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古典诗词鉴赏课后收获(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8:29:04 页码:9
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古典诗词鉴赏课后收获(7篇)
2023-01-13 08:29:04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题西林壁

sū shì

苏轼

hēng kàn chēng lǐng cè chēng fēng

横看成岭侧成峰,

yuǎn jìn gāo dī ge bù tóng

远近高低各不同。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不识庐山真面目,

zhǐ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识:认识;清楚。(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6)缘:同“原”,因为;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宋代伟大的文学家,他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的成就都很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他的诗豪放自然,富有理趣。他做官期间关心人民疾苦,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过激措施,因此屡次被贬。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是著名文学家,合称“三苏

关于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微课题研究小组

抓住关键词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研究

教学内容

4.秋天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2.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策略/方法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课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什么问题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

二、精讲点拨,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指名领读齐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提问: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我们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并交流反馈。

6.齐读。

7.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

8.小结: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三、有效反馈,布置作业:

1.小结:读了这一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诗歌,背诵全诗。

②听写生字词,描红习字。

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

④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课后词语,并反馈。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①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画画谈谈自己的理解。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②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其中,你喜欢什么呢?把描写这一景物的语句勾画下来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批注上你的体会。

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组织讨论: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谈话“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出示分组活动内容: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1-1揭题,生齐读课题。

1-3生自由谈

2-1生自读全诗

2-4教学易错字

2-7生思考

3-1创设情境,学生发言。

3-2引导学生在图画中、从身边景物、人物、事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秋天的特点。

1-2学生质疑

2-1让学生有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品析,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2组织学生讨论。

关于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1、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使师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

2、激发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3、弘扬我国民族文化,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审美情趣。

诵千古诗词,扬中华美德。

九年级学生。以班为比赛单位开展个人背诵比赛以及集体背诵比赛,每班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比赛。

1、所选文章内容脱稿朗诵,限时7分钟。

2、所选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3、参赛形式以背诵为主,鼓励形式创新。各参赛队可在背诵的形式上有所创新,音乐、道具、服装等均为综合评分内容。(但要注意,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道具、配乐等自备。)

4、背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5、每班自由选择一首集体背诵,个人赛背诵内容为九年级诵读积累篇目。

第16周活动宣传筹备,班主任宣传比赛内容并安排时间训练;

第18周星期一下午比赛;比赛地点:大会议室;

比赛规则: 1、每班选出一位同学参加背诵表演赛;

2、每班派出的个人赛参赛者(每班都由相同学号的同学参加个人赛)以及背诵内容都由评委老师抽签决定;

3、集体背诵,由评委抽签决定背诵顺序。

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1、语言表达(35分):语言流畅,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音量适中,语速得当。

2、朗诵内容(15分):所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3、形象风度(20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

4、节目形式(10分):形式新颖,富有艺术,耳目一新

5、参赛人数(5分):少于班级总人数90%扣3分;达90%或以上满分;100%参赛的奖1分

6、时间把握(5分):朗诵时间少于2分钟或超过7钟分扣1分以上;

7:综合印象:由评委根据参赛队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评价。(10分)

学校语文组

关于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各位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一(3)班的罗淳。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就“我爱诗词” 。

在我成长的旅途中,有这么一个朋友一直伴随着我——她与我有缘。也许是厌倦了那让人头昏脑胀的方程式;也许是厌倦了那别口难读的a,b,c;我一次又一次地邀她出来,在她那泛着清香的扉页中,品味难言的感情。不知不觉我已迷上了她。她,就是诗词。

古诗词,是炎黄子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结。 品味诗词,我品出了词人的无奈,南唐后主李煜,被终身囚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愁思是何等的纷繁难解,词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品出了词人的忧愁。李清照悲惨的一生,使她发出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叹,才会“人比黄花瘦”。

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变得明智,明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道理。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领悟到: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是能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品出了诗人的豪气。为了能唤醒国人,谭嗣同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希望同志们能逃脱虎口继续为变革而奋斗。我们仿佛听到了他的仰天大笑,他笑出凛然正气,他笑澈了这个腐朽的社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让我深深懂得了,从小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我们懂得了,国家兴亡的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但当的责任。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报孝祖国的决心。

古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诗与词,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与内涵,它代表着中国语言的精粹。它凝练飘逸的语言正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诗词,以它卓越的思想性与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人。

诗词,是现实生活的升华,融入了诗人的美好情感与奇特想象。它源于普普通通的生活,却高于生活。

我爱诗词,不但因为它语言优美,生动传神,清秀隽永,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纯净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健康向上的奋斗热情和坚强意志,诗词真是中国文化中一颗永不退色的美丽瑰宝啊!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关于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1、知识与技能:认识“径、斜、赠”等10个生字。会写“寒、霜、盖”等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2、过程与方法: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课时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诗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

(学生发现交流,再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句。)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从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等不同的视角,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与喜爱。)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关于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尊敬的袁会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诗友同学们:

大家好!

~~市诗词协会和~~实验中学联合举办~~市“~~杯”大、中学生诗词大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时代诗坛新人。毋庸置疑,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利好大事,意义深刻,影响深远。在难忘的甲午岁尾,诗词大赛胜利落下帷幕。作为碧山吟社的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应邀参加这次颁奖大会,感到十分荣幸。

首先,我代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市吴文化教育·学术委员会,对大赛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运河实验中学承办“运河杯”诗词大赛,具有别样的风味,很有纪念意义。在当前市场化的浪潮中,“诗意地栖居”似乎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景。在“浅阅读”大行其道的当下,诗歌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特此,我对这次诗赛的组织者、创作参赛的大、中学生和评委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文化库中的瑰宝和国粹,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今年9月9日,~~同志参观北京师范大学,明确表态:“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他很有感触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很不赞成”,说的`是对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拿掉的态度;“很悲哀”,评价“去中国化”。寥寥七字,犹如巨石入湖,激起的是涟漪与波浪,让中国人多了一丝反思的味道。

如何对待传统,就是如何对待明天。英国学者特理·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有言道:“今天有种有趣现象:连一行马克思著作都没读过的人都敢嘲笑马克思。”对待传统文化,今天也有相似的现象。对“去中国化”的批判,事实上是对“全盘西化”的批判,是对“中国”的自觉与自信,也是对西方中心论的话语体系的挣脱与重建。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可以说,古典诗词代表着“中国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中华古诗词经典,我们应该以文化自觉的责任心,培植文化自信的民族感,从而实现文化自强的中国梦。

~~同志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强调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当今开展古典诗词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重要的行动指南。这既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也是以诗育人的需要。我们必须结合中国教育界和诗词界的实际上,认真贯彻落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总是千秋大计。中国是诗的故乡。在~~的土地上,诞生过李绅、尤袤、蒋捷、倪瓒、陈维崧等一大批伟大的诗人。无锡市的诗歌教育应该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优化和深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诗词篇章和《课程标准》附录的诗歌篇目是十分有限的,建议学校积极开发吴文化内核的诗词校本课程。无锡市阳山中学是江苏省先进的诗歌教育基地,运河实验中学也是诗歌教育的先行者之一,他们的成果和经验非常宝贵,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让更多的学生真正领略中华传世文学的美妙境界,这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古人云:上善若水。无锡诗词协会、碧山吟社和~~市运河实验中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组织“运河杯”古诗词大赛,以宣传~~古运河、推进无锡优质特色诗歌教育等为题材,更显示出新的时代风采。这次诗歌大赛,让我倍感亲切,因为我出生在运河畔,从小就是喝着运河水长大的。今年6月15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让我更是倍增自豪。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次“~~杯”大、中学生诗赛活动,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很值得充分肯定和赞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诗词,抒发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描绘吴风楚韵的绵绣山川,歌颂魅力无锡的建设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求索,而奋斗,这是大多数诗词作品所反映的深刻主题。

这次诗赛还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点赞。一方面,中华诗词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只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时期鲜活的生活元素,就会发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大美之音。另一方面,这次诗赛,组委会、评委会,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求真尚美,堪称典范。

诗是青春的风信,生命之树常青。100多年前,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shelley,1792-1822年)曾吟诵:“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沐浴着冬日那融融暖阳,我仿佛已经闻到了春天的味道,听到了春天的脚步。

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来了。

我深信:古典诗词一定会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更生,并焕然出新;中小学诗歌教育的明媚春天,一定会来临;青少年爱诗读诗吟诗学诗作诗,必将成为一种潮的风尚。

我祝愿:~~的诗词创作和诗歌教育在市诗词协会和碧山吟社的正确引领下,通过广大教师、诗人及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创作越来越繁荣,诗赛越办越兴旺。

心有多高,诗歌的翅膀就能飞多高;路有多远,诗歌的翅膀就能飞多远。让我们在江南诗意的天空,实现最高最美最灿烂的飞翔。

祝福大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万事顺意,诗情蓬勃!

谢谢大家!

关于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诗词鉴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积累一些名家名作及相关知识要点。

2、让学生明确针对诗词的一些考点:艺术形象、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分析的能力、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2、在实践中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古代诗词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句更是不胜枚举,如当你遇到困难时会想到李白的《行路难》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你乐观地去面对它,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的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我了解了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李清照写自己的愁思时也写出了一些名句,如《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诵读时既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思想和生活态度,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更可以得到启发。所以对诗词的鉴赏非常重要,而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也明显地体现在中考试题中,纵观近几年我们内江市的中考试题都有这一板块的考查,因此今天我们来进得古诗词阅读的鉴赏。

(二)总结考点

1、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即诗词中的意象

2、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表达的言外之意

3、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4、明确艺术手法及表达技巧

(三)总结鉴赏步骤

我们明确了这些考点之后,那在鉴赏时应该要有一定的鉴赏步骤

读诗→理解→读问→分析→作答

(四)结合中考题例讲解解答方法和技巧

现在我就结合下面的例题来讲解一下我们在遇到这些考点的时候应该怎样来解答,请看下面这道题。

例题: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第一联作者通过“                ” 和 “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                                  之情。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1、根据第一题教给感知意象和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感知意象的方法:①明确什么是意象:即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②反复吟诵,筛选关键词③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特征

让学生很快地找出是景物和人物形象并筛选出关键词,“巴山”和“楚水”及“诗人自己”,找到这里时并没有得到最后的答案,因为要找的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所以还要把握这两个形象的特征,得到“凄凉地”和“弃置身”。

2、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①掌握情感分类:思乡怀人、壮志未酬、忧国伤时、赠友送别等。②了解作者自身经历和写作背景。③把握意象特征。④抓关键字词理解诗句意思。⑤综合分析。

学生通过阅读方法很快就得出这是“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而作者的以历在前面已有了解,在把握意象特征这是一个重点分析,作者分别用了“凄凉”和“弃”字可以感受作者的心理是非常“愤懑”。

3、重点诗句的理解方法:①要疏通文意,准确理解关键词的深刻内涵②明确诗词风格:婉约、豪放和简洁等③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④结合诗歌的主旨来理解

这个考点可利用例题中的第二题来教给方法,如我们在解答时首先了解关键词的深刻内涵,“千帆过”和“万木春”让人体会到的是一幅“竞发向前”和“生机勃勃”的场景,“病树”和“沉舟”让人想到的是“旧的不好的事物”,结合诗词风格讲作者是非常含蓄地自己的意思的,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刚被贬归来,没有哀伤,更多的想到的是积极的景象,由此来结合生活中来理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明确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2)描写的艺术手法:①从角度看分正面和侧面 ②从用笔看分工笔和白描

3)从描写内容看分景物和人物描写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5)表现方式:托物言志、借景抒怀、衬托对比、借古讽今、象征等

6)修辞:比喻、夸张、借代、对偶、反问、双关

讲解这类题学生的难点主要在于对这个知识点的积累,是不知道用什么内容来作答,所以对相关知识的识记是必不可少的,明确之后再做则就轻易而举了。

现在就结合《赤壁》的第二道小题让学生来体会是否是这样。“铜雀春深锁二乔”结合诗词大意可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战争的结局将发生改变,那“二乔”将会被“锁”,因此这里作者是用了借代手法说明东吴失败的这种结局,以此来说明了机遇的重要性,而他也需要“东风”这样的机遇,后一句一比较就可看出太过于直白了。

(五)做课堂练习《赤壁》

学生自由练习,师生共同点评

特别指出学生在做这题时应注意“折戟”这个意象。

(六)结合例题提示诗词中想象的重要性。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这种题在学生中最容易失分的原因是把它和我们古文中的翻译混为一谈,误把画面描绘当翻译题来解答。

强调描绘提示:描绘画面的内容,考查的是对诗词所营造的意境的感受能力。描绘不是翻译,而是要展开想象描绘景物,同时还要点明景物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

(七)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从“感知艺术形象”、“理解诗句”、“体会感情”、“表达技巧”等四个方面进行诗词鉴赏,教给了鉴赏的方法,面对浩如烟海的诗词,我们不可能一一学完,老师也不可能教完,但只要我们掌握了鉴赏的方法,在实践中去运用,会运用这才是最主要的。

(八)布置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诗词鉴赏

考点:1、感知艺术形象

2、理解诗句

3、体会感情

4、明确表达技巧

步骤:读诗

理解

读问

分析

作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