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11:21:50 页码:9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8篇)
2023-11-15 11:21:50    小编:ZTFB

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所学所得。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采用段落式的结构,将同一主题的内容进行分段展开,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在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披千里冷月寒星,望一路鼓角连营。此身已寄关山外,梦里犹伴兵车行。问世间何为时代潮头?建伟业,立奇功。”2013年4月19日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杨业功纪念馆。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遗物、一桩桩事迹面前,打开我记忆的闸门。

杨业功是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是我国的“导弹司令”。他一心一意钻研我国导弹部队的发展,参与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常规导弹旅,并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于一九五五年发射了我国第一枚新型导弹。最终于二零零四年七月因积劳成疾病逝。

我们先进入了大厅,那里有一座杨业功的雕像。在大厅的上方,刻着“忠诚履行使命的指挥员”几个字,这是杨业功获得的称号。我们在一楼的展厅内,看见了杨业功写的书法作品、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他在生命快结束时用过的手机、电脑。我们还了解了杨业功的一句名言:“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由此可以看出杨业功对工作的尽职。我们还参观了杨业功的家,在门上,写着“携礼莫入”。从此,这扇门就成了“自律之门”。

在二楼的展厅内,我们还看到了杨业功看过的书和许许多多赞扬杨业功的报纸。讲解员还带领我们观看了杨业功少年及参加工作时拍摄的照片。在另一个展厅里,我们还观看了我国第一枚新型导弹——东风十五号的模型的导弹发射时的一段视频。最后,我们了解到杨业功死后被选择为二零零五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人物忠诚。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杨业功,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人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4个字是“锐旅雄师”;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感动中国”给予的颁奖词是: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杨业功同志一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毕生奋斗铸“神剑”,不辱使命谋“打赢”。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成长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杨业功之所以能在41年的军旅生涯中把每一分炽热都献给他所热爱的军营,献给他所追求的导弹事业,献给祖国的和平与安宁,是因为,他始终牢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始终牢记着一名当代军人的神圣使命,是因为他把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看得比一切还重要。正如他自己所说,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杨业功对我国国防安全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一心一意想打赢、谋打赢、钻打赢,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特别是担任某基地司令员期间,他和党委“一班人”精心谋划,精心组织,部队力量建设、战场建设、军事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配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部队战斗力得到快速提高。1993年我国首发新型导弹发射成功,杨业功就是现场的指挥员,我想对他来说,当时尊领他欣慰的事情就是亲眼看着自己指挥的导弹安全上天吧。

使命、责任,能够焕发激情,能够激励斗志,能够成就大业。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杨业功报效祖国、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动力之源。

杨业功的为人和事迹让我们敬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优秀的品质,可以是他追求进步的学习方法,可以是他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可以是他清正廉洁的处事之道,可以是他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等等,无论是什么,都值得我们用剩下的生命去细细品味。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柯柯渡纪念馆是一座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柯柯渡战役而建立的重要历史遗址和纪念馆。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柯柯渡纪念馆,深感震撼和敬仰。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柯柯渡战役的重要性,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岁月中的不屈精神和丰功伟绩。

第二段:对纪念馆的大致描述。

柯柯渡纪念馆位于柯柯渡战役发生的地点,占地广阔,建筑宏伟壮观。从远处望去,整座纪念馆宛如一个正在发吟的巨人,诉说着历史的痕迹。纪念馆内设有多个展览厅,分别介绍了柯柯渡战役的来龙去脉、参战人员的英勇事迹以及战争的残酷和浴血奋战的场景。我深受触动的是纪念馆中央的纪念碑,上刻着全体英勇将士的名字,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三段:对参观感受的介绍。

参观纪念馆期间,我被一幅幅历史照片和实物陈列所吸引,这些展品让我仿佛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英勇战士没有畏惧任何困难和挑战,毅然投身于保卫家园的斗争中。看着他们顶着炮火、泥泞和寒冷的严酷环境,我不禁感到自己的生活太过安逸。他们为了国家的自由和尊严而英勇战斗,默默奉献,这种精神应该永远铭记。

第四段:对柯柯渡战役的思考。

柯柯渡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以我军迎头痛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强势进攻而闻名。在这场战斗中,我军以敢打敢拼的作风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堵住了敌人的咽喉,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当我走在柯柯渡战役纪念馆的战略地图前时,我不禁思考这个战役的背后所体现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指导。这场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和优秀的指挥员的智慧。

第五段:对个人思考的总结。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我被历史和英雄们的身影深深震撼。这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倍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要永远饱含感恩之心,铭记历史,传承英雄的血脉,让柯柯渡战役的精神永远闪耀在我们的心中。

总结:参观柯柯渡纪念馆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过程,它让我更加热爱国家,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岁月中的不屈精神和丰功伟绩。通过参观和思考,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责任,我会以柯柯渡战役的英勇精神为榜样,不辜负时代的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披千里冷月寒星,望一路鼓角连营。此身已寄关山外,梦里犹伴兵车行。问世间何为时代潮头?建伟业,立奇功。”看到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写给杨业功的推荐词,在这个相对和平的年代,我仍感到一种马革裹尸的悲壮、军人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比起一般纪念馆,杨业功纪念馆中那份庄严肃穆更为明显,许是军人的一种浩然正气使然。

在和班里同学一起参观纪念馆时,我发现人群中有几位穿着朴素的老人特别显眼,他们认真观看着纪念馆的每个角落,时不时驻足思考,对于我们来说,那些历史只是遗留下的影像、书籍,而对他们来说却是逝去青春、鲜明的生活,那曾经一颗为国为家的充满激情的红心。本想上去和他们交谈几句,又怕打断了他们的回忆,默默用手里的相机拍下他们认真的背影后,“杨业功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是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伴着前言介绍,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参观,去了解这位风云人物的一生。

忠诚使命、矢志打赢;勤思善学、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勤奋进取、赤诚报国;感动中国、彪炳史册,在几大块的介绍中,对这位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筑非常之业,建非常之功。作为导弹部队的司令员,在建设共和国“战略铁拳”和“杀手锏”部队的事业中,不负使命、矢志打赢,他无疑是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当代军人为国奉献的壮丽人生。

2005年杨业功同志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精准地概括他的生命价值,“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杨业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一年的三分之二都在外面。在纪念馆的众多照片中,我发现了一些他和家人的合影,只有2张,一张是和妻子杨玉珍的结婚照、一张是和妻子大儿子合影,下面的说明中写道“1977年春节,首次见到半岁儿子杨波涛时的留影”。试问,现在有哪个父亲会在儿子半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他?照片中妻子笑的很开心,她该是十分理解他的工作的,在杨业功去世后,杨玉珍同志也一直在各地宣传杨业功的事迹,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传播中国军人的奉献精神。舍小家为大家,那种牺牲奉献精神是军人的特征,对父母妻子非不爱而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与精力投入国家,维护国家安全与荣誉,实现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的中国梦。

杨业功同志是中国军人中的杰出代表,却不是唯一代表,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军人,如孟祥斌、陈大桂等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军人的风采,为国家建设增砖添瓦,不计精力财力牺牲,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展馆里放着的红皮鞋红得动人心魄,救跳水轻生女青年的牺牲孟祥斌却再也无法亲自为女儿穿上了。

在杨业功精神的感召下,其生前所在部队牢记使命职责,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提高军事核心能力,圆满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展示了风采。作为大学生,我们在感动之余还应该做什么呢?继续自己碌碌无为的生活?当然不只是这样,而是化感动为前进的力量。充分利用时间,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紧密团结在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强国梦,中国梦”!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柯柯渡纪念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位于中国浙江省。这个纪念馆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而闻名于世。最近,我有幸参观了柯柯渡纪念馆,并从中获得了深刻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参观经历和对柯柯渡纪念馆的观感。

第一段:背景介绍。

柯柯渡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改革开放先驱而建立的。柯柯渡是他的名字,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人,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纪念馆建于他出生的地方,并在其原籍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和重要成就。这个纪念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地方,也是一个激励人们继续前进的地方。

第二段:展馆参观。

在参观纪念馆时,我被展馆的布局和设计吸引了。这里分为不同的展厅,每个展厅都展示了柯柯渡在不同阶段的重要工作和成就。通过图片、文字和多媒体展示,我更好地了解了柯柯渡在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展厅中还陈列了柯柯渡的一些私人物品,如衣物、书信和照片,这使我更加亲近他的生活和事业。

第三段:心灵震撼。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展览中,我看到了柯柯渡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他在改革开放初期,积极探索新的改革方法,坚决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中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事迹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伟大领导者的责任和担当,也让我对个人所能做出的贡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段:历史启示。

柯柯渡纪念馆不仅给人以历史的感悟,也给人以未来的启示。从他的事迹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柯柯渡始终坚信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并坚持不懈地推动各项改革。他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参观纪念馆后,我深刻明白了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五段:个人体验与反思。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通过参观,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历史变革和发展进程。我也更加明白了一个伟大领导者的影响力和责任所在。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此外,我还意识到了个人的努力和奉献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参观柯柯渡纪念馆是我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将不忘初心,秉持着激励和启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4月27号,思政课老师组织我班同学参观杨业功纪念馆,从中我感受到杨业功将军对中国的建设做了巨大的贡献,且初步了解了杨业功是一位一丝不苟、清正严明、大公无私的领导。

走进明亮的纪念馆,一眼便看到了杨业功将军的戎马身影。59个春华秋实,杨业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的誓言。杨业功同志身上那种敢于创新、励精图治的精神让我深深为之折服,在他的带领下,我军创立了导弹部队,发射了中国首枚导弹,提高了国防能力。虽然当时的科研条件很艰苦,但是依然活跃着他们奋斗的身影,。作为首长的杨业功,从来没有特殊化,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在1999年的见过5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他也是同普通战士一样艰苦训练,做好大家的表率。我还记得他随身携带的三件宝:大衣、水杯、方便面,这就是他孜孜不倦工作中的三个亲密战友,陪着他读过无数个忙碌的日子,见证了他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

在参观的过程中,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为我们再现了杨业功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讲解员一句句声情并茂的讲解萦绕在我耳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杨业功的英雄事迹,另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深深打动。”活到老,学到老”在杨业功同志身上真实的体现着。18岁的他虽然在高中毕业那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弃文从武,但是,到部队的他依然不放弃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战斗能力,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他依然以祖国安危为己任,扎实钻研,开拓创新,创造出一项项的新业绩。在他生命的末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没有丢下学习,完成硕士论文,并在逝去6个月后收到了硕士生毕业证书。30多岁的他开始学习书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练习中,纪念馆墙上的书法作品是他成功的见证。在他那满满的书柜里,摆放着各类书籍。做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做为肩负祖国繁荣使命的青年们,更应该向杨业功同志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扎实地、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升整个中华的素质。

杨业功对导弹部队事业执著追求,工作扎实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队检查指导,每个新建阵地都是亲自勘察、选点,所有点位都熟记于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部队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生活简朴,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不谋私利,在官兵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杨业功的生命里呈现着一种看似相悖的“景观”。他对部队的工作有着最为严格、最高标准的要求,而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粗放式的得过且过;他在精神和道德情操上有着极高的追求,而在物质的欲望上却是极为的淡泊;他对世界局势、国家安危和军事变革的思考都处于时代的前沿,而待人处世却一直保持了真诚质朴的传统本色。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杨业功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没有一句对家人要交代的话,他全部的牵挂和向往始终都是部队和战备。他是躺在病床上听着部队已经完成任务的报告后,绽放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微笑;他是在昏迷中喊着“一二一„„出发„„”的口令声中,留下了他生命的最后定格。

杨业功,你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柯柯渡纪念馆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它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柯柯渡纪念馆,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在参观过程中,我对柯柯渡及其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领悟到了其中的历史价值和启示。

柯柯渡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点,它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被誉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柯柯渡纪念馆便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而建立的。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柯柯渡纪念馆展示了会议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通过展览、影像和模拟场景,将革命历史真实再现。

第二段:展示了红军长征的艰辛。

参观纪念馆时,我深刻感受到了长征的艰辛。纪念馆内有一座按比例缩小的长征模型,可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艰苦长征的环境。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面对陡峭的山路和恶劣的天气,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在穿越悬崖峭壁、渡过急流险滩的模拟场景中,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英勇奋进的身影,为他们的坚韧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勇敢所折服。

第三段:展现了会议的决策与意义。

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会议的决策与意义。在会议期间,毛泽东以极强的领导力通过战略调整和组织改革,确立了党在红军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柯柯渡会议在国内外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延续了革命的火种,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在纪念馆中,我看到了各种资料和图片,以及详细的解说,深入了解了会议的决策过程和其中的历史意义。

第四段: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力量。

在柯柯渡纪念馆,我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力量。参观纪念馆时,我看到了伟大领袖们坚定的信念和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精神。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不畏艰难困苦,甘于奉献,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高尚的精神鼓舞着我,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坚持信仰、坚定理想,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第五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通过参观柯柯渡纪念馆,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也触发了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尽管时代已经变迁,但是纪念馆中所展示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追求和传承。我相信,在现代社会,只有坚守初心、怀揣使命,发扬柯柯渡精神,才能面对挑战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在纪念馆中,我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也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回顾历史,我们应当铭记先烈们的牺牲和付出,传承红色基因,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应当时刻提醒自己,要始终保持初心,坚守信念,勇往直前,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现在,神州大地上到处都在传颂着一位导弹将军的英名。他的名字让我们铭记心间,他的声音让我们热血澎湃,他的品格让我们肃然起敬,每每想到杨业功将军的感人事迹,我们都不禁泪湿衣襟。然而将星已殒,我们惟有把将军一生中信奉的、珍视的、遵守的、坚持的信念、人品、风范传承下来,才是对将军最好的纪念。这个星期我们在毛概老师的组织下终于如愿的参观了杨业功纪念馆。我们先进入了大厅,那里有一座杨业功的雕像。在大厅的上方,刻着“忠诚履行使命的指挥员”几个字,这是杨业功获得的称号。我们在一楼的展厅内,看见了杨业功写的书法作品、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他在生命快结束时用过的手机、电脑。我们还了解了杨业功的一句名言:“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由此可以看出杨业功对工作的尽职。我们还参观了杨业功的家,在门上,写着“携礼莫入”。从此,这扇门就成了“自律之门”。在二楼的展厅内,我们还看到了杨业功看过的书和许许多多赞扬杨业功的报纸。讲解员还带领我们观看了杨业功少年及参加工作时拍摄的照片。在另一个展厅里,我们还观看了我国第一枚新型导弹——东风十五号的模型的导弹发射时的一段视频。最后,我们了解到杨业功死后被选择为二零零五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纪念馆内共分忠诚使命、矢志打赢;勤学善思、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勤奋进取、赤诚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感动中国、彪炳史册等六部分内容。在认真观看杨业功生平先进事迹短片,仔细倾听讲解员的深情讲述,驻足凝视馆内杨业功生前的珍贵图片、手稿、书籍、视频资料和必用水壶、大衣、方便面“三件宝”等实物资料,实地感受杨业功同志学习、工作和战斗场景之后,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每当想起馆内视频资料中播放杨业功为了观察试验数据,冒着-20℃的严寒蹲在发射阵地;为了不放过一个“差不多”的小数字,亲自检查每台发射车的方向定位标准;为了让每个关节点做到分秒不差,亲手设计制订作战指挥流程图„„等许多感人至深的镜头时,我的眼眶就会被泪水浸润,一种感动、激动、神圣的情绪在体内不断地翻腾,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道理,使我懂得奉献的崇高、伟大及其价值所在。

从这些事迹中,我们看到了杨业功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他的《公仆铭》有言:“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惟吾德馨。”正是他党性的真实写照。在他的身后,我们看到的也同样是一个正派廉洁的家庭。领导者清正廉洁的作风可以带出良好的家风,而“廉内助”向领导干部常吹“枕边风”,经常性地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言行予以监督,又可以促进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一心为公。杨业功有了这样的家庭在背后支持,他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挺起腰杆为官,坦坦荡荡干事。

“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生前的几个生活细节,令人感动:行车赶路途中,他总要拿出书本来“补课”,他说,自己的时间不是用天、用小时来计算,而是要用分、用秒来计算;57岁时,他报名参加了军事科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学习;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仍趴在病床上,一字一字写就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

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人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4个字是“锐旅雄师”杨业功将军是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向杨业功将军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忠于党和人民,使命高于一切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勇于面对新挑战,努力学习新本领,善于开拓新局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狠抓工作落实的务实精神,学习他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奋斗,“良将功成慷慨去,热血肝胆昭后人”,杨业功将军是一座丰碑,他为党旗添彩,为军旗增辉,将军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当代学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苦读。

参观柯柯渡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天下者淅淅的小雨,点点落在脸上,凉丝丝的,让人不禁的庄重起来,这庄严的气氛,是上天在缅怀谁吗?如果是,我想必然是我们即将悼念的将军——杨业功司令。

我们参观的队伍早早的来到了杨业功纪念馆门外,等待参观。当身着戎装的军人缓缓地打开大门,我们踏着庄重的步子走进位纪念馆,“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题词首先映入眼帘,下方矗立的就是杨业功巍峨的雕像。纪念馆分为三层,分为“忠诚使命,矢志打赢”、“勤学善思,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勤奋进取,赤诚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感动中国,彪炳史册”六个部分,展陈内容以杨业功“奉献、创新、务实、自律”的四种精神为主线,其中主展馆面积3906平方米,馆藏杨业功藏有珍贵手稿、书籍500余份,珍贵照片4000余张,实物600余件。

参观中,我细细的观看了杨业功将军的先进事迹宣传片,认真参观了杨业功同志的生前的图片及英雄遗物,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述、展馆中一件件简陋的生活物品,杨将军生前一幕幕感人的事迹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一帧帧的展现,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他出差用的箱子。里面装有他生活中的“三件宝”——大衣、水壶、方便面。用杨将军的话说,“水能解渴,衣能御寒,面能充饥,有了这„三件宝‟,就不会耽误时间,就随时都能出征。”

杨业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的欲望如果只是追求金钱,他便永远得不到满足;而得不到满足便永远不会快乐。我没有很多钱,但我也有很多钱买不到的东西。”

他的为官清正、为人廉洁,称得上是坦坦荡荡,高山仰止了。

我想作为共和国少将的他,生活缺是如此简朴、节俭,家产如此单薄、甚至寒碜,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对比今天的一些乱花公费出差的官员,这些官员与杨业功相比,是不是该羞红了脸。

杨业功是从湖北农村走出来的,小的时候家里很苦,放过牛。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成长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18岁的他虽然在高中毕业那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弃文从武,但是,到部队的他依然不放弃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战斗能力。在他生命的末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没有丢下学习,完成硕士论文,并在逝去6个月后收到了硕士生毕业证书。做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做为肩负祖国繁荣使命的青年们,更应该向杨业功同志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扎实地、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杨业功,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1963年8月从湖北省应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少将军衔。2004年7月2日因积劳成疾病逝,终年59岁。我们永远缅怀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