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神舟飞船的心得体会三年级如何写 关于神舟飞船的感悟(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5:43:49 页码:13
神舟飞船的心得体会三年级如何写 关于神舟飞船的感悟(8篇)
2023-01-05 05:43:49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神舟飞船的心得体会三年级如何写一

热点素材

载人航天精神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02

高考角度

爱国奋斗奉献团结

03

高分题目

《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

《神舟飞天,筑梦天宫》

《星空无垠,梦想更远》

《勇担创新使命,夯实科技强国建设根基》

04

相关人物

1、钱学森

钱学森是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物质与精神、品质、个性

2、任新民

任新民,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破烂修理厂,他和小组成员,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4号发射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适用主题]艰苦奋斗、尊严、责任、爱国、活到老学到老

3、梁守槃

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年,年仅23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爱国、责任

4、黄纬禄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在家养病时,依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适用主题]热爱事业、爱国

5、屠守锷

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年2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1957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

[适用主题]爱国、敬业、奉献

6、孙家栋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适用主题]奉献、敬业、爱国

7、梁思礼

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5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

[适用主题]爱国、专注、投入、热爱

8、王希季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

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年10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爱国、敬业

9、王亚平

王亚平好学、要强、工作能力强,是个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她都是班长,以身作则,很有威信。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比赛里,总能看见小亚平的身影,像跳舞比赛,她就经常参加。(新华网评)

王亚平确实相貌姣好,但她真正的价值不在这里,而在于她能从严酷的竞争中胜出,在于她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甘冒风险,在于她的拼搏与坚持。就算她相貌平平,她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搜狐评)

[适用主题]拼搏坚持、爱国敬业

0、叶光富

16日,是叶光富母亲68岁生日,儿子出征就是给她最好的生日礼物。

叶光富告诉我们:这些任务由我们三个人共同去完成,有人负责主操作,有人负责辅助的操作和提醒、帮助,具体的分工我们可以在太空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安排。告诉我们

[适用主题]团结合作、家国情怀

1、翟志刚

翟志刚和母亲的感情深厚,对母亲也非常孝顺。日常生活中的翟志刚爱好多,他好研习书法,还擅长交谊舞。闲暇时,翟志刚爱看武打小说,爱看电视小品,他还爱玩电动玩具。翟志刚在航天员大队非常优秀,反应快,处置特殊情况的判断和决策非常准确,同时他训练刻苦,准备充分,此外翟志刚性格开朗,走到哪里都会是一片笑声。翟志刚性格外向,讲话幽默

[适用主题]奋斗拼搏、爱国敬业

精彩时评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新华社胡喆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迈出了中国人遨游星汉的第一步。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升空,开启了中国人又一次探索太空的壮举。

18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

半个多世纪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现如今,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主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又是一载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国梦圆。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我们更能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科学探索再次与航天梦想在太空奏响协奏曲。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让我们一同期待神舟十三号乘组在浩瀚苍穹再立新功,创造属于中国的太空探索新纪录。

弘扬航天精神,书写时代篇章

新浪网尚健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还将首次在轨飞行6个月,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也将刷新聂海胜等人刚刚创造的110天的在轨飞行记录,创造新的中国高度。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展现了中国为载人航天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

坚持独立自主,勇追航天强国梦。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回望“神舟”的飞天航迹,中华民族“摘星揽月上九天”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而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更进一步,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实现4个载人航天器形成组合体长期在轨飞行,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中国载人飞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航天人不懈探索,顽强拼搏,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化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自立自强,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实现了一次次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再次彰显出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决心,为实现航天强国梦不懈努力奋斗。

弘扬航天精神,勇攀科技新高峰。每一次成功发射,都凝聚着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每一次“腾飞”,都意味着新起点的开始,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把攻关当作永恒的课题,把钻研当作天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奋斗不息,攻关不止,攻克一道道难关,摧毁一个个顽固堡垒,以无数个“0到1”的突破,凝聚成丰硕的成果,中国航天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探索浩瀚宇宙无止境,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继续破题攻关,向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进一步揭开宇宙的奥秘。

发挥制度优势,勇创航天新奇迹。载人飞船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倾尽了技术团队的心血,聚合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以雄厚的国家实力做支撑,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改善科技创新生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施展才华的大舞台;集中各界力量,汇聚多方智慧,共筑强国梦。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集中协调配置资源、有效发挥资源效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彰显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我们要进一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探索未知的宇宙世界,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实现“航天梦”助推“中国梦”。

爱国精神在浩瀚苍穹永放光芒

来源:人民论坛评论作者:肖迪2021。10。16

①据悉,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6日发射,飞行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航天员组成。从9月17日神州十二号返回地球到神州十三号发射,时间仅过去短短一个月。按照计划,神州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长达6个月的工作生活。这意味着,相较于神州十二号,此次太空挑战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员将在太空与我们共同守岁,迎接农历壬寅年的到来。(背景:神舟13号于今日发射)

②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然而身处太空,浩瀚苍穹看似壮美寥廓,实则挑战着航天员的心理与生理极限,更经历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据杨利伟回忆,在执行“神五”任务时,火箭上升阶段意外出现8赫兹左右低频振动,与人体内脏产生长达26秒的共振,他感到了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难以承受。事实上,这漫长的26秒共振,只是我国载人航天“首飞”征途上千难万阻、千辛万苦的一个小小缩影,但却画出了中国航天人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爱国群像图”。(提出论点:中国航天人是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爱国者)

③在最近的神州十二号离开地球的3个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国航天员,均来自普通而朴实的家庭。当他们远离地球、巡游寰宇、“辛勤劳作”时,留在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在一如既往、年复一年的站在鱼塘边播撒饲料、立于秧苗旁灌溉土地。中国航天人的奉献和担当,始于热血、恒于信仰、终于爱国,他们把使命和重担铭刻心间、扛在肩上,唯独把荣誉和光环归于祖国、献给民族。(来自普通人家的航天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把荣誉和光环归于祖国)

④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这是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的一番话。虽然每一次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水下训练,体能消耗都相当于跑一次“全马”,累到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但他们却累并快乐着。虽然每次离心机训练都要最多承受8个g的过载,脸部会变形、胸部会因受压而呼吸困难,但航天员大队成立20多年来,从未有人按下“暂停按钮”。这种身体可以“过载”,信仰和精神永远“轻装上阵”的状态,诠释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的中国航天人身上穿越时空、力透纸背,焕发出震撼人心、摄人心魄的强大力量。(写中国航天人具有强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⑤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度。虽然我们不能与神州十三号的航天员一道把足迹留在浩瀚苍穹,但我们依然要在新的长征路上,大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黄牛”,不断以爱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魂补钙、淬炼成钢,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闯劲和“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韧劲,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标注新的精神海拔!(倡导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保持闯劲和韧劲,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图片

06

素材积累:

神舟五号:200《www.》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它搭载着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升空,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杨利伟成为了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人。这也使我国成为继苏、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搭载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顺利升空,而翟志刚也成为了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人。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成功发射,这艘飞船实现了首次与“天宫一号”的手动对接,搭载了景海鹏、刘旺和刘洋,而刘洋成为了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

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发射成功,我国第一次应用性飞行。搭载了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而王亚平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并通过电视直播与地面上的师生互动交流。

神舟十一号:2016年10月17日成功发射,搭载景海鹏和陈冬顺利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交会对接。而景海鹏也成为了我国三次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

07

金句积累:

1、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2、中国航天人的奉献和担当,始于热血、恒于信仰、终于爱国,他们把使命和重担铭刻心间、扛在肩上,唯独把荣誉和光环归于祖国、献给民族。

3、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

4、这种身体可以“过载”,信仰和精神永远“轻装上阵”的状态,诠释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的中国航天人身上穿越时空、力透纸背,焕发出震撼人心、摄人心魄的强大力量。

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6、以爱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魂补钙、淬炼成钢,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闯劲和“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韧劲,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标注新的精神海拔。

2022神舟飞船的心得体会三年级如何写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唤醒沉睡的中华之梦》!

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会聚一堂,我们秉承文学的血脉,我们背负理想的背囊。我们追求美好的未来,我们追求智慧,我们讴歌自由,我们抒发心中的激情,我们以诗的语言挥洒我们奔涌的热血。

读一百部书,活一百种人生。对生命来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像书籍那样具有如此的力量。书籍是孤独者的朋友,是被遗弃者的伴侣,是郁郁寡欢者的喜悦,是绝望者的希望,是泪丧的欢畅,是无衣无靠者的相助,是梦想者的曙光。

今天,我有一个梦想。

我希望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彩笔,描绘美好的蓝天,从这里起飞,放飞你们的梦想,如夸父追日般自求我们的梦想。

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我们是时代的骄子,祖国的未来我希望大家不断的进步,超越自我,胸怀天下。

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精神的世界自我搏击,沐浴先哲前贤的光辉思想,聆听仁人大师的谆谆教诲。

文学的殿堂富丽堂皇,我们怀着一棵赤热的心,抱着对文字的热爱我们来了,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未了的激情。

只要我们实践,只要我们热爱读书,只要我们喜欢写作,我们的精神是自由的,我们的思想是开放的,只要我们勤奋笔耕,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只要我们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只要我们敢于行动,我们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我们的追求便会有回报!

我想,我做,我成功!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是什么最伟大?是祖国;是什么给我们家园?是祖国;是什么痛苦受累却辛勤地为我们付出一切?是祖国!

祖国母亲,桂林的悠悠山水,珠穆朗玛峰的巍峨山峰,黄河的波涛雄浩……还拥有丰富的资源。悠久的五千年历史文化,上则古诗宋词,下则三字经弟子规……而我们,却是生活在一间温室的花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你们可曾想过,祖国母亲,换来这一切是有多么不容易!

曾经的祖国母亲,历经沧桑,受尽折磨。我看到了鸦片战争,祖国母亲是那样伤心失望;我看到了南京大屠杀,祖国母亲是那样愤怒,心里的烈火在熊熊燃烧;我看了圆明园的毁灭,祖国母亲是那样痛恨……

祖国母亲被侵略者糟蹋的千疮百孔,身上没有一处使完好无损的。

但是,我们的祖国站起来了!

中华儿女拿起战枪,穿上战袍,举起国旗,奔向战场!冒着枪林弹雨,不怕危险,奋力抵抗可恶的侵略者,为我们的祖国母亲报仇!

我们的英雄儿女的壮烈牺牲没有白费!先烈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我们,打败了帝国主义者!

当祖国贫穷的时候,当祖国科技不发达的时候,我们不怕,我们奋力的反击。让我们的祖国不再胆小,我们要站起来!为我们祖国母亲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不再被人欺负了!我们站起来了年运动会成功的在北京举行,神舟飞船陆续飞上湛蓝的天空年世博会在伤害隆重举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以后要奋力读书用自己的能力为祖国做出贡献!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2神舟飞船的心得体会三年级如何写三

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6日凌晨发射,发射时间瞄准北京时间16日0时23分。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于14日下午进行推进剂加注。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14日下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

航天员翟志刚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航天员王亚平执行过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叶光富是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

林西强说,按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后,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约6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将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测试和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

林西强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为: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作准备;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与神舟十二号任务相比,神舟十三号任务主要有六大不同: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二是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体运行;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四是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而神舟十三号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五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太空第二课”将开讲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王亚平将在空间站开讲“太空第二课”。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期间,全国有6000万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上课,社会反响巨大。在总结和发展载人航天科普工作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在此次任务中,我们策划了更加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我相信,王亚平老师会很快再次“太空授课”。

2022年底前底前完成三舱组合体建造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该项任务将实现五大目的。后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建造阶段共规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首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运送补给物资,为随后实施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做准备;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驻留期间,将先后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进行舱段转位。

在2022年底前,中国将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随后实施天舟五号货运补给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五号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开展在轨轮换。对空间站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后,将转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续,将择机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长期独立飞行,开展巡天观测,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补给和维护升级。

2022神舟飞船的心得体会三年级如何写四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一键升空,光耀四方,矢志不渝追逐星辰大海!

豫西书店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相关的作文素材,记得收藏哦!

标题类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圆梦神舟在翔苍穹,矢志不渝九霄逐梦》

《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再创新》

《神舟飞天,筑梦天宫》

精彩语句类

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遨游浩瀚,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

过去已成历史,未来依然可期。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我们期待留下更多的“中国脚印”。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是中华民族写给太空的一封表白信。

中国人做了上千年的“飞天梦”,今天终于得以梦圆。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齐奥尔科夫斯基)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黑格尔)

人物素材类

王亚平

适用主题:热爱航天事业,追求梦想、不懈奋斗等…

事例:王亚平是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出身农村的她为了航天梦想付出了很多汗水。

她在训练中刻苦认真,为了航天梦想与家人聚少离多。

经过不懈努力,2013年王亚平终于入选“神十”任务乘组,成为中国“80后”飞向太空第一人。时隔8年,她再次成功入选“神十三”任务乘组。关于梦想,王亚平曾说:“在地面的时候,祖国是家,太空是梦。在太空的时候,太空是家,祖国是梦。能够再次飞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梦想。”

翟志刚

适用主题:为事业奋斗终身、热爱航天事业、爱国情怀等

事例:

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他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被誉为“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可谁也不知道当时突发的惊险,当翟志刚等人费尽周折打开舱门时,轨道舱却传来刺耳的火警报警声,在生死未卜的风险压力下,翟志刚临危不惧,举起刘伯明递来的红旗,“即使我们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飘扬起来。”

叶光富

适用主题:人生不止,奋斗无限、执着追求等

事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训练,这个过程对我们也是一种历练。我认为人生的精彩就是体现在漫长而又艰辛的奋斗过程中。”叶光富说。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是巨大的转变跨越。为了能实现航天梦,叶光富一直用最好的状态时刻准备着,而这一准备便是准备了11年,星光不负有心人,当他即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往太空前,他说:“我会从太空的角度俯瞰美丽的家乡。”

时评分享

酒泉10月16日电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迈出了中国人遨游星汉的第一步。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升空,开启了中国人又一次探索太空的壮举。

18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

半个多世纪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现如今,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主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又是一载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国梦圆。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我们更能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科学探索再次与航天梦想在太空奏响协奏曲。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让我们一同期待神舟十三号乘组在浩瀚苍穹再立新功,创造属于中国的太空探索新纪录。

(时评文章来源:新华社记者胡喆)

2022神舟飞船的心得体会三年级如何写五

英雄回归

刘昱辰

今天对于整个中国人民来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天,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我们的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时隔半年多,成功完成任务。

时间回到2021年10月16日,那一天注定很不平凡,是一切的开始,起初,我对这件事了解甚浅,并不知道这次火箭发射的意义何在。直到同年12月10日,谢老师带领我们去观看了第一次天官授课,我得到了一个机会,学习中国人自己的太空舱,才知道,上面仪器的精密,可以做到地球上很难做到的实验,重要性不说便知。当然,在大半个月前还有第二次,我还是很期待下一次的,不过不知会等多久。

看着他们出舱的视频,内心无比激动,那句“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萦绕在我的耳旁,久久不能平息,这不仅仅是三位航天员的胜利,更是中国航天及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胜利!

听着他们的对话,好像感觉十分轻松的样子,”准备迎接重力”,“晃悠悠的”,其实这只是表像,在进入大气层的时候点要完成推进舱分离,这时,飞船的下落速度在七点五公里每秒,高速下降,会让肌肉变形,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所以,才会对宇航员进行严格的选拔。

纵观中国航天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中华民族探查宇宙的序幕;2003年,中国第一艘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成为美苏之后第三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2007年,我国首颗绕月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时代开启……

中国没有停下对太空探索的脚步,这次”神舟十三号”任务的完满完成,即是结束,又是开始。

2022神舟飞船的心得体会三年级如何写六

尊敬的航天英雄:

你们好!

看到神舟十一号顺利返航以及两位航天英雄平安归来的消息,这一个月来的紧张情绪终于得到了缓解。在浩瀚的宇宙中,你们乘坐美丽的宇宙飞船,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围绕蓝色的地球,遨游在太空中,为中国航天赢得了胜利,为祖国母亲赢得了骄傲,也永久地成为了我们心中一颗闪亮的星辰。

我们深知,每一次的发射,每一次的回归都是无数航天人的努力;每一个航天工作人员都是了不起的,都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为你们鼓掌!你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荣光。你们所承载的是国人共同的梦想,你们的坚持与付出更让我们为之自豪和振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但面对这一领域,我们知之甚少,同学们有许多问题想向你们请教。

在这次航天过程中你们有遇到过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和有趣的事呢?我们知道这次太空之行安排了一些小实验,比如蔬菜种植和饲养蚕等,是否如计划般顺利开展?有没有遇到之前意想不到的困难呢?你们又是怎样克服和解决的呢?你们觉得这些经历给你们的太空之旅带来了什么不一样的收获?都说成为宇航员的训练很多都是超越身体极限的,那么你们在训练中除了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外,还需要具备一些什么能力?在回到地球之后你们的身体状况又如何呢?

最后,我们想请你们谈谈对祖国未来航天事业的看法和建议以及你们自己今后发展的一些计划,我们大学生又能为航天事业做哪些贡献呢?

我们很期待各位航天英雄能在百忙之中为我们答疑解惑。同时我们谨代表我院全体师生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感谢你们带着国人的梦走向宇宙!你们是祖国的骄傲,是祖国的英雄,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因为你们大无畏的精神才使得中国人在世界上赢得了更大的尊重。

期待您的回信!

此致

敬礼

xx

20xx年xx月xx日

2022神舟飞船的心得体会三年级如何写七

手握星火,方能致远

泱泱华夏三万里,震天龙吟五千年。——题记

“三——二——一,火箭发射。”

一轮盈月高悬在大漠上空,微弱的东风扬不起一丝沙尘。一道红里夹杂着蓝的光划破天际——神州十三号升空。

几十年前,毛主席曾深深地感慨:“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如今,载人火箭一次次的发射,坚定有力的给了他一个答复。我们做到了,中华民族做到了!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中华民族在浩瀚的宇宙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中国高度,谱写着新时代的宇宙神话。

神舟十三号升空,点燃了革命先辈的光与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太空是梦想的召唤,也是严苛的挑战。回首过往,从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到载人飞船的巨大成就,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从无人飞行到空间站建设……一代代科研人员为其付诸心血,那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和永无止息的艰苦奋斗。

神州十三号升空,点燃了一代代航天人的光与梦。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这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宇宙的无限的美好遐想。一次次火箭的升空,都极大的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灵,锣鼓齐鸣,印证着属于中华民族的飞天历程。中华民族不满于站起来,更努力强起来,让整个世界都漾着中华民族的身影,神舟飞船的一次次升空,恰恰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有这个实力。

神舟十三号升空,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光与梦。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神州十三号的升空,又一次敲醒了我们的神智。千年圆梦,不是空口之谈,更需付诸行动。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仍是道阻且长。复兴中华民族之大任,将交于吾辈青年。我们需要不断的汲取新知,巩固旧学,付诸实践,不断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

神舟十三号升空,点燃了吾辈青年的光与梦。

路在脚下,心在远方,吾辈青年更应秉持着航天人艰苦奋斗,勤于圆梦的自强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遨游九天今凯旋。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已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欢迎回家,我们的英雄。”

2022神舟飞船的心得体会三年级如何写八

尊敬的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叔叔:

你们好!

我是葫芦岛市第二实验中学五年级四玫的一名小学生,我叫阚伊柠,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

今天一大早,我刚起床就看见爷爷在看电视。我过去一看,原来电视上正在转播你们两位叔叔从太空返回的情景。我看见费俊龙叔叔先下了飞船,接着是聂海胜叔叔也微笑着出了返回舱,向大家招手。这时,我的心情很激动,我不禁想起了你们乘坐“神舟”六号起飞的场面:在火箭的轰鸣声中,你们面带微笑地躺在飞船里,直向太空飞去……在这五天中,你们从地球到太空,从太空又回到了地球,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历程呀,可是你们两位叔叔却坚强地面对这漫长的五天,用微笑面对着镜头,同时还拍了剃胡子、翻跟头和穿宇航服等画面传给我们,让我们放心,你们是多么勇敢呀!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位叔叔,我有好多问题想要问你们:你们在这五天中睡了多少个小时的觉?你们在飞船上看到我们祖国伟大的长城了吗?太空中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太空中的日出像地球上的日出一样美吗?失重的感觉难受吗?……或许我的问题比较罗嗦,但我对你们的太空生活真的感到很好奇。

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叔叔,我非常希望你们能和杨利伟叔叔一起来到我的家乡葫芦岛。葫芦岛是你们的队友杨利伟的家乡,这里风景优美,有美丽的海滨,有壮观的古城,还有雄伟的水上长城。为了纪念杨利伟叔叔2003年10月15日驾驶“神舟”五号飞上太空,我们还修建了一个巨大的飞天广场。葫芦岛还是筝岛,这里是中国的古筝新筝教学基地,要是你们到这里来,我们会举行盛大的仪式来迎接你们的到来,让你们听听筝岛美妙的筝声……

真的好希望你们来到葫芦岛,来到我们学校,给我们讲讲太空的趣事。

此致

敬礼!

葫芦岛市的一名小学生:阚伊柠

20xx年10月17日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