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思政必修课心得体会教师及收获 思政必修课心得体会教师及收获感悟(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2:36:03 页码:13
思政必修课心得体会教师及收获 思政必修课心得体会教师及收获感悟(7篇)
2023-01-12 22:36:03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思政必修课心得体会教师及收获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我校确立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学校宣传部与教学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了关心和支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重视,不能轻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为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主管副校长、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直接主抓负责,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是完善规范工作机制

学校实施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专题会”制度,定期研究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行学校领导“听课制”,通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建设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在人员及师资配备、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务处、科技处在教学成果评定、教改立项、科研立项、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也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支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配置专门工作机构

学校在原社会管理学院的基础上独立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选配了具有哲学学科背景的教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担任负责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落实保障专项经费

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图书资料购置、教师培训和教学条件改善方面给予倾斜。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征订各类社科期刊30余种,设立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验室,并购置思政课教学辅助平台,建设相关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强化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培训考察。

教学队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从严选拔、关注成长、优先培养,初步建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高标准建设专兼师资队伍

根据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的相关要求,学校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学校从严选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学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3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到了教育部1:350的要求。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组建了一支由熟悉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党务理论工作者构成的15人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来自于学生工作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落实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在职培训培养和实地考察等措施,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教研水平,改善了师资结构。2013年以来,思政理论课教师中有7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有12人次参加各类培训,6人次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轮训计划;每年选派4名教师参加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选派18名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赴发达地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选派10名专职教师带队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教研科研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研究课题6项,校级研究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和2014年度两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和“教学能手”奖,2016年度两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奖,2014年一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候选人。

(三)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为载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

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目标,学校2010年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选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以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师责任感和归属感

学校在教师职务评聘、表彰评优、经济待遇落实等方面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给予倾斜,极大地调动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例为59%,高学历教师比例为56%,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1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青年教师成才奖”、3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评校级“模范班主任”、1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4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先进工作者”。

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系,“理论+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初步形成。

(一)规范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学校严格按照“05方案”为本科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门课程,共计16个学分,248学时;开设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实践课程,共计2个学分,36学时。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时数。使用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坚持新课培训,集体备课,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全校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按照每学期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要点要求,采用“专题化”教学,并通过集体备课,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坚持教学内容紧跟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提升课程的针对性;推行形势与政策主题班会,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选用辅导教材,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平台

为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兰州石化集团、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街道社区、什川镇华夏奇园中国红色文化基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邓宝珊故居、红西路军事迹展、会宁红军会师楼、哈达埔红军会议旧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的平台。

(三)全面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坚定性,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就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针对性不强的模式。为此“05方案”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新模式的实施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主要有:提炼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咨询式教学,使学生在关怀中备受鼓舞。

学: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科学设计学习专题,采取“小组学习探讨、班级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要做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做: 突出实践教学,设计出具体的实践活动方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做到在“教中学、学中做、课内做,课外做,校内做,校外做”,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乐于做事,身体力行,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走出校园,履行社会责任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近几年通过开展以“从我做起,共建文明校园”、“诚信做人”、“mdsk读书会”、“法律援助中心”、“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使学生从践行中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考试方法, 构建了由闭卷(30%)、开卷(30%)、实践(20%)和平时作业成绩(20%)四部分组成的复合式考试体系,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应试”方法,侧重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试,充实考试内容,扩大考核外延,分解考评指标。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改革成果解决教学问题方法突出

第一,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也是衡量课程水平高低的标准。我们严格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按照“05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心和中心任务。

第二,坚持“两个转变”:即把教材转化成教案,把教案转化成教学过程,切实克服教学概念化、单调化、程式化、空洞化的倾向,增进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突出“三个环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新”, 以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活”,采取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小品表演”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考试形式突出“实”,就是通过改革考试考核形式,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确保教育教学实效,达到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的目的。

第四,贯彻“四教”“四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教人、教心、教行”,通过学习,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五,实现“五个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关注、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掌握教材内容与学习原著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对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讲解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二)改革成果特色鲜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点有:

第一,学有所用,针对性强。运用文艺式、操练式教学方法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小品表演,用形象的艺术语言和肢体语言形式把深奥、抽象、枯燥的理论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并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品表演的内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自主学习,创新性强。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灌输式教育,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听、看、读、思、议、写”等六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马列“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

第三,知行合一,实效性强。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完全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观众”或“配角”,变为新型教学中的“演员”或“主角”,由“跟我学”转向“我要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三)改革成果成效显著

本研究成果经过十年的探索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关注,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媒体、兄弟院校的好评。

第一,推进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向纵深发展

根据我校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思政课课程特点,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第二,本成果得到省内其他普通高校同行的较高赞誉

我们通过参加省内思政课课程教学研讨会、课程师资培训会等各种机会,广泛宣传、介绍我校通过实施思政课教改项目,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的特色亮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特别是我校构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多平台、全员式参与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受到省内普通高校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较高评价。

第三,本探索成果受到省教育厅和思政课建设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在2008年省教育厅开展的高校思政课建设督查工作中,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获得教育厅督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11年4月,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督查组专家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校认真贯彻落实“05方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体制完善,安排部署到位,课程设置合理,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有力,实践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2008年11月、2015年1月,甘肃电视台文化频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汇报展示活动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18年9月18日下午,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为组长的调研组来我校调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逐步形成学院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既是思政课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堂,体现了我校思政课改革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结合专业,特色性强;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学以致用,获得感强;效果显著,推广性强的五大特色。十二年来,我们深化教学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突出特色,使思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我们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专题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并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关怀中备受鼓舞。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十二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魅力思政火了起来。我们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课内实践教学便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虚拟实践教学拓展教育空间,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我们大胆创新的一年一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经过了从艰难起步、艰辛探索到广泛参与、初见成效,如今这一活动形式已常态化。通过这种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也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省、市电视台及相关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以及兄弟院校的观摩学习和高度好评,已成为我省高校独一无二的文理品牌。

第五,对分课堂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指导,以“打造思政金课”为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自2018年6月首次接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来,组建了由曾令琼教授领衔,多名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分课堂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现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逐步推广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大力推行“对分课堂”的全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并于2019年4月24日上午,在兰州文理学院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公开课第5场直播。此次全国直播是由“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发起的,在全国范围内基于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真实课堂情境下的思政课系列直播活动,首批共有五所高校进行了公开课直播,在全国思政课教学改革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第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辨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大量生动、真实的论证实例,把理论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能够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思想脉搏,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加深对大学生的国情、民情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一个方案”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是高学历教师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偏少;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今后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以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

第二,制定科研规划,在国内和省内聘请一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和教授,指导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三、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争取2年内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获得奖项。

2022思政必修课心得体会教师及收获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保障 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2022思政必修课心得体会教师及收获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2022思政必修课心得体会教师及收获四

“我是党员,我上!”

在医治病患的一线、在保障供应的后方、在联防联控的社区大院,这句话被重复了千千万万遍。掷地有声的背后,是一个个普通党员的身影。

他们,守土尽责,以“逆行”姿态奔赴阻击疫情的战场,与病魔殊死搏斗,不眠不休;他们,守土担责,用脚步丈量家家户户,宣讲排查不间断不停歇,落细落实。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个他们,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筑起抗击疫情新的长城。他们也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也有温馨小家、亲密爱人。是什么,让他们放下牵挂,冲向战“疫”一线阵地?是共产党员这个共同的名字,更是这个名字的背后,那在革命年代用鲜血淬炼的赤诚,在建设年代用汗水凝聚的担当,在入党时毫不迟疑立下的光荣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高高飘扬的党旗,就是我们战胜疫病的底气!

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感想

面对未知时诚实、谦逊的态度,团结协作、各展所长的劲头,终将帮助我们赢得这场与病毒的竞赛。

近日,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的科研人员将表达出的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菌株,无偿提供给科研机构和医药公司。这一做法的价值是,科研人员无需重复合成病毒基因序列,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还有助于相关诊断试剂产品研发。这是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防疫抗疫一线的缩影。

眼下科研与疫情正在赛跑。早一分钟查明病毒源头,搞清楚病毒的传播致病机理,能为下一步疫情防控抢出更多时间;找到准确、快速的诊疗方法,能提高诊断的效率,分流病人,避免交叉感染;筛选潜在的治疗药物开展临床试验,能为病人送来希望……正因为如此,疫情暴发后,科技部当即启动了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部署了在病毒传播、快速检测、对症药物、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如今,一批针对疫情防控急需、短期内有望及时完成的申报项目优先获得支持,一些科研项目审批有了绿色通道,实验室成了疫情防控的特殊战场,与医护人员忙碌的救治一线相比,这里或许没有喧闹,但工作同样紧迫,每一秒都如金子一般珍贵,每一刻都承载着期望。

令人鼓舞的是,我们的科研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分离和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实现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在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共享;快速研制出了检测试剂盒,核酸诊断试剂已经全面投入应用:初步遴选了部分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正在加紧推进进一步的疗效验证: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和病毒株,疫苗制备正在路上。

然而,由于本次肆虐的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人类对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无法马上揭开它的所有秘密。它的真正来源是什么,是否存在中间宿主等,仍然需要更多科学证据;如何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依旧需要专家在临床中总结;初步遴选的治疗药物,还需到临床中进一步验证。这些都提示我们,与疫情赛跑,科研人员要有打硬仗的准备,敢于担当、集中精力,全力投入攻关任务上来。面对未知时诚实、谦逊的态度,团结协作、各展所长的劲头,终将帮助我们赢得这场与病毒的竞赛。

2022思政必修课心得体会教师及收获五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xxxx落实〈xxx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行动实施方案》和《xxxx关于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教师思想素质,维护人民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协助学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本期学校思政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在全校师生的配合下,学校的思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转变,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极少部分学生的思想意识较差,行为极为不规范,这部分学生是本期思政工作的重点。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入手,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创建改造学习环境,重抓班风、学风、校风,进一步提高思政工作实效,为祖国培养品学兼优的新一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工作目标

1.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正确的工作观念。

2.狠抓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切实转变学生乱扔乱丢、乱倒乱吐、乱涂乱划的不良行为;狠抓学生文明礼仪,切实转变学生粗话脏话、假话空话、行为粗野、举止恶劣等不文明的行为习惯;狠抓学生思想教育,切实转变学生集体观念淡薄、感恩意识淡薄、和谐相处意识淡薄、尊老爱幼意识淡薄,诚信意识淡薄、守法意识淡薄等不良行为。狠抓学生卫生习惯教育,切实巩固上期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保证学校随时随地干净整洁。

3.强化德育意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德育工作的整合功能,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制定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大力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增强班主任的育人意识和提高他们育人能力。

4.重视行为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一日常规考核为抓手,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切实抓好“感恩、诚信、守法”教育。继续巩固“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主题班队会,利用晨会、班队会、主题教育、班级公约等,强化教育训练。注重细节,特别是抓好学生的集队、课间操和课间行为规范等,切实培养学生做“讲文明、懂礼仪、讲诚信、会感恩、能守法”的校园小主人。

5.开展好系列主题教育。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发挥少先队阵地作用,一月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恩、诚信、守法、奉献、友爱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格。每月举行一次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6.开展好读书节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的学生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7.落实教育三结合。沟通才能理解,理解才会支持,所有教师要多了解家长,多与家长沟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与家长智慧相处,思政处要积极督促并参与班级的家长会,深入管理,合力育人。

8.结合实际,制定出学生管理措施,利用学管中心,时时处处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礼仪、品德进行教育和监督。

9.完善班主任的管理办法,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把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纳入年度考核,最大限度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全力保障各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建全学校德育网络,构建高效的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全校教师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意识,平时把学生满意和不满意,家长放心和不放心作为评价自己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从而督促教师更好地规范自我。

2.加强“三风”建设,全面开展思想、组织和作风整顿,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严格制度管理,严格教师从教行为,切实转变在教师中存在的“将就”、“勉强”“应付差事”的工作作风和“上班打麻将”“违规操办酒席”等不良的“三风”现象。协助工会发挥好其职能作用,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大讨论,重视教师的教风、会风、形象建设,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学团队。

3.完善各项制度。本学期将对原有的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班主任工作量化评比制度、班级量化评比制度、卫生制度、升队国旗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行完善,充分发挥一系列制度的监督作用和保障功能。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5.全力保障各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且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向上级报到,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1.通过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xx一小学五十分制》等,把常规教育落实到实处,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开展各种活动,以活动育人,本学期将每月一次校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做到讲文明、懂礼仪、讲诚信、会感恩、能守法,成为学校的小主人。

3.组织各类讲座。如“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和“心理知识”,这项活动将在学校的支持下请相关单位领导或负责人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讲座,以便更全面地帮助学生,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输导者,成为值得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三)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1.充分发挥“家校通”的作用,增进家校之间的联系。除了交流学生情况外,还应特别重视对家庭教育提出的一些建议。

2.举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应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共同研究教育方法。

3.认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要选择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场所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4.关爱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022思政必修课心得体会教师及收获六

“挑山工”肩头有担子,脚下有茧子,他们的脸上有汗水浸透和阳光暴晒过后的颗粒质感,他们的肩头有被重担压过的深深勒痕,他们的步子因为肩头担子的“沉”而压得很低,但是他们的精神却高高飘扬,激励着许多人奋发前行。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眼下,“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各地铺开,打赢这场战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关键时刻,就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急先锋”作用,主动担当、百折不挠,勇做“疫情防控阻击战”“挑山工”。

提振“迎难而上”的高昂士气。共产党员,越是艰难险阻越是要攻坚克难,越是急流险滩越要趟水过河,越是风雨交加越是要迎风沐雨,面对眼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这道“急难题”,他们面无惧色,争当“急先锋”,叫响“跟我上”,高扬的党旗在他们心中,人民的安危在他们心中,激发出了高昂的精神士气。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共产党员面对着许许多多的困难,有口罩紧缺的困难,有村民误解的困难,有背井离乡的困难……这些困难却并没有压垮他们的信念和决心,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从来就没有“最后一根稻草”。口罩紧缺他们就自己自制口罩,村民有误解就每天到村里去“报到”,背井离乡就把抗疫阵地当成自己的家,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没有什么仗是共产党员打不赢的!许许多多共产党员的精神士气汇聚成了祥云,横扫笼罩阴霾。

压上“严防死守”的责任担子。挑山工压上沉重的担子为的是把山路铺平,共产党员压上责任担子为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共产党员们就像尽职尽责的“守门员”,他们严防死守每道缝隙,让“病毒”无缝可入、无路可逃。他们紧扣“严防死守”四字二词。他们“严防”,对人流密集的区域和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杀,让环境更洁净。他们“死守”,组织了“铜锣队”“巡逻队”“劝诫队”“喇叭队”,让“不串门、不聚餐”的“三字经”飞入“千门万户”,让群众耳听心知步止,让病毒“无计可施”。尽管责任重如泰山,极大地消耗了共产党员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给自己压上担子,从白天到黑夜,从村头到村尾,没有丝毫懈怠。他们以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书写了“为民”的初心。

发扬“脚踏实地”的精神劲头。山路崎岖难行,蜿蜒而上,就像古语所言:“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但是挑山工却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劲头,“咬定”目标,用“风光无限在险峰”的高远目标来平实脚下的每一步,他们脚踏实地,没有一点“虚招式”。有人会觉得,挑山工为什么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高峰,为什么不抄近道,节省路程和时间呢?但若抄近道,首先路况不明,他们如何确保能够为肩上的石头“保驾护航”,其次,抄近道,往往道窄路滑,很容易人随坡滑,反而事倍功半。脚踏实地虽是最笨却也是最好的方法,以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璀璨的成绩。共产党员正是因为有着“脚踏实地”的精神劲头,才能够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方法成为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硬骨头”,他们最“硬核”的“实力”就是脚踏实地,不开无意义的会,不走形式主义的过场,不做对群众无益的事情,这是他们严格的工作标准和实在的精神劲头。

锻炼“勇攀高峰”的沉稳脚力。有许多人只关注脑力和笔力,并言之凿凿,脑力可以发挥作战指挥棒的作用,笔力可以精准传达战斗指示,但却忽略了一点,无论是作战指挥棒还是战斗指示都要靠脚力的“丈量”来“勘测”目标存在差距和战略上是否存在偏颇。关键时刻,脚力千钧,只有凭借脚力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让战斗全线铺开,才能取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这段时间以来,正是共产党员深入农村一线,时时在、日日防、天天守,坚守住每一块农村阵地,走遍农村的每一片热土,才让群众心头更加安定,才让“疫情抗击”得更加有力。他们脚下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疫情抗击胜利的足音,他们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的里程碑,他们的每一个脚印都让村民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他们勇做“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挑山工”,他们有最重的担子,也有最硬的肩膀;他们有最沉的步子,也有最实的成绩;他们跨过最难的关卡,也深藏最深的情愫。他们,就是共产党员!

长江,黄河,两条丝带,舞动在锦绣中华的大地上。

源于同一座高原,汇入同一个大洋,哺育亿万炎黄子孙,涵养一种中国精神。

河南在大河中流,湖北在大江中游,面对共同的新冠肺炎疫情,江河手挽手,人民心牵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一支支医疗队奔赴武汉,一批批物资星夜驰援湖北,奏响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江河同心”曲。

由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政论片《雄关》,今晚播出第三集《江河同心》。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发出“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总攻令。

中央有号令,河南雷厉风行。

全国一盘棋,河南一马当先。

1月26日,河南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从接到通知到完成组队,只用了6个小时;

2月2日,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

2月4日,河南46位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出发;

队员最多的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来自全省49所医院的300名医务人员,12小时内就集结完毕。

从1月26日到2月26日,一个月内,河南先后派出15个医疗队1281人。

要给就给最好的,精兵良将去武汉。

危难中,祖国和人民一声召唤,一批又一批医务工作者不顾安危,母亲吻别甜睡的婴儿,儿女瞒过年迈的父母,丈夫告别新婚的妻子,毅然走上了前线。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挺身而出。

从走进隔离病房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是战士。

赵童医生正在紧急救治一位80岁的患者。

几天前,老人有腹胀表现,经初步诊断符合“急腹症”特点,赵童随即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将患者转送到ct室,诊断结果是急性肠梗阻。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干燥的大便无法排出,病人痛苦不堪。

如果结肠破裂穿孔,患者很有可能会死亡,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也考虑不了那么多,赵童医生直接用双手将粪石掏了出来,缓解了患者的痛楚。

“您把我当儿子就行了”。

新冠肺炎患者,有不少是高龄老人,家人都无法陪护。他们能够康复,不只是靠呼吸机,靠药物,靠自己的免疫力,更要靠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

可对于这些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来说,从踏入这个战场那一天起,他们在关爱别人父母的同时,也就无法对自己的亲人尽孝。

这里是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半个小时之前,河南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赵松得知父亲在郑州去世的消息,忍不住失声痛哭。

只是,他不能放任自己陷入哀痛无法自拔。

还有病人需要争分夺秒地救治,还有别人的父亲需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两三个小时后,这位刚刚失去父亲的医生,擦干眼泪,开始工作。

中国人,无比珍视孝道。

父母在,要好好赡养;父母离去,要好好送终。

但有一种孝,是报效国家,报效人民,以此荣耀父母,荣耀故里。

援助湖北期间,河南医疗队收治患者2341人,共治愈出院1787人,转定点医院529人。

正因为医护人员慨然直面战场凶险和劳瘁,默默背负着个人的付出和牺牲,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既然是一场战争,后勤就是决胜关键,中原物资源源不断支援湖北。

河南省成立了由省级领导牵头的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专班,组织抗疫物资生产调配。

级别足够高,授权足够大,协调能力足够强,确保最高效地集中一切能够集中的资源。

在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量支持下,春节期间,本已按下“暂停键”的河南企业紧急启动,吹响生产集结号!

在政府职能和市场力量的相互配合下,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平顶山圣光集团医用防护服产量整整翻了17倍,最顶峰时,它生

河南长垣,医疗物资生产占全国市场销量的50%以上。春节期间,这里有资质的企业全线开工,机器24小时不停,工人24小时倒班,产量猛增到平时的30倍除夕当晚,就有首批紧急生产的290万只口罩发往武汉。

支援湖北,河南倾囊相助,自己的困难自己消化。疫情最紧张时,信阳的n95口罩、全面型呼吸防护器、胶靴不足一天用量。即使这样,1月28日到2月15日,全国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河南重点生产企业生产的医用防护服九成以上、医用口罩六成以上运往武汉。

得知在湖北的医务人员忙得吃不上热饭,河南紧急协调一批批速冻、方便食品,从2月3日开始,源源不断运往湖北。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意味着河南食品生产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力。全国性“一站式”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上万吨牛羊猪肉可供随时调配。

如果说河南的大宗物资调度是一条流向湖北的大河,那么在这个从北向南的爱心方向上,还有无数涓涓细流,单独看都有些不起眼,但汇聚起来,就是了不起的公益能量。

河南省沈丘县白集镇田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辉三进武汉送菜。

一个人开始,一群人跟上,一个县城加入。

河南支援湖北,一去一来,去的是医护人员和物资,来的是进入河南的湖北籍人员。

古道热肠的河南,急公好义的河南,伸出双手,热情地帮助遇到难处的同胞。

防控疫情,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人心。1月23日,武汉进出通道关闭。当天,572名境外湖北籍旅客从郑州机场入境,根据机场提前两小时提供的旅客信息,郑州市迅速在航空港区指定了三家优质酒店,让这些旅客住得尽可能舒适,尽可能有家的感觉。

再漫长寒冷的冬天,也总是要过去的。

春回大地时,也是凯旋日。

告别春水浩荡的长江,告别樱花绽放的武汉,告别依依惜别的同仁和同胞,告别战斗过的战场。

白衣战队,荣耀北归。

3月26日,河南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137名医护人员乘高铁回到家乡。

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省政协主席刘伟等在郑州东站迎接。

河南高速交警组成护航车队,为凯旋的白衣战士护航。

郑州街头,一个个灯箱为胜利之师点亮。

家乡父老,向自己的英雄欢呼致敬。

祖国,永远铭记那些忠于祖国的人。

人民,永远热爱那些为人民奋斗的人。

长江,黄河,血脉相连。

一场重大的危机,固然带来苦难和牺牲,但也如磨刀石一样,砥砺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战“疫”期间,河南对湖北的支援,出于本能的同胞深情,出于真挚的亲人牵挂。

我们这个多民族团结一体的大家庭,我们这块南秀北雄的锦绣国土,在迎战共同敌人的奋战中,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繁荣昌盛,更加珍惜奋斗换来的幸福,更加珍惜东西南北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更加珍惜拧成一股绳奔着梦想去的休戚与共。

更凝聚,更团结,更有力,我们以此赢得这场人民战争,也必将以此赢得未来更为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

2022思政必修课心得体会教师及收获七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我校确立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学校宣传部与教学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了关心和支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重视,不能轻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为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主管副校长、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直接主抓负责,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是完善规范工作机制

学校实施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专题会”制度,定期研究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行学校领导“听课制”,通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建设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在人员及师资配备、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务处、科技处在教学成果评定、教改立项、科研立项、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也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支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配置专门工作机构

学校在原社会管理学院的基础上独立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选配了具有哲学学科背景的教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担任负责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落实保障专项经费

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图书资料购置、教师培训和教学条件改善方面给予倾斜。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征订各类社科期刊30余种,设立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验室,并购置思政课教学辅助平台,建设相关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强化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培训考察。

教学队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从严选拔、关注成长、优先培养,初步建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高标准建设专兼师资队伍

根据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的相关要求,学校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学校从严选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学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3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到了教育部1:350的要求。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组建了一支由熟悉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党务理论工作者构成的15人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来自于学生工作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落实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在职培训培养和实地考察等措施,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教研水平,改善了师资结构。2013年以来,思政理论课教师中有7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有12人次参加各类培训,6人次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轮训计划;每年选派4名教师参加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选派18名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赴发达地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选派10名专职教师带队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教研科研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研究课题6项,校级研究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和2014年度两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和“教学能手”奖,2016年度两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奖,2014年一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候选人。

(三)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为载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

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目标,学校2010年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选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以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师责任感和归属感

学校在教师职务评聘、表彰评优、经济待遇落实等方面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给予倾斜,极大地调动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例为59%,高学历教师比例为56%,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1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青年教师成才奖”、3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评校级“模范班主任”、1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4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先进工作者”。

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系,“理论+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初步形成。

(一)规范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学校严格按照“05方案”为本科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门课程,共计16个学分,248学时;开设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实践课程,共计2个学分,36学时。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时数。使用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坚持新课培训,集体备课,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全校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按照每学期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要点要求,采用“专题化”教学,并通过集体备课,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坚持教学内容紧跟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提升课程的针对性;推行形势与政策主题班会,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选用辅导教材,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平台

为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兰州石化集团、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街道社区、什川镇华夏奇园中国红色文化基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邓宝珊故居、红西路军事迹展、会宁红军会师楼、哈达埔红军会议旧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的平台。

(三)全面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坚定性,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就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针对性不强的模式。为此“05方案”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新模式的实施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主要有:提炼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咨询式教学,使学生在关怀中备受鼓舞。

学: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科学设计学习专题,采取“小组学习探讨、班级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要做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做: 突出实践教学,设计出具体的实践活动方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做到在“教中学、学中做、课内做,课外做,校内做,校外做”,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乐于做事,身体力行,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走出校园,履行社会责任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近几年通过开展以“从我做起,共建文明校园”、“诚信做人”、“mdsk读书会”、“法律援助中心”、“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使学生从践行中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考试方法, 构建了由闭卷(30%)、开卷(30%)、实践(20%)和平时作业成绩(20%)四部分组成的复合式考试体系,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应试”方法,侧重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试,充实考试内容,扩大考核外延,分解考评指标。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改革成果解决教学问题方法突出

第一,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也是衡量课程水平高低的标准。我们严格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按照“05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心和中心任务。

第二,坚持“两个转变”:即把教材转化成教案,把教案转化成教学过程,切实克服教学概念化、单调化、程式化、空洞化的倾向,增进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突出“三个环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新”, 以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活”,采取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小品表演”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考试形式突出“实”,就是通过改革考试考核形式,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确保教育教学实效,达到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的目的。

第四,贯彻“四教”“四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教人、教心、教行”,通过学习,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五,实现“五个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关注、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掌握教材内容与学习原著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对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讲解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二)改革成果特色鲜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点有:

第一,学有所用,针对性强。运用文艺式、操练式教学方法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小品表演,用形象的艺术语言和肢体语言形式把深奥、抽象、枯燥的理论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并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品表演的内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自主学习,创新性强。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灌输式教育,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听、看、读、思、议、写”等六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马列“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

第三,知行合一,实效性强。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完全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观众”或“配角”,变为新型教学中的“演员”或“主角”,由“跟我学”转向“我要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三)改革成果成效显著

本研究成果经过十年的探索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关注,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媒体、兄弟院校的好评。

第一,推进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向纵深发展

根据我校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思政课课程特点,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第二,本成果得到省内其他普通高校同行的较高赞誉

我们通过参加省内思政课课程教学研讨会、课程师资培训会等各种机会,广泛宣传、介绍我校通过实施思政课教改项目,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的特色亮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特别是我校构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多平台、全员式参与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受到省内普通高校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较高评价。

第三,本探索成果受到省教育厅和思政课建设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在2008年省教育厅开展的高校思政课建设督查工作中,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获得教育厅督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11年4月,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督查组专家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校认真贯彻落实“05方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体制完善,安排部署到位,课程设置合理,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有力,实践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2008年11月、2015年1月,甘肃电视台文化频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汇报展示活动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18年9月18日下午,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为组长的调研组来我校调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逐步形成学院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既是思政课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堂,体现了我校思政课改革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结合专业,特色性强;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学以致用,获得感强;效果显著,推广性强的五大特色。十二年来,我们深化教学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突出特色,使思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我们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专题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并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关怀中备受鼓舞。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十二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魅力思政火了起来。我们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课内实践教学便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虚拟实践教学拓展教育空间,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我们大胆创新的一年一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经过了从艰难起步、艰辛探索到广泛参与、初见成效,如今这一活动形式已常态化。通过这种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也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省、市电视台及相关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以及兄弟院校的观摩学习和高度好评,已成为我省高校独一无二的文理品牌。

第五,对分课堂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指导,以“打造思政金课”为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自2018年6月首次接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来,组建了由曾令琼教授领衔,多名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分课堂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现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逐步推广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大力推行“对分课堂”的全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并于2019年4月24日上午,在兰州文理学院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公开课第5场直播。此次全国直播是由“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发起的,在全国范围内基于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真实课堂情境下的思政课系列直播活动,首批共有五所高校进行了公开课直播,在全国思政课教学改革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第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辨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大量生动、真实的论证实例,把理论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能够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思想脉搏,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加深对大学生的国情、民情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一个方案”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是高学历教师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偏少;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今后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以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

第二,制定科研规划,在国内和省内聘请一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和教授,指导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三、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争取2年内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获得奖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