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童年第8章心得体会一百字报告 童年第二章的心得体会100字左右(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7:58:43 页码:7
童年第8章心得体会一百字报告 童年第二章的心得体会100字左右(四篇)
2023-01-13 07:58:43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童年第8章心得体会一百字报告一

我们大部分人的童年都是欢乐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充满了灰色。

童年时光就像是池塘边的榕树上、秋千上的蝴蝶、天边的彩虹、手中的漫画……那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而高尔基的童年是充满了灰色格调的。

《童年》是以高尔基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不仅讲述出了高尔基三岁到十岁的灰色童年生活,还写出了他对苦难、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见解,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坚强不息的气息,深深的感染着、打动着人们的心。

在《童年》一书中,高尔基将他灰色却不缺乏点点色彩的童年生活娓娓道来。在他展现他成长经历的同时,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不仅接露而且抨击了旧俄罗斯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愚昧落后,贪懒自私。更表现了一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和革命意识的觉醒过程。高尔基在《童年》里不仅抨击了黑暗的社会,还展示了光明的希望。

而且《童年》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丑陋的世界,耐人寻味。这是一个悲剧却又披着天真的彩衣,能让人在黑暗中看到点点光明;在邪恶中看到丝丝善良;在悲惨中感受到坚强的力量。

这本书充分的体现出了古人的一句话,就是“逆境成才”。

2022童年第8章心得体会一百字报告二

文章内容段落点评

童年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童年里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忆。第一段总领全文,说明后面要写的内容,都是“美好的回忆”。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泥娃娃,非常漂亮,我很喜欢。一有空就把她抱出来玩,晚上睡觉也把她放在枕边。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又把泥娃娃抱出来玩。我突然想起泥娃娃好久没洗脸了,就打来一盆水,拿来毛巾,给泥娃娃洗脸。我一边洗,一边学着妈妈的口气说:“瞧你脏得那个样”。可是洗完以后我才发现,泥娃娃的鼻子,嘴巴和眼睛都没了,我伤心地大哭起来。妈妈过来一看,哈哈大笑说:“泥娃娃是泥做的呀......” 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对于小孩子来说,作出这样的事情,一点也不会令人奇怪。

加下划线的部分,我们认为作者在写的时候,还不够严密。如果说泥娃娃的鼻子、眼睛、嘴巴都洗没了,那么在给泥娃娃洗脸的时候,一定会有颜色、泥浆不断地掉,那么很快“我”就会发现啊,怎么会等到洗完以后才发现问题呢?这里欠缺一点推敲。

现在想想,那时我是多么幼稚和可笑啊!

还有件更好笑的事情呢。那还是我刚学会走路和说话的时候,一天中午,妈妈让爸爸去买点肉回家做饭。我听到了以后,就一个人偷偷地跑到邻家的百货店,对老板娘说:“伯母,买五斤肉”。老板娘知道我又来“胡闹”了,就故意逗我说:“牛牛,今天卖完了,明天来吧”。这下我着急了,边哭边跺脚,嘴里还大声嚷着: “我要买肉,我要吃肉”。幸好爸爸过来,买了肉,才让我破涕为笑。

一家三口要买五斤肉,你们说我是不是特别傻?是的,小时侯的我就是这么傻乎乎的,不过妈妈说:“这样的我很可爱,她很喜欢”。 人称用错了。在写对话的时候,要注意人称的“切换”。这也是我们平时写作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特地指出来,提醒我们大家都要注意。

哎,我真想永远留在童年里做这个可爱的小傻瓜。

总体点评:

写有趣的童年的作文很多,韦钰同学的这篇,采取的就是大家比较常用的写法:开头总起——中间写事例——结尾点题。这种写法比较稳,但是在中间的叙事部分就要特别关注事情的“有趣”程度。有趣的事情,要写得有趣,写得生动才行。写完以后,自己读一读,读着自己的文章,“我”仿佛回到童年了吗?如果自己对文章中描述的童年趣事没有一种“想微笑”的感觉,就说明还没有写到位,那别人读来也不会觉得有趣的。

韦钰写得事例,还是比较有特点的,因此我们也觉得很好玩。

2022童年第8章心得体会一百字报告三

童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幸福快乐的;童年,对每一个人来说,又是多麽的难以忘怀。

童年,我是在妈妈的怀中度过的,妈妈用温暖得手抚摸着我的头,为我做可口的饭菜,童年,我是在老师的关怀下长大的,那清脆的声音真好听,那甜甜的`笑容真美!童年,我是在集体的温暖下长大的,我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好快乐、好高兴!

童年的事情数也数不清,就好像沙滩上捡贝壳,每一个贝壳都是一张笑脸、都是一幅图画、都是一个教训、都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都是一个故事、都是金钱永远买不来的一片晴空……

有一个贝壳是最美的,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它,使我懂得了母爱,记得那是一个飘雪的夜晚,我发烧了,爸爸不在家,是妈妈背着我,吃力地走在泥泞的路上,那晚的风好冷、夜好黑、雪好凉,风雪无情地刮在我和妈妈的脸上,好痛!打完针,妈妈又把我背回家……

有一个贝壳是最美的,它使我懂得老师对我们的爱,那天我在马路旁拣到五角钱,准备去买好吃的,被老师用严厉的目光看着我,我哭了,抽抽涕涕的说,我下次一定改,老师笑了。

还有一个贝壳给我印象最深,那是小伙伴们的爱,记得那天体育课上,我不小心摔倒了,同学们轻轻为我揉着伤口,为我做各种滑稽的样子,我终于被逗的破涕为笑了。

啊,童年,这发生的一切事都多么的令我难忘,不管别人对它的评价如何,我仍要说:“童年,一个幻想的色彩,我爱你——童年!”

2022童年第8章心得体会一百字报告四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我在五年前读过,现在再次读来,仍有感触。她在二十世纪初期,就看出儿童发展的本质,看出儿童心内自有一个秘密的世界。但是大人们往往自以为是地忽略掉。她这样论述: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生活。成年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成人能够以从儿童的身份去代替儿童做某件事,但决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强加于儿童,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做。一旦发生成人替代儿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儿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去做某件事了。儿童十分喜欢独立地完成工作,而且干得非常卖力。自由行动的儿童,不仅从他的周围与环境中搜集感官印象,并且喜欢一丝不苟地进行他的活动。儿童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从事各项活动成长起来的,因此他的发展既依靠心理的因素,也依靠身体的因素。儿童只有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如果不坚持这条原则,那么今后的教育只能使人更深地陷入到无穷的混乱中。教育和生活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能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

这些论述的中心意思就是成人要放手让儿童去做,去感知世界。在动手感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儿童的内心会逐渐达到完满。从教二十年,我一直有种感受,专注力差的孩子的越来越多。以前一个班专注力非常差的孩子约一两个,现在一个班能找到十几个。老师们也反映,根本不能上课,甚至在上课时到处跑的也越来越多。我儿子幼儿园的开放日,我一边听着老师的课,一边就担心地看着那几个自始至终地看着后面家长或者自顾自动来动去的孩子。孩子的专注力是怎样丧失的呢?这是我一直在寻求答案的一个问题。无独有偶。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孩子天生的专注力,是如何被家长破坏的》也讲到类似的观点。文章先列举了事例:

有一次我带女儿去书店,旁边有个奶奶带着四五岁的小男孩也在看书,我相信这个奶奶非常爱他的孙子,我也坚信那个孩子的专注被奶奶毁了。男孩和我女儿在一起看书,两个孩子跪在地上。奶奶立刻上来说:“宝宝,别跪在地上,太凉!”孩子刚起来没两分钟又坐地上了,因为书店很多人都坐在地上看书,怎么能要求一个孩子不模仿呢?奶奶走上前:“宝宝,不能坐地上,屁股凉了,拉肚子!”孩子又站了起来,放下手中的书,换了一本,然后就开始各处溜达。转了一圈好不容易安静下来,拿起一本漫画书刚看了几分钟,奶奶又来了:“宝宝,渴不渴啊,喝口水!”孩子摇头,奶奶不甘心,把水杯打开,把水送到孩子嘴边,男孩不情愿地喝了一口,眼睛还在书上,奶奶不高兴了,一把把书抢下来,扔在了书堆里,然后开始教训小孙子:“你知不知道,不喝水就会上火,上火了就会发烧,到时候谁管啊,你爸你妈工作那么忙,不还得我弄你嘛!快,喝水!”小男孩无奈地喝了几口,然后又趴到女儿这里,和女儿看书。奶奶当然又不干了,连拉带扯地把孩子弄起来,两个人走出了书店。

我和弟弟做事情都比较专注,仔细想想,经验就是从小没人管。我小的时候,连幼儿园都没有上过,家里条件不允许,于是我的童年有大把的时间发呆,有大把的时间做好一件事。四岁到六岁,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爸爸单位大院度过的,我自己每天观察蚂蚁,观察青蛙,冬天在雪地上作画,每一件事都可以做得很痛快。因为没有人催我,没有人关注我,反倒让我非常得专注。

那个时候生活条件不好,书籍绝对是奢侈品。我家那个胡同第一家中有两位哥哥,到现在我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姚宁姚宇。他们的父母也都是老师,他们家里有看不完的小人书,有各种那个年代很难见到的小说。我还没有上学,就喜欢待在他们家里,那些书都被我们这些孩子翻烂了。有时候阿姨回来早,会开恩同意我把书拿回家看,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最开心的事情,那些有书的晚上,就啥也不做了,趴在那里翻啊翻。这些点滴的童年时光无比快乐,也让我养成了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做事认真专注。关键当时爸妈也太忙了,没时间唠叨我,而现在的孩子可不一样,一个孩子有好几个大人管着,每个人都对孩子发出指令,孩子的内心其实是乱的,谁说都得听,各种唠叨毁了孩子的专注。

第一个例子多么常见啊,几乎是随处可见。很多家长几乎是本能地这样去做。但他们可能真的没有想到这样做,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他们会认为不管,难道让孩子放任自流吗?其实当孩子专注地玩的时候,如果看护人不去一再干扰,而是让他专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会有持久的专注能力。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请保护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从容地做完他想投入去做的一项“工作”。

第二个例子就更有趣了。一个专注的孩子居然是因为家长没有时间管她。让她能得以长时间地自处,所以养成了专注的习惯。关于这一点,我有点不同意见。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候,也有可能因为困难而轻易放弃,而不停地转换注意力,造成专注力的破坏。尤其在现在的家庭中,玩具众多的情况下,完全放任,更有可能造成孩子因畏难而使得注意力的轻易转移。培养专注力,家长的干涉同样有个度的问题。

回到《童年的秘密》一书,正好蒙台梭利所言,成人对儿童过多的干涉,破坏掉的不仅仅是儿童的内心通过体验达到完满的过程,也同时毁掉的了孩子内心的专注力。现在正因为家长对子女的高度重视,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爱让孩子密不透气。爱之深,毁之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