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国历史导游词(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8 19:12:32 页码:7
2023年中国历史导游词(11篇)
2023-02-28 19:12:32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历史导游词篇一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20__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20__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中国历史导游词篇二

长春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早在4万多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考古学者先后在榆树市和农安县地区发现了早期人类在此生活的遗址。

夏、商、周时期,这里地属肃慎,在进入两汉时期,这里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夫余王城”,而夫余王国则一直持续到西晋,后在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灭,夫余王被驱逐后,逃往高句丽,后高句丽逐渐强盛起来,东晋之后,长春并入高句丽的版图,而夫余故都变成了高句丽的夫余府。

公元668年。唐联手新罗灭掉了高句丽后,渤海人兴起,并建立渤海国,长春便纳入其辖地,为扶余府所辖,府治在今长春市以南。

北宋时期开始,长春之地先后有辽国在此设立了黄龙府(即今农安县),女真族建立金国后,攻破黄龙府,并于公元1140年改黄龙府为济州,这一时期,是长春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直到公元1234年,金国被蒙古所灭,蒙古建立元朝之后,将此地作为其游牧之地,属开元路辖。明朝时期,这里先后属于奴尔干都司、兀良哈部、蒙古族王公领地。

之后,这里的满族逐渐兴起,这里的人口皆为八旗编制,后满人入关,建立清王朝,对这里实行封禁政策(即保护皇家围场,保证江北贡品人参、貂皮、东珠、鹿茸等资源、防止各族人民流动迁徒,防止汉人进入开发并保护满族骑射尚武的风俗等);直到其封禁政策废除,毁于公元920xx年的长春古城才得以重新建立,到嘉庆五年(公元1800)为了管理流入此地的汉人,在此设立了“长春厅”,后于光绪十五年升为“长春府”,但此后不久,这里便沦为沙皇俄国的附属地,到日俄战争之后,长春便成了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点,日本在此修建了火车站(今长春火车站)。

民国时期,长春的经济迅速发展,很快就成为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民国政府将长春府改为长春县,可由于军阀林立,不久,长春就成为了军阀张作霖的势力范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并开始了长达20xx年的伪满国历史,长春因其特殊的地理、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成为了伪满国的国都,表面看来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此“登极称帝”,实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此掌权,进行殖民统治和掠夺。

1945年,由苏联红军替中国收复了东北失地,并于后不久,就将长春移交给了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4月苏军离开长春回国之后,中央红军和国民党就在此进行了拉锯战,后于1948年10月19日,在驻城国民党军投诚情况下,长春和平解放!

中国历史导游词篇三

长沙历史距今约15—20万年以前,长沙有人类的活动。约公元公元前2520xx年,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龙山文化阶段。传说始祖炎帝和黄帝都曾来过长沙。 长沙,夏代属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逸周书?王会》记载,周初营建雒邑告成,各方诸侯来贺,贡物中有“长沙鳖”一种,这是“长沙”一名见于史籍的最早记载。春秋末期,楚国(荆楚)的势力进入长沙。

战国中期,楚国实行变法,国力强盛,对南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湖南全境纳入了楚国版图,长沙成为楚国南部的军事重镇,楚国在长沙建立了城邑。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长沙郡”,长沙为秦代36郡之一。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公元前220xx年封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将湘县改名临湘县,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公元8年,王莽篡位自立为帝建“新朝”,长沙国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改名“抚睦县”。

公元20xx年(建武二年),刘秀遥封西汉末代长沙王刘舜之子刘兴为长沙王,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三国时期,220xx年孙权夺取长沙至279年西晋灭吴,长沙属于孙吴之地。257年,长沙东部为衡东郡(治所翻县,今衡阳市)。265年,长沙郡的安成县(今属江西省)和豫章、庐陵两郡几县设立安成郡,长沙郡瞎地进一步缩小。280年(太康十年),晋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马×为长沙王,以郡为国。

西晋初期,长沙郡仍隶属荆州。589年(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正月),隋军渡过长江,攻克建康。隋炀帝时,潭州又改为长沙郡。620xx年,唐王朝在长沙设立潭州总管府,620xx年总管府改为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此时的湖湘地区出现了一个由马殷建立的楚国。963年宋朝占领长沙。南宋初建炎四年正月,金兵攻陷长沙,屠城而去。南宋中后期,长沙时局相对稳定,有重臣名将刘镐、张孝祥、辛弃疾、周必大、真德秀、魏了翁、向士壁、汪立信、文天祥、李芾等任职长沙。清军入关后,明将何腾蛟总督湖广、四川、云贵军务,驻节长沙。云集湖南并肩抗击南下清兵。

后何腾蛟兵败被俘,严词拒降,绝食七日后被杀。直至清顺治四年,长沙才归入清朝。李锦、李来亨等率部转入四川继续抗清。 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领袖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等率军攻打长沙,因长沙城垣高厚久攻未下。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根据《中日通商行船续约》第十款规定,开放长沙为通商口岸。1898年2月21日,由谭嗣同、皮锡瑞、唐才常等人在长沙发起成立维新派政治团体“南学会”。谭嗣同、皮锡瑞任学会会长,长沙设总会,各县设分会。戊戌政变后解散。由谭嗣同等发起,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戊戌政变后改为求是书院。1920xx年2月15日华兴会成立在长沙成立。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

武昌起义后,湖南革命党人首先响应。1920xx年10月22日焦达峰、陈作新等率新军革命士兵和会党举义,占领长沙城。1920xx年5月21日,国民党何键所部第35军第33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叛乱,袭击湖南省工会、农会及各革命组织,捕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100余人。21日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这一事件称“马日事变”。1930年8月在浏阳永和由红军第一、第三两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亦称“中央红军”或“红一方面军”。 1949年8月5日,驻守长沙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程潜、陈明仁起义,长沙和平解放。长沙市人民政府成立。

中国历史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钟鼓楼及城墙沿途讲解的导游__钟楼的钟声诠释了西安古城的古朴和这座历史古城的浑厚。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会在欣赏钟鼓楼城墙沿途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西安这座古城风韵的另一面,那就是西安的饮食文化,说起西安的饮食,大家能否说出西安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小吃吗?

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的风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乐事,无论是一直被西安人钟爱的羊肉泡馍,还是名扬海内外的“西安饺子宴”,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我的右手边有两幢仿明清的建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建筑上很醒目的一句话“千古风味饺子香,传奇品质德发长”,对,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德发长,德发长是以饺子宴而著名的。大家如果想去品尝的话可以在我们旅行完之后互相结伴去感受一下德发长的非同寻常之处,同时也告诉大家一件很不幸的事:我也没品尝过这里的饺子!不过我想它既然打出了千古风味这一名号,想必一定实至名归吧!说完了饺子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羊肉泡馍在哪个地方有卖的?那么请大家随我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德发长隔壁有个同样建筑风格的酒家——同盛祥。在同盛祥的门口我们会不经意留意到一个雕塑,那么大家能说出这个雕塑展示了陕西八大怪中的哪一怪呢?(凳子不坐蹲起来)同盛祥主营牛羊肉泡馍、各种特色小吃,而且将传统特色与现代时尚融为一体,所以来这个地方来就餐的话我想大家会感受到西安文化的多姿多彩吧!

穿过钟鼓楼广场,我们现在到了雄健宏大、古雅优美的鼓楼,鼓楼的街道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各种知名的西安小吃应有尽有,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一条街是什么街?不言而喻,就是回民小吃一条街,来到西安的游客如果有机会来回民一条街的话都认为西安回民街有它很独特的一面,那么为什么这么说?我想不光是因为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和饰品店带给我们无限的吸引,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内涵吧。

回民街一般指的是鼓楼到北院门一线,南北走向的街道,不过有时也会把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还有大皮院一同算进去。回民街顾名思义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区的一条街道,大约500米左右,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

成荫,路的两旁是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物,两边的商铺主要是以经营餐饮和一些具有陕西特色的饰品为主的,而且都是由回民经营的,具有浓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来游客的的喜爱。

大家现在看到的街道两旁的饭店都是正宗的回民饭店。其中有几家比较有名的饭店如清真平娃烤肉店、贾三灌汤包、红红酸菜炒米、大皮院的老孙家羊肉泡馍等等。其中关于西安的羊肉泡馍还有一段比较风趣的传说,相传大宋皇帝赵匡胤在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饮挨饿的生活,有一天他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到他非常的可怜,所以就让他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掌柜就浇了一勺滚热肉汤之后放在火上煮透。接着赵匡胤就大口大口的吃完了那顿饭,当时他感到这顿饭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有一天,他路过长安时,仍忘不了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就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一碗牛羊肉煮馍,吃完之后仍然感到鲜美无比,所以就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从此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馍便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句。所以有机会大家可一定要品尝一下当地的民俗风味。

其实在回民小吃一条街上,还有很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饰品供大家选购,大家可以看到这些饰品可谓是琳琅满目,种类多样,比如这里还摆放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饰品,那么大家可以买上一两个作为来西安的纪念。于此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这里的有很多有卖小孩穿的老虎鞋、大红帽子等等,大家都知道红代表吉祥与如意,所以我想大家还是有必要在回民街选购一些纪念品的。

刚才我们说到回民小吃一条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那么大家谁知道它的来源吗?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朝,回民街曾经就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迎来了来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节、学生。那么这些人也就是后来的回民。据历史记载,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后,在这一区域经商、留学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到了今天,这里成为6万多回族穆斯林群众的聚居区。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之地,这一区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门、明代西城门楼群、众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庙、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广元寺等众多文化遗迹。街区内众多街道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清真饮食城、民族购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区相映成趣。

中国历史导游词篇五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呼和浩特是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塞外名城,原分为新、旧两城。旧城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相传是土默特蒙古部首领俺答汗及其夫人三娘子所建,初时谓之库库和屯,明廷命名为“归化”。新城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命名为归绥县。民国十七年(1920xx年)建绥远省,设归绥市。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又称“召城”。

三娘子是我国历史上蒙古民族的一位有远见的女政治家,又是呼和浩特古城的创建者,祁孝龙则是呼和浩特新城的创建者。三娘子名叫钟金,是明代漠南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杰出的政治家阿勒坦汗的妻子。生于1550年,卒于1620xx年。

三娘子首先就是一位民族英雄。她不仅容貌非凡,性格豪放不羁,擅长歌舞骑射,而且具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指挥才能。她所处的年代,正是明朝与蒙古族战争频繁的时代。三娘子执掌军政实权达四十年,始终坚持和平互利的政治原则,既粉碎了明廷的经济封锁,又使蒙古各部统一起来,因此,她在蒙古草原上享有极高的威望,受到蒙汉人民的敬重。三娘子收纳并重用汉人,引进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手工业,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娘子又是一个维护民族团结的巾帼英雄。她维护民族利益,处处顾全大局,妥善地处理了许多边事纠纷。1585年的青海之乱,十万蒙军既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冲突,又与明军发生冲突,三娘子临危不惧解除了战争危机,恢复了和平安定的局面。

1581年,三娘子亲自主持监修了呼和浩特城。它使土默特部由“逐水草而迁徙”进而定居下来。这是三娘子对蒙古社会的又一贡献。人们对三娘子的怀念是长久而深沉的。美岱召的“太后庙”(即三娘子庙),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设供祭祀,这种纪念活动,一直延续到1933年。在民间,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追忆、传颂她的许多生动贻闻,怀念她的英雄业绩。

作为封建时代的女性,三娘子以难以想像的毅力,坚定地执行了俺答汗的各项政策,使俺答汗的事业得以延续,维护了土默特部的统一和繁荣。她主政的30多年,是明代蒙古最为安定的30多年,是长期战乱后人民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宝贵30多年。正因为如此,她的名字,她的业绩在蒙、藏、汉各民族中久久传诵,人们敬仰她,怀念她。

中国历史导游词篇六

这一片沃土,远在四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

1951年,长春地区的榆树市发现人骨化石证明,早在远古时代,这片土地上的人类已进入了智人阶段,属母系氏族社会初期。

1984年,农安县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遗址,这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原始纺织技术,进入着装时代,原始农业也已经很发达。

“夫余王城”是长春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灭。

渤海国和辽、金繁荣地区

自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之后渤海人兴起,建立了渤海国。长春地区属西京夫余府和莫页颉府夫余府,府治在长春市迤南。北宋末年,公元1114年9月,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攻破黄龙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辽金时代是长春地区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公元1126年,金兵掠宋朝徽钦二帝北走,曾把他们囚禁于此。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指的就是这个黄龙府。

几度沧桑,这里的历史和遗迹,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所灭,这一带成为蒙古游牧之地。

1644年,清兵入关时,长春地区的蒙古族与满族人口皆为八旗编制。

1896年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建起俄国人居住区。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俄权益为日所取代。

1908年日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伪满州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81.7万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于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长春。但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入长春,使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市区人口最后减至17万人。

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

1953年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划归吉林省,随后省会迁至长春,成为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55年定为全国10个省辖大市之一。

1979年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中国历史导游词篇七

这一片沃土,远在四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

1951年,长春地区的榆树市发现人骨化石证明,早在远古时代,这片土地上的人类已进入了智人阶段,属母系氏族社会初期。

1984年,农安县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遗址,这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原始纺织技术,进入着装时代,原始农业也已经很发达。

“夫余王城”是长春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灭。

渤海国和辽、金繁荣地区

自唐玄宗开元元年(720xx年)之后渤海人兴起,建立了渤海国。长春地区属西京夫余府和莫页颉府夫余府,府治在长春市迤南。北宋末年,公元1120xx年9月,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1120xx年攻破黄龙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辽金时代是长春地区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公元1120xx年,金兵掠宋朝徽钦二帝北走,曾把他们囚禁于此。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指的就是这个黄龙府。

几度沧桑,这里的历史和遗迹,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所灭,这一带成为蒙古游牧之地。

1644年,清兵入关时,长春地区的蒙古族与满族人口皆为八旗编制。

1896年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建起俄国人居住区。

1920xx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俄权益为日所取代。

1920xx年日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伪满州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81.7万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于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长春。但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入长春,使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市区人口最后减至17万人。

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

1953年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划归吉林省,随后省会迁至长春,成为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55年定为全国10个省辖大市之一。

1979年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中国历史导游词篇八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20xx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洁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

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队,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对准噶尔部战争胜利后,距旧城2.5公里处又增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并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1920xx年,绥远建省,将归绥县城区设为归绥市,作为省会。日寇占领期间,曾改称为“厚和特别市”。1954年,撤消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绥”更名为“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现已成为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除传统的民族用品工业、轻纺工业外,制糖、卷烟、乳品、医药、化工、冶金、电力、建筑材料等工业都已形成较大规模。涌现出了仕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呼和浩特市卷烟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呼和浩特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乳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文明遐迩的"乳都"。

呼和浩特市还是内蒙古的教育、科研、文化中心,现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医学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呼和浩特市还有中央、内蒙古直属和市属的多家科研机构,学科遍及农、林、畜牧科学、社会科学、草原科学、水利科学等。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大量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呼和浩特市( 蒙语为"青色的城市"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2月9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归绥市工作团进入归绥。从1954年4月25日起,将"归绥市"改称为"呼和浩特市"。1960年前,呼和浩特市辖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和郊区。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71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95年1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96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呼和浩特市现行政区划共辖9个旗县区,20个街道办事处,96个乡镇,412个居委会和1 095个村委会,土地面积17 224千方公里。

中国历史导游词篇九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四川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沿洪雅县境,由瓦屋山原始山林景区、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景区等组成。

瓦屋山就是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山海经》上记载的居山,因山形酷似民居瓦屋而得名,早年就以著名的道教圣地而与相邻的佛教名山峨眉山齐名。"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山横瓦屋破云出,水自戕可裂地来",便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陆游对瓦屋山的赞誉。

瓦屋山海拔2830米,平横天际,气势雄伟,尤其山顶上广达1500亩的高台平原上,冷铁杉林莽莽苍苍,林间杜鹃耸翠,充满超凡脱俗的原始气息,令人称奇叫绝。山高水也高,山顶上80多处泉眼,涌流不息。全山有72条瀑布,各具风采,其中东岩的兰溪瀑布高达1040米,气势磅礴。山岩上众多的溶洞,深邃莫测,景观各异,其中燕子洞最大、景观最佳,洞高近20米,洞内遍布钟乳,千姿百态。还有"野牛街"和号称"陆上二百幕大"的"迷魂函"等景点。据考证,瓦屋山有植物3500多种,其中被子植物的种类占世界总科数的的60%以上,冷铁杉林、杜鹃林、红叶林、珙桐林呈带状分布。植被林型完整,垂直带谱分明,尤其是珍稀植物珙桐(又叫中国鸽子花)在瓦屋山是成片成带地保存下来,实属难得。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瓦屋量山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未被污染破坏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金花桥是瓦屋山的门户,山门由原木装饰修建而成,庄重古朴,门坊上苍劲有力的"瓦屋山"三个大字是由已故著名书法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金花桥是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景区的第一接待站,这里群山掩映,深坑河环绕而过,流水淙淙,空气清新,在炎炎的夏季,这里却是凉风习习,且无蚊虫叮咬,是避暑消夏之佳境。

为什么这里叫金花桥呢?来源于一个"官帽插金花"的传说。在一千多年前瓦屋山是个香火很旺盛的地方,四面八方的人都到瓦屋山来朝山敬神。可是后来有一段时间,山上接连发生香客失踪的事件,朝山者畏而却步,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于是,一位大臣奉命到瓦屋山调查,结果发现是一条巨蟒作怪,吞食了这些香客。在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后,这位大臣找到了巨蟒的藏身之处,于是挥剑与巨蟒大战起来。巨蟒挨了儿剑以后,作垂死挣扎时,它的尾巴把大臣的帽子打飞了。巨蟒被除掉了。大臣的帽子落在深坑河边,化成了一座小山,帽子上插的金花翎掉到河里,变成了两座桥,于是人们就把那座小山称作官帽山,桥叫金花桥。

中国历史导游词篇十

长春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早在4万多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考古学者先后在榆树市和农安县地区发现了早期人类在此生活的遗址。

夏、商、周时期,这里地属肃慎,在进入两汉时期,这里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夫余王城”,而夫余王国则一直持续到西晋,后在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灭,夫余王被驱逐后,逃往高句丽,后高句丽逐渐强盛起来,东晋之后,长春并入高句丽的版图,而夫余故都变成了高句丽的夫余府。

公元668年。唐联手新罗灭掉了高句丽后,渤海人兴起,并建立渤海国,长春便纳入其辖地,为扶余府所辖,府治在今长春市以南。

北宋时期开始,长春之地先后有辽国在此设立了黄龙府(即今农安县),女真族建立金国后,攻破黄龙府,并于公元1140年改黄龙府为济州,这一时期,是长春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直到公元1234年,金国被蒙古所灭,蒙古建立元朝之后,将此地作为其游牧之地,属开元路辖。明朝时期,这里先后属于奴尔干都司、兀良哈部、蒙古族王公领地。

之后,这里的满族逐渐兴起,这里的人口皆为八旗编制,后满人入关,建立清王朝,对这里实行封禁政策(即保护皇家围场,保证江北贡品人参、貂皮、东珠、鹿茸等资源、防止各族人民流动迁徒,防止汉人进入开发并保护满族骑射尚武的风俗等);直到其封禁政策废除,毁于公元926年的长春古城才得以重新建立,到嘉庆五年(公元1800)为了管理流入此地的汉人,在此设立了“长春厅”,后于光绪十五年升为“长春府”,但此后不久,这里便沦为沙皇俄国的附属地,到日俄战争之后,长春便成了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点,日本在此修建了火车站(今长春火车站)。

民国时期,长春的经济迅速发展,很快就成为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民国政府将长春府改为长春县,可由于军阀林立,不久,长春就成为了军阀张作霖的势力范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并开始了长达14年的伪满国历史,长春因其特殊的地理、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成为了伪满国的国都,表面看来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此“登极称帝”,实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此掌权,进行殖民统治和掠夺。

1945年,由苏联红军替中国收复了东北失地,并于后不久,就将长春移交给了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4月苏军离开长春回国之后,中央红军和国民党就在此进行了拉锯战,后于1948年10月19日,在驻城国民党军投诚情况下,长春和平解放!

中国历史导游词篇十一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20xx年建城史和近520xx年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跨度最长的古都,跨度长约1820xx年。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其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之多、门类之全、跨越时间之长,位居全国前列。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南京是中国古代都城的重要代表,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有十二个朝代定都或迁都于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故而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深远的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尝以为中国古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物制度,照耀千古者,长安、洛阳而外,厥推金陵。北京虽为辽、金以来帝王之都,然史迹不过千年,非若金陵建都之远在南北朝以前也。他若汴京、临安,一开都于五代,继于北宋;一肇建于吴越,偏安于南宋,其为时较短,而历史遗迹,亦不若长安、洛阳、金陵、北京之众。而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金陵古迹图考·序》……论者每谓金陵形势,偏于东南,都其地者,往往为南北对峙之局,不足以控制全国,统一宇内。故三山驻师,终鼎足割据之势。五马渡江,开南朝偏安之局。

实则金陵一隅,实中国民族思想之策源地。《世说》所谓“过江诸人,暇日辄至新亭,周觊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王导曰:当共戮力王室,何至作楚囚对泣耶?”其民族意识之浓厚,可以想象。自后明祖奠都金陵,以伐胡元,终成一统之业;太平天国虽未成功,然亦以金陵相号召;近者如辛亥革命,国军北伐,皆莫不以南京为策源地。金陵之于中国,亦犹frankfurt a.m.之于德,orleans之于法,moscow之于俄;虽未必尽为全国中心,然有事之秋,登高一呼,天下响应。此郑成功之所以海道千里,直薄金陵,恸哭孝陵,以图恢复也。况时移势异,古今未必尽同;昔日中原群雄角逐之场,关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今皆化为贫瘠,全国财赋之汇,趋于东南,经济重心,厥在江浙。

长安形势虽佳,终不过位列陪都而已。至于北京,固为千馀年来帝王之都,且与东北边防,关系尤重,然形格势禁,殊难恢复首都地位。诚能以金陵为国都,长安为西京,北平为北京,番禺为南京,励精图治,不遑宁处,据龙蟠虎踞之雄,依负山带江之胜,则中兴我民族,发扬我国光,其在兹乎!--《金陵古迹图考·金陵之形势》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天下山川形势,雄伟壮丽,可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扼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燕蓟。虽云长安有崤函之固,洛邑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会,为亿万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蓟者也。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五城记--南京》我第一次来南京,就寻寻觅觅,走过了太多古迹。我去寻找乌衣巷、朱雀桥、我走过胭脂井想起张丽华,秦淮烟波那么多的故事,紫金山下看看滚滚长江淘尽千古英雄……我们生活在南京这个地方,受到的文化濡染涤荡还少吗?这座城市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城市,它也是真正的繁盛帝王都。中国前一千年的历史你看西安,后一千年的历史看南京。所以,真正看懂西安和南京,中国历史中的血脉沧桑变化也就都了解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