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0:15:51 页码:7
最新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汇总9篇)
2023-11-17 20:15:5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通过个人亲身经历和感悟来总结和归纳出来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并从中获得启迪和提升。我想写一篇心得体会来分享我的经验和体验,或许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写心得体会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注意,首先要有明确的主题,确定要总结和概括的内容。其次,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或主题分类等方式进行组织。此外,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重点突出,同时要注重自我思考和感悟,避免简单罗列事实。最后,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心得体会的质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一

学习数学不仅是学习基本运算和计算能力,更是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我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是数学的基础阶段,要想在后面更好地学习数学,必须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比如,从小学习好数的大小关系,运算顺序,小数点的位置等基本概念;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要按照思路进行;还要勤于做题,不间断地巩固和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更能够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条件。

第三段:积极探究数学的乐趣。

学习数学不只是一项任务,还要发现其中的乐趣。通过课上老师的讲解,课下家长的辅导,我发现数学中隐藏着很多精彩的故事,像是“小猪佩奇”数苹果,让我学会了用小学数学和生活中的场景相结合;也有模型拼装,让我学会了用手来做数学,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通过努力探究数学的乐趣,我不仅养成了对数学的热爱,也在乐学中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水平。

第四段:发现自己的不足。

学习数学也需要检查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要从突破口入手,针对不足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而不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同时,也可以向学长、学姐或者老师请教,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指导。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知识更加全面,能够解决各种数学难题,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五段:总结体验,展望未来。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发现,学习是一个充实而又愉悦的过程。在探究数学乐趣的同时,我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期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心态,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二

在日新月异不断迭代发展的今天,教育的改革依旧一浪随着一浪,唯有不折腾、不跟风,始终坚持儿童立场,守正持初心,方能在改革的浪潮下,轻拂“迷人眼”的“乱花”,实实在在做些研究,一点点的推进教学,以“小小”的事业,点燃星星之火。

曹培英先生在讲座“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中指出:近年来以“大”的名词层出不穷。有“大概念”、“大观念”、“大情境”等一系列“大”文章,但“大道理”并不能帮助教师改进日常教学,没有改进的抓手,空有了“大理论”,不免有博人眼球之嫌。

为此曹培英先生举了这样一个案例,目前对于“加减乘除”,大家公认其实质应归结为计数单位的计算,但被忽略的是,其还可转为整数的基本口算,如360x7,其具体竖式算法为36x7=252,360x7=2520,看做36个十乘7。事实上,其本质算法应为运用了2次一位数乘7,然后相加,再进一步思考,其实质算法为360x7=36x10x7=36x7x10,即实质是基本运算律。“大概念”下的四则运算,唯有着眼于具体课例,对具体问题进行突破,将“大”归结于数学“四基”去探究,求实求真去思考,方能真正实效的去改进。

正如曹先生所言:光有“大观念”,不够,还需要有小道理。

任何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其对教育的热忱研究都不乏拥有以下两个特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通俗易懂的两个“吃透”,在60年代就已被提出和广泛认可。曹培英先生也用案例做了具体阐述。

如何让学生理解“线无粗细”呢?

在后续学习小数时,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要求:找出直线上表示3。4、3。5的点。然后教师进行追问:3。4和3。5之间有多少个小数?(无数个),怎么画的下呢?师生感悟并小结:因为点没有大小,因此一定是存在的。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在抽象的思维中便感悟到了“点无大小”的合理性。

守正持初心,是坚持儿童立场下的改革创新,下面借用曹培英先生提出的其中三条改进策略进行教学改进的阐述。

1、立足儿童,彰显数学。

“平均数”一课是历年来广大名师一直研究的课例,其教学情境从原来的“拍皮球”引入到如今的“测验平均分”引入,案例甚多。但运用“拍皮球”引入平均数公平的同时,执教者没有考虑的是,使比赛公平的不是“平均数”,而是规则,儿童学习时虽有感觉,但确实偏颇了常识。而由“测验平均分”引入,虽然从统计意义入手,但是学生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感悟移多补少更是困难。

对于儿童而言,“拍皮球”、“平均分”固然是新的情境,但教材中的案例也是新的情境,我们应当走出为“新”而“新”的误区,利用要教材,活用、用好,也能“完美”进行教学。

2、基于单元,着眼整体。

近几年,教育行业倡导“大单元”,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

例如对于学习“体积”一课,我们可以有两个方向的课时整合。其一为“体积—容积”,求体积,量外面,求容积,量里面。其二为“体积—体积单位”,长度单位用1厘米表示,面积单位用1平方厘米表示,体积单位则用1立方厘米表示。

3、转变形态,提升效能。

一直以来,我们的日常教学依然停留在“重视对话,听说为主”的层面,即使在各个层级的公开课中也免不了如此,如在某省份第20届教学课堂评比中,约有65%的时间教师在说,30%左右的时间学生在说,只有不到6%的时间学生独立思考。这不得不使我们深思,我们的数学课显然悄悄的进行了变脸,成为了一场“话剧演出”。

当课堂不再是思维的的殿堂,学生缺失的不仅仅是探索的时间,更是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而在无数改革浪潮声下,我们应当回归教育本色,课堂的主阵地应当是孩子,且只能是孩子,课堂的时间应当是孩子们在思考,而教师的职能也仅仅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三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家庭教育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学校暂停了线下授课,家庭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作为一名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我对居家学习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居家学习增加了我与家人的亲密互动。在家中学习,我可以与父母、祖父母和亲戚们更多地相处。平时忙于工作的父母可以抽出时间和我一起学习和游戏,这让我感到非常开心。特别是在假期期间,我们还能一起外出游玩,更加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在家庭的温暖氛围中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更加懂得珍惜家人。

其次,居家学习需要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无论是参加线上课程还是完成作业,都需要我自觉地安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没有老师的监督,靠自己管理时间,我需要更加自律和有条理。这也让我学会了更好地利用时间,明确学习目标和计划,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再次,居家学习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当遇到问题时,我通常习惯性地向老师求助。但在家中,我只能依靠自己或者与父母一起解决问题。这对我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开始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寻找相关知识和答案,同时更加勇敢地尝试各种方法。这种锻炼,让我不断地提升自己,培养了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也增强了我对自学的能力和兴趣。

此外,居家学习还加强了我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学习不再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我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与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和分享学习心得。我们经常互相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合作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效果,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尽管我们不能面对面交流,但通过屏幕背后的互动,我们彼此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和友谊。

最后,居家学习让我学会了更多实用的技能。在家中学习期间,我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任务,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尝试新的技能。比如,我学会了独立使用电脑、操作各种软件,通过网络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如绘画、手工制作、音乐等等。同时,我还学会了和家人一起烹饪美食、打理花园、整理房间等生活技能。这些技能的学习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提升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一二年级的居家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从与家人的亲密互动到培养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从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到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再到学习更多实用的技能,我在居家学习中收获真实而宝贵的经验。这段时间的居家学习,让我不仅学会了知识,更成长了许多。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把这些宝贵的体验和收获继续发扬光大。

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四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正式颁布,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在李庆海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新课标研读活动。

我在认真学习了“课程理念”板块,感悟最深的是“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课标提出“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新课标提出结构化的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呈现。

在如今的“双减”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用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来引领、推动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楚最关键、最核心的概念、原理、基本方法,将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让学生能够闻一知十,学会举一反三。下面我以最近与任教班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为例,谈谈自己在进行单元整体备课,结构化组织教学时的感悟。

对于“面积”这以单元,我主要将思考点放在以下三点:第一,关于“面积”含义的理解;第二,关于“面积单位”的理解;第三,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

在与学生课前交流与上课中,我发现对于“面的大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知经验。课堂上具体体现为很多学生能通过举例的方式用手势表示出“面”的含义,能直观判断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的“大”与“小”。但我也发现,如果让学生试图用语言描述“面”这样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同时,“面积”和“周长”两个概念学生很难区分,容易混淆,在实际应用时经常混淆,导致出错。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认识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其中最熟悉的是“平方米”(学生举得最多的例子就是家里住房面积有多大),但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具体含义和实际大小还是比较模糊的。此外,教学中,我看到学生在认识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后,对这三个单位进行结构化对比有利于学生直观感悟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相互之间的进率也不存在认知上的困难。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并不陌生。与学生课外的交流中,我发现约三分之二的学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面积。但对“为什么长方形面积=长x宽”这个问题,知道的寥寥无几。课堂教学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对于“为什么测量的是长度,算出来的却是面积?”学生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就是说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学生的“困感点”不在于“怎么算”,而在于“为什么这样算”。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通过主题整合的方式出现,体现了学习内容的整体性。“面积”单元主要核心点就是理解“面积”——面是累加而来的。因此在第一节课接触面积时,就应当把“认识面积”这一节课当作一节“种子课”来组织教学,通过铺、摆等操作活动,感受“面”的累加。而当起始课上学生建立了面积的概念之后,就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面积单位其实就是第一节课上,“铺”的一个个“小面积”;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其实就来源于“小正方形”的铺摆。

内容结构化通过学习主题的重组实现,四个领域下的主题不仅体现了内容的整体性,还反映了主题内学科本质的一致性。学科本质一致性以主题的核心概念为统领,以一个或几个核心概念贯穿整个主题,在不同学段表现的水平不同,但本质特征具有一致性,指向的核心素养也具有一致性。“面积”单元的教学应当考虑面积这一核心概念的学科本质——即面的累加。在教学组织上,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面积”与“周长”的结构性对比,充分借助直观操作理解“面积”的含义,通过身边具体的事物感受“面积”,构建“面积”的知识结构,淡化语言表述。二是淡化面积单位形状上的比较,把讨论焦点从“为什么选择正方形”转化为“为什么要构建标准”。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度量的标准是可以多样化的,在标准多样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统一标准的必要性。因此,在探究选用“面积单位”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素材,例如:正方形的餐巾纸、大小一致的五子棋棋子、田字格等,让学生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及在测量不同物体的表面面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数学知识有着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同一知识体系内的知识有着“螺旋上升”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应当重视知识本质间的衔接。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本质上是对于“铺满”的优化。因此,在教学第一课时“认识面积”时,利用面积单位进行“度量”面积大小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不铺满的情况——即只铺一行和一列,为后续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推导做铺垫。

而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可以尝试从学生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认知起点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沟通面积度量的一般方法(数格子)与公式计算之间的联系,回到思维原点并逐步从“计数”过渡到“计算”,实现方法的优化,从而深入理解公式的内涵。

将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我们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应当从基础的课程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像数学家们一样去感知知识间的迁移性与一致性,从而建构不同单元甚至是不同阶段知识本身的内在结构。

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五

记得在上一学期开学时,我还是一名刚刚升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学校新冠病毒疫情管控得当,我们年级共上了近300节线上课。当我们最终迎来了恢复线下授课的那一天,我倍感激动和期待。

二、认识数学(1)。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认识数的大小及数的读写,从而真正文化和教育儿童的心智,繁荣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个学期,我首次接触到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练习,我学会了数的大小的比较,学会了用算盘和自己的小手把算式算出来。通过数的对比和加减法的练习,我也懂得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加法和减法的顺序问题,以及需要注意数字中的0、1等特殊数字。

三、认识数学(2)。

好多孩子对数学都保持着“喜欢陌生,讨厌认识”的态度。但随着我慢慢学习,认识数学这个学科开始变得不再枯燥无味,而有趣和有意义。我不再拒绝认识学科,而开始从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中去发现它的魅力。

我感觉到自己的理解力、观察力和思维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当做习题时,我的思考逐渐变得更加周到,能够在细节问题上不断发现,自己的思维逐渐变得更加敏锐。

四、学习数学的方法。

学习数学并不总能够通过徒手练习来提高成绩,必须在方法上下功夫。在学校,我们学生除了上课学习之外,还有一些辅助的学习方式,例如数学老师布置的数学练习,数学辅导授课,以及一些在线求助平台,这些都是很有依据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能够明确学习方向,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发展切入点,并且敢于尝试,志于学习,相信数学这个学科既可以增进我们的技能、也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价值,激发更多的学习乐趣。

五、总结。

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如果认真、勇敢去挑战,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天天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那么我们在未来中肯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和独特的价值。数学教育也是每个国家都需要值得重视的事情,期望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能够更加关注数学教学的发展,为教育贡献出更多的实际行动,让数学教育实现最好的成果,开创出更美好的未来。

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六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习其他领域内容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第一学段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开始,十分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认识数与数量的关系,探索数与数量变化规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一学段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开始,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我们应遵循本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和生动有趣的活动,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感的培养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在教学整数概念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利用具体的实物将抽象的数字内化为自己独特的数字感悟,建立数字与生活的联系。

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学习认识整数时,用奶奶的后院、学习的教室、花园、嬉戏鸽子等生活情境导入,然后提问:“图上有4只可爱的小鸡,看看还有什么?”这些情境图与学生日常接触的场景相似,很容易就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学生边数,边用小圆圈等符号表示数,画出与图中事物相对应的量。学生能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表示出图上不同数量的物体,在操作中掌握看图数数的方法,感知每个数字具体的量。再让学生有序地展示图片中数的顺序,引导学生用学具小棒摆出各事物的数量,直观体会数字是怎样按顺序出现的,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字的有序性。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和相互说一说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深刻理解数的含义,为后期学习更大数字及十进制做好了准备。

数的运算教学应让学生感知数的加减运算要在相同数位上进行,体会简单的推理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利用对应的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感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具体情境中,启发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感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关注学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数学中的概念、规律、性质等,都是运算的依据,而这些又都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和低段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是矛盾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让知识形成一定表象。而数形结合是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重要途径。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理、总结算法,并在多种算法中实现最优化。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时,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在将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通过形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后又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11+2=13,13-2=11中计算表示的含义,学生通过直观的小棒和计数器,经历了充分理解算理的过程,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掌握。

小学阶段数学建模过程实际上是让学生在体验数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构建起来的。数量关系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发现知识的本质,再利用画图、实物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表达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几何直观,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学生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从生活的角度去设计,从思维的角度构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运行数学模型,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与代数”,在真实的思维活动中获得“数感”的发展,感受模型的不同表征。此外,“数与代数”还需要与学生的数学生活、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需要与数学知识的整体建构结合,需要与学习发展的整体脉络结合。丰富其问题情境、强调教学多样、学会把握数学关系、发展符号意识、探究数学规律,才能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七

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学习数学也是每个学生必经之路。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围绕着数字、算术、几何等方面展开。在这个阶段,我也经历了很多的学习过程,积累了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

二、数字的认知和运算。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数字是他们开始接触数学的入门。这个阶段,需要掌握的数字较少,但却需要认真掌握。举个例子,以前我总是在10以内的数字做加减法有些吃力,后来我认真练习了就慢慢地提高了速度。同时,要善于使用各种方法,如画图、算盘等辅助工具进行数字操作,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的运算规律。

三、算术的学习。

算术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头戏,而且它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在这个阶段,要先知道加减法的性质和规律,学会逐步解决复合问题。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求解,要静下心来先审题,再采取基于问题的步骤去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先前积累的数字操作能力就能够派上用场。

四、几何的掌握。

几何是小学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几何的学习能够帮助我对于形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描述图形属性的语言,比如长、宽、高、面积、周长等等。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画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画图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知识。

五、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在小学一二年级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思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从这个阶段开始加强孩子们的思维力。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训练也应该被重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拼图等来帮助孩子们锻炼思维,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益智乐趣的同时还能自然地锻炼自己的思维。

六、结语。

总之,小学一二年级数学学习的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数字能力和算术能力,同时也需要在几何形状的学习中加强对于图形属性的认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当然,我的学习过程还有很多不足,需要继续努力。

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八

近年来,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居家学习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也体验了居家学习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和分享一二年级居家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认为居家学习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在以往的课堂上,老师总是按时安排各种学科的课程,时间非常紧张。而现在,在家里学习,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安排,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和学习进度。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和巩固,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居家学习增强了我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律性。在家里学习,需要我们自己安排时间和任务。通过亲自制定学习计划,我懂得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的重要性。同时,在居家学习过程中,没有了老师的监督,需要我们自觉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任务。这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后,居家学习拓宽了我的学习资源和手段。在学校,我们只能依赖老师的讲解和教材进行学习。而在居家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强大的工具,寻找各种适合我们的学习资源和资料。无论是视频讲解、在线教育平台,还是各类学习网站和APP,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此外,居家学习还锻炼了我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学校,老师总是通过一对一或小组教学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而在居家学习中,我们更多地依赖自己进行学习。面对遇到的难题,我们需要通过互联网、参考书籍或请教家长来解决。这样,我们就会经常思考和探索,培养了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最后,居家学习让我更加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居家学习中,家长成为了我们的主要学习伴侣。他们不仅可以协助我们解决学习问题,还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通过与家长的互动,我们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家庭关系,增强了家庭教育的力量。

总之,一二年级的居家学习虽然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学习,但却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锻炼学习自觉性与自律性,拓宽学习资源和手段,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加强家庭教育的影响力。通过居家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还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九

近期,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全国范围内的学校纷纷停课,而学生们只能在家进行居家学习。作为一名一年级学生,我感到有些不适应,但在这段时间里,我也逐渐适应了居家学习,收获颇多。以下我将分享我对于居家学习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真规划时间。

起初,家里没有老师的看管,我很容易被周围的诱惑所吸引,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但我很快意识到,合理规划时间对于居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制定了每日的学习计划,包括固定的起床时间、休息时间、饮食时间和学习时间。通过坚持按计划进行,我更好地掌握了时间的管理能力,并且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第二段:与家人沟通交流。

在学校上课时,我们通常与同学和老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居家学习则需要更多地依靠家庭的支持。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积极与家人沟通交流,主动向他们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无论是在语文、数学还是英语方面,我都能感受到家人的鼓励和帮助。在他们的陪伴下,我的学习进步了很多,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亲密和谐。

第三段:利用互联网资源。

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年级的学习资源是我头疼的问题。幸运的是,我发现了许多优质的互联网学习资源。通过搜索各种网上课程和学习网站,我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比如教育类视频和在线练习题。这些资源让我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我还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自由组织。

第四段:保持积极心态。

居家学习虽然灵活自由,但也容易让人感到孤独和缺乏动力。因此,我尽量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学习的重要性。每天的学习计划结束后,我会对自己取得的进步进行总结,这让我更有动力去面对接下来的学习任务。而家人的鼓励和认可也是我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

第五段:温故知新。

居家学习不仅让我掌握了新知识,还让我审视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学校时,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而通过居家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有了改进的方向。例如,我意识到自己在记忆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于是通过制定有效的记忆计划以及使用记忆技巧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

总结起来,居家学习虽然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但它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的机会。通过认真规划时间、与家人沟通交流、利用互联网资源、保持积极心态和温故知新,我在居家学习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我便能更好地利用这些经验和方法,取得更大的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