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对于协同创新创业大会心得体会实用(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3:53:02 页码:13
对于协同创新创业大会心得体会实用(3篇)
2023-01-05 03:53:0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协同创新创业大会心得体会实用一

自20__年2月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紧扣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12个重点领域,分6批共发布了71项制度创新案例,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制度”,将企业从注册到开办全流程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

“简化简易商事主体注销公告程序”,简化注销申请材料,将注销公告时间由 45 日大幅压缩至 7 日;

全省试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审批”,将审批办结时限由国家规定的 7 个工作日大幅缩减到 1 个工作日;

海口市试点推出“无税不申报”,将适用纳税人相关税种、费种的纳税期限由按期改为按次,改变了以往纳税人未发生法定纳税义务也要按期零申报的做法,有效降低了全市5.9万户小规模纳税人的制度交易成本;

在全国率先推出首张不予税务行政处罚正面清单,对24种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对17种行为大幅度降低处罚金额。自20__年9月实施以来,全省税务系统共处罚13899户(次),同比下降9.6%;处罚金额707万元,同比减少888万,下降56%。

电子税务局在全省范围内上线运行,90%以上的涉税业务实现网上办理。

“六个试行”极简审批做法被国务院列入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

先后实施建立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等18个先导性项目;

完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原14项功能应用在海南落地;

在完成全省范围内对国务院公布的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的基础上,新增24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

省国际经济发展局、省大数据管理局、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等法定机构成立运行;

案例太丰富无法一一列举,总之就是一句话:成果丰硕!不信你再往下看。

20__年

全省新增市场主体24.4万户,同比增长70.82%;新设外资企业440家,同比增长12.23%;实际利用外资15.03亿美元,增长再次突破100%,连续两年翻一番!

20__年已经到来,今年可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开局之年。因此,在新年伊始,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早期安排“临门一脚”、呼之欲出之际,今天,由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办)举办的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培训班在海口召开。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办)常务副主任孙大海,首先为大家做了开班辅导。来自全省各市县分管领导、深改办负责人,省直各有关部门单位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中央驻琼单位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共120余人参加了培训。大家一起总结优秀经验,交流工作想法,为20__年海南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小编今天也去蹭课了,受益匪浅,记了不少笔记呢!在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20__年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的制度创新要这么做:

1

聚焦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开展制度创新。海南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紧紧扭住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开放形态这个着力点,对标世界最新经贸规则,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先进经验,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通过在商事登记、外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进行系统性创新,实现人员、货物、资金、运输、数据等自由便捷流动,不断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把海南打造成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的贸易投资沃土,更好地吸引全世界投资者来琼投资兴业。

2

聚焦重点方向、优势产业开展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爆发出巨大的发展势能。要紧紧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为主导,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通过加大制度创新激发内生潜力。要充分利用海南地理位置优势,结合洋浦经济开发区、博鳌乐城、生态软件园、江东新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等重点园区建设,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探索对外开放合作领域创新。结合海南热带岛屿及海洋大省特点,在做强做优做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发展热带风情精品小镇、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等方面,不断加大制度创新,擦亮海南热带农产品及海岛全域旅游的“金字招牌”。

3

聚焦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开展制度创新。要按照“首创性、已实施、效果好、可复制”原则,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通过整合、提升、推广,在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中,形成一大批内容丰富、效果显著、功能完备、体系健全的制度创新案例。要着力加强各市县、各部门、各单位的联动协作、兵团作战,统筹全省资源要素和政策措施,加大系统集成,形成制度合力。在探索制度创新中,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又要脚踏实地、稳妥可控,立足“管得住、放得开”,全面构建海南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风险防控体系。

4

聚焦解放思想、广泛发动,营造制度创新浓厚氛围。开展好制度创新工作,既要有“做功”,也要有“唱功”。要进一步加大对全省制度创新工作的宣传,营造人人参与、行行推动、业业实践的制度创新积极氛围。我们要充分依托《制度创新交流》这个重要渠道,利用“中国海南自贸试验区港”微信公众号平台,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各厅局、各市县的制度创新做法和成效,欢迎大家积极踊跃投稿,涌现更多高质量制度创新案例。要加大对制度创新工作的培训力度,请进来、走出去,通过调研学习、理论研讨、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各市县、各部门、各单位对制度创新工作的认识,提升各级领导及经办同志制度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奖评选工作,用好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通过典型示范、正面引导,加强对制度创新优秀做法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积极参与制度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5

聚焦成熟经验做法,复制推广先进地区创新举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加强对中央深改办、海南办、国务院自贸试验区联席办等中央部门宣传推广的制度创新案例成果的学习借鉴,积极推动这些优秀案例在海南复制推广、落地见效。要加强同其他省市、自贸试验区、重要发展区域的经验交流,特别是把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及深圳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等热点地区的特色做法、先进经验转化为海南创新实践的生动范例。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形成压茬推进全省制度创新的“洪荒之力”。

对于协同创新创业大会心得体会实用二

摘要:加强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工作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思政”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体育学的学科属性,体育是重要的思政教育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理应深入探究学校体育的思想内涵,加大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据此,深入探究了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1672-3198.2020.18.072

0引言

“课程思政”理念自提出并实施以来,各类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积极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与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挥育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了高等院校的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课的育人功能。体育类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顺应“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不断去挖掘体育类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引领体育教师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引领、体育健康促进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和完善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建设,改变过去人们所认为的体育课程即技术课程的片面观念,充分发挥体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1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不论实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特别强调了体育之于德育和智育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因此,应该重新审视体育的本质和学校体育思想内涵,体育身体动作语言仅仅是一种载体,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等人非常重视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目前,各类课程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之路,体育也应该把握契机,在体育教学中体现思政元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体育课程育人和育德的功能。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从多个维度论述了体育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的群体是青少年,因此,在高等院校将体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挖掘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才能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所提出的注重体育核心素养在学生体育认识中的价值与作用。体育强国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学校体育这主阵地,学校体育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体育课程的教学当中,改变传统的以重技术教学,轻文化传承的局面,注重学生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也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体育应该不断加强跨学科的交流,“体医融合”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也推动了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发展,为健康中国助力。

2“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2.1加强對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应该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扶持与鼓励。在校党委书记领导下,成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小组,在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的指导下,结合体育学的学科属性和体育课程的自身特点,不断挖掘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且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由教师发展中心每年定期举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并由教务处做好体育课程的统筹规划,同时要改革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价标准,思政元素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其次,学校要积极动员各个学院之间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交流。学校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发展需要各个学院之间的参与共同推进,尤其是负责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并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其他学院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交流,充分挖掘其他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派优秀教师对其他学院教师进行有关“课程思政”的培训,共同推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发展。

2.2建立合理的体育“课程思政”激励保障机制

高校要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改革,需要学校多个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当中去,教师发展中心每年定期举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给予讲课优秀的教师一定的奖励,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的课程思政培训,让教师走出去,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另外,学校教学科研职能部门设立一些课程思政教学科研课题项目,加强与课程思政有关的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力度,鼓励体育课程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工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学校的人事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思想考核力度,将体育“课程思政”的能力纳入到职称评定、年终绩效考核当中去,鼓励教师加强自身的“课程思政”的能力提升。教务处要做好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规划工作,并鼓励教师编写体育“课程思政”教材,将思政元素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标准,在学院内部,也应该建立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相关的奖惩制度,给予教师鼓励,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听课和互评,在学院内容形成一种“课程思政”教学的氛围,将体育的育人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2.3加大体育“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首先,应该培育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体育课程教师应该在自身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应该加大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时俱进,学校在校党委书记的领导下,通过组织“课程思政”会议、讲座和教学专题报告等形式动员体育课程教师不断学习国家的“课程思政”最新的政策和会议文件,关注国家最新的教育政策,从而使体育课程类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深入的认知,培养体育“课程思政”的意识,始终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去,树立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育人的责任意识。

其次,要注重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更新,加强体育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知识融合,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把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前言动态,能够很快的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能力。通过“课程思政”培训,体育教师要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深刻领悟到知识背后的内涵,要做到课程育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认同感。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文件,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在大健康的大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做到全方位育人,体育教师应将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纲领性文件融入到体育课程的理论教学当中,让学生深入理解健康中国的内涵,深入领会中国女排精神,在体育促进健康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要不断挖掘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当中去,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符号,通过学习,增强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有深入的认知,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与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断加强交流,自身先要掌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背后的内涵,挖掘其“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当中。因此,要实现课程价值引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知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最新的教育理论知识等的理解力,成为立德树人的真正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2.4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专题的设计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去构思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特殊的学科属性,其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就很多,通过专题教学设计体现思政元素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可以设置体育强国专题、健康中国专题、奥运会专题、军运会专题、残疾人体育专题、体育赛事志愿者专题、体育扶贫专题等,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体育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育“课程思政”传达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不能将体育课与思想政治课簡单的叠加在一起,但是要体现思想政治的元素,体育课程让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道德修养等,让学生能够内化于心,切实感受到身上的责任感,并投身于社会服务当中去。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更多的是给予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

3结语

在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应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要做好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体育教师要培育体育“课程思政”意识,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渗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和思想,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做到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杨建超.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理性审视[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6):121-127.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赵麑.符号和记忆:女排精神的内涵、特征及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17,(8):8-12.

[5]石书臣.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课程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5-20.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7]刘娜,吴纪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应着力实现“六个转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75.

[8]赵麑.符号和记忆:女排精神的内涵、特征及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17,(8):8-12.

对于协同创新创业大会心得体会实用三

明确指出:“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应当说,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既是我们党的建设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深化发展。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成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伟大工程,在此背景下,应当从目标引领、动力推进、协调发展和政策保障等层面构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同向发力机制,从而确保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协同发展。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目标引领机制

我们党要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必须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在此基础上,将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协同发展的引领目标,不仅在思想建设领域要补足“精神之钙”,在制度建设领域,也要树立理想信念的灯塔,让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都在确定的目标引领下同向而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须遵循制度的规范。党的思想建设要有确定的目标来引导实践,制度建设也同样需要目标引领机制来规范实践。因此,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练成自身的看家本领,就要建立理想信念持续引领并支撑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体制机制,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既相互协调,也能够相互促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等学习教育活动机制的建立,就是在党的建设的目标引领下,推动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不断融合,同向发展。通过目标引领机制的构建,我们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将会更加深入,对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我们广大党员也能够进一步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动力推进机制

在理想信念的目标引领下,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协同发展还需要构建良好的动力推进机制,保证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党的建设不仅是个别党员思想的提升和个别制度的建设,其重心在于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和整体的管理制度与监督制度的建设。针对少数党的组织思想涣散和制度软弱问题,就必须建立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动力推进机制,使思想建设的水平不断提升,制度建设的力度持续加强。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动力推进机制的构建,必须着眼于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中要具有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要将党的建设看作系统化的工程,既要在确定的目标引领下持续解放思想,创新制度,又要保证在思想上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还要在制度建设上具有稳定性与常态化;既要强化理论学习对于党的思想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改革,使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具有“苟日新、日日新”的内在发展机制,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协调发展机制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保持同向发力的关键在于建立二者相互融合的协调发展机制,能够让思想外化为制度,同时让制度内化为思想。党的思想建设是从内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党员的言行举止,而制度建设是从外在规范来约束党员的一言一行。但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不是两张皮,它们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当前党的建设局面总体欣欣向荣,但党内依然存在一些思想问题和利益矛盾,某些矛盾同其他社会矛盾错综交织。这些问题和矛盾,单纯从思想层面或制度层面来解决,难度都比较大。必须构建二者同向发力的协调发展机制,分析问题的症结,理清矛盾的根源,通过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互交融、协同发展,来正本清源、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尊崇党章,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相统一,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让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形成同向发力的协调发展机制,既通过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来锤炼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党规党纪来约束党员的行为举止,从而使全体党员既具有底线思维,又能够高标准自我要求;既注重对制度体系的严格遵循,又注重思想境界的自我提升。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政策保障机制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建设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学习教育、正风肃纪和反腐败领域中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并推动党的政治建设等各项建设的协同发展。从根本而言,这是运用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来构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政策保障机制。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着力解决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认识不深刻、意识形态教育不深入的问题,运用创新精神和辩证思维,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内学习教育机制。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不适应、不配套的问题,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健全党内生活制度,运用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党的制度建设要贯穿于其中,自身就要成为一个子系统,即制度建设必须形成一套完备的体制机制体系,才能够对党建系统工程形成总体性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党的建设要形成系统化的教育机制、防范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才能够对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命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同向发力发挥政策保障的重要功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