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4:40:11 页码:13
最新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优秀12篇)
2023-11-23 04:40:1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多种经验和感悟的汇总,是我们思考和成长的见证。写心得体会时,我们需要注意结合具体案例,通过事实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和论述。以下是一些关于工作体会的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谭稀上海浦东新区齐河幼儿园)。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理清思路,履行职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共同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全面发展。

如何使家园更好的合作,促进幼儿发展呢?以下几点可以让大家做一个参考:

一、以家长学校为阵地,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而家庭、幼儿园对幼儿的成长显得更为重要。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以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力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提高家长育儿水平。

家长开放日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了解自己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刚开始的时候,家长看着热热闹闹的孩子,忙忙碌碌的教师,不知道应该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只知道盯着自己的孩子不眨眼,听见老师提问别的孩子不提问自己的孩子,心里不高兴,看着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聪明、伶俐,心里窝着火。组织这样的家长开放日,没有取得好效果,反而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开放日之前,教师必须先把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如何观察自己的孩子、怎样科学地对待孩子们之间的差别等,向家长讲明白,使家长们在看活动时,知道对自己的孩子多进行纵向比,少进行横向比,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只要自己的孩子进步了,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提出表扬,而不应该拿着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来埋怨、讽刺、挖苦孩子,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懂得了怎样和教师主动配合,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家访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家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每次家访活动,主要是针对有特殊问题的幼儿进行,如:性格内向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等。通过家访,找出造成孩子性格特殊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使孩子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以三个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强化家园教育的同步开展。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大部分幼儿园对集体活动、区角活动常抓不懈,而对幼儿的入园和离园这些环节却经常忽视。我们首先抓住第一个关键环节“晨检”不放手。幼儿入园时,教师要站在门口笑脸相迎,主动向幼儿问好,并通过一问、二摸、三查、四看进行晨检,另一配班教师组织孩子进入活动区,让孩子们自选游戏、自由结伴进行活动。第二个关键环节是“离园活动”,这是进行家园交流的好机会。教师每周都要制订家园交流计划,幼儿离园时,三个老师都要到位,配班老师组织幼儿活动,带班老师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这无形中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教师在一天的活动中,必须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幼儿,以便于向家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另外,《家园桥》栏目也成了家园联系的阵地。

第三个关键环节是“新生入园”,新入园幼儿的哭闹现象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每年的九月份招生,哭哑嗓子的、发烧感冒的频频不断,对幼儿身体极为不利,也影响了幼儿园正常教学。为改变这种现象,使入园新生顺利地从家庭步向幼儿园这个“小社会”,我们通过三个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一是组织游园活动。即家长带领孩子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或组织参观活动,或观看大班、中班的各种游戏活动,或到游艺厅玩各种趣味玩具,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新奇的.事物上,同时,使新生对幼儿园环境有整体的印象;二是布置环境,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小班教师事先收集部分幼儿在家玩的玩具,对小班活动室进行科学布置,当幼儿看到自己的玩具并进行玩耍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幼儿园里还是在家里,不同程度地消除幼儿的陌生感;三是混合班活动。入园的第二周,由他们熟悉的大班哥哥姐姐带他们游戏,使他们感觉在幼儿园里就象在自己的家里一样,使孩子逐渐喜欢上幼儿园。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可取的,新班变哭的海洋为爱的港湾,使三岁的幼儿轻松地踏上人生第一站。

我们幼儿园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增进亲子之间的联系和感情,我们举办了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例如:我们举办了亲子趣味美术活动,让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制作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以便更好的进行引导和教育。我们还经常举办亲子的春、秋游活动,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增进了他们的感情,使他们有更多的沟通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孩子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为了孩子们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吴瑞丽包头第一热电厂幼儿园)。

一、将提高家长参与合作的能力作为搞好家园合作的首要任务。

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情况往往牵动着每一个家庭,虽说爱孩子是天下父母的共性,但真正会爱孩子、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却为数不多。因此幼儿园首先要提高家长参与合作的能力。比如:让家长了解幼教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文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提高家长教育的能力,包括尊重、赏识孩子的意识、观察孩子的能力、记录并评价孩子能力等等。因此幼儿园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帮助家长解决教育方面的困难,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我园通过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高家长参与合作的能力。第一,创办《家长学校月刊》开设了教育点滴、同心桥、营养・卫生・保健、家教你我谈、跟我学英语、娃娃天地等等栏目,及时向家长宣传最新、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解答家长教子方面的问题,受到了家长同志的青睐。第二,开办家长学校。一般的家长学校跳不出专家谈家长听的圈圈,基本上属于单向灌输式。我们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的办法是首先经过充分的调查了解,确定吸引家长的课题。比如针对刚入园幼儿家长有明显重智轻德、轻社会化的倾向,不了解儿童智力、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方式单一,急于求成的特点,选择了“儿童智能多元化”,“幼儿期健康教育”等课题,让家长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同时也让园内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家长讲一些教育实例,贴近家长的实际需要。第三,及时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分定期和不定期,定期的如每年开学初向家长详细介绍学期工作安排、教育目标,传授正确处理幼儿间冲突的方法等让家长感到幼儿园各项工作内容都是依据先进的幼教理念制定的。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许,教师的工作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地开展好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不定期的家会主要有月、周或教师根据一些问题及时召开的家长会,进一步达到沟通和理解。总之,幼儿园要把家长素质的提高做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老师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家园同步才能真正成为一种现实。

二、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搭建沟通和理解的桥梁,激发家长主动合作的积极性。

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环节,孩子能茁壮成长,也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尽管如此,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观念、思考角度等不同,常常会引发一些矛盾,在工作中,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建立在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让家长充分参与幼儿园管理,增加幼儿园管理的透明度,充分调动了家长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我们成立了幼儿管理委员会和伙委会两个组织,分别吸收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听取园长的工作汇报和会计费用收支情况分析等,共同研究下一步工作方向并就有关教育理念达成共识。伙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幼儿营养保健方面的问题。这样不但增加了幼儿园管理的透明度,更重要的'是架起了家园共建的桥梁,调动了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积极性,使家长和教师及幼儿园能够在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共同教育幼儿,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三、努力探索家园共育的新途径,让家园联系的渠道更畅通。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家长的不断变化,与家长沟通的途径也必须是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才能满足各类家长的需求,从而保证家园共育渠道的畅通。下面介绍几种我园常用的方式:

1、设立家园联系册如:“赏识教育”联系册等,我园开展赏识教育,教师随时观察发现孩子的每点进步、优点及强项智力,记录在家园联系册上及时和家长交换意见,让家长也配合观察幼儿在家的表现,并指导家长也利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教育孩子,受到家长们的普遍欢迎。同时我们对一些新入园的幼儿建立家园联系卡,详细记录幼儿一日生活的情况,如:入厕、喝水、吃饭、午睡、活动、游戏等,增加家长的信赖感,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另外对一些每天不能亲自来园接幼儿的家长,每日使用便条和家长及时沟通。

2、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为了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幼儿园各项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家长的主动性。我园还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不同规模的园内亲子活动。在每年“六一”、“元旦”等庆祝节日及各年级、班级的月家长活动中,亲子游戏往往成为活动的主要载体。这些具有趣味性、竞赛性的游戏,既给家长之间交流经验提供了机会,又展示了幼儿动作、智力发展以及协作、规则执行能力等各方面的进步,更有利于老师们指导家庭亲子游戏的开展。在这里家长们与孩子共同嬉戏,增进了亲子交流,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在这里家庭也展示了它作为重要教育者的深刻内涵。

3、举办家长半日公开教学,让家长跟随幼儿在园一起参与幼儿的半日活动,切身感受了解幼儿在园的具体情况,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

4、让“家长园地”成为家园沟通的“立交桥”。我园每个班的门口都设有“家长园地”,随时更换内容。家长们利用到幼儿园接送幼儿的机会看一看,可让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了解科学的保教理念、先进的幼教信息和幼儿园、班级近期的中心工作,效果不错。

5、用活“家访日”、“来离园接待交谈”、“月教学成果展示”、“幼儿的工作品栏”等家园联系方式,让家园共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潜移漠化中达到一种最佳的家园共育效果。

总之,家园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沟通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任务,幼儿园要及时和家庭交流幼儿在家在园的思想、行为和表现,采取配合措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我们的努力创建一种家园之间沟通的最佳境界,让家园之间成为邻居,让教师和家长成为朋友,让家园共育的世界里充满友谊和温暖,让家园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双重保障。

(文章源自中国首届幼儿园园长大会)。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教育合力是指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合作,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教育合力的形成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集中及优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个性化发展。教育合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需要不同教育主体的共同努力,而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合力,则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实践。

教育合力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政府主要负责教育政策、教育经费等制度方面的建设与推进;学校则是学生教育的核心阵地,其主要任务是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给学生,并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中,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伙伴与指导者;社会各个方面承担着教育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角色,他们的参与将会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教育合力形成的关键在于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政府应该推动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教育制度与政策,为学校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学校应该加强家校沟通、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并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也应该加强和学校的对接,发挥好亲子关系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社会各个方面可以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研学活动,也可以通过提供宣传媒体、学习资料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扩展认识面和开阔视野。教育合力的形成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效率与学生学习成果,还能促进社会资源的流动和优化。

教育合力的实践已经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实践。其中,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例如,在某学校中,学校与社区的组织相互合作,辅导学生完成一些社会实践项目,既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能深入了解社区情况;而在另一所学校中,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更好的满足了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差异。通过这些实践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合力的实施需要各方的参与与支持,而教育主体之间的协作将会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多的保障。

第五段:总结教育合力的目的以及未来发展。

教育合力的形成,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效益,推动全民教育现代化进程,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合力取得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个性化发展上,还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未来,教育合力将会更加广泛的实施到社会各个领域中,而学生的全面成长将会成为教育共同的目标。唯有不断完善教育合力的具体实施方案,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幼儿品德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努力。下面,就家园共育,共同实施品德教育的几点有效做法介绍如下:

一、转变家长观念,达成教育共识。

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成功建筑是孩子未来走向成功的奠基石之一。欧洲一位物理学家荣获诺贝尔奖后,有记者问他:“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学者答道:“是在幼儿园,我学会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这些。”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当然有其天才的素质,但在他看来,所有的素质都植根于人的幼儿期,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习惯,这才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东西。而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以“幼儿阶段教什么”为题对家长进行了调查,发现家长普遍重视和强调孩子的智力发展,而相对忽视孩子的非智力发展,很多家长一味追求孩子学了多少知识,忽略了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关爱,与人合作等良好品德的教育,家长的思想、观念离《纲要》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幼儿园要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使家庭重视幼儿的品德教育,使之在教育观念上逐步与幼儿园达成共识。

(一)、通过家长学校使家长了解品德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我们组织开展了几期家长学校活动,分别针对幼儿阶段“教什么”“如何教”“何时教”开展专题讨论。活动中,把家长作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家长充分互动,在讨论中逐步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达成共识。如,在“幼儿阶段教什么”的家长学校活动中,教师首先发动家长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看法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在家长园地中,家长之间互相传阅,然后,教师将家长的观点进行归纳,分别找出观点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家长代表,引导他们在家长学校活动中向大家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大家进行充分的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将《纲要》中所倡导的教育思想以家长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渗透,使大家认同。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多数家长认同了“幼儿期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最重要”这一观点,逐步树立一种符合时代发展和幼儿需求的正确观念。许多家长参与活动后深有感触的说:“一个孩子智力条件非常优越,如果他的非智力条件不良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

(二)开展专题讨论,促使家长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化。

针对家长在幼儿品德教育方面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一些普遍存在的幼儿品德现象,如《怎样尊重孩子?》、《如何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理智地爱孩子》等问题,我们采用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家长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化。活动前,教师与家长进行了充分沟通,有针对性的让有此方面教育经验的家长做好准备。活动中,家长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举实例、谈效果,摆观点、论经验,讲得具体实在、有理有据、说服力强,加上教师适时点播,使家长学到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欣喜地发现家长的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更加关注班级活动了,活动收到了成效。

此外,我们还利用《家长园地》,为家长提供品德教育方法。针对家长在幼儿品德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个别问题,我们除了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措施以外,还在“家长园地”中增设了“家教诊所”栏目,请存在困惑的家长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反映在栏目中,教师和其他家长把自己的有效方法总结出来,投放到园地中,家长们在接送幼儿时阅读,互相学习,吸取好的经验。

在家园共同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家庭要努力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协调,形成品德教育合力。

(一)幼儿园发挥群体优势,与家庭密切配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由于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缺少伙伴群体,加上长辈对其娇惯成性,他们大多任性、自私,与自我为中心,造成交往困难,家长对此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指导家长用一些正确的行为和方法注重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群体优势,配合家庭开展一系列相应的活动。

1、让幼儿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

感受和体验是幼儿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发展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活动中,有小朋友摔倒了,及时把他扶起;小朋友生病了,给他端来一杯水,一起打电话问候;哪位小朋友过生日,大家都为他祝贺并献上自制的生日礼物……孩子在这些特殊的情境中良好品德习惯逐渐内化形成。

2、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行为习惯各不相同,幼儿的良好品德习惯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因人施教地纠正和引导,设法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此,我们抓住生活中的品德教育契机,及时生成主题活动,先后开展了《玩具大家玩》、《怎样做朋友》、《我为生病的朋友做什么?》、《值日生,真正好》等丰富的主题活动,幼儿通过在生活中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怎样关心他人,为集体做事情。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家长反映孩子懂事了,遇事懂得和人商量了,不乱发脾气了,还主动提出把玩具、图书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看,更喜欢来幼儿园了。

(二)家庭发挥个别教育优势,与幼儿园协调一致,同步实施品德教育。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的配合。

1、让幼儿在家园同步教育中形成良好品德习惯。

家庭与幼儿园要加强沟通和联系,实施同步教育,能够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教师孩子上了中班,老师为了培养孩子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爱劳动的品质,开始尝试让孩子做值日,比如擦桌子、摆碗筷、浇花、整理图书等。家长了解了活动计划后,在家里也让孩子练习做这些事情。教孩子收拾玩具,如果孩子不会,家长会一遍遍地示范,手把手地教,利用个别教育优势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样,在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下,孩子很快养形成良好品德习惯。

2、让幼儿在家园互动中萌发积极情感。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幼儿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园互动,把品德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生活。

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每一种行业都有自身的特点,每一种行业都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激发幼儿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热爱之情,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萌发他们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从而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家长走进课堂的活动。这些活动以家长为主体,家长做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做教师密切的合作伙伴,自身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在家长走进课堂的活动中,警察叔叔来给幼儿讲破案的故事,和幼儿一起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火车上的列车员来给小朋友讲如何乘车,自己的辛勤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三八”妇女节到来了,为让幼儿认识到妈妈的伟大,激发幼儿的亲情,我们把孩子的妈妈们请到了幼儿园,让她们给孩子讲一讲是如何把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带大的。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爱的情感,教师趁热打铁,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周围亲人和同伴的爱,孩子们在体验爱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奉献爱心,逐步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3、让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中强化良好的品德行为。

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例如:每天午睡前,教师通过“自编故事”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

教师把幼儿的名字溶进故事情节,以此来鼓励幼儿形成团结友爱,帮助弱小、积极勇敢等良好品德,教师把幼儿喜欢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把班上幼儿的名字编进故事,当孩子们听到自己或同伴的名字出现在故事中的时候,都兴奋不已,给予了故事更多的关注这种形式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其次,家长通过写表扬卡的方式把幼儿在家的良好行为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老师读给小朋友听,使幼儿更加自信,也促使同伴之间互相学习。来自家园双方的鼓励和表扬,使幼儿逐步建立积极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大班下学期,是幼儿在园的最后半年,家长更加关注幼儿的在园表现。尤其幼小衔接课程的学习,家长更是费尽心机。每天接送孩子时间,迪迪的妈妈就追着我问这问那,惟恐稍一疏忽,自己的孩子就被落下,不能顺利升入小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们终于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迪迪虽然在幼儿园积极去自己做事了,但在家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爷爷奶奶、姥爷姥娘为他代办了一切!我们的工作并没有得到家长的配合!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在此,呼吁所有的家长朋友,在你们为自己孩子着急的时候,别忘了配合我们的工作。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等重要!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得到你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才能取得成效!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随着女儿呱呱落地,教育这件事就跟着来了,首次做家长有点慌,教育这事有点懵。于是就找有经验的过来人探讨,在网上找、书店去找相关书籍。总之,一切可用途经都用上了,加上自己的思考,慢慢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路。前期教育比较简单,幼儿园并未刻意去教她什么,就一件事:学前抓紧玩,以后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等着她呢。

一年级来了,容易与困难并存,容易的是书本题目都很简单,困难的是孩子的学习意识从无到有,任务是怎么让孩子的脚跨进那扇敞开的大门。陪伴她成了我生命一件重要的事,一切都得让路,不能着急、不能打骂,因为着急上火打骂都是无济于事的,孩子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的白纸,她们并不懂得该怎么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会是应该的。着急的时候,我会先停一停,自己考虑一下,当年我小时候如果踫到同样的事会怎么做,我能比她做得更好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并不能做的比她更好,那还有什么理由去责怪她呢,于是我做好自己该做的,站在同龄人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直到找到答案。这方法我一至沿用至今,陪伴和理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和老师保持沟通,步调一致,这个极其重要,多参与学校的活动,这样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在学校的状态。开心、快乐、还是心情低落,为什么?每个细节都是我所关心的。

从小学起,孩子回家养成个习惯,休息十分钟,玩一玩,吃点小东西,然后就是作业时间,除非有特殊情况,从无例外,哪怕打着点滴、坐不动,我托着她。

有的家长说,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有个安静的环境,有个舒适的环境很重要,于是有了专门的房间和书房,家长在家轻手轻脚、大气不敢出,生怕惊扰了娃做作业。而我有不同的看法,做法完全不同,小学时娃回家做作业我就开音乐,从轻柔渐渐地音量到了中等,从听音乐到看电视,到打游戏。这一切都是在娃旁边进行,作业从不在房间做,都是客厅,做家务、有客来,也不回避,慢慢地娃就习惯了这相对嘈杂的环境,现在就是火车在她身边开过,都丝毫没有影响。

游戏也是洪水猛兽,我只能耸耸肩笑一笑,娃从早上6点起床,除了吃饭、方便以外,基本都是在上课和写作业,一直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有谁算过,他们的工作时间有多少,好像不用算也是远远大于成人的八小时工作时间,外加课外补课、课外作业,家长还能说自己辛苦吗?游戏不是猛兽,是娃的玩伴,放松的工具,控制才是那根掌握在家中手中的法宝缰绳,该挤点时间让孩子玩一玩,放松一下。但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我只是找了一条自己的路,九年的带娃生活,点点滴滴太多太多了,言不尽,作为沧海一粟和大家分享!

文档为doc格式。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那么如何做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呢?在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

(一)开设家园共育栏及家园互动手册。

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更有利于家园教育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家园共育栏及家园互动手册。家园共育栏的内容包括:每周信息是教师介绍每周教育教学内容;育儿经验是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成功的教育经验文章;每周传真是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进步等。家园互动手册一方面是让教师把孩子在园的真实表现和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教育传达给家长,另一方面是让家长记录幼儿在家近期表现及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反馈给老师,老师组织家长讨论解决方案,老师与家长及时地交流与沟通,有效地促进了家园共育。

(二)请家长当客座教师。

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为幼儿园教育需要提供多种支持和帮助。经过调查,我得知有些家长素质较高,有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我就在家园共育栏中发出邀请通知。渐渐地,就有家长来报名。如,在上主题活动“车子叭叭叭”时,陈晟远的爸爸就开来了小面包车,让孩子到车了上参观,给小朋友讲解车子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与功能等。

“客座教师”活动每月一次,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家长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确定来园的时间。教师要尊重家长的意见,尽量按家长的'时间来安排活动。这样,既不影响家长工作,又保证了活动的开展,使家长逐渐由关心到关注,由支持到配合,由旁观到主动参与。我先后邀请过医生、警察、消防队员、厨师等家长给幼儿上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使家长更有信心,课前我与家长一起设计讨论活动的安排及活动形式,帮助家长选好内容。这些家长给孩子们上课特别吸引孩子,他们的知识也很专业、更具体,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的学习的兴趣也更浓,同时大大增强了孩子对家长的崇敬之情。

(三)家长会形式灵活多样。

家长会的形式灵活多样,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每学期初的家长会,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每月一次的家长助教活动,学期结束汇报,文艺节目汇演等,我们都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如:小班刚开学时,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及幼儿在园生活情况等不太了解,他们眼中流露出担忧,看得出,有部分家长很想跟班学习、观看。但是,小班幼儿年龄小,情绪还不是很稳定,不适宜对家长开放活动。于是,我就把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录制下来,在新生第一次会上请家长观看。许多家长看完后感叹地说:“老师,谢谢你,你们真的很有办法,看了录像,我们可放心了。”再比如,我班上遇到什么,活动中需要家长互动、配合等,我就不定期请部分家长商量,然后把商量结果通知打印给全班家长,组织家长教育经验交流,请家长把意见与经验写成文章,与老师、其他家长相互交流、切磋,推广家庭教育的先进经验。

(四)组织好“家长开放活动”。

我园规定每月一次的对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半日活动,让家长亲身体验我们的工作,了解孩子在园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况,使家长和老师彼此加深了理解和交流,共同分析活动中的问题与不足,探讨解决办法。例如,在小班下学期的一次半日开放活动中,我利用新买来的多媒体设备,向家长展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动画效果,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家长也看得入迷。特别是家长看到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精彩表现及老师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操作材料时,许多家长真诚地说:“孩子上了幼儿园,进步很大,多亏了你们老师,你们老师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今后需要我们帮助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会支持。”每学期的二至三次半日开放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

幼儿园规定我们一线老师,每学期要对80%的幼儿进行家访。刚开始,我也不太理解,觉得幼儿园与小学、中学不一样,因为老师每天都要和家长见面,不需要再进行家访。做了以后,我感到收获很大。如:游子龙小朋友每天来园时要哭一段时间才能停下,我也哄过他很多次,采用了多种教育方法,经常在下课时表扬他为班上做了好事,发红花,贴五角星,老师喜欢你等。可是第二天早上他还是会哭,我伤透了脑筋。记得有一次下午玩做客游戏时,他突然对我说:“帅老师,你到我家来玩,我家有好多吃的东西,还有玩的汽车等。”我微笑地说:“好呀,我去你家玩,你以后早上来园时不能哭。”他愉快地点点头,我也真的带上一件小礼物去了他家。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经常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哭了,而且在端午节那天,他还给我们老师了粽子,一定要我吃。又如,我们班的幼儿多数是铁路地区的孩子,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孩子们虽然住在铁路社会,但很少去别人家玩,为了增进孩子间的友谊,我设想利用双休日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家访。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园领导和家长的支持。我根据情况制定家访时间段、家庭区域、家访幼儿名单等。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去家访。

为了迎接和招待家访的客人,有的幼儿主动与家长整理房间、客厅,有的幼儿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还有的幼儿拿出好吃的给小朋友吃等。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很高兴,而老师与家长也在交流中各有所获。通过家访,增进了孩子间的友谊,加深了老师、家长的了解和信任,建立彼此信任的教育伙伴关系,使同步教育更好地得到落实。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好家长”评选活动。首先,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家长职责及合格家长、好家长的标准,张贴在黑板报上,让家长了解,定期举办讲座。并把评选出来的“好家长”事迹写在宣传栏中,以此鼓励更多的家长加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使他们亲身体会到合作的价值和意义,真正做到家园共育。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应通过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因此,我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收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家人交往,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年龄偏小,还懂得与同伴交往,共同分享玩具,缺少与人交往的经验,在玩玩具时,经常出现抢玩具,独占玩具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就在班上开设了一个玩具区和图书区,请家长让幼儿自带心爱的玩具或图书上幼儿园,放在区域中,让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玩具,引导幼儿交换玩具,轮流玩,合作玩,这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幼儿家里丰富的玩具和图书资源,也弥补了幼儿园玩具和图书的不足缺口,又可以促进幼儿合作、共享等社会行为的发展和家园的互动,其主要作用有:

1、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幼儿将带来的玩具和图书放到玩具区和图书区里,互相欣赏带来的玩具或图书,鼓励幼儿一起玩或看,交换玩或看,轮流玩或看,孩子在玩中学会了相处,学会了交往,也学会了一些礼貌用语。如幼儿看到别人的玩具很想玩时,就会去问他借等。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该怎么办”等之类的话题。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想法,让幼儿交流各种交往方法,归纳出好的交往方法,使幼儿体验到交往的乐趣。

2、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玩具。如:我带的玩具是怪手车,它的颜色是红色的,它有一只长长的怪手,我一开电源开关,怪手车就会着挖东西……因而幼儿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大有提高。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孩子将玩具带到班上,自己把玩具放在玩具柜上,学会收拾,过一段时间后,又把玩具带回家。孩子做这些事,使幼儿学会了保管自己的物品,会收拾物品,因而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现在的孩子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弱,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包办代替,造成孩子动手操作锻炼的机会很少。为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我在班上开设了操作区、生活区、表演区、体育区,家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请家长制作区域中的玩具。如请胡倩的爸爸用机床给蝴蝶板打上洞,让幼儿练习系鞋带;请小朋友的妈妈制作娃娃衣服,让幼儿练习扣钮扣;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蔬果服装、面具,幼儿穿上或带上这服装和面具进行表演,请家长制作飞盘、高跷等。

2、老师和家长共同指导幼儿。如晨间活动前和离园前,指导幼儿穿鞋带、扣钮扣,晨间活动时,家长当幼儿一起玩飞盘,踩高跷,使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无论是请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还是利用家庭资源,都是我在进行家园共育中的尝试。因此,我觉得爱孩子是家园共育的主旋律,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两者的合力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结识了很多科学教育的专家和老师,也参加了不少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活动。通过这些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家校合力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家,孩子可以与父母进行亲密的交流,家长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在学校,孩子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通过亲身参与科学实践,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可以将这两个学习空间有效结合起来,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科学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其次,家校合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家长和学校可以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孩子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和指导,帮助孩子消化吸收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解答孩子的疑惑并帮助他们扩展知识领域。学校则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实验课程,让孩子在实践中去理解科学知识,将理论联系实际。家校合力的科学教育方式可以使孩子更加主动地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再次,家校合力可以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解决问题和研究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家校合作,孩子可以在家庭中进行观察和实验,学校则为孩子提供理论知识和实验设备。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构思实验和制定计划。学校则可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实验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家校合力的科学教育,孩子可以在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学会运用科学的方式看待和解决问题。

此外,家校合力可以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在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中,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内容和方式。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参观科学展览、实验室等场所,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奇妙和有趣之处。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多样化的科学课程和活动,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家校合力的科学教育可以让孩子从小体验成功和成就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家校合力科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及在教育理念上的一致。家长和学校要积极沟通,明确任课老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和引导。同时,学校也应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对于科学教育的作用,提供支持和指导,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科学学习中。只有家长和学校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合力的科学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总之,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家校合力可以为孩子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兴趣。然而,实施家校合力科学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石。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第一段:引言(100字)。

品德的形成是每个人一生的重要课题。从小到大,我们在家庭、学校甚至社会中都接受着品德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对个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品德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50字)。

在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教育莫过于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孩子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在我自己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我发现父母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他们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传递了爱、诚实、尊重等美德的力量。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懂得了关心他人、坚持努力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第三段:学校教育的启蒙作用(250字)。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在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是一个集体,孩子们需要在这个集体中学会与人相处、分享、合作等品德素养。我在学校的教育中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组织的活动,我和同学们共同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这种经历让我明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同时,学校也给予了学生对品德的教育评价和激励,这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督促作用。

第四段:社会教育的挑战与机遇(300字)。

随着成长,我们开始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社会教育在品德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身边的案例和社会新闻,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些缺乏品德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社会教育需要引导我们明辨是非,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同时,社会也给予了我们锻炼和发展自身品德的机会,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付诸实践,增强品德观念的坚定性和品德行为的自觉性。

第五段:个人心得与展望(300字)。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家庭教育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诚实,与此同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给予了我更多的激励和锻炼的机会。通过品德教育,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仁爱、诚实、责任”的重要性。同时,我意识到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终身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修炼和提升。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各类品德教育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实践来培养和巩固自身的品德观念和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道德品质优秀的人,为社会和和谐作出贡献。

总结(50字)。

品德的形成与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庭教育,我们懂得了爱、诚实和尊重;通过学校教育,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分享;通过社会教育,我们面对挑战并锻炼自己的品德。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可以逐步成为更优秀、更完善的人。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首先,家长要树立“合力”教育意识。教育孩子,力量只能合,不能分。那么“合”在什么地方?应该“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上。这就要求家长认真地回顾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没有不妥之处。同时,也应认真回想其他长辈的教育行为有无可取之处,谦虚的态度和必要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在树立“合力”教育意识的前提下,经过认真思考,开一个统一家庭教育思想、方法的家庭会议。坐下来坦诚地交流彼此的想法,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最后“求同存异”。在教育孩子时,按照已经统一的认识去做,定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一

品德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是一个人的灵魂与人格的体现。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密不可分。家庭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源泉,家庭教育对个人品德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学校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二段:家庭教育对品德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人生最初的课堂,家庭教育对于个人品德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直接有效的品德教育方式。父母要用自身的榜样来感染和影响孩子。要以身作则,做好品德道德的表率。另外,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和行为习惯,教育他们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品德,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庭的和睦、温暖和关爱也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修养,让他们成为有利社会的人才。

第三段:学校教育对品德的塑造。

学校教育作为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也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校要给予学生良好的道德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德性培养。学校应该以课堂教育为基础,开展包括亲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品德教育活动。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守法意识以及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同时,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友善、公平、宽容的氛围,从而在学校中形成健康的品德。

第四段:个人在品德教育中的自我反思和改进。

作为一名教育者或者家长,我们应该时刻反思自我在品德教育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模范作用,树立良好的品德榜样。其次,在教育孩子或者学生时,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同时,我们要积极关注孩子或者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多向他们倾听和交流,用理解和关怀唤起他们的内在潜能,使之养成正面的品德习惯。

第五段:结语。

品德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为了培养出更多有道德良知和高尚品德的人才,家庭和学校必须共同努力,让品德教育走进生活,走进课堂。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在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和不足,并努力取得改进。通过品德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或者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人格,使他们成为有益社会的栋梁之才。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二

现代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注重的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对人的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如何让教育产生更大的力量,达到更好的效果,这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一起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段:团队意识。

在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团队意识非常重要。教育合力需要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在教育合作中,我们不能单单依赖于个人的能力和力量,而应该理性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制定方案,实现共同的目标。教育合力的背后是一个高度开放和协作的团队。

第三段:创新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形式也在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需要拥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以适应变化的需求。这种创新精神可以激发教育者新的思路和灵感,更好地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

第四段:多元整合。

形成教育合力需要多元整合。在教育工作中,我们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师资、学生、教材、技术等等。只有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同时,多元整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有效地运用到教育工作中。

第五段:共建共享。

教育合力需要不断地共建和共享。共建是指所有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同建立教育体系,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共享则是指所有教育工作者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分享经验和知识,共同提高自己的素质。只有通过共建和共享,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合力的目标。

总结:

形成教育合力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只有拥有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多元整合和共建共享的理念,才能形成真正的教育合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将不断地改进自身能力和思路,更好地推动教育工作的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