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习著作心得体会精选(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14:32:55 页码:12
学习著作心得体会精选(汇总8篇)
2023-11-14 14:32:55    小编:ZTFB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个人观点。3.现在,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撰写心得体会有所启发。

学习著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近年来,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必备的技能。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著作成为了我们最重要的学习工具。对于每一本著作,我都以虚心的态度来读,以期能够从中汲取到更多的智慧。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我摘取了几本著作,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读了一本名为《如何高效学习》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一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技巧。其中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学习要有计划和目标。在以前,我的学习方式是无组织的、无目标的,结果导致了学习效果的不理想。通过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了学习需要有计划性和目标性,于是我开始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这样一来,在学习过程中,我能更加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其次,我还读了一本名为《认知心理学》的著作。这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人类思维和学习的理论。通过学习认知心理学,我更加理解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学会了一些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的方法。例如,我学到了利用联想和构建意义等方法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这些方法对于我的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让我在考试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同时,这本书还让我了解到,学习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巩固,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和复习,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

另外,我还读了一本名为《刻意练习》的著作。这本书介绍了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学习任何一门技能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正如书中所言,“十年磨一剑”,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挫折,才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这让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持久战,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够取得真正的进步。因此,我开始每天都坚持练习一项技能,例如弹钢琴、写作等。很快,我发现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进步非常明显。

最后,我读了一本名为《领导力学》的著作。这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领导力的理论和实践。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需要具备一颗乐观、坚韧的心态。书中提到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到了我,“乐观者看到困难,坚韧者看到希望”。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从内心里建立起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这些著作,我从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学习要有计划和目标,要注重实践和巩固,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要保持乐观、坚韧的心态。这些都是著作带给我的宝贵的启示和指引。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将继续重视著作的阅读,并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实际的学习中。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学习著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能力、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要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十八大再次强调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同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首次在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矛盾群体中其他矛盾的发展,而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充满了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兼顾了稳定这个次要矛盾,同时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突出了“两手抓”。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某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__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有几千万人民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对物质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水平低的大国,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解决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次要矛盾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等各类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外部环境考验,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部势力依然存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但能够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质基础,减少社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污染型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可以增长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建设水平,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也就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解决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便于更好地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坚持“两手抓”是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叙利亚、约旦、利比亚、埃及等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动荡,既有西方势力渗透、干预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等内部原因,在动荡时期,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也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稳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能够预防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是对当前国情、世情、民情的正确判断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内涵和意义,增强执行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能力、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要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十八大再次强调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同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首次在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矛盾群体中其他矛盾的发展,而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充满了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兼顾了稳定这个次要矛盾,同时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突出了“两手抓”。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某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__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有几千万人民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对物质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水平低的大国,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解决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次要矛盾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等各类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外部环境考验,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部势力依然存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但能够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质基础,减少社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污染型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可以增长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建设水平,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也就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解决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便于更好地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坚持“两手抓”是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叙利亚、约旦、利比亚、埃及等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动荡,既有西方势力渗透、干预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等内部原因,在动荡时期,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也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稳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能够预防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是对当前国情、世情、民情的正确判断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内涵和意义,增强执行意识。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及世界观,也让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有了进一步奉献人民的思想更加清晰了,心灵得到了洗涤,认识得到了提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既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值得我们下最大的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反复诵读,领会其精神实质。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的过程,就是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基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具有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组成部分,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而在其中,处于最深层次的便是它的哲学。要正确判断形势,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科学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毛主席也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

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因此学好学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总以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不仅要从态度上要老老实实,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知晓一些名句、个别篇目也不行,必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内容上要精选精学。特别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逐步延伸到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最终做到突出重点、纲举目张、精而管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学习的时候要逐字逐句的读,应该细细琢磨,反复咀嚼,应用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一切从世界出发,充分考虑现实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做到活学活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我们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

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无疑体现了注重发展、推动变革的进步意识。

第二、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种立足现实、现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即面向诸多可能性的未来,如何使理论的前瞻性避免主观预测。

第三、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遇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这里既包含着自我批判的反省意识,又包含着不畏权势的唯实精神,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态度。我认为社会要进步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和敢于坚持批判精神,拿起批判武器的人士。

加强党建仍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读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能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获取理论武装的力量源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我大致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深化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研读《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国家与革命》等、我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感觉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研读《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俄国革命苏汉诺夫的札记》等,我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座高峰。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着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不仅能使我们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金钥匙。用通俗的语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今天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从经典中汲取强大思想力量,把学经典的成果转化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我们就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

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的,必须真学真懂、掌握精髓,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不仅要用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还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因此,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一定要把学习与思考统一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一步指导中国建设,正是因为它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适用中国的国情,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理解中国化理论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应该紧贴实际,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实际,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就拿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地方,导致一些后果,带来一些弊端。譬如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导致城市建设中,“拆了建,建了拆”、“马路拉链”等不合理、违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很多珍贵的资产无法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标准之一,我们不能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导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象频出,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着眼于从中汲取思想力量,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为目的,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提高,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开创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学习著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书籍是我的良师益友。著作是智慧的结晶,给予我指引和启示。通过学习著作,我不仅获取了知识,也体验到了成长的过程。这些著作不仅是一种学习的工具,更是一种人生的指南,它们对于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段:知识的积累和启发(250字)。

无论是科学、文学还是哲学,著作在知识的积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阅读,我接触到了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世界,也使我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领域。此外,著作还能启迪我思维,激发我的创造力。它们通过详实的叙述和深刻的分析展示了作者的智慧和独到之处,激发我思考问题的多个维度,开阔我的思维。

第三段:人生智慧和价值观(300字)。

著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传递。通过阅读著作,我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管理时间、解决问题等等。它们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明智和成熟的人。另外,著作还塑造了我的人生价值观。比如,读到《品格的力量》后,我深深地明白到“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这成为我的人生准则。著作中的故事和思考促使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助力我蜕变成为一个更加善良和有品质的人。

第四段: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300字)。

著作教会了我更高效和科学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激发潜能的习惯》则启示我在长期目标实现的道路上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以持续推动自己的进步。著作还向我展示了优秀人物的行为方式,如《领导者的约定》中的领导者思维模式和行动原则。这些书籍将高尚的品质、积极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植入我内心,在工作中指引我正确的行为方式。

第五段:学习的成长和反思(200字)。

通过学习著作,我发现自己在成长中获得了巨大的帮助。在书籍的指引下,我的知识、智慧和成长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这些著作也促使我自我反思,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激励我不断提升自己。通过阅读著作,我在每一个字里行间找到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意义。

结语(100字)。

学习著作是我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通过学习著作,我汲取了知识和智慧,培养了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不断学习和成长。我相信,学习著作将是我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重要路径之一。

学习著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上这课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起码我有想听下去的欲望,相对于那些传统课程的说教要有趣和生动的多,同学的交流和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解,每次都能带给我一次又一次思想上的碰撞,同时也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只有开放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处更多具有会思考,会做人的学生,因为这里能包含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允许思维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观点和解决事情的方法为人们所采纳并付诸于实践。不过最让我深刻的感兴趣的话题还是中国政治和社会话题以及今天老师所说的人性的话题,起码给了我原本我已经懂得差不多的道理一个当头棒喝,再一次点醒了我。

首先关于我国政治和社会热点话题,我觉得老师的分析犀利直接,同学往往也乐于接受,究其缘由我觉得还是大家一方面还是有公民意识,另一方面是大家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少少耳濡目染的接触到这些东西,所以他们以自己亲身体会和老师的分析不谋而合,没有太大抵触感。

再者是关于今天人性本恶的这一话题,其实一开始我也持有反对意见,我也在一直认真的听着老师的论述,想伺机找出站不住脚的论点或者论据,可是我听下来以后,却找不到我觉得站不住脚的证据,反而被老师说服,其实想想也确实是这样,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本性使然,在利益面前就尤为明显。一家人可以为了家产而争得你死我活的例子也不少,朋友明着和你称兄道弟,其实骨子里怎么看你还不得为知呢!所以说站在现实的角度我很同意老师今天说的内容,也确实是给我们上了一课,因为以后毕竟走上社会很少人会教你这些。但是可能您说的内容过于现实,可能这给现在正处在学生阶段的那些怀有美好幻想的同学无疑是击碎了他们那对未来种.种美好的遐想,以至于他们有些抵触,但我觉得这是好事,起码现在早点知道,总比以后没人告诉你,你自己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要来的好,起码你能腾出这时间来做对你觉得有意的事。

我相信人性本恶是绝对的,本善是相对的,但我们不能老拿这说事,因为我们毕竟还要生活,要生活下去就得有个好的盼头,能不能过上好日子我不敢说,但起码你的每一天不会过的那么消极。而我也始终坚信着我为人处事的这八个字:适可而止,顺其自然。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著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读书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快乐,也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改变我们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过程。阅读著作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汲取他人的智慧,拓宽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我的学习过程中,读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让我意识到了学习著作的重要性。

首先,学习著作帮助我深入了解各种学科的知识。通过阅读著作,我能够学习到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例如,我曾阅读过一本关于物理学的著作,书中详尽地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这让我对物理学的认识更加深入,也让我意识到物理学对现代科技的重大意义。同样,我也读过一些历史学和心理学的著作,这些书籍不仅让我了解到这些学科的发展历程,还帮助我认识到历史和心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著作,我能够全面地了解各种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学习领域。

其次,学习著作培养了我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阅读著作不仅需要我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还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分析和评价。这个过程对我们的思考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锻炼。通过学习著作,我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逻辑,也培养了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例如,在读一本小说时,我不仅要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感受,还需要思考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意义。这样的思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说的内涵,也让我从中获得了非常多的启示和灵感。

此外,学习著作还提高了我的书写和表达能力。通过阅读优秀的著作,我能够学习到各种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这些技巧不仅能够提升我的作文水平,还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例如,我曾阅读过一本名人传记,书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详细的叙述,让我对这个名人的成就和品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认识到写作的能力是表达自己想法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著作,我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让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更加准确和清晰地传达出去。

最后,学习著作还培养了我对自学和自我提升的热爱。通过阅读著作,我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种学习的过程让我意识到,通过自学和自我提升,我们能够不断地成长和进步。阅读著作成为了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任务,也成为了我对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通过学习著作,我发现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乐趣,也逐渐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总而言之,学习著作是一种有益于我们全面发展和提升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著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各种学科的知识,培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书写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对自学和自我提升的热爱。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读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我意识到了学习著作的重要性。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保持对学习著作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学习著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时代思想的高峰,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总趋势。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变化解释人类历史社会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力量。关于人类社会从哪里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得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结论。关于人类社会往哪里去,马克思主义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只是要破坏资产阶级旧世界,更要重建共产主义新世界,并把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彰显出科学真理的伟大力量。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发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它昭示的“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体现在它高扬的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体现在它秉持的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并指导实践活动的理论品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

深刻感悟崇高鲜明的人民立场,树牢宗旨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而提出的科学理论,它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答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主体力量和目标对象这个根本问题,体现了它揭露剥削和压迫、反对剥削和压迫、消灭剥削和压迫、追求人人平等的崇高品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高度的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崇高的品质。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党的宗旨和使命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的重要标准,强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立言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指导思想,自诞生之日就具有天然的人民属性,作为审计机关一名党员干部,要更加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思考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深刻领会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增强能力本领。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直面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和矛盾,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中和人类文明的继承中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是集中了人类智慧的科学学说。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原理的适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0世纪初,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前无古人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证明了“人类的认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品质。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党员干部到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实践的观点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力量,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斗争本领,锻炼素质能力,积极担当作为。

我们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要求,主动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向组织、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学习著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及世界观,也让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有了进一步奉献人民的思想更加清晰了,心灵得到了洗涤,认识得到了提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既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值得我们下最大的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反复诵读,领会其精神实质。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的过程,就是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基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具有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组成部分,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而在其中,处于最深层次的便是它的哲学。要正确判断形势,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科学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毛主席也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

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因此学好学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总以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不仅要从态度上要老老实实,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知晓一些名句、个别篇目也不行,必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内容上要精选精学。特别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逐步延伸到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最终做到突出重点、纲举目张、精而管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学习的时候要逐字逐句的读,应该细细琢磨,反复咀嚼,应用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一切从世界出发,充分考虑现实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做到活学活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我们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

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无疑体现了注重发展、推动变革的进步意识。

第二、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种立足现实、现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即面向诸多可能性的未来,如何使理论的前瞻性避免主观预测。

第三、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遇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这里既包含着自我批判的反省意识,又包含着不畏权势的唯实精神,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态度。我认为社会要进步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和敢于坚持批判精神,拿起批判武器的人士。

加强党建仍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读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能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获取理论武装的力量源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我大致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深化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研读《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国家与革命》等、我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感觉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研读《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俄国革命苏汉诺夫的札记》等,我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座高峰。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着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不仅能使我们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金钥匙。用通俗的语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今天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从经典中汲取强大思想力量,把学经典的成果转化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我们就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反反复复研读原文,从中品出经典著作的原汁原味,准确理解其原意,掌握其基本原理,领会其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虽然研读经典著作是一件费劲而有难度的事情,但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和智慧矿山,值得我们锲而不舍地去开采和挖掘。通过认真、深入、反复研读经典著作,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深度,还能跨越时空感悟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必须通过学习经典著作让思想“回归故里”,使信仰“返璞归真”,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严以修身、正己立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修养,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必然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和“行”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懂弄通理论,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全面、深入、科学地把握国情民情,亲临其境领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加深对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仰、人生准则和行动指南,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和本领,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实践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

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把依法治国作为全会的主题,并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也是党中央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清醒判断、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历史使命的勇于担当,深刻表明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态度,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航程。

依法治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指引我们工作的“风向标”,也是考验我们工作成效的“试金石”。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就要带头学习贯彻依法治国的有关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总目标,紧密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和谐稳定,深化法治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镇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强化法制意识,努力营造法治氛围。要在巩固深化“六五”普法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法律“七进”活动,积极培育群众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培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强化干部法律知识的考核,不断增强干部职权法定、带头依法观念。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使遵法守法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依法科学决策。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对政府职能、民主决策、政务公开、会议制度和公文审批等事项进行具体明确,同时进一步划定权力界限,规范制定程序,强化备案审查,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秩序维护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主体、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和责任明确。同时要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切实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三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在作决策、安排部署工作时一定要头脑清楚、认真思考,始终将政府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下。作为乡镇干部,首先要带头依法行政,同时要提高全镇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切实做到自觉学法、知法、用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现象,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强化对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全过程的监管,强化监督问责,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四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狠抓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总书记讲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推进依法治国,加强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也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依纪依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制度规定和长效机制,切实纠正和严肃查处违纪行为,持续抓好整改任务落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决做到法律红线不可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方面各项制度规定,着力整治各种特权行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抓好政府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依纪依法坚决惩处各种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五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透明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和结果公开,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县政府和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要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行政职权、权力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和监督方式等事项,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工作,建设阳光透明政府。

六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狠抓社会管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利益纠集、矛盾凸显,作为基层政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要直面矛盾,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不稳定事件,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理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绷紧维稳这根弦,履行好“第一责任”。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信访主体责任,引导群众依法反映合理诉求,抓好预防和疏导,防止问题积累、矛盾激化,妥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要加强社会面治安管控,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首先我想谈谈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研究宗教不同,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还是我们的信仰。研究宗教不一定非要信仰,或者说为了更客观地研究宗教等问题,为了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置身事外的非信仰状态更理想。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矛盾。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信仰共产主义;但同时,这种信仰是“我知道我相信”的理性信仰,是建立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不是非理性的盲目迷信。盲目迷信就可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而背道而驰。

边阅读,边思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但是马克思一生著述太多,卷帙浩繁。有人说如果马克思有什么缺点的话,写得东西太多算是一个缺点。文字多,如何阅读便成为一个问题。地毯式通读当然是全面、也是必要的,并且,一些经典篇目是要反复熟读、精读的。在熟悉经典篇目的基础上,我个人更倾向于专题式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阅读效率会高些,大脑也处于活跃状态,有所期待会更容易激发灵感、获取有用信息。当然,阅读与发现问题是互动的循环,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将阅读导向深入,很难说先有阅读还是先发现问题,这似乎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精一点,兼其他。这其实也就是博与专的关系。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具有广博的视野。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又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存在的理解和判断有这样两大类:

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曾经从这个意义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他们创立的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代特征和不同国家国情相结合提出的新理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此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类是从内涵角度,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作出不同的界定。第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系;第二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第三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第四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第五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应该说,五种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界定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本质,但是任何一种界定都是对另一种界定的否定,都带有片面性,从而也就难以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我个人比较赞同从整体性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是一个整体,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而且三个组成部分是一块整钢,将任何一个部分割离出去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尽管人们对列宁的这一说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内容的确还包含许多丰富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说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

需要指出,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时,其组成部分与涉及的学科是两个问题,如果将两者混为一谈,人们立即就会质疑,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还应该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甚至还包括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如此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了无所不包的知识大杂烩,而且潜含着使马克思主义面临被肢解的危险。早在1980年,海尔布隆纳就在其著作中批评说:“从一开始,马克思信徒们的著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把马克思的著作加以可悲的分割,对其作出了种种相互抵触的解释。而在最近这些年来,这种分割则日益明显,解释也更加分歧,确实很难找到把整体统一起来的因素。”这是由知识论的致思取向所导致的后果。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个整体的任何知识论的肢解和折衷都是对其整体性的损害。对于这种整体性,晚年恩格斯在一封通信中指出,“马克思的东西都是互相密切联系着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从中单独抽出来”。

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确实存在学科分立、各自为营的现象,专业划分非常明显。我不想过多谈这个问题,这不是今天的主题,但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在本专业领域精耕细作的同时,拓宽视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所涉及的问题都要关注一些,文学、历史、社会学等也要读一些。从生理上而言人是杂食动物,精神上也应如此。我个人做得也很不够,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钻理论,联现实。我们常常强调研究学问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尤其如此。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马克思早就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今天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然要密切联系现实,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很多问题,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实践性质,很难将理论与现实分割开。比如,当前热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能说只是理论问题,与现实不相关吗?再比如,现时代,如何理解马克思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概念?是不是像西方学者所说,是马克思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呢?如果是,承担解放人类的革命主体都不复存在了,马克思的历史观立即就面临被解构的危险;如果不是,又如何根据马克思的文本回应这些挑战和攻击?我认为这些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与现实密切相关。如果通过深度阅读原著,能对这些问题作出彻底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将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学习著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反反复复研读原文,从中品出经典著作的原汁原味,准确理解其原意,掌握其基本原理,领会其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虽然研读经典著作是一件费劲而有难度的事情,但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和智慧矿山,值得我们锲而不舍地去开采和挖掘。通过认真、深入、反复研读经典著作,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深度,还能跨越时空感悟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必须通过学习经典著作让思想“回归故里”,使信仰“返璞归真”,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严以修身、正己立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修养,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必然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和“行”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懂弄通理论,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全面、深入、科学地把握国情民情,亲临其境领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加深对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仰、人生准则和行动指南,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和本领,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实践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的,必须真学真懂、掌握精髓,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不仅要用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还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因此,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一定要把学习与思考统一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一步指导中国建设,正是因为它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适用中国的国情,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理解中国化理论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应该紧贴实际,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实际,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就拿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地方,导致一些后果,带来一些弊端。譬如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导致城市建设中,“拆了建,建了拆”、“马路拉链”等不合理、违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很多珍贵的资产无法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标准之一,我们不能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导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象频出,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着眼于从中汲取思想力量,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为目的,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提高,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开创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的,必须真学真懂、掌握精髓,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不仅要用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还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因此,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一定要把学习与思考统一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一步指导中国建设,正是因为它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适用中国的国情,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理解中国化理论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应该紧贴实际,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实际,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就拿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地方,导致一些后果,带来一些弊端。譬如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导致城市建设中,“拆了建,建了拆”、“马路拉链”等不合理、违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很多珍贵的资产无法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标准之一,我们不能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导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象频出,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着眼于从中汲取思想力量,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为目的,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提高,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开创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

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及世界观,也让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有了进一步奉献人民的思想更加清晰了,心灵得到了洗涤,认识得到了提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既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值得我们下最大的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反复诵读,领会其精神实质。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的过程,就是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基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具有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组成部分,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而在其中,处于最深层次的便是它的哲学。要正确判断形势,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科学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毛主席也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

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因此学好学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总以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不仅要从态度上要老老实实,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知晓一些名句、个别篇目也不行,必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内容上要精选精学。特别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逐步延伸到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最终做到突出重点、纲举目张、精而管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学习的时候要逐字逐句的读,应该细细琢磨,反复咀嚼,应用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一切从世界出发,充分考虑现实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做到活学活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我们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

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无疑体现了注重发展、推动变革的进步意识。

第二、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种立足现实、现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即面向诸多可能性的未来,如何使理论的前瞻性避免主观预测。

第三、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遇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这里既包含着自我批判的反省意识,又包含着不畏权势的唯实精神,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态度。我认为社会要进步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和敢于坚持批判精神,拿起批判武器的人士。

加强党建仍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读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能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获取理论武装的力量源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我大致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深化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研读《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国家与革命》等、我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感觉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研读《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俄国革命苏汉诺夫的札记》等,我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座高峰。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着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不仅能使我们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金钥匙。用通俗的语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今天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从经典中汲取强大思想力量,把学经典的成果转化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我们就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把依法治国作为全会的主题,并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也是党中央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清醒判断、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历史使命的勇于担当,深刻表明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态度,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航程。

依法治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指引我们工作的“风向标”,也是考验我们工作成效的“试金石”。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就要带头学习贯彻依法治国的有关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总目标,紧密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和谐稳定,深化法治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镇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强化法制意识,努力营造法治氛围。要在巩固深化“六五”普法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法律“七进”活动,积极培育群众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培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强化干部法律知识的考核,不断增强干部职权法定、带头依法观念。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使遵法守法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依法科学决策。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对政府职能、民主决策、政务公开、会议制度和公文审批等事项进行具体明确,同时进一步划定权力界限,规范制定程序,强化备案审查,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秩序维护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主体、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和责任明确。同时要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切实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三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在作决策、安排部署工作时一定要头脑清楚、认真思考,始终将政府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下。作为乡镇干部,首先要带头依法行政,同时要提高全镇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切实做到自觉学法、知法、用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现象,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强化对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全过程的监管,强化监督问责,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四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狠抓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总书记讲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推进依法治国,加强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也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依纪依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制度规定和长效机制,切实纠正和严肃查处违纪行为,持续抓好整改任务落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决做到法律红线不可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方面各项制度规定,着力整治各种特权行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抓好政府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依纪依法坚决惩处各种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五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透明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和结果公开,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县政府和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要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行政职权、权力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和监督方式等事项,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工作,建设阳光透明政府。

六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狠抓社会管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利益纠集、矛盾凸显,作为基层政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要直面矛盾,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不稳定事件,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理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绷紧维稳这根弦,履行好“第一责任”。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信访主体责任,引导群众依法反映合理诉求,抓好预防和疏导,防止问题积累、矛盾激化,妥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要加强社会面治安管控,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首先我想谈谈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研究宗教不同,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还是我们的信仰。研究宗教不一定非要信仰,或者说为了更客观地研究宗教等问题,为了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置身事外的非信仰状态更理想。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矛盾。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信仰共产主义;但同时,这种信仰是“我知道我相信”的理性信仰,是建立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不是非理性的盲目迷信。盲目迷信就可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而背道而驰。

边阅读,边思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但是马克思一生著述太多,卷帙浩繁。有人说如果马克思有什么缺点的话,写得东西太多算是一个缺点。文字多,如何阅读便成为一个问题。地毯式通读当然是全面、也是必要的,并且,一些经典篇目是要反复熟读、精读的。在熟悉经典篇目的基础上,我个人更倾向于专题式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阅读效率会高些,大脑也处于活跃状态,有所期待会更容易激发灵感、获取有用信息。当然,阅读与发现问题是互动的循环,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将阅读导向深入,很难说先有阅读还是先发现问题,这似乎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精一点,兼其他。这其实也就是博与专的关系。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具有广博的视野。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又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存在的理解和判断有这样两大类:

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曾经从这个意义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他们创立的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代特征和不同国家国情相结合提出的新理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此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类是从内涵角度,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作出不同的界定。第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系;第二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第三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第四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第五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应该说,五种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界定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本质,但是任何一种界定都是对另一种界定的否定,都带有片面性,从而也就难以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我个人比较赞同从整体性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是一个整体,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而且三个组成部分是一块整钢,将任何一个部分割离出去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尽管人们对列宁的这一说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内容的确还包含许多丰富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说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

需要指出,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时,其组成部分与涉及的学科是两个问题,如果将两者混为一谈,人们立即就会质疑,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还应该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甚至还包括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如此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了无所不包的知识大杂烩,而且潜含着使马克思主义面临被肢解的危险。早在1980年,海尔布隆纳就在其著作中批评说:“从一开始,马克思信徒们的著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把马克思的著作加以可悲的分割,对其作出了种种相互抵触的解释。而在最近这些年来,这种分割则日益明显,解释也更加分歧,确实很难找到把整体统一起来的因素。”这是由知识论的致思取向所导致的后果。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个整体的任何知识论的肢解和折衷都是对其整体性的损害。对于这种整体性,晚年恩格斯在一封通信中指出,“马克思的东西都是互相密切联系着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从中单独抽出来”。

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确实存在学科分立、各自为营的现象,专业划分非常明显。我不想过多谈这个问题,这不是今天的主题,但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在本专业领域精耕细作的同时,拓宽视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所涉及的问题都要关注一些,文学、历史、社会学等也要读一些。从生理上而言人是杂食动物,精神上也应如此。我个人做得也很不够,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钻理论,联现实。我们常常强调研究学问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尤其如此。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马克思早就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今天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然要密切联系现实,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很多问题,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实践性质,很难将理论与现实分割开。比如,当前热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能说只是理论问题,与现实不相关吗?再比如,现时代,如何理解马克思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概念?是不是像西方学者所说,是马克思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呢?如果是,承担解放人类的革命主体都不复存在了,马克思的历史观立即就面临被解构的危险;如果不是,又如何根据马克思的文本回应这些挑战和攻击?我认为这些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与现实密切相关。如果通过深度阅读原著,能对这些问题作出彻底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将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