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化生活三字经心得体会报告 文化生活三字经心得体会报告怎么写(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4:37:13 页码:11
文化生活三字经心得体会报告 文化生活三字经心得体会报告怎么写(五篇)
2023-01-05 04:37:13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文化生活三字经心得体会报告一

中国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中国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中国餐桌礼仪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而在“食”中又以“坐”为先,无论是便宴还是家宴,最讲究的一个老礼就是安排席位,主宾尊幼各有說法。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中座为尊:三人一同就餐时,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于在其两侧就座之人。面门为上:倘若用餐时,有人面對正门而坐,有人背對正门而坐,依照礼仪惯例则应以面對正门者为上坐,以背對正门者为下座。观景为佳:在一些高档餐厅用餐时,在其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观赏,此时应以观赏角度最佳处为上座。就宴会而言,一般都要事先安排好桌次和座次,以方便参加宴会的人都能各就各位,也体现出對客人的尊重。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

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就座次的高低而言,主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以主人的座位为中心,如果女主人参加时,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基准,近高远低,右上左下,依次排列。其次,通常要把主宾安排在最尊贵的位置,即主人的右手位置,主宾夫人安排在女主人的右手位置。再次主人方面的陪客要尽可能与客人相互交叉,便于交谈交流,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冷落客人。如果碰上外宾,翻译一般都安排在主宾右侧。家宴的席次相對简单,主人与女主人一般相對或者交叉而坐,主人一般背對厅壁。

(一)位序讲究:

1、左高右低:當两人一同并排就座时,通常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

2、中座为尊:三人一同就餐时,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于在其两侧就座之人。

3、面门为上:倘若用餐时,有人面對正门而坐,有人背對正门而坐,依照礼仪惯例则应以面對正门者为上坐,以背對正门者为下座。

4、观景为佳:在一些高档餐厅用餐时,在其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观赏,此时应以观赏角度最佳处为上座。

5、临墙为好:在某些中低档餐厅用餐时,为了防止过往侍者和食客的干扰,通常以靠墙之位为上座,靠过道之位为下座。

6、临台为上:宴会厅内若有专用的讲台时,应该以靠讲台的餐桌为主桌,如果没有专用讲台,有时候以背邻主要画幅的那张餐桌为主桌。

7、各桌同向:如果是宴会场所,各桌子上的主宾位都要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8、以远为上:當桌子纵向排列时,以距离宴会厅正门的远近为准,距门越远,位次越高贵。

二、进餐时的礼仪

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三、离席时的礼仪

(一)中途离席:中途离席的一些技巧,你不能不了解。和主人打过招呼,应该马上就走,

不要拉着主人在大门大聊个没完。因为当天对方要做的事很多,现场也还有许多客人等待他(她)去招呼,你占了主人太多时间,会造成他(她)在其他客人面前失礼。 有些人参加酒会、茶会,当中途准备离去时,会一一问她所认识的每一个人要不要一块走。结果本来热热闹闹的场面,被她这么一鼓动,一下子便提前散场了。这种闹场的事,最难被宴会主人谅解,一个有风度的人,可千万不要犯下这钟错误。

(二)普通离席: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

中餐的禁忌:

(1) 举止应庄重文明,无论站姿、坐姿都要端正,入座后姿势应端正,脚不可随意向前伸直,手肘不得靠近桌的边缘,或将手放在邻座的椅背上。不要东依西靠,不要跷二郎腿,更不要晃来晃去;切忌用手指或刀叉指指点点;在公共场所不能随便脱掉上衣、松开领带或挽起袖子。

(2) 当主人起身敬酒时,应停止进餐,认真倾听,主人和主宾先碰杯,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在主人没有举杯时,请不要自斟自饮,且饮酒切忌过量;喝酒宜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不要硬劝强灌,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3) 吃食物时,不要将汤水、渣沫溅到他人身上;用餐具取菜、喝汤或吃菜时要轻拿轻放。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汁溅到他人衣服上,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4) 宴会上严禁随地吐痰、扔烟头;应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若咳嗽、剔牙、打喷嚏时,应用手或餐巾把嘴遮住,万一不禁打了喷嚏,应说声“对不起”,切忌用手指剔牙。

(5) 如吃到不洁或有异味的食物,不可直接吐出,应用筷子从嘴里托出,放入渣碟;尚未就餐前若发现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宜候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6) 就餐过程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须先征得邻座的同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多的映入我们的眼帘,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餐饮礼仪在交际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学习和正确运用的餐饮礼仪,已不仅仅是自身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双效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研究学习西方在餐饮礼仪文化对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2022文化生活三字经心得体会报告二

为办好xx区第六届节,更好展现“中国之乡”丰厚的文化底蕴,我区定于第六届节期间举办“我与故事”征集活动,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共港市xx区委宣传部

二、承办单位

xx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三、征集内容

与相关的精彩、感动、有趣的难忘故事。

四、活动时间

(一)征集时间:即日起至x年12月10日

(二)评审和公布时间:x年12月11日——15日

五、稿酬设置

本次征集活动我们将从中挑选出20—30篇精彩故事,作品一经入围,可获200元/篇稿酬,并收录入杂志。

六、作品要求

(一)必须取材于,真实感人,符合活动主题;

(二)文章题材不限、篇幅不限;

(三)作品应为原创作品,作者对其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同时要确保作品没有侵犯第三人著作权、名誉权、隐私权及其他合法权益,作者的任何违法行为与主办方无关。

六、投稿方式

1、电子邮箱投稿:,投稿人需在邮件标题中注明“‘我与故事’征集”字样;

2、微信公众号投稿:xx区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金色”(),投稿人需注明“‘我与故事’征集”字样。

七、注意事项

(一)所有作品一旦入围,版权、使用权等归主办方所有,所有应征作品均不退还,请应征者自留底稿;

(二)主承办单位有权在著作权存续期内,以发行、展览、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作品,并可不再支付报酬;

(三)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应征者在应征过程中产生的一切费用自理;

(四)公告查询:港市xx区政府门户网站、中共港市xx区委宣传闻官方微信平台“金色”;

(五)本次征集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凡投稿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活动主办方的一切规定及要求。

联系电话:

2022文化生活三字经心得体会报告三

良好生活习惯源于优秀寝室文化

生活习惯代表着个人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对人的未来发展有间接的作用。大学生精力旺盛,又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建立良好学生习惯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下,部分同学逐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我们的试点学生,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数学生睡眠无规律,晚上看小说、聊天、上网等精力充沛,而早晨则睡懒觉。一日三餐饮食无定时,尤其是晚上睡觉前,热衷吃泡面。锻炼不够,懒得动,体质普遍偏差。男生宿舍吸烟、饮酒问题严重,检查宿舍时,经常会发现不少宿舍有烟头、酒瓶等。我经过对所带班级学生的了解,总结发现约90%的学生患病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70%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加重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一定的联系。

古语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宿舍是与学生生活最为密切的地方,更是影响学生各类习惯养成的地方,所以在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以宿舍为切入点,将宿舍作为一个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运作平台,拿出主要经历整顿宿舍,在宿舍建设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其他养成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积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宿舍是大学生休息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生活过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今后的发展。因此,能否建立良好的宿舍文化,关系到同学们能否愉快地度过大学生活,也是能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宿舍文化,则是班级文化的延伸。我将“绿色、书香、和谐、个性”作为宿舍文化建设的理念,下大力气对宿舍进行了管理。如在班级后墙壁开设“我的时代”这么一个展示各个宿舍面貌的窗口,以宿舍为单位,供宿舍成员自由挥洒。其中包括社员作品展示、宿舍内部的小条约、舍员经典语录、宿舍相册等,强化宿舍宿舍成员的合作与团结。我的时代每两周轮流一次,最后将各宿舍成果在学校宣传栏进行集中展览,从而达到一种宿舍之间的竞争,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严抓宿舍内务。进入大学,宿舍是学生的主要聚集地,平均每个同学每天2/3的时间在宿舍里度过。所以,有一个干净、温馨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巨大的影响。一个脏乱差的宿舍生活环境,久而久之就会让生活其中的人被同化,轻者失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重者养成堕落消极的缺陷人格。所以自始至终,我始终狠抓宿舍卫生,采取奖罚办法,严格按照学生守则要求,杜绝大功率电器使用、吸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坚持宿舍长、社员轮班制,确保宿舍内务职责到人,每天有人管,每天有人负责,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就直接找相关人员谈话,切实解决了放羊式管理、职责不明确、相互推诿等现象。加强宿舍的检查督促,保证早、中、晚的定时检查和临时性突击检查。

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每月一次,按照的标准,专门拿出部分班费用于对优秀宿舍、优秀内务个人的奖励。对内务差的个人,连续三次以上者,进行经济处罚,并记入班级学生电子档案,直接与奖学金、及各种荣誉挂钩。对获奖的优秀宿舍,进行组织异性同学参观、发放洗衣粉等物质奖励,并及时将优秀宿舍照片上传到班级同学录中或是以展览的形式,在学校宣传栏张贴。增强模范的带头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进行宿舍间各类比赛或联谊活动。建立联谊宿舍,宿舍之间定期举行演讲、歌唱、趣味比赛、宿舍文化节之类的文体活动,增强宿舍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

总之,宿舍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园地和舞台。在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宿舍文化建设分几个层面

一、宿舍基本物质文化建设(宿舍基础建设现代化、标志标语规范化、宣传栏经常更新)

二、制度建设(宿舍楼基本制度、宿舍文明纪律要求、辅导员下宿舍制度)

三、活动育人(宿舍文化大联赛、文明(红旗)宿舍评比)

四、自我管理(宿舍管理委员会、党员服务维修队、心理辅导委员工作组)

2022文化生活三字经心得体会报告四

需方: (以下简称甲方)

供方: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规定, 为明确责任、保障双方利益,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现以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友好协商一致为原则,就 的供销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一、 合同标的的品牌(古王罗玛)、名称、型号、单位、单价、数量及金额等

注: 1、以上型号及数量为暂估,最终结算以实际供货数量为准;材质、颜色、样式以样品为依据。

2、文化石转角砖以每块砖的转角部位(直角、角度部位)的宽度以米数计量(含缝)。

3、以上价格含材料、包装、运输、检验、税费(普票)费用。除此外,无须乙方支付任何费用。

二、质量要求、技术标准:

1、产品质量必须符合乙方企业标准,并以乙方提供给甲方确认的样品为准。

2、因文化石的艺术特性,允许有个性的色差和尺寸大小不一的特点;文化石每一系列产品模型较多,甲方确认的样品模型仅代表该系列产品模型的一部分。

三、定货、交货要求及时间:

1、甲方根据乙方的供货周期,书面提供标明型号、数量及需货时间的《文化石定货通知书》发送邮件或传真、快递至乙方(邮箱;传真023-68681259或023-65716166;快递地址见合同结尾或《文化石定货通知书》中所列的乙方地址信息)。

2、按甲方现场实际需要及乙方供货的周期,甲方书面通知乙方分批次供货;由于产品出货前需养护,甲方应于实际需货前20个工作日以上通知乙方备货,甲方提报的每次材料需求计划乙方首次送货时间原则上不应超过20个工作日,其后批次陆续送货。

3、查询定单生产情况,可直接与乙方 陈一云023-65716166 联系。但《文化石定货通知书》仍需传送给乙方合同经办人。

四、交(提)货地点:

乙方负责送货至 项目现场。

五、运输方式、费用:

1、汽车运输,乙方负责该产品的运输费用,卸车及卸车费用由甲方负责;允许合理的运输损耗。

2、交货地点应为 货厢长度9.6m货车 能到达之处,如发生二次运输及装卸,则该费用由甲方承担。

六、包装标准:

纸箱包装,包装箱上需注明产品等级、执行标准、色号、规格、生产厂家等。

七、验收标准、方法:

1、按乙方提供的样品为验收标准,货到工地当天进行数量清点及签收,质量异议期为两天。

2、产品尺寸偏差及表面质量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文化石为含缝产品(型号: 待定 ),每块文化石边与边之间最小缝隙的间距不小于15~25mm(文化砖间隙为10~15mm);转角在原角度基础上±5°为允许偏差范围。

3、货到工地后,甲方相关验货人员须在12小时内对货品查验并签收,甲方未在质量异议期2天内提出任何异议,则视为乙方当该批货已经甲方验收合格。

4、甲方指定收货验收人 、 、 。上述任一收货验收人(包括但不限于以上甲方的工作人员)在送货单上签字均表示甲方已收到乙方供应的相应货物并进行了验收。

八、结算方式及期限:

1、付款方式:现金/转账支票/网上转账/电汇等,收款方开户行及账号见合同结尾乙方账户信息。

2、定金:合同签订2个工作日内,甲方付给乙方合同总价的 15% (金额: ¥元 大写: 元整)作为合同定金。乙方必须在收到定金后尽快安排生产等事宜。定金原则上不作冲抵货款使用,只限于供货完毕后一次性返还或抵扣最后一笔结算款。

3、每批货到项目现场7个工作日内,甲方支付乙方当批货品金额的 60% 。

4、每月26-28日(对账日)双方应将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所供货货品进行对账并签核供货明细单或对账凭书/单,甲方应于次月10日前支付上月对账金额的 22% 。

5、最终余下 3% 甲方应于供货完毕最后一次对账之后30个工作日内支付乙方货款,至此时限结清全部货款。

九、权利义务:

(一)甲方权利义务

1、提前20个工作日以上,提供近期所需货物的《文化石定货通知书》。

2、如需特殊工艺产品,则需提供加工图 3 份或委托供方出加工图,费用书面商定,双方签章确认。

3、负责提供乙方运输车辆所能到达之货物存放场所,否则应支付由此产生的二次运输及搬运费用。

4、按合同约定按期按额支付货款。

5、甲方按约定的方式进行验收,超过异议期未验收的,视为该批次货物全部验收合格。

6、甲方应妥善保管乙方已交付的货物,如因保管不善而导致货物遭受雨淋或者其他毁损的,损失由甲方自行承担。

(二)乙方权利义务

1、向甲方提供优质合格产品。

2、负责货物运抵工地,运费由乙方承担。

3、提供产品的出厂合格证、一次性提供产品检测报告、产品使用说明书等。

4、因文化石属定制产品,一经甲方签收的货品,乙方一概不接受退换货。

5、乙方在甲方付款前出具乙方公司所在地正式发票(普通商业发票/材料发票)给甲方。

十、违约责任:

(一)甲方权违约责任

1、甲方必须对所提供的定货通知书的正确性负责,否则因此产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甲方并负责将供货期顺延。

2、甲方如不按期支付货款,乙方有权停止供货并将供货期顺延,同时,每逾期一天,甲方按延迟款项的千分之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二)乙方权违约责任

1、乙方逾期供货的,每超过一天向甲方支付逾期供货款项部分千分之五的违约金,并承担由此造成的直接损失,但最多不超过逾期部分的百分之二十。

2、供货不符合质量要求,乙方无偿更换不合格产品,并承担由此造成甲方的直接损失,但最多不超过不合格部分的百分之二十。

十一、解决合同纠纷方式:

合同双方若产生纠纷,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合同签订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产生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保全费、担保费、调查费、律师费等)由败诉方承担。

十二、其它约定事项:

1、施工首期,乙方在甲方提出需要技术支持时,须指派专人到甲方施工现场指导铺贴,一旦发现施工单位劳务人员未按要求或其他影响文化石效果、质量的不正确作业,乙方有责任及时告知甲方。

2、色差、数量、规格误差:粘贴上墙的整体颜色效果近似率应达到封样的90%以上,每箱货品装箱数量和规格甲方可根据乙方标示数量抽查,如误差超出5%,可按实际抽查所得数据计算数量。

3、因文化石属定制产品,乙方一经收到《文化石定货通知书》,如乙方已生产但未出货的货品,甲方必须支付该批产品货款;甲方每期所提材料计划数量要求准确,超出实际使用结余部分由甲方自行负责。

十三、本合同共 陆 份,甲方执 叁 份,乙方执 叁 份,合同附件属合同一部分,与合同具同等法律效力。

十四、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2022文化生活三字经心得体会报告五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又如何理解何谓传统文化呢?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谈到“在一个理性生物中,一种对任意选顶的目的(因而也就是按照他的自由选定的目的)的有效性的产生,就是文化。” 黑格尔“文化是绝对精神对自我外化出的人的教化过程,也即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过程。”日本小学馆《万有大百科事典》(1974年版)表述:“日语的文化即文明开化”。《法国大百科全书》(1981年版)表述:“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

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易·系辞下》),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文与化并联使用,则最早见于《周易·贲卦》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皙《补亡诗·由仪》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云:“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有必要说明的是,“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不很流行,现代意义的“文化”一词源于日本。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化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庞朴主张从物质、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去把握文化概念的内涵,其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20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提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 《现代汉语词典》则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从以上关于“文化”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或如梁漱溟先生所说,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更多的是在狭义文化的意义上使用“文化”这个概念。

以把握不同文化形态的特征。如根据文化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礼仪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根据文化的不同形态,又可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还可分为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美国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等等;也可从文化的历史演变,将其分为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等。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探究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生成与演进的环境。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北深入亚洲内陆,是一个海路兼备的国家。中国传统观念上的“天下”是由四海之内的诸夏和“四夷”共同构成。《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传统的“四海”范围内具有多民族内向凝聚力,并且奠定了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格局。《诗经·小雅·北山》中就写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清史稿·陶彝传》中:“普天率土,欢欣鼓舞。”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历代王朝总是以大国自居,并不重视在海洋的发展,在清朝时更是实施闭关自守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半封闭型的大河内陆文化。中国古代社会东部为农业区,西北部主要是游牧区,也由此使中国传统文化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并存又相互补充。东部的农耕经济又占优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在宏观上主要强调“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从而也形成了辉煌的农业文明。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则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之典籍〔1〕与统绪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降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南宋孝宗皇帝语,转引自元刘谧著《三教平心论》),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儒家何以被称为“儒”?据《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就是说“儒”是旧时对学者、读书人的称呼。《后汉书·杜林传》也曾说道:“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另一重要内容即是“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天命观,把天视为主宰一切的权威,并把它作为思想体系的终极依据,“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但另一方面,他也表现出一些理性精神,主张天人可以互相感通,强调在人事活动中去体认天命,强调人事有为。“不怨人,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上也总结了不少经验。但其中有些糟粕,如知识来源,他肯定有些人“生而知之”。真正精华的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强调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巩固所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学而时习之”(《学而》)“温故而知新”(《为政》)。他还主张学与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还有就是其的“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他在称赞舜“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子思,名伋,是孔子的孙子,他继承和发挥孔子的中庸之道,提出以“诚”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孟子,名轲,子思的学生,提出了“性善”和“仁政”说。仁政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朴素的民本主义观点。还有就是他的关于人的浩然之气即“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名况字卿,他提出的是“性恶论”,人为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到了汉代的董仲舒,他有以儒家为中心,吸取黄老之学以及阴阳、名、法各家。提出了“天人感应”说,还根据他的神学的人性论,建立起“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他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他所提出的这个思想文化专制方针,确立了儒家在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人。他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理学系统。首先是“理本气末”的理本体论。“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其次,是“格物穷理”的认识论,即格物致知,要知道抽象的理必要通过具体的物。他在知行关系上主张力行致知,“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还有学而知新的创新理论,“新是故中之事,故是旧时底,温起来以尊德性,然后就里面讨得新意,乃为道问学。”朱熹特别强调“天理人欲之辨”,认为人性有两重性,一方面人具有仁义礼智的天命之性,这是天理,即孟子所谓性善;另一方面,人又具有饮食男女的气质之性,这是人欲,即荀子所谓性恶。二者是对立冲突的,主张“革欲复理”。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在《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总的说起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是中国哲学抽象思辨的奇葩,逍遥洒脱人生的精神资源。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外化发展影响极大,可以说,《老子》五千言,上呈古代文化,下启白代之学,中国历史上各家学派,无不从其汲取学术思想养分。例如,它的天地观,经过孔子的发挥,成为魏晋玄学,又影响到宋明理学;它的无为观,应用于西汉政治,成为历代之;它的玄德观,经孔子发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它的用兵之道,经过孙、吴的发挥,成为变化莫测的军事理论;它的柔雌观,成为诡辩家的理论基础,造成了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甚至中华武术、内家武功以及历代气功家,也无不从中受益。

什么是道家?所谓道家,最初见于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司马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知变,因变,应变”可谓道家之特长。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关于老子的姓氏与生活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老聃即是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关于“道”,《老子》二十五章中有简明的概括:“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道”的本位论,“道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是按自己的样子为法则的。老子还有其朴素的辨证思想。关于对立统一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关于量变质变,“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否定之否定方面,“曲则全,枉则直、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感”。以“静观”、“玄鉴”为特征的直觉认识论。还有其特有的政治哲学,包括无为而治,所谓“小国寡民”,“不得已”而用兵。“无为而治”就是统治者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听其自然,这样,统治才能稳固。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它的道德伦理思想,尤其是它的众生平等、出离家庭和超越当前社会秩序的观念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引发了不断的摩擦斗争。佛教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制约和决定,也受到儒家传统观念的抵制和左右,从而沿着适应中国文化特点的轨迹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调和儒家思想、宣传忠孝观念的中国佛教伦理道德学说。佛教的一套心性修养途径也为唐以来儒家学者所吸取,并熔铸为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佛教从出世的角度论述了孝的极端重要性,从人生解脱角度阐发了禁欲主义思想,还从认识论和人性论相联系的角度提出了知、智慧是人心之体、人的本性以及一整套的修行方法。佛教以大慈大悲、利己利他作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这种道德训条和儒家的“恻隐之心”、性善论相通,和我国的国家本位与民本思想的文化传统相近,因而在历史上影响颇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