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心得体会报告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分析(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6:55:33 页码:9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心得体会报告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分析(九篇)
2023-01-13 06:55:33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心得体会报告一

好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月亮潭瀑布,瀑布宽42米、高10米,远看秀美得如一把向下的弯形银梳。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的是飞蛙崖瀑布,瀑布高26米、宽43米。上游有一巨石形如巨象;“象”的前边湖水中有一蝌蚪状石滩。形若游蛇;“蛇”前则是石蛙,仿佛“蛇”正追吃“石蛙”,妙趣横生。构成一幅“蛇蛙戏水图”。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个瀑布,白龙潭瀑布,它四洞沟瀑布群中最大的一个瀑布,瀑布高60米、宽23米,瀑声如雷,雨雾弥漫,飞流直下,气势恢弘,动人心魄。瀑下“白龙潭”龙翻水沸,飞珠溅玉,银光闪烁。瀑下有一巨石形如巨蛙。

从赤水桐梓公路边的闷头溪口沿溪旁石板道缓步而行,大家顺我的手望去,但见那山岩之上挂着大约

四、五级瀑布,袅袅娜娜地从楠竹林海中钻了出来,俨然一位刚从碧海中出浴的少女。

景区内峰媚岭秀,景色优美,谷底翠竹繁茂,山间林木葱茏,溪边奇形怪状的丹霞石星罗棋布,水中天然植物盆景和丹霞石铺成的道路旁桫椤,小金花茶等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随处可见。景区内尚有两汇水“水乡秀色”和贵州保存完好,雕刻精湛的郑氏石坊,“茶伦造纸坊”等人文景观,以及神奇的石项山,渡仙桥等丹霞奇观。

去四洞沟的途中青山隐隐,碧水悠悠,山光水色,相映成趣。立于瀑下使人几疑为身在仙乡,“此间乐,不思家也!”。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请大家注意时间,准时回到我们的车上。

描写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心得体会报告二

食盐和沙分别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当学生分别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逐渐发现,食盐缓缓消失,在水中无影无踪,而沙则没有,缓缓的沉到杯底。

由这两个观察实验,学生可以初步的区分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溶解就是完全消失,不溶解就是没有消失不见。

而第二个实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现象是为了什么呢?还是简单的观察面粉在水中没有消失不见吗?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本实验和沙水混合实验有什么区分呢?

把面粉与水的混合物放到阳光下,会发现水不在是清澈的,在水中有了不少的悬浮物,这些悬浮物既没有消失,也没有沉淀,它们会溶解吗?这类没有明显溶解现象,也没有明显沉淀现象的物体我们如何让学生知道,这不是溶解,它的水合物也不是溶液?此时,教材上安排的过滤实验的作用就体现出来,通过过滤,学生们发现在近似溶液的液体中可以过滤出大量的不溶解物体,这些物体在水中,我们的肉眼难以发现,但这并不表示它们不存在,而是存在的,正是这些物体的存在,使得面粉与水不是溶液而是混合物。

由此,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判定是否是溶液的又一标准,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将液体与物质分离,如果可以则不是溶液,如果不可以,则是溶液。

描写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心得体会报告三

1.春风吹,战鼓擂!看啊,高x()班正以气吞山河的气势走来。少年的风流,诗人的情愁,此时此刻都化身为烈火,闪耀在每个x七健儿的眸中。他们,将用漫天的火焰,热情的狂舞,为这盛会染上最明亮的色彩!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繁星璀璨的时刻!

2.春日的明媚在阳光下绽放,高x班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到这x场运动盛会之中。他们将用赛场上的汗水,赛场下的喝彩,去诠释青春的含义。团结x心,不懈奋斗,他们将凭借自己的执着走在人生的春天里!

3.放飞梦想,放飞激情,勇往直前,永不言败,高x()班正踏着朝阳,激情豪迈地走来;这,是x个奋发向上,充满朝气的班级;他们步伐矫健,精神抖擞,在向你我庄严宣告:高x()班,本届运动会最亮丽的风景线。

4.高x()班的运动健儿们走过来了,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嘹亮的口号,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他们是真金,永远不怕熊熊的火焰;他们是青松,永远不怕漫漫的严寒;他们是海燕,永远不怕划破长空的闪电。他们是x个积极、乐观的集体,是x个向上、进取的集体,“健康快乐,和谐发展”是他们运动的宗旨,愿快乐健康永远伴随在他们身边!

5.高昂的斗志,别样的风采,迎面走来的是高x()班方阵。他们用整齐的步伐踏出必胜的决心;他们用嘹亮的口号喊出坚定的信心;他们饱满的精神洋溢着青春和朝气,他们轩昂的气宇展现出坚韧和顽强。他们将携着努力拼搏的精神,向着胜利的彼岸前行。让我们秉持x份期待和希望,见证他们在这届运动会中取得新的辉煌!

6.行够多少山原,历尽无穷水道。不觉秋去冬残,又值春光明媚。驰骋百米跑道,称雄田径赛场。动似鹰击长空,蛟龙戏水。势如惊涛拍岸,林鸟高飞。乘风破浪,我们高歌向前。披荆斩棘,我们全力以赴!加油吧!高x()班!

7.济济人才,铮铮傲骨。华x骄子,普森名徒。运动盛会,谁与争锋;竞技舞台,唯我称雄。逢嘉宾雄风尽显,恰佳节意气风发。十年寒窗,已然积寒成冰;x举成名,终得滴水穿石。

8.接下来向我们走来的是高x(x)班。勿需鼓角大鸣,气势已地动山摇。没有玲珑宝甲,他们更威风凛凛。朝气与活力在他们汗水中洋溢,勇敢与力量在他们血液中奔流。莫道书生百无用,碧草融日见真言。团结成就他们旧日的辉煌,今天年轻的心萌动新的希望。

9.看!迎面走来的是高x班的同学们。朝气与活力在每个人身上洋溢,友爱与鼓励在每个人心中传递。整齐的步伐踏出了他们的坚定,灿烂的微笑展示着他们的热情;响亮的口号彰显着他们的自信。今天,他们要以青春的名义,扬起追求卓越的彩旗!让我们用掌声预祝他们能够在本次运动会中创造辉煌!

10.看,那群身披朝霞英姿勃发的少年们,他们整齐划x的摆臂驱散前方的迷雾,坚毅的目光充满不灭的斗志。他们就是来自同学们。怀抱着走出国门,报效祖国的愿望。背负着交流中西文化的重任,他们将不负众望,跨越千山万水,构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描写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心得体会报告四

一、指导思想

“关注生命,学生为本,坚持对全校1288名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职能,努力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官河小学应有的努力。

二、工作目标

以不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溺水事故为目标,以学校周边水域(如:学校南边的河)为重点,联合镇派出所、学校周边四个村委会,全面清查、整改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学校各项安全工作,保障学生生命安全不受伤害,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健康有序的开展。

三、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严防溺水!

四、活动组织:

组 长:王秀萍;常务副组长:顾远波

及时传达上级安全防溺水教育的政策,解读有关文件精神,召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老师代表、村委干部等,制定本校安全活动方案,负责学校整体安全工作

副组长:李涛 具体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落实,协调调度各班级开展好安全工作,及时向学校报告工作进展

广播宣传:卢涛、张彬 及时把学校防溺水方案、安全纪律向学生传达

信息报道:刘媛 撰写防溺水安全信息,第一时间上传

后勤保障:闫军 做好相关后勤工作,保障活动正常开展

组 员:各班组班主任 做好本班安全教育工作,执行好学校各项安全方案,对本班学生高度负责。

五、安全教育活动重点:

及时消除学校面临的安全隐患,通过组织全校师生人人参与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对师生进行处置安全隐患的对策教育,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

六、活动时间:

5月上旬至7月1日

七、活动内容:

我校以防溺水安全宣传为契机,开展好如下八个活动:

1、高调宣传,共同做好“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宣传教育工作;

2、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预防溺水》知识和重要性。

3、举行一次国旗下防溺水主题教育讲话。

4、开展一次学校周边水域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做好记录。

5、出一期防溺水安全教育黑板报、手抄报,少先大队部留存好资料。

6、发一份《防溺水告家长书》,让学生及学生家长人人认真学习。

7、班级举行一次以防溺水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8、时刻关注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八、活动要求: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希望子侠小学全体师生以“防溺水安全宣传”为契机,积极行动起来,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夏季即将来临之际,对学生进行防溺水专项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全体教师要从重视学生稚嫩生命的高度,认真开展好“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教育活动。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班主任要积极做好学生离校时与家长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好学校作息时间,开好防溺水教育专题家长会,避免出现家校在学生管理上的空档,在暑假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每次都必须进行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通过教育,使学生自觉远离危险,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掌握水中遇险时的自救互救常识,从而减少学生溺水死亡事件的发生。

人人讲安全,个个关心安全,时时、处处、事事绷紧安全这根弦,为把官河小学建成安全、文明、和谐的学习乐园而共同努力!

描写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心得体会报告五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三、教学用品

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滴管、饱和硝酸钾和硝酸铵溶液(使用上一节课制得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实验,在一定条件下(室温、10ml水)制得了硝酸钾和硝酸铵的饱和溶液。现在请大家考虑:如何使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具体地说:通过什么方法,可以使在一定条件下未溶解的硝酸钾和硝酸铵继续溶解?大家先进行讨论,然后,我们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

师:现在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意见。

生甲:可以采取增加溶剂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请你具体地说明操作步骤。

生甲:向硝酸钾和硝酸铵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剩余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不溶解,再加入少量水,继续振荡试管,直到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为止。师:这个方法是否可行,我们可以试一试。除了增加溶剂之外,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生丙: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试一试。给试管里的饱和溶液加热,观察试管里剩余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溶解,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师:应该怎样操作?

生丙:用试管夹夹持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加热,然后加热液体。观察试管里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固体溶解了,就停止加热。

师:很好。下面按大家提出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可以对两种饱和溶液中,一种加入少量的水,另一种进行加热。实验中,注意滴加液体和加热试管里的液体的操作方法。现在,先检查仪器、药品,然后开始实验。

师:停止实验操作。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乙:向盛有硝酸铵饱和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剩余的固体又继续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丁:我们是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未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也可以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使用加热的方法,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戊:给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不久,试管里剩余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加热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应该说是“加热”还是“升高温度”?

生戊:是升高温度,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对。加热是操作方法,升高温度是加热的结果。升高温度才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那么,给硝酸铵饱和溶液加热,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辛:和加热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现象相同。说明升高温度也能使硝酸铵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好。大家的实验结论是一致的。实验说明,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可以使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那么,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把加入到上面饱和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掉,或者使较高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降低到原来的温度,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己:又会变成饱和溶液。

师:这是结论。你根据什么现象得出这个结论?

生己:试管中又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师:对。也就是说,如果将不饱和溶液降温或减少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切的含义。

实验证明,各种固体物质,例如硝酸钾、硝酸铵、食盐等,在相同的条件(相同的温度,相同质量的溶剂)下,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各种固体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如果我们要用确切的数值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的能力,必须规定哪些条件呢?

生甲:要指出是哪种溶剂,还要规定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生壬:要在一定的温度下。

师: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生丙:还必须使溶液达到饱和。

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科学上就是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种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查阅用实验的方法测出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师:大家查一下,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是多少?

生:31.6。

师:用什么单位表示?

生:用“克”表示。

师: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

生甲:表示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师:他回答得是否准确?

生丙:应该说:在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能溶解31.6g

师:正确。溶液的状态只能用“饱和”或“不饱和”来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质的“多少”来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可。

下面,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0℃时,10g食盐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2)20℃时,10g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3)20℃时,20g某物质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4)20℃时,碳酸钙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时能溶解0.0013g。所以,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课后,请大家完成作业之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板书思考题】

怎样测定室温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描写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心得体会报告六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重庆,认识重庆,最后深深的爱上重庆吧!

首先我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行千里,致广大",猜一座城市名字,大家知道是哪座城市吗?没错,重庆!重庆重庆,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咱们重庆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被嘉陵江和长江环绕,幅员面积达8.24万平方千米,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

重庆古称江州,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公元1189年,宋广宗在此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而在后面的历史长河中,重庆曾经历三次建都:第一次为商周时期巴国都地,第二次为元末大夏国国都,第三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所以又称“三都之地”。重庆也曾经历三次直辖,即1935年行政直辖,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直辖市,最后在1997年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

随着车窗外的风景的不断变换,经过了各位的观察与感受,想必各位游客一定已经初步体会到,重庆是名符其实的山环水抱之城了吧?重庆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重庆9大主城城区几乎完全坐落在山中。“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是一座典型的“山城”。俗话说“有山无水则不秀,有水无山则不灵”。而我们重庆,正好有山又有水,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重庆全境,流程长达665千米,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入长江。长江干流的重庆段,汇集了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大宁河五大支流及上百条小河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000亿立方米左右。毫不夸张的说,整个重庆都屹立于水中,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江城”、“水城”。

重庆有一句俗语叫做“没到解放碑,不算到过重庆城”。解放碑是重庆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重庆的商业中心和购物天堂。解放碑周围商场、书店、影剧院、酒吧、酒店等鳞次栉比,一应俱全,还有市内最大的小吃街,您可以在此体会巴渝风物人情,品尝地方名特小吃,还可购买纪念品和其他物品。

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就是解放碑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 194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中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为"精神保垒",意指坚决抗战的精神。抗战胜利后,改"精神堡垒"为抗战胜利纪功碑,从此便形成了重庆解放碑的雏形。1950年10月1日国庆节,记功碑正式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重庆人习惯称为解放碑。功勋卓著的刘伯承元帅亲自为解放碑题词“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从此,解放碑成为重庆盛大集会、重大节日的庆典之地,成为重庆当之无愧的地标性建筑。

接下来,我们将去到"石刻之乡"大足石刻游览参观。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佛,道,儒三教造像并陈。是著名的艺术瑰宝,历史宝库和佛教圣地,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大足石刻的时间跨度从九世纪到十三世纪,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彩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反应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和谐相处的局面,被誉为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石窟艺术陈列馆。

下面,我们将了解大足石刻的主要造像之一 六道轮回图。

现在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六道轮回图了。

在佛教中有个经典的理论叫做"因果报应,转世轮回",意思是说每个生命都有前世今生,都是轮回的,这组造像便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这个理论。首先我们看这个抱着轮子的巨人,他唤为转轮王,四川人称"无常鬼"。"无常"是佛教中的一个名词,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刹那变化又在一刹那生灭的,把这个概念人格化,就成了无常鬼。由他来掌握轮回,表示大千世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无常鬼手中紧抱的轮子便是六道轮回图了,这个图分为四圈,我们从里往外看。轮盘中心坐着一位修行者,从他的身体里飞出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部分,这个在佛教中叫做"万缘发于心",就是说人们的所有善恶行为都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善心有善报,恶心就得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们再看第二圈,表现的便是六道了。佛把人们轮回的世界分为六种级别:最上面的琼楼玉宇代表天道,右上方的凡夫俗子代表人道,右下方正在吃小孩儿的是饿鬼道,最下方便是我们常说"下地狱"的地狱道,左下方的动物表示畜生道,左上方的好战神仙则表示阿修罗道。佛教认为,只有前世积善修行,转世才会成为上面的三道。如此说来,我们上辈子一定都做了不少好事,所以这辈子做人了。

这轮盘第三圈便是佛教十二因缘说的形象体现了,十二因缘将人生现象分为"无明"到"老死"

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没有获得解脱之前,都在这个过程循环。佛教认为这个过程全都是痛苦的,只有皈依佛门修成正果才能摆脱这种痛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观摩一下。

这第四圈造像最有意思了,总共雕凿了十八个小龛,每个龛内都刻有一个皮囊。皮囊裹着一个生命,皮囊里面的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来世。比如下面这个皮囊,头部是鱼,尾巴是蛇,表示它上辈子是蛇这辈子是鱼,接下来是马头鱼尾巴,表示它从鱼成了马。外面的皮囊则是灵魂,佛教认为不管你的躯体如何变化,灵魂是始终不变的。

我们再来看轮盘左下方有一官一卒,以手扶轮,这两个表示"贪"。轮盘右下方刻有一只猴子,一边抚摸下身一边望着后面的少女,这个表示"爱"。这两幅图的意思是说,正是众生的"贪""爱"之心,使得轮盘旋转不休。

好了游客朋友们,六道轮回图我就介绍到这里。

欢送辞模板:短暂的相逢就要结束,挥挥手就要和大家告别,在本次行程中如果小(红)有什么做得不好或者照顾不周的地方,请大家见谅。在这分手的时刻,祝大家一路平安,早日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同时也希望大家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偶尔翻起中国地图,想起请到想起曾进艘我这样一个导游和大家一起度过一段愉快地时光。最后我和x师傅在此预祝各位朋友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万事如意一切顺利。

描写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心得体会报告七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表示 a物质在t1℃时溶解度为m1g。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表示在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 (m2-m1)g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表示在t1℃时,a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1-m3)ga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表示在t2℃,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4g。 2、线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g

溶解度/g

mmmm21t/℃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度a.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8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2.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相同质量的a、b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升高温度,可使a或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相同质量的a、b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20o

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50oc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2℃时的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 和溶 液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20℃时,a、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a、b都属于易溶物质

6.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 g n(两种物质溶解时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7.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t2℃时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g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小到大的顺是ba=c

d. 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8.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分别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 晶的方法

d.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9.右图所示曲线a、b、c分别代表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b>c>a b.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c.t3℃时,在100g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只有b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混有少量c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最适宜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0.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一定小于a的溶解度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通过降低温度可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11.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a有晶体析出,b无晶体析出 d.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1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现有t1℃时的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溶液为饱和溶液 b.a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c.c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13.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50℃时,取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人100g水中,使之充分溶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混合物在20℃时,甲和乙形成溶液的质量相等 b.在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c.温度高于50℃时,甲和乙形成的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分别降温至20℃,溶液中未溶解晶体的质量相等

14、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温度下,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的大

c.t1 ℃至t2 ℃之间b曲线以下区域为a 、b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对于a与b混合溶液,可利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分离

1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 g水中放入60 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16.根据右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温度从t2℃降到t1℃时三种物质析出晶体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abc b.t2℃时a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 c.a物质中混有c物质,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7、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铵的溶解度最大

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把40℃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

18.右图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c.t3℃时,在100g水中溶解60ga能形成饱和溶液 d.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

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 的质量分数相等

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20、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b.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c.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饱和溶液

21.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b中含有少量a时,用溶解、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的a

2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下同)。

(2) 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 量是 g。

(3) 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3)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t1℃到t2℃之间时,a、b能否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填“能”或“不能”)。

②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右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1 t2 温度/℃

23、20 ℃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 ℃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将10 ℃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溶剂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bccbc cddab bdcad dddcad (1)b>c>a;(2)45 ;(4)b>c>a.

1)20℃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甲有剩余固体,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乙无剩余固体,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甲;

(2)由图1可知:20℃时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说明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2中2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所以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答案为:b; 加水(或加热);

(3)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将10℃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无溶质析出,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描写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心得体会报告八

教学设计

1.采用实验手段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此实验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

(1)用蒸馏水配制溶液,溶液,溶液。

(2)用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并记录:

                     

教师设疑:(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2.盐类水解实质

教师通过对强碱弱酸所生成盐的水解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强酸和弱碱所生成盐的水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是从哪来的呢?

3.引导归纳盐组成与其水解和溶液酸碱性的内在联系。

教学步骤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二)引入新课

1.准备四种盐溶液。分别测定它们。并作记录:

    溶液酸碱性分析

(1)溶液。

(2)溶液。

(3)溶液。

(4)溶液。

2.根据现象引导思考:

(1)盐溶液是否一定都呈中性?从实验现象你认为哪些盐溶液可呈中性?

(2)为什么盐溶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呢?

(3)同呈中性的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3.点题

本节讨论的盐类水解知识帮助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1)盐类水解实质: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使溶液中减少,促使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溶液

(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由于结合的能力与的能力相当,使溶液中仍相等,所以溶液呈中性。

(三)随堂练习

1.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的是(   )

a.    b.    c.    d.

2.判断下列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脓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5.为了使溶液中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a.适量盐酸          b.适量溶液

c.适量koh溶液     d.适量khs溶液

(四)总结、扩展

1.盐类水解的实质

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

(1)通常盐类水解程度是很小的,而且是可逆的。

(2)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①强酸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是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碱,使溶液显酸性。如:等。

②强碱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原因是弱酸根发生水解,生成对应弱酸,使溶液显碱性,如:等。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如等。

④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此内容大纲不作要求,不宜向学生补充)

a.酸强于碱,显酸性,如

b.碱强于酸,显碱性,如

c.酸碱相当,显中性,如

⑤弱酸酸式盐水解: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等。

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等。

3.扩展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洗衣粉中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作配料,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试简述污染水质的原因。

(2)某种无磷洗衣粉中加入了硅酸钠作配料,试说明这种配料的有关性质和作用。

描写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心得体会报告九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溺水和自救的常识,如何预防溺水时间的发生。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近几年来儿童溺水伤亡统计图。让学生起来发表感想。教师加以引导。引入课题并板书:预防溺水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整个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组织学生分析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三、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四、教育学生掌握遇险后基本的自救处理常识

1、及时呼救:遇到意外或危险时应迅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以取得别人的救助。

2、争取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危急关头要保持镇静,在水中尽量采用仰卧位,呼吸要做到深吸、浅呼,争取更多时间等待获救。

3、靠岸意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努力向岸边靠拢,靠岸越近获救的机会越高。

五、教育学生遇到他人溺水时如何施救

1、大声呼救。向附近的成人大声呼喊,尽量引起大人注意,请大人开展营救。

2、简明扼要地向施救人员讲清落水人数、地点,便于开展营救工作。

3、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六、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