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一面国旗一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 国旗感悟简单(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7:44:11 页码:9
一面国旗一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 国旗感悟简单(4篇)
2023-01-05 07:44:11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一面国旗一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一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速写,掌握观察、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关心培养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与黑暗势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革命意志。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学习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文章借小事表现人物精神大世界的写法。

导入新课:

山水彼此相依,日月尚可同辉。茫茫尘世,我们总会和他人不期而遇。短短的一面,有时如云烟倏忽即逝,有时却铭记终身,而阿累记忆中和鲁迅先生的一次邂逅,就让他终身难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阿累的《一面》,看作者从一面中受到了什么影响。(板书课题)

温故知新

回忆作者和鲁迅一面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研读课文 深刻理解

探究(一):

一篇好的文章重在朗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读后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文章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进行分析。

2、文章除了三次整体写“瘦”,还有三次分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探究(二)

1、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作品中还出现了两个人物,对描写鲁迅有什么作用?

3、文中对鲁迅的称呼有多种,分别有什么意义?

探究(三)

精读最后五段,探究和鲁迅的一面对“我”的影响。

1、“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一系列动词,表现了什么?

2、 为什么“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3、“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探究(四)

作者和鲁迅先生只见了一面,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哪位同学就课文谈谈“小”和“大”各指什么?其中的“大”主要是借助何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以叙为主,以议为辅,画龙点睛,使小中之大更分明)

美读课文 升华情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悉心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信赖、崇拜、爱戴、赞美的情感和继承先生遗愿勇敢前行的决心。

小练笔:

请同学们运用外貌描写给自己来个自画像,要抓住自己的特征。(50—80字)

一件事、一个人、一种精神、一种手法。平凡中往往孕育着伟大,看似偶然的一面却有如此经久的魅力,让我们从阿累的《一面》中汲取鲁迅先生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快乐自己吧!

布置作业: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日记,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教学反思:成功点:1、较深刻透彻的理解了教材。在教学内容的提炼上,抓住了两点,一是主题的挖掘,二是语言的赏析,突出了重点、难点。2、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先听配乐朗诵,再谈自己的感受,接着边读边说对文章精彩句子的理解,最后围绕主题,展开仿写歌词训练。3、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给了学生形象感受,激发了学生热情。

不足处:1、课时目标的表述不够明确,有点模糊。2、对学生情况没有充分了解,如在语言赏析上对学生就期望过大,估计过高。

有关一面国旗一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二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讲了一位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为维护祖国的尊严,毅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来了外国朋友的尊敬。文本语言内敛深沉,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内心情感,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解读来理解文本,感情文本,吸纳文本,进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中有效生成和升华。

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脱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激情的朗读,展开合理的想象,从文字中感受到“我”对国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语文(学朗读、理解、表达等),用语文(说话、写话等),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下是我设计的本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感、动作变化的句子,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让学生感受到由于“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促成老板态度的转变;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文章的两个人物是“我”和“面包店老板”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因此本课抓住两个点进行教学,一是“我”的爱国精神,二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转变体现出来的友谊。这两个点是相互依存的。

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法与学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本课时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勾画读书法:

教学时通过具体要求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画,读后思索,研读难点,思考疑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朗读感悟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本文叙事清晰,描写细腻,可读性强,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我”对国旗的热爱、外国老板的爱心,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文中主人公的情感与内心。

3、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4、对比教学法

教学时通过读句子,抓重点词,感悟老板的前后态度的不同;通过读句子,揣摩重点词,感悟“我”对国旗的真爱与老板的言行形成对比,激发学生不管何时何地都要爱国旗,维护国旗的尊严,才能得到别人理解和尊敬。

一、歌曲渲染酝酿“爱”

二、品读文本感悟“爱”

(一)走进画面,体会“我”的困难处境。

1、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2、语言训练,这是一个_________的“我”?

3、想象中国留学生向老板说明处境的情景。

(二)走进老板,体会态度变化。

1、走进老板先前的态度,引导读文,边读边划描写老板的语句。

2、分角色合作读文。

3、引导对比老板态度前后变化的语句,用“冲我竖起大拇指”产生质疑。

(三)走进中国留学生,感悟爱国情意。

1、自由读文,找出“我”值得老板竖起大拇指的语句。

2、交流语句。

3、揣摩“我”的想法,“我可能会想___________”。

4、激情朗读,感悟“我”爱国旗的情意。

5、解答疑问。

三、读写结合表达“爱”

1、写一写:“我”会对面包店老板说__________________。

2、齐读故事结尾。

四、余音缭绕升华“爱”

1、欣赏图片

2、朗读诗歌

五、拓展亲近人间“爱”

1、收集爱国小故事或爱国诗歌。

2、积累课文中感动你的语句。

有关一面国旗一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三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学习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预习检查】

1、学生简介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

2、检查生字词

地窖(jiào)赫(hè)嵌(qiàn)着窘(jiǎng)相

颓(tuí)唐熏(xūn)黑憎(zēng)恶(wù)

虐(nǖè)待揩(kāi)油抚(fǔ)摩抖擞(sǒu)

嗤(chī)啦脑勺(sháo)踱(duó)恣(zì)情

【目标展示】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理解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新知研习】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独立分层分段,小组讨论解决,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统一答案,只要有理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

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二)进一步梳理课文脉络

1.在文中标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

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归纳总结】

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表现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巩固拓展】

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预习指导】

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一面

一(1-38)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叙事为主。

1(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2(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3(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二。(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有关一面国旗一个人的心得体会精选四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观察、启发想象、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文能力,拓展知识空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

学生对祖国和尊严只有一点模糊的认识,并没有什么切身体会。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产生一些新的、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进而激起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尊严的再认识。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中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体会“我”对祖国的尊重和热爱,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

一、名言导入。

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名人名言,其中一定有一些是关于祖国和尊严的,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一个飘流海外的游子是怎样用行动表达他的爱国之心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面五星红旗》,请大家把书翻到108页。

二、通读课文,感知全篇。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前两自然段,看看“我”在决定漂流旅行前和开始漂流时都做了什么?从中能看出什么?

2、指名汇报,引导朗读。再齐读。

3、大声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他在漂流中遇到了哪些险情?(跌入激流、受伤、物品丢失、迷路等)

4、指名说,引导朗读。

5、引导角色体验,体会作者的处境。

6、默读4~10自然段,画出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

7、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8、全班汇报。(在汇报过程中以学生交流情况为导向,适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四个重点句子。)

(1)读读这段话,体会中国青年的心情。

课件出示: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指读体会。

(2)课件出示: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可以换()。

指读,体会。

读下面这句话,再体会他的心情。

(3)课件出示: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指读体会。启发想象:这时我可能会想什么呢?(犹豫、身体的需求、祖国的尊严等)

引导朗读第10自然段,体会“我”的爱国情感。

自由读最后两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体会朗读。

(4)课件出示: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练读、指名读、齐读。

“我”的爱国精神彻底的打动了面包店老板,听着面包店老板的话,看着被鲜花簇拥的五星红旗,你想对面包店的老板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那就让我们从小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爱我们的祖国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