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山大学医保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 大学生医保政策讲解心得体会(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2:18:13 页码:11
中山大学医保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 大学生医保政策讲解心得体会(2篇)
2023-01-13 02:18:13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中山大学医保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由来

中山纪念堂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恢宏。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经历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现状

现在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正面檐下,内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围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细。那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悬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镂花丹门,衬托得殿堂越发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纪念堂总体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富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梁柱周围装饰着世族风格的彩画图案,金碧辉煌。大礼堂正门上方,挂有“天下为公”四字横匾,是孙中山所书。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给人一种新颖、宽敞、明亮的感觉。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可容纳5000人。

中山纪念碑

孙中山纪念碑,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修建物纪念性建筑之一,位于越秀山山顶,与中山纪念堂处于同一轴线上。纪念碑占地30多平方米,是一由花岗岩石彻成的方锥形建筑物,因其下大上小且四坡尖顶、挺拔向上,颇有冲天之势。从纪念碑往下约百米,越秀山的山腰上,另有一座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建筑物,即孙读书治事处。

有关中山大学医保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世界各地的华人,对我们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为纪念孙中山而修建的建筑物。比如说中山市的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南京的中山陵和中国台湾的国父纪念馆等等。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就是60多年前广东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而捐款兴建的。

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的名字并不是叫“中山”,他是姓“孙”名“文”,号“逸仙”,他的雅号才是“中山”。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年青的时候在香港学医,之后在广州和澳门治病救人。在这期间,他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投身革命。他成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同盟会先后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1年,孙中山做了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领导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20__多年的封建帝制给推翻了。

孙中山在广州曾经三次建立政权:第一次是1917年,非常国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一个“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誓师北伐;第二次是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就在现在中山纪念堂这个地方;第三次是在1923年,孙中山驱逐了陈炯明之后,在广州又重建了大元帅府。

1924年,为中国革命费尽心血的孙中山病倒了,他患的是肝癌,但是他仍然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奔波劳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就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59岁。孙中山先生出生和逝世都是在12号。由于孙中山生前喜欢种树,政府便把每年的3月12日这天定为“中国植树节”。

在孙中山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6年,当时的广东国民政府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拨款100万两白银在广州兴建中山纪念堂,堂址就选在越秀山南麓的总统府旧址。这个总统府,在清朝原是抚标箭道,后来改为督练公所。辛亥革命之后被军阀龙济光占据了。1921年,孙中山在这里当上非常大总统,这里就成了总统府。在1922年,叛军陈炯明的军队用大炮把总统府给夷平了。当时孙中山和家人都是跳墙逃走才避过大难的。后来,广州人民和一些爱国华侨听说要建中山纪念堂,都纷纷慷慨捐资。纪念堂的设计者是我国著名的设计师吕彦直。吕彦直是山东人,他在国内的建筑界很有名望,南京的中山陵也是他设计的。很可惜,他英年早逝,35岁就死了,未能亲眼看到纪念堂落成。纪念堂在1929年1月奠基,1931年10月落成,历时3年。解放后,政府多次拨巨款对纪念堂进行装修。现在,纪念堂的设备都很先进,有中央空调、高级舞台音响、灯控系统、消防监控中心,还有贵宾接待大厅,真是一年比一年漂亮。

中山纪念堂介绍

纪念堂前面的广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广场各有一根旗杆和一个云鹤华表,它们是以纪念堂的南北中轴线为轴心分别对称的。这个广场内种着木棉、白兰、桂花、合笑等共70多种花草树木,它们开花的季节各不相同,所以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这几棵就是木棉树,也叫英雄树。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在广场的北门,有一棵已有300年历史的木棉树,是广州的“木棉花王”。

堂前矗立着孙中山纪念铜像。在1945年以前,纪念堂只建有这个底座而没有铜像。在1945年春天,中山大学把校内的孙中山铜像借给纪念堂安放在这里。直到1956年,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了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放在这里,原来的铜像才送还给中山大学。尹积昌所造的孙中山铜像一共有4个,其中3个在广东。除了这一个之外,一个在黄埔军校,一个在中山医科大学,另一个在南京的中山陵。这个铜像的造型是有讲究的——孙中山的左手用三只手指叉腰,代表着“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右手用五只手指拄着拐杖,代表着五权宪法。铜像寓意深刻,可见创作者的心思是非常细密的。底座上面刻着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上面写有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和建党程序的具体内容。

纪念堂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八角开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它的堂顶是八角形的,铺着宝蓝色的琉璃瓦,分为高低4层。大堂正面悬挂着孙中山手写的金字牌匾——“天下为公”;大堂四周的基座和阶梯都是花岗石,既庄重又典雅。从整个建筑来看,富有很浓的民族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不愧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

纪念堂的建筑结构非常巧妙,很多人都以为纪念堂是全木结构,其实,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地面到堂顶高58米,南北各宽71米。观众席分楼上楼下两层,有8座楼梯,11个进出口,共有5000个座位。那么各位可能很惊讶,这么大的大堂,怎么会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顶盖呢?原来这里共有8根柱子,但都藏在周围的内墙里,支撑着顶盖的8个角。这顶盖分3层,上层是一个乳黄色的弧形圆顶,中层开了玻璃天窗,下层是装饰用的云纹色彩的斜形方格。大家看一下,我们现在没有开灯,但整个纪念堂都十分光亮。光线就是通过玻璃天窗射入堂内,使整个会堂不用亮灯也光线充足。由于柱子都藏在墙里,观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观看舞台的视线都不会受阻;而且堂内没有回音,即使你坐在最远的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舞台的音响,这些都是纪念堂设计巧妙之处。

堂内舞台宽19米,深15米。这块便是著名的“总理遗嘱”,是由汪精卫所写。遗嘱之中有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名言。

兴建这个中山纪念堂,加上越秀山顶的那个孙中山纪念碑,各项费用总造价超过300万银元。也许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银元的价值了解不多,但是在当时,一个银元就可以买到40斤大米,而我们现在买40斤大米大约需要60块钱人民币,换算一下,一个银元等于60元人民币,那300万银元就是1.8亿元人民币。可见,这在当时也是很高的造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