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一二年级清明节的手抄报简单(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17:52:12 页码:9
最新一二年级清明节的手抄报简单(大全8篇)
2023-11-14 17:52:12    小编:ZTFB

总结是一个归档的过程,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以下是专家为您推荐的相关书籍,供参考。

一二年级清明节的手抄报简单篇一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郊游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流传下来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2008年开始,中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一二年级清明节的手抄报简单篇二

清明节到了,我国政府为清明节安排了法定的假期。历史上自唐代以来形成的重大传统节日得到国家的认可,这充分表明我国政府对传统节日的足够重视,也说明历经一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在现代化历程中发挥的功能。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的二年级。

手抄报。

清明节图片,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介子推像。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一二年级清明节的手抄报简单篇三

1、清明时节,缅怀先烈,斯人已去,心中犹念!

2、英雄忠心永世,热血长撒人间!

3、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过于渺小,任何浩大的历史都是被处于最基层的小齿轮所推动,将先祖们的优良品格继续发展下去,这便是我们缅怀先人的最好方式。

4、清明的小草娇翠欲滴,那是我们献给烈士的新衣;清明的白杨高大挺拔,那是我们送给烈士的钢枪;清明的白云飘向远方,那是我们对烈士的呼唤;清明的细雨飘飘洒洒,寄托着我们对烈士的思念!

5、清酒一杯,盛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菊花一朵,包裹着对逝者的牵挂;泪水千行,寄托着对往昔的回忆;青烟缕缕,飘荡着对祖先的怀念。清明节到了,愿逝者安息。

6、春光明媚到清明,细雨纷飞润大地,踏青郊游好时节,呼朋唤友齐相聚,烦恼忧愁脑后抛,赏花赏景惬意伴,游山玩水总悠闲,清明时节,愿你开心踏青,收获快乐无限!

7、天也友情雨茫茫,人间真情泪汪汪。墓冢添土压纸钱,泪流胸前湿衣裳。难忘故人音容面,未能报答儿遗憾。只愿天地都吉祥,儿孙祭祖美德传。

8、迈开沉重的脚步,走向墓前;沐浴绵绵的细雨,放声哭泣;捧起素雅的菊花,沉浸回忆;跪在肃穆的坟前,缅怀情意。清明节到了,愿生者珍惜幸福,逝者永远安息。

9、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悲断肠,焚香烧纸寄哀思,浊酒一杯敬先人,如今已是两相隔,逝者安息天堂上,保佑家人皆安康,清明时节,愿家人福寿安康!

10、陵园内外人排列,门庭若市清明节。泣哭声声内外传,凄凄惨惨祈声叠。鲜花献放碑前摆,洒酒天地阴府开。阴阳似见把福祈,平安吉祥最欣慰。惟愿两界都安稳。

11、添一捧土,让思念跟着;烧几张纸,让心愿随着;放一束花,让思绪飞着;送一句祝福,让情谊传着。清明时节雨纷纷,愿你心在悸动着,人生依旧快乐着!

12、花垂泪,燕低飞,清明雨声碎;游子归,轻烟堆,祭祖莫言悲;忆旧容,诉往昔,薄酒敬一杯;生者醉,逝者寐,心愿付纸灰;敬先贤,思遥寄,此情长相随。

13、草萋萋,雨绵绵,清明含泪祭奠;行缓缓,路漫漫,凝眸缭绕清烟;忆深深,思拳拳,难忘故人容颜;情切切,语千千,诉说此生挂牵。故人安息,生者康安。

15、我多想您还在原地,不曾离去,不会让我们只孤独地读您的事迹,想象您的背影。您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世世不朽的精神,留给我们的是今时今日的灿烂文明。

16、这是条被鲜血染红的道路,他们用滚滚热血换来了我们的今天。多少日日夜夜,多少次痛苦折磨,他们却义无反顾的面对,为我们开拓片天地!

17、缅怀革命先驱,继承革命传统。

18、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矗在我们后人的心中。

19、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20、忆苦恨断愁肠,思英豪泪两行。今清明,只愿英豪名留史章!

一二年级清明节的手抄报简单篇四

1、清明时节,缅怀先烈,斯人已去,心中犹念!

2、英雄忠心永世,热血长撒人间!

3、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过于渺小,任何浩大的历史都是被处于最基层的小齿轮所推动,将先祖们的优良品格继续发展下去,这便是我们缅怀先人的最好方式。

4、清明的小草娇翠欲滴,那是我们献给烈士的新衣;清明的白杨高大挺拔,那是我们送给烈士的钢枪;清明的白云飘向远方,那是我们对烈士的呼唤;清明的细雨飘飘洒洒,寄托着我们对烈士的思念!

5、清酒一杯,盛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菊花一朵,包裹着对逝者的牵挂;泪水千行,寄托着对往昔的回忆;青烟缕缕,飘荡着对祖先的怀念。清明节到了,愿逝者安息。

6、春光明媚到清明,细雨纷飞润大地,踏青郊游好时节,呼朋唤友齐相聚,烦恼忧愁脑后抛,赏花赏景惬意伴,游山玩水总悠闲,清明时节,愿你开心踏青,收获快乐无限!

7、天也友情雨茫茫,人间真情泪汪汪。墓冢添土压纸钱,泪流胸前湿衣裳。难忘故人音容面,未能报答儿遗憾。只愿天地都吉祥,儿孙祭祖美德传。

8、迈开沉重的脚步,走向墓前;沐浴绵绵的细雨,放声哭泣;捧起素雅的菊花,沉浸回忆;跪在肃穆的坟前,缅怀情意。清明节到了,愿生者珍惜幸福,逝者永远安息。

9、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悲断肠,焚香烧纸寄哀思,浊酒一杯敬先人,如今已是两相隔,逝者安息天堂上,保佑家人皆安康,清明时节,愿家人福寿安康!

10、陵园内外人排列,门庭若市清明节。泣哭声声内外传,凄凄惨惨祈声叠。鲜花献放碑前摆,洒酒天地阴府开。阴阳似见把福祈,平安吉祥最欣慰。惟愿两界都安稳。

11、添一捧土,让思念跟着;烧几张纸,让心愿随着;放一束花,让思绪飞着;送一句祝福,让情谊传着。清明时节雨纷纷,愿你心在悸动着,人生依旧快乐着!

12、花垂泪,燕低飞,清明雨声碎;游子归,轻烟堆,祭祖莫言悲;忆旧容,诉往昔,薄酒敬一杯;生者醉,逝者寐,心愿付纸灰;敬先贤,思遥寄,此情长相随。

13、草萋萋,雨绵绵,清明含泪祭奠;行缓缓,路漫漫,凝眸缭绕清烟;忆深深,思拳拳,难忘故人容颜;情切切,语千千,诉说此生挂牵。故人安息,生者康安。

15、我多想您还在原地,不曾离去,不会让我们只孤独地读您的事迹,想象您的背影。您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世世不朽的精神,留给我们的是今时今日的灿烂文明。

16、这是条被鲜血染红的道路,他们用滚滚热血换来了我们的今天。多少日日夜夜,多少次痛苦折磨,他们却义无反顾的面对,为我们开拓片天地!

17、缅怀革命先驱,继承革命传统。

18、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矗在我们后人的心中。

19、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20、忆苦恨断愁肠,思英豪泪两行。今清明,只愿英豪名留史章!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这6篇二年级清明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就是为您整理的清明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二年级清明节的手抄报简单篇五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

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一二年级清明节的手抄报简单篇六

清明,是福州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分过后15天,便是清明节。清明节日或前后,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即为祖先的坟地锄草、培土,有的人还会在坟边种一棵长青松柏或其它树木。扫墓最后一道程序是压纸,就是在墓头上压一些冥钱纸,表示此墓已由后人祭扫过,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辈后继有人。在坟头压上钱纸,以示此墓有后人祭扫。

扫墓毕,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人们说明本户已履行了为祖宗祭墓的责任。扫墓的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主味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清明果。

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小时候我就特别好奇,这明明是草,怎么就变成了后来的清明果的?外婆她们也懒得理我,就让我在边上看着,她们将艾叶捣烂与米粉搅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顿时变成碧绿色的粉团,鲜嫩欲滴,还是半成品就让我垂涎。准备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馅也是很讲究的,条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样繁多,制作精细。有熏肥肠伴芥菜末的,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还有其他各类美味的搭配,但无论什么馅少不了辣椒粉,这样做出来的果吃起来才觉得够味过瘾。面和馅都准备完毕,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这包果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致些,那褶折得就像花边一样,一个个碧绿剔透,可爱极了,看她们包清明果也是一种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艺术品从她们手中飞出。那一个个码放整齐的清明果谗得我只得咽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年年艾叶绿,年年果泛香。乡亲们总也忘不了在城里的亲朋好友,总在清明时节给我们送来自己做的清明果,那亲情,那美味至今都难以忘怀。时过境迁,清明果已不再是单纯的清明祭祖的意义了,他含着浓浓的亲情,带着纯纯的乡情。如今,远离故土的我一想起那青青绿绿的清明果,便会从心底里涌起淡淡的乡愁和甜甜的回忆。

又是一年清明至,由于工作原因我没能回到家乡给外公、外婆扫墓,但父母却捎回了家乡的清明果。见果如见人,我又想起了乡里乡亲亲亲热热在一起制作清明果的情景,那份融洽,那份自然,那份亲昵是那么温馨和美,但这些在都市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已很难找到了。只有这青青香香的清明果依然充满诱惑,依然耐人寻味。

清明时节雨绵绵,艾果柔柔乡情牵,春风伴梦回家去,又见村头起炊烟。

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一二年级清明节的手抄报简单篇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写下的这首七言绝句《清明》千古传唱,似乎奠定了清明节“清冷伤情”的情绪基调。

不过,纵观中国文学史上,与清明节有关的古代诗词丰富多彩,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也几乎都有“清明诗词”留世,其中大多数描述了古人欢欢喜喜度清明节的景象。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寒食城东即事》,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纷纷走出户外,踢球、荡秋千,十分热闹。宋代词人柳永笔下的《木兰花慢》显示出清明节更加热闹,既有音乐助兴,又有踏青出游:“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

可以看出,古代的清明节,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伤,更有万众踏青、郊游等种种欢乐。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传说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习俗也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清明节与原本意义的寒食节在习俗内容上共同之处并不显著,二者主要的联系有两点:一是时间相连,二是都有怀念、祭祀前人的。情感诉求。这两点联系最终使清明节置代或兼并了寒食节。

古代清明节是一个“美食节”,不仅有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而且清明节和寒食节的习俗逐渐重合,寒食节的一些特色美食也流传下来。

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食品。比如用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乌桕汁染乌饭做糕,或者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作寒食食品。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的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完之后,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吃清明”。古代在江南,人们要挑荠菜做馄饨过节,清明扫墓时要做黄花青果糕作供物,采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非常好吃。而且,清明美食的传统还来自于古代清明踏青之后的野餐。

古代的女子不像如今女子一般,她们平时不能出门,不能随便抛头露面,正所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清明节这天的祭祖、踏青是古代女子出门的好时节,她们在这一天会精心打扮,早早出门去祭奠先人,然后就踏青游玩,于是,便有了“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这个说法。

一二年级清明节的手抄报简单篇八

前几年,中国移动通过10086向用户发送祝福清明节快乐的短信,引起了用户的不满。那么,清明节是一个完全悲伤的节日吗?清明节到底能不能祝福节日快乐呢?在高巍看来,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清明节祭奠先祖,除了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也使后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撑。而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应当以积极饱满的心态投入其中。“当我们去祝福快乐的时候,恰恰也代表着我们有战胜悲伤、困难的'勇气,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自上周末(3月25日、3月26日)开始,京城各个墓园已逐渐进入祭扫高峰,尽管不少市民由于工作、交通等原因会选择错峰祭扫,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扫墓只有“正日子”才最好。高巍说,这也是对清明节认识的一大误区。

“过去扫墓本来就不是在清明当天进行的。”高巍表示,在古代,清明当天大多是僧人去扫墓,因为僧人无法娶妻生子,要在清明这一天向先祖表达不能传宗接代的歉意。而按照传统习俗,对大多数人来说,扫墓最好在节前的10天内或节后的10天内完成。

“清明节不就是寒食节吗?我一直以为是同一天。”听了一位90后北京姑娘的话,高巍摇了摇头,“这是两个节日,宋代以后才逐渐融合到一起。”高巍介绍,清明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因为是节气,所以清明不是固定的哪一天。一般情况下,每年春分后15天左右即为清明,具体日期前后变动不超过三天。

“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两个节日离得非常近,所以很多人把这两个节日合在一起了。”高巍说,现在的清明节其实包括了古代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这三个节日的习俗。扫墓、祭奠先烈、吃寒食等习俗都是从寒食节发展而来,但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拔河等春游踏青活动则是上巳节的重要习俗。古时的上巳节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也有人称作女儿节,每到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到水边祭祀饮酒,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祈求新生命的到来。“春天的特点就是‘生发’,所以才鼓励人们在春天要多进行户外活动,多和大自然接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