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心理学第二章心得体会教师及感悟 分析心理学课后感悟(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6:38:59 页码:11
心理学第二章心得体会教师及感悟 分析心理学课后感悟(三篇)
2023-01-05 06:38:59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心理学第二章心得体会教师及感悟一

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姓名:杨瀚星

性别:男

年龄:8岁 家庭情况:一家三口

个性特点:动作慢、不主动做事、爱打游戏机、在家比较听话。

二、案主的社会适应情况:

1、学习:中等,粗心大意,老师批评小动作多。

2、交往:能够与同学和好相处,很合群,有自己的朋友。

3、品行:嬉皮笑脸,与人友善。

4、身体:身材中等。

5、心理健康:健康。

三、当前面临或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当前面临心理问题及表现:对学习比较不上心,喜欢玩游戏,喜欢看电视,一批评他作业不好就发脾气。

四、诊断分析与辅导对策:

1、诊断分析:这名学生这样的行为表现,有可能是年龄还比较偏小,还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2、对策:不以老师的身份跟他相处,平常的课间多跟他接触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也好,让他感觉到老师也是可以跟他一起玩的。在玩中慢慢拉近彼此间距离,让他喜欢上我,喜欢上我的课。

五、辅导过程的记录:

第10周:帮助其克服做事拖拉的习惯。订立短期目标(如接下来的第一次测验要取得多少分)。

第11周:与其分析学习上存在的不足,确立“帮对子”,树立学习上的信心,使其能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

第12周:与家长沟通,使其父母能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并订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短期目标等阶段性目标的奖励。

第13周:与其小结近段时间里来的变化,增强自信心,并订立后半阶段的学习目标。

六、辅导的结果与反思:

1、辅导的结果:比以前有所进步了,能够比较认真的和积极的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作业方面也比较工整,错的也耐心修改。

2、反思:有时候老师太忙不能每个学生都辅导到位,他毅力也不够坚定,老师稍微忽略了他,他就很容易打回原形。

主题心理学第二章心得体会教师及感悟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站在庄严的国旗下,我要谈的主题是:培养健康心理,走向成功人生。

“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人”字写起来确实很简单,但我们一生从没有停止过这样的探讨:如何做一个健康、健全的人。如果有人问我们:“你健康吗?”也许我们会说:“我当然健康啦,我从没生过病。”可是,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健康。

如果说人的一撇就是身体健康,那么一捺便关乎心理,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会趴下;只有后者没有前者,就会卧倒。身心健康兼备,才能相互支撑,站立起来,才有可能提高个人素质。

可目前,在我们同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心理问题:焦虑、头痛、失眠、对人敌视、猜疑、嫉妒、自卑、烦躁、以我为中心、处理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

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心理健康,其标准又是什么呢?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世界观。这样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有远大的理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其次是要有满意的心境。这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拥有满意心境的人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湮没于别人的议论而无所适从,他们往往处于独立自主的状态,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也是健康的。

第三是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与友爱。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相互理解、彼此融洽。人际关系和谐,心理便会处于健康的状态。

第四个标准是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这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第五个标准是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健康心理必须要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以沮丧悲观、反复无常的情绪面对人生。

唐代有两个著名作家,一个是因《陋室铭》而著称的刘禹锡,一个是写有《捕蛇者说》的柳宗元。二人都仕途不顺,但刘禹锡性情旷达,态度乐观,虽被贬官,却能将陋室变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与“鸿儒”交谈,与“素琴、金经”为伴,保持心理健康,享年70多岁。而柳宗元被贬后却长期心情不畅,气血郁滞,终致英年早逝,仅仅活了46岁。当代著名作家柯云路对自我心理素质建设、走向成功强调了四点,在此我送给大家: 对人生——自信积极、微笑乐观;对困难和压力——满不在乎、轻松自在;

对他人——不卑不亢、宽仁博爱;对工作——敢说敢做,拿得起放得下。

同学们,“大浪淘沙”是社会演进和人生长河永恒不变的规律,“不相信眼泪”已成为许多人追求的励志口号。我们要努力培养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这些都是一个人迎接未来社会,必备的优良心理素质。具备了这些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最后,祝愿同学们能保持健康的心理,走向成功的人生。

谢谢!

主题心理学第二章心得体会教师及感悟三

一、全面改革教材体系。

师范类院校的公共心理学教材体系,基本沿用普通心理学的体系,主要阐述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心理产生的生理机制。这些内容可以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但对师范生来讲难度较大,而且与他们要从事的教育工作关系不大。另外,师范生将来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他们应该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而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这就与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了。因此,高师心理学教材应全面改革教材体系,删减实践意义不大的内容,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压缩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生理基础等内容,以摆脱普通心理学体系的限制;适当增加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心理等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发展,成为健康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心理学教材存在的理论知识无法实际应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首先,增设可操作性知识,如心理实验、心理测量等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实验的内容,使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心理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认知过程内容时,以往过于注重心理现象规律的介绍,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规律的文字描述,却不会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

其次,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知识是高师生必须具备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中小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可以帮助高师生在将来的教育教学实际中解决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首先就要有健康的心理。近些年很多相关调查都显示出中小学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逐年增长,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鉴于此,应对高师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教学,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适当、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消极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有效对抗由于职业倦怠给教师带来的巨大损耗。

三、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的公共心理学课程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课时便难以投入其中,以致于学生最后只记住了一些心理学概念和心理现象的名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让高师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愉快,为其以后的教学提供可以模仿的行为范式。也就是说,除了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应结合多种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心理实验。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对认知过程的各章内容的学习,应在理论学习后利用心理学教学软件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如记忆广度、注意的分配、错觉等实验。这样可以让抽象的概念等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个性心理的内容,则可结合心理测量,如进行气质、性格、能力等的测量。这样既可以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可以达到了解和掌握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的目的。

2、案例法。首先,由教师搜集整理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和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从心理学视角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由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如何解释隐含在案例中的心理现象,如何利用所学的心理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教学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3、教育见习。通过在实习基地的教育见习,不仅是让学生真实体验教学实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观察每个教师的教学技巧。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言语和肢体语言对教学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非言语信息影响学生等。利用课后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进行总结,既可以促进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模拟教学法。这是根据角色扮演的方法,围绕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如怎样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等,设计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将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再现。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其解决方法进行讨论总结。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使高师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

5、观看经典影视作品。在教学中可适当观看一些经典的心理学电影,如《爱德华大夫》、《第六感》、《美丽心灵》等,通过撰写观后感引起学生思考。

6、自我心理分析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备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有良好的自知能力,即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悦纳自己。自我心理分析就是要求学生更深入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即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完善与发展的措施。

总之,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如何才能为基础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是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应在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规范下,进行公共心理学课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全面改革。

摘要: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提高师范生从业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但目前,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必要对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确保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为基础教育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教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