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历史心得体会一百字报告 中国的历史心得体会800字左右(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2:44:43 页码:12
中国历史心得体会一百字报告 中国的历史心得体会800字左右(3篇)
2023-01-12 22:44:43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中国历史心得体会一百字报告一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2022中国历史心得体会一百字报告二

按照农牧业局党总支“两学一做”学习安排,今天由我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主题是“重温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下面我就学习党史谈点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对于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要重温党的历史呢?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今天的党课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享:一是重温党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二是着眼未来发展,建设美好愿景;三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四是提高爱党护党责任和干事创业能力。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我们深刻

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史的大格局中学习和认识党史,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封建集权越来越强,到了清朝雍正时期达到了极致,封建制度已走向腐朽没落。而此时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西班牙、英国等国家政治上已完成君主立宪,成为了现代国家;经济上已完成工业革命,走殖民道路。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西方列强不断发动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丧权辱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一大批仁人志士们进行了奋勇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不论是革命斗争还是改良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完成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重任。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来领导。

因此,要救国,就必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大背景下,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思想,首次提出以科学与民主为目标。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思想上作了准备。1920年上海的陈独秀和xx的李大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一件巨大事变。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从此担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阶段有几个重要事件:“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选择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全面抗战”——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下的全面抗战时期,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放战争”——1945年至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经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其中乌兰夫同志接受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帮助,接受了进步思想,经受了革命锻炼,于1925年9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亲自率领蒙古族抗日部队,参加了归绥保卫战。1941年奉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延安,参加了1942年延安整风,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中央派他回到内蒙古地区,担负起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治的内蒙古革命。1945年,“单刀赴会”解决了“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分裂祖国的阴谋。这期间,内蒙古东部成立了“东蒙古自治政府”。乌兰夫同志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成功说服一些人放弃“高度自治”、“独立自治”的错误主张,1946年4月,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四三会议”,解决了内蒙古东西部实行统一自治区的问题。全面内战爆发后,乌兰夫同志创建了锡察草原根据地。之后,在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于1947年5月1日,在王爷庙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乌兰夫同志当选为自治政府主席。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为解放战争和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见,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

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党和人民100年的实践和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时刻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成为我们爱党护党的决心和动力。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之前说过“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到今天,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怎么走?目标在哪?方向在哪?这就说到了我们今天的第二部分内容:着眼未来发展,建设美好愿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要加强自信!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又对党肩负

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个里程碑。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通过学习党史,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为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决心,也对我们今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学党史、懂党史、讲党史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必修课,是分内事。党员干部知道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历史,就能准确自己角色定位,找准前进方向,增强党员意识,这样才能形成高度自觉,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拒腐防败和抵御风险。革命战争年代,有困难、风险,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熟悉党的历史,就能够使我们时时、处处明白自己是谁,从而严格遵守落实党章要求,否则就有可能会犯错误、甚至走上邪路。学习研究党的历史,就能够时

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党员,要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艰苦奋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增进对党的感情。只有对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真知、真懂,才能对党有真感情,才能对党的事业有真热爱,才能自觉做一名合格党员。我们学习党史,就要铭记历史,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学习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奋斗不息、敢于奉献和牺牲一切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带着感情和责任,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党员意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先进性意识。党员意识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危难关头,挺身而出。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灭人治国,必先去其史”,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常补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在大事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回顾近代以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

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因此,面对“乱花溅欲迷人眼”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我们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进一步增强爱党护党的责任感。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敬畏、对先辈先烈的敬畏、对党赋予我们责任的敬畏,自觉维护党的历史,维护我们的领袖人物,坚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

历史是“百科全书”,我们要善于从中学习知识、经验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xx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党员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工作水平上,要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要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百年的奋斗,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实践成果,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是要汲取党史、国史中蕴藏着丰富的营养,进一步提高我们干事创业的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最终为实现“四个全面”积极奉献力量。

谢谢大家!

2022中国历史心得体会一百字报告三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初二(1)班他们在初一的社会课中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这几周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社会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两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

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四)、改进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

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

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帮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优生率。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