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弗朗蒂的母亲感想(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6 16:19:44 页码:13
最新弗朗蒂的母亲感想(实用14篇)
2023-10-16 16:19:44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南靖土楼的心得体会是什么实用一

(来到大门前)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只有少数的官邸豪宅才起宅名,然而在土楼民居中,几乎每一座土楼都要取一个吉利祥和的名字。像这座楼的楼名叫”和贵楼”就是这样。和贵楼,顾名思义就是劝人以和为贵,因为一座土楼就像一个扩大的家, 一个缩小的国。和贵楼最盛时曾住过300多人,这么多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和睦相处,以和为贵至关重要。大家看楼的大门联:”和地献奇山川人物星斗画,贵宗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两扇大门的门联:”和亲既康禄,贵子共贤孙。”这些隽永深远的藏头嵌字联,构成了简氏传统族训的核心,高度概括他们家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对后人起着灌输、训戒、警策的作用,形成土楼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也说明了先民渴望子孙”读圣贤书”的良好愿望和重教兴学的精神风尚。

(进入门厅)各位游客:和贵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当您跨进和贵楼古老而沉重的大门时,您一定会为它突出的防卫功能而惊诧不已。大门的两扇门板都是用可耐火的”咬冬木”制成,厚达10多公分,在门的上方,也就是在二层之处,设有三个灌水道,若遇盗匪用火攻门,可从灌水道往下灌水,把火淋灭。加上底层对外不开窗,二层只开一条不足20厘米的通风缝,三至五层窗洞也内大外小,所以,只要把大门关起来并上了闩就固若金汤,楼内居民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来到楼内天井)这是一块”进士”牌。这块”进士”牌是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吏闽浙总督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盐课魏无熄赐给进士、工部屯田司主事简逢泰的。

简逢泰就是建这座楼的简次屏的孙子。他自幼聪明好学,12岁考中秀才。当时小逢泰骑在父亲的肩上来到考堂,山东籍的主考官看他身穿长衫,头发又结了个辫子,便嘲讽地说:”福建来了只红鬓马”,小逢泰看到主考官脚上穿着黑色的官靴,便脱口回道:”山东出了个黑脚驴”,主监官暗想:”好厉害!” 接着问:”你读多少年书?”小逢泰说:”不多不少读了十二年”。主考官看他还是个毛小孩,就问:”你今年几岁?”小逢泰说是十二岁,主考官说你一生下来就读书了?小逢泰说七岁才读书,主考官说这样哪来读十二年书?小逢泰说我日读六年,夜读六年,如此不刚好十二年!主考官一听感到其言在理,又对小逢泰说你进三步,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走了三步,主考官又说你后退三步,小逢泰这时却屹立不动,主考官问为何不退,小逢泰说有道是大丈夫有进无退!主考官拍案说道:”好口才”因此被当场授以秀才。几年后,小逢泰进京赴考得第二十三名进士,道光戊戌年科会试中式得第七十三名,殿试得了第二名,后官至”两广分巡道”。

(走进楼内院)这是一座”三间一堂式”学堂,过去,楼里的孩子读书就在这里。像简逢泰孩子的时候也是在这里读书的。大家看,左边墙上悬挂着一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由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牌匾;右边悬挂着的是二十六年十月由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陈树林委员长赠送,由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牌匾。简羡强是什么人呢?他是长教简氏的第19代孙,早年生活很艰苦,20岁时跟人一起到缅甸谋生,由于他在生意场上辛勤耕耘,逐渐发迹,曾担任缅甸救济总会负责人,海外侨务委员会副主席。简羡强发迹不忘国家、不忘家乡,三十年代,他捐资在村里建了一所小学一一崇文学校,还给国民政府捐了很多资金用于发展国家的文教事业,同时积极发动侨胞,捐资、捐物支持抗日活动,因而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表彰和人们的敬重。林森不仅赐给他一块牌匾,而且奖给他一枚国民政府勋章,以表彰他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这些牌匾虽然有些陈旧,但却给和贵楼增添了许多”风光”。

1939年,南靖有名的土匪头张河山,曾带领”土匪兵”到和贵楼,扬言要把楼烧掉,当他们一伙人来到楼里看到林森颁发的牌匾,知道惹不得,只好放弃烧楼的念头,是匾保住了和贵楼。

这是学堂天井。人如果在天井里用力一跳,整个地面都会晃动,(谁有兴趣可以跳一下)。若用一根长长的铁线,可随意从天井的卵石缝向地里穿插3-4米深(示范),可见地质之柔软了。

这是块方圆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到处都是稀稀烂烂的泥土。既然是烂泥地,又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如此高大的土楼呢?据说,长教简氏第13世简次屏是个读书人,看到这个地形像肚腰兜,就去请教地理先生,地理先生察看后说:”此乃风水宝地也。”简次屏问此话怎讲,风水先生说:”这个肚腰兜后面的山脉从平和县到长教打石洋有数百里来龙,龙山脉没有穿过坑、河道, 没有断凹,而前面则是河水环抱成玉带,故为风水宝地。若在此建楼,以后子孙会人丁兴旺、读书中举、福禄寿全。”简次屏一听,连考举人都不去了,决心在此建立基业。

于1732年破土兴建这座土楼。但是要在沼泽地上建土楼谈何容易!楼刚建一层就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烂地里。当时许多人都以为简次屏疯了,什么地方不建偏偏要在烂泥地上建楼,但他既已下决心就痴心不改。他请来上百个帮工上山砍松木打桩。俗话说:”风吹千年杉,水浸万年松”,松木在水里浸泡万年不烂。简次屏用100多立方米的松木,在下沉的楼墙上打排桩,从头开始夯墙。外墙用卵石砌就一米多高的墙脚,底层夯土墙厚1.34米,往上逐层收缩10厘米。楼夯筑到4层后停工一年,简次屏看楼基稳固,才再建第5层。

和贵楼宽36.6米,深28.6米,每层24间房,历时三年才建成,耗资15000两银子,竖柱架梁全用人工,可谓不凡与艰辛。各位游客:在沼泽地上建如此高大的土楼一定是”世界之最”吧!但和贵楼还有一奇,那就是楼中的两口水井。(走出学堂来到左边水井)天井两边的两口水井相距只有18米,但水质却截然不同,我们看到的这口水井,井水清亮如镜,水质甘甜可饮用;而在右边的那口井水却是混浊不清,只能供洗涮,被人称为”阴阳井”,这两口井的水位均超过地平线30公分左右。我们到右边的水井看看。……这口水井不管人们怎样把井水抽干,它重溢出来的水依然是浑浊的。

在同一屋檐下的两口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清朝嘉庆年间,和贵楼里住着一户婆媳两口的人家,媳妇叫阿秀,丈夫到南洋谋生去了,早有身孕的阿秀后来生了个儿子。由于婆婆体弱多病,常常卧床不起,坐月子的时候,就叫阿秀的母亲来帮忙,儿子出生第28天,快要做满月了。这天,阿秀的母亲回家去,准备捉几只鸡来为外孙做满月办酒席。当天半夜里。婆婆病发拉了一床屎尿,阿秀要到灶间去烧水给婆婆洗身,没想到水缸里却没有水了,阿秀只好提了个小水桶到门前那口水井打水,她刚打满一桶水,转身要提回灶间时,突然听见一声啪啦响,回头一看,井里冒出一股黑烟,接着又有一道白光闪过。阿秀吃了一惊,赶快把水桶提回灶间,烧水为婆婆洗身子。谁知天亮后,人们来打水,就发现井水已变为混浊不清。因此,有人说,是阿秀还在坐月子,身子不干净,坏了龙泉所致。其实那只是传说轶闻,并没根据.但井水为什么会浑浊,至今人们也还不能从科学上做出什么解释。

(走出大门)各位游客:和贵楼历经沧桑,依然坚固沉稳,巍然屹立。大家看,那斑斑驳驳、凹陷不平的夯土墙,为什么会有修补和重夯的痕迹?据楼里老人介绍,1864年大平天国陷落后,那些残兵败将(我们这里人叫“毛番”)在闽西南一带山区烧了很多土楼,和贵楼也难逃厄运。当时楼内房子被烧了一大半,楼外墙也严重烧裂倒塌,直到第三年才重新修建,恢复原貌。

(在前院护厝前)这是和贵楼的前院,也叫护厝,深11米,在我们这个地方,有句谚语叫”厝包楼,儿孙贤;楼包厝,儿孙富”。这个护厝就叫厝包楼,而刚才我们在楼里看到的学堂叫楼包厝。这种厝包楼、楼包厝的奇特建构,反映了土楼子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孙后代的祈望。

和贵楼大门正面有一座山叫笔架山,你们看,是不是有点像笔锋。山上尖峰是简氏族人用畚箕担土一担一担堆积而成的,历尽三年时间,他们认为这样可使楼里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过去,楼里就出了简逢泰、简羡强,民国时还出了个国军总司令简国瑞。

几百年来,和贵楼像一位时间老人,向人们诉说着先民超然的智慧之光和一个家族的兴盛历史。而今,随着土楼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风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贵楼也将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对于南靖土楼的心得体会是什么实用二

或许您在电视上、画册上、或其它传媒上已看过一百次、一千次土楼了,或许您已经实实在在到过许多土楼区游览过,对土楼已不陌生了。但是,像耸立在您面前的这座酷似城堡的方形土楼这么高大神奇,您一定没看到吧?所以,您今天来一睹它的风采,感受它的神奇,将让您永生难忘。这座土楼叫和贵楼,它座落在南靖县梅林镇长教的青山绿水间,背靠虎背岭,面向笔架山,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它建于1732年,也就是清朝雍正十年,楼高米,建筑面积6450平方米,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楼”, 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座五层的方楼,也是闽西南众多方土楼的典型代表。20__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来到大门前)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只有少数的官邸豪宅才起宅名,然而在土楼民居中,几乎每一座土楼都要取一个吉利祥和的名字。像这座楼的楼名叫”和贵楼”就是这样。和贵楼,顾名思义就是劝人以和为贵,因为一座土楼就像一个扩大的家, 一个缩小的国。和贵楼最盛时曾住过300多人,这么多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和睦相处,以和为贵至关重要。大家看楼的大门联:”和地献奇山川人物星斗画,贵宗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两扇大门的门联:”和亲既康禄,贵子共贤孙。”这些隽永深远的藏头嵌字联,构成了简氏传统族训的核心,高度概括他们家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对后人起着灌输、训戒、警策的作用,形成土楼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也说明了先民渴望子孙”读圣贤书”的良好愿望和重教兴学的精神风尚。

(进入门厅)各位游客:和贵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当您跨进和贵楼古老而沉重的大门时,您一定会为它突出的防卫功能而惊诧不已。大门的两扇门板都是用可耐火的”咬冬木”制成,厚达10多公分,在门的上方,也就是在二层之处,设有三个灌水道,若遇盗匪用火攻门,可从灌水道往下灌水,把火淋灭。加上底层对外不开窗,二层只开一条不足20厘米的通风缝,三至五层窗洞也内大外小,所以,只要把大门关起来并上了闩就固若金汤,楼内居民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来到楼内天井)这是一块”进士”牌。这块”进士”牌是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吏闽浙总督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盐课魏无熄赐给进士、工部屯田司主事简逢泰的。

简逢泰就是建这座楼的简次屏的孙子。他自幼聪明好学,12岁考中秀才。当时小逢泰骑在父亲的肩上来到考堂,山东籍的主考官看他身穿长衫,头发又结了个辫子,便嘲讽地说:”福建来了只红鬓马”,小逢泰看到主考官脚上穿着黑色的官靴,便脱口回道:”山东出了个黑脚驴”,主监官暗想:”好厉害!” 接着问:”你读多少年书?”小逢泰说:”不多不少读了十二年”。主考官看他还是个毛小孩,就问:”你今年几岁?”小逢泰说是十二岁,主考官说你一生下来就读书了?小逢泰说七岁才读书,主考官说这样哪来读十二年书?小逢泰说我日读六年,夜读六年,如此不刚好十二年!主考官一听感到其言在理,又对小逢泰说你进三步,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走了三步,主考官又说你后退三步,小逢泰这时却屹立不动,主考官问为何不退,小逢泰说有道是大丈夫有进无退!主考官拍案说道:”好口才”因此被当场授以秀才。几年后,小逢泰进京赴考得第二十三名进士,道光戊戌年科会试中式得第七十三名,殿试得了第二名,后官至”两广分巡道”。

(走进楼内院)这是一座”三间一堂式”学堂,过去,楼里的孩子读书就在这里。像简逢泰孩子的时候也是在这里读书的。大家看,左边墙上悬挂着一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由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牌匾;右边悬挂着的是二十六年十月由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陈树林委员长赠送,由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牌匾。简羡强是什么人呢?他是长教简氏的第19代孙,早年生活很艰苦,20岁时跟人一起到缅甸谋生,由于他在生意场上辛勤耕耘,逐渐发迹,曾担任缅甸救济总会负责人,海外侨务委员会副主席。简羡强发迹不忘国家、不忘家乡,三十年代,他捐资在村里建了一所小学一一崇文学校,还给国民政府捐了很多资金用于发展国家的文教事业,同时积极发动侨胞,捐资、捐物支持抗日活动,因而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表彰和人们的敬重。林森不仅赐给他一块牌匾,而且奖给他一枚国民政府勋章,以表彰他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这些牌匾虽然有些陈旧,但却给和贵楼增添了许多”风光”。

1939年,南靖有名的土匪头张河山,曾带领”土匪兵”到和贵楼,扬言要把楼烧掉,当他们一伙人来到楼里看到林森颁发的牌匾,知道惹不得,只好放弃烧楼的念头,是匾保住了和贵楼。

这是学堂天井。人如果在天井里用力一跳,整个地面都会晃动,(谁有兴趣可以跳一下)。若用一根长长的铁线,可随意从天井的卵石缝向地里穿插3-4米深(示范),可见地质之柔软了。

这是块方圆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到处都是稀稀烂烂的泥土。既然是烂泥地,又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如此高大的土楼呢?据说,长教简氏第13世简次屏是个读书人,看到这个地形像肚腰兜,就去请教地理先生,地理先生察看后说:”此乃风水宝地也。”简次屏问此话怎讲,风水先生说:”这个肚腰兜后面的山脉从平和县到长教打石洋有数百里来龙,龙山脉没有穿过坑、河道, 没有断凹,而前面则是河水环抱成玉带,故为风水宝地。若在此建楼,以后子孙会人丁兴旺、读书中举、福禄寿全。”简次屏一听,连考举人都不去了,决心在此建立基业。

于1732年破土兴建这座土楼。但是要在沼泽地上建土楼谈何容易!楼刚建一层就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烂地里。当时许多人都以为简次屏疯了,什么地方不建偏偏要在烂泥地上建楼,但他既已下决心就痴心不改。他请来上百个帮工上山砍松木打桩。俗话说:”风吹千年杉,水浸万年松”,松木在水里浸泡万年不烂。简次屏用100多立方米的松木,在下沉的楼墙上打排桩,从头开始夯墙。外墙用卵石砌就一米多高的墙脚,底层夯土墙厚1.34米,往上逐层收缩10厘米。楼夯筑到4层后停工一年,简次屏看楼基稳固,才再建第5层。

和贵楼宽36.6米,深28.6米,每层24间房,历时三年才建成,耗资15000两银子,竖柱架梁全用人工,可谓不凡与艰辛。各位游客:在沼泽地上建如此高大的土楼一定是”世界之最”吧!但和贵楼还有一奇,那就是楼中的两口水井。(走出学堂来到左边水井)天井两边的两口水井相距只有18米,但水质却截然不同,我们看到的这口水井,井水清亮如镜,水质甘甜可饮用;而在右边的那口井水却是混浊不清,只能供洗涮,被人称为”阴阳井”,这两口井的水位均超过地平线30公分左右。我们到右边的水井看看。……这口水井不管人们怎样把井水抽干,它重溢出来的水依然是浑浊的。

在同一屋檐下的两口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清朝嘉庆年间,和贵楼里住着一户婆媳两口的人家,媳妇叫阿秀,丈夫到南洋谋生去了,早有身孕的阿秀后来生了个儿子。由于婆婆体弱多病,常常卧床不起,坐月子的时候,就叫阿秀的母亲来帮忙,儿子出生第28天,快要做满月了。这天,阿秀的母亲回家去,准备捉几只鸡来为外孙做满月办酒席。当天半夜里。婆婆病发拉了一床屎尿,阿秀要到灶间去烧水给婆婆洗身,没想到水缸里却没有水了,阿秀只好提了个小水桶到门前那口水井打水,她刚打满一桶水,转身要提回灶间时,突然听见一声啪啦响,回头一看,井里冒出一股黑烟,接着又有一道白光闪过。阿秀吃了一惊,赶快把水桶提回灶间,烧水为婆婆洗身子。谁知天亮后,人们来打水,就发现井水已变为混浊不清。因此,有人说,是阿秀还在坐月子,身子不干净,坏了龙泉所致。其实那只是传说轶闻,并没根据.但井水为什么会浑浊,至今人们也还不能从科学上做出什么解释。

(走出大门)各位游客:和贵楼历经沧桑,依然坚固沉稳,巍然屹立。大家看,那斑斑驳驳、凹陷不平的夯土墙,为什么会有修补和重夯的痕迹?据楼里老人介绍,1864年大平天国陷落后,那些残兵败将(我们这里人叫“毛番”)在闽西南一带山区烧了很多土楼,和贵楼也难逃厄运。当时楼内房子被烧了一大半,楼外墙也严重烧裂倒塌,直到第三年才重新修建,恢复原貌。

(在前院护厝前)这是和贵楼的前院,也叫护厝,深11米,在我们这个地方,有句谚语叫”厝包楼,儿孙贤;楼包厝,儿孙富”。这个护厝就叫厝包楼,而刚才我们在楼里看到的学堂叫楼包厝。这种厝包楼、楼包厝的奇特建构,反映了土楼子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孙后代的祈望。

和贵楼大门正面有一座山叫笔架山,你们看,是不是有点像笔锋。山上尖峰是简氏族人用畚箕担土一担一担堆积而成的,历尽三年时间,他们认为这样可使楼里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过去,楼里就出了简逢泰、简羡强,民国时还出了个国军总司令简国瑞。

几百年来,和贵楼像一位时间老人,向人们诉说着先民超然的智慧之光和一个家族的兴盛历史。而今,随着土楼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风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贵楼也将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对于南靖土楼的心得体会是什么实用三

各位从远道而来的贵宾们,大家好!首先很荣幸代表我们公司——旅游集团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在我右手边给大家提供驾驶服务的,是我们的张师傅,而我就是大家这几天的导游。我姓黄,草头黄,名字是一首诗的题目:“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错,我的名字就叫春晓。大家可以叫我小黄,不过鉴于黄姓在我们福建也算个大姓,您在街上这么一叫,回头的人还真不少。所以大家可以叫我小小,人如其名,好记就行。

好了,接下来小小首先要带大家去参观什么呢?我们平常说的土不拉几,土的掉渣,土包子等等带土的东西,都是对一种平凡的,朴实得不起眼的东西的一种描述,那么今天我们要去看的,就是这个“土”,土什么?先卖个官子。它来自中原、来自黄土高坡,是高度清纯的汉民族文化的产物。它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世界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中国民居中一种非常特殊的民居,它,就是土楼。

研究古文化的学者们提出过一种说法,黄帝的帝字,可能是土地的地字,黄帝就是黄色的土地,也就是中国人常爱谈的那个“皇天后土”的后土,意思是地母。此看来,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宗,乃是黄土地的化身。是的,中国人,生于黄土,长于黄土,身上沾濡的也是黄土。吃的是黄米,黄豆,住的是黄土建筑的屋舍户,喝的是黄泥汤的水。古时候的人,位至之尊,当了皇帝,就要穿黄袍,走黄道,住的是黄色玻璃瓦大殿。死了以后呢?统统都赴黄泉。

几千年的文化,凝聚在黄土里,包裹着中国人的心魂。而他们扶卫自己的最好手段,莫过于“城廓”。

福建的土楼带着这样的内在渊源,出现在福建这古老大陆临近太平洋的地方。她们那里的房间房门都朝向中心广场,只朝东方留着通路,这种以中轴线为主,两边对称的传统布局,明显地突出了团结向心的精神。当我们再俯瞰北京城时,会惊讶地发现某种六千年的一致性。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有闽西、闽南的永定、南靖一带。早在公元291年,也就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使得中原大地处于战火与饥饿之中,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移民大迁徙。大批的中原汉人拋离家乡奔向安全地带。几经离乱后被迫离家的汉人逐渐在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择地定居。他们其中的一支就辗转迁徙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了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他们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他们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由于他们是外来者,于是被当地人的原住民尊称为“客家人”,待之以礼,一直到了现在,和当地居民一直和睦相处。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土楼奏出的便是一曲气势恢宏、古风沉郁的旋律。土楼形状有圆有方,大多以四层为上限。而且土楼每层都有特定用途。一楼是厨房灶头和饭厅的所在地,鸡鸭都直接在厨房门前饲养。到水井打水也很方便;二楼是仓库,储存粮草杂物和农具,所以二楼往往不设窗户。仓库门栏特别高,那是为了防潮和防老鼠;三楼四楼才是居住的卧室。所以,每个土楼的居住单位。应该是垂直由上至下划分,才能称为一户人家。土楼的主要结构有地基、墙脚、墙壁和屋顶四个部分,内部则以有水井的天井为中心。兴建土楼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的泥巴、竹片等。而人手亦只是土楼主人、乡间木匠和泥匠三数人。工具也只有泥锄、铁铲、绳索、木尺等。在没有建筑师、测量师和机器的协助下,土楼可能是一建就花上三、四十年,或两代人的时间才能落成。

在闽西苍茫的大地上,在如诗如画的山谷间,在绿水涓涓的小溪旁,一座座土楼就像气势恢宏的古罗马圆形大剧场,又好像是巍峨苍朴的古堡。依山傍水,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古朴,神奇,雄浑,壮观的美丽画卷。20xx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2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专家认为,福建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

巍峨耸立的土楼群,是一座座客家人辛勤创业的历史丰碑;是一朵朵绽放的建筑艺术奇葩;是一幅幅古朴动人的民俗画卷;是一首首如歌的风情诗篇;是一个个从远古飘来铿锵心弦的凝固音符。

百闻不如一见,就请大家把随身贵重物品带上,跟随小小一同去领略这建筑盛宴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