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听音乐课红蜻蜓心得体会实用 红蜻蜓音乐优质课(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1:35:57 页码:9
听音乐课红蜻蜓心得体会实用 红蜻蜓音乐优质课(二篇)
2023-01-13 11:35:57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听音乐课红蜻蜓心得体会实用一

1、能够深情演唱歌曲《小船》,体会父母伟大的爱。

2、了解4/4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感受4/4拍歌曲的风格特点。能够用律动表现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3、培养听辨音乐的能力。

1、了解4/4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能够用律动表现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3、掌握声断气连的歌唱方法。

能够用律动表现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小船》这首儿童歌曲,歌词以比喻手法“爸爸是船,妈妈是帆,小船摇着我的童年”表达了孩子们渴望家庭温暖,希望永远得到父母关爱的心情,抒发了对美满、温馨家庭生活的渴望与赞美之情。歌曲为f宫调式,一段体结构,4/4拍。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均为四小节,第三乐句扩充为八小节。全曲以五声音阶的级进为主,曲调委婉流畅,十分适合儿童演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中巧妙地运用了休止符和弱起拍,使音乐避免了拖沓并充满了情趣,从而使演唱的气息更易让孩子们掌握。

听音乐进教室。

1.2/4拍节拍感明显的歌曲,播放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生听音乐踏步走进教室站定后,听第二首曲子)

2、教师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学生随音乐律动。

师:刚才我们聆听了两首乐曲,一首是我们很熟悉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另一首叫做《金瓶似的小山》,两首歌曲比较起来风格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第一首比较雄壮有力,第二首曲子较优美、宽广……

教师总结:形成这种效果的根本是因为他们的节拍不同。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种节拍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1、复习2/4拍含义及强弱规律,学习4/4拍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启发学生感受4/4拍乐曲的强弱规律。

(1)请学生回答2/4拍的含义及2/4拍强弱规律。

含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

强弱规律: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用身体律动为《队歌》伴奏,感受与表现2/4拍强弱规律,比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或第一拍拍手,第二拍点手心等方法。

(2)启发学生回答4/4拍的含义及4/4拍强弱规律。

含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2、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学生感受其强弱规律。

学生总结强弱规律:强 弱 次强 弱。

(可能出现不同意见的学生:1、强 弱 强 弱;2、强 弱 弱 弱。)

针对1:这样的情况可以这样做:教师弹奏《金瓶似的小山》时将节拍变成2/4拍,学生用2/4拍的方法为其伴奏,感受一下其音乐风格起了怎样的变化?(不再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节奏也显得紧凑了)

针对2:这样的情况可以这样做:教师弹奏《金瓶似的小山》时将第一拍变得很强,另三拍弱,学生以同样的方法伴奏,感受乐曲特点显得很生硬,也失去了优美的风格。

学生总结:4/4拍乐曲很优美,它的风格特点与其节拍的强弱规律有着重要的关联。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4/4拍的歌曲,你们听!

1、学生聆听歌曲,思考歌曲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深情)

2、聆听第二遍:请随音乐轻轻律动,为歌曲伴奏,注意聆听歌曲最后一个音唱了几拍?(四拍)

出示全音符,讲解全音符时值。(可以请一位学乐器的同学讲:包括读法、时值长短,书写方法)

3、听唱法学习第三乐句。

出示歌曲曲谱,直接教唱第三乐句歌词。

(1)一乐句共8小节,要注意一字多音,连音线要唱得连贯圆润。

(2)注意提示几处换气的位置,并不是所有的休止符都换气,重点练习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断开的地方要唱得干净轻巧,但气息不能断,教师多做准确示范。

(3)全音符“愿”字要唱满时值,要求学生划拍学唱。

4、视唱法学习第一乐句。

独立识谱视唱前两小节,找出只是最后一个音不同的区别。指导学生唱准音高以及四分休止符。教唱第三、四小节曲谱,并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带进第一乐句歌词。

5、对比听唱法学第二乐句。

教师范唱第二乐句,学生听辨前半句和后半句的不同之处。(最后的两个音不同,前面都一样)

教师再次范唱,学生对比听辨加了前倚音和没有加前倚音的效果。(加上倚音时音乐更柔美,深情)

6、师生合作,随歌曲《小船》伴奏完整演唱。

第一乐句:学生演唱;第二乐句:教师演唱;第三乐句:师生齐唱。

7、学生随《小船》动画齐唱歌曲。

教师纠正演唱当中的不足,强调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风格特点。

8、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身体律动为歌曲伴奏和为教师伴奏,速度稍慢。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学生伴随歌曲轻轻律动。

2、再次聆听,请同学们边律动边跟着小声哼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优美、深情的……

3、播放歌曲《母亲》,请学生伴随歌曲轻轻律动,体会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优美、深情的。

4、随音乐进行《小船》表演唱。

师:通过听这两首歌曲,你认为应当用怎样的情绪和声音来演唱歌曲《小船》?请带着所想的情绪进行演唱。

师:同学们,通过演唱这首歌曲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回答。

师:请你回家后把这首歌深情地唱给你的父母听,用歌声来表达你的感恩之情。

对于听音乐课红蜻蜓心得体会实用二

“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

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说重难点]: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说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motivational model )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2)学唱歌曲;(3)感悟;(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土

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 ,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