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内蒙古代表团会心得体会 内蒙古代表团全团建议(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1:59:29 页码:10
内蒙古代表团会心得体会 内蒙古代表团全团建议(八篇)
2023-01-05 01:59:29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内蒙古代表团会心得体会一

和林格尔是蒙古语,汉语意思是“二十家子”,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塞外古镇,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塞。

在古代和林格尔是漠南重地,在近代又有“绥南灵镜”之称。在这一条旅游线上有许多历史故事,一路上,大家既可凭吊“青冢拥翠”的昭君墓,领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敕勒川风貌,又可以游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城子古城——北魏早期都城盛乐、唐单于大都护府故城遗址,参观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盛乐经济园区。

和林格尔县是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最近的一个郊县。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林格尔县依托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条件孕育了蒙牛、兆君、宇航人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和林格尔县被评为全国经济发展“百强县”。和林格尔这片神奇的土地逐渐地被打造成一处具有时代特点的、集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走进和林格尔县城关镇,眼前凸现盛乐百亭园的丰姿。这里群山拥翠,沟谷环绕,数座山峰披绿挂彩,上百亭台耸峙呼应,山峦名园曲径相连,鸟语花香犹如仙镜。您在游览名园名景并亲历和林格尔这座塞外古镇之后,还可以沿塞上古道游览明长城,尤其是不要忘记前往南天门森林公园和白二爷沙坝生态景区。这里绚丽多彩的山野风光,是大自然的恩赐,蕴藏着绿色天堂的神秘。 出城关镇东行15公里,便是东摩天岭林区,最高峰就叫做南天门。漫步遍岭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松涛阵阵,伴以鸟语花香,令您留连忘返;从城关镇西南过浑河,白二爷沙坝则是沙漠里的绿洲,这里杨柳轻扬,花草遍地,百鸟争鸣,湖中波光闪烁,村野炊烟袅袅……置身于这片神奇的地方,访古迹,揽胜景,沐浴阳光的温柔,感受绿色的惬意,定令您不虚此游。

〔实地导游讲解〕

大家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亭”一点也不陌生,亭,也叫亭子,四周敞开,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点式建筑,供人停留、观览,也用于典仪,出现于南北朝的中后期。亭一般设置在可供停息、观眺的地方,如山岗、水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还有专门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钟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圆形、多边形外,还有十字、连环、梅花、扇形等多种形式。亭顶有攒尖、歇山、锥形及其他形式复合体。大型的亭可筑重檐,或四面加抱厦。陵墓、宗庙中的碑亭、井亭可造得很庄重,如明长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造得雄伟壮观,如北京景山的万春亭。小型的亭可以造得轻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亭”在古今中外的园林中应用十分普遍,形式各异的亭子流传于上下几千年,纵横全世界,故有“无亭不成园之说”。盛乐百亭园位于和林格尔县城关镇内宝贝河畔,距呼和浩特市区45公里。全园占地5平方公里。园内山水秀美,松涛阵阵,林间鸟儿鸣唱,草地欢歌。之所以以“百亭”命名,是因为意在集天下名亭于一园,荟萃典故史迹于其中。该园通过对天下名亭以1:1的复制(如醉翁亭与欧阳修,百坡亭与三苏父子),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进行“移植”来增加“百亭园”的文化底韵和历史,使游人徜徉于林海,览名亭盛景,辑录动人的故事和传说,现在全园已建有各种名亭46座。亭子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具备自身的建筑艺术价值。古往今来很多史实都淀积在亭上,从中可以找到很多的文化,历史痕迹。如醉翁亭与欧阳修、爱晚亭与岳麓书院,燕喜亭与李白、杜甫、高适等等不胜枚举,而建亭者也随亭和文人墨客的史迹一齐流芳千古。如今,这种形式多样的园林小品经过千年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已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安定祥和的代名词。和林格尔县的百亭园汇聚了百余座华夏名亭,让您不必东奔西走就可以遍访天下名亭,领略天下名亭的风采,感受中华亭文化的丰富。有人说“亭者,停也”。也就是说百亭园是众人所停集之地,愿百亭园能留下您的欢声笑语,留下您轻快的脚步……

“游人不知春已老,往来亭前踏落花”。建亭一般都要进行一定的装修,它与楹联、碑刻、山石、树木、花草、牌匾等相配合,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意境单元。建亭只是完成了工程的一半,南山生态百亭园在亭址的选择上,聘请造园专家,基本上按照20—30亩建一亭,每亭必有一定的空间绿地、道路相陪衬。建亭者与造园者共同完成了这一义举。仿建百亭园意在何为?将历史典故,建亭者的故事一并告诉游人,是旨所在也。千古留芳者是谁?建亭之人也!岁月如歌,人生如戏,粉墨之后终有谢幕之时,俗语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百亭园采取个人或集体捐资认亭的形式,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企事业单位体现个人修为。展示企业形象或集体、个人形象提供了良好的施展空间。蒙牛公司董事长牛根生先生与其他十几位董事,兆君集团董事长彭登霞,著名歌唱家韩磊,和林县民政局、双拥办等有识之士与单位欣然认建名亭,现在有30多座名亭已有归属。南山生态百亭园,以“百亭”为限,谁建谁有,享有继承权。百亭园,有多种北方适宜树种,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使生态精品植物、历史文化、宗教3个方面的内容成为百亭园的三大主题。

百亭园中有浸月湖,系借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别时茫茫江浸月”诗句命名。这是一处人工湖,巧借自然地势和溪流,上接沟谷,下落平湖,蓄水面积6千6百平方米,合十亩。波澄一镜,滨簇千树,湖光山色,争奇竞秀。湖中央有绿绮亭,雕梁画栋,倒影成趣,可荡舟,可垂钓;湖下溪流边仿建“兰亭”一座,曲水流觞,可会友,可吟诗。一泓湖水,湖浸明月;修长湖面,横睡山间,把个百亭园衬托得无比娇艳。园内景点分为:盛都宫阙(北魏建都)、名亭钩沉(天下名亭)、民族乐园(民族与民俗)、中华钱币坛、西洋管窥、动物天地、晨钟暮鼓、宗教文化八大景区。

中华钱币坛位于这个县南山生态百亭园内。在这个钱币坛内可以纵览我国历朝历代流通过的、对当时经济社会起一定推动作用的钱币。这些钱币,上自我国最古老的货币贝壳币,下迄当代人民币百元币,共108枚。钱币按照1:100的比例放大,用河北曲阳县出产的青灰石雕琢而成,无论形制、结构、色彩、神韵都独具魅力。而钱文书法之精美,更令人叹为观止。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出现过形态各异的钱币,如布刀、五铢等,反映了当时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自秦开创统一局面以来,货币基本上保持了外圆内方的形式。“徜佯于币之林,犹游弋于史之海”,钱币坛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货币经济的范畴。钱币坛的总体建筑由钱币组成,即大门为四枚刀币和一枚圆钱连接而成,形成3个通道,通道也是刀币模样;台阶上面则是一枚平置的巨型通宝钱,外廊环列历代钱币,由底座托起,通高1.5至2米,底座镌刻简介文字。108枚历代精美钱币,仿真刻石,精妙排列,诉说着五千年华夏文明史,演绎着经济兴衰、朝代更替、帝王将相多少兴亡事,正所谓“一钱知兴替,一币见规律。”以上两个设计已取得版权注册。在宗教艺术文化园中,矗立着华北地区最大的汉白玉三面观音圣像,佛堂中由敦煌专家历时三载绘制了精美无比、美仑美奂的敦煌风格佛教壁画,佛堂外十二天宫伎乐神,体态婀娜、笛管琴瑟,仿佛不绝于耳。“盛乐”一词源于代国、北魏建都史。鲜卑于盛乐二度立国,三筑盛乐城,历14帝(含追尊者13位)140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建立正统王朝的北方少数民族;盛乐成为北魏的发祥地,而被载入史册。

20__年,北魏盛乐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盛乐经济园区位于盛乐古城的一侧,北距和林格尔县城关镇5公里。昔日北魏建都曾选择了这片热土,今天蒙牛乳业、兆君羊绒等著名企业又创业在这里。在这里,您可顺便解读“蒙牛现象”,体验现代化工业的独特运作方式,感受现代草原文化——蒙牛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盛乐地灵人杰、千古传承的灵气。

主题内蒙古代表团会心得体会二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现有270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连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俄罗斯等族共3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呼伦贝尔市辖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区、5市、7旗。

〔进入草原时〕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象。这里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和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等。

〔来到蒙古包〕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您来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白呶!”(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云、绿草和鲜花在一起。

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过程中,辅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长期生活在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的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说当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在蓝天白云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骑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同胞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筋骨强壮、充满豪气与力量?据说这与蒙古族平素喜欢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长期以来养育了这个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强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反复熬,闻着香,奶茶即成。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中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熟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用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杀、剥皮后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即离火起锅,持蒙古刀,手把着带骨肉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鲜嫩和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驰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脚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和勒勒车〕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车。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历史和勒勒车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类似流传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状的住宿建筑物。从广义上推算,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辐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深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可保畅通无阻。牧人倒场(搬家),勒勒车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xx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因草原辽阔,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

传统的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顺时针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乐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游客们参与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举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流淌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陈巴尔虎旗全境,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道异常弯曲,似“九曲回肠”,因经著名作家老舍品题为“全国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誉。

两岸水草丰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和草原旅游胜地。下游流经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注入呼和诺尔湖,又于湖东南流出而归入海拉尔河。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风光奇秀,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尔虎草原中心地带,310国道从旁经过,距海拉尔区45公里,距满洲里市110公里。呼和诺尔草原是我国目前少数未受任何工业污染和农业开发的天然优良草原之一,在国内草原旅游资源中具有垄断性和独特性。 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该旅游区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河流、湖泊、矿泉、冰雪、芦苇等多样类型为辅的自然生态景观。“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蓝色的湖”,面积12平方公里。

湖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一幅别具风格的自然画卷,使这里成为草原生态观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巴尔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袭至今的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礼仪向来自远方的游客诉说着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着这里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成长摇篮的风采。这里浓缩着呼伦贝尔草原的精华,游呼伦贝尔草原,不可不来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噢!旅游区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另外还有大小蒙古包几十顶,供游人住宿。设有射箭、摔跤、骑马、访问牧民家庭、观看驯马、套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会、乘船游湖等活动项目。

该旅游区(中心地带),1997年被评为内蒙古十佳旅游景点之一,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游牧圣地——金帐汗部落草原旅游区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有“中国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下游东畔,是呼伦贝尔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区。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马背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景区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每逢夏季,陈巴尔虎旗“走敖特尔”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们便来到这山青水秀、水草丰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个游牧部落群体。蓝蓝天空,白白云朵,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和浓浓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游牧圣地。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现为国家2a级旅游区。

一位颇有诗才的游客来呼伦贝尔草原的这两个旅游区游览后即兴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颇为感人。诗曰:(一) (二)乾坤景象翠而青,碧草无边连苍穹。 大盘高堆手扒肉,小碗满斟宾主情。神往蓝天何惬意,心驰绿野愈陶情。 祝酒歌催人欲醉,一堂笑语伴欢声。 (三) (四) 宴罢出游兴正浓,呼朋骑马试追风。 欣然下榻蒙古包,闹市喧嚣尽远抛。蓝湖曲水随心漾,更喜牧羊雨蒙蒙。 独特风情凭体验,此行最是乐逍遥。朋友们,谁的诗写得好,也请留下您的大作、墨宝,既可作为呼伦贝尔草原之旅的纪念,也可供后来者赏析,启迪旅游者的心灵。

〔结束语〕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的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增进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爱大家,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会在呼伦贝尔草原!

主题内蒙古代表团会心得体会三

五当召,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第一世-罗布桑加拉错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因召庙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占地300多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

五当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

五当召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抗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藏传佛教寺院。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以八大经堂(现存六座)、三座-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舍利塔的灵堂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间以及塔寺附属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间,占地300多亩。-

现存六大经堂为苏古沁殿、洞科尔殿、却伊日殿(显教经堂)、当圪希德殿、阿会殿(密宗经堂)、日本伦殿(菩提道学经堂)等。苏古沁殿为全寺-诵经之所。这些殿宇规模宏大,均为曲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内塑像,壁画,唐卡(卷轴佛画)俱全,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达十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或供高达九米的黄教始0喀巴铜像,或0金刚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等。三座-府邸在阿会殿的南面,其中洞科尔-府规模宏大,为第二世-热西尼玛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伦诺尔汇宗寺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和章嘉国师而建造的两座府邸。[6]

建筑物外墙洁白方整,开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顶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筑坐落山谷内一处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苏古沁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独宫、却衣林独宫、阿会独宫、日木伦独宫、甘珠尔府、章嘉府、苏波尔盖陵等,两侧还有一座座-居住的房舍。鼎盛时期庙内-有千多人。

苏古沁独宫坐落全庙的最前部,是举行全体-诵经的场所。经堂内的立柱全用龙纹的栽绒毛毯包裹,地上满铺地毯,墙壁绘有彩色壁书,后厅及二、三层内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及历代佛师。在苏古沁独宫西面与其并列的却人林独宫,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地方,殿内的十公尺高释迦牟尼铜像是全召最大的铜铸佛像。高踞这两宫之上的,是洞阔尔独宫,是讲授天文、地理的场所,门楣上悬挂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广觉寺”匾额,宫前有讲经台,是-学经和口试之处。阿会独宫位于山坡最高处,是传授医学的学部。日木伦独宫为教义学部,专门传授-历史、教义、教规。

主要建筑位于山谷内一处突出的山坡上,主体建筑由六殿、三府、一陵组成,两侧还建有一栋-舍房。全庙占地面积约300余亩,殿宇和仓房2500余间,整个建筑采用西藏式建筑风格,平顶方形楼式结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其中最大的建筑为苏古沁独宫,里面供奉着最大的铜铸佛像,以及释迦牟尼,黄教创造人宗喀巴及历代佛师,苏古沁宫的西边为讲授佛教教义的却依林独宫。苏古沁宫东侧上面即为五当召的中心建筑,洞阔尔独宫,紧靠其后的为圪希德独宫,另外还有阿会独宫和日本伦独宫。除六殿外,三府为甘珠尔府、章嘉府、洞阔尔佛爷府,以及山坡最上层的苏波勒盖陵,即塔陵。

主题内蒙古代表团会心得体会四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主题内蒙古代表团会心得体会五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

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条件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沿革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古长城、秦直道、昭君坟、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等,全市现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

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神奇的响沙湾、沙漠绿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湾遗鸥保护区、晋蒙黄河大峡谷等。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有神东煤海、准格尔露天煤矿、万家寨水电站、鄂尔多斯绒纺城、苏里格天然气田、达拉特电厂、蒙西高科技工业园区等。

鄂尔多斯市旅游业是从1984年、1985年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的相继对外开放而起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鄂尔多斯市旅游业也经历了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到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重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的发展政策,编制旅游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办旅游业的积极性,使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度开发。全市现有各类景区(点)35处,其中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是国家4a级景区,鄂尔多斯世珍园和巴图湾是国家3a级景区,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和神东煤海是首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工业旅游示范点。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旅游线已成为自治区西部旅游黄金线路,主要产品以成吉思汗陵、民族风情、沙漠生态和草原风光为主。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现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5家;现有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 家;a级景区1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客源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市旅游业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居全自治区第一。20xx年1-12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38亿元。

面向未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的发展战略,建设旅游大市,围绕“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整体旅游形象,着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构建“五区两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突出“天骄圣地,蒙古风情”这一主题产品。库布其沙漠生态旅游区(主要景区有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库布其百里响沙带、七星湖、夜鸣沙等),突出沙漠风光、沙漠探险娱乐、沙漠度假主题产品。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伊和乌素温泉、包乐浩晓温泉、恐龙足迹化石、阿尔寨石窟等),主要以“古老物种,神秘传奇”为主题,发展科考、访古、草原温泉度假产品。“河套人”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大沟湾“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等),主题形象为“访河套人文化遗址,看塞上江南美景”,发展草原观光、科考、水域度假产品。东鄂尔多斯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黄河大峡谷、万家寨水电站、准格尔露天煤矿、油松王、准格尔召等),以“黄河壮丽峡谷,蒙汉民歌摇篮”为主题,发展黄河峡谷风情旅游产品。两线为北京——鄂尔多斯市——银川旅游线和西安——鄂尔多斯市——包头旅游线。一个中心是将鄂尔多斯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重点推出祭祀文化、民俗风情、沙漠游乐、生态科考、产业观光、水域度假六大类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的整体旅游形象,将鄂尔多斯市建成自治区蒙古族文化旅游的代表性地区,成为享誉世界的游牧民族风情旅游区,成为中国北方旅游热点地区和自治区旅游强市。

亲爱的朋友,下面我向大家推荐几条旅游线路:

一、包头—响沙湾—东胜—秦直道—九城宫—成吉思汗陵—世珍园—恩格贝—包头

二、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世珍园—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七星湖—恩格贝—包头

三、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神东煤海—红碱淖—榆林

四、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城川民族学院旧址—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成吉思汗陵—东胜

五、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包乐浩晓温泉—百眼井—阿尔寨石窟—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蒙西工业旅游区—乌海

六、呼和浩特市—黄河峡谷—油松王—准格尔召—成吉思汗陵—东胜—响沙湾—包头

亲爱的朋友,到鄂尔多斯旅游,去拜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体验鄂尔多斯蒙古族神秘的祭祀文化;观赏《圣地古韵》、《鄂尔多斯婚礼》,领略鄂尔多斯独特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饱览大漠风光,聆听响沙奇妙的声音,沐浴沙湖的凉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险;观赏草原风光,感受游牧民俗风情,到温泉度假;参观世界最现代化的矿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企业,尽情感受鄂尔多斯的魅力吧。愿鄂尔多斯之旅给您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

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然条件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沿革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主题内蒙古代表团会心得体会六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现有270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连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俄罗斯等族共3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呼伦贝尔市辖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区、5市、7旗。

〔进入草原时〕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象。这里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和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等。

〔来到蒙古包〕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管您来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白呶!”(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云、绿草和鲜花在一起。

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过程中,辅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长期生活在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的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说当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在蓝天白云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骑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同胞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筋骨强壮、充满豪气与力量?据说这与蒙古族平素喜欢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长期以来养育了这个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强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着茶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反复熬,闻着香,奶茶即成。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中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熟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用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杀、剥皮后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即离火起锅,持蒙古刀,手把着带骨肉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鲜嫩和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驰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脚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和勒勒车〕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车。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历史和勒勒车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类似流传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状的住宿建筑物。从广义上推算,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辐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深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可保畅通无阻。牧人倒场(搬家),勒勒车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因草原辽阔,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

传统的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顺时针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乐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游客们参与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举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流淌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陈巴尔虎旗全境,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道异常弯曲,似“九曲回肠”,因经著名作家老舍品题为“全国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誉。

两岸水草丰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和草原旅游胜地。下游流经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注入呼和诺尔湖,又于湖东南流出而归入海拉尔河。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风光奇秀,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尔虎草原中心地带,310国道从旁经过,距海拉尔区45公里,距满洲里市110公里。呼和诺尔草原是我国目前少数未受任何工业污染和农业开发的天然优良草原之一,在国内草原旅游资源中具有垄断性和独特性。 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该旅游区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河流、湖泊、矿泉、冰雪、芦苇等多样类型为辅的自然生态景观。“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蓝色的湖”,面积12平方公里。

湖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一幅别具风格的自然画卷,使这里成为草原生态观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巴尔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袭至今的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礼仪向来自远方的游客诉说着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着这里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成长摇篮的风采。这里浓缩着呼伦贝尔草原的精华,游呼伦贝尔草原,不可不来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噢!旅游区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另外还有大小蒙古包几十顶,供游人住宿。设有射箭、摔跤、骑马、访问牧民家庭、观看驯马、套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会、乘船游湖等活动项目。

该旅游区(中心地带),1997年被评为内蒙古十佳旅游景点之一,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游牧圣地——金帐汗部落草原旅游区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有“中国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下游东畔,是呼伦贝尔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区。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马背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景区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每逢夏季,陈巴尔虎旗“走敖特尔”的蒙古族、鄂温克族的牧民们便来到这山青水秀、水草丰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个游牧部落群体。蓝蓝天空,白白云朵,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和浓浓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游牧圣地。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现为国家2a级旅游区。

一位颇有诗才的游客来呼伦贝尔草原的这两个旅游区游览后即兴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颇为感人。诗曰:(一) (二)乾坤景象翠而青,碧草无边连苍穹。 大盘高堆手扒肉,小碗满斟宾主情。神往蓝天何惬意,心驰绿野愈陶情。 祝酒歌催人欲醉,一堂笑语伴欢声。 (三) (四) 宴罢出游兴正浓,呼朋骑马试追风。 欣然下榻蒙古包,闹市喧嚣尽远抛。蓝湖曲水随心漾,更喜牧羊雨蒙蒙。 独特风情凭体验,此行最是乐逍遥。朋友们,谁的诗写得好,也请留下您的大作、墨宝,既可作为呼伦贝尔草原之旅的纪念,也可供后来者赏析,启迪旅游者的心灵。

〔结束语〕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的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增进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爱大家,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各位再次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会在呼伦贝尔草原!

主题内蒙古代表团会心得体会七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内蒙古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康师傅。您别看他脸上长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驾护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一定要找我,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为大家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歌颂和向往的地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些如诗如画的描述勾起多少人对内蒙古草原的神往。纯净明丽的天空飘着朵朵低云,辽阔丰美的草场上散落着点点洁白的蒙古包,空气清新、牛羊成群,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美好。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呼伦湖。呼伦湖又名达赉湖,势如云梦,浩浩荡荡。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内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呼伦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称,“呼伦”是由蒙古语“哈溜”音转而来,意为“水獭”;“贝尔”蒙古语意为“雄水獭”。古代这两个湖盛产水獭,生活在湖边的蒙古人便以动、植物名称命山、河、湖、泉名称的古老习惯为两湖命名。清初,游牧在湖边的蒙古人开始称呼伦湖为“达赉诺尔”。“达赉”蒙古语意为“海”,“诺尔”意为“湖”,“达赉诺尔”意为“海一样的湖”。

旅游点上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骑着骏马奔驰;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车漫游。还可划着小船在呼和诺尔湖中垂钓,或背着猎枪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猎。从海拉尔乘车沿301国道北行,车过陈巴尔虎旗旗府巴彦库仁镇10公里,一个湖泊便闯进了你的眼帘,这就是呼伦诺尔湖。在湖西岸的山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筑为主组成的蒙古包群,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诺尔旅游点,也是呼和诺尔草原旅游节和那达慕的会场所。

旅游点上砖木结构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厅建筑面积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厅宽敞明亮,正对厅门处摆放成吉思汗画像,四壁镶嵌着成吉思汗版画组合系列。大厅和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举办舞会、小型音乐会。大厅两侧设有24个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艳丽、金碧辉煌的蟠龙立柱支护,宽敞明亮,显得高贵、宏敞,气度不凡;壁毯壁画制作精美,图案古朴,色彩明快。牛、马、羊、骆驼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极富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吃到草原风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汤等,还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汤白似乳、香味扑鼻的鲫鱼汤。

这里还备有供游客乘骑的马匹、骆驼和乘坐的勒勒车、米力干车等。在这里既可以参加口径枪有奖射击比赛,还可以狩猎野鸭。游客既可在湖边垂钓、乘游船在湖中摇橹搬桨,也可以观看赛马、蒙古式摔跤、乌兰牧骑演出。参加草原篝火联欢晚会最富有诗情画意,游客可以尽情唱歌跳舞。在小卖店,还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双湖鱼跃”是这儿独特的风景。每到7、8月份时,游人可到呼伦湖通往贝尔湖的一条河汊──鸟岗,你会看到成群的鱼儿,争先恐后地、密密匝匝地聚在鱼栅前,欢跃而起,真是一奇特的景象。

呼伦湖和贝尔湖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草原突然遭到了风妖和沙魔的侵袭。它们所到之处狂风大作,黄沙蔽日,草原危在旦夕。草原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去寻找绿色的土地。这时天国派来了分别化名为呼伦和贝尔的一对天鹅,她们与魔鬼展开殊死搏斗,战胜了恶魔。为了防止悲剧再发生,她们决定永久地庇佑这里的草原。最后她们手拉着手变成了呼伦湖和贝尔湖。辽阔的湖水挡住了风沙

呼伦湖还以“大、活、肥、洁”著称全国。“大”是湖的面积2,339平方公里,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湖;“活”指呼伦湖不是死水湖;“肥”是湖畔和河岸牧草繁茂,牲畜的粪便多流入湖中,是鱼类的天然饵料;“洁”是湖区各河流基本没有污染,是少有的一池碧水,呼伦湖烟波浩渺,天水相连,白帆点点,波光粼粼,来这里旅游,不但可以观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品尝到数百种鱼虾做成的美味佳肴。

呼伦湖有八个著名景观分别为水上日出、湖天蜃楼、石桩恋马、玉滩淘浪、虎啸呼伦、象山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观看日出和蜃景,这要等天公作美。另外还有六处景点各领风骚,旅游者要多付出辛劳,才能如愿以偿。夏季的呼伦湖区气候温凉,是避暑佳境。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使呼伦湖成为一方旅游胜地。呼伦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原始而粗犷,秀丽且洁净。静若处女温柔明丽,动如蛟龙惊涛拍岸。若能在呼伦湖观看“水上日出”,必然会使您心旷神怡。到呼伦湖一游,必定要去湖畔的饭店品尝一下名扬天下的“全鱼宴”。名贵鱼菜“鲤跳龙门”、“二龙戏珠”、“鲤鱼三献”等,不仅营养丰富,鲜嫩味美,而且造型美观、逼真,栩栩如生,宛如一件件艺术珍品。在饭店餐厅,一边透过玻璃窗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一边品尝全鱼宴上的鱼虾,实在是乐趣无穷。此处真可谓:“烟波浩渺湖山美,鱼味天下第一家。”呼伦湖畔有游泳场、钓鱼台、长廊等,游人可尽情弄潮戏水,可手握长竿悠闲垂钓,还可以躺在柔软的沙滩上进行日光浴、湖沙浴。在此还可以乘游船在湖上任湖风吹拂,观“白鸥翔紫塞,碧浪映霞天”和“一片波浪万马惊,红日银鳞相映呈”的壮观景象。那情景实在令人陶醉。黄沙碧海将给游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走到这里我们本次的内蒙古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杨导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这里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

主题内蒙古代表团会心得体会八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

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

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

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

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历史沿革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 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

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20xx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

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

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旅游业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古长城、秦直道、昭君坟、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等,全市现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神奇的响沙湾、沙漠绿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湾遗鸥保护区、晋蒙黄河大峡谷等。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有神东煤海、准格尔露天煤矿、万家寨水电站、鄂尔多斯绒纺城、苏里格天然气田、达拉特电厂、蒙西高科技工业园区等。

鄂尔多斯市旅游业是从1984年、1985年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的相继对外开放而起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鄂尔多斯市旅游业也经历了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到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重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的发展政策,编制旅游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办旅游业的积极性,使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度开发。全市现有各类景区(点)35处,其中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是国家4a级景区,鄂尔多斯世珍园和巴图湾是国家3a级景区,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和神东煤海是首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工业旅游示范点。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旅游线已成为自治区西部旅游黄金线路,主要产品以成吉思汗陵、民族风情、沙漠生态和草原风光为主。

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现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5家;现有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a级景区1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客源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市旅游业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居全自治区第一。20xx年1-12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38亿元。面向未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的发展战略,建设旅游大市,围绕“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整体旅游形象,着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构建“五区两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突出“天骄圣地,蒙古风情”这一主题产品。库布其沙漠生态旅游区(主要景区有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库布其百里响沙带、七星湖、夜鸣沙等),突出沙漠风光、沙漠探险娱乐、沙漠度假主题产品。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伊和乌素温泉、包乐浩晓温泉、恐龙足迹化石、阿尔寨石窟等),主要以“古老物种,神秘传奇”为主题,发展科考、访古、草原温泉度假产品。“河套人”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大沟湾“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等),主题形象为“访河套人文化遗址,看塞上江南美景”,发展草原观光、科考、水域度假产品。东鄂尔多斯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黄河大峡谷、万家寨水电站、准格尔露天煤矿、油松王、准格尔召等),以“黄河壮丽峡谷,蒙汉民歌摇篮”为主题,发展黄河峡谷风情旅游产品。两线为北京——鄂尔多斯市——银川旅游线和西安——鄂尔多斯市——包头旅游线。一个中心是将鄂尔多斯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重点推出祭祀文化、民俗风情、沙漠游乐、生态科考、产业观光、水域度假六大类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的整体旅游形象,将鄂尔多斯市建成自治区蒙古族文化旅游的代表性地区,成为享誉世界的游牧民族风情旅游区,成为中国北方旅游热点地区和自治区旅游强市。

亲爱的朋友,下面我向大家推荐几条旅游线路:一、包头—响沙湾—东胜—秦直道—九城宫—成吉思汗陵—世珍园—恩格贝—包头二、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世珍园—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七星湖—恩格贝—包头三、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神东煤海—红碱淖—榆林四、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城川民族学院旧址—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成吉思汗陵—东胜五、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包乐浩晓温泉—百眼井—阿尔寨石窟—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蒙西工业旅游区—乌海六、呼和浩特市—黄河峡谷—油松王—准格尔召—成吉思汗陵—东胜—响沙湾—包头亲爱的朋友,到鄂尔多斯旅游,去拜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体验鄂尔多斯蒙古族神秘的祭祀文化;观赏《圣地古韵》、《鄂尔多斯婚礼》,领略鄂尔多斯独特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饱览大漠风光,聆听响沙奇妙的声音,沐浴沙湖的凉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险;观赏草原风光,感受游牧民俗风情,到温泉度假;参观世界最现代化的矿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企业,尽情感受鄂尔多斯的魅力吧。

愿鄂尔多斯之旅给您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