为1450米之处,可见一片风格独特的小瀑布群--林中叠瀑,沿栈道继续上行,途经九流池、玉液瀑,就到了札嘎瀑布的底部溅玉台。溅玉台是一座圆形的平石台,当瀑布从高山绝顶往下倾泻,跌落在此平台,浪花溅,如同白玉。经过一段陡峻的栈道,可以到瀑布中段的观景台参观。从这里往下俯视就是飞珠溅玉的溅玉台”。离开观景台,栈道开始变陡。经过一段狂瀑,就到达札嘎瀑布的源头。

二道海

二道海在牟尼沟的末端,和扎嗄瀑布仅一山之隔。二道海的名称由来已久,据说来自在于小海子、大海子这两个主要湖泊。《松潘县志》中也有记载:二道海,松潘城西,马鞍山后,二海相连如人目。”

二道海景区为一狭长山沟,长达5公里,有栈道相连。从营区沿栈道上行,沿途可观赏到小海子、大海子、天鹅湖、翡翠湖、犀牛湖等。个个宛如珍珠、宝石。有的藏匿于密林之中;有的袒露在蓝天之下。湖水清澈透明,水面如镜,翠林倒映水中,一派清新年湛蓝的景色。夏秋季节,满湖开满洁白的水牵花,花海难分,极具特色。海与海之间由栈道连接,错综复杂座凉亭为群海添上几分野趣。

自二道海上行至景区的最深处,有一棵古松,松下是一座温泉,名叫珍珠湖,又名煮珠湖,相传是九天仙女在这里煮珠炼泉所营造出的祛病沐浴池。这里水温较高,即便是大雪冰封的严冬时节,水温也在25度左右。池边硫磺气味浓烈,常有人在此沐浴,据说能医治皮肤百病。

关于四川家庭作业整顿心得体会范本五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导游马某某,我将和大家一起完成一段快乐的旅程,走进剑门关,剑门雄关,史称天剑,东抵嘉陵,西至涪江,远属荆衡,近接岷山番,北望秦川八百里,系巴蜀门户;南控天府第一关,乃四川咽喉,群峰插汉,如剑之置,如门之劈,两崖相向,其状若门,史称剑门。

剑门关南距成都304公里,北距广元58公里,东临嘉陵江20公里,西接五指山50公里,东经109度,纬度31度,海拔最高峰1260米,关口海拔750米,森林覆盖率70%。她以山险,石怪,景奇,柏翠,峡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而闻名于世,换句话说,剑门之精神在于险峻,剑门之骨气在于崔嵬,剑门之风姿在于细雨,文物历史是剑门的灵魂,古柏是剑门的精髓。

我们已经到达剑门关关口,现在我们将进入景区,一览其美景。

我们看到公路旁右侧崖壁上有三个字“直、方、大”的碑刻。其手迹出自当代杰出学者刘咸火斤(四川省双流人,1896年-1932年,学贯四部,兼及西学,先后受聘为敬业学院哲学系主任,成都大学及四川大学教授),1932年农历六月二十日出发,经绵阳、江油、梓潼于七月初一到剑门,陪同的剑门乡绅史宗鱼便乘兴请其为剑门关题字,因为不能当场想好,答应写好后邮来,后经反复思考决定题写“直、方、大”三字,并附以诗,“舟车东达市朝迁,此地如今不用关,留见方与真魄力,教人立懦与廉顽。”返蓉后因这次出游冒暑染疾,于八月安九咯血而殁。直到52年后的1984年,剑阁县建委为发展剑门旅游事业,向全国征集与剑门相关的古今名人诗文题咏,当年陪伴刘咸火斤游览剑门关并相送返蓉的门人、时任剑阁县政协副主席的赖子畴,想起了当年为剑门关题词之事。查其《壬申北游日记》证实,后在其为李绍岩书写的墓志铭散存有“真、方、大”三字,便将“真”字去掉了一撇一点,由其侄外孙武侯祠技工杨代欣放大处理为80厘米见方三字,其引用《周易.坤卦.六二》爻辞,赞美剑门关的形势,一切生物都按其自然规律发展运动就叫做“直”大地山川安静沉稳,不为外物所动,就叫做“方”,没有什么事物不能负载,没有什么事物不能包容,就叫做“大”。

我们现在看到两块石头,一块叫做蟾蜍石,一块叫蛇石。相传在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南攻蜀国,东击巴国,出三峡以图楚国,但蜀有剑门之陕,巴有江河之阻,道路崎岖,运输艰难,征伐不易,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马错之计,诈言秦得天降石牛,夜能粪金,秦王写信给蜀王愿与蜀国友邻,馈赠宝物石牛并献美女给蜀王,请开道迎接回去。蜀王开明氏素性贪欲,便派五丁力士在大、小剑山、五丁峡一带峭壁处,日夜劈山破石凿险开路,入秦迎美女运石牛。在行之剑门关时因剑门道不能通,五丁力士用宝剑将剑山劈开,但是白天劈开晚上就合拢,一连三天都是如此,第三天晚上半夜子时,五丁力士在峡谷中看见灯火通明,一边是一条大蛇、一边是一只蟾蜍,驮着两山往拢互相挤压,五丁力士情急之下,把手中的宝剑扔向空中,发出一道金光,把两个怪物就此镇住,化作了现在看见的两块石头。公元前320xx年,秦惠文王派遣司马错、张仪、都尉墨前送美女、石牛,后伏大军一举灭掉蜀国。

往前行就是剑门关人文景观--剑门石刻碑林。

一、《剑阁铭》作者张载,字孟阳,湖北人,父张收在蜀郡任太守,张载于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到蜀中看望父亲,途经剑门,因感慨剑门雄险,而蜀人常恃险作乱,而作《剑阁铭》该诗四字成韵,共184字,它开创了第一个以诗文的形式赞剑门之险,第一个记剑门之史,第一个叙剑门之事。同时在诗中提出了“兴实在德、险亦难恃”的观点,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以德治国,益州刺史张敏读后,认为是天下奇文,上表晋武帝司马炎推荐,被铭刻于剑门山东向石壁上。

二、李白《蜀道难》(公元701-762年)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生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长于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镇)于十九岁游览剑门关,公元720xx年出蜀漫游,游遍了祖国名川大山,于公元730年在京都长安写下了《蜀道难》,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三、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公元1172年,陆游应四川宣抚史王炎邀请,入其幕僚为其抗金,后因朝庭调其任临安(浙江抗州市)枢密院,幕府解散,陆游改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十一月他离开南郑,踏上西去成都的旅程。陆游当年曾四次在剑门蜀道,因办公务而往返,陆游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可是有志不能伸,象一个大病的人,在细雨中骑着一匹毛驴,穿着一袭青衫,借酒浇愁,衣衫上征尘酒痕历历在目,因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四、杜甫的《剑门诗》杜甫(公元720xx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卒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杜甫出生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政治上不受重用,生活在社会下层,目睹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千四百多首忧国忧民的诗歌,公元759年12月1日为避安史之乱,带领全家入蜀,途经剑门因而写了《剑门诗》。

自蜀王开明氏五丁开道,诸葛亮于公元231年建关设尉以来,剑门关就是一个非常雄险的古战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100多余次,平均不到20xx年就有一场战争)凡有志称王蜀中者,必须攻下的天险,所以有“攻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的说法,纵观剑门战争史,只有三次从小路迂回攻破剑门,于是守关者说:“一关失,半川没”。

对面就是解放军总政后勤部《中华雄关》摄制组说的“潼关有土无石,剑门有石无土,山是一块巨石,石是一座大山”的雄关天堑了。西边是金城山(上有一道观临绝壁而建名仙峰观),东向是营盘嘴又名姜维城,两崖相向,构成剑门关的关口。古之关口,上宽150米左右,底宽50米。中建一座关楼。沧桑巨变,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当年立石为门的“门”历代相继设关的“关”,均以化为战火尘烟。清代最后一次修建筑的关楼(由当时的四川总督陈谟回京述职时倡仪于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初十动工,次年三月初三完工),老人们记忆犹新:过往人马,从北而来,必闯关而过,踏步步石阶而上,始至关楼前沿,石砌楼座正中,有拱券门洞,开木门两扇。门扉护以铁皮,乳钉突起,各九九八十一颗,置剑楼两层于楼座之上,重檐歇山造,翼角凌空,气宇轩昂,檐下匾题“天下雄关”四个金色大字,无不令人嗟叹汗颜!可惜于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被毁。

也是在这里,历史上五位大诗人以同一首《蜀道难》讴歌剑门。最早的是距今1400多年“南梁”的张忄宗“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第二首是公元550年简文帝箫纲的“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第三首是南朝陈代的阴铿的“王尊奉汉朝,灵关不惮遥。高眠长有雪,阴栈屡经烧。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如此险,功名讵可要!”第四首就是最有名,影响最深远的唐朝诗仙李白的“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五首是清朝初蜀诗人费锡璜的“金牛开九阪,陈宝出三秦。道绝惟通鸟,桥危不渡人。阴岩春积雪,虚壑夜疑神。故国终难到,题诗泪满巾。”

现在我们已来到剑门的标性建筑仿古关楼前了。这座关楼自1983年-1990年先后邀请重庆建工学院,南京工学院,省建设局三次选址五套方案。最后于1992年9月1日动工,次年6月28日建成,当时张中伟副省长在鞭炮声中剪断了彩绸。这座仿古关楼是原关楼平线东移80米,中轴线北偏东20度。其基础隐在12米深的地下,经过仿砾岩工艺处理,使之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不露人造痕迹。关楼主体,两层一底,楼高17.1米,底层用长80厘米,宽高各30厘米的细清石条一丁一顺,水泥座浆,错缝修筑,构成四面墙体。墙外用黄泥勾缝,泥中混合草籽,待到山花烂漫时,其绿草如茵,旧貌依稀,俨然久经风霜,石砌拱券门洞,拱高4.5米,宽3.06米,进深14米,南北贯通。上用三国时官方通用汉隶书体刻,“剑阁”二字(因诸葛亮在此修30里阁道,故称为剑阁,古之剑阁即今之剑门)。南向门联是流沙河先生一九九七年题写的“剑铸耕铧,戾气低沉祥气起;门迎览客,杀声远去笑声来”。二层横匾为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剑门天险”顶层由邑人题写的“眼底长安”。北向门联是古关楼遗联:首当要地,是为双剑之门;体若大邦,或应三刀夜梦。二层横匾是丹阳吴文华题的“天下雄关”、顶层横匾是邵宇题的“雄关天成”。关楼东侧制高点,筑7.8米高的烽火台,四周有堞垛射孔,平战两用:平时可登台瞭望,观山赏景:战时可燃狼烟烽火,乃古代敌情联络信号,台与楼之间以城墙相连,有断有续,石级踏道,通达其间,成为关楼、城墙、烽火台、梯道为一体的古建筑群,总面积443.56平方米,整个建筑采用了“残、断、缺、旧”的仿古手法,使之新建如旧,断墙、残垣,为人们留下了对历史深沉的回顾,1966年4月20日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游览剑门时,当时既无古关楼,也无今古关楼,只有108国道穿关而过(路比关楼低7米),所以郭老题写了地名碑后赋诗说:剑门天失险,如砥坦途通......。

站在关楼上远眺七十二峰,共东向38峰,西向36峰,可欣赏“群峰齿尽黑,万砾色皆红”的美景了。

我们脚下的游山道是1985年由县风景局修建,全长6公里,铺石阶7000余级,宽1-1.5米,我们将沿石阶而上,坡陡路险,请大家小心,注意安全。

剑门关有一位不可不说的历史人物--姜维。我们右侧头顶就是他当年驻军的姜维城。姜维,字伯约(公元220xx年-公元264年),甘肃天水人,羌族,是魏天水中郎将,于公元220xx年归汉,孔明说“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凉州上士也”。(他和孔明成为蜀汉历史上上两段佳话:孔明27岁时一《隆中对》定蜀汉,六出祁山恢复汉室;姜维27岁归汉,九伐中原。成为孔明之后蜀国又一忠臣良将,公元263年由于汉中阳平关、文县阴平桥头失守,姜维会合张翼、廖化退保剑阁(今剑门关)十月派田章助守江油关。以不足3万人马抵钟会、邓艾、诸葛绪18万大军。姜维首仗用5000人马杀得魏兵大败,后退十余里下寨。后因田章疏于警戒,被邓艾设计偷渡阴平,自摩天岭裹毡而下,破江油关、绵竹关直抵成都。刘禅听信谗言,不战而降,形成了“成都后主已亡国,此地姜维尚守城”。姜维闻成都有失,分兵回救,兵至梓州(今三台),太仆蒋显已持后主诏书令姜维投降。帐下将士闻之,无不眦牙裂目,气愤填膺,拔刀斫石,哭声震野,拒绝投降,誓与剑门关共存亡。有一员将士化作一巨石站在关口,千百年来守着剑门关(今石胄)。公元264年蜀汉灭亡。钟会欲据蜀问计姜维,姜维示意杀北来诸将,不幸事泄军乱,北来诸将欲成都杀钟会、姜维于乱军之中,享年62岁。后人有一付对联作了中肯的评价:生活让强敌西来,叹!表缮谯周乞降后主,锦官城到处烽烟,吁冠深矣,可奈何?纵有剑门一木洵难支大厦:死好见先皇地下,悲。计诛邓艾、志偃武乡,孤忠臣应昭河岳,唯斯胜者,必多负,缘兹斗胆千秋遗恨在阴平。另一付对联是这样写的:“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丹心披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历代墨客骚人对姜维盛赞有加。

李隆基诗作的历史,天宝20xx年(公元756年)正月中原大地爆发了“安史之乱”1月18日洛阳陷落,7月10日潼关失守,大将哥舒翰被俘,震动长安,7月14日72岁高龄的唐玄宗出延秋门西逃,避乱四川,15日杨贵妃兵谏被缢,杨国忠被击杀,玄宗一直愁怅满怀,于8月11日达到剑门,当地官员给他献上一碗酸菜豆花饭,吃后胃口大开,精神大振,看剑门关关山雄险,景色秀丽,安下心来细思平定安史之乱良策,于是下了7道勤王诏书,封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12日李亨即位于灵武(宁夏武夷县)。

现在我们眼看见的剑门又一奇观--石笋。它高60米左右,底宽27米左右,前后左右四面临空,而又稳若泰山。相传为韩湘子做笛子所遗留的一截竹子所化。相传石笋上盖了一座小庙,庙旁有一棵大树。据说是鲁班用去梯盖上去的,它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那事清雍正年间,各地反清复明的浪潮尚未停息。剑门关设把总,派五十兵卒驻扎,并有权直接向军机处或总理衙门呈递奏折,不需经过州、府、藩台转呈。(古称作为专凑事)一天晚上,石笋峰上大树和小庙突然着火,火势通天透明,数里外热气袭人。守关头目惊慌失措,飞奔剑门镇(相距关口约一里许)向把总报告“石笋起火”,由于当地方言“笋”和“省”同音,把总误“石笋”听为“十省”立即写了“十省起火”的加急奏折派快马飞报朝庭。一面整顿军马到关口设防,赶到关口一看,见是石笋起火,猛然一惊,跌下马背。赶紧书写“石笋起火”的奏折派心腹快马呈报真实情况。孰料“十省起火”的军报,象离弦的箭一样,早一步呈报了皇上,雍正一看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御览到“十省起火”时,心中大急,天下共有十七省,已有十省起火。正在千钧一发之际,“火烧石笋”文书又到。雍正转忧为喜,但此番折腾,使他大伤脑筋,大骂军机处把军报当儿戏。当即降谕:把总撤职,士卒鞭挞。石笋被火烧后,庙塌树焦,但被烧焦的大树几百年来并不朽滥,枝杆直刺蓝天。

经过大小穿洞,我们来到梁山寺。相传这里曾是梁武帝箫衍于公元551年出家修行之处。兴盛于唐贞观年间,南宋时期修葺,明朝毁于火灾,清雍正20xx年恢复。门上有一幅对联:古寺耸云端,看仙女桥横、雷神峡吼、金光洞邃、石笋峰奇、风景纵清幽,脱不开贪、嗔、痴、爱终是累:雄关排眼底,想孟阳铭刻、伯约祠堂、铃声夜雨、红树珊瑚。兴亡徒慷慨,说到那功、名、富、贵总成空。站在这里,剑门千山万壑尽收眼底,这对联是对剑门雄关景色的高度总结和慨括。

我们饱览了剑门雄、险、幽、奇,那么,剑门是怎样形成的呢?在侏罗纪时期,大约二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扬子海内海,由于海底火山爆发,岩浆和卵石沉积形成了剑门关的砾岩体,后来盆地中部隆起,把大湖一分为二,南为巴湖,北为蜀湖,到白垩纪时期,距今一亿年左右,剑门关正处蜀湖湖盆边缘,紧靠龙门山、米仓山,两山的泥沙砾石堆积湖盆,同时龙门、米仓两山剧烈上升,逐渐形成了剑门关砾岩。砾岩系坚实岩石,抗风化侵蚀力强,透水性也强,长期经过垂直节理发育,在单层厚度大的地区,湿热气侯相宜的条件下,经特殊风化与冲刷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其地貌属丹霞地貌。

经过钟会故垒,我们眼前就是剑溪桥,他建于东汉,最初是一座木桥,在明弘治年间被利州指挥彭山改为一座三拱相连的石拱桥,全长18米,宽4米,夭高6米。两侧有14根望柱,柱顶雕石狮,柱间没石拦板。距今有500余年历史。这座古桥和我们平常所见的现代拱 桥有何不同之处?此桥最为特别地方在于它的桥拱,现代桥的 般都是一个标准的园弧,即是一个圆心的圆弧,拱的顶端只有一块上大下小的锁石,而这座桥的拱是由两个不同圆心的圆弧所组成的尖拱,拱的顶端有两块锁石,中缝用桐油石灰填满。这种拱在桥梁建造史上被称为莲花瓣形拱。这种拱只有明代才有,到了清代已不再有了。所以说这座古桥是研究明代古桥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剑溪桥不仅本身是个重要的景观,为剑门景区增色不少,而且还是一个眺望剑门石壁奇峰的最佳观景桥。当你踏上此桥仰望剑门群峰时,就会发现那绵延百里的石壁恰似铜墙铁壁般的天然城郭,如此壮观的景象就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吧!1992年3月在大剑溪底出土古石碑,上刻明正德丁丑冬,剑州知州李壁《过剑溪桥》诗一首:“看山晓渡剑溪桥,踏雾冲云马蹄遥。见说金牛经历处,欲将兴废问渔樵。”过桥就是当年诗圣杜甫的吟诗台,在这里写下了“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川岳储精英,天府兴宝藏。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朋友,我相信剑门雄关将永远铭记在你生命的深处,给你以力量,伴你在人生征程中奋勇搏击。

关于四川家庭作业整顿心得体会范本六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黑竹沟有野人之说,也是个谜。据说1974年10月勒乌乡村民冉千布干曾亲眼见到高约2米,脸部与人无二,浑身长满黄褐色绒毛的雄性巨物---野人,后来,当地群众曾发现野人的踪迹,当地人对“野人”的敬畏超过对山神的敬畏,称之为“诺神罗阿普”,意为“山神的爷爷”,许多人至今说到野人,仍然心怀余悸。而黑竹沟风有一个地名就叫“野人谷”。

金字塔

黑竹沟所处的纬度和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神奇无比的埃及金字塔相近(北纬30度)这是探险家称为的“死亡纬度线”,学术界也一直未能解开此谜。黑竹沟的最高峰一马鞍山主峰东侧,有一座海拔3998米的山峰,其上部成三棱形,酷似埃及金字塔,在红光照耀下,金光四射,形成一个神奇无比的梦幻世界,成为一座以假乱真的耀眼金山,“金字塔”是黑竹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发源于北面的三岔河与南面的罗索依达河,就象“金字塔”伸出的两条玉臂,把整个黑竹沟区域的腹心地带紧紧环抱。

黑竹沟“金字塔”不仅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而且是极为难得的观景台,旅游者站在金字塔之上,近可将古冰川遗迹,冰斗、角峰、v型谷等景观一览无遗;远可望日出、云海、佛光奇景,黑竹沟全貌尽收眼底,“金字塔”脚下的万亩杜鹃花,白色、淡红、黄色,花团锦簇,应有尽有,成为黑竹沟又一奇观。杜鹃花的种类极为丰富,花期长,色彩艳丽,把黑竹沟装扮得五彩缤纷。

人畜失踪之谜

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出现失踪和死亡事件,早有所闻,很多媒体也都披露过,人进去后是怎样失踪的,很多原因至今还是个谜。据不完全统计,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部队测绘队和彝族同胞曾多次在黑竹沟遇险,其中三死三伤,二人失踪。据当地的彝族长者介绍,1950年,国民党胡宗南残部30余人,仗着武器精良,穿越黑竹沟,入沟后无一人生还,因此,这里留下了“恐怖死亡谷”之说。

神秘浓雾

黑竹沟由于地形独特,植被茂盛,再加之雨量充沛,湿度大,山雾是这里的特色。沟内经常是迷雾缭绕,浓雾紧锁,阴气沉沉,更显神秘莫测。此处的山雾千姿百态,清晨紫雾滚滚,傍晚烟雾满天,时近时远,时静时动,忽明忽暗,变幻无穷。据当地彝胞讲,进沟不得高声喧哗,否则将惊动山神,山神发怒会吐出青雾,将人畜卷走,考察者分析,人畜入沟死亡失踪原因,迷雾造成的可能性很大,人进入这深山野谷的奇雾之中,地形又不熟,很难逃脱这死亡谷的陷井。当地人和考察者总结出这样一个顺口溜“石门关,石门关,迷雾暗沟伴保潭;猿猴至此愁攀援,英雄难过这一关。”彝族同胞自豪地告诉我们:黑竹沟是一个金山银地,连雾也舍不得离,这里“盛产”的雾,扑朔离奇得象软绵绵的飘布,一旦深入其中,会把你包围,把你吞没,这里的雾为什么这样变幻莫测?为什么会导致伤亡?雾气会不会含有其它成分?都有待人们去研究。

迪庆香格里拉导游词 ·蜀南竹海导游词 ·九寨沟(五彩池站到长海)导游词 ·海螺沟导游词

彝族祖籍之谜

现在斯合镇原名叫斯豁,彝语为"打摆子而死"之意。当地彝族同胞广为流传:在死亡谷最险地段--石门关其上部开阔的谷地便是他们祖先住过的地方,"祖训"不能入内,否则会遭灾。石门关是黑竹沟的腹地,曾有不少探险队历尽艰辛,最终也未能深入石门关这块险恶地带。当地有"猎户入内无踪影,壮士一去不回头"的传说。

关于四川家庭作业整顿心得体会范本七

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景区位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城西,距四川省会成都市仅30分钟车程,双流国际机场5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区地处内陆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5.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水质、空气都达到国际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

景区面积为220公顷,核心游览面积120公顷,是由离堆古园、都江堰渠首工程、二王庙、玉垒山、松茂古道等20多个重要景点串联成的旅游环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都江堰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清溪园〕由于园中的美景是以清澈的岷江水为主线来串缀,因此称它为清溪园。清溪园占地约8000平方米,园林建筑风格取材于川西民居,造园手法以水生景,清泉在岷江特有的各色卵石的映衬下,凸显出浓浓的野趣。透过照壁的漏框,我们可以看见览秀亭屹于小山之上,山间溪流潺潺而下,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也使这里成为整个园林的组景中心,我们眼前的这些盆景,有全国罕见的上千年的树桩盆景,也有再现巴山蜀水幽、险、雄、秀自然风貌的山水盆景。

园中最著名的树叫紫薇佛掌,紫薇树在民间一直是吉祥的象征。看它象不象如来佛祖的手掌,它历经沧桑,阅尽世间万象,是一件活的文物。您向它祈祷或许会带给你好运。这就是园内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花瓶,已经有1320_年的历史了。请看瓶口与瓶底是合拢的,而瓶身是镂空的。每年的6~10月满树盛开的紫薇如同插在一个镂空的花瓶里,栩栩如生,堪称盆景艺术中的珍品,在《中国花经》中有专门介绍。

园中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屏风,它制作于明末清初,是用紫薇、银薇、翠薇三件花木编制而成。其大胆的想象,独特的构思,在全国尚属首例。它取意于古园林建筑中园门造型,虚实相间,既美观又实用,盘扎艺术大气而精巧,显示了园艺师精湛的技艺。

都江堰是世界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的无坝引水工程,它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的天府之国,成为秦统一中国强大的后方战略基地和大粮仓,它无可置疑地推进和加速了华夏文明的进程。

造福万代的都江堰是一个庞大的水利系统工程。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政权如何更迭,都江堰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维修。它的水利网络逐渐扩大,目前已覆盖四川省36个县的1000多万亩良田,并向成都等数十座城市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成为成都平原和川东北数千万人的生命之源。

世界上最伟大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除了它下游密如蛛网极其庞大的灌溉水网河渠系统外,其主体部份为渠首三大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鱼嘴分水堤,因形似鱼嘴而得名。分水堤位于渠首顶端,修筑在岷江弯道的中部,迎着古老的波涛,巧妙地将一条岷江剖为内外二江。内江是人工河,外江是岷江的天然河道,内江主要作用灌溉,外江则肩负着泄洪的重任。水流平缓的枯水期岷江六成水沿凹岸流入内江,外江占四成,水流湍急的洪水期,六成水在凸岸的反作用务下冲入外江,这就是治水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由此可见鱼嘴修建时的科学选址是何等奇妙。鱼嘴分水堤因长期面对洪水巨大的冲击力,所以修筑十分坚固,且世代维修,后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两千多年前,李冰率众人烧水浇岩石,用人工艰难地将一座山断开,形成了一个窄窄的进水口,进水口因形似瓶颈而得名“宝瓶口”。江面在这里由70米骤减为28米,滔滔江水经窄窄的进水口涌入宽阔的内江,逐渐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灌溉着川西平原千里沃野。它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进入成都平原的江水流量。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田灌溉,抗旱防洪,生活用水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20_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